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城市空间博弈中的媒介角色思考
转型期上海城市化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力分析
m tos apy g e d , pli h n 4一p aerm t snigdt(n9 9 19 ,0 0a d20 )a e r om adoeigi hn h s e o es a i17 ,9 0 2 0 0 9 f re r n p nn C iai e n a n t f n n
镇用地面积 的扩展 , 两者共 同推动着城市 化的发
展。因此 , 城市化过程是人 口向城市地 区集 中和 农业地区转变为城市地 区的过程 , 包括两个 方面 内涵: 一是人 口迁移 , 它必 然导致 社会 结构 的变 迁、 经济要素的流动和产业 的推移 ; 二是城市形态
基础设施投资总额 、 道路长度 、 市区人均住房居住
收 稿 日期 :0 0—1 0 2 1 0— 8
修 回 日期 :0 0—1 21 2—3 0
基金项 目: 困家 自然科学基金 ( 17 34,0 3 56 ; 4 0 12 4 7 02 )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5 4 2 ; J0 0 ) 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培育学科项 目( Z S 1 。 D L0 )
.
t mp r atr s o i e e c y d s c o i e e ts g e o a p t n i f d f rn eb it t rd f rn t e l e i r f a
.
Ke r s h n h i r a ia in;s ai y wo d :S a g a ;u b n z t o pt o—tmp r a tr ;d v n r e e o a pt n l e i r igf c s o
媒介进化视域下政策传播研究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势——基于Citespace_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公共政策传播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1]。
近年来,我国学者围绕政策传播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优化传播结构和调整传播要素改变政策信息的传递、交互和共享范式,促进政策的知晓、理解与认同效果。
但由于政策传播研究从传播学、管理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开展,缺乏学科交叉借鉴和系统性理论总结。
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信息生产方式变革改变了大众传播时代以传者为中心的线性传播模式,个体的信息生产赋权通过吸引社会注意力、吸纳社会资源和重构资源分配关系可以部分地再生产社会结构[2],给当前政策传播提出了全新挑战。
深入分析政策传播研究的演进逻辑,研判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可以为提升政策传播效果的实践探索提供有效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检索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精确检索了从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关于“政策传播”“政策宣传”“政策动员”“政策营销”“政策报道”“政策说服”“政策谣言”“政策新闻”“政策舆论”“政策舆情”“政策媒介”等主题的CSSCI、CSCD和北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人工检查筛除与政策传播相关研究明显不符合的文献和新闻报道、会议、书评等非研究型文献,得到396篇文献。
运用图谱软件,利用Citespace关键词聚类、热点词突现分析以及时线图等功能,结合Gephi输出关键词共现图谱,可视化呈现国内公共政策传播研究的总体特征、热点主题、演进路径和研究前沿,提炼分析政策传播机制的研究框架。
二、国内政策传播研究的整体分析从1992年至2022年,国内政策传播研究文献数量不断上升,并呈现每十年一次的跨越式增长。
1992—2002年为研究起步期,共16篇,每年仅1—2篇,研究者关注程度不高;2003—2012年为研究上升期,共106篇,每年保持在10篇左右,学者对政策传播的关注度显著提升;2013—2022年为研究勃发期,共274篇,每年维持在27篇左右,政策传播问题越发受到关注,进入研究热潮。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变革和城市转型——城市化、社会知识和媒介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变革和城市转型——城市化、社会知识和媒介近几十年来,全球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以及城市转型,这些变化已逐渐成为今天社会学理论中的热点话题。
本篇文章将分别从城市化、社会知识以及媒介三个方面,探讨这些变革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并试图呈现出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对于当代社会的认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全球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持续数十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社会变化之一。
城市化的本质是人口迁移,而这种人口迁移引起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市内,为了适应更多的人口,城市建设不断进行中,房屋、道路、交通系统、商业设施的建设日益完善,城市的空间结构和规划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社会学者普遍认为,城市化已经取代了农村化的趋势,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趋势,它既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市文明的必经之路。
城市化的变革带来了人口的密集化,耗尽了有限的自然资源,也造成了城市的环境破坏。
同时,城市化也会带来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民俗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产生了新的文化形态。
城市化中的移动还带来了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二、社会知识社会知识是指社会对于自身的了解和认识,包含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知识都属于社会知识的范畴。
社会知识的发展是由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也同时反作用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社会知识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概念,是社会和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全球城市化背景下,社会知识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城市化过程,而且受到了城市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点。
