论生态文明与工业企业生态工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努力构建美丽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担着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责任,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十分重要。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础条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资源和能源,但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都对国家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是为了保障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际责任的体现。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当承担起应有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为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共同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让人民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坚持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论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及其生态责任
论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及其生态责任作者:周颖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必然选择。
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需要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的长期共同努力。
而在这其中,政府扮演了最为关键的角色,其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直接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政府;主导作用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义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符合人类历史可持续演进的必然趋向。
在人类改造世界的长期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先进文明形态。
工业革命所塑造的文明形态,为人类带来了诸多重大改变;但不容忽视的是,与此同时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若继续恶化下去,人类历史的发展成果都将不复存在。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石,没有良好的生态文明,其他也就无从谈起。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中华传统思想精华的继承和发扬。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敬天尊道”等思想以及和谐、仁爱等意识可以说是人与生态协调共处的价值观雏形。
中国文化的三大传统,儒释道,虽然各有各的着力点,如儒家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佛家强调身心的和谐,但对和谐的推崇与强调,却是一虑百致,殊途同归。
这些思想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养料和坚实的理论支持。
传统思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与亲和力,能够从人们内心深处唤起对于自然的尊重和热爱,在思维方式、价值层面上实现生态转型。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理性选择。
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什么是生态文明?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到目前为止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
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做自然的奴隶。
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或称农耕文明。
铁器的出现是农业文明的根本标志,这一时期,人类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虽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某些破坏,但程度较轻,依靠自然的力量往往都能恢复。
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
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不过三百年,但这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史却是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人类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却因为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的索取而制造了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这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
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须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
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
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
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意义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其中包括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途径。
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既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三、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的文化。
在企业文化上,强化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绿色管理观、生态人格的培育,从而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和环境伦理基础。
集团企业文化提出的“强基精管”管理观和“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做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大力推广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念,做好高耗能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的提升,切实做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
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标题: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生态学是这一理念的理论基础,它强调的是企业间、区域内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减量,以实现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文将选取国内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工业园区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工业生态学的实践应用。
二、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分析2.1 苏州工业园苏州工业园是国内最早实践循环经济的区域之一,也是首批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认证的企业。
在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
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先进技术,园区内的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零废弃和废水的零排放。
同时,通过构建企业间的废物交换和再利用系统,实现了园区内废弃物的最大化利用。
此外,苏州工业园还积极推动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构建了完善的绿色供应链。
2.2 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
园区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发展。
园区内企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研发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了高资源利用、低污染排放的绿色生产。
此外,园区还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监测和治理体系,确保园区的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在优质水平。
三、案例对比分析苏州工业园和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虽然在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上存在差异,但在建设理念和实施路径上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两个园区都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为目标,通过引进和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同时,两个园区都重视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的推动,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
