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沉陷定义等介绍

合集下载

矿山开采沉陷学

矿山开采沉陷学

矿山开采沉陷学
矿山开采沉陷学是一门研究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及其对环境和工程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地质学、采矿工程、岩土工程、测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揭示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机理、规律和预测方法,为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矿山开采沉陷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等变形特征,以及这些变形对地表建筑物、道路、管线等设施的影响。

通过对矿山开采沉陷的研究,可以预测地表变形的范围和程度,评估其对环境和工程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矿山开采沉陷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观测、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等。

其中,现场观测是获取地表变形数据的主要手段,通过在开采区域设置观测站,定期测量地表变形的参数,可以了解开采沉陷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实验室试验则可以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为数值模拟提供参数依据。

数值模拟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矿山开采沉陷的数学模型,对开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地表变形的情况。

矿山开采沉陷学的研究对于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它也为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矿山可持续发展。

矿山开采沉陷观测

矿山开采沉陷观测
定期监测和评估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理方案, 确保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经验教训
总结矿区沉陷治理的经验教训,为类似矿区的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05
矿山开采沉陷观测的未来发 展
智能化沉陷观测技术
自动化数据采集
利用无人机、遥感等技 术实现沉陷观测数据的 自动化采集,提高数据 获取的效率和精度。
人工智能分析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 习等技术对沉陷观测数 据进行智能分析,实现 沉陷形态的自动识别和 预测。
实时监测预警
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 技术实现沉陷区的实时 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 潜在的安全隐患。
沉陷观测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
数据整合
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沉陷观测数据进行整合, 形成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
全自动沉陷观测站能够实现自动化数 据采集,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观测效 率和准确性。
全自动沉陷观测站采用高精度测量设 备,能够准确测量矿山开采沉陷的深 度、范围和变形量等参数。
实时监测
全自动沉陷观测站具备实时监测功能, 能够及时发现矿山开采沉陷的变化情况 ,为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GPS定位技术
沉陷产生的原因
地下矿藏开采
随着地下矿藏的开采,矿体周围的岩 层失去支撑,导致应力平衡破坏,引 起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
地下水流失
矿藏开采过程中,地下水被大量抽取 ,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层失去水分 支撑,进而产生沉陷。
沉陷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04
地表形态改变
沉陷使地表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形成塌陷坑或塌陷盆地,影
综合利用率。
03
跨界合作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如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共同推进矿区

开采沉陷

开采沉陷

名词解释:1.半无限开采:沿着工作面推进方向x 区间0到正无穷上被开采,而沿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开采尺寸足够大,使之达到充分采动。

(1.2--1.4H )2.主要影响半径:半无限开采主要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均发生在r x -=~r +的范围之内,称r 为主要影响半径。

2.下沉盆地的角度参数: 边界角:开采达到或接近充分采动是,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盆地边界点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续与采空区外侧水平线的夹角移动角:开采达到或接近充分采动时,移动盆地主断面上临界变形点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线与采空区外侧水平线的夹角。

下山、上山和走向方向的移动角分别用β、γ和δ来表示;i=± 3.0mm/m ;E=±2.0mm/m ;K=±0.2×10-3/m 。

裂缝角:开采达到或接近充分采动时,采空区上方地表最外侧位置裂缝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线与采空区外侧水平线的夹角最大下沉角:在移动盆地的倾斜主断面上,采空区的中点与地表下沉盆地中点的连线与矿层下山方向水平线的夹角3.启动距:地表开始移动式工作面推进距离地表开始移动:观测地表下沉值达到10mm地表移动时间:从地表开始移动到地表停止移动的持续时间。

分为启动。

活跃。

衰减阶段,1.67mm/d ,百分之854.减沉开采:是通过改变采场顶板管理方法控制顶板下沉量,达到减缓地表沉陷量5.协调开采:根据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分布规律,通过合理的开采布局,开采顺序,方向时间等方法,减缓开采地表变形值6.变形缓冲沟:是在建筑物周围地表挖掘的一定深度的沟槽。

沟深超过基础底面深200--300mm ,沟槽不小于600m ,沟外缘建筑物外侧1--2m7.变形缝:是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地基分成若干长度较小,刚度较大,自成变形体系的独立单元8安全开采上限:安全开采边界的标高9.安全开采深度:地表至安全开采边界的距离,即地面标高与安全开采上限的标高之差10.安全煤岩厚度:水体地面向下至安全开采上边界水平面之间的距离11.“三下”采煤:是指在建筑物下、铁路和公路下、水体下进行开采。

