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常见病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中医筋伤学名词解释问答09骨伤

中医筋伤学名词解释问答09骨伤

.中医筋伤学名词解释1.筋伤定义:俗称“伤筋”,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筋的损伤。

筋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

2.扭伤:任何关节(包括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由于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暴力,突然发生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活动,如肌肉、肌腱、韧带、筋膜或关节囊因过度扭伤、牵拉引起的撕裂、断裂或移位,甚至关节的错缝。

3.挫伤:因直接暴力、跌扑撞击、重物打击等作用于人体表面产生剪切力作用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以外力直接作用导致的局部皮肤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

4.碾压伤:钝性物体的推移挤压与旋转挤压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的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损伤,往往形成皮下组织的挫伤及肢体皮肤的撕脱伤。

5.撕裂伤:指由于扭、挫、牵拉等强大外力造成的某一部位的筋部分断裂损伤,一般腰部、腕部、踝部及指骨间关节的扭伤多导致不同程度的韧带关节囊等撕裂伤。

6.断裂伤:断裂伤的机制与撕裂伤类似,只是体质、部位及致伤外力性质大小有别而造成某些筋的全部断裂损伤。

一般来说造成断裂伤所受的外力要比造成撕裂伤所受的外力大,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血斑、畸形等。

7.骨错缝:指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微细离位,也称为关节骨缝错开,多由扭伤、挫伤而发生。

骨错缝可引起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和局部疼痛、肿胀等。

8.关节弹响声:关节内有游离体的患者,活动关节时可有弹响声。

9.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临床普遍使用的是脊椎牵引疗法。

10.物理疗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所需的各种反应,以调节、加强或恢复各种生理功能,促进病理过程向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

11.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液囊等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造成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故称之为“漏肩风”或“露肩风”。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21〕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缺乏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中医骨伤科住院医师培训内容

中医骨伤科住院医师培训内容

中医骨伤科住院医师培训内容中医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包括骨折、脱位、伤筋、内伤、骨病等。

中医住院医师需熟悉和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一)培训目标通过中医骨伤科住院医师培训,使受训医师系统掌握中医骨伤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熟悉中医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了解少见或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诊和危急重症的急救与抢救,打好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基础。

(二)培训方法培训时间为2个月。

受训者主要在急诊、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三)培训内容和要求1培训内容掌握: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中医骨伤科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的四诊检查和辨证;中医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熟悉:骨伤科的常用检查治疗方法以及操作技术,相关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方法;骨伤外用药物使用包扎、外固定器材(夹板、石膏)的制作和使用,以及骨伤科疾病的针灸、理筋和整复手法的运用。

了解:中医骨伤科学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手术操作方法以及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骨与关节相关疾病的识别;皮肤牵引,骨牵引,关节穿刺,腱鞘内注药等方法。

出科提交:门、急诊病案20份,住院志10份,大病历10份。

2.培训要求(1)学习病种要求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3)基础理论要求•常用方剂七厘散、小活络丹、阳和汤、乌头汤、少腹逐瘀汤、四物止痛汤、血府逐瘀汤、壮筋养血汤、蠲痹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羌活胜湿汤、复元活血汤、独活寄生汤、麻桂温经汤、葛根汤、散瘀和伤汤、海桐皮汤、舒筋活血洗方、桃红四物汤、桂枝汤、宣痹汤、虎潜丸、膈下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小柴胡汤、桂枝知母芍药汤、五加皮汤。

骨伤科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急性腰扭伤本病系指急性腰部软组织扭挫伤。

临床上很常见,发生的原因很多,例如劳动时由于身体姿势不正,用力不当,或倾跌、剧烈运动、腰部遭到撞击等,另外,弯腰拔鞋、咳嗽等亦可引起,因腰部经络肌肉在闪、挫中受到损伤,致气血循行障碍,突然发生腰痛、腰部强直等症状。

【诊断】1扭伤后腰部一侧或两侧立即发生疼痛,有的当时不明显,半天或一天后即显著加重。

疼痛剧烈时,不能前俯后仰和左右转侧,甚至不能行走,坐卧均痛。

翻身、咳嗽均受限。

2.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但无明显瘀肿,压痛点或广泛、或局限、或感深部痛,不易清楚触知。

