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3

合集下载

《政治学原理》教案(本科补修)

《政治学原理》教案(本科补修)

政权问题。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国家 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根本问题。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
艺术。
三、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运
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利益要求, 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①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 ②一切借助于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
第六章
政治秩序与治理
一、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 二、政治合法性
三、“治理”与“善治”
一、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
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
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
和连续状态,即理想社会。
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包括:人们具有宽容与理
性妥协的精神、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有效 的协商机制、高效廉洁的政府。
③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限制公权,能有效
防止公权越界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④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经验表明,权力
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二、政治权力的特性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
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 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政治权力的特性 (1)权威性 (2)支配性 (3)强制性 (4)扩张性 (5)排他性
三、政治权利的内涵
权利是某人或群体享有从事某行为的资格或正
当性。
宪政体制下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
①自由权,人身、言论、通信、集会、结社。 ②平等权,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
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3

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3
谁掌握了权力谁可得到好处。 所以人一旦有权,就有可能谋私,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 障公民权利,必须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
2.制约政治权力的主要途径
制度化制约:建立分权制衡的机制,从内部对政治权 力进行制约;以公民以复决权与罢免权,从外部对政治权 力进行制约。非制度化制约:以公共舆论和伦理道德制约 政治权力。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这类制约公开、及 时、效果明显。
上级的权力 下级的权力
四、政治权力关系(略)
政治权力关系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 客体一种力量制约的关系。
政治权力关系的表现形式
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执政党权力与政治社团权力之间的关系 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的关系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之间的关系
五、对政治权力的制约
1.制约政治权力的理论依据
政治权力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凭借国家强制力对其他 阶级进行控制的能力。 政治权力 与 政治权利 的区别: 政治权力是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而行使的一种强制 性的力量。政治权力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政治权利是指以公民为主体根据宪法和法律而享有 的一种资格。政治权利是公民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政治权力的特性(重点掌握)教材68页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生产资料 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成为
政治权力的主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了 政治权力的性质。 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代表着一定的力量, 物质财富是政治权力的物质基础。 暴力 暴力是政治权力的核心部分,由暴力 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三个因素构成了国 家强制性力量。
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略) (一)自由权利保障机制 (1)制度 (2)法律 (3)舆论监督 (二)平等权利保障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法律面前的平等权,享有接受 教育的平等权,享有民族平等权。国家从法律制度上对公民 的平等权提供了保障,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 民族平等、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规定 等等。同时,公民对平等权利拥有舆论监督的权利。 (三)民主权利保障机制 我国在政治制度上尽可能地为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提供健全的制度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 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保证民主党派享 有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确保普通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民主权利。 国家还颁布了保护公民个人民主权利的法律和法规。

政治学原理教案(精选)

政治学原理教案(精选)

政治学原理教案(精选)《政治学原理》教案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考核方式:闭卷笔试课程学时:周学时:授课对象:80学时 5学时 05政治学与行政学第 1-3教学周/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第 1-6 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学,正确区分政治与政治学。

2、熟练掌握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3、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了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课程重点与难点:政治的涵义,政治与政治学的区别,政治学的发展沿革,授课内容:§1、政治(political)(7学时)政治的起源、政治的涵义§2、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5学时)政治学的涵义、政治学的发展沿革、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解,提问学生,师生共同参与作业及思考试题:1、什么是政治?2、近代政治学的发展沿革?考核方式:课堂提问第 3-5教学周/第二节利益(第7-10 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含义。

2、熟练掌握利益的分类及各种利益的区别。

3、了解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在国家政策中的作用。

课程重点与难点: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含义,各种利益授课内容:§1、利益的基本问题(4学时)利益的含义、特点以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公共利益(4学时)公共利益的含义、公共利益的界定因素、公共利益的主体分析、公共利益共同利益的区别§3、国家利益(4学时)国家利益的含义、国家利益的特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老师讲解为主作业及思考试题: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在国家政策中的作用。

考核方式:课堂讨论第 6-7教学周/第三节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第11-14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权利,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2、熟练掌握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区别与联系。

课程重点与难点: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权利;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与联系授课内容:§1、权力与权利(3学时)权力的基本问题;权利的基本问题;权力与权利的区别联系§2、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3学时)政治权力的基本问题;政治权利的基本问题;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联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1:国家形式的含义 • 2: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 1:政体的划分标准 • 2:君主制政体 • 3:共和制政体 • 4: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 1:国家结构的概念 • 2:古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 3: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 4: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 • 5: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径 • 4:政治消亡是政治发展的最终归宿
第十四章 中国的政治文明
• 第一节 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内涵 •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制度建设
第一节 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 辑
• 1:传统政治文明的现代转型 •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萌蘖及其当代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内 涵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 制度
• 1: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 2: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 • 3: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
用 • 4: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 制度
• 1: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 2: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 • 3: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
• 1: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与作用 • 3: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发展
第十二章 政治文化
•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和结构 •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 1:阿尔蒙德关于“政治文化”的基本观点 •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政治文化概念的理