第2章 开采沉陷基本概念

第2章 开采沉陷基本概念
中间区域(中性区域); 内边缘区(压缩区域); 外边缘区(拉伸区域)。
(1)中间区特点:下沉均匀、下沉值最大,各处下沉近于 相同,变形值为零,一般无裂缝 (2)内边缘区:地表下沉不等,地面向盆地中心方向倾斜, 呈凹形,产生压缩变形,一般不出现裂缝 (3)外边缘区:地表下沉不等,地面向盆地中心方向倾斜, 呈凸形,产生拉伸变形,当拉伸变形超过一定值后,地面出 现裂缝
• 地表移动盆地的采动程度
充分采动(Critical Mining):地表最大下沉值不 随采空区尺寸增大而增加的临界开采状态。此时形成的
地表移动盆地称为充分采动下沉盆地
盆地内只有一个点的下沉值达到该地质采矿条件下
应有的最大下沉值。
一般当采空区的长度和宽度均达到1.2~1.4H0(H0为
平均开采深度)时,地表达到充分采动。
• 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
主断面:通过地表移动 盆地最大下沉点沿煤层倾
向或走向的垂直断面。主
断面个数与采动程度有关。
槽型盆地示意图
AB:走向主断面 CD:倾向主断面
主断面的特征:
主断面上地表移动盆地的范围最大;
主断面上地表移动最充分,移动变形量最大;
主断面上的点,通常不产生垂直于主断面方 向的水平移动。
尺寸,地表任意点的下沉值均未达到该地质采矿条
件下应有的最大值。
超充分采动(Supercritical Mining):地表最大下 沉值不随采区尺寸增大而增加且超出临界开采的状态,又 称超临界开采。此时形成的地表移动盆地为超充分采动下 沉盆地,盆地中央出现平底,平底区域点的下沉值均达到 最大下沉值。
主断面的位置:与采动程度和煤层倾角有关。
最大下沉角:倾斜煤层
开采时,地表移动盆地主断

第十二章 开采沉陷及其观测

第十二章 开采沉陷及其观测

2.观测站的设臵 (1)观测站的布设形式

观测站布设形式一般分为线状和网状两种。 网状观测站由于工作量大,材料消耗多,仅作理论研究 时才设臵。 线状观测站一般由沿矿体走向和倾向的观测线组成,在山 区也可以沿山坡滑动方向布设观测线。 观测线的形式又有全盆1 基本概念
(1)地表下沉:地表移动全向量的垂直分量,其单位为m 或mm。地表下沉的符号为W。如图。 Wi H i H 0i 式中,为i点计算时刻的高程;为i点的初始高程。
(2)地表水平移动:地表移动全向量的水平分量,其单位 为m或mm。地表下沉的符号为U。如图。
开采沉陷及其观测
朱宝训 测量与国土信息系
第一节.开采沉陷的基本模式
1. 开采沉陷:矿山有用矿物被采出以后,开采区 域周围的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 续的破坏(开裂、冒落等),这种现象称为“开采 沉陷”。 2.性质:从时间上说,开采沉陷是“动态的”或 “最终的”。从空间上来说,若地下开采的范围较 小、开采矿物的埋藏深度较大,则开采沉陷波及的 范围往往只局限于开采区周围的岩体;若开采的范 围较大、开采矿物的埋藏深度较小,则开采沉陷波 及的范围就会从岩体到地表,引起“地表移动”。
1 (S23 S34 ) 2 地表曲率也可以用其倒数,即曲率半径表示:
K 234
i34 i23
,
mm/m2或10-3/m
1/ k 。
地表曲率有正负之分,正曲率表示地表呈向上凸形弯曲,负曲 率表示地表呈现下凹形弯曲。
(5)水平变形 地表水平变形是地表移动盆地内一线段的两端点的水 平移动差与此线段长度之比,其单位与地表倾斜相同。
(3)巡视测量:在采空区上方选择几个观测线上的测点进行定期 水准测量以了解地表是否开始移动。观测的时间间隔视回采速度 而定,一般为3~7d。如果发现一些测点有明显的下沉(大于 50mm)可认为地表已开始移动,需进行全面观测。 在回采工作结束以后,地表点的移动逐渐转入衰退期,此时在停 采线两侧选择若干个测点进行定期的水准测量,期间隔时间视开 采深度和岩石顶板性质等具体条件而定,一般为1~3个月,直至 地表各段在6个月内的下沉量都不大于30mm,此时可进行采后 的全面测量。 (4)加密水准测量 此外,必须注意: (1)地表移动过程中的单项观测工作(高程测量,边长丈量等) 应尽可能在一天内完成(特别注意移动活跃期的测点),最多不 得超过两天。 (2)对控制点的高程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其间隔时间为1年左右, 如果水准基点距观测站较远,宜选择适当地点增设水准基点。