3.由撞击、挫压引起的挫伤,局部可见肿胀或青紫瘀斑,疼痛及压痛均较明显。

严重的挫压伤,要排除骨折和内脏损伤。

4.腰扭伤或腰挫伤,如不及时治愈,或再受伤,拖延日久,则可转为慢性腰痛。

因此,伤腰后应积极治疗,避免重复损伤,防止演变为慢性腰痛。

【治疗】一、推拿疗法1点按腰阳关、肾俞、八醪部、痛点。

5.揉摩腰部两侧及痛区,拿捏腰部患侧肌筋,再作揉抹。

6.运腰协助患者作俯仰、转侧腰部、下蹲等运动10余次。

力量要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轻重适宜。

以上为对腰部扭伤之常用手法。

7.腰部挫伤以轻摩轻抹手法为主。

二、针灸疗法体针人中、委中、昆仑,并可在腰部两侧、环跳处拔火罐。

术后鼓励扭伤病人作弯腰、后仰、下蹲等动作,可以提高疗效。

个别腰部急性扭伤病人,自觉腰痛重,不能转侧,不敢站立及行走,可针刺两手背第4、5掌骨间稍靠近掌骨基底侧,边捻针,边鼓励病员下床站立。

站立时要两腿直立,腰肌放松,直立后再鼓励患者作室内行走,常可使腰痛得到迅速缓解。

耳针腰、腰椎、神门、皮质下。

三、辨证论治扭伤病人,气滞失宣,经络痞塞,治宜利气和络。

青木香、制香附、泽兰、延胡索、制乳香各IOg,桑寄生12g,红花6g,甘草3g。

挫伤病人,瘀肿作痛,筋膜损伤,治宜活血通络。

当归、泽兰、川牛膝、炒赤芍、络石藤各10g,红花6g,续断、制狗脊、丹参各10g。

慢性腰背痛【诊断】1慢性腰背痛临床十分常见。

骨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伤科诊疗规范锁骨骨折【诊断要点】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5、骨折分类:(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6、证候分型:(1)气滞血瘀:外伤初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肿胀较甚,疼痛剧烈,压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眩。

(2)筋骨未续:骨断中期,骨位已正,尚有瘀血未去,筋骨连接未坚,局部肿,瘀未消尽,疼痛压痛固定,功能活动障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3)瘀血凝滞:骨伤日久,肿胀消退,瘀血残留肌揍、关节,以至筋膜粘连,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薄,脉结。

(4)气血亏虚:损伤后期,外伤筋骨,内伤气血,加之长期卧床伤血耗气,体质虚弱,短气、懒言、四肢不温。

舌淡苔薄,脉细缓。

(5)肝肾不足:损伤后期,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肝肾不足之症。

偏于肝肾阴虚者,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有烦躁失眠,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偏于肾阴虚者,兼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遗精早泄,月经量少,色淡,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要点】【一般治疗】1、手法复位:患者端坐,挺胸抬头,双手插腰姿式。

术者双手握其患者两肩外侧,以一膝顶住背部正中;双手向后徐徐扳拉,双肩外旋后伸挺胸,骨折移位可获整复。

亦可在助手维持此姿式下,术者直接按压其骨折端使之复位。

2、固定:(1)“∞”字绷带固定法:局部外敷伤科膏,于骨折处放一葫芦形压垫,压垫上再贴一膏药,两腋窝垫以软垫。

用大号绷带从伤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肩后腋下至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伤侧腋下,包绕8~12层。

