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6)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0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江心寺①柴望寺北金焦②彻夜开,一山却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③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
②金焦:指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
③三门:寺院大门,也称山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二句写此处的小山,像海中的小蓬莱一样,“安然”立在江中。
B.第三句写塔,塔势平分着沉浸在江心的山影,周围环境一片静透。
C.第四句写潮水,潮涨时,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可见此处的荒寂。
D.最后句以景结情,表达兴亡之痛,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了。
解析:选D D项,“最后句以景结情”错,应该是“中流滚滚英雄泪”这句诗是以景结情。
2.全诗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请结合诗句对这一手法加以分析。
(6分)答:解析:题干中说“全诗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可从用典、象征、借景抒情等角度分析。
结合诗下面的注释“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来把握情感。
参考答案:①“金焦彻夜开”暗示江防不复存在。
南宋的江防要地,而今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
②“遗老”句暗示亡国之恨。
从遗老口中,谈论起上皇,暗示复国的希望已很渺茫。
③“输与”句暗示国运难回。
江水东流,浸沉过多少英雄的泪水,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表明国事已无可挽回。
名篇名句默写(6分)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两句描写了妇女儿童给田间劳作的人送饭的场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告诫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勿使后人再为此哀叹。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落得“”的结局。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徐再思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
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①,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②?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①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
②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1.“殿前欢”是这首古典诗歌的________2.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眠松”,指作者在观音山的松间倒卧而眠,表现其自在之态。
B.“高卧”,既紧扣“眠松”之卧态,又切合蛰龙冬卧之特征,以龙喻松,以松拟人。
C.结尾二句,写作者要与明月清风为伴,显示出诗人的超尘拔俗,婆娑潇洒。
D.“秦皇旧日封”三句是说这是一棵秦皇所封、靖节所种、丁固所梦的松树。
3.请赏析末句“枕”字的妙处。
【答案】1.曲牌名(曲牌)2.B3.用一个“枕”字可以突出“眠松”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超尘拔俗,婆娑潇洒;再者,用“一枕”,很容易和“梦”联系起来,清风徐徐入梦,反映出诗人置身此境,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物我融一的境界。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题中A项,“指作者在观音山的松间倒卧而眠”错误,是“古松卧眠”;C项,“写作者要与明月清风为伴”错误,写“松”与清风明月为伴;D项,不是实写,是作者的想象。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重点在炼字,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注意从结构和炼意的角度分析,从结构看,照应题目;从内容看,用一个“枕”字可以突出“眠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超尘拔俗,婆娑潇洒的形象特征。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6)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
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
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第一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快到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
B.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世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
C.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D.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
答案 B解析不是委婉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2.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呢?请联系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矛盾。
(1)壮心:诗人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
(2)断肠:又因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而生悲愁。
(3)作为曾经入世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
38岁的诗人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出了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
第二组1.“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是妙合眼前之景,交代登山时的情境,并点明题意;二是点出登山时间——重阳在即;三是情随景生,引发情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书事[宋]赵鼎①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②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绝食而卒。
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
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
★(1)(综合性选择题)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联写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
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解析:C项,汉寝唐陵已无人祭拜,而山溪旁的梨花依旧年年开放,世事变迁,人力无奈,暗诫宋高宗不要重蹈汉唐灭亡的覆辙。
答案:C(2)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新生活景象,衬托出汉寝唐陵的荒凉,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②酒樽青苔相伴,诗人在寂寞中怀念中原,因北方大好河山沦落而痛心忧国。
③“莫管”一句看似洒脱,实则逃避痛楚,说明爱国情怀深埋心底,矢志不渝。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②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
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20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幕次忆汉上旧居王安石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注】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
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
B.本诗两处涉及求田典故,第一处侧重于借许汜暗示自己有归隐之意。
C.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马提笔写诗作文。
D.汉上旧居为回忆之景,诗人由此生发自己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15.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答案】14.C15.①一方面,渴望超脱尘世,抛开名利,离开官场;②另一方面,担心自己归隐的行为,会被先贤元龙或类似于元龙的今人所耻笑,心中不免充满担忧和惶恐;③两种感情错综矛盾,“却”字表明后一感情更占上风,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正侧结合。