开采沉陷与控制基本概念概要课件

开采沉陷与控制基本概念概要课件

优化开采方法能够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 地表沉陷和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矿井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3
沉陷观测与评估
观测方法
全球定位系统(GPS)
用于测量地表移动和变形,具有高精度和高 效率的特点。
数字高程模型(DEM)
利用地形数据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分析地表 形变和沉降。
雷达干涉测量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拍摄的卫星图像,监测地 表沉降和变形。
经验四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有效的 合作机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行业标准与规范
《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该规划是煤炭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对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沉陷控制提出了 具体要求。
《煤矿环境保护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 保护要求,对沉陷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05
沉陷控制实践与案例
国外实践与案例
பைடு நூலகம்
案例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开采沉陷案例
案例二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开采沉陷案例
技术优势
离层注浆能够避免对地表的破坏,降 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优化开采方法
总结词
综合技术措施
详细描述
优化开采方法是一种综合技术措施,通过 优化采煤方法、开采顺序、工作面布置等 参数,控制地表沉陷。
开采方法优化
技术优势
优化采煤方法,选择适合的采煤工艺和设 备;优化开采顺序,合理安排工作面接替; 优化工作面布置,降低地表沉陷影响。
自动化观测系统
采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实时监测地表 沉降和变形。
评估指标
地表沉降量
评估地表沉降的总量和分布情况。
地表移动速度
评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速率。

开采沉陷1

开采沉陷1

1.开采沉陷:有用矿物被开采出来后,开采区域周围岩体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开采沉陷。

2.三下采煤:建筑物,铁路,水体下采煤的合称。

3.岩层移动的形式:弯曲,垮落,煤的挤出,岩层沿层面滑移,垮落岩石下滑,底板岩层隆起。

4.上三带:跨落带,断链带,弯曲带。

下三带:地板采动导水破坏带,地板阻水带,地板承压水导升带。

5.跨落带:是指由采煤引起的上覆岩层破裂并向采空区跨落得岩层范围。

特点:①垮落带县有分层性,它分为不规则垮落和规则垮落两部分。

在下部不规则垮落部分,岩层完全失去其原有层位,在靠近煤层附近,岩石破碎,堆积紊乱。

规则的垮落部分,垮落岩层基本保持其原有层位,处于不规则垮落部分之上。

②垮落带岩石具有一定的碎胀性,垮落岩块间的空隙较大,有利于水、砂、泥土通过。

垮落后岩石体积大于垮落前岩石体积。

③垮落岩石具有可压缩性,垮落岩块间的空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面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压实,一般时间越长,压实性越好,但永远恢复不到垮落前原岩体的体积。

④垮落带的高度取决于采出厚度和上覆岩石的碎胀系数。

通常为采出厚度的3~5倍。

薄煤层开采时垮落带高度较小,一般为采出厚度的1.7倍。

顶板岩石坚硬时垮落带高度为采出厚度的5~6倍;顶板为软岩时,垮落带高度为采出厚度的2~4倍。

6.断裂带:是指在跨落带上方的岩层产生断裂或裂缝,但保持其原有层状的岩层范围。

特点:不仅发生垂直于层理面的断裂或裂缝,而且产生顺层理面的离层裂缝。

7.弯曲带:是指断裂带上方直至地表产生弯曲下沉的岩层范围。

特点:1.弯曲带内岩层在自重力的作用下产生沿层面法方向弯曲,在水平方向受双向压缩,压实程度较好,具有良好的隔水性;2.弯曲带内岩层的移动过程是连续有规律的,保持其整体性和层状结构,不存在或极少存在采动裂缝;3.弯曲带的高度主要受开采深度的影响。

8.地板踩动导水破坏带:是指煤层底板岩层受采动影响而产生导水裂缝的岩层范围,其深度为自煤层底板至采动导水裂缝最深处的发现距离。

《矿山开采沉陷观测》课件

《矿山开采沉陷观测》课件

智能化沉陷观测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 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沉陷观测的自动化、智 能化和高效化。
智能化沉陷观测技术能够提高观测精度和效率,减少 人工干预和误差,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技 术支持。
自动化数据处理与分析
自动化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 对沉陷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分析和挖掘,以获取更加 准确和深入的矿山开采沉陷信息。
观测结果
发现矿区地面沉陷深度达到 1.5米,沉陷面积超过3平方公 里,主要集中在采空区附近。
结论
该矿区地面沉陷严重,需采取 措施控制沉陷进一步发展,加
强矿区环境保护。
某矿区地下水位观测案例
观测目的
了解矿区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预测矿坑突水等安全事故,保
障矿区安全生产。
观测方法
建立地下水位观测井,定期进 行水位测量,分析水位变化规 律。
GIS技术的优点包括强大的数据 管理和空间分析能力、可视化效 果好等,能够为矿山开采沉陷观
测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04 矿山开采沉陷观测案例分 析
某矿区地面沉陷观测案例
01
02
03
04
观测目的
了解矿区地面沉陷程度、范围 和规律,为矿区安全和环境保
护提供科学依据。
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 器,定期对矿区地面进行高程 测量,分析地面沉降数据。
《矿
• 矿山开采沉陷概述 • 矿山开采沉陷观测方法 • 矿山开采沉陷观测技术 • 矿山开采沉陷观测案例分析 • 矿山开采沉陷观测的未来发展
01 矿山开采沉陷概述
矿山开采沉陷的定义
矿山开采沉陷是指由于地下矿藏的开 采,导致地表及地表下的岩层和土体 发生变形、位移和破坏的现象。