常见骨伤科疾病

常见骨伤科疾病

内侧半月板损伤
用探钩可以使半月板明显移位
退变因素造成的半月板水平撕裂
内侧半月板游离缘毛边化
内侧半月板瓣状撕裂
退变因素造成的内侧半月板毛边化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部位撕脱骨折
前交叉韧带新鲜断裂后 马尾样的韧带纤维
前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 残端蘑菇头样改变
踝关节损伤
第一节 急性韧带损伤
一,分型
三、治疗
大多数I型、II型扭伤或韧带损伤能通过关节制动治愈。使拉长 和薄弱的韧带在愈合过程中能够有合适的的解剖排列和长度。 尽管关节制动能够很快地缓解疼痛并且对肿胀消退大有好处, 但Freeman及其他研究者均报告在这些损伤中进行早期关节活 动的结果要优于关节制动。无论如何,大多数的踝关节扭伤不 需要手术修补。对于踝关节外侧韧带完全性撕裂,这些研究者 建议采用“选择性功能治疗”,治疗步骤包括在一个短时间的 “选择”期间应用绷带包扎或支具固定,以便能早期负重;随 后进行踝关节功能性活动范围内锻炼和神经肌肉训练。这一方 法有许多优点,能够尽快恢复踝关节的功能活动范围,使患者 早期恢复工作和活动。根据他们的研究,这种治疗方法对踝关 节远期机械稳定性的危害并不大于其他治疗方法,而晚期症状 (比如:疼痛、肿胀、关节僵硬及肌肉无力)的发生也并不多 于手术治疗或石膏管型制动。如果需要可在数年后对断裂的韧 带进行二期手术重建或延期修补,疗效与一期修补后同样好。 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发生踝关节的慢性不稳定。
止痛药物、膏药、理疗
封闭
小针刀
髌骨软化症(髌骨软骨病、髌 骨劳损)
髌骨软骨局部软化、纤维化及软骨局部 外露导致膝关节慢性疼痛的退行性变
解剖变异(高位髌骨)或过度劳损 膝关节疼痛乏力 髌骨研磨试验、患膝下蹲实验
髌股关节半脱位时屈膝45°髌 骨不在股骨滑车归位

中医骨伤科普

中医骨伤科普

中医骨伤科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医骨伤科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医学科,主要研究和治疗各种骨骼和关节的疾病、创伤和疼痛。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医骨伤学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信任。

中医骨伤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理论基础中医骨伤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骨骼和关节是由经络贯穿,并受到脏腑气血的调控。

骨骼关节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气血阻滞、痰湿痰热等病因引起的。

治疗骨伤病症需要根据病因病机,综合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疗法,调和阴阳五行,恢复正常的脏腑气血运行。

二、常见疾病中医骨伤科主要治疗各种骨骼和关节的疾病,如骨折、脱位、关节疼痛、骨质增生等。

关节疼痛是中医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等。

中医骨伤科治疗关节疼痛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达到镇痛、消炎、促进软组织修复等效果。

三、治疗方法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疗法和运动疗法等。

针灸是中医骨伤科的核心疗法之一,通过在穴位用针刺激来调节气血,恢复经络畅通,达到疼痛缓解、活血化瘀的效果。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调理筋骨,舒筋活络。

中药疗法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活血化瘀、调气止痛的方剂。

运动疗法也是中医骨伤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促进软组织修复。

四、预防保健中医骨伤科强调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认为“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要做到“饮食有节、心情愉快、适度运动、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

定期进行中医推拿、针灸保健也是预防骨伤疾病的有效方法。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深具中华文化传统特色的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骨伤疾病的治疗。

在现代社会,中医骨伤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示例: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和治疗各种骨折、脱位、肌肉损伤等骨伤问题。

《骨伤科体格检查》课件

《骨伤科体格检查》课件
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功能障碍
总结词
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详细描述
骨伤科患者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活动 受限等,主要是由于疼痛、肿胀、畸形等原因所致。
总结词
功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详细描述
医生会对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 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和肌肉的正 常功能。
详细描述
骨折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外伤史、疼痛和肿胀等临床 症状,以及骨擦音、畸形等体征。X线、CT或MRI等影像学 检查有助于确诊。鉴别诊断时,需注意与软组织损伤、关节 炎等疾病相区分。
关节脱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则需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关节异常活动的疾病。
骨擦音等。
检查方法
直接检查法
医生直接观察和触摸患者 的患处,适用于较明显的 骨折或关节脱位。
特殊检查法
进行一些特定的试验,如 前屈试验、后伸试验等, 以判断关节的活动度和稳 定性。
影像学检查
借助X线、CT、MRI等影 像学手段,进一步了解骨 骼和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02
CATALOGUE
骨伤科体格检查流程
肿胀
总结词
肿胀的出现及原因
详细描述
骨伤科患者受伤部位可能出 现肿胀现象,这是由于局部 炎症反应、出血等原因所致

总结词
肿胀的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医生会根据肿胀的部位、性质、程度等特 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是骨折、脱位还 是软组织损伤。
总结词
肿胀的治疗与护理
详细描述

骨伤科疾病分类

骨伤科疾病分类

骨伤科疾病分类
骨伤科疾病可以根据病因、病理和症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分类:
1.骨折和骨裂:骨折是骨骼的断裂,可以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骨裂是骨骼的裂缝,未完全断裂。