城市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中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使得社会知识变得复杂而多样。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现代社会不再是单纯的物质世界,而是更多的依赖于抽象理论和知名的思想体系。
博弈论视角下的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引导策略研究
济 运 行 体 系 , 引 导 社 会 群 体 科 学 有 效地 参 与城 市规 划 。
[ 关键 词 ] 市 空 间 ;博 弈 论 ; I 策略 ; 武 汉 城 导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0 1 — 0 2 0 [ 1 0— 0 2 2 1 ) 0 0 6 — 5 中图分类号] U 8 . 3 [ T 9 4 n 文献标识码] B
l 呐栅 咖 Chn s r a p t l r a ec a g d d a t a l sn e te 1 9 sb c u eo r e r e ^ ie e u b n s a i msh v h n e r ma i l ic 9 0 e a s f af o c y h ma k t i n dv
过 程 中, 引 入 其他 学 科 相 关 理论 , 如 现 代 经济 学 中 的博 弈 论 , 来 分析 土 地 开 发模 式 , 能 为 新 时期 的城 市 规 划对 空 间形 态 的 引导 提 供 创 新思 路 。 在 总 结武 汉 市 实行 土 地有 偿 使 用 制度 ( 9 2年 )以来城 市 空 19 间 发 展 特 征 的 基 础 上 , 通 过 引入 博 弈 论 , 分 析 政 府 主 体 、经 济 主体 和 社 会 主体 的利 益 诉 求 及 博 弈关
I e w r s r a p c , met e  ̄, ia c t e y W u a K y o d l b n s a e Ga o Gud n e s ̄t g , U h hn
城 市 空 间形 态 的 演 变是 与城 市 土 地 的开 发紧密 相关 的。武 汉市 自 1 9 9 2年 开始执 行土
媒介融合进程中的博弈与升华——2012·中国城市广播电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媒介融合进程中的博弈与升华———2012·中国城市广播电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综述李欣2012年11月20-23日,中国城市广播电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闻名全国的“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四川自贡市隆重举行。
作为我国最早的23个建制市之一,自贡市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时值川南宜人的初冬时节,全国50多家城市台媒体与140多位嘉宾济济一堂共聚自贡,就城市广播电视发展诸多问题,展开热烈、全面、深入的探讨,睿智与激情炫彩,观点与策略共鸣。
本次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中共自贡市委宣传部主办,自贡市广播电视台承办。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际,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与新的历史背景下,这是全国范围内召开的专门针对中国城市广电理论与实践发展问题的第一个传媒盛会。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张聪主持,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李丹以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胡智锋教授和自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向华全等嘉宾致辞并由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与国内知名学者周鸿铎教授、欧阳宏生教授、王甫教授、陆地教授,以及中广电协会城市台工作委员会会长丁邦英、学术部主任张君昌等嘉宾做专题演讲。
这是一个高端展示中国城市广电发展研究成果的权威主流平台,研讨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融合转型:地方播出机构向多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主体转型国家政策推动与传媒技术创新加速“媒介融合”,成为城市广播电视不可逆转的汹涌潮流,城市广电传媒格局将会发生重大变革。
结合国际国内新媒体与广播电视发展潮流,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认为,目前广播电视的内涵外延正在向现代视听传媒转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发展视听化:超越传统广播电视范畴,打造全方位的音频、视频媒介消费内容,参与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二、视听融合化:体现传播技术渗透融合,不同媒体之间的延伸融合,媒体内部各要素的重组融合;三、视听社会化:逐步由传统内容供应商角色向传受角色一体化与各项媒体服务社会化的角色转变;四、视听无处不在:随时随地提供内容消费的瓶颈仍然受制于互联网带宽、较高受众付费标准的等因素。
媒介博弈中的电视生存之道
了这种 平衡 性的媒 介雄 断,I ,媒介生态 的 自组织 司叫 系统又通过 调整达 剑新的平衡 , 目f 的传播 界正在形 j { 『
导 的传播 形态 成 为 电视媒 介赢 得 生存 空 间的必 然选
择 。
《 节联 欢晚会》 春
它不过 是 档 电视 节 目;我
另一 方面 ,整合 互联 网及其 它媒 介 的优势 ,拓 展 电视传播交 互空间 。电视 业早 已清醒地意识 到双向 交互 的重要性 ,并广泛动用 各种 手段和途径增 强互动 性 。借助 网 络 等新 平 台, 加 大 与观 众交 流 的 力度 ,
一 ~
成 群雄 逐鹿 、割据 纷 争 的新 的 衡格 局 。
在 新媒介 不断涌现 ,I媒 介活力不断被重新激发 r ]
的现 实情况 下 ,电视首 先应 当扬长避短 ,因 为。“ 一 切形式 的传 播媒介 ,以及媒介企业 ,为了在不断改变
的环境 中牛存 ,都被 迫 去适应和进化 。它们 仪有的另 视 娱乐节 目等等 一样 。“ 晚 ”要 整 整一年 时间里 春
求,忽视社会环境对 于传播的影响和制约 性机 制 。信 息时代的来临 ,尤其 是网络媒介 的勃兴 ,传统 意义上 的受众正嬗变为信 息消费者 ,传 受双 方的界限越来越 模 糊 。任 何个 体 都有 可能 身兼 传播 者与 受传 者 于一
体 ,这就意味着 电视传播那种居 高临下的传输方式 已 经难 以适应新 的生存环 境,而确立新 的传 播观念被提 上 议事 日程 。要 想在 与新 媒体 的 竞争 中继续 保 持不 败 ,在未来 的传 媒市场 中占有…席之 地, 电视就必须 在 受众 资源 的争夺 中 占得先 机 ,这是 其生 存之 基 。 方 面 ,进 一 步 明确 “ 众 中心 模 式 ” 受 ,构 建 传播 的双 向体 系。随着社会 的进 步,受众的信息接 受
走向和谐之城——转型期城市空间发展中的二元结构现象及其优化
[ 又章编号] 0 6 0 2 ( 0 6 S 一 0 0 0 [ 分类号] U 8 ^ 9 [ 1 2 20 )l 04 3 中 0 0 T94 又献标识码] B
走 向和 谐 之城
— —
转 型期 城市 空 间发展 中的二 元 结构 现象 及其 优化
的二 元结构现 象。城 市空 间的二 元结 构特征
表现在 :新城 区与 A城 区在物 质环境 、社会 结构 、经济 发展 服 务设 施等 方面 的差异 与 差距 ,并成 为影响城 市和 谐发 展和可 持续发
固 里童 I
展的城市 问题。
[ 键 词 ]转 型 期 ;城 市 空 间 , _元 结构 , 对 策 关
me t f h i n t ect o y