然而,两个园区也存在一些差异。
苏州工业园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通过构建完善的废弃物交换和再利用系统,实现了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而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则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形态
1、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形态?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如狩猎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社会文明形态的形成、发育和演替过程是渐进。
人类社会每一个阶段,常常有几种文明交叉重叠.但是, 在社会的一定阶段,总有一种文明形态起着主导作用,其它形态居次要地位。
工业文明脱胎于农业文明,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工具的巨大改进,工业文明使人类在利用资源方面摆脱了农业文明时期敬畏自然、“听天由命”的“必然王国”.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社会财富,并从根本上变革了农业文明的文化形态,实现了社会的重大转型。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以敬畏自然、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低下、生活节俭等为特征的农业社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征服自然、获取资源、高额消费相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结构为特征的工业文明,成为工业社会的主导文明形态。
然而,功利主义和拜物教价值观,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的非循环的生产方式,以及奢华浪费的消费方式,使工业文明陷于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另一个“必然王国”,工业文明难以为继,生态文明的发育成为必然。
通过反思工业文明的弊端,摈弃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和改进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人类进入到生态文明的“自由王国”。
2、为什么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怎样的关系?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很大不同。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
浅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农 业文 明 高的 多的 物 质 收 获 , 当 时人 类 的 困境 带 为
来 了一 线 曙 光 。 同 时 , 业 文 明 对 自然 的 影 响 也 从 工
土 壤扩 展 到 了水 、 空气 、 物及 气 候 , 生 随着 对 人 类 不 断增长 的物资要 求 的满 足 , 自然 的影 响也 在 急 剧 对 加 重 。 目前 , 室效 应 、 温 生物 多样性 减少 、 漠化 、 荒 沙 化 加剧 等 已经影 响 到 了人类 的 现实 生 活 , 威 胁 到 并 了人类 未 来 。因此 , 寻求 一 种 既 能 满 足 当代 人 类 稳
办事。 2 林 业 在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中 的 作 用
这 里 “ 明 ” 词 是 指 社 会 进 步 状 态 , 态 文 明 文 一 生
是 继农 业文 明 、 业 文 明后 的更 进 步 的 新 文 明 。人 工
类 是生 态 系统 的一员 , 系统 中其 它生 物一样 , 与 象 参
文章 编 号 : 0 6 10
浅谈 对 生 态 文 明建 设 的认 识
李 晓兰
( 内蒙 古 自治 区林 业 监 测 规 划 院 , 和 浩 特 呼 002) 1 00
摘 要 : 文章就生态文明理念以及林业在生态文 明建设 中的作 用做 了论述。
关 键词 : 生态文明 ; 林业 ; 建设
待 先锋植 被 繁育起 来 创 造 了较 为 有 利 的条 件 后 , 再
人工 栽植 乔 、 灌木 。栽 植 的树 种要 尽 量 选择 原 生 树
乔 物 ) 系统 能 够 灌 草 其 包 微 ,
利 用太 阳能 、 机物转 变成 化学 能和有 机 物 , 无 系统 成 员 相互 依存 , 自我更新 , 可持 续发 展 。 为 了达 到 营造 生态 系 统 的 目标 , 必 须针 对 本 就 地 区 的大环 境 , 气候 、 如 地貌 、 土壤 , 进行 综合 区域 总 体 设计 , 系统规 划 布 局 区域 内 的天 然林 、 工 林 、 即 人
生态文明论文3000字(最新4篇)
生态文明论文3000字(最新4篇)教育生态文明论文篇一一、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定位有学者将生态文明教育分为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和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两大类。
其中,专业的教育,重点使受教育者掌握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非专业的公共教育则侧重于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文明的整体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生态文明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高校环保社团开展工作的重要着眼点。
具体来讲,教育与实践辐射的对象涵盖三个层次,即同辈群体、中小学生、社会公众。
大学生同辈群体因相互之间地位的平等、沟通交流中的相互启发、原有知识结构的积累等,更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
中小学生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可塑性强,易于组织动员,但也要求教育形式的生动活泼。
社会公众分布广泛,构成复杂,思想多元,生态文明教育较难开展与实施,但也因此更加考验环保社团的实践性和持续性。
这些既是着力的重要平台,又充满着诸多挑战。
高校环保社团如能在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动员和吸引更多人参与生态文明教育行列,则能形成“滚雪球效应,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基础。
二、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方向(一)集约性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是集体行动和集约效应。
从以往的实践来看,高校环保社团多是突出自身的特色,相互之间乃至对外联合较少,以致难以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近两年来,区域性和流域性环保组织联盟渐成气候,手挽手投身生态建设。
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高校环保社团在不断摸索前进中,应主动寻求与地区专业化的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高校环保社团合作。
一方面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工作提升。
另一方面,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联合呼吁与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地区影响力,利于推广生态环保的理念,实现工作的预期目标。
(二)专业性高校环保社团的发起与运作,普遍都是凭着大学生的一腔热情,较少有环境相关专业的骨干成员,且多数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常常导致环保实践活动中避重就轻,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也因专业性不强、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等往往难以使人信服。
煤炭加工中的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国际趋势:全球 范围内对环境保 护的重视,将促 使煤炭加工企业 向绿色发展转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 绿色发展的基础, 为煤炭加工企业 提供可持续发展
的保障。
绿色发展是生态 文明建设的目标, 推动煤炭加工企 业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效益的
共赢。
煤炭加工企业应 将生态文明建设 与绿色发展相结 合,形成内在的 良性互动关系。
案例四:某煤炭加工企 业加强科技创新,研发 新型环保技术,降低生 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提高企业环保水平。
绿色发展是一种注重 生态环境保护、实现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 式。
0 1
它强调在发展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 的承载能力,实现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
0 2
绿色发展要求转变传 统的高投入、高消耗、 高污染的发展方式, 以科技创新和绿色技 术为支撑,推动经济 转型升级。
生态文明建设与 绿色发展相互促 进,共同推动煤 炭加工企业实现
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绿色发展的基础,为煤炭加工企业提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动力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推动煤炭加工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效益的共赢
煤炭加工企业应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形成互动关系,共同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陕西煤业化工集 团:强化环保意 识,推进绿色矿 山建设,实施循 环经济,促进企 业可持续发展。
0
0
1
2
山东能源集团: 注重生态保护, 加大环保投入, 推进煤炭加工清 洁化、低碳化, 实现绿色转型。
0 3
河南煤业化工集 团:加强科技创 新,推行清洁生 产,优化煤炭加 工工艺,降低能 耗和污染物排放。