政治学原理授课教案

政治学原理授课教案

政治学原理授课教案目录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二、政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三、政治的作用第二节政治学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二、政治学的发展第三节我国政治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我国政治学的任务二、政治学研究方法第二章政治关系与政治结构第一节政治关系一、政治关系的含义二、政治关系的特征三、政治关系与政治权力四、行为主义的政治系统论第二节政治结构一、政治结构的含义二、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第三节现代西方政治权力结构一、基本特征二、美国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三、美国的政治结构第四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结构一、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第三章政治制度第一节政治制度的含义一、政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二、政治制度的作用三、影响政治的基本要素第二节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一、奴隶制政治制度二、封建制政治制度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四、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第三节两种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政治利益分析第一节利益集团一、利益的本质就是人的需要二、利益集团第二节利益的表达方式一、对抗性的表达二、非对抗性的表达第三节利益综合一、利益综合的过程二、利益综合的基本原则第四节政治平衡一、政治平衡的本质是利益平衡二、政治失衡是利益关系失衡的外在表现第五章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概念一、公共政策的含义和特征二、公共政策的特征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制定一、公共政策的规划二、公共政策的执行三、公共政策的评估第三节公共政策决策的基本规则一、西方国家的政策决策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决策第四节公共政策的功能一、公共政策的对国内的主要功能二、公共政策的对外功能主要是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第六章政治录用第一节政治录用的标准一、政治录用的含义二、政治录用的标准第二节封建社会的政治录用一、世袭制二、官吏选拔制度三、科举制度第三节现代西方的政治录用制度一、政党体制中的政治录用二、公务员体制下的政治录用三、双重录用体系的分析第四节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一、我国干部制度的基本内容二、中国现行干部人事制度的特点第五节政治转型中的腐败问题一、社会性腐败二、政治性腐败第七章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第一节意识形态一、意识形态的含义二、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广泛性三、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功能四、政治舆论五、政治法律第二节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的内容二、政治文化的功能三、政治文化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四、精英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五、个人主义政治文化与集体主义的政治文化第二节政治社会化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与功能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第八章政治变迁与政治文明第一节政治变迁的思考:政治民主一、关于民主的理论二、民主的本质三、政治民主的基础四、民主的基本类型五、基层民主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第二节政治改良:正常社会的永恒努力一、政治改革的含义二、政治改革的条件三、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第三节政治革命:过去的结束,现在的开始?一、政治革命的含义二、政治革命的条件三、政治革命的作用第四节革命到革命后政治转变一、革命后政治的基本含义和任务二、革命后政治建设的基本条件三、革命后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五节政治发展与政治现化代:向着更高的政治文明一、政治发展学说的兴起二、政治发展的含义三、政治发展的目标四、政治发展的动力五、政治发展的主要模式六、政治发展与政治参与七、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八、政治合法性附录政治学研究常用的统计数字和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恩格尔系数三、基尼系数四、现代化指标体系五、城镇化水平参考书目前言——政治科学应该具备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呢?本书本书是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本科生课程建设项目的一个部分,体现出我们的特色的内容主要在第五、九两章。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国家统治形式是概念
国体与政体
划分国家统治形式的标准
第二节 剥削者类型国家的统治形式
君主制
共和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的基本观点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组织国家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第六章 政治统治体
第一节 政治统治体系的实质与特征
政治统治体系的概念与实质
政治统治体系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系统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
第七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念及国家机构组织原则
国家机构的概念
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第二节国家机关
国家元首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第八章 政 党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理论
政党的概念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2007年09月03日 谭永凤治学的研究对象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
马克思列宁对政治的科学解释
第二节政治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
第三节政治学的与分类
西方政治学的分类
政治学的内容分类
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意义
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一章 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
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职能
第三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国家消亡的途径
第二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变革

【精选资料】政治学原理教案稿

【精选资料】政治学原理教案稿

政治学概论授课教案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内容】(*重点掌握):*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⑴中国传统政治观;⑵西方诸种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政治的含义。

4.政治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一)政治的含义。

“政治”一词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出现都比较早。

中国古代的《尚书》、《周礼》、《论语》等都出现过。

不过,中国古籍中“政”和“治”多是分着讲的,“政”指政事,即官事;“治”指社会治理,是管理老百姓的意思。

《论语》中论及政治的条目有50多处,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专门政治学著作。

我国一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比如:孔子每到一地,必先问这个地方的政事。

(《论语·学而》10)说明孔子非常关心政治。

孔子论政,以德为先。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城邦政治制度比较发达,而它的政治学研究起步早,也比较发达。

