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押题卷
2013高考语文试卷,2013高考押题密卷
2013高考语文试卷,2013高考押题密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3高考语文试卷,2013高考押题密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谐”就是“说笑话”。
它是喜剧的雏形。
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源于巫与优。
“优”即以“谐”为职业。
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
《左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的名称。
优往往同时是诗人。
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
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
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
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
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
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敖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
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
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
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等残疾人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
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
”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的大缺点——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
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
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这也是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
2013年高考江苏省联考高三押题卷语文试题
2013年高考江苏省联考高三押题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观摩共商国是参错(cēn)乘人之危(chéng)B.装帧不能自己行款(háng)厝火积薪(cuò)C.坐镇大肆渲染偈语(jì)刀耕火种(zhǒng)D.恶梦额手称庆打颤(chàn)彩云出岫(xiù)2.下面各句横线处应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习近平指出,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牢记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努力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演出刚结束,她就接到她孩子班主任的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她没来得及就跑到学校去去了。
③菲律宾这位所谓的专家就一个虚拟的话题来推测中国会派军队去保护侨民,纯属,这种揣测既没根据,也没道理。
④教育是门艺术,它讲求技巧,需要循循善诱。
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对教师的臣服。
管理学生的办法就是扇耳光,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太过拙劣。
A.前赴后继卸妆无稽之谈难免B.前赴后继卸装张冠李戴未免C.前仆后继卸妆张冠李戴难免D.前仆后继卸装无稽之谈未免3.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
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各不超过10个字,具有可辩性。
(4分)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一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那一刹那,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
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
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而执著!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动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
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甲方辩论题目:乙方辩论题目:4.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5分)(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
2013高考押题密卷 (江苏版 语文)介绍
“书法社”的人最少,现在请你在学校大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写一段话,以吸引较多的同学报名参加“书法社”。
要求语言准确、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100字。(5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题。
晁错论
苏轼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
(杜甫《春望》)
(7) ,人情练达即文章。 金考卷·2013届高三·江苏语文·押题密卷·第 4页(共 12页)
(曹雪芹《红楼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题。 野 渡 赵春霞 野渡无人,无人的野渡恰好让我窥见世间的真相。渡与不渡,彼岸存在与否,本来就是无解的题目。况且求人
忽然想到了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一个偏远小镇进行的乌托邦一样的理想国的实验。那个叫做庞得伯利的小镇, 有 10个社区,每个人在半小时之内可 以 步 行 到 工 作 地 点、医 院、邮 局 等,马 路 不 是 笔 直 的,房 子 不 超 过 五 层, 穷人和富人住在一起,孩子们游玩的场所安全且在 各 家 的 视 线 之 内。小 镇 所 用 的 都 是 最 环 保 且 可 循 环 使 用 的建筑材料。
骀荡 /高粱饴
獉
獉
周济 /光风霁月 獉獉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人要想在 的朝廷之上站稳脚跟,出身名门望族是原始资本。唐太宗的朝堂之上可谓群星闪
烁、 :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秦叔宝……他们要么是李世民的创业班底,要么和李世民有姻亲关系,
和他们相比,魏征无法不 。
效率和人类社会体系制度规范完善运行平稳的社会效率;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公平和谐,以及生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在下列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走,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席执⾏官就感觉⾃己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材料中画线句⼦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进⾏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年龄人数作品 20岁前 21~25岁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41~45岁处⼥作 72人 95人 36人7人代表作8人 31人 96人 50人 25人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2013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包括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18题,共11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3. 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 B. 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 C. 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2013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D【解析】A组“亢”与“伉”读音相同,kàng“吭”读háng;“沆”读hàng;B组“稂”“锒”和“琅”读音相同,读láng;“阆”读làng;C组“孩”和“骸”读音相同hái;“骇”读hài;“赅”读gāi;D组读音全相同,kuì。
故选:D。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形近的形声字的字音。
试题所给出的这几组形声字,每组它们的声旁都相同,但它们的读音则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利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考点】字音。
2.【答案】B【解析】(1)句,“欣赏…,却忽略了…”这一具体的语境,就应选择“买椟还珠”,其意思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2)句“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相逢”,可知应选“殊途同归”,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而“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3)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
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前者侧重谨慎,后者侧重戒心。
故选:B。
【提示】做这类题:一要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二要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
【考点】成语。
3.【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更容易。
【解析】划线句前有一个语境“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可见老者的话是对抱怨环境的青年人的劝勉;划线句老人是用“穿上一双鞋子”和“在全世界铺上红地毯”类比,说明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提示】本题要求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句子的含义,一方要注意把握具体的语境,另一方面要注意划线句中哪些是形象的说法,分别指向什么,如何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2013·江苏)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答案:D解析:A项,分别读作kàng,háng,kàng,hàng;B项,分别读作láng,láng,làng,láng;C项,分别读作hái,hài,hái,gāi;D项都读“kuì”。