结构现象,表现 为新城区和旧城 区、中心区和
边 缘 区在 物 质 环 境 、 经 ) 齐发 展 服 务 设 施 社 会 空 间 等 万 面 存 在 严 重 分 异 。 应 加 强城 市 规 划
[e o d ] a s in l e o , b n s a e Du l K yw r s Tr n io a d d Ur a p c , a一 t p
Du l tu t r nd Js Cou t me 年代后 ,市 场经济 体 制已经逐 步确 立。伴 随 建 筑景 观 ,道 路设施 城 市环境 等方 面具 有 a - r c u e a t s n er a. s n t e Ur an Sp t v op 着一 系列宏观 政策 如收八 分配 制度 、土地 使 明显的差距是 理所 当然的,但如果 差距过大 , u es i h b a i De el — r al me t r gt e T an ion er d L n i h r st al du n i P i / i 用制 度、住 房制度 、户 籍制度 等改 革的 日渐 就 成为城 市 问题。例 如, 青岛市 城市 A城 区 o
研究城市设计的维度和视角
研究城市设计的维度和视角摘要: 将城市设计置于城市发展过程的更广泛范围内,采用动态和多维度的视角,从建筑环境的生产者、监管者的角度研究这一过程。
人们发现,城市设计为这些群体中的每一个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这说明了城市设计的上升,但颇具争议性。
融入发展过程的主流已经为城市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 城市设计;动态化;全球化引言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正在进入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从之前快速扩张式的发展向城市生态修复、品质提升.特色营造等方向转变。
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而具体的指示,住建部也把城市设计提高到城市管控的法定程序。
许多大中城市的政府领导都在大抓城市双修和城市设计,而雄安新区以及多个国家级新区也为建设领域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出了“千年大计,一张蓝图干到底” 的口号,我国城乡建设的确正在迎接一个新时代!一背景1.区域维度研宄背景最近几十年来快速扩张式的城市进程成为经济繁荣的直观表征。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化的转型和城市发展带来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以及高效的城市运转,但与此同时发展速度的片面追求遗留下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城市问题,需要通过具有批判性的城市设计转型来应对。
近些年,城市发展逐步告别了大拆大建的历史阶段,从增量设计到存量设计的转型也促使我们开始回归城市设计的理论反思,批判性地看待前一阶段的设计遗产。
目前来看快速城市化带来一些显著的城市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 硬转型”制造了大量自然肌理的断层,导致城市空间支离破碎;城市建筑奇观化,城市设计中为了自身的表现一味追新逐异,无视城市建成环境去打造异化的地标奇观文化特色的缺失,大量的住房需求和快速的建设节奏导致城市空间的程式化,快速路加住宅小区形成了今天中国新兴城市的普遍单调基底。
人们在城市中缺乏归属感,以至于产生文化认同的危机。
以上种种现象的出现,源于城市设计中区域性观念的匮乏。
在没有自然、城市和文化等外部制约下推进的抽象城市设计图景,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环境的割裂和地域文化的式微。
媒介定位——精选推荐
媒介定位中国传媒市场发⽣了巨⼤的变化,⼀⽅⾯,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了变迁,另⼀⽅⾯,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了演化。
⾯对⼀个变⾰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也⾯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
⼀.传媒定位创新的基本问题关注传媒定位创新,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定位创新的效⽤,即通过市场定位创新能够实现什么样的⽬标?传媒定位是传媒竞争的产物,它标志着传媒竞争由原始的,⽆意识状态(这种⽆意识是指对竞争的认识)状态,开始向有意识的,有序的状态发展,应该说是⼀种传媒市场发展进步的标志。
从产业竞争的理论来看,传媒定位创新的效⽤包括两个⽅⾯:⼀是提⾼利益;⼆是降低竞争成本。
从效⽤最⼤化的原则来看,成功的传媒定位创新就是要使得传媒获得最⼤的利益,⽽付出最⼩的竞争成本。
那么,问题在于,如何使利益最⼤⽽且竞争成本最⼩?这就需要找到⼀个专属于某个传媒的市场空间,这个空间要求具备这样的特点:⼀是要有较⼤的市场需求;⼆是对这种需求的满⾜使传媒居于卖⽅市场;三是竞争尽可能的少。
在1980年代中前期,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传媒提供了巨⼤的⼴告利润空间,传媒业⾃⾝也处于产业的发展初期,产业本⾝在整体上就已经形成了这样的理想空间,因此,⽆论如何进⾏市场定位创新,处于卖⽅的传媒业整体上都处于⼀个⾼利益低竞争的空间。
这个阶段各个传媒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由于各个传媒间的资源与能⼒的差距没有形成较⼤的差异,各传媒对市场的独占能⼒并不是很强。
但是,在经验曲线的作⽤下,传媒业在快速积累起原始资本之后,开始了新⼀轮的洗牌,这种洗牌其实是⼀种市场利益的重新分配,分配者和被分配者之间的竞争虽然由于政策的底线限制并⾮是你死我活的,但市场份额已与传媒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
并且,由于传媒业巨⼤的“暴利空间”的诱惑,许多业外资本也以或明或暗的⽅式渗透进来。
众所周知,资本的最⼤本性就是对利润的追逐,同时,这种追逐最⼤利润的⼜表现为对竞争成本最⼩化的追求。
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一、最新政治经济学论文选题参考1、国家的意愿、能力与区域发展政策选择——兼论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及其中的政治经济学2、向不平衡发展挑战——《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3、金融发展与政府退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4、从信息政治经济学视角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社会环境5、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6、技术贸易壁垒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7、中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8、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9、美国气候政策转向的政治经济学解释10、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11、对美国贸易政策嬗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个“利益集团”视角1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3、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基础14、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15、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6、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决策和形成机制——基于产品层面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7、社会成本、分摊机制与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18、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19、政府对利益集团收入的关注与贸易摩擦的形成——基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0、政治经济学辞典二、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1、腐败行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 