“悲愁白日天地昏”形容边民的悲愁之气犹如阴云惨雾,弥漫天空,致使白日为之无光,天地为之昏黑,此为正面描写。
“路旁过者无颜色”指出道旁行人见此惨象,也不禁感到悲痛欲绝,神情黯然,此为侧面描写。
通过正侧结合,使百姓的苦难生活更为深入人心。
【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类题目作答时一般要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
诗的开篇“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这两句诗突出“近”与“长”二字,黄河以北边地的人民因“生近二边”而长期饱尝辽和西夏的侵扰之苦,接下去,诗人选取了一组典型材料,具体描写“河北民”的“长苦辛”。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中吕)朝天子薛昂夫伯牙,韵雅,自与松风话。
高山流水淡生涯,心与琴俱化。
欲铸钟期,黄金无价。
知音人既寡,尽他,爨下,煮了仙鹤罢。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伯牙,春秋时期的俞伯牙,有高洁之志。
善琴,琴曲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为其知音。
B.“自与松风话”,将松风拟人化,仿佛俞伯牙自己在与松林风涛叙话,暗隐知音稀少。
C.“高山流水”二句表明俞伯牙将自己的心思和琴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显其生活清淡。
D.“欲铸”二句是说钟子期死后,伯牙非常想念他,想用黄金铸造他的像,凸显思而不得之情。
E.作者最后总结,既然没有了知音,那就放飞山林、浪迹江湖,去过逍遥的焚琴煮鹤的日子吧。
【答案】BE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①表达了作者对俞伯牙高雅情趣、高洁情操的赞美之情:“韵雅”二字双关,既指琴曲,又指俞伯牙的情志。
②表达了作者对俞伯牙和钟子期真挚友谊的肯定: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烧琴煮鹤,终身不复鼓琴。
③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与无奈。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3~4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春薛昂夫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注)面。
扣逋仙,访坡仙,拣西施好处都游遍。
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以作画。
3.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山坡羊”是曲调;“西湖杂咏”是曲牌名;“春”是题目,与曲子内容相关。
B.开头三句使用比喻手法写春日的西湖,赞美了西湖的一步一景、风光如画。
C.“逋仙”是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表现了对二人的崇拜。
D.“扣逋仙,访坡仙”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西湖丰富的文化底蕴。
E.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想返回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填空、问答题。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红藕香残玉簟秋”自古以来被方家厚爱,请你谈谈该句妙在何处?【答案】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2.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
请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
【答案】《感遇四首》中,李白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沽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兰花一样的清雅但却无人赏识的同情)。
“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
(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比较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区别,首先根据所学内容答出“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然后根据此诗中的“亦自有芳菲”“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分析李白借菊花表达对具有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的哀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①[宋]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是农历乙亥年。
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作者也奉召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说乌云堆压山头时正酝酿着一场大雪,而说“云”和“山”在“商量”下雪的事;不说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即将来临,而说“柳”会睁开眼睛、“桃”会展开笑颜“领略”春光。
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表达出作者奉诏还朝时高兴的心情。
【试题分析】解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词义,颈联中的“容”“意”“商量”以及“眼”“腮”“领略”等词,都是人的形貌和动作特征,这里却用来写“云”“山”和“柳”“桃”,据此分析可知,颈联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宋]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试题分析】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即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比拟修辞格可以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比拟,包括两种:(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得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9分)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①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衹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①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视听结合、以动衬静,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虚实景物的描写都富含情感。
B.“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去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C.“眉来眼去”的是眼前山水的美好,词人把无生命的山水写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以乐写哀,表达了浓重的离别愁绪。
D.诗歌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在叙事时使用了抒情手法,有时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A项,“以动衬静”表达错误,词的上阕没有使用这种手法,有使用虚实结合,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2.诗歌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
“些个事,如何得。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2)题。
十五从军征[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①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②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③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④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下沾我衣。
: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②窦:洞穴。
③旅:野的。
④持: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生旅葵”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项,“侧面写出”的说法不正确。
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①“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
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乱窜;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
③孤苦无依、内心哀伤;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给谁。
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可以从诗歌的描写入手进行分析。