矿山开采沉陷学(名词解释)

矿山开采沉陷学(名词解释)

矿山开采沉陷学:研究煤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移动变形控制方法及相关问题的科学。

它是一个工程技术研究领域,也是矿山测量、采矿工程学科的专业方向之一。

开采沉陷:矿层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松散层移动、地表移动现象和过程。

岩层移动:地下有用矿物被采出以后,开采区域周围岩体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使岩体产生变形、位移和破坏的现象和过程。

地表移动:当开采的面积达到一定范围之后,岩层的移动和变形将发展到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变形和塌陷的现象和过程。

岩层移动六种形式:弯曲、煤的挤出(片帮)、垮落(冒落)、底板岩层的隆起、岩石沿层面的滑移、垮落岩石的下滑。

弯曲:岩层沿层面法向一次向采空区方向的弯曲。

煤的挤出(片帮):煤壁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压碎向采空区突出的现象。

岩层的垮落(冒落):顶板岩层受上覆岩层压力弯曲而拉伸破坏,从岩体中垮落。

底板岩层的隆起:在煤层采出后,底板在垂直方向减压,水平方向受压,导致底板向采空区方向隆起。

岩石沿层面的滑移:倾斜煤层时,岩石在自重力的作用下,除产生沿层面法线方向的弯曲外,还会产生沿层面下坡方向的移动。

垮落岩石的下滑:倾斜煤层时,采空区上部垮落的岩石下滑充填下方采空区。

岩层移动分区:充分采动区、最大弯曲区、岩石压缩区、垮落带、断裂带(裂隙带)、弯曲带、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底板阻水带、承压水导升带。

地表移动的四种形式:下沉盆地、裂缝与台阶、塌陷坑、采动滑移或滑坡。

下沉盆地:受影响地表从原有的标高向下沉降,从而在采空区上方形成一个比采空区范围大得多的沉陷区域,也称“地表下沉盆地”。

裂缝与台阶:地表产生的延伸性裂缝,裂缝两侧地表有时还会有一定的落差而形成台阶。

塌陷坑:边缘较陡、塌陷深度大的漏斗状或沟槽状塌陷坑。

常发生在浅部开采急倾斜煤层或特厚煤层时。

采动滑移或滑坡:采动滑移是指地下开采引起的山区地表附加移动;采动滑坡是指地下开采引起的坡体整体性大面积滑动或坍塌。

充分采动:地表最大下沉值不随采区尺寸增大而增大的临界开采状态。

煤矿开采沉陷防治技术研究

煤矿开采沉陷防治技术研究

开采沉陷评估实例
以某矿区为例,通过对地表变形观测和岩移观测数据的分 析,得出最大下沉值为5m,移动边界约为200m,开采影 响系数为0.3。
根据评估结果,该矿区需要采取防治措施,包括充填开采 、条带开采等,以控制开采沉陷的发展和减少对周边环境 的影响。
04
煤矿开采沉陷防治技术发展趋 势与展望
提高开采沉陷防治技术水平
加强政府监管
强化政府对煤炭开采沉陷防治 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技
术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0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 总结词:研究意义重大 • 详细描述:本文通过对煤矿开采沉陷防治技术的研究,对于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沉陷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
安全以及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总结词:沉陷原因复杂 • 详细描述:煤矿开采沉陷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到地质、水文、工程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性的
研发低排放采煤技术
研究开发低排放、低能耗的采煤技术,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
对开采沉陷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恢复治 理,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更加严格的煤炭开采沉陷 防治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
为的处罚力度。
建立行业标准体系
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煤炭开采 沉陷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加强顶板管理
采取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及时支护、控制 采高、强制放顶等,以防止顶板垮塌和下沉。
3
合理确定煤柱尺寸
根据煤层条件和开采技术水平,合理确定煤柱 尺寸,以防止因煤柱破坏而引起的开采沉陷。
控制开采沉陷的技术
充填开采
利用其他材料充填采空区,控制顶板垮塌和下沉,减轻开采沉陷 的影响。

开采沉陷知识点总结

开采沉陷知识点总结

开采沉陷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开采沉陷的成因1. 矿体的变形和瓦解矿体是地下储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岩层,开采过程中,矿体受到采矿压力和空隙被破坏,导致矿体发生变形和瓦解,从而引起地表的沉陷。

2. 煤层气的释放在煤炭开采中,煤层气通过矿井地质条件的改变而释放,导致地下岩体的变形和地表的沉陷。

3. 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矿区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地下水的排泄也会导致地下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从而引发地表的沉陷。

