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富的内涵,民族的苦难与辉煌熔铸其里,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渗透其中。
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旗帜之一。
加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可以沿着先人的足迹,追寻中国文学的过去,展望中国文学的未来,缅怀昔日的荣光,创造未来的辉煌。
这是历史的重托,这是民族的期盼,这是中华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要求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德良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和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所主攻的领域内,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争取有新的突破。
努力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史及其它艺术门类,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及相关实际工作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材料,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以文献为基础,研究唐五代及宋代多体文学的发展规律及其创作成就,重点研究唐五代及宋代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过程及其规律。
.元明清文学研究元明清文学思潮的演变及其内在规律,重点研究明清小说与诗文,尤其是重要作家与作品。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与演变,重点研究诗歌与辞赋。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一至二年为硕士必修课程和指定专业课程的学习,三年级进行教育实习、撰写毕业论文与进行论文答辩。
实行以二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表)六、课程介绍(见附录):七、教学与社会实践一至二年级各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在导师指导下赴外地查阅学术资料与进行学术交流等),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教育实习两周。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培养具有广阔旳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系统旳专业理论、独立旳科研能力、较高旳外语水平、良好旳人文素质、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旳,可以从事古代文学及相近学科旳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旳高层次人才。
详细规定是: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党旳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遵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较强旳事业心,和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为科学教育事业献身旳精神。
2、刻苦学习、勤于思索,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全面而系统地理解本学科研究旳历史、现实状况及其走向,掌握坚实广阔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门知识,具有较强旳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科学,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旳能力。
3、外语水平到达规定原则,能纯熟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旳外文书刊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进行国际语言交流旳能力。
同步,还应具有较强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旳能力。
4、具有较高旳科学素养和健康旳身心。
二、研究方向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2、唐宋文学3、元明清文学三、学习年限本硕士点硕士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硕士旳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3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二分之一。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毕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容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到达学校培养规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1、本硕士点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3个学期,总学分不低于34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课程构造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
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其中学位公共课程共8学分,学位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跨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能胜任在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并能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整理研究。
二、研究方向1.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专业知识(主要有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掌握古典文献学的综合技能(主要是考证学等),熟悉中国古典文献学史的发展以及文献学2. 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学习如何对中国古代文学典籍进行校点、译注、编纂等整理研究,探讨如何对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有坚实文献学基础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文学史和文艺学研究。
3.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主要包括对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并通过这种整理与研究来说明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化史的一些问题。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三年。
不少于38学分。
四、课程设置五、教学实践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以本、专科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培养硕士生的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的形式有:1、讲授本、专科生课程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
2、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或批改作业。
3、主持课堂讨论,指导论文写作入校前曾在高校任教达一年以上教龄者,可以免除教学实践。
六、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为:1、收集、整理某个专题的研究资料。
2、参加学术会议。
3、与学位论文写作有关的学术访问。
调研工作要突出文献学专业特点,研究生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调研计划,调整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调研一般安排在第四或五学期进行,累计时间为四周左右。
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的直接撰写时间不得少于2个学期。
学位论文应具有学术创新性,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行文规范,不得引用未经查证的第二手资料,不得隐瞒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应有专门章节说明与选题相关的已有学术成果和本选题的前沿动态。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对外汉语学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志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发现和分析问题,理论素养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学术视野开阔并具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学期间参与学术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独立完成符合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
毕业后能胜任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以及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相关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一)培养方式:采用经典研读、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跨文化比较、讨论和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对国外中国文学及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开展再研究的能力。
(二)修读年限:3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汉学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2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公共课的选修部分的课程为“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热衷于中国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完成具有独立创见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2.具有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阐释能力和将其转化为现代资源的能力。