生态文明论文1500字
生态文明论文1500字篇一:生态文明论文生态文明论文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实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论生态文明
论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提要】:生态文明的提出实现了对人类已有先进生态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相关的理念根基、法制保障和科技支撑,同时,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模式,完善政府治理结构和相关法制,努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标准。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的家园,珍惜自然就是珍爱人类自己,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
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
在面对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中,首先我们要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
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其次要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
而日前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协调和平衡的发展经济,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摘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会继续,社会才会发展,这一问题,也是党中央一直贯彻的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可见,生态问题不仅是问题还是难题,本文就是从生态建设的意义、目标、措施等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随着社会否认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只有全社会牢固树产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我们党创造性回答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陆地面积112.23平方公里,90%以上是山地,海岛岛屿沿岸水深10m以下的海域达165.7平方公里,是优良鱼类、贝类、藻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粤海明珠和东方夏威夷之称。
然而记者乘船在海上航行40分钟到达南澳岛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13根浸泡在大海中的水泥桥墩从码头一直排向大陆;岩石泥土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离开码头沿海岸向北,只见一处填海工地上大车在不断向海中填倒土石,挖土机正在把一棵棵树木连同泥土一块铲起,这座小山头已被挖掉一半填进了海里。
据介绍这个工程需要挖山600亩,填海300亩。
沿着环岛公路,记者看到了几处这样的填海工程,有的已停工,有的已填好并建设了油库、水泥厂等项目,但都是半截子工程,并没有开工使用。
在岛上的后宅镇,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向记者反映,县里在1997年征用了6亩多耕地给海关大楼建了附属设施,又在今年征用了1000多亩土地(其中有40余亩耕地),出让给一家公司建北门坑游乐园,使他们几户无地可耕了。
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产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产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产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引言:随着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领域。
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产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一、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产业的影响1. 提升环境保护产业的社会认可度和政府支持程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补偿,这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和推动,人们对环境保护产业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环境保护产业的支持和理解程度也进一步提高。
政府部门也会加大对环境保护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2. 拓展环境保护产业的市场空间和需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绿色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这需要大量的环境保护技术和产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绿色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环境保护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例如,新能源、节能环保设备、环境监测和治理设备等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3. 促进环境保护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这就要求环境保护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
通过提高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对环保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可以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实现技术创新和升级。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下,环保企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降低环境影响。
二、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产业的推动作用1. 政策扶持和投资导向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保护产业提供了政策扶持和投资导向。
政府将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为环境保护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环境保护产业的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提高环境保护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论“生态文明”
( )生 态 文 明建 设 是 顺 应人 类 社 会 发展 历 史 潮 流 的必 然 选 择 。 1 物 质 生 活 的 生 产 方 式 制 约 着 整 个 社 会 生 活 、政 治 生 活 和 精 神 生 活 ,
( ) 态 文 明概念 的提 出 。生 态 文 明概 念 的提 出 。 与全 球 日 1生 是
【 键词 】 环境 生 态 文明 关
十 七 大 报 告 指 出 . 设 生 态 文 明 . 本 形 成 节 约 能 源 资 源 和 保 和 物 质 文 明 具 有 质 的 一 致 性 和 内 在 联 系 。 从 社 会 生 产 的 角 度 看 , 建 基 物
护 生 态 环 境 的 产 业 结 构 、 长 方 式 、 费 模 式 。 报 告 还 强 调 , 使 生 质 文 明 实 质 上 就 是 物 质 资 料 的 再 生 产 , 其 核 心 问 题 是 发 展 生 产 力 。 增 消 要
面 的 升 华 生 态 文 明 体 现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重 要 文 化 内 涵 : 态 文 明 概 念 的提 出 , 与 全 球 日趋 严 重 的 环 境 问 题 生 是
密 切 相 关 的 . 态 文 明 就 是 指 用 文 明 的 方 式 对 待 生 态 ; 态 文 明 是 科 学 发 展 的 必 然 要 求 : 态 文 明 建 设 是 顺 生 生 生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中国走 新技术 套土
’ ’
论 “ 态 文 明 生
文 /韩 伯 成
【 要】 捷
十 七 大报告 首次把 建 设 生 态 文明 写入 党 代会 报 告 ,这 是 建设 和 谐 社会 理 念 在 生 态与 经济 发展 方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课题历史使命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课题历史使命本课题的研究从何处开始?马克思说:“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1]马克思为我们指明了研究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即根据矛盾的实际状况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提出,既是对工业文明造成的威胁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危机”的反思和积极应对,更是解决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需要。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既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道,更不能脱离本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实际。
因此,研究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研究生态文明的一般性,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性。
