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唯物史观的三大基本特征
唯物史观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哲 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物质决定意识。
学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 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论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构成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中国化的重 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 主题 社会主义 重要思想 本质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二、认识论(怎样了解存在)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 、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与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与静止 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的关系 方法论:反对不变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发展观 原理内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方法论: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含义;原理:从 开始,是必要准备、必然结果;开辟道路 量变质变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矛盾与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史观的区别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史观是同一概念,历史唯物史观,亦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史观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称为“唯物史观历史理论”或“唯物史观历史观”。
俄国哲学家列宁评价历史唯物史观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史观的方法”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历史唯物史观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唯的物质内涵不同。
唯物史观唯的物质是自然界,“历史唯物史观”唯的物质是客观存在(客观实在)。
应当清楚:自然界与客观存在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在于自然界包含意识,客观存在不包含意识。
唯物史观是相对唯心主义而言的,起源于对宗教不同看法的争执。
那种认为宇宙大自然之外存在着一个神灵世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是一种可以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灵魂,也属于这个神灵世界;这个神灵世界中的上帝、真主、老天爷,玉皇大帝等神仙创造并支配主导着自然界,是自然界的本原的信教者的观点就是唯心主义。
与唯心主义者不同,不信教的唯物史观者认为灵魂及神灵世界事实上是根本上不存在,是人们在主观猜想基础上的臆造,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是人的生命机能,随着人的死亡如同灯灭一样就消失了,由于神灵世界是不存在的,因此世界本原就是自然界即宇宙大自然。
在唯物史观与唯心主义的争执中,唯物史观者唯的“物”就是指宇宙大自然,唯心主义者唯的“心”是指不依赖人体而能独立存在的神精神意识。
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世界分为两个即精神(神灵)和物质(宇宙大自然)两个世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精神决定物质,精神世界(神灵世界)是物质世界(宇宙大自然)的本原。
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宇宙大自然),世界只有一个即物质(宇宙大自然),包括人类意识及其产物主观存在在内的世上所有一切都归属于物质,所谓的灵魂及神灵世界不过是一种物质中的人脑中的主观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
首先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就会有更强的理解力和包容性。有一句话:“历史造就英雄”,这也是历史的观点。这就是什么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什么样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历史人物造就的历史事件,我们今天很多人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只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可能很好理解了。比如: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而发动玄武门事件。古代人为了争夺皇位竟然杀掉自己的兄弟,多么地残酷!其实只要了解了当时的两种势力的形成、差异和水火不容的情势,就会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已,势所然也。比如毛泽东为什么会发动文化大革命,今天的人很多都不理解甚至痛恨。实际上只要联系毛泽东本人毕生追求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当时国际、国内复杂的严峻形式,你也许就会对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核心集团发动文化大革命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文化大革命的本意和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在选择形式上存在缺陷,使得后来发展的情况和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恐怕也是毛泽东所始料不及的。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一、生产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历史唯物主义
绪论
凡是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那么他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就具有了以下特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个方面,下面我们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
在这个基本原理下,历史被看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史。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发展是事物矛盾的内在要求。
在这个基本原理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都要从整体和矛盾的角度来看待,这就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基础。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基础。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四、简答题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什么?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怎么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11.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大学生应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大学生如何做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3.对于“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两种观点?4.怎样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5.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7.什么是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8.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9.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10.关于物质定义,恩格斯、列宁有哪些经典论述?11.实践具有哪些特征?12.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哪些?1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4.实践内在地包含哪三种关系?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主要范畴是什么?16.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及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7.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8.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19.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0.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1.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2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3.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24.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5.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6.怎样理解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27.怎样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28.什么是质、量、度?29.什么是质变与量变?怎样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30.什么是肯定与否定?31.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32.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33.什么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34.怎样理解原因与结果及其关系?35.怎样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36.怎样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37.怎样理解本质与现象及其关系?38.怎样理解形式与内容及其关系?39,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怎样理解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40,怎样理解归纳与演绎及其关系?41.怎样理解分析与综合及其关系?42. 怎样理解抽象与具体及其关系?43. 怎样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4.怎样理解规律(举例说明)?45.怎样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与联系?46.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是什么?47.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表现?48.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49.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50.怎样理解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结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