2.(2013·江苏)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答案:B解析: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向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地好像来到深水潭边。
形容谨慎戒惧。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珍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如履薄冰:好像踩在薄冰上。
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
2013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试题和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试题和答案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押题卷(含答案)
2013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押题卷(教师版)秦葆命制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弄堂/玩弄打烊/佯装包扎/驻扎弱冠/沐猴而冠B. 创刊/惩创攒动/积攒皮革/病革扛活/力能扛鼎C. 哺育/果脯跻身/侪辈鱼鳔/保镖遭殃/怏怏不乐D. 阆苑/稂莠毗连/纰缪札记/轧钢裨将/大有裨益1、【命题意图】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A. lîng /nîng,yàng/ yáng,zā/ zhā,guàn;B. chuàng/chuāng,cuán / zǎn /,gékáng/gāng;C. bǔ/ fǔ,jī/chái,biào/biāo,yāng/ yàng;D. làng /láng,pí/pī,zhá/dān,pí/bì。
2.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3分)()A.针对日方的恣意妄为,中国政府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理直气壮展开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各项反制措施。
B.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 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所有网民。
2、【命题意图】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A项,恣意妄为:指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B.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彻底,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江苏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江苏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2013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Ⅰ试题一㊁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高亢㊃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B.稂㊃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C.孩㊃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D.馈㊃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 ㊂(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㊁释㊁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㊂(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 ,在集团迅猛发展㊁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㊂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㊂(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 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㊂”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㊂比㊃较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㊂(5分)年龄人数作品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二㊁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㊂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㊂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㊂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㊂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㊂其父不愿其然㊃,遂令闭门,敕使断客㊂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㊂及㊃即尊位,得吴降人,问: 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㊂”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㊂帝曰: 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㊁给事中㊂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㊂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㊂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㊃,疾满百日当解禄㊂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㊂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㊂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㊃二弟㊂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㊁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㊂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 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㊂”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㊂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㊂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 谁可补者?”或指向丰㊂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㊂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㊂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㊂其事秘㊂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㊂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㊂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㊂(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㊃正㊃确㊃的一项是(3分)A.其父不愿其然㊃然:这样B.及㊃即尊位及:等到C.时台制㊃,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㊃二弟诫:警告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㊃正㊃确㊃的一项是(3分)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㊂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㊁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㊂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㊂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㊂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㊂(10分)(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㊂(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㊂(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 谁可补者?”三㊁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㊂醉 眠唐 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㊂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㊂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㊂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㊂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㊂(1)说明 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㊂(2分)(2)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 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㊂(4分)四㊁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㊂(1)至人无己, ▲ ,圣人无名㊂(庄子‘逍遥游“)(2)汩余若将不及兮, ▲ ㊂(屈原‘离骚“)(3) ▲ ,不尽长江滚滚来㊂(杜甫‘登高“)(4)醉不成欢惨将别, ▲ ㊂(白居易‘琵琶行“)(5)问君能有几多愁? ▲ ㊂(李煜‘虞美人“)(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㊂(周敦颐‘爱莲说“)(7)箫鼓追随春社近, ▲ ㊂(陆游‘游山西村“)五㊁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㊂何容何许人也老 舍 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㊂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㊂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㊂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㊂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㊂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㊂ 他没有一点 新”气,更提不到 洋”气㊂他的 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㊂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㊂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㊂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㊂ 