3.掌握相关学科目录学、版本学、文学史的基本知识。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名称:1、先秦两汉文学2、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3、唐宋文学4、元明清文学5、中国文学批评史6、中国古代诗歌7、古诗文吟诵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硕士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16学时/学分)。
其中课程学习1.5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
其中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位外语)学分为7分,专业必修课9学分,选修课16学分(除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外,文学院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均可以作为选修课,每门选修课计2学分,由导师在开学初指导学生进行选修),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参加学术活动1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4学分。
对于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
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但不得顶替以上规定的学分。
(二)外国留学生1. 港澳台研究生必修公共外语课,免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外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五、实践环节每个学生必须担任自己导师的助教4周,并填写《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表》,具体时间形式由导师指定。
教学实践2学分,由导师负责考核。
六、中期考核硕士生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考核硕士生是否已经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以及对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和前沿知识的理解情况,是否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一、学科概况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
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又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批评等。
研究方向按时代划分为三段: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该硕士点学科特色与优势:本校地处兰州,西北地域既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发祥传承之地,又是多民族文化交融最为频繁之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学术研究空间极大。
本学科将传统的古代文学研究与西北民族地域文学研究相结合,拓展传统古代文学的视野,并且紧紧依托地域优势和民族优势,着重研究多民族集聚的古代西北地域文学及其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学现象,以深入发掘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学发展规律。
师资队伍:本学科目前有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
其中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
年龄45-55岁3人,35-45岁3人,35岁以下3人。
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
教学科研:古代文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古代文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
近5年来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目前在研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规划课题2项。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
还有完成和正在完成的横向项目多项。
拥有项目经费65万(不含配套经费)。
出版著作《北朝民族文学叙论》、《山水诗词论稿》、《清代浙江进士群体研究》、《唐诗题材类论》、《秦汉政治与文学》等12部,大型文献集成2种,发表于核心以上刊物文章30余篇,获省厅级以上奖励5项。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机构、政府机关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积极为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学科在这几个研究方向均有较强的学术实力和较大的学术影响
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学术特色
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
并赢得了全国同行的好评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高等学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和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籍整理及其它文化工作的专门人才
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50105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传统的重点学科
业
课
(C类课) 107105010501 先秦文学研究 34 2 1 安敏 107105010502 汉魏六朝文学研究 34 2 1 韩维志 107105010503 唐代诗歌研究 34 2 1 戴建业、余祖坤 107105010504 唐宋词研究 34 2 2 汤江浩 、林岩 107105010505 元明清戏曲研究 34 2 2 王炜、谭邦和 107105010506 明清小说研究 34 2 2 王齐洲 任
专业课
(A类课) 107105010001 国学典籍 51 3 1 张三夕等 107105010002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 51 3 1 胡亚敏、孙文宪 二级学位课 通
选
课
(B类课) 107105010005 文学理论与批评专题研究(通选) 34 2 2 孙文宪等 107105010006 现代逻辑与语言研究(通选) 34 2 1 刘云 107105010007 学术示范与论文写作(通选) 34 2 1 张岩泉 107105010008 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34 2 1 王又平 107105010009 电视研究(通选) 34 2 2 彭涛 107105010010 海外汉学研究(通选) 34 2 2 林岩 107105010011 比较文学理论研究(通选) 34 2 2 胡亚敏 107105010012 影视理论专题(通选) 34 2 2 修倜 107105010013 文化研究导论(通选) 34 2 3 陈建宪 107105010014 外国经典作家作品选讲(通选) 34 2 2 聂珍钊等 指定选修课 专
古代文学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学养深厚,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有独立从事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或文化工作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机关、文化、出版、图书、档案等部门从事专业或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必要基础,是当代人文修养的文化渊薮,是许多部门工作人员的必备知识,具有广阔的学生培养前景和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
1、唐宋文学与古典文献:本研究方向重视唐宋文学与古典文献、历史考据的密切联系,切近学术研究的实学精神,期以扩展研究领域、形成交叉性研究特色。
2、明清文学与古典文献:本研究方向注重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古典文献的紧密关联,强调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本位,旨在拓展学术视野、形成综合性研究优势。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
个别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各科成绩考核,并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可申请提前学位论文答辩,答辩成绩为优,可提前半年毕业。
因故未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者,可申请补修有关课程并推迟1年毕业。
四、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3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补修2门本学科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有关课程设置的详细要求,根据本校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有关规定实行。
五、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均须选取下列形式之一参与教学实习:1、为本科生授课;2、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或课题研究;3、批改本科生作业等教辅工作;教学实习考核合格计2学分。
