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主机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aff64ebcc175527072208eb.png)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______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编制:审核:批准:_____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的国家秘密信息安全,根据国保发(1998)1号文件精神,依照BMB17-20__6《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B20-20__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规定所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本单位的各类涉密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服务器、用户终端)、网络设备、外部设备、存储介质、安全保密产品等构成的人机系统。
第三条本规定包括:信息系统基本要求、台账、维修、报废、审计、安全保密防护、密码保护、存储介质、外出携带、互联网计算机使用等内容。
第四条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
严禁涉密信息系统直接或间接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网络;严禁使用连接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计算机和信息设备进行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
第五条保密办公室负责公司各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整改。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涉密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
第二章台账、维修、报废管理第六条本单位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设备总台账由保密办公室负责统计、维护和管理,涵盖本单位的各类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服务器、用户终端)、网络设备、外部设备、存储介质、安全保密产品等。
第七条各部门应建立本部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分台账。
由各部门负责统计、维护和管理。
第八条台账应以电子和文档版本形式存在,总台账和分台账内容应当吻合,并与实物相符,发现问题实时更新台账,保证台账与实物相符。
第九条台账信息按照设备分类,应包含以下信息:㈠计算机台账应当包含:密级、放置地点、使用人、操作系统版本、安装时间、硬盘物理号、IP地址、MAC地址和使用情况(包含再用、停用、报废、销毁等);见附表九。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8e694c4284ac850ad024283.png)
xxxxxx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编制:审核:批准:xxxxx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的国家秘密信息安全,根据国保发(1998)1号文件精神,依照BMB17-2006《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B20-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规定所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本单位的各类涉密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服务器、用户终端)、网络设备、外部设备、存储介质、安全保密产品等构成的人机系统。
第三条本规定包括:信息系统基本要求、台账、维修、报废、审计、安全保密防护、密码保护、存储介质、外出携带、互联网计算机使用等内容。
第四条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
严禁涉密信息系统直接或间接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网络;严禁使用连接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计算机和信息设备进行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
第五条保密办公室负责公司各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整改。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涉密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
第二章台账、维修、报废管理第六条本单位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设备总台账由保密办公室负责统计、维护和管理,涵盖本单位的各类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服务器、用户终端)、网络设备、外部设备、存储介质、安全保密产品等。
第七条各部门应建立本部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分台账。
由各部门负责统计、维护和管理。
第八条台账应以电子和文档版本形式存在,总台账和分台账内容应当吻合,并与实物相符,发现问题实时更新台账,保证台账与实物相符。
第九条台账信息按照设备分类,应包含以下信息:㈠计算机台账应当包含:密级、放置地点、使用人、操作系统版本、安装时间、硬盘物理号、IP地址、MAC地址和使用情况(包含再用、停用、报废、销毁等);见附表九。
计算机导论-第7章 外围设备
![计算机导论-第7章 外围设备](https://img.taocdn.com/s3/m/35eaf4d8680203d8ce2f245b.png)