2.关节疾病:包括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炎性疾病(如滑膜炎、骨软骨病、强直性脊柱炎)等。

3.脊柱疾病:主要包括脊柱骨折、脊柱侧弯(如脊柱侧凸和脊柱侧弯畸形)、脊髓压迫综合征(如椎间盘突出、脊髓脊柱炎)等。

4.关节软骨疾病:例如软骨损伤、软骨退行性变和软骨病。

5.肌肉和肌腱疾病:包括肌肉拉伤、肌肉扭伤、肌腱炎、肌肉萎缩等。

6.骨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

7.先天性骨病:如先天性髋脱位、先天性骨发育不良等。

8.感染性骨病:如骨髓炎、骨脓肿等。

9.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包括骨肉瘤、骨髓瘤、转
移性骨肿瘤等。

中医骨病的名词解释

中医骨病的名词解释

中医骨病的名词解释中医骨病,又称为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主要研究与诊治人体骨骼系统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骨病常被归类为伤科或是外科,它始终与中医的病证辨析和治疗方法相结合。

中医骨病注重病因辩证,采用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等,瞄准疾病根源,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一、骨病的定义与分类骨病是一种影响人体骨骼系统功能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分为外伤、内伤与先天缺损三种主要类型。

外伤性骨病是因剧烈的外力作用而导致骨骼损伤,如骨折和脱位等;内伤性骨病主要是由于内因所引起的疾病,如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先天缺损性骨病则是由于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如骨骼畸形。

二、骨病的常见症状1. 疼痛:骨病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的持续性疼痛,有的发作性疼痛,疼痛的部位可以是局部或者全身,严重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活动受限:骨病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无力等问题,使患者的活动受到限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3. 畸形:有些骨病患者会出现畸形表现,如关节变形、骨骼外凸等,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4. 感觉异常:骨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等,影响神经功能。

三、中医对骨病的辨证思路中医对骨病的辨证侧重于病因病机的辨析和辨证施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察证:通过象寒热、虚实、痛楚等临床症状,探寻病变的本质。

例如,显寒症状、脉沉缓、关节僵硬等表现,可以确定寒邪困阻和湿寒病机的存在。

2. 辨证:根据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上述察证结果,进行病机辨析,判断病证所属的中医病名。

如骨折、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等。

3. 问诊:通过与患者沟通,详细了解病史、病情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依据。

四、中医骨病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骨病主要采用草药煎煮、外敷、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强调维护人体阴阳平衡,调理气血运行。

以下是中医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1. 中药疗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益气固骨等功效的中草药进行中药煮汤或制成外敷药膏。

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介绍及常见疾病防治

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介绍及常见疾病防治

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介绍及常见疾病防治从治疗方式以及治疗病症目标来说,中医骨科以及西医骨科并没有根本区别,其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西医骨科在现代化治疗过程中,同样会使用中医骨科的方法治疗远端骨折;中医骨科医生也会采用现代化骨科的方法治疗复杂性骨折问题。

一、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一)什么是中医骨伤科中医骨伤科隶属于临床医学领域中是目前比较重要的防止骨折、伤筋、脱位和内伤的专业学科,严格来说中医骨伤科并不完全属于中医领域,因为该科室的建立和发展是基于中医治疗理论,但是所使用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则充分结合了现代化医学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中医骨伤科包含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金匮要略、中医临床思维训练、临床实践方法学讲座、中医内科病因病机学、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实践与应用、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诊断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二)与西医骨科的区别从本质上来看,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分科的一种,其治疗方式与探病流程与西医骨科十分相似,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病症,因此中医骨伤科的常见治疗病症包含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

相比西医的骨科来说,中医骨伤科诊断利用望闻问切,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使用中药、正骨、按摩、针灸以及夹板固定等方式治疗疾病;而西医骨科诊断利用视触叩听、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在治疗骨骼疾病时,主要利用手术的方式,并结合内外固定法医治,而相对复杂性创伤西医的治疗方法相对比较优越成熟,但是中医骨伤科由于使用中医整体系统化的疗法,可以在不开刀手术的情况下治疗病症,对于患者身体的损害和影响相对较小,并且中医治疗相对比较灵活,能够更快的让患者恢复骨骼功能。