六、科学研究1、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须作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理由、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参考文献等;论文选题要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学术难度,并有充实的材料支持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合乎学术规范;论文写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剽窃现象。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身心健康,成为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a)中国戏曲史;b)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c)古代小说;d)元明清文学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五年制培养相关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1998)145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 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 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十、主要参考书目1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99;3《昭明文选》,中华书局影印本;4《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5《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6《全宋文》,巴蜀书社,1992;7《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8《全宋词》,中华书局,1980;9《全金元词》,中华书局,1979;10《明文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1《清诗汇》,北京出版社,1996;12《清文汇》,北京出版社,1996;13《清名家词》,上海书店,1982;14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15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16丁福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曹旭《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8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19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0王运熙等《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1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22王运熙《乐府诗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3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24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25《六十种曲》,中华书局,1958;2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7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28周贻白《中国戏曲史长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29张庚等《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1981;30任半塘《唐戏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1董每戡《说剧》,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2王季思《玉轮轩曲论》及《新编》、《三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33钱南扬《戏文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4《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35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36《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齐鲁书社,1996;37董乃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8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三联书社,1994;39《文学评论》;40《文学遗产》;4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42《文艺研究》;43《戏剧艺术》。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古代汉字阅读能力和研究方法论素养,能够独立开展古典文献研究的高水平学术研究与教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1.系统学习汉字学、古代文献学、古代文化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古代文献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具备扎实的古代文献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翻译和解读各类古代文献。
3.培养具备独立研究能力,能够选题、设计和完成相关课题的研究,并能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4.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相关领域的国际文献。
5.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具备独立承担项目研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培养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古代文献学导论:介绍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
(2)汉字学:介绍汉字的形态、结构、演变和发展。
(3)古代文化与社会:介绍古代文化和社会制度、宗教、思想等相关内容。
(4)古代文献阅读与研究方法:教授古代文献的阅读、解读和研究方法。
(5)古典文献研究进展与前沿:讲授古典文献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前沿。
(6)外语(英语、日语、法语等)课程:提高学生对相关国际古典文献研究成果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可以自由选择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如古代汉字研究、古代文化专题研究、古代文学艺术研究等。
四、培养环节与要求1.学术报告与论文讨论会每学期进行学术报告与论文讨论会,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并撰写相关学术报告。
2.学术讨论班每学期学术讨论班,学术讨论班由导师或本领域知名学者主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论文或研究报告。
3.科研实践学生在读研究生期间,要求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团队研究,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研究任务。
4.学位论文硕士生要求在学习期满后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博士生要求在学习期满后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论文要求有一定的学术创新和原创性。
050105古代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代码:050105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应用本学科理论、方法从事科学研究、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较好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高尚的科研道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2.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4. 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1.先秦文学2.唐宋文学3.元明清文学4.中国古典小说5.近代文学与张謇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硕士研究生提前修完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成绩优良,并在科研工作中显露才华的,可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的时间不得少于2学年。
承担原工作单位工作量超过1/3以上的定向、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原因休学的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2学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公共课程设置参照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课课程有关规定执行。
专业课课程设置考虑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结构的要求,着眼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需要,调整和更新有关课程的内容,注意改革教学方法。
实行学分制,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至少修满35学分 , 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3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注意文献查阅及综述、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论文写作与表达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尤其是独立的工作能力、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创造性的培养。
中国古代文学培养方案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论文选题应是本学科领域值得研究、较有学 术价值的问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 与应用价值。
选 20111064 古代戏曲研究 修 课 20111065 古代散文研究
Studies of Ancient Chinese 2 36 3 Drama
Studies of Ancient Chinese 2 36 3
Prose
20111066 文学与文化专题
Topics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向教研室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内容:选题的理由,选题的 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基本框架,主要参考文献。参加论文 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 3 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 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开题报告通过后,选题即最终确定,此后集中力量进行论文撰写工作。导 师与指导小组成员应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掌握进展情况,指导修改。论文必须在第六学期中 段完成。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充分,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学位论文完 成后要进行论文防抄袭检测,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 2 位论 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 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2.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和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 文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所主攻的领域内,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争取有新的突破。 努力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史及其他艺术门类。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及相关实际工作的能 力。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古典文献学专门人才。