老兵十五从军,八十始得归,说明久经沙场;回家途中询问路人,得知家破人亡,结局悲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孤苦无依,生活悲凉。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2)题。
渡黄河范云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汤汤”意为水势浩大,“不可陵”意为不可渡过,本诗起笔状写黄河气势以及水流特征,暗示渡河之难。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独鹤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注】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鹤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注】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
1.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
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烘托。
C.两诗都采用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
E.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
2.两首诗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BE2.①前诗鹤孤独徘徊难定栖居之所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失意、对未来感到忧虑的情绪。
②后诗写鹤有所避忌、一飞冲天的形象,流露出诗人洁身自好、自信能展示自身才华的志向。
【试题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B项,“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这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此类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是借助物来表现,即一般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
故考生应先分析两首诗歌中“鹤”的特点,根据“鹤”的特点来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如第一首诗歌中,诗人塑造的是一只孤独的鹤,这只鹤孤独寂寞,因不知“栖宿处”而不得不飞来飞去,这就象征诗人的孤独失意,表现出诗人因前路不知在何方而忧虑的情绪;第二首诗歌中,第一、二两句,写鹤想要洗濯自己的“雪翅”却嫌弃“菱刺污香泉”,这就好似诗人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第三、四句,写鹤“一举扶摇直上天”,鹤的一飞冲天象征着诗人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悲青坂杜甫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首联写我军驻地及当时的气候,“天寒”暗写我军士气不振,处于劣势,为后文描写战争的惨败巧妙铺垫。
B.颔联写敌军的骄横,“日向西”写出敌军步步紧逼的态势,“数骑”与“敢”搭配,巧妙写出了黄头奚儿藐视我军的强大。
C.颈联以白描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战争惨败的景象。
战争过后的原野,狼烟四起,白骨累累,好不萧瑟、悲凉。
D.诗人寓情于景,写山雪、河冰、烽烟、白骨,不言悲,而悲不自胜,这样的效果得益于景物描写对气氛的巧妙的烘托。
E.尾联写诗人希望自己附书我军,提醒他们不要仓促应战,表达了诗人对我军作战不理智的忧虑与愤怒。
2.诗歌以“悲青坂”为题,是如何来表现“悲”的?请结合诗歌具体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落花乱飞,渲染气氛,烘托诗人送客时的依恋之情。
B.尾联运用双关,“芳心”既指落花,也指诗人惜花之心。
C.全诗借落花抒写诗人惜花、伤春之情,又寄寓身世之慨。
D.诗歌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情物态贴切,物我融合无间。
E.颈联借景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4.赏析颔联对落花的动态描写。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二首(其一)李贺长卿怀茂陵①,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②,金泥③泰山顶。
【注】①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公元118年,被免官,闲居茂陵。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6)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感愤王令①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 ①王令:诗人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
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③却:此处指“返回”。
④去:作“来”讲。
⑤浑:简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
”颈联的“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C.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见。
D.“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抒情手法上委婉含蓄,用笔婉转,蕴蓄着极为深沉的精神力量。
解析:选D D项,错在“抒情手法上委婉含蓄,用笔婉转”,本诗抒情手法为直抒胸臆,用语劲直。
★(2)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
(6分)答:参考答案:①生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激愤;②不甘命运、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③对自己过人才学、过人抱负的自信;④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人生追求。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 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到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
②柳士师:柳下惠。
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
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溯湘下桂而去柳州。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6)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
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叶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次句写诗人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巍峨的红楼衬托得更加清晰壮丽。
C.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客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似乎不合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D.纵观全诗,前面的壮美秋色,和诗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
全诗气脉流贯,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解析:A项,“诗人进入红楼院后”错,结合诗题看,李益来到红楼院,适值广宣外出,未能入内,但又不想离去,遂于门外观赏。
答案:A★(2)(技巧角度比较)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试比较异同。
答:答案:相同点:①都使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主人公的品格。
李诗写出广宣所居的红楼院的清新雅静,烘托出广宣的高雅洒脱;贾诗写出隐者采药的山之高,以白云显其高洁,以青松赞其风骨,烘托出隐者的超然脱俗。
②都从不遇入手,巧妙进入侧面描写。
不同点:①李诗对环境的描写注重渲染,红叶、碧天、红楼、翠竹掩映生姿;贾诗对环境的描写纯用白描,用笔简省。
②李诗在环境烘托之外,还通过对自己动作的描写,借自己貌似唐突实则亲密无间的“觅户钩”之举,间接写出广宣的洒脱不羁;贾诗则通过与童子问答的形式,暗寓自己对隐者的渴慕,也写出了隐者的飘逸绝尘。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注]。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清明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①,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注释)①田田:连绵不断的样子。
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特有的风俗画,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答案】①荷塘、莲舟、游鱼,构成一幅江南采莲图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鱼儿各得其乐,充满生命的活力。
②采莲人劳动之时可赏美景,戏鱼儿,劳动不再枯燥无味,充满了对生活、对自然的审美之趣。