知识点二、开采沉陷的类型1. 地表沉陷地表沉陷是指由于地下矿藏开采造成地表下陷、建筑物倾斜等现象。

地表沉陷会对周围的建筑物、道路、水利设施等造成损害,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安全。

2. 地下沉陷地下沉陷是指由于地下矿藏开采造成地下岩体的变形和破裂,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地质构造发生塌陷等现象。

地下沉陷会对地下设施、地下管道等造成影响,甚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产生威胁。

知识点三、开采沉陷的影响1. 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地表沉陷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倾斜、开裂等现象,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甚至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崩塌。

2. 对地下管道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地下沉陷会导致地下管道和设施遭受损坏和破坏,严重影响城市的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供水中断、排水阻塞等问题。

3. 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地表沉陷会导致土壤侵蚀、植被破坏等现象,严重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4. 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地下沉陷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受到影响,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会影响到周围地区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5. 对人类生活和安全的影响地表沉陷会导致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知识点四、开采沉陷的防治措施1. 资料的整理与地质勘察在矿区开采前,应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勘察,收集相关的地质资料,制定合理有效的开采方案,以减少地表沉陷的风险。

开采沉陷复习要点SLC

开采沉陷复习要点SLC

1.什么是开采沉陷?P1在应力重新分布达到新平衡的过程中,煤层周围岩层和地表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开裂,垮落等),这种现象称为开采沉陷。

2.开采沉陷与其他学科的关系P13. 开采沉陷对地表建(构)筑物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P4(1)开采沉陷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每年新增大量塌陷地,地表塌陷后地面积水会造成土地淹没,盐渍化。

山区开采引起山体,边坡滑移,导致灾害。

开采也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加剧土地沙漠化。

(2)开采沉陷造成地表建(构)筑物的破坏开采沉陷导致民房和厂房等建筑物变形和破坏,也使位于沉陷区的铁路、公路、桥梁、隧道、堤坝、输电线路等损害、倒塌。

(3)开采沉陷造成水资源的破坏地下开采使含水层水位下降,地面河流、水库干涸,使水进入井下,淹没矿井。

4.什么是岩石的碎胀性?P6从岩石中采掘或崩落下来的碎石。

其整个体积大于它在岩体内的体积,这种体积增大的性质叫作岩石的碎胀性。

5.岩层移动和破坏的形式?P11垮落,弯曲,煤的挤出,岩石沿层面的滑移,岩石的下滑,底板的隆起。

6.充分开采程度如何判断?P14非充分采动:没达到临界开采尺寸,没有点达到最大下沉值充分采动:刚刚达到临界开采尺寸,只有一点达到最大下沉值超充分采动:超过临界开采尺寸,多点达到最大下沉值,移动盆地出现平底。

7.什么叫地表下沉盆地主断面?P15通常将地表下沉盆地内通过地表最大下沉点所作的沿煤层走向和倾向的垂直断面称为地表下沉盆地的主断面。

8.边界角和移动角?P18, P19边界角: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的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盆地边界点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移动角: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的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三个临界变形值中最外边的一个临界变形值点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9.开采沉陷表地表有哪几种形变值?P20-P21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10.理解地表移动变形曲线的分布形态(图2-16,2-17) P2411.地表下沉持续时间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P291.开始阶段:从下沉开始至下沉速度刚达到1.67mm/d时刻止的阶段地表下沉开始阶段。

开采沉陷第一讲

开采沉陷第一讲
1.1 开采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移动
1.2 盆地内地表移动和变形分析 1.3移动稳定后盆地内移动和变形分布规律
1.4采动过程中盆地主断面内移动和变形分布规律
1.5岩层与地表移动与地质采矿条件的关系
1.6特殊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岩层及地表移动规律
河南理工大学
1.1开采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移动
1.1.1 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和破坏
主断面的个数?
主断面的位置?
河南理工大学
1.1.2 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破坏
最大下沉角(Angle of maximum subsidence)
定义:就是在倾斜主断面上,由采空区的中点和地表移动盆地的最大 下沉点(在地表水平上的投影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在煤层下山方 向一侧的夹角,以θ表示。
实测表明,缓倾斜煤层时,最大下沉角主要与覆岩岩性和煤层倾角有 关:
弯曲带位于裂缝带之上直至地表。其移动特点为: 1)岩层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层面法向弯曲,在水平方向处于双向压缩状 态;
2)岩层的移动过程是连续而有规律的,并保持其整体性和层状结构, 不存在或极少存在离层裂缝;在竖直面内移动值相差很小;
3)一般情况下具有隔水性 4)弯曲带高度主要受采深影响。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开采沉陷学
第一讲
主讲:蔡来良
Email:cailailiang@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
绪论
研究对象:矿山开采沉陷
矿山开采沉陷(Mining subsidence)定义:地下 有用矿物被采出以后,开采区域周围的岩体的原 始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达到 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使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 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破坏(开裂、冒落等) ,这种现象称为矿山开采沉陷,或开采沉陷。