“政治”一词在柏拉图(427-347B.C.)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384-322B.C.)的《政治学》中已经广泛使用。

“政治”(politics)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城邦的意思。

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国家的规模就是一个城市加上周围的郊区。

1.古代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规定主要有:(1)“道德论”。

在《论语颜渊》中,当别人向孔子请教政事的时候,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an)。

”即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政治”在西方一直被当成一种“善的事业”,即维护正义、公正的事业。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正是国家的粘合剂,没有公正,国家就没的凝聚力。

(2)“君权神授论”。

君权神授论以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认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P65)我国汉武帝朝代的董仲书(河北枣强人)也创造了一种“天人合一论”,也叫“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课程代码030302101349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时/学分64/4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0责任教师课外学时0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政治学原理”课程属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开设在大一学年第一学期,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是学生接受学术训练、培养专业思维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系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同时初步涉及对西方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理解,能够在比较当中解读当代中国政治现象,培养从专业角度思考政治问题的能力。

This cours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other cours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It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s to receive academic training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hinking.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should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categories and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 especially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ology of Marxist politics.At the same time,students should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issues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 comparison with which,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interpret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phenomenon so a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think about political issues from a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1-2.设计思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扩大课程延伸性,拓展学生课程外学习时间”为教学理念,为学生设立“掌握《政治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学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习方法;形成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和其它人文社科类书籍的意识;尝试用专业知识分析政治现象和看待社会问题”的学习目标。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72 学时
知识单元 1:绪论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人们如何看待政治? 政治是什么? 政治学是什么? 二.政治学的研究意义 三.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政治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二)政治学的最新研究方法 (三)如何学习这门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政治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2.掌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作业: 1. 政治学的研究意义是什么? 2.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3.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知识单元 2:第一章 政治关系 参考学时:8 学时 学习内容: 1.第一节 利益 一、利益的涵义 二、利益关系 三、利益集团 四、利益表达 五、利益综合 六、利益平衡 2.第二节 政治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二、政治权力的结构与模式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 四、政治权力的基础 五、政治权力的性质与功能 六、政治权力的分配 学习目标: 1.了解政治利益和政治权力的概念。 2. 了解政治学当中的利益与政治权力相关内容。
3. 西方国家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异同? 4. 人权的基本内容和实现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掌握政治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关系。 作业: 1. 政治利益和政治权力的概念是什么? 2. 举例说明政治权力和政治利益的关系。 3. 美国现实政治当中,有哪些利益集团,他们怎么影响国 知识单元 3:第二章 政治主体 参考学时:16 学时 学习内容: 1. 第一节 国家 一、国家的观念 二、国家职能与能力 三、国家类型 (一)传统分类法(classification) (二)现代类型学(typology) 四、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五、国家结构形式 六、国家机构 七、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十大问题 八、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命运 2. 第二节 政党 一、政党的涵义 二、政党的类型 三、政党的功能 四、政党制度的涵义 五、西方国家政党制度 六、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七、相近概念解析 3. 第三节 公民 一、政治人

政治学第三章电子教案

政治学第三章电子教案

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利益存在矛盾,就需要

②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能对公民权利进行侵害。明确划分就能从法 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
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时,公权就可

③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能有效防止公权越界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
害。
限制公共权力,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

④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划分公权与私权界限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
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二、政治权力的意义和作用
三、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
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一)公权与私权的定义及意义
(二)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定
(一)公权与私权的定义及意义
“公权”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 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私权”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 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 的权利。 国家政治生活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政治权力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秩序决定权力分配。
权力分配方式:立法、行政和司法(横向,即
功能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纵向)。
影响中央与地方分配有利益分割、历史状况、
文化传统、民族关系等。有联邦制和单一制。
三、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
(一)权利观念的变迁 (二)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内容
自由权:人身、言论、通信、集会、结社。 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主权: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参政权包括选举、创制、复决和罢免。 我国公民民主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 权、批评和建议权、申诉和控告权等。 我国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的人:未满18岁、 被剥夺政治权利、丧失清醒意识。

最新政治学原理教案5篇

最新政治学原理教案5篇

最新政治学原理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最新政治学原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新政治学原理教案1(一)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其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2)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怎么样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的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三)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实行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这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四)为什么要按劳分配?(1)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政治学原理教案

政治学原理教案

政治学原理教案下载-样章.doc教案首页第一篇第一章政治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政治的含义。

二、教学要求1、了解政治的起源与发展2、掌握政治的定义3、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4、掌握政治的社会地位三、参考书目1、张明军,孙力,政治科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华世平,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孙荣,政治学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4、(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政治的定义2、政治的社会地位五、教学步骤1、简要介绍该课程。