怎样能被他 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㊂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㊂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㊂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 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㊁改㊁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㊂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㊂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 歪打正着”㊂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㊂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㊂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㊂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 阔”不起来㊂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㊂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㊂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㊂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㊂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㊂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㊂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㊂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㊂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㊂①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㊂他不能这么办㊂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㊂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㊂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㊂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㊂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㊂ ②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自己的好处㊂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㊂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㊂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㊂好㊁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㊂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㊂一九三五年十二月11.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㊂”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㊂(4分)1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 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㊁生活㊁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㊂(4分)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 好㊁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14.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㊂”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㊂(6分)六㊁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㊂论名声[德]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㊂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㊁立言二种,立功㊁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㊂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㊂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㊂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㊂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㊁亚里士多德㊁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㊂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㊂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㊂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㊂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㊂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㊂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㊂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㊂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㊂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㊂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㊂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㊂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㊂ 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㊂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㊂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㊂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㊂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㊂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㊂莱辛便说过: 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㊂”(金玲译,有删改)15.文章说 立功”与 立言”是通向 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㊂(6分)16.文章最后一段说 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 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㊂(6分)17.我国古代有 立德㊁立功㊁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㊂(6分)七㊁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㊂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㊂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㊂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㊂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㊂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㊂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㊂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㊂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一㊁语言文字运用(15分)1.D2.B3.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㊂4.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㊂二㊁文言文阅读(19分)5.C6.D7.A8.(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 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 李丰”来回答㊂(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㊂(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 合适补任的人为谁?”三㊁古诗词鉴赏(10分)9.(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㊂(2)表达了厌恶官场㊁追求恬淡的心境㊂(3) 门掩世味”㊁ 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 山”㊁馀花”㊁ 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㊂四㊁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神人无功 (2)恐年岁之不吾与(3)无边落木萧萧下(4)别时茫茫江浸月(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濯清涟而不妖(7)衣冠简朴古风存(8)福兮祸之所伏五㊁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1.点题;引领全文㊂12.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㊂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㊂心理:心思忽细忽粗㊂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㊂13.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㊂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㊁不改变㊂14.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㊂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理解㊁认可之意㊂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㊂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㊂六㊁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15.