(劳动过程也可以很美)③“莲”“怜”谐音,双关爱情,展示了俊男靓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愉美好。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丛花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2.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词的三至五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暮春图景:千万条柳丝随风乱拂,东街上柳絮飘飞。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春天将要逝去的伤感,被柳丝柳絮勾起的离愁和烦乱,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词的景物形象以及由此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作答时抓住景色描写的特点并分析情感,“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描写的是暮春时节千丝万缕的柳条纷乱不已景象,以及东陌之上,垂柳的飞絮蒙蒙了,这是一幅萧瑟凄凉的暮春图景。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登楼远望,乱拂的千万条柳丝引动了女主人公胸中的离思,使其的心绪纷乱不宁,从而引出对情人远去的怅惘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9分)喜朝天曹冠绣水雕栏,绮霞邃宇。
薰风飒至清无暑。
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
景物撩人,悠然得句。
深杯戏把纹楸[注]赌。
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指围棋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阕描写了美丽的景色,情景交融,为下阕描写人物活动、抒发壮志、渲染气氛做铺垫。
B.“绣水雕栏,绮霞邃宇”两句巧用比喻手法,俯仰结合,展现了水天相映、雕梁画栋的景象。
C.“熏风飒至清无暑”写和风飒然而至,清新凉爽,暑意全消,心旷神怡,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D.最后两句富有哲理,借用反问,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
2.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1.A 解析 A项,结合下阕内容分析,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
下阕并非抒发壮志。
2.参考答案悠闲自在、儒雅自负、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
①赏景吟诗,文雅悠闲;②饮酒赌棋,怡然自乐;③胸有丘壑,自负自得。
解析分析词人形象,要结合词句内容:“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悠闲自在;“景物撩人,悠然得句”,赏景吟诗;“深杯戏把纹楸赌”,饮酒赌棋;“何须泉石寻佳趣”,自负自得,时时有乐趣。
塑造了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1~2题。
(9分)月夜泛舟刘著①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安徽皖城人,北宋遗民,后仕于金。
②传邮:上传下达的文件、书牍。
③区区:庸庸碌碌。
④尧封:相传尧划天下为十二州,并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以作祭祀。
后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取陶渊明笔下“无心以出岫”的云的意象,寄寓作者遭逢宋金易代的感慨:世事变迁,人世浮沉就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定。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新城①道中二首苏轼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 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轼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
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
②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③耦耕:指二人并耕。
《论语·微子》中有“长沮、桀溺耦而耕”。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东风多情,雨声有意;雾霭笼罩山顶,太阳悬于树梢;野桃盛开,溪柳袅娜。
诗人从准备启程到旅途之中所见之景都清新秀丽,心情愉悦。
B.其一尾联诗人想象“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
美好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C.其二尾联写临近新城,沉思之余却迷了路。
诗人向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孔子向隐士长沮、桀溺问路之典故,二人劝孔子“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诗人以此喻己厌恶俗务、羡慕归隐之意。
D.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第一首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解析:选A A项,“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不当,其一颔联运用的是比喻手法。
2.第二首诗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分)答: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党争、复杂官场感到厌倦疲惫,又担心政敌的迫害的思想感情。
颔联运用比喻,诗人自况为无用之材,“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有飞来的横祸降临。
2019届二轮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卷(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全国卷用)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猛虎行①张籍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
地方政治不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B.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C.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全都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D.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2.本诗“寄思遥远,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2题。
(9分)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写了西湖的美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约约身旁跟随着笙歌声。
B.词人认为“西湖好”是因为西湖景色优美,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C.没有风的水面如琉璃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在移动,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2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
登泰山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1)下列对这首元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初次登上泰山的欢愉心情。
B.诗的颔联叙述了诗人登上南天门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目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C.诗的颈联主要写诗人居所的今昔变化,强调现在才知以前居处井底多么狭隘,今后即使筑巢枝头也会觉得宽阔。
D.全诗充满一种新鲜、壮美的人生体验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与诗人入仕后的成熟、洞彻世事的老练迥然不同。
C[C项,“居所的今昔变化”错,应是对人生的感悟。
](2)与杜甫的《望岳》相比,两诗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抓住张诗中的关键词语“登”“到”等,知晓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是作者亲眼所见,所写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再分析杜诗中“望”“会当”等可以看出诗人并未登上山顶,所见之景为想象,是虚写。
这样两首诗就区别开了。
【答案】杜诗是从泰山脚下远望,是诗人的想象,而本诗则是作者登上泰山后亲眼所见之景。
杜诗标题中的“望”字,诗中的“会当”表明作者没有登上泰山;本诗标题中的“登”字,诗中的“到天关”表明是作者登上泰山之后的亲眼所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通过“雪”“寒灯”“漏声”“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B.“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手法巧妙。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6)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完成问题。