中的脉冲电流,可把一位二进制代 码转换成载磁体存储元的不同剩磁 用磁头读出线圈,可将由存储元的 不同剩磁状态表示的二进制代码转 换成电信号输出。这就是磁表面存 ❖ 磁层上的存储元被磁化后,它可以 供多次读出而不被破坏。当不需要 这批信息时,可通过磁头把磁层上 所记录的信息全部抹去,称之为写 “0”。通常,写入和读出是合用一 个磁头,故称之为读写磁头。每个 读写磁头对应着一个信息记录磁道。
▪ 一个是将磁头定位至所要求的磁道上所需的时间,称为找道时间; ▪ 第二个是找道完成后至磁道上需要访问的信息到达磁头下的时间,
称为等待时间,这两个时间都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往往使用平均 值来表示,平均找道时间是最大找道时间与最小找道时间的平均 值。平均等待时间和磁盘转速有关,它用磁盘旋转一周所需时间 的一半来表示。 ▪
面存储器也有缺点,主要是存取速度较慢,机械结构 复杂,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 磁表面存储器由于存储容量大,位成本低,在计算机系统 中作为辅助大容量存储器使用,用以存放系统软件、大型 文件、数据库等大量程序与数据信息。
11
7.2磁盘存储设备
❖ 磁表面存储器的读写原理 见图
➢ 写操作:当写线圈中通过一定 方向的脉冲电流时,铁芯内就 产生一定方向的磁通。
❖ 主机与磁盘驱动器交换数据的控制逻辑见下图(b)。磁盘上 的信息经读磁头读出以后送读出放大器,然后进行数据与
据缓冲器,经DMA(直接存储器传送)控制将数据传送到主
18
19
7.2磁盘存储设备
四、磁盘上信息的分布 盘片的上下两面都能记录信息,通常把磁盘
第7章输入和输出
![第7章输入和输出](https://img.taocdn.com/s3/m/0db60a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e.png)
微机原理及应用
图7-19
2024年1月27日星期六
第 7 章 输入和输出
7.3 DMA 控 制 器
7.3.1 8237的结构
Intel 8237的方框图如图7-21所示。图中的通道(4个)部分 只画出了一个通道的情况。
每个通道都有一个基地址寄存器(16位),基字节数计数器 (16位),现行地址寄存器(16位)和现行字节数计数器(16位), 每一个通道都有一个模式寄存器以控制不同的工作模式,所 以,8237的内部寄存器的类型和数量如表7-1所示。
第 7 章 输入和输出
POLL:
IN AL,2;输入状态信息D0
SHR AL,1
JNC POLL;若未READY=0, 程序循环等待
IN AL,3;否则,输入数据
STOSB ; 存至内存 ,AL存入[DI]
INC
DL;修改多路开关控制
信号,指向下一个模拟量
JNE
AGAIN;8个模拟量未输
入完,循环已完,执行别的程序段
据缓冲区的地址偏移量→DI
AGAIN: MOV
AL,DL
AND
AL,0EFH;使D4=0
OUT
4,AL;停止A/D转换
CALL
DELAY;等待停止A/D操作 的完成
MOV
AL,DL; D4=1
DELAY: O…UT
4,AL;启动A/D,且选择 模拟量A0
RET
微机原理及应用
2024年1月27日星期六
微机原理及应用
2024年1月27日星期六
第 7 章 输入和输出
7.2.3 直接数据通道传送(DMA)方式
但是中断传送仍然是由CPU通过程序来传送的,每次要 保护断点、保护现场需用多条指令,每条指令要有取指和执 行时间。这对于一个高速I/O设备,以及成组交换数据的情 况,例如磁盘与内存间的信息交换,就显得速度太慢了。
第7章输入输出习题参考解答
![第7章输入输出习题参考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7d8905200722192e4536f6a3.png)
第7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1.计算机的I/O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计算机的I/O系统,主要用于解决主机与外部设备间的信息通讯,提供信息通路,使外围设备与主机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
计算机的I/O系统由I/O硬件和I/O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I/O硬件包括:系统总线、I/O接口、I/O设备及设备控制器。
I/O软件包括:用户的I/O程序、设备驱动程序、设备控制程序。
2.I/O硬件包括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I/O硬件包括:系统总线、I/O接口、I/O设备及设备控制器。
系统总线的作用是为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提供通路。
I/O接口通常是指主机与I/O设备之间设置的一个硬件电路及其相应的控制软件。
它用于在系统总线和外设之间传输信号,并起缓冲作用,以满足接口两边的时序要求。
I/O设备的作用是为主机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提供一个工具。
设备控制器用来控制I/O设备的具体动作,不同的I/O设备需要完成的控制功能不同。
3.什么是用户I/O程序?什么是设备驱动程序?什么是设备控制程序?答:用户I/O程序是指用户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调用界面编写的具体I/O设备的输入输出程序。
例如用户编写的用打印机输出文本的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是一种可以使计算机和设备通信的特殊程序。
可以说相当于操作系统与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只有通过这个接口,才能控制硬件设备的工作,假如某设备的驱动程序未能正确安装,便不能正常工作。
设备控制程序就是驱动程序中具体对设备进行控制的程序。
设备控制程序通过接口控制逻辑电路,发出控制命令字。
命令字代码各位表达了要求I/O设备执行操作的控制代码,由硬件逻辑解释执行,发出控制外设的有关控制信号。
4.说明设计I/O系统的三个要素的具体内容。
答:设计I/O系统应该考虑如下三个要素:①数据定位: I/O系统必须能够根据主机提出的要求进行设备的选择,并按照数据在设备中的地址找到相应的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版)课件第7章 总线(第4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版)课件第7章 总线(第4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d92534a98271fe900ef935.png)
7.4 总线标准
