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学案: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注主干,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制度、“一国两制”构想。

2.加强纵横联系,如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

会制度的区别,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3.追踪热点,结合时政热点,结合当前的反腐败斗争认识民主政治的建设历程和

经验教训;结合民族关系、祖国统一等长效热点,关注国家统一和复兴对于政治、

经济、外交的重大作用。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学习目标]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历史条件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思想路线上: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3)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意义

(1)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易混易错]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4)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正式形成: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2)新的阶段:①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易混易错]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误区警示]

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因为在中国,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确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成就:到1958 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 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4.意义

(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易错提醒]

1.民族区域自治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下的少数民族虽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但不等同于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前提是“一国两制”。

主题一1954年宪法

史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思考(1)根据史料回答,该宪法有哪些内容?体现了什么原则?

(2)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部宪法的颁布有何意义?

答案(1)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义: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它的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主题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史料一见下图

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史料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思考(1)第一届政协会议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2)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新中国国家政治建设有什么重要作用?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在1954年以后有何变化?

答案(1)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筹建新中国提上日程。

(2)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直接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主题三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史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史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考(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史料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行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