结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所驱动的。
在唯物史观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本文将围绕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展开论述。
首先,唯物史观强调物质生产力的作用。
物质生产力是指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满足生活需要的能力。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历史的不断前进。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物质生产力的不同水平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例如,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物质生产力极为有限,社会以采集、狩猎和渔猎为主导,社会关系较为简单。
而随着农业革命和手工业的兴起,物质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社会和手工业社会相继出现。
无论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都离不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
其次,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人类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包括食物、衣着、住房、交通等方面。
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社会形态也随之变化。
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农民的生活条件很差,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因此,社会变革的动力在于人民群众对于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追求,而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与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
再次,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
在唯物史观中,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意识的变化。
例如,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和奴隶的意识相互对立,形成了压迫和被压迫的意识形态。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产生了无产阶级意识和无产阶级的反抗。
因此,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阶级矛盾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
总而言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所驱动的。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结构和性质,并且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和演变。
2. 社会形态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变更。
同时,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一切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中的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
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4. 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5.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因此,我们需要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6. 社会历史的研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7. 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政治上层建筑具有某种反作用。
8. 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马克思主义注重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由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由于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人类最美好社会的必由之路,所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9. 人民群众与精英人物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但也不否定英雄人物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请注意,虽然以上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简化解释,但实际上其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和学习才能全面理解。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核心思想是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方法论,它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分为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斗争三个方面。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的统一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反对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
认识过程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层面,感性认识是直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知,理性认识则是通过思维加工和综合、概括感性认识。
主观能动性是认识的重要特点。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强调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
以上是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的汇编,简要介绍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这些思想和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下,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发展和认识过程的规律,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五、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引发社会革命和社会制度的转变。
六、基本矛盾和矛盾的斗争:辩证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中有两个重要的基本矛盾:阶级矛盾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
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决定了社会历史的转变。
矛盾的斗争是指矛盾双方进行的斗争、对抗和统一的过程,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四、马克思主义简答题【范本模板】
四、简答题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什么?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怎么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11.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大学生应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大学生如何做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3.对于“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两种观点?4.怎样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5.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7.什么是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8.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9.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10.关于物质定义,恩格斯、列宁有哪些经典论述?11.实践具有哪些特征?12.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哪些?1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4.实践内在地包含哪三种关系?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主要范畴是什么?16.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及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7.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8.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19.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0.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1.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2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3.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24.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5.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6.怎样理解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27.怎样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28.什么是质、量、度?29.什么是质变与量变?怎样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30.什么是肯定与否定?31.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32.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33.什么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34.怎样理解原因与结果及其关系?35.怎样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36.怎样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37.怎样理解本质与现象及其关系?38.怎样理解形式与内容及其关系?39,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怎样理解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40,怎样理解归纳与演绎及其关系?41.怎样理解分析与综合及其关系?42。