总线的标准制定通常有两种途径,一 种是由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 并推荐使用的,称为正式标准;另一种是 由某个或某几个在业界具有影响力的设备 制造商提出,而又被业内其他厂家认可并 广泛使用的标准,即所谓事实标准,这些 标准可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被厂 商提供给有关组织讨论之后才能成为正式 标准。
8
2.总线事务
通常把在总线上一对设备之间的一次信
息交换过程称为一个“总线事务”,把发出
总线事务请求的部件称为主设备,与主设备
进行信息交换的对象称为从设备。例如CPU
要求读取存储器中某单元的数据,则CPU是
主设备,而存储器是从设备。总线事务类型
通常根据它的操作性质来定义,典型的总线
事务类型有“存储器读”、“存储器写”、
34
7.4.1 系统总线标准
通常,微机的系统总线都做成多个插 槽的形式,各插槽引脚通过总线连在一起。 总线接口引脚的定义、传输速率的设定、 驱动能力的限制、信号电平的规定、时序 的安排以及信息格式的约定等,都有统一 的标准。
35
7.4.1 系统总线标准(续)
1.PC/XT总线
PC/XT总线是早期PC/XT微机所配备 的系统总线,是9位总线标准。
5
7.1 总线概述
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 公共信息传送线路。共享是指总线上可以 挂接多个部件,各个部件之间相互交换的 信息都可以通过这组公共线路传送;分时 是指同一时刻总线上只能传送一个部件发 送的信息。
6
7.1 .1 总线的基本概念
总线采用分时共享技术,当总线空闲 (所有部件都以高阻状态连接在总线上) 时,如果有一个部件要与目的部件通信, 则发起通信的部件驱动总线,发出地址和 数据。其他以高阻状态连接在总线上的部 件如果收到与自己相符的地址信息后,即 接收总线上的数据。发送部件完成通信后, 将总线让出(输出变为高阻态)。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c2bee6844769eae009edf9.png)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与思考答案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论1.1 A B C 1.2 B 1.3 B 1.4 C 1.5 A B C 1.6 B D1.7 00000111B=7D=07H 11010100B=212D=D4H01101010B=106D=6AH 10110.101B=22.625D=16.AH11001.011B=25.375D=19.6H1.8 127D=11111111B=FFH 12.625D=1100.101B=C.AH225.9375D=11100001.1111B=E1.FH 18.3l25D=10010.0101B=12.5H206.125=11001110.001B=CE.2H1.9 10H=10000B=16D 0.A8H=0.10101B=0.65625D28.9H=101000.1001B=40.5625D 4B.2AH=1001011.0010101B=75.6762D20E.4H=1000001110.01B=526.25D1.10 [+37]原=00100101B [+37]反=00100101B [+37]补=00100101B [+37]过余=10100101B[+94]原=01011110B [+94]反=01011110B [+94]补=01011110B [+94]过余=11011110B[-11]原=10001011B [-11]反=11110100B [-11]补=11110101B [-11]过余=01110101B[-125]原=11111101B [-125]反=10000010B [-125]补=10000011B [-125]过余=00000011B 1.11补码00010101B的真值为+21D 补码41H的真值为+65D补码9BH的真值为-101D 补码FFH的真值为-1D补码11110101B的真值为-11D1.12 A的ASCII码为41H a的ASCII码为61Hg的ASCII码为67H z的ASCII码为7AH0的ASCII码为30H 9的ASCII码为39H*的ASCII码为2AH +的ASCII码为2BHCR的ASCII码为0DH %的ASCII码为25H1.12一个16×16字形点阵占用存储空间32B一个24×24字形点阵占用存储空间72B一个32×32字形点阵占用存储空间128B1.14 (以8位补码为例)[X]补+[Y]补=[+38]补+[+100]补=0001010B,溢出[X]补+[Z]补=[+38]补+[-20]补=00010010B,未溢出[Y]补- [Z]补=[+100]补- [-20]补=01111000B,未溢出[Z]补- [X]补=[-20]补- [+38]补=11000110B,未溢出1.15 X与Y=0100B X或Z=1111B Y异或Z=1101B 非Y=1001B1.16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功能强;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结构灵活、适应性强;使用方便、维护容易等特点。
主机和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
![主机和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cee8506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5.png)
主机和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概述主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是计算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主机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各种运算和控制任务,而外部设备则扩展了计算机的功能,并提供了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接口。
在信息时代,主机和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复杂,本文将探讨主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方式、协议、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一种逐位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数据以位的形式依次传输,可以通过一根细线或光缆实现。