二、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防治(一)辨证在中医骨伤科常见病症治疗过程中,腰间盘突出的病症是中老年群体的高发病症种类之一,所以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病症特点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首先需要分辨患者病症的种类。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骨伤科的特点是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通过辨证(辨别病情)来确定治疗方案,并且辅以适当的中药和物理治疗手段。

以下将从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入手,介绍中医骨伤科的辨证与治疗方法。

一、骨折骨折是骨骼断裂或折断的一种常见骨伤科疾病。

中医骨伤科对于骨折的辨证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和脉象来进行。

一般而言,骨折后疼痛剧烈、肿胀、局部有压痛等症状,舌苔可能偏红,脉象可能紧实。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会根据病情综合运用推拿、熨热、拔罐等手段,结合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刺激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病症。

中医骨伤科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主要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和加重缓解规律来进行。

一般而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背部,性质可能是刺痛、牵拉或酸胀,加重缓解规律可能与活动、休息有关。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会通过针灸、拔罐、艾灸等方式进行刺激,辅以中药内服进行治疗。

三、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

中医骨伤科对于骨关节炎的辨证主要根据患者的关节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程度来进行。

一般而言,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常常发生在负重关节,疼痛性质可能是胀痛或钝痛,关节可能会有轻度肿胀和活动受限。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会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温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

四、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中医骨伤科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辨证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和脉象来进行。

一般而言,膝关节损伤患者疼痛、肿胀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舌苔可能偏红,脉象可能滑数。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会结合推拿、针灸、中药熨热等方法进行治疗,以帮助膝关节恢复功能和缓解症状。

五、跌打损伤跌打损伤是指因外力作用,导致身体出现外伤的一种病症。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旨在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

一、中医药对骨折的治疗骨折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传统的中医药对骨折的治疗有独特的方法和经验。

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及骨组织修复等方面发挥作用,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

常用的中药方剂如川芎茶、桂枝汤等,既可以减轻疼痛,又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二、中医药对关节炎的治疗关节炎是骨伤科疾病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中医药在关节炎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采用针灸、推拿和中药的内服外用等综合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剂如当归丹、温胆汤等,能够缓解炎症反应,促进关节的康复。

三、中医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有着独特的疗效。

中医药采用针灸、中药贴敷等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腰背疼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加速患处的康复进程。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剂如通络消炎胶囊、枇杷正气丸等,通过活血化瘀、滋阴养肝等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四、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中医药注重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过中药的内服外用、针灸等手段,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骼状况,增强骨密度,从而减少骨折和骨损伤的风险。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剂如牛黄解毒片、补肾益髓丸等,能够提高患者的骨质密度,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得到了医学界和患者的广泛认可。

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与现代医学互补,共同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对中医药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相信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推广,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药源远流长,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现代医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中医药依然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中医药理论与骨伤科疾病中医药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由阴阳失衡、气血运行障碍等原因引起的。

在骨伤科疾病中,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导致了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理阴阳,活血化瘀,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

二、中医药治疗骨折骨折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中医药在骨折治疗中可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手段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中药可以通过内服或外敷的方式使用,以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作用来促进骨折愈合。

同时,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以及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其特点是骨密度减少,易于发生骨折。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益肾固骨的方法来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

一些中药具有促进骨细胞再生、增加骨量的功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使用。

四、中医药治疗关节疾病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也属于骨伤科疾病的范畴。

中医药在关节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中药可以通过温通经络、祛风湿的作用来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

中医药的针灸和推拿手法也可以刺激穴位,改善气血循环,以及缓解关节僵硬和功能障碍。

五、中医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在骨伤科疾病的康复治疗中,中医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理论强调全面治疗,包括调理身体、恢复功能,以及预防复发等。

经过手术或者其他治疗后,中药和针灸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加快康复进程,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六、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挑战与前景虽然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科学验证和规范治疗方法。

中医药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骨伤科疾病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问题,包括骨折、骨质疏松、软骨病变等。

中医药在治疗和调理骨伤科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骨折的中医药治疗骨折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传统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

而中医药则强调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身体阴阳平衡的方法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敷,以及针灸、拔罐等辅助疗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中医药还有相应的方剂和治疗原则。

例如,对于粉碎性骨折,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对于骨折未愈合或愈合不良的患者,可采用温阳化湿的中药方剂,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二、骨质疏松的中医药调理骨质疏松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骼易碎。