论唯物史观的三大基本特征
论唯物史观的三大基本特征
唯物史观的三大基本特征是:
一、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
历史发展是由物质因素决定的,物质因素是历史发展的本质内容,它是历史发展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二、历史发展是一个规律性的过程。
历史发展是一个规律性的过程,具有发展的规律性,发展的规律性是由物质因素决定的,它是历史发展的根本特征。
三、人的活动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是由物质因素决定的,它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是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更加突出了辩证性和历史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是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辩证法是指观察、分析事物时要注重全面、具体、相对、发展的方法,而唯物主义强调以物质为基础,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产生的。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人类社会按照一定的发展阶段逐步演变。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了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历史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历史发展的辩证性和曲折性,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是新旧冲突、对立统一的过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还指出,历史是不断前进的,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人类社会将朝着更高级的形式发展。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实践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认识历史的方法论,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们应该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坚持发展的观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观强调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进程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只有把握历史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历史的变化,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积极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方向前进。
唯物史观的四大原理
唯物史观的四大原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
历史发展的基本原则。
主张历史唯物变动的原因是物质基础,以及物
质基础变化所进一步产生的经济社会变动,人类活动仅为这一变动提
供了自觉、思想的形式。
因此,唯物史观指出,物质力量是社会发展
的本源,而精神力量仅具有表现的意义,是物质力量的产物。
唯物史观有四大原理:
1、物质唯物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客观认识只能对客观的
物质世界产生作用。
2、历史唯物论: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
只有
物质基础的变化,才能使社会变化和历史变迁。
3、辩证唯物论:把世界观视为辩证唯物主义观,认为客观事物变化的
规律是否定和肯定的综合体,唯有经过辩证分析,才能真正反映实际,实现科学了解客观事物。
4、实践唯物论:唯物史观还强调实践,说明社会发展的运动,只有通
过实践动态的过程,才可以形成特定的社会模式,实现历史发展的目的。
以上是唯物史观的四大原理,这些原理有助于解释社会变革的物质基
础、精神力量、历史变迁的原因以及人类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和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石。
可以看出,唯物史观是一种以实践论为基础的客观认识观,以及一种以辩证唯物论为基础的意识形态。
它更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运动规律,并以此为处理社会思想和实践根源的基础,驾驭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
历史唯物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
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2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
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强调
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唯物史观的
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
历史唯物主
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
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人们可以认识
到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不是凭空臆想或主观愿望的结果。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
辩证唯物
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
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的运动推动的,矛盾的斗
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人们可以
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
不是简单的单一因素决定的结果。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
主义两个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社
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辩证唯物主义强调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的运动推动的,强调事物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为人们认识
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改
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唯物史观 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以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首要实体,精神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则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方法论,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历史发展是物质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的结果。
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各种思想观念都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这就导致了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物质决定意识。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观念的焦点必然以实际的人为准绳”的原则。
这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只有通过改变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由于唯物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着重研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阶级斗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
同时,唯物史观也强调了历史的相对性和客观规律的存在,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
总体而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它以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把人民群众
作为历史发展的主体。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四、简答题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什么?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怎么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11.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大学生应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大学生如何做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3.对于“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两种观点?4.怎样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5.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7.什么是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8.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9.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10.关于物质定义,恩格斯、列宁有哪些经典论述?11.实践具有哪些特征?12.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哪些?1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4.实践内在地包含哪三种关系?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主要范畴是什么?16.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及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7.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8.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19.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0.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1.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2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3.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24.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5.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6.怎样理解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27.怎样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28.什么是质、量、度?29.什么是质变与量变?怎样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30.什么是肯定与否定?31.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32.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33.什么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34.怎样理解原因与结果及其关系?35.怎样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36.怎样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37.怎样理解本质与现象及其关系?38.怎样理解形式与内容及其关系?39,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怎样理解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40,怎样理解归纳与演绎及其关系?41.怎样理解分析与综合及其关系?42. 怎样理解抽象与具体及其关系?43. 怎样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4.怎样理解规律(举例说明)?45.怎样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与联系?46.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是什么?47.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表现?48.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49.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50.怎样理解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