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㊁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㊁永存的㊂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㊂立功很实际㊁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㊁不易被理解㊂16.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㊂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㊂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㊂17.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 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学说㊂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立言优于立功㊂但它们都强调 德”的首要作用㊂七㊁作文(70分)18.略语文Ⅱ(附加题)一㊁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㊂(10分)19.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㊂(限6处)(6分)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㊂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㊂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㊂以至于秦,卒并海内㊂(节选自司马迁‘史记㊃平准书“)20.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 本纪”㊁ 书”㊁ 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㊂(2分)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㊁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㊂(2分)二㊁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㊃正确的两项∙∙∙∙∙是(5分)A.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㊁外婆㊁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 纳税最高”的人物㊂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 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㊂C.‘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 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㊂D.‘哈姆莱特“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㊁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㊂E.‘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 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㊁民初㊁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㊂23.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㊁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㊁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㊂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2)‘边城“中,二老说: 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㊂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㊂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 得座碾坊”和 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三㊁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㊁别意㊁流连光景之作㊂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惋㊁惆怅㊁柔丽㊁细腻的风格㊂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㊂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㊁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㊂‘四库提要“说: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㊂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㊂”又说: (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㊂”这里关于苏㊁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㊂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 别格”㊁ 变调”, 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㊂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 常格”是 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 常格”是 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 别格”是 变调”㊂ 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 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㊂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㊂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㊁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㊂(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24.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㊂(4分)25. 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26.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㊁辛词为 别格”㊁ 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㊂(6分)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一㊁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㊂(10分)19.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20.表 世家21.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二㊁名著阅读题(15分)22.A E23.(1)惜春 迎春㊂惜春的态度是 立逼凤姐带了去”, 或打或杀或卖”, 一概不管”㊂迎春的态度是 含泪”劝司棋离开㊂(2) 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 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㊂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㊂三㊁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4.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㊂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㊂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㊂25.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评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减损了艺术鉴赏力㊂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㊂26.同意㊂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㊁别意㊁流连光景为主㊂可是,到了苏㊁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奴娇㊃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㊂所以说苏㊁辛词是别格㊁变调㊂不同意㊂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㊂如苏轼‘念奴娇㊃赤壁怀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㊂所以,没有必要认为‘花间“为正宗,而苏㊁辛词为别格㊁变调㊂。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试题和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试题和答案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高考押题密卷 (江苏版 语文)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密卷(江苏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热点梳理与押题预测】 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在考试内容上将继续侧重对主干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考查,结合《考试说明》中所附参考样题和最新权威考试信息可以对2013年江苏省高考有一个预测。
考点方面: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字音,词语,病句,压缩语段,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等;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理解,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等;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鉴赏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
语文Ⅰ1.C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题思路】 A.dǐng,fú,kēng/hàng;B.bó,hùn,kuò/gū;C.qiào,qīn,mì;D.mò/mù,dài/yí,jì。
2.B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 “风云变幻”比喻事物的变化或局势多变、复杂,而“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
“人才辈出”形容人才不断地大量涌现出来,而“人才济济”形容人才很多。
“无地自容”指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3.【答案示例】 公正、高效、和谐、人文发展(4分)【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清层次。
文段第一句是对生态文明本质属性的界定,起总领作用。