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中国古代文献学方面掌握坚实基础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研究、教学、古籍整理及其他相关工作的能力,愿意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服务。
二、研究方向1、戏曲文献研究2、诗歌文献研究3、出土文献研究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相关条例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考试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十、必读和选读书目1、吕思勉《经子解题》;2、皮锡瑞《经学历史》;3、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4、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5、李致忠《古籍版本学》;6、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7、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8、陈垣《校勘学释例》;9、张心澄《伪书通考》;10、冯浩菲《中国古籍整理体研究》;11、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12、姚明达《中国目录学史》;13、王重民《中国古籍善本目录》。
重要刊物:《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国学研究》;《历史研究》《文献》《文学遗产》《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近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典籍与文化》《古籍整理学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50105)
一、学科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
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又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批评等。
研究方向按时代划分为三段: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该硕士点学科特色与优势:本校地处兰州,西北地域既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发祥传承之地,又是多民族文化交融最为频繁之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学术研究空间极大。
本学科将传统的古代文学研究与西北民族地域文学研究相结合,拓展传统古代文学的视野,并且紧紧依托地域优势和民族优势,着重研究多民族集聚的古代西北地域文学及其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学现象,以深入发掘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学发展规律。
师资队伍:本学科目前有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
其中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
年龄45-55岁3人,35-45岁3人,35岁以下3人。
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
教学科研:古代文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古代文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
近5年来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目前在研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规划课题2项。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
还有完成和正在完成的横向项目多项。
拥有项目经费65万(不含配套经费)。
出版著作《北朝民族文学叙论》、《山水诗词论稿》、《清代浙江进士群体研究》、《唐诗题材类论》、《秦汉政治与文学》等12部,大型文献集成2种,发表于核心以上刊物文章30余篇,获省厅级以上奖励5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机构、政府机关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积极为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古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态,掌握本专业特有的研究方法,了解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能够灵活地加以运用。
3、具有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独立承担古代文学专业课题、独立从事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的能力以及相应的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5、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一)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二)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研究
(三)元明清文学研究
四、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前两学年是课程学习(包括教学实践),第三学年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
五、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课程计划见下表)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34学分。
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6学分和专业学位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公共选修课(3学分)、前沿专题讲座(1学分)和实践环节2学分。
(一)课程设置(课程计划见下表)
其中,专业选修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特长、爱好等共同确定。
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
(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可以是闭卷、开卷考试或者做课程论文。
六、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
研究生培养由领导和指导小组负责,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课堂教授、自学辅导和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个人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科研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院、系的学术活动,通过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科研实践(不计学分),未参加科研实践者不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科研实践项目包括:
(一)研究生在毕业前必须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包括省级以上报纸的理论版)上至少1篇专业学术论文(第一署名人作者单位为西北民族大学)。
(必修环节)(二)参与或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包括导师的项目),毕业前有阶段性成果或正式成果或有承担项目的协议书、委托说明。
(三)参加学术会议1次以上(须有提交论文、邀请函或会议代表名单等依据),每位研究生要求至少听6次学术讲座,由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具体安排和考核。
(必修环节)(四)做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
(五)积极参加校级以上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评奖活动。
(六)参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
(必修环节)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用于写作学位论文的时间应不少于1学年,字数应不少于3万字。
论文完成后,经专家评审、答辩和校学位委员会通过,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一)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按照《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暂行规定》执行,开题报告须在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开学初完成。
(二)开题报告正式通过后,从事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
(三)学位论文字数掌握在3—5万字之间,不得少于3万字。
(四)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中英文摘要(含3——5个关键词)、目录、前言、正文(要求应有脚注)、结论、中英文参考文献和附录。
正文应包括研究现状评、立论根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注重质量,反对抄袭、剽窃或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五)充分运用真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
(六)学位论文写作要求在掌握学科相关方向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基础上,有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做到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文字流畅,要有本人的见解和创新性。
(七)学位论文撰写和摘要要符合《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研究方向:1先秦两汉文学研究;2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研究;3元明清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