时间3分钟;2、分析、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政治的含义。

3、总结概括本节所学内容,布置习题)。

时间2分钟。

六、教学方式1、多媒体教学为主2、以启发式教学为平台,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3、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七、教学时间2学时八、作业要求1、剥削阶级思想家是如何解释政治的?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是什么?3、迄今为止,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政治的解释有哪几种主要观点?你倾向于哪种观点?为什么?4、现代西方政治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是什么?5、现代西方政治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现代西方政治学?6、什么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如何评价行为主义政治学?7、中、西方政治学具有哪些差异?8、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9、学习、研究政治学具有什么意义?九、教学内容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什么是政治?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反复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

但是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及侧重点不同,因而对政治一词的解释也就各不相同。

总体来说,可以把所有对政治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古今中外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看法或诠释可以说五花八门,择其主要,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道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划分“公权”与“私权”界限的意义 (重点掌
握)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
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下: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 的侵犯。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政治权力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凭借国家强制力对其他 阶级进行控制的能力。
政治权力 与 政治权利 的区别: 政治权力是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而行使的一种强制 性的力量。政治权力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政治权利是指以公民为主体根据宪法和法律而享有 的一种资格。政治权利是公民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既有协调 一致的时候,也有矛盾冲突的时候。 在二者一致的时候,个人利益的最大 化也就意味着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反 之亦然。当二者不相一致、甚至发生 冲突的时候,划分二者的界限就显得 非常必要。这种划分在理论和实践上 就体现为法律对公共权力的限制和对 个人自由范围的确认。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意义和作用
(四)政治权力的特性(重点掌握)教材68页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生产资料 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成为
政治权力的主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了 政治权力的性质。
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代表着一定的力量,物质
财富是政治权力的物质基础。
暴力 暴力是政治权力的核心部分,由暴力执
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三个因素构成了国家 强制性力量。
三、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
划分“公域”与“私域”的界限,界定“公权”与 “私权”的关系,究其本源,就是对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 利益的界定。 (一)利益的含义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 要。一般认为: 1、人们的需求构成了利益的心理基础; 2、利益是一定阶段社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反映; 3、利益是特定阶段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
以功能 划分
立法权力
行政权力
司法权力
四、政治权力关系(略)
政治权力关系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 客体一种力量制约的关系。
政治权力关系的表现形式
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执政党权力与政治社团权力之间的关系 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的关系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之间的关系
五、对政治权力的制约
1.制约政治权力的理论依据
2.主观构成要素
能力素质 包括智力和体力两个方面,它是政治权力主
体保持其政治权力的重要条件。
身份资格 指政治权力主体的社会规定性及外部特征,
身份资格对获得政治权力主体地位并保持政治权力有重要影 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理论与策略 理论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对自己追求的政
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描述;策略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弱化对方力 量强化自身力量的方式和技巧。
第三节 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
一、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
1、权利的定义 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
资格或正当性。
2、权利观念的演变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
历了“三代”: 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 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 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
(二)利益划分与权力∕权利关系界定 根据利益主体范围和构成的不同,社会科学研究一般
把利益分为 1、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指的是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社
会生产基础之上,源于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质及精神 需要。
2、团体利益 团体利益就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 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共同利益。 3、公共利益 (重要名词)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 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 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 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第一节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含义与性质
(一)“公权”与“私权”的定义 1、“公权”即指公共权力,它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 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2、“私权”即指公民权利,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二)“公权”与“私权”的性质(两者的关系) 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 圣不可侵犯性。 2、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的普遍约束力,公民权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
组织 指若干个人的集合体,产生一种超过全
标准 名称
以性质 划分
以组织 划分
奴隶主阶级 政府的公共
的政治权力 权力
具 地主阶级的 政党组织的
体 政治权力
权力
类 资产阶级的 政治社团的
政治权力
权力

无产阶级的
政治权力
以层次 划分
中央的权力 地方的权力
上级的权力 下级的权力
东西方学者虽然观点不同,但都认为权力是一种强制 性力量,由于人性的缺陷,谁掌握了权力谁可得到好处。 所以人一旦有权,就有可能谋私,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 障公民权利,必须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
2.制约政治权力的主要途径
制度化制约:建立分权制衡的机制,从内部对政治权力 进行制约;以公民以复决权与罢免权,从外部对政治权力 进行制约。非制度化制约:以公共舆论和伦理道德制约政 治权力。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这类制约公开、及时、 效果明显。
一、政治权力现象 (一)权力的含义(教材67页)
衡量审度的意思 制约别人的能力
(二)权力产生的条件
权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是利益冲突,只要有人群的地方, 就会有利益冲突,只要有利益冲突,就会有权力现象出 现。
政治权力是在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出现的,并且 是建立在一定的财产关系的基础上的。
(三)政治权力的概念(记忆时以学习指导书上的概念为准)
大家好
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教学目标:
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 用方式、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政治权力的来源 和基础、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掌握:“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权力和政治权力、 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