开采沉陷知识总结

开采沉陷知识总结

开采沉陷知识总结名词解释开采沉陷:有用矿体被采出以后,开采区域周围的岩体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达到新的平衡。

在这过程中,使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破坏现象。

地表移动:采空区面积扩大到一定范围后,岩层移动到地表,使地表产生移动变形,在地表沉陷的研究中称这一过程和现象为地表移动。

岩层移动:局部区域矿体被采出后,(在岩体内部形成一个空洞)其周围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也是岩层产生移动和破坏的过程,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岩层移动.下沉盆地:在开采影响波及到地面时,受采动影响地面由原有的标高向下沉降,从而在采空区上方形成了一个比采空区面积大的沉陷盆地。

充分采动:地下煤层采出后,地表下沉值达到了地质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此时的采动为充分采动。

临界开采:正好达到其最大值。

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将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移动盆地平底边缘在地表水平线上的投影同采空区边界连线与煤层在采空区一侧的夹角。

临界变形值:建筑物不需要维修仍能够保持正常使用所允许的地表最大变形值.边界角:在充分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盆地边界点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裂缝角:在充分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移动盆地内最外侧的地表裂缝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松散型移动角:用岩层移动角自采空区边界划线与基岩松散层相交线于一点,同地表下沉值为10MM的点相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观测站:在研究对象上按一定要求设立的一系列测点,这些测点统称为观测站。

起动距:地表开始移动时工作面的推进距离称为起动距。

超前影响: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工作面前方的地表受采动影响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超前影响。

超前影响角:将工作面前方地表开始移动的点与当时工作面的连线,此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煤矿开采沉陷生态破坏综合防治技术

煤矿开采沉陷生态破坏综合防治技术

煤矿开采沉陷生态破坏综合防治技术采取合理的沉陷防治措施是国家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为此煤矿应该针对各个矿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技术水平,促进煤矿开采业的绿色长远发展。

标签:煤矿开采;开采沉陷;综合防治1煤矿开采沉陷的概念及分类塌陷区:煤矿采煤之后留下的下陷的地域。

同意于沉陷区。

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普遍认为是一个世界难题。

煤矿塌陷应该分为采空区塌陷和岩溶塌陷两种。

采空区塌陷:长期的大规模的开采形成采空区,随着采空区面积不断加大,煤层的顶板(覆岩)失去支撑,顶板岩层随之发生弯曲、断裂、垮落,产生倾斜变形和水平移动。

垮落过程中引发采空区周围的岩体变形、松动、乃至破坏使采空区上覆岩层随之弯曲下沉,覆岩层的这种弯曲到达地面后,形成地表沉陷现象。

这类塌陷可通过调查采矿活动情况和地面迹象预防。

岩溶塌陷:岩溶塌陷(karst breakdown survey)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在矿区通常是由于在岩溶地区抽排地下水造成周边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掏空溶洞充填物形成土洞。

这类塌陷的诱因通常和水位变化有关,如暴雨,或者长时间干旱后的降雨,还有就是地表水的下渗。

这类塌陷预防主要通过物探方法探查土洞。

煤矿开采沉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裂缝和台阶。

煤矿开采所产生的裂缝一般位于沉陷盆地的外边缘,深度可达几十米,宽度为几毫米至几十厘米。

②沉陷盆地。

煤层被开采后,采面上覆岩层就会出现弯曲、断裂、垮落的现象,从而在地表形成沉陷盆地。

沉陷盆地会改变原来的水平位置、坡度和高度,还会对沉陷区域中的生态环境和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③沉陷坑。

在开采浅部的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时,如果采用行水力采煤或立柱式采煤方式,很有可能会因采厚不均匀而导致覆岩破坏的高度不一致。

由于采矿塌陷区所在城市矿产资源储量比较大,分布范围广,开发时间一般比较久远,矿区的生产活动及其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开采沉陷复习题

开采沉陷复习题

开采沉陷复习题开采沉陷是指由于地下资源开采导致地表沉陷的现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开采沉陷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开采沉陷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开采沉陷的原因。

开采沉陷主要是由于地下资源的开采导致地下岩层的塌陷和坍塌。

当人们进行矿产开采时,常常需要通过采矿、挖掘等方式将地下的矿石或矿砂开采出来。

这个过程中,地下岩层的支撑力会受到破坏,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下空洞会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地表的沉陷。

其次,开采沉陷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诸多影响。

首先,开采沉陷会导致地表的不稳定,给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坏。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由于地层的特殊性,开采沉陷会加剧海岸线的退缩,威胁到沿海城市的正常运行。

其次,开采沉陷还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农田的灌溉和城市的供水。

此外,开采沉陷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最后,开采沉陷还会对当地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地表的沉陷,土地价值下降,给当地的农业、旅游等产业带来困扰。