柳堤【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写景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给人以美的感受。
B.三四句承题,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
C.五六句写雨天的景象,选取“啼莺”“飞燕”“风暖”“落花”这些春天典型意象来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
D.尾联转入抒情,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
15.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等诗中也有体现。
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答案】14.C15.示例:王之涣《登颧雀楼》: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极目四望,看到太阳慢慢向西山落去,黄河正奔流不息。
只有站在这高高的楼上,才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色。
诗人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
做其他事情亦如此,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扩展升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草离离,生生不已。
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
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
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
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
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
【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点睛】分析诗歌的情与理的关系,也就是分析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诚堪死②,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 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
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解析] C项,“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错,“尚可持”即尚且可以与之对峙,明显没有扭转不利形势。
[答案] C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
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
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 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即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所见所闻,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全诗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为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解析] C项,“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错误,尾联还是写景,没有点明主旨。
[答案] C4.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缲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
②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及其闲情逸致。
(语意相近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巫山高皇甫冉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①,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②中。
[注] ①神女馆:神女庙,据说楚怀王游高唐遇神女,过后怀王思念神女,为之立庙。
②九秋:深秋。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说巫峡位于巴东,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出了巫山高耸入云的状貌。
B.颔联说云雾遮蔽了神女庙,雨水洒到了楚王的离宫,化用典故,目的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
C.颈联从时间上来展现巫山的景物,其中“朝暮”指一天,“寒暄”泛指一年四季。
D.全诗辞采清丽,情意委婉,写出了巫山之雄伟,巫峡之神奇,四时之胜景,猿声之凄清。
[解析] B项,“悲凉的氛围”错,颔联化用典故,是为了渲染巫山的神秘色彩。
[答案] B6.颈联中的“落”“同”二字有什么巧妙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落”是“落下”的意思,指从早到晚泉水不停地落下,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
“落”从听觉的角度把巫山中泉水的流淌写得先声夺人,未见泉水,先闻其声。
②“同”是“相同”的意思,指不论寒冷还是温暖,树色都相同。
“同”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巫山四季树色的苍翠、浓郁,富有生机。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①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市。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东风”代指春天。
C.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诗的双重主题。
[解析] C项,“直接表现”错误,应该是委婉含蓄地表现。
[答案] C8.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
试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
春游锦城时,锦江江畔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将楼台层层遮掩。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①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 ①李之仪:宋徽宗崇宁初,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州期间的某年春天。
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照应题目,“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D.此词是咏怀词。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
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解析] 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
[答案] B10.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刘禹锡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
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
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
③谷:指谷风,即东风。
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
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了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了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落魄、衰老。
D.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有怀才不遇之感;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
[解析] B项,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
[答案] B1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被贬后的失意(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
②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
③有知己的安慰(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
④对施展才华的渴望(结合“商歌夜深后”简析)。
⑤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结合“听者竟为谁”简析)。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 ①杨乘:唐朝诗人。
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
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