省管县”代替“市管县”的政治经济学3、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5、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6、自由、市场与国家 : 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7、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8、中国农作制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从农户行为与政府偏好角度进行分析9、转型国家贫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讨论10、新农村建设: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析11、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2、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13、虚拟经济及其引发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4、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经验方法15、《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16、政治经济学大辞典17、论政治经济学18、制度悖论、无组织状态和政治危机--再论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19、全球政治经济学: 解读国际经济秩序20、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原因分析——一个政治经济学量化模型三、热门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政治经济学的复兴——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主题与意义2、社会大于市场的政治经济学——重访卡尔·博兰尼《巨变:当代政治、经济的起源》3、从东南亚到非洲:日本对外援助的政治经济学4、中国环境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5、转型期城市空间再开发中非均衡博弈的透视——政治经济学的视角6、贸易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适用性检验: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7、《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8、政治经济学的美国学派与大国崛起的经济学逻辑9、论价值——并试论“价值”在社会主义以至于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10、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体和利益分配——重庆市和成都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1、虚拟经济及其引发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2、问题意识与政治经济学革新13、从农地到市地:地租性质、来源及演变——城市地租的性质与定价的政治经济学思考14、对美国贸易政策嬗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个“利益集团”视角15、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16、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节选)17、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内变迁与国际体系的关系(1978-2007)18、宏观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19、欧洲一体化研究的政治经济学方法20、美国次贷危机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四、关于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1、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2、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3、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4、中国城市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5、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6、非市场缺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的政府失败论7、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讨8、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9、意义、生产与消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0、《体育政治经济学》评析11、汇率的政治经济学--基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研究12、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13、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4、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15、转型时期暴富群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6、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17、中国经济模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8、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9、我国价格剪刀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与计量实证20、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五、比较好写的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1、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学困惑及其政治经济学解释2、中国经济矛盾论 : 中国政治经济学大纲3、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4、“借口”:中国城市资本高度集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5、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6、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研究:综述与评论7、农村教育贫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利益集团的视角8、后WTO时代我国媒介产业重组及其资本化结果--对我国媒介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9、加入预期因素的多重均衡模型:市场结构与权力结构——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0、美国金融危机转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1、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12、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1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4、中国关税保护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15、转型国家贫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讨论16、犯罪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关于犯罪及其控制的政治经济学思考17、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西方城市社会学理论的一种视角18、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9、美国金融危机转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下的游戏20、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2024年新媒介环境下电影的“跨媒介算法”思维》范文
《新媒介环境下电影的“跨媒介算法”思维》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介环境已经逐渐成为电影产业的重要舞台。
在这个环境下,电影的传播方式、制作理念和观众需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电影行业需要引入“跨媒介算法”思维,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提升电影的传播效果和商业价值。
本文将探讨新媒介环境下电影的“跨媒介算法”思维,分析其重要性、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跨媒介算法思维的重要性1. 适应新媒介环境:新媒介环境下,电影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包括网络、移动设备、社交媒体等。
跨媒介算法思维能够帮助电影制作方更好地适应这一环境,实现多渠道传播。
2. 满足观众需求:观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跨媒介算法思维能够根据观众的兴趣、喜好和行为,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推荐和内容。
3. 提升传播效果:通过跨媒介算法,电影可以更好地与其他媒介进行融合,形成多媒体内容,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4. 增加商业价值:跨媒介算法能够帮助电影制作方更好地了解市场和观众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增加电影的商业价值。
三、跨媒介算法的应用1.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观众的行为数据、兴趣偏好等,为电影制作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
2. 内容创新:根据观众的需求和喜好,结合其他媒介的特点,进行电影内容的创新和优化。
3. 营销策略:通过跨媒介算法,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包括宣传渠道选择、推广时间安排等。
4. 社交互动: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收集反馈,不断优化电影内容和营销策略。
四、跨媒介算法的实践案例以某部热门电影为例,其制作方在新媒介环境下,采用了跨媒介算法思维。
首先,通过对观众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观众的兴趣和喜好。
然后,结合其他媒介的特点,进行电影内容的创新和优化。
在宣传阶段,通过跨媒介算法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包括宣传渠道选择、推广时间安排等。
同时,利用社交媒体与观众进行互动,收集反馈并不断优化。
最终,该电影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和口碑。
新媒介批评的现状与思考
【 关键 词】 媒介批评
现状
新传播技术
“ 媒介批 评 ” 伴 随着人类 新 闻传 播活 动而 来 , 是一个 涵义丰 富 , 外延广 泛的概 念。 自1 9 9 5 年 引进我 国以来 , 国内诸多学 者都 曾试 图对其进行定 义。 最早引进这个 概念 的学者朱光烈认为 : “ 顾 名思 义 , 媒介 批评应该是 以媒介 为研究对象 的批评 。 ”
受众 , 在 一定 程 度 上 并 不 逊 色 于专 家 。
2 0 1 3 年1 0 月2 1日, 央视新 闻频道炮轰 星
的现实活动进行批评 , 促 进传 媒业 的健康 发展 。 随着新媒体 的崛起 , 特别是论坛 、 博
客、 微博 、 微信 等新 型网络工具 的广泛 使 用, 公 众获 取信息 、 发 布信息 的渠道大 大
批评不再是少数专家 学者 的一 家之言。 传
统专 家 的精 英话语 权代表 的 中心 地位和 单调 的批评 角度 已被新媒体 环境 下受众 嘈杂 的观点所吞没 。 由于受众作为批评 主 体拥有不 同的知识背 景和社会 阅历 , 他们 看待 问题 的角度 、 出发 点各不相 同 , 从而
本文认为 , 媒介 批评是对代表着大众文化
的博 弈 。 3 、 新媒介 批评 的 即时性 和渠道 的 多
样 化
在过去 的媒介环 境 中 , 央视 无疑是 介批评 与传 统媒介批评的 “ 一中心” “ 一个 性、 即时性 , 海量 性的特 点使得 这类 内容 报 道。 传统 主流媒体 的权威代 表 , 但却在此事件
中被 受 众 广 泛 的批 评 , 可 见 新 媒 介 批 评 中
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思考
04大师之言
上 海城 市 规 划 {2 1 0 1 1 I
敦 、 东京 或 者 纽约 的商 务 区那 样呈 现 高 密度 的集 中发展 态 宜居 的城市 这也是上海 的再城 市化的一个 方面 。 势 。对于 上海未 来城 市空 间发展 ,我 觉得 应该提 综 合功 能 活 动 区 的 概 念 ,类 似 于 大伦 敦 中央 活 动 区 将 中央商 务 3 . 2上海的再城市化
日 郑 时 龄
编者按