那么,如何解决开采沉陷问题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来减少开采沉陷的发生。

在开采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和工程设计,合理规划开采区域,避免对地下岩层的过度破坏。

其次,可以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工程手段来减少地下空洞的形成。

例如,可以采用填充材料或加固材料来填补开采后的地下空洞,保持地下岩层的稳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下水补给、人工抽水等方法来维持地下水位,避免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沉陷。

最后,政府和企业应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开采沉陷的问题。

总结起来,开采沉陷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开采沉陷问题,我们需要从科学规划、先进技术和监测预警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采沉陷定义:
开采沉陷(mining subsidence),又称矿山岩层及地表移动,是地下采矿引起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的现象和过程。

具体的讲,就是有用矿物被采出以后,开采区域周围的岩体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使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破坏(开裂、冒落等),这种现象称为“开采沉陷”。

研究内容:
包括由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的规律、变形机理、观测方法、预计方法和减少开采沉陷的岩层控制与治理方法等。

研究方法:
当前国内矿山开采沉陷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很多,如弹、塑性连续介质法、随机介质理论)))概率积分法、统计类比法(影响函数法、剖面函数法、典型曲线法)、损伤力学法、三维地形可视化、相似材料法、数值模拟法(有限差分、有限元、离散元、边界元)、神经网络法和白、黑、灰箱法等。

其中影响函数法、实际观测法等属于维象研究范畴;相似材料模拟法属于实验研究范畴;弹、塑性连续介质法、统计类比法、损伤力学法、数值模拟法、三维地形可视化、神经网络法和灰黑箱法等属于理论研究范畴。

理论研究基础:
1.早期的开采沉陷基本理论
在上世纪中,比较明确的认识了沉陷的影响因素,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开采方法、煤层倾角、厚度、埋藏深度以及岩石的力学性质等。

早期的开采沉陷理论主要有:
(1)将来空区上方的岩层看作是悬臂梁,从而得出,地表的应变很可能是由于下沉引起的,其大小与地表的曲率半径成反比;
(2)将采空区上方的岩体视为由不同厚度和力学性质的分层所组成,岩层移动的基本形式是这些分层的弯曲,应用两端固定梁的理论,将移动过程看作是各个分层的逐层弯曲,从而计算出移动过程的要素。

二次大战后,人们着重从连续介质和非连续介质理论来研究开采沉陷问题。

2.连续介质理论
(1)利用力学塑性理论对岩层移动进行了分析,并以理论分析的结果为指导建立了地表移动的计算方法。

(2)利用弹性基础梁理论得出了波动性的下沉剖面。

(3)将整个岩体视为均质线弹性体,分为平面各向同性、平面横观各向同性以及空间问题进行了分析。

(4)提出了更为一般的线弹性分析原理——面元原理,即
式中一一顶底板闭合量的分布;——影响函数;—一开采面积c
这一理论是开采影响理论的先进的变换形式。

(5)将覆岩看成是横观各向同性、纵观各层异性、同一目内各向同性的弹性层体接触lI,求出了开采沉陷的位移和应变公式:该理论反映了地表移动是由开采空间一层层传到地表的,上一层移动是由下一目传上来的。

(6)中外学者逐渐认识到岩体结构的控制作用,强调岩体结构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大
于岩石材料性质的影响。

我国学者对开采沉陷岩体结沟效应作了专题研究。

该研究应用了损伤力学原理、相似材料模型和有限元计算机模拟等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节理对岩层及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层面效应,得出了一些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结论。

同时提出了“层面滑移的多层岩梁模型”。

目前,广泛使用的弹性、弹塑性有限元法、边界元和离散元等模拟方法也都是建立在连续介质的理论之上的。

3.非连续介质理论
(1)非连续介质力学中最有成效的是随机介质理论,在我国发展成为概率积分法。

经过我国开采沉陷工作者20多年的研究,目前已成为我国较成熟的、应用最为广泛的预计方法之一。

(2)将岩体看作是由椭圆形质点所构成的具有抗压和抗剪能力、而抗拉能力较小的松散介质,在求解双层岩体(基岩和冲积层)的问题时,得出了缓斜煤层开采的下沉剖面方程。

(3)将岩体假设为:岩体是由于开采破坏引起的和原生的节理系、裂隙系等所分割的不连续介质,可以用碎块体模型描述;岩体是各向异性的、非均质的、不连续的;承认“叠加原理”。

仿照随机介质理论的分析方法,得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的威布尔分布法。

该方法可以描述不对称移动盆地:
(4)引入了空隙扩散和空源等概念,建立了空隙扩散微分方程,并初步研究了该方程在开采沉陷中的应用。

这是对随机介质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4.评述
无论是连续介质理论还是非连续介质理论,应用于开采沉陷及岩层移动的研究,所推导出的地表位移和应变应当同实地观测到的事实吻合。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用。