一时代课题在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是扬弃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20世纪中叶以来,如何解决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西方国家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零增长论,强调通过停止经济增长来保持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平衡;二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人类不同代际之间在经济与环境目标之间的矛盾;三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论,欧洲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具有一定代表性;四是传统经济增长优先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会呈现出倒U形的库兹涅茨曲线,最后会逐渐缓解。
工业化作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我国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采用“零增长”的范式以牺牲工业化为代价来走出困境,也不能罔顾资源环境约束而奉行经济增长优先论的路径,被动地等待倒U形的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自动地到来,以免深陷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危机。
经济增长虽然与污染排放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在经济增长的初期,主要污染物排放会随着经济增长逐渐增加,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当经济增长过了一定阶段后,如果经济持续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会达到顶峰,随后会出现下降。
生态文明建设课程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生态文明建设课程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教案生态文明建设课程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摘要:十八大报告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篇地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本文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背景、方法、经济转型、公民意识、环境保护和法律完善等几个方面的必要性来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十八大报告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篇地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但生态文明如何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生态文明理念如何转化为行动,亟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进行深度阐释。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从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到新中国工业文明的曙光,再到改革开发快速工业化,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随之而来,快速工业化的弊端逐渐显现,质量差、效率低、高投入、高能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
论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
论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摘要:近年来,自然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工业企业面临较大的污染防治压力,实现自然环境保护与工业企业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研究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对环境与经济的启示,分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具体内容,认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深入探究新形势下实现环境与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引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工业企业一度成为影响甚至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
工业企业迫切需要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协调管理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工业企业使用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都比较落后,这会对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威胁。
一、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对环境与经济的启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大大提高,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多个“奇迹”。
然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毁山开矿、填塘建厂等破坏自然行为,以及为追求“短平快”经济效益而大量增加“两高”项目的现象,导致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持续发展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主流声音。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发展经济必须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在几十年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结果,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协调发展的压力非常大。
进入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再也不能使环境问题掩盖起来。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绿水青山是人类赖以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必须坚决守护,坚守底线和环境保护不动摇。
一旦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矛盾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环保自然环境放在首位,而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态文明与工业企业生态工程内容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的文明范式。
生态文明也是人类在后工业化时代应对工业与自然环境危机四伏的博弈中所产生的新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生态文明存在两个基本维度:一是自然的维度,另一是人的维度。
生态文明是两个维度的和谐与统一。
生态工业正是整合两个维度,促进生态产业化,通向生态文明的路径之一。
工业企业生态工程是产业生态化的微观途径与具体举措。
生态文明中“人的维度”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伦理观,积极实施企业生态工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工业企业生态工程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及其内涵(一)文明的含义汉语中的“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易·干·文言》)。
唐朝大学问家孔颖达对此文注疏曰:“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孔颖达对“文明”的注疏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是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
汉语的文明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
后引申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伦理道德、民族意识、礼仪规范、技术水准、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与文化进步等等。
韩伯成先生撰文指出,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
有些学者认为“文明”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二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二)古人对文明的阐释及价值取向从古今中外对“文明”的解释,我们可以体悟到,“文明”是“天地阴阳和合,以及人类的居住、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大自然的敬畏,并将先知者的认识用文章表述,以影响更多的人。
古代“文明”的含义中实质就包含了生态思想。
如中国古代“天地人合一”、“生生不息”、“上天有好生之德”等圣贤先哲的思想就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思想(瘳福霖等,2010)。
在古代,儒家不仅强调仁者爱人,还强调爱护一切生命,爱护自然,敬畏天命。
孔子云:“天何言哉?四时兴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儒家一贯倡导“畏天命”、“知天命”和“制天命”。
“畏天命”要求人们敬畏天地,顺应自然,对自然界不能随心所欲,对自身的行为要克制,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要遵循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知天命”要求人们不断认识、掌握自然的规律,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符合规律,不破坏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至高境界。