2 1年] 月3 0 1 日, 《 0 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结合当前 的城市 生 活方 式 。包括 大量 多媒体 技 术 的展 示 .这也 反映 了
十 二 五 城 市 发 展 转 型 的 大 背 景 ,就 世 博 后 续 利 用 城 市
现代社会 的一个重要 特征 。
上 海 建 设 四个 中心 ” ,在 城 市 空 间特 征 上 没 有 像 伦
作者简介 郑时龄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中1 0 0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 问,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 ,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  ̄2 1 年 法国建筑科 学院院士 ,美国建筑 师学会荣誉 资深会员 。
空 间 发 展 等 多 个 议 题 采 访 同 济 大 学 郑 时 龄 院 士 现 将 有 关 采 访 内 容 整 理 如 下 .以 飨 读 者 。
1 - 2世博 园区后续利用 世博 园区后续利 用 .首先应该考虑 为城 市留下世博会的宝
贵遗产 。历届世博会都 留下一些宝贵的物质遗产 。如纽约 13年 9 9 世博会 ,将一座垃圾堆场改造成为公园。又如 19年里斯本世博 8 9 会 它利用城市 的改造地区 ,现在发展成为一座新城 。再如澳大 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留下了城市的文化公 园。上海世博会一轴 四
媒介融合时代的传媒战略转型
媒介融合时代的传媒战略转型◎闫雪管理科一、媒介融合概念的由来所谓“媒介融合”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 )提出,1983年,他在《自由的技术》一书中指出:“一种物理形态的网络将能承载所有类型的媒介服务,而一种媒介服务也可以发布于任何物理形态的网络。
”也就是说,“媒介融合最初的意义是指传播介质的融合,即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传播介质合为一体,组成一个更先进、更便捷的信息传播平台互联网”。
随着国内各种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之间的藩篱逐步打破,为了强化舆论基础,传统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融合,相互渗透,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
由此进入到了媒介融合时代。
二、媒介融合时代下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困扰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衍生出纷杂的多元媒体形态,不断冲击传统媒体的阵地。
中国的传统媒体正步入风云变幻的行业发展期。
虽然各家传统媒体在过往的发展道路上各领风骚,但是当前的生存状况,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却都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与挑战。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让资本分配格局重新洗牌,传统媒体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依靠改变自身来适应新的媒体生态,进行脱胎换骨的蜕变。
在进化中,准确地查找自身的劣势,围绕主要症结进行分析,谋求变局中的生存之道,才能运筹帷幄地寻求突围之路。
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行为方式,已被彻底改变,传统媒体的思维习惯,已被彻底颠覆。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四面楚歌的危机,在举步维艰的困境下,传统媒体暴露出自身的传播弱势:1.传播主体单一,传受互动性弱。
新媒体一经出现,便显示出很强的互动性,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单一单向相比,受众更喜欢新媒体随时随地交流感。
在网络中,受众制约较小,能够强化互动关系,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从而实现了更多的“话语权”、“知晓权”。
而传统媒体由于受体制、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传播方式更多的是单向的输出,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传统媒体的条条框框。
“下沉的声望”——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媒介形象危机
探 索 创 新 实 践
特 别 策 划
“ 下 沉 的声 望 ” 社 会 转 时期
知识 分 子 媒介 形 象 危机
陈媛 媛
(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新 闻传 播 系 湖 北 武 汉 4 3 0 2 0 5) 自身 现 状 不 满 , 对知识 分子经 济地位 、 政 治 地 位 的 升 迁 抱 有 十分 复杂 的情 绪 , 正如 有学者 所言 : 任何 一 个社 会都 有 分层 的现象 , 但 是 当 下 中 国 的 阶层 分 化 呈 现 出 的 是 一 条 明 显 的鸿 沟 。 各 个 断裂 层 之 间 充 满 了 忌恨 和 隔 膜 , 缺 乏 最 基 本 的 公 共 信任, 从 而潜 伏 着 冲 突 的危 机 。 [ 4 1 原 因。 在 断 裂 的 两 极 社 会 的演 变 和 流 动 中 , 一 个 拥 有 了社 会 中 关 键 词 : 社 会 转 型 知 识 分 子 声 望 下 沉 媒 介 形 象 大 部 分 资 本 的 强 势 群 体 逐 渐 成 形 。这 个 强 势 群 体 有 三 个 基 本 组成 部分 , 即经济精英 、 政治精 英和知识精 英 , 这 三 部 分 精 英 改 革开放 以来 , 随 着 党 的知 识 分 子 政 策 的 转 向 , 知 识 分 不 仅 已经 形 成 了 一 种 比较 稳 定 的 结 盟 关 系 , 而 且 具 有 了 相 当 子 在 社 会 地 位 和 经 济 收 入 等 方 面 有 了较 大 的 改 观 , 知 识 分 子 大 的 社 会 能 量 , 对 整 个 社 会 生 活 开 始 产 生 重 要 的影 响 。[ 5 1 这 就 介入媒介 、 干 预 社 会 的 方 式 也 有 了很 大 的 变 化 。 他 们 走 出 象 是 学 者 提 出 的 “ 精英联盟 ” , 精英阶层达成 共识 , 结成联 盟 , 影 牙塔 , 频繁 参与到 新 闻事件评说 、 公共 事务讨 论、 网站论 坛 、 响公共政策制定和 执行 、 掌 握 社 会 公 共 舆 论 话 语 权 力 。 知 识 报刊专栏 专访 、 电视 节 目中 的嘉 宾讨论 等传 媒活动 中, 成 为 精 英成 为新时 期精英联 盟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他 们掌 控话 语 掌握媒 介话 语权 力 的优 势群体 , 但是 , 这并不 意味着 知识 分 权 , 获 得 了越 来 越 多 的利 益 表 达 机 会 , 并 借 助 政 治 和 经 济 精 子群体 社会声望 的整体 上升。近年 来 , 以往媒介所 呈现 的知 英 的支持进 一步巩固 自己的话语垄断地位 。2 0 0 7年《 南都 周 发布“ 中 国强势群体 排行 榜 ” , 体 制 内知识 分子成 为被 提 识分子道德化 的形象面临前所 未有的挑 战, 媒 体 不 断 曝 光 的 刊 》 学术 丑 闻 严 重 损 害 了 知识 分 子 的威 信 , 公 众对知识 分子群体 名 的“ 强势群体 ” 之 一 。 随 着 社 会 两极 分 化 的 日益 严 重 , 知 识 逐 渐 失 去 尊 敬 和 信 心 。 