串行通信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和高速传输,例如RS-232、USB、以太网等都是串行通信的代表。
并行通信并行通信是一种同时传输多位数据的通信方式,通常使用多根信号线实现,每根信号线传输一个数据位。
并行通信速度相对较快,适用于短距离传输,例如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就是采用并行通信。
主机和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方式输入/输出(IO)端口主机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输入/输出(IO)端口实现的。
主机通过对IO端口的读写来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
每个IO端口都有一个地址,读写该地址对应的端口可以进行信息交换。
中断除了通过主动读写IO端口进行信息交换外,外部设备还可以通过中断的方式向主机发送信息。
当外部设备有数据需要主机处理时,会向主机发送中断请求,主机收到中断请求后,暂停当前任务处理外设发送的信息。
存储器映射IO存储器映射IO是一种将IO设备映射到内存地址空间的方式,主机通过读写特定的内存地址来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
这种方式简化了IO设备的访问,也提高了IO设备的访问速度。
主机和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协议USB协议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接口标准。
USB协议定义了设备如何与主机进行通信、如何传输数据等规范。
USB协议支持热插拔和多设备连接,广泛应用于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外设。
Ethernet协议Ethernet是一种局域网(LAN)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 第七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 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8097521ba76e58fafab00371.png)
第七章一.填空题1 CPU响应中断时需要保存当前现场,这里现场指的是和的内容,它们被保存到中。
2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保护和恢复现场之前需要中断。
3 DMA只负责总线上进行数据传送,在DMA写操作中,数据从传送到。
4总线的裁决方式速度最高。
5某机有四个中断源,优先顺序按1→2→3→4降序排列,若想将中断处理次序改为3→1→4→2,则1、2、3、4中断源对应地屏蔽字分别是、、和。
6 I/O接口电源通常具有、、和功能。
7 I/O的编址方式可分为和两大类,前者需有独立的I/O指令,后者可通过指令和设备交换信息。
8主机与设备交换信息的控制方式中,方式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方式和方式主机与设备是并行工作的,且方式主程序与信息传送是并行进行的。
9 I/O与主机交换信息的方式中,和都需通过程序实现数据传送,其中体现CPU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10 CPU响应中断时要保护现场,包括对和的保护,前者通过实现,后者可通过实现。
11一次中断处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和等五个阶段。
12 在DMA方式中,CPU和DMA控制器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来分时使用主存,它们是、、和。
13 中断接口电路通过总线将向量地址送至CPU.14 I/O与主机交换信息共有、、、和五种控制方式。
15 单重中断的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顺序为、、、和中断返回。
16 多重中断的终端服务程序的执行顺序为、、、和中断返回。
二.选择题1.将外围设备与主存统一编址,一般是指。
A. 每台设备占一个地址码B.每个外围接口占一个地址码C.接口中的有关寄存器各占一个地址码D.每台外设由一个主存单元管理2.主机与设备传送数据时,采用,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A. 程序查询方式B.中断方式C.DMA方式D.通道方式3.当有中断源发出请求时,CPU可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提出中断请求的可以是。
A. 通用寄存器B.专用寄存器C.外部事件D.cache4.在中断周期,CPU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7.2 计算机控制接口技术
![7.2 计算机控制接口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cb39f9ae53a580216fcfecf.png)
• 2.状态信息 • 状态信息是外围设备通过接口向CPU提供的反映外围设 备所处的工作状态的信息,可作为两者交换信息的联 络信号。 • 3.控制信息 • 控制信息是CPU通过接口传送给外围设备的信息。
7.2.3计算机和外部的通信方式
• 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又称为通信(communication) ,按数据传送方式可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基本
7.2.2 I/O信号的种类
• 在微机控制系统或微机系统中,主机和外围设备间所交 换的信息通常分为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三类 。 • 1.数据信息 • 数据信息是主机和外围设备交换的基本信息,通常是8位 或16 位的数据,它可以用并行格式传送,也可以用串行
格式传送。数据信息又可以分为数字量、模拟量、开关
图7-5 无条件传送方式I/O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2)查询式I/O方式。 • 查询式 I/O 方式也称为条件传送方式。按查询式 I/O 方 式传送信息时, CPU 和外围设备的 I/O 接口除需设置数 据端口外,还要有状态端口。查询式I/O接口电路的原
理框图如图7-6所示。
图7-6 查询式I/O方式接口电路的原理框图
2.
