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革命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引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党的革命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引领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经济全球化、商业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经济的转型深刻改变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多元文化格局,使我国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市场文化的变革对我党革命传统文化体系带来的影响也是全方位、颠覆性的。
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这个主旋律,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航向,关乎我党执政地位的稳固。
只有坚持党的革命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以改革的精神传承和发展党的革命传统,始终主导和引领中国先进文化不断创新,是我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发展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现代经济形态,其基本要求是自由竞争、等价交换、效率优先、务实求新、优胜劣汰,具有鲜明的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和平等性。
市场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以中性的面目出现,没有自己坚持的固定立场,它只有在市场规律支配下的利益原则,占有市场并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就是它最后的目的。
市场文化的无所不有,分散了人们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关注和热情, 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巨大的解构力、浸染力和吞噬力。
它把世俗生活渲染得令人无可抗拒,所有的文化资源都有可能被这一文化形态纳入市场,经过新的发掘和包装后,完全变成文化消费品,容易诱
导人们走入“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误区。
在利益的驱动下,市场文化良莠不齐,一些不健康的淫秽书刊、黄色音像制品也在文化市场上流行猖獗,严重污染了我国文化生态环境。
市场文化的兴起使我党的优良传统文化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甚至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二、党的革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我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它蕴含在诸如井冈山精神、光荣传统、红色建筑、革命旧址、革命歌曲、革命诗词、革命文学等资源之中,不仅有重大的文化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这一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不仅极大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而且成为我党创建一切先进文化的根基,它所承载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既是我党的执政优势所在,更是我党一贯追求的文化目标。
但不可否认,在当前市场文化、消费文化的巨大冲击下,革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1、有悖革命传统文化的社会乱象凸显: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动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信仰危机”(比如央视主持人毕福剑不当言论),革命传统文化的宏大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被世
俗的功利需求所消解;
2、革命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滞后:目前,革命传统文化传播绝大多数采取行政手段,为封闭型模式,自发性的群众组织相对较少。
有的仅仅为了迎合各种活动需要而开展,只存在于舞台上、会议中、口号里,难以使群众对革命传统文化产生共鸣,甚至会产生反感;同时,国家投入巨资制作的“主旋律”文艺作品,几十年不变的僵硬模式和狭窄的题材、刻板的面孔,已经越来越丧失了影响力和感染力;另外,基础性革命传统教育体系缺失、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落和不规范等问题,使革命传统文化内涵逐渐远离群众生活。
这些现实问题,反映了我国当下的文化状况和文化观念变迁。
人们虽然在口头上谁也不否认“精神文明”,但在实际生活中它究竟占有怎样的支配性是令人怀疑的。
因此,党的革命传统文化唯有脱离政治的附属地位,与时俱进地发展,才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接轨,最终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同繁荣。
三、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这恰恰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没有支点。
有金钱、有装备、有资源,并不一定就能胜利,唯有具备先进文化素养的民族才有胜利的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正视市场文化的客观存在,坚持正统文化与市场文化的对立统一,用创新手段将两种文化相渗透、相融合,并最终引领市场文化迈上健康的发展轨道,永葆革命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
1、创建开放的文化环境,包容多元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党的革命传统文化,首先要处理好文化形态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
化的关系、文化开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要以开放的胸怀客观对待市场文化,既不盲目打压,也不放任自流,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文化环境,同时也是创建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这样它既维护了体现国家意志的意识形态,又保证了其他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其次,要坚持以党的革命传统文化为统领,突出正统文化对经济活动的导向功能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对市场文化的引导和规范,以此引导大众的文化消费趣味,为市场文化的发展导航,真正让正统文化产生经济价值;
2、提升政府职能形象,打造公信力。
政府人员要切实转变作风,从自身做起,在一言一行中模范践行我党的“三大作风”,真正沉下身子,把党的革命传统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具体行动,强化政府的阳光形象。
要扎实运用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开展工作,有效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争做革命传统文化的正面楷模,一切工作要放到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能否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真正打造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信服,为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奠定群众基础;
3、创新文化宣导方式,弘扬主旋律。
增强革命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必须跟随时代发展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
我们要在传承正统文化的同时,应对市场文化进行有效抑制,对民族文化、区域文化进行适当的保护,对大众文化、前卫艺术和西方文化则采用调节的策略,以达到社会主义文化生态的综合平衡;同时,对革命传统文化宣传要保持适当尺度,要采用人民大众乐于接受并喜爱的形式进行宣传,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恰当方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激励和引领作用,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手段创新宣传载体;再者,要
继续深入挖掘和提炼党的革命传统文化精髓,深化并拓展其内涵,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符合时代特色的主流文化,不断提升革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鲜活度,让人民群众轻轻松松的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自觉抵制资本主义享乐文化、腐朽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主旋律”再次响起来,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乘风破浪、无往不胜。
2015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