中医药将骨质疏松归为肾虚类疾病,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对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主要以补肾为基础,调补肾阴阳平衡的方法。

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例如,可以选择益肾健骨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通过补益肾阴来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三、软骨病变的中医药调理软骨病变是指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或病理性变。

中医药理论中将软骨病变视为关节脏腑的相对不足,认为其病因主要是气血不足、肝肾阴阳失调等。

因此,中医药的治疗重点是通过调理气血、肝肾功能,修复和保护关节软骨。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敷,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可以改善软骨病变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针灸和推拿疗法也被用于软骨病变的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来改善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骨折、骨质疏松还是软骨病变,中医药都强调通过调理整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促进疾病的康复。

虽然中医药的治疗效果需要长期观察和积累,但在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些疑难病症或配合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期,中医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骨伤科常见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骨伤科常见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骨伤科常见病种中医护理常规锁骨骨折锁骨骨折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所引起,好发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临床分为青枝型、横断型及粉碎型三型。

【临床表现】(一)分期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

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

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

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

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二)分型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弧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前下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临证护理】(一)血瘀气滞证1、观察患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等。

2、“T”型夹板或“?”字绷带固定。

固定后嘱病人不得随便搬动,以免发生再次损伤。

3、卧床休息时垫高肩胛区,保持两肩后伸。

4、遵医嘱中药湿敷和TDP照射。

5、整复固定1-2周,可以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如“抓空增力”“左右侧屈”“掌屈背伸”“托手屈肘”“肘部伸屈”。

6、需手术者做好术前后护理。

(二)瘀血凝滞证1、观察外固定松紧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

2、整复固定2—3周,做肩部后伸活动,如“屈肘耸肩”“外展指路”“弯腰划圈”3、遵医嘱中药湿敷和TDP照射。

(三)肝肾不足证1、整复固定3—4周,可逐渐做肩关节的各种活动,重点是外展和旋转活动。

2、六味地黄汤水煎服,每日一剂。

【饮食护理】1、骨折早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之品,如:高钙牛奶、豆腐、鱼、鸡等。

【用药护理】遵医嘱局部给予湿敷,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常见病、重点病种中医药特色诊疗护理方案一、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药特色诊疗护理方案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案一、诊断:(一)中医诊断:肱骨外科颈骨折(二)西医诊断:肱骨外科颈骨折二、诊断依据:(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外科学》教材)(一)中医诊断依据:①上臂有外伤史;②伤后肩关节肿胀、疼痛;③有肩部畸形;④压痛或有骨擦感,肩关节伸屈外展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⑤光摄片提示:肱骨外科颈骨折;⑥脉弦或紧。

(二)西医诊断依据:①上臂有外伤史;②伤后肩关节肿胀、疼痛;③有肩部畸形;④压痛或有骨擦感,肩关节伸屈外展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⑤ X光摄片提示:肱骨外科颈骨折。

三、骨折分型:(一)无移位骨折:一般情况是间接暴力所致,由手掌向上传递,导致的裂纹骨折或嵌插骨折。

(二)外展型骨折:上肢外展,暴力由下向上传递,身体前倾或侧方倒地,跌倒时手掌着地。

(三)内收型骨折较少见。

与外展型骨折相反。

跌倒时手或肘着地,上肢内收,骨折近段肱骨头外展,骨折远段肱骨干内收,形成向外成角畸形(四)粉碎性骨折:发生于强大暴力,或骨折疏松病人,暴力手掌、肩、肘向上传递由肩峰的阻挡和重力作用,使骨折发生粉碎性骨折。

四、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手法复位:(1)无移位骨折,小夹板或肩肘石膏托固定35 周。

(2)有移位的骨折:①臂丛阻滞麻醉或血肿内麻醉。

测血压眼部检查2 移位明显肱骨外科颈骨折在局麻下行手法整复,超肩关节夹板固定。

外展型骨折采用病人坐位,助手沿外展方向牵引,肩部有反牵引。

术者两拇指抓住骨折近段外侧,其余四指环抱骨折远段内侧,待重迭完全矫正后采取牵拉,端挤手法,助手将病人肘关节内收。

内收型骨折治疗原则与外展型相同,手法及固定形式相反。

③ 复位后用 4 块夹板超关节固定。

或用肩肘石膏固定于贴胸位3 周,固定后强调早期功能锻炼。

3、中药治疗:(1)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口服接骨七厘片 5 片,1 日3 次,或三七片 3 片,1日3次,或和中消淤口服液(医院制剂)一次lOmI,1日3 次。