I/O接口与存储器统一编址方式
• 统一编址方式不区分存储器地址空间和I/O接口地址空间 ,它把所有的I/O接口的端口都当作是存储器的一个单元 对待,每个接口芯片都安排一个或几个与存储器统一编 号的地址号;也不设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所有传送和 访问存储器的指令都可用来对 I/O 接口操作。 M6800 和 6502微处理器以及Intel51系列的51、96系列单片机都采 用I/O接口与存储器统一编址方式。 • 两种编址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 • I/O接口的编址方式是由所选定的微处理器决定的,接口 设计时应按所选定的处理器规定的编址方式来设计I/O接 口地址译码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第七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71ce1c2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6.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第七章第七章一.填空题1CPU响应中断时需要保存当前现场,这里现场指的是和的内容,它们被保存到中。
2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保护和恢复现场之前需要中断。
3DMA只负责总线上进行数据传送,在DMA写操作中,数据从传送到4总线的裁决方式速度最高。
5某机有四个中断源,优先顺序按1→2→3→4降序排列,若想将中断处理次序改为3→1→4→2,则1、2、3、4中断源对应地屏蔽字分别是、、和6I/O接口电源通常具有、、和功能。
7I/O的编址方式可分为和两大类,前者需有独立的I/O指令,后者可通过指令和设备交换信息。
8主机与设备交换信息的控制方式中,方式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方式和方式主机与设备是并行工作的,且方式主程序与信息传送是并行进行的。
9I/O与主机交换信息的方式中,和都需通过程序实现数据传送,其中体现CPU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10CPU响应中断时要保护现场,包括对和的保护,前者通过实现,后者可通过实现。
11一次中断处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和等五个阶段。
12在DMA方式中,CPU和DMA控制器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来分时使用主存,它们是、、和13中断接口电路通过总线将向量地址送至CPU.14I/O与主机交换信息共有、、、和五种控制方式。
15单重中断的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顺序为、、、和中断返回。
16多重中断的终端服务程序的执行顺序为、、、和中断返回。
二.选择题1.将外围设备与主存统一编址,一般是指A.每台设备占一个地址码B.每个外围接口占一个地址码C.接口中的有关寄存器各占一个地址码D.每台外设由一个主存单元管理2.主机与设备传送数据时,采用,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A.程序查询方式B.中断方式C.DMA方式D.通道方式3.当有中断源发出请求时,CPU可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提出中断请求的可以是A.通用寄存器B.专用寄存器C.外部事件D.cache4.在中断周期,CPU主要完成以下工作:A.关中断,保护断点,发中断响应信号并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B.开中断,保护断点,发中断响应信号并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C.关中断,执行中断服务程序D.开中断,执行中断服务程序5.CPU响应在中断的时间是A.一条指令结束B.外设提出中断C.取指周期结束D.任一机器周期结束6.向量中断是A.外设提出中断B.由硬件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C.由硬件形成向量地址,再由向量地址找到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D.以上都不对7.中断允许触发器用于A.向CPU发中断请求B.指示正有中断在进行C.开放或关闭中断系统D.指示中断处理结束8.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CPU响应中断期间仍执行原程序B.在中断过程中,若又有中断源提出中断请求,CPU立即响应C.在中断响应中,保护断点、保护现场应由用户编程完成D.在中断响应中,保护断点是由中断隐指令自动完成的9.DMA方式是在之间建立一条直接数据通路。