在 民间 , 知 识 精 英 与 底 层 民 众 的鸿 沟 精 英 与 大 众 的 脱 节 、 对立 和对抗 也愈加 明显 , 知 识 精 英 与 民 日渐其深 , 在逐 渐 下沉 的社 会声 望 中, 知识 分子 面 临严 峻 的 众 之 间 的结 构 性 紧 张 初 现 端 倪 。 媒介 形象危机 。 二、 知 识 精 英 与 民 众 的 紧 张 关 系 在 中国 , 知 识 精 英 与 民 众 的 关 系 较 为 微 妙 。从 历 史 上 看 , “ 断裂 ” 的两 级 社 会 与 精 英 联 盟 在社 会转型时期 的相 关社会理 论中 , 清华大学 社会学教 中 国 人 历 来 有 尊 重读 书 人 的传 统 。但 建 国 以后 四十 多年 中对 授孙立平提 出的“ 断裂社会 ” 理 论 影 响 广 泛 。按 照 孙 立 平 的研 知 识 分 子 的 不 断 羞 辱 , 以及 知识 分 子 当 中 某 些 人 在 政 治 运 动 从 两 个 截 然 不 同 的 方 面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改 变 究, 1 9 4 9年 中国所 建立的是一 个总体性 社会 , 即一种 结构 分 中 的 不 得 体 表 现 , 化程度很 低的社会。在这 种社会 中 , 国 家 对 经 济 以 及 各 种 社 了人 们 对 读 书 人 的尊 重 。 改 革 开 放 以前 , 历 次 政 治 运 动 中对 会 资 源 实 行 全 面 的垄 断 , 国 家政 权 对 社 会 实 行 全 面 控 制 。 而 知识分子 的批判 , 是政治权威 不能容忍 “ 文化贵 族” 们 可能有 2 1世 纪 初 的 中 国社 会 已经 出 现 了 巨大 的结 构 性 变化 , 昔 日的 的怀疑精神 、 批判眼光 以及 “ 主观战斗精神 ” 。在客观上 , 没完 思 想 改造 ” , 限 制 了知 识 分 子 的 独 立 姿 态 , 也 大 大 削 极权 主义 的“ 总体 性社 会 ” 转 变为后极 权主 义的 、 “ 总体 性资 没 了 的 “ 本的精英集团 ” 与“ 弱势群体 ” 趋于两极化 的“ 断裂社会 ” 。… 弱 了一般 民众对 “ 精英 ” 的崇敬 与信任 。m 2 0世纪 8 0年 代 以 1 9 9 2年 市 场 经 济 改 革 全 面 推 开 以后 ,当 代 中 国 在 社 会 来 的 中 国社 会 改 革 中 , 知 识 分 子 从 统 治 阶 级 的 依 附 阶层 转 变 结 构 上 则 从 一 个 总 体 主 义 的 社 会 转 变 为 一 个 断 裂 的社 会。断 成 为今天 的中坚阶层 , 从被剥夺 、 被批 判、 被 同情 的对 象转变 被 尊 重 的对 象 , 甚 至 在 相 当 程 度 上 成 为 了社 会 裂 的社 会 具 体 表 现 为 : 社会 等级与 分层结构 上 的断裂 ; 地 区 成 为 被 供 奉 、 之间 、 城 乡之间 的断裂 : 文 化 以及 社 会 生 活 的 许 多 层 面 的 断 底层敌 视的对象。 社会 转型改变 了知识分子 的集体命运 , 但 裂 。断 裂 社 会 在 现 实 意 义 上 首 先 指 明 显 的 两极 分 化— — 富裕 知 识 分 子 与 民众 的 关 系 并 没 有 得 到 修 复 和 改 善 , 而 是 在 千 转
试论城市转型中的媒体转型
1 8 。随着资源 的 日趋减少 ,资源型 1个 “ 城 市向综合型城市的转 型”已开始被这
些 城 市 或 者 上 一 级 管 理部 门提 上 了议 事 日程 。媒 体 , 社 会 前 进 的嘹望 台 , 国 是 是 家 或地 方 发 展 的 助 推 器 。在 资源 型 城 市 转 型 的过 程 中 ,城 市 的 主 流媒 体 应 当责
可 以得 到 不 断 满 足 。
传管理模式必然会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 而发生改变。随之而来 的,就是媒体由 “ 企业报” 转型为“ 城市报” 的官方认可。
作为资源型城 市的主流媒体 ,往往
是在 扮 演 一 个 行 业 、产 业甚 至企 业 的宣 传 阵地 和 思 想 舞 台 。在 城 市 的转 型过 程
独 大 向多 产 并 举 、 一 经 济 向多 元 经济 、 单 链 状 社 会 向 网状 社 会 、企业 化 管 理 向城 市 化管 理 、单 一 矛 盾 向 复 杂 矛盾 转 型 的
业发展 ’ ‘ 是 城市发展 ’ 的有机组成部分” 的新 闻报道思想; 二 , 第 有意识地强化读 者 的“ 民角色” 弱化其“ 市 , 职上角色”第 ;
从“ 产 报 ” 型 为 “ 济 报 ” 生 转 经
资 源 型 城 市 中 的支 柱 性 企 业 ,一 般
都 是 国有 企 业 甚 至 中 央企 业 。 国企 或 央
中, 媒体必须要率先跳 出这一层面 , 将现 有的支柱性产业或企业作为报道 的客体 之一 而非主 体 , “ 市报 ” 用 城 而非 “ 企业 报”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包括原有支柱 性产业 在内的一切经济 、社会和思想活 动 。如果不这样做 ,在媒体竞争 日趋激 收入挂钩并 加大获奖作 品的奖励力度 , 其 目的就是通过经济杠杆驱动采 编人 员
16641841_探寻转型期我国都市类报纸的媒介角色认知____
新闻前哨2018年第6期我国媒体社会角色转型源于中国社会的整体变革,“市场化”作为改革开放的主基调,是媒体进行角色定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在此阶段,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兴起,都市类报纸作为党报走向市场的“试水者”应运而生。
1996年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了一份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日报,即楚天都市报。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冲突频现,以《楚天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类报纸作为大众化报刊,该如何借鉴西方传播观念,重构并扩展其社会功能,更好地发挥其媒体角色及作用?本文拟以分析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形塑都市类报纸的社会角色,以及在这三种作用力下,协调喉舌角色、市场竞争主体角色和作为社会公器的公共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公共新闻”在当代社会的存在路径,建构都市报纸的公共角色及社会担当,从纵向历史发展寻找西方理论引入的印证。
最后从横向展开,寻求楚天都市报在新语境下的媒介角色定位。
三维分析框架下的媒介角色定位角色定位是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下,在一个组合中拥有相对的不可代替性的定位。
当分析中国媒介的角色定位时,一方面要考虑市场因素,另一方面要在借鉴西方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政治的影响。
我国媒体是在“政府、市场、社会”三种作用力下进行角色定位,因此要超越“市场对国家”、“国家对社会”等习以为常的简单二元逻辑,把国家、市场与各种社会力量间在传播领域的复杂关系作为分析重心。
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及媒体市场化改造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体制的规范是对媒体社会角色的最强有力的牵制。
我国媒体在这种“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框架下进行市场化探索,是中西结合的结果,既强调可管理性又强调企业化。
故而都市类报纸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牵引下发展,相较于党报,其受市场牵制力的影响更强。
双重属性下混合性体制催生了中国传媒的产业化,传媒开始具有社会组织角色的独立性,成为中国传媒功能结构演进的逻辑起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在探求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中,社会因素逐渐成为牵制媒体社会角色扮演的重要力量。
《2024年新媒介环境下电影的“跨媒介算法”思维》范文