或独一味颗粒每次3g, 1 日3 次。

(2)中、后期接骨续筋,补肝肾、益气血舒筋活络。

两周后口服骨复胶囊"2〜3 粒,1日3次;外敷复功定痛液(医院制剂)50ml(二)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三)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或同一肢体的多发骨折;②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③陈旧骨折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2、术前准备: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时间、X片检查,肝肾功,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B超;②手术区备皮;术前6小时禁饮食;普鲁卡因敏试;阿托品、鲁米钠术前30 分钟肌注。

3、手术方式:经肩前外侧切口,从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间隙进入暴露骨折端,应直视下复位,用钢针或三叶钢板固定,若骨折碎裂、塌陷、缺如,或陈旧性骨折复位后,取髂骨植骨,充填缺损,用螺钉或钢针固定。

4、术后处理①预感染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对症支持治疗;②观察指端感觉,血循运动;③早期进行手指屈伸活动,4至6周去除外固定,可逐渐进行前臂旋转和腕、肘、肩关节屈伸活动。

五、疗效判定:(一)愈合辬准(二)1、临床愈合:①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 线照片示3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④连续观察2周骨折不变形, 则观察的第1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⑤临床愈合日期一般为6周。

2、骨性愈合:①具备临床愈合的辬准;②X线摄片提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3、功能恢复:①畸形完全纠正;②外展:0〜180度。

内收:0〜45度。

前屈:0〜180度。

后伸:0〜60度。

4、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

x 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

(三)(骨折不愈合: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仍达不到骨性愈合。

X 线片显示为骨折端骨痂少,骨端分离,两断端萎缩光滑,骨髓腔被致密硬化的骨质封闭。

临床上骨折处有假关节活动。

(四)其它伴有其它脏器损伤的病人,转入相关科室治疗。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 〜3cm ,即肱骨大结节之下胸大肌止点之上,也就是肱坚质骨与肱骨头松质骨交接处,最易发生骨折故名为外科颈骨折。

一、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骨科手术病人护理常规。

三、按小夹板和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四、辨证施护:(一)受伤初期主证:肩关节肿胀、疼痛,有肩部畸形,压痛或有骨擦感,肩关节伸屈外展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施护:1、口服和中消瘀口服液一次10ml, 1日1次,疗程2〜3周,口服接骨七厘片 5 片,1 日 3 次饭前温服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或输入舒血宁液20ml +5%葡萄糖250ml ,或指压、合谷、内关、外关等穴。

2、心理护理:病人伤后因担心致残,是否手术等问题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特殊心理变化,护士应主动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病情,并向病人表现出十足的信心,取得病人的信任,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取得最佳疗效。

3、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准备好小夹板、绷带等用品,固定后嘱病人不可自行拆移外固定,以免发生再损伤。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脉象)、呼吸、血压的变化,并注意观察患肢手部血液循环情况,如有肿胀、严重疼痛、麻木、皮肤颜色青紫,皮温减退等情况,注意观察夹板上的扎带松紧是否适度,一般以固定的扎带上下活动的间距在1cm 为好,若因肿胀的增减而引起过紧或过松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必要时可稍松解扎带后再报告解决。

并经常检查底垫的放臵位臵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及皮肤卫生。

5、指导患者练习腕关节及各手指各关节功能锻炼。

6、饮食室清淡,富营养,多食蔬菜、水果和保持二便通畅,避免食用过量肉类。

(二)受伤中期主证:骨折经整复后,肿胀瘀阻趋消退、疼痛逐渐减轻,但骨未连接,动时作痛。

施护:1、接骨续筋、补肝肾、益气血、舒筋活络、口服骨复胶囊”每次2〜3粒, 1 日 3 次,并外敷复功定痛液50ml,1 日 2 次。

2、饮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如鸡蛋、牛奶、瘦肉、猪肝、猪腰、蹄筋等,并食含钙食品。

3、注意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过紧会阻滞气血的运行,造成缺血性挛缩,过松则起不到固定的作用。