第二句中有四个分句,分别从四个方面概括了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
根据生态文明的追求目标,我们可依次概括、提炼出生态文明的四个核心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押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弄堂/玩弄打烊/佯装包扎/驻扎弱冠/沐猴而冠B. 创刊/惩创攒动/积攒皮革/病革扛活/力能扛鼎C. 哺育/果脯跻身/侪辈鱼鳔/保镖遭殃/怏怏不乐D. 阆苑/稂莠毗连/纰缪札记/轧钢裨将/大有裨益2.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3分)()A.针对日方的恣意妄为,中国政府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理直气壮展开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各项反制措施。
B.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 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所有网民。
3. 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请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4分)李商隐的诗歌因晦涩难懂的含义和缥缈朦胧的美感广为人知,他的诗广用各种意象,尤其喜欢“雨”意象。
李商隐有众多经过自我的心理治愈的伤痛,但是留下了很多被深埋心底的伤痕残根,而“雨”在李商隐的诗中是作为勾起他回忆起曾被治愈过的心理伤痛的残留痕迹的引子出现的。
4.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国家传统的万圣节前夜,2012年的10月31日在上海地铁站内惊现4名打扮成“僵尸”的女性乘客, 4人均为黑色长发、白色外衣,脸部画着浓重白色妆容,眼角、嘴角还用颜料营造出“滴血”效果,此举引发网民热议。
请从反对的角度,提出两点理由。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节选)曾巩府君讳保雍,字粹之。
景德二年举进士。
授山阴主簿,有能名。
提点刑狱皇甫选上其状,拜大理评事,监尉氏酒。
逾年,知三泉,用故事,得假五品服专达。
既至,叹曰:“吾常所欲为此,几可试也。
”县以治闻。
李丞相迪镇永兴,扳府君自赞,遂通判其军府。
李公去,寇莱公代之。
诏易府君凤翔,莱公雅知其贤,因奏留之。
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
玺书奖之,迁殿中丞。
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
迁太常博士,寻换晋州。
今上即位,以屯田员外郎知汉州。
夜中四卒叩府,告禁兵两营变。
佐吏骇,辈入府,府君徐出,独械四卒掠之,趋作诬状,徇两营以安之。
至明鞫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遂及同谋者九人弃之市。
因奏言蜀戍兵久合,往往叛,可因使臣去来番代之,行之至今。
擢拜都官,还朝,庄献太后面嘉之。
有冯异以化黄金干太后,得奉职监鄂州税,知州欧阳颖事之曲恭。
武昌置场中市民炭,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比漕发,乃直取载之,以为故。
颖暴,又欲资异谋,使按之,坐盗死者十八人,当论,府君自荆南乘单船,六日夜入鄂,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同时,汉阳俚民贩茶,得知军骆与京诬民忤巡检,应首死者二十人,随者百余人,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二十人者得不死,随者皆贳。
汉阳距江为城,潦至堤辄毁,岁调薪石,发民完之,工四千人,两县以病,府君身自护作,省工费半,堤完至今。
迁祠部郎中,满岁,更两浙转运使,行部至婺,刺得其守罪,留治之。
未既,疾作,遂不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莱公雅知其贤,因奏留之雅:向来B.迁太常博士,寻换晋州寻:不久C.至明鞫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鞫:审讯D.有冯异以化黄金干太后干:触犯6.下列句子中,属于张府君“辩诬”的一组是(3分)()①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②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③至明鞫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④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⑤自荆南乘单船,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⑥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府君景德二年考中进士。
担任山阴主簿一职,因为有治理的才能而名声远扬。
后来因为皇甫选的举荐,担任大理评事,监尉氏酒。
第二年,担任三泉县令,到任后又因为治理得力而闻名。
B.寇莱公了解张府君的贤能,当他代替李迪镇守永兴时,奏请皇上留下张府君留在凤阳,张府君遇到有利害关系的事情也据理力争,得到了皇上的表扬。
C.张保雍知汉州时,夜间有四个士兵叩见他告诉他禁兵两营兵变,张府君识破他们的阴谋,最终知道是这四个士兵和其他人合谋叛乱。
D.汉阳百姓贩茶,骆与京诬告百姓不服从检查,判处二十人死刑,受到牵连的有一百多人,张保雍亲自前往查明真相,二十人都没有判处死刑,受到牵连的人也得以赦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独械四卒掠之,趋作诬状,徇两营以安之。
(3分)译文:(2)颖暴,又欲资异谋,使按之,坐盗死者十八人。
(4分)译文:(3)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
(3分)译文: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瑞鹤仙·乡城见月①蒋捷绀②烟迷雁迹,渐碎鼓零钟,街喧初息。
风檠背寒壁,放冰蟾,飞到蛛丝帘隙。
琼瑰暗泣,念乡关、霜华似织。
漫将身化鹤归来,忘却旧游端的。
欢极蓬壶蕖浸,花院梨溶,醉连春夕。
柯云罢弈,樱桃在,梦难觅。
劝清光、乍可幽窗相照,休照红楼夜笛。
怕人间换谱《伊》《凉》③,素娥未识。
【注释】①宋朝亡后,作者回到故里,面对寒月抚今追昔,写下此篇。
②绀:深青带红的颜色。
③伊凉:《伊州》、《凉州》,曲调名。
(1)请赏析“绀烟迷雁迹,渐碎鼓零钟,街喧初息” 的写景特色。
(3分)(2)请分析“欢极蓬壶蕖浸,花院梨溶,醉连春夕”在全词中的作用。
(4分)(3)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 (3)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 ,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 (6)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7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8)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阳光彭学明①春天的阳光,像一河涨起的春水,载着桃红水绿,满山奔走。
于是大地暖和了,湿漉漉的水气从泥土里蒸发出来。
睡在泥地的阳光,伸出温情蜜意的舌尖,在泥土的胸膛舔啊,舔呀,千次万次,阳光把他的爱情和生命全部奉献。
冻了一冬的泥土因此长出感情的草、生命的树和爱情的花朵为阳光回报。
那些花朵,本就是为爱情而来的,本就是感情泛滥四处开放的,如今有了阳光的温情和抚弄,就更是漫山遍野吐露芬芳。
阳光,一个本领高强的摘花手,让我们羞愧汗颜。
②阳光看农人们如何把春天浸泡成一方种子,发芽、抽苗,变成风景。
等一切都满含春的情意,绿成诗的意象时,阳光站起身子,到夏天去了。
③夏天的阳光,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奔突而来,坚硬的蹄声左冲右杀,踏起一路黄尘、青烟。
这时的阳光最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红的唇指一如炭火,搁在哪儿哪儿都疼,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
《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边移动的丁香。
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
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
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
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只有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
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
④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我们的窗棂与屋檐。
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
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
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
阳光走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
即便是土,阳光也会将之踩出芬芳。
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醇,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无限情思。
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
那些牛、羊、猪、狗,则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
⑤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
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
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事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怀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
可是阳光,你会回来么?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泪光地打望着我们?⑥ 阳光来了!阳光穿着布鞋!阳光来到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数他熟悉的村庄、熟悉的景致!那几堵院墙还在么?那几排篱笆还在么?那几株柳树还在么?在咧!那叫二爷来我身边坐坐吧,我想听他的二胡!白胡子二爷就拖把二胡在阳光身上坐了,受伤和不受伤的音符在老人和乡间的角角落落走走停停,越走越真。
学校的大草坪里,阳光正翻晒着一群看书的孩子和电脑照排的字符,整个草地满门书香。
字符们,正排着队,教孩子们认识道路和世界,认识智慧和思想。
字符说,这个世界不但充满了善良与美丽,也充满了邪恶与丑陋,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沟与角落,往往生长着肮脏与丑恶,把某些人的良心与道德赶得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世俗、势利、缺乏斗志、忘记正义,于是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温暖我们皮肉的同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骨髓。
⑦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
(选自2012年第5期《文苑•经典美文》) 11.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对阳光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七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