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一、本文概述坚持实践观点:实践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强调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坚持人民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社会矛盾分析: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深入分析并采取科学的解决方法。
坚持历史规律认识: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深入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
坚持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深入领会唯物史观的内涵,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一理论武器,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它主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这一观点强调了经济基础在社会结构中的决定性作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利用的自然界的力量和劳动工具,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推动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矛盾运动不断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
唯物史观还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一观点强调了历史的主体性和人民性,与英雄史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还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阶级的存在和斗争,反映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等。
试论现代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
试论现代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兼论当代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时间:2012-10-12 09:18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第6期试论现代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兼论当代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冯一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历史教育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
但是,无论是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1845~1846年),还是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为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至今已160多年了。
在这样一个相当长的时段里,唯物史观不可能只有一个版本,只有一种形态。
有的研究者已经指出:“在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影响,不仅是通过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而实现的,而且是通过其后继者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又往往因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不同解读而形成不同的理论趋向和思想流派、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
”[1]既然如此,我国当代的历史教育应以哪种形态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呢?对此,我们应予以明确的回答。
哲学界有人认为,160多年来,唯物史观有三个重要形态,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原创的精典唯物史观、以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蓝本的由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教科书呈现出来的传统唯物史观、当代正在构建和发展中的现代唯物史观。
[2]笔者基本赞同此说,但认为将“传统唯物史观”改称“流行唯物史观”也许更贴切一些。
笔者进而认为,当今我国的历史教育应以现代唯物史观为指导,流行唯物史观带给我国历史教育的局限与偏差应继续纠正和克服。
诚然,现代唯物史观目前还处在构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还难以推荐其代表性著作,但它的基本特征应该说是相当清晰的。
下面笔者对现代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作一剖析,以就教于广大同行。
一、现代唯物史观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原创的精典唯物史观为灵魂、核心和基础的科学历史观现代唯物史观以精典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为基本原理。
精典唯物史观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基本原理明晰地呈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多种著述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卷 第 l期 北 京理工 大学 学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V 14 o 1 o.N . 2O O2年 2月 J OUR NAL OF B JN I S I U E OF T C EIl G N T T T E HNOI) XGY ( OCI CI NC S EDII S AL S E E T ON) F b 2O e .O 2
明 一 切 历 史 事 变 和 观 念 、 切 政 治 、 学 和 宗 教 点 。依 据人 的实 践 活 动 ( 要 的是 生 产 劳 动 ) 物 一 哲 首 和 的” J , 强调物 质 生产 资 料 的 生 产 是人 类 历 史 活动 质 生活 条件 , 过 在 实践 中形 成 人 与 自然 、 与 人 通 人
论 唯 物 史 观 的 三 大 基 本 特 征
毛豪 明 曹 润 生
( 庆 师 范 学 院 .安 庆 :401) 安 26 1
摘
要: 唯物 史观 具有 三 大基 本特征 , 实践原 则与 主体 性 原则 的 内在 一致 , 即: 它为唯 物 史观 奠
定 了彻 底 的 唯 物 主 义 理 论 基 础 ; 史 发 展 过 程 的 客 体 制 约 性 与 主 体 创 造 性 的 辩 证 统 一 。 为 唯 历 它
马 克思 、 格斯 在 《 尔 巴 哈论 》 指 出 , 物 则 具有 内在 的一 致性 。马克思 的实践 原则 也就 是 恩 费 中 唯
收 稿 日期 :0 1 9—2 20 —0 4
作 者简介 : 毛豪 明 , 庆师 范学院 邓小平 理论 研究所 副所 长 , 安 副教授 。
曹润 生 , 庆 师 范学院 政法经 济 系 , 教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9 3020 )1 02 0 1 —37 ( 20 — 04— 5 0 0
关 。3 3 恩 格斯 曾 明确指 出 , 马克思 一 生有两 个最 重 大 史观 是“ 于现 实 的人 及 其历 史 发展 的科学 ” [ 这 的发现 , 是 唯物 史 观 , 是剩 余 价值 学 说 。 列 宁 是非 常恰 当 的论断 , 一 一 因为 , 马 克思看 来 , 会历 史 在 社 也认 为 ,马 克思 的 历 史 唯物 主 义 是 科学 思 想 中 的 总是现 实 的人 的社 会历 史 。社会 , “ 无论 采取 什 么样 最 大成 果 。 …可 以说 , ” 马克思 哲学 革 命最 重要 成果 的形式 , 是 人 的 实践 活 动 交 互 作 用 的 产 物 。“ 都 全 就 是历 史观 的变 革 。因此 , 深入理 解 马克思 唯 物史 部社会 生活 在本 质上 是 实 践 的。 E 一 定 的社 会 关 ”4 ] 观 的基 本特 征 , 于我 们准 确把握 马克思 主义 哲学 系和社 会结 构 并不 是在 人之 外形 成并 强 加于人 的 , 对 的精神 实质 是 十分重 要 的 。
物 史观 赋 予 了辩 证 的理论 品 格 ; 的 自由解放 与 历 史进程 的 高度 一致 , 人 它使唯 物 史观 获得 了明
确的 价值指 向。这 三 大基 本 特征 有 着 内在 的逻 辑联 系, 唯 物 史观 与 其 它 一切 历 史观从 根 本 使
上 区别开 来 。
关 键 词 : 物 史观 ; 唯 实践 ; 体 - ; 定 论 ; 主 t 决 3 - 自由 ; 放 解
一
它们总 是在 以一 定 的方 式 进 行 生产 活 动 的人 们 的 物 质 生活过 程 中 形成 的 。马 克思 甚 至认 为 , 社 会 “ 本 身 , 处于 社 会 关 系 中 的人 本 身 。 _ 这 样 , 谓 即 ”5 J 所 历史也 就不 能 游离 于现 实 的人之 外 , 实质 上是 人 它
与 唯心 主义 历史 观用 人 的意识 、 观念 或者 无人 格 , 史 不 过 是 追 求 着 自 己 目 的 的 人 的 活 动 而 历 ”6 J 马 身 的理性 、 精神 等来 解 释人类 历史 发 展不 同 , 唯物 已。 L 正是 基 于对社 会 历史 的这 种深 刻 洞见 , 克 “ 史 观是 以一定 历 史 时期 的物 质 经 济 生 活条 件 来 说 思 才非 常合 理地 把 现 实 的 人作 为 唯 物 史 观 的出 发
的前提 和基础 , 也是 第一 个历 史活 动 。与 自然 唯物 之 间 的 关 系 结 构 去 揭 示 社 会 发 展 的 客 观 规 律 。 主 义“ 见物 不见 人 ” 同 , 为 现 代 唯 物 主 义 , 不 作 马克
马 克 思 认 为 , 唯 物 主 义 的 主 要 缺 点 就 是 不 了 旧 思 哲 学 的 侧 重 点 并 不 在 不 着 边 际 、 人 无 关 的 物 质 解 实践 活动 及其 意 义 。马克 思哲 学把 现存 世界 “ 与 当
本 体上 , 而是把 聚 焦点 集 中在 人 本 身 , 人 的实 际 作 实践 去理 解 ” 实 际 上 就 是 “ 主 体 方 面 去 理 解 ” 从 , 从
生 活出 发来研 究 人 以及人 与物 的现 实 的关 系 。
现 存世 界 。在 马克思 哲 学 中 , 践原 则 与主 体性 原 实
・
24 ・
维普资讯
论 唯 物 史观 的 三 大 基 本 特 征
、
实 践 原 则 与 主 体 性 原 则 的 内在 一 致
实 践原 则 与主体 性 原 则 的 内在 一致 是 马 克思 的实践 活动 造 成 的现实 的运 动 。“ 历 史 ’ 不是 把 ‘ 并
唯 物史 观最 根本 的特 征 。
人 当作 达到 自己 目的 的 工 具来 利 用 的某 种 特 殊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