主机及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
![主机及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238bc7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3.png)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比较
并行传输
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速度快, 但需要更多传输线路和接口。
串行传输
逐位传输数据,速度相对较慢,但 只需少量传输线路和接口。
应用场景
并行传输适用于短距离、高速率的 数据传输;串行传输适用于长距离、 低速率或中等速率的数据传输。
同步异步传输方式选择
同步传输
以固定的时钟节拍进行数据传输,传输效率高,但对时钟同步要 求较高。
安装与外部设备相匹配的驱动程序,确保设备能够被主机正确识别和使用。如果驱动程序不兼容或缺失,可以尝 试更新驱动程序或下载通用驱动程序进行安装。
实际操作中注意事项
在连接外部设备前,先确认设备的接口类型和主机的接口类型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则需要 使用相应的适配器或转换器。
在安装驱动程序前,先确认驱动程序的版本和适用系统是否与主机和外部设备相匹配,避免 出现不兼容的情况。
以太网网络接口,用于连接网 络设备和主机,实现网络通信
功能。
02 数据传输原理与技术
数据传输基本原理
数据表示
01
将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如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信道选择
02
根据数据传输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信道,如有线信道或无线信
道。
传输协议
03
制定数据传输的规则和约定,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有序地传输。
04 信息交换协议与标准
常见信息交换协议介绍
串行通信协议
并行通信协议
如RS-232、RS-485等,常用于主机与外设 之间的基本数据交换。
如IEEE 1284,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特别是在 需要传输大量数据时。
USB协议
网络协议
通用串行总线,广泛应用于现代计算机与 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交换。
《计算机组成原理》7-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7-总线](https://img.taocdn.com/s3/m/25b5fb71ec3a87c24128c4a8.png)
PC CPU
接口 主存
外部设备
7.2.1 单总线结构
使用单总线在CPU和内存之间传数据 在单总线系统中,访存指令与输入/输出指令在形式上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地址 的数值。这就是说,对输入/输出设备的操作,完全和内存的操作方法一样来处理。 这样,当CPU把指令的地址字段送到总线上时,如果该地址字段对应的地址是主 存地址,则主存予以响应。此时,在CPU和主存之间将发生数据传送,而数据传 送的方向由指令的操作码决定,其过程如图所示。
7.1.2 总线的分类
计算机系统中使用的总线可分成3类。 1.片内总线 片内总线是芯片内部的总线,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内部传送信息的通路。例如运 算器内部寄存器与寄存器之间、寄存器与算逻运算单元(ALU)之间的传送通路, 通常称之为内部总线。 2.系统总线 计算机系统中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例如CPU与主存储器之间,CPU与I/O 接口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通常称之为“系统总线”,由于这些部件通常都制作 在各个插件板上,故又叫作板级总线(在一块电路板上各芯片之间的连线)和板 间总线。
7.1.1存储器分类
3.总线特性 总线特性是指机械特性(尺寸、形状)、电气特性(传输方向和有效的电平范 围)、功能特性(每根传输线的功能)和时间特性(信号和时序的关系)。 4.总线的猝发传输方式 在一个总线周期内传输存储地址连续的多个数据字的总线传输方式叫作猝发传送。 5.总线上信息传输方式 在计算机中,总线上的信息传输一般有串行、并行、并串行、分时四种方式。
小结 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总线基本概念 总线的分类
7.2总线结构
01
单总线结构
02
多总线结构
7.2.1 单总线结构