《新媒介环境下电影的“跨媒介算法”思维》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介环境下的电影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电影的“跨媒介算法”思维应运而生,成为了电影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介环境下电影的“跨媒介算法”思维的内涵、应用及重要性,以及其对电影产业的深远影响。
二、跨媒介算法思维的内涵跨媒介算法思维,是指在新媒介环境下,电影创作与传播过程中所采用的跨平台、跨形式、跨内容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兴趣、习惯等信息,为电影的创作、传播和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三、跨媒介算法思维的应用1. 创作阶段:在电影创作阶段,跨媒介算法思维能够帮助制片方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分析用户的审美偏好和观影习惯,从而为剧本创作、角色设定、情节编排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例如,通过分析大数据,可以发现某种类型的电影在特定受众群体中更受欢迎,从而为制片方提供创作方向。
2. 传播阶段:在电影传播阶段,跨媒介算法思维能够助力电影的宣传推广。
通过分析用户的社交行为、网络浏览记录等信息,可以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例如,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哪些话题能够引发用户的关注和讨论,从而为电影的宣传提供有力支持。
3. 互动阶段:在电影的互动阶段,跨媒介算法思维能够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通过分析观众的实时反馈、评价等信息,可以及时调整电影的传播策略,甚至为电影的续集或衍生品提供创作灵感。
此外,跨媒介算法思维还能够实现电影与其他媒介的融合互动,如与游戏、音乐、动漫等领域的跨界合作,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
四、跨媒介算法思维的重要性1. 提高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跨媒介算法思维能够帮助制片方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从而制定出更具竞争力的战略。
这使得制片方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电影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 拓宽电影的传播渠道:跨媒介算法思维能够将电影与其他媒介进行有效融合,拓宽电影的传播渠道。
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角色的分化与整合研究
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角色的分化与整合研究作者:史昱昊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9期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角色具有民众性,其分化和整合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问题且需要进行解决。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角色分化的问题,包括新闻媒体系统的分化、新闻媒体内部的分化和角色不清以及角色冲突,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角色整合的策略,包括实施集团化的整合方式、切实推行媒体体制改革和明确现有媒体角色定位。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角色分化;新闻媒体角色整合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9-0-02在社会转型期间,新闻媒体跟随社会变动的趋势也在做出改变,其角色分化的现象使得新闻媒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内部也可能遭遇冲突和矛盾,阻碍新闻媒体的进步与发展。
新闻媒体角色的多样性使得其会出现分化的现象,在功能方面逐渐走向单一,影响新闻媒体机构的稳定运行和正常工作,需要在研究分化问题的基础上实施具有应用性的整合措施。
一、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角色分化的问题(一)新闻媒体系统的分化社会转型期间,新闻媒体角色的分化可能与社会要素有关,这就涉及新闻媒体系统分化的问题,且与各个机构的分工与合作息息相关。
在社会大背景环境中,新闻媒体系统可能会遭遇分化的问题,即各个机构无法进行相互制约,更无从谈起合作,这就导致新闻媒体系统的整体缺乏团结性,进而导致分化的问题出现。
新闻媒体系统的分化会让系统内部各个机构的工作脱节,无法发挥其原本的功能,市场机制没有办法得到维护,在社会系统中,新闻媒体角色正在向一种角色一种功能进行演变。
(二)新闻媒体内部的分化新闻媒体内部的分化主要是受到新闻媒体体制的影响,在现有的体制中,新闻媒体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财政的拨款,管理也遵循行政管理的角色,这就导致新闻媒体逐渐与市场脱节。
在内部分化的条件下,新闻媒体不具有功能互补性,在其向社会供给信息时,信息也不具有有效性和优质性,信息量相比较社会有效信息量处于较低的位置,这就有可能出现恶性竞争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7卷
第1 期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V0 . 7 No. 12 1 M a"201 t . 0
Hale Waihona Puke 21 00年 0 3月 Ju a o H bi U ie i o E g er g ( oi S i c E io ) or l f ee n nvr t f ni e n sy n i Sca ce e dtn l n i
转 型 期城 市 空 间博 弈 中的媒 介角 色思 考
杨 秀 国 齐 藏 铭
’ ’ , ’ ■ 1 r , ’ ’ ’ r
( 1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 院, 河北 保定 0 10 ; 7 0 2 2河北工程大学 文学院 , 河北 邯郸 0 6 3 ) 50 8
[ 摘 要] 实践 空间层 面上 的城 市空 间生产是 对特定 时期社会 关 系的客观反 映, 是社 会上 多 个利益 主体博 弈 的过 程和 结果 。 空间的如何 建 构不仅 能动 而又 全 面的反映 着财 富、 资本 、 益、 利 社 会地位 、 活质 量 的阶层偏 移 , 生 而且还 反 映在 话语 权 上 的 转移 。 当今 中国正 处在 前 所 未有 的 巨大社会 转型浪 潮之 中, 经 济持 续 高速增 长的表层 繁 荣 下 , 在 内部 阶层 间的收入 差距 愈发加 剧 , 两极 分化 日趋 严重 , 这直接 导致各 利益主体 参 与博弈 的 资本愈 发 悬殊 。而 失败 的一 方又会 因资 本 的缺乏 而进 一步 失去天 然上应属 于 自己的话语 权 。如何 在转 型期把 握 好 自己的 角 色定位 , 正 确履行 好 自己的与 生俱 来的使 命是 媒体应 当考虑 的重 大 问题 。 [ 关键 词 ] 市 空间 ; 城 博弈 ; 媒介 ; 养 培 [ 中图分类 号 ] 2 1 [ F 9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 编号 ] 6 3— 4 7 2 1 ) l 0 0 0 17 9 7 ( 0 0 0 一 0 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