4、指导病人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促进气血流畅,以和萱续胃,指导病人开始用力握拳、充分伸屈五指,以练习手指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及锻炼前臂肌肉的主动舒缩,进行腕关节的背伸和桡侧偏斜活动。

(三)受伤后期:主证:断端逐渐愈合,但筋肉萎弱无力,关节活动不利,功能尚未恢复、损伤日久,导致筋骨气血虚弱,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施护: 1 、局部中医定项透药,促进骨痂生长和恢复。

2、饮食宜高热量、补肝肾的食品,并多食水果疏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3、鼓励病人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牵引夹板去除后,活动时患处可能感到疼痛,应鼓励病人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肢功能尽快恢复,可以两手掌相对练习腕背伸,两手背相对练习掌屈,也可利用墙壁或桌面练习背伸和掌屈。

肱骨外科颈骨折健康教育指导一、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二、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很大的关系。

三、骨折后给予手法复位,以石膏或夹板固定 4 周。

四、固定期间在医生指导下经常锻炼手指关节及腕关节的活动五、拆除固定后,可用中药熏洗等方法,促进关节的功能恢复。

六、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骨折中后期饮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如:鸡蛋、牛奶、瘦肉、猪肝等。

七、骨折后保持情绪稳定,勿悲伤、忧虑。

二、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中医药特色诊疗护理方案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柯氏骨折)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案一、诊断:(一)中医诊断: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二)西医诊断: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二、诊断依据(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外科学》教材)(一)中医诊断依据:①前臂有外伤史;②伤后局部肿胀、疼痛;③有“餐叉样"、枪刺样”畸形;④压痛或有骨擦感,前臂旋转或腕关节伸屈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⑤X光摄片提示:骨折远端向背桡侧移位,骨折近端向掌侧移位;⑥脉弦或紧。

(二)西医诊断依据:①前臂有外伤史;②伤后局部肿胀、疼痛;③有“餐叉样”、枪刺样”畸形;④压痛或有骨擦感,前臂旋转或腕关节伸屈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⑤X光摄片提示:骨折远端向背桡侧移位,骨折近端向掌侧移位。

三、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手法复位:(1)无移位骨折,小夹板或石膏前后托固定3〜5周。

(2)有移位的骨折:A、臂丛阻滞麻醉或血肿内麻醉。

B、拔伸牵引,内外前后横挤,纠正重叠,在拔伸牵引同时,术者两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向掌侧,其余手指骨骨折近端向背侧端提,迅速抖动掌屈尺偏使之复位。

C、小夹板外固定,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臵一平垫,然后放上夹板,夹板上端达前臂中上1/3,背桡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制动。

D、石膏前后夹板外固定,上端达前臂中上 1 / 3,下端至掌指关节,维持掌屈尺偏,2〜3 周后即改为中立位固定34 周。

2、中药治疗:治疗原则: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后期接骨、补益气血、肝肾、舒筋活络。

(1)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口服接骨七厘片5片,1 日 3 次,或三七片3片, 1 日3次,或和中消淤口服液(医院制剂)每次lOmI, 1 日3 次,或独一味颗粒每次3G, 1日 3 次。

(2)中、后期接骨续筋,补肝肾、益气血,舒筋活络。

两周后口服“骨复胶囊"2〜3粒, 1 日3次,外敷复功定痛液(医院制剂)50ml。

(二)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三)手术治疗:1、手术指症: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下端关节面破坏;②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③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旋转功能活动受限。

2、术前准备:①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时间;X 片检查;肝功、肾功、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 B超②手术区备皮;术前6小时禁饮食;普鲁卡因敏试;阿托品、鲁米钠术前30 分钟肌注。

3、手术方式:(1)经腕背桡侧切口暴露骨折端,应直视下复位,松质骨螺钉或钢针固定,若骨折碎裂、塌陷、缺如、经牵引复位后,分别于桡骨及第2掌骨穿针,用外固定支架维持复位,取髂骨植骨,充填缺损,用螺钉或钢针固定,6〜8周后可取消外固定支架。

(2)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作桡骨远端截骨矫正畸形,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做尺骨小头切除,既有畸形,又有旋转活动受限,既矫正畸形,又做尺骨小头切除。

4、术后处理:(1)预防感染,术前30 分钟使用抗生素,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

同时对症支持治疗。

(2)观察指端感觉,血循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