在许多微小型计算机中,将CPU、主存和I/O设备连接在一条单一的系统总线上, 叫作单总线结构,如图所示。
外部设备与主机的连接
![外部设备与主机的连接](https://img.taocdn.com/s3/m/83bfe64a69dc5022abea003a.png)
工作方式。控制字分为两类: 工作方式控制字和端口C置1/
置0控制字。
第十四页,共47页。
• ① 工作方式控制字
• 工作方式控制字,用以把3个端口分为A组(包括端口C的高位 (ɡāo wèi))和B组(包括端口C的低位)来设置工作方式。它的格
式及每位定义如下图所示。
•
例如,要把A口指定为方式1输入,C口上半部为输出,B
多根数据线同时进行传输(chuán shū),称为并行通信。实现并行
通信的接口(适配器)是并行接口。一个并行接口可以设计为只
作输出接口,或只作输入接口,还可以设计为既作为输入接口又
作为输出接口。
• 并行接口可以分为硬线连接接口和可编程接口。硬线连接接口
的工作方式及功能不能用编程的方法加以改变,只能用硬线连接 设定;可编程接口的工作方式及功能可以用程序加以改变。
第九页,共47页。
•
下面简要介绍一种适合于IBM\|PC系列机的PIO芯片8255A。
•
(1) 8255A内部结构
• 图3.39为8255A的内部结构框图。它由A,B,C 3个数据端口、 A/B组控制、读/写控制逻辑电路和数据总线缓冲器组成。
•
3个数据端口的组成及在PC/XT系统(xìtǒng)中的地址如表
• 2. 外部设备与主机的连接模式
•
在描述系统或部件之间的连接时,使用得最为广泛的
2019年PPT-主机和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示范模板)
![2019年PPT-主机和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示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f3ad0db524de518974b7d1c.png)
4.交3.1换主机和外设的连接
方1.式辐射式
主机
主机
I/O I/O I/O
早期:不易扩 展
接口 接口
I/O I/O I/O
现在:便于扩
2.总线式
总线
便于扩展 主机 接口 接口
3.通道式
并行能力 提高
通道
I/O I/O 主机
通道
I/O I/O
I/O T=中01 断关 开触中中发断断器请码求;NIOS
设备 启动设 响应备
返回
例2.PC系列 机允许中断位
0 关中断
IF= 1 开中断
CLI ;关中断,初始 启动;化启动设 STI 备;开响中应断 请求
(5)硬件设置
判别设备优先 设备提出请
响 级判
请求 设备工作完
应
优
求成
CPU响逻应请求,逻并 转相应辑服务程序辑
逻 辑 屏 非屏蔽
入口C请(级P动求UC)禁P态U止改/变允设许备设优接备先口蔽 逻 辑
CPU送屏蔽 字
注意区分CPU对请求的屏蔽和对请求的
(响6应)。应用场合
送屏蔽字 开/关中
3.直接存储器存取(DMA) 方(式1)定义 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I/O间的数据 传送,
传1)送I/期O与间主不存需,CP而U程不序是干I/预O与。CPU或I/O 机2)。早期由CPU控制传送; 送管,总现线在权由,D传MA送控完制毕器再控交制还传D总MA线控制器接 3操4))作传传。送送期前间和权只传。要送后CP需U不要访程存序,干可预并。行
(4)应用场度合低。 对CPU效率要求不高的场或诊断调、试过程
2.中断方式
(1)中断的引
查入主询机:程序启 外设 空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简单介绍总线和接口的基本 概念,以及I/O指令的设备;然后详细 讨论三种I/O传送控制方式及相应的接 口,重点放在中断方式上;最后讨论 系统总线的组成和操作时序。
学习目标
❖掌握:I/O接口的基本功能与组成,同步
总线与同步扩展总线,异步总线(应答关 系)。直接程序控制方式。
❖熟练掌握:中断方式(定义、特点、应用、
中断接口、中断过程、向量中断方式), DMA(定义、特点、应用、DMA过程。
❖理解:接口分类,系统总线的信号组成。 ❖了解:IOP。
§7.1 总线与接口
§7.1.1 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 §7.1.2 系统总线的功能与分类 §7.1.3 接口的功能与分类
2、总线的分类:
(1)按总线在系统中的作用划分
CPU内部总线——也称CPU内总线,用来连接 CPU内的各个寄存器与算术逻辑运算部件。
部件内总线——也称片级总线,用来连接插件 板上的各个芯片,常称为局部总线。
系统总线——也称板级总线,用来连接计算机 系统内各个大功能部件。包括三总线:地址线、 控制线、数据线。
局部总线
CPU 主存 接口
接口 IOP
I/O
I/O
IOP即输入输出处理机,它的结构和 功能与CPU类似,有自己的指令系统, 可以进行信息的码制转换、数据格式 更换、字带与字的装配和拆卸、数据 传送的检测与纠错等预处理操作。
接口 I/O
局部存储器
接口 I/O
2、多总线连接方式
为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在 一些连接高速I/O设备的系 统中,设备多组总线。