“制天命”要求人们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谋福利,使天地万物为人类所用。
道家强调自然规律的崇高地位,强调尊道崇德。
人们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敬畏天地、弘扬道德作为人生行为准则。
如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佛教更是强调“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皆是佛子”,而且佛教强调“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不遵守自然规律,必遭受报应,要求信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也强调平等、博爱,爱护苍生,爱护自然,崇尚道德。
古代圣哲的思想反映了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苗泽华等,2009)。
(三)生态的含义从字形上看,“生”是“人”在“土”上,而且“人”与“土”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它寓意“人法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生存、生长、生活。
反之,人不论是埋在土下,还是离开土地,都不能生。
“生”的对立就是“死”。
从字形上看,“态”(繁体“ ”)是“心上释放的能量”,由于“心”的变化,导致“能”的变化,所以“ ”最早是反映人心理、思想、状态等变化。
早在远古,人类还未出现时就有生态,只是不被人所认知罢了。
自从有了人类这一万物之灵,“生态”就包含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更是离不开“人”及其“组织”这一类主体的。
“生态”一词源自于古希腊语“oikos”,本义是“住所”、“栖息地”,后引申为“房屋”、“家庭”等,19 世纪中叶被赋予了现代科学的意义,主要用来指称自然界诸主体、诸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王敏,2010)。
从自然环境角度看,“生态”是指自然形成的自然状态,即“自然生态”。
它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
也可以说,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生相克、环环相扣的复杂关系。
近几年来,生态学已经渗透农业、工业、服务业、教育产业、社会意识形态等到各个领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生态”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四)生态文明的含义“文明”是反映一个社会在不同时代的物质与精神的综合指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狩猎及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是一种继工业文明后正在生成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高级阶段。
生态文明也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复合生态系统及生态现代化等生态思想与理论的升华与发展的结果与成果。
生态文明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亦即:强调人的高度自觉与严格自律,还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循环经济,而生态工程则是工业文明通向生态文明的桥梁。
李建国先生认为,生态文明是以人和自然和谐协调发展为特征的文明,是指自然界权利受到充分尊重的文明,包括生态物质文明和生态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曾刚先生认为,生态文明包含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三个方面内容,并指出生态文明具有独立性、整体性、相对性、反思性和过程性等特征。
任恢忠、刘月生先生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某一地理区域中建立起来的以物态平衡、生态平衡和心态平衡为基础的高度信息化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
陈剑锋先生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
张首先先生认为生态文明本身是一个结构复杂、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概念。
生态文明既包含由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等构成的深层结构,还包含由生态物质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等构成的表层结构。
概括地说,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协调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伦理价值观;还是人类文明史上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产业生态化与生态文明(一)产业生态化是通向生态文明的路径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工业化所导致的资源短缺或耗竭、环境污染加剧,人们开始对工业文明及其后果进行反思。
从1962年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里论述了农药污染对土壤、空气、河流、海洋、动植物以及人的影响以来,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赵丽,2010)。
随后,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使人们对全球生态危机产生了广泛的共识。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生态学的思想引起重视,80年代Frosch模拟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率先提出了“工业代谢”的概念。
1986年泰勒(P·W·Taylor)的《尊重自然》一书问世,他主张尊重生命个体,尊重自然规律。
1989年纳什(R·F·Nash)在《自然的权利》著作中指出权利不是人的特权。
1989年,Frosch等人正式提出了“产业生态学”和“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杨健新,1998)。
此后,随着学者、政府及国际组织对环境污染及生态危机的重视,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生态、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等理念。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范式,是工业与生态博弈的结果,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思想的交融、渗透与升华。
产业生态化是以生态经济学为基本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产业,以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的目标。
其基本要求是综合运用生态经济规律,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利用一切有利于产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从宏观上协调整个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转,确保系统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微观上通过综合运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设计、绿色营销、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绿色消费(也称适度消费)等各种手段,切实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耗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水平,从而实现“节能减排”(魏澄荣等,2007)。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循环经济的提出,产业生态化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实施,并在发达国家逐渐形成潮流。
这一发展趋势在三大产业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中都有所体现,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商业、生态服务、生态旅游业等(魏澄荣等,2008)。
生态工业是生态文明引领下的必然结果。
生态工业是一种根据工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建立的、符合生态系统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高效组合利用以及工业生态功能稳定协调的新型工业组合和发展形态。
生态工业也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工业体系中的应用形态之一。
它运用循环经济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并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采集者、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功能,运用现代化的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和经济措施优化配置组合,建立一个物质和能量多层利用、良性循环且转化效率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工业链网结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张坤,2003)。
生态工业作为生态文明引领下的一种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它力求把工业生产过程纳入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系统,把生态环境优化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及衡量发展的质量、水平和程度的基本标志,实现工业发展的持续化、生态化、文明化(王冰冰等,2005)。
生态工业是产业生态化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而产业生态化是解决生态危机,促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