连续介质和非连续介质理论应用于矿山开采沉陷,描述开采沉陷过程只能是宏观上的相仙.要揭示开采空间上覆岩体内部的移动变形有很大的局限性。

矿山开采导致上覆岩体破坏的最终结果是部分岩体破碎(成为非连续介质),大部分岩体是完整的弯曲(连续介质)。

非连续部分的岩体是由连续岩体逐渐破断而形成的,它与开采的进程具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要全面深入的研究上覆岩层的沉陷机理,必须:(1)研究开采沉陷工程岩体尺寸范围内岩体的破断准则;(2)岩体破断成为非连续介质后,在不同受力条件下所表现的力学性质;(3)连续介质和非连续介质之间在不直接接触、部分直接接触创直接接触条件下献锅台问题,且这一司题必须在动态环境中进行考虑(原连续岩体部分转化为非连续,连续韧非连续岩体之间从不直接接触列部分直接接触到直接接触):
解决好以上几个关键问题,才有可能在开采沉陷基本理论方面实现重大约突破;
应用(成果转化):
对一个计划进行开采的一个或多个工作面,根据其地质采煤条件和所选用的预计函数、参数,预先计算出受此开采影响的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工作,称为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1.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的意义和作用
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是开采损害与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

(1)在理论研究上,利用预计结果可以定量地研究受开采影响的地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为了提高预计的准确性,必须对预计方法所采用的理论模型及其参数与地质来煤条件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地表移动和变形基本规律的认识。

(2)在生产实践上,利用预计结果可以指导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简称为“三下”)的开采实践。

在建筑物下开采时.预计结果可以用来判别建筑物是否受开采影响和受开采影响的程度,作为受影响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搬迁,或就地重建的依据;在铁路下开采时,
可以根据预计结果判断铁路下开采的可能性,估算铁路维修的工作量和材料用量,文排维修计划?在水体下开采时,预计结果被用来判断矿井受水患威胁的程度以及研究开采对受影响的堤坝等水工建筑物的破坏和影响的程皮,以便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护。

2. 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的内容
根据预计的要求、保护对象的空间位置和开采煤层的情况容主要有如下方面:
(1)最大值的预计。

预计地表指定部位的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利水平变形的最大值及其出现的位置。

(2)主断面上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

预计地表沿下沉盆地的走向或倾向主断面的移动和变形分布情况。

(3)地表上任意点的移动和变形值的预计。

预计地表下沉盆地内任一点的下沉值及该点沿指定方向的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值。

(4)多工作面或多煤层开采时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时主要考虑到其受重复采动的综合影响。

3.预计方法的分类
依据建立预计方法的途径不同,可分为经验方法、理沦模型方法及影响函数法三种。

3.1 经验方法
经验方法是在特定的地质采煤条件下,通过大量的开采沉陷实侧资料的数据处理,确定各种移动和变形的预计函数形式(解析公式、曲线或表格)和预计参数的经验公式。

这种方法是当前最可靠、预计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经验方法主要有典型曲线法、剖面雨数法和威布尔分布法等。

3.2 理论模型方法
理论模型方法是把岩体抽象为某个数学的、力学的或数学—力学的理论模型,按照这个模型计算山受开采影响岩休产生的移动、变形和应力的分布情况。

该法所用的理论模型分两种:连续介质模型和非连续介质模型(如弹性梁审曲、弹塑性模型、有限元和边界元模拟等)。

连续介质模型认为岩层和地表是一种连续的、元间断的一种固体,按力学方法进行求解,公式比较复杂,所用的参数常用实验窒试验或理论推导求得,一般与现场实测资料没有直接关系,难以确定,至今没得到广泛的应用。

理论模型方法主要有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和非线性力学法等。

3.3 影响函数法
影响函数法是介于经验方法和理论模型方法之间的一种比较有效的预计方法。

其实质是根据理论研究或其他方法确定微小单元开采对岩层或地表的影响(以影响函数表示),把整个开采对崭层和地表的影响看做采区内所有微小单元开采影响的总和,并扼此计算整个开采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的移动和变形。

目前,此法所闻的参数常根据实测资料求定。

影响函数法主要有概率积分法、布德雷克和柯赫曼斯基法。

我国应用最多的方法是概率积分法、典型曲线法和负指数函数法。

涉及学科:测量、采矿、力学、统计学、电子计算机、建筑、地质等许多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
地下井工开采:
广义上说,有用矿物的开采可以是井工方法开采,也可以是露天方法开采;开采的有用矿物可以是层状的也可以是非层状的。

由于本书是为煤炭系统高校学生编写的教材,因而书中提及的有用矿物的开采,主要指的是层状有用矿物(特别是煤层)的井工开采,“开采沉陷”也是特指煤层地下开采后产生的开采沉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