§7.5.1 总线标准及信号组成 §7.5.2 总线的操作时序 不做要求 §7.5.3 典型总线举例
§7.1 总线与接口
§7.1.1 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
CPU
主存
接口
接口
外设经I/O接 口到系统总线 上,再通过系 统总线与主机 相连。
I/O设备
I/O设备
图1-1 常见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
1、带有IOP的总线连接方式
CPU 主存
主机
系统总线控制器
接口
接口
高速I/O
高速I/O
系统总线
接口 I/O
接口 I/O
在传统大型机中采 用通道连接方式, 即……(P301)。
§7.1.2 系统总线的功能与分类
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 共的信息传送线路,以及相关的总线协 议和相应的控制逻辑。 1、总线的功能:是以共享、分时的方式 为多个部件提供信息交换通路。 几个概念:(教材P302) (1)共享 (2)分时 (3)总线协议
DMA接口——是指接口与主存之间采用DMA方 式进行数据交换。传送控制功能主要由DMA控 制器承担。
§7.2 I/O指令与直接程序控制方 式
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传送,采取 I/O传送控制方式,也称为信息交换方法。
在一般的系统中采用直接程序控制方式、 程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
在大型系统中可采用通道方式或IOP方式。
1、I/O接口的基本功能
(1)寻址
(2)数据缓冲 (3)预处理
(具体内容见教材P304页)
(4)控制功能
3、I/O接口的分类:
(1)按数据传送格式划分
并行接口——是指接口与系统总线之间、 接口与外设之间均按并行方式传送数据。
串行接口——是指接口与外设之间采取 串行方式传送数据,接口与系统总线之 间仍按并行方式进行传送。
线 异步事件 变化。
单。。
同步化。
为广义上 的同步总 线范畴。
备注:CPU内总线和局部总线采用同步总线,系统
总线采用扩展同步总线或异步总线,外总线则多为 异步总线。
§7.1.3 接口的功能与分类
接口是两个部件之间的交接部分,或称界 面。(硬件接口、软件接口、软硬接口)
I/O接口是指主机和外设之间的硬件接口。
(3)按时序控制方式划分
定义 典型作法
特点
指根据 先由部件
各部件 甲向部件
异 步 总 线
的实际 需要, 以异步 应答方 式控制
乙发出传 送请求信 号,然后 启动总线 传送(读
总线传 传送或写
送操作。传送)。
无固定的时钟 周期划分,用 异步应答方式 控制传送,用 于传送操作的 总线周期可长 可短,时间利 用率很高,但 控制较复杂。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 部件传送 速度差异 较大,距 离较长、 传送时间 不确定的 场合。
(3)按时序控制方式划分
定义
典型作法 特点 适用范围
采用以同 以时钟周期 周期长
扩 步方式为 为时间基准, 度不固
展 基础,部 总线周期所 定,时
同 分 引入异 包含的时钟 间利用
步 步控制的 周期数可以 率高,
总 做法,使 根据需要而 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简
外总线——也称通讯总线,用来连接多个计算 机系统,或连接计算机系统与甚设备。
(2)按数据传送格式划分
并行总线——有多根数据线,可同时传 送多个数据位,因而传送速度快。计算 机系统内部的总路线多采用并行总线。
串行总线——有一根数据线,串行逐位 地传送数据,传送速度慢,但节省传送 线。外总线多采用串行总线,以降低通 讯线路的成本,实现远距离传输。
(3)按时序控制方式划分
定义
指总线 传送操 作由统 同 一的同 步 步时序 总 信号控 线制
典型作法
由CPU或专 门的系统时 钟提供统一 时序,在固 定的时钟周 期内传送数 据,用同步 脉冲定时将 数据打入目 的地。
特点
适用范围
有严格的时 适用于系 钟周期划分, 统内各部 传送操作所 件之间的 需的总线周 传送时间 期可能包含 差异较、 若干个固定 传送时间 的时钟周期, 确定、传 控制简单, 送距离较 时间利用率 短的场合。 低。
§7.2 I/O指令与直接程序控制方式
§7.2.1 I/O指令 §7.2.2 直接程序控制
§7.3 程序中断方式
§7.3.1 中断基本概念 §7.3.2 中断接口模型 §7.3.3 中断过程
§7.4 DMA方式
§7.4.1 DMA基本概念 §7.4.2 DMA初始化及DMA传送过程
§7.5 系统总线
(2)按传送控制方式划分(P306)
直接程序传送接口——指接口与CPU之间的信 息传送采用直接程序控制方式。即CPU在其程 序中访问接口,查询设备的状态,以决定等待 还是执行数据传送操作,
中断接口——是指接口与CPU之间的采用中断 方式进行联络,即接口向CPU申请中断,CPU 响应后执行中断服务程序,与接口进行信息交 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