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误配与我国跨地区生产率差异_张倩肖
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
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其中,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及其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关系更是备受。
本文将就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资源误置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在过去几十年间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等手段,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逐渐增强。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据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平均只有美国的40%左右。
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息息相关。
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消耗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二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三是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治理成本较高。
导致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制改革滞后,市场机制不完善;二是技术创新不足,研发投入占比低;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产业发育不足;四是劳动力素质偏低,人才储备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推动资源配置市场化;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研发投入占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利用效率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要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取得更大的发展,中国制造业企业必须直面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加强劳动力培训等多方面努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有望早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旨在探讨增值税多档税率、资源误置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
资源经济与区域技术效率跨省随机前沿分析
资源经济与区域技术效率跨省随机前沿分析[摘要]本文在省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实证分析了资源流动与资源丰裕程度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资源生产大省和资源流出大省的资源效率低主要是由资源配置效率低、人力资本积累弱和市场发展滞后所导致的,更深层次而言,是由我国的资源管理体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特点共同决定的。
从整体上看,中国目前资源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利于地区技术效率的提高,要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和加速市场化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资源经济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随机前沿分析;技术效率;资源经济;资源诅咒[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0)01-0014―04[基金项目]沈阳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企业合作创新的外部奖励机制研究”(批准号:007143);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基于技术效率的辽宁省城市竞争力提升”(批准号:20082168);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省经济增长、技术效率与竞争力关系研究”(批准号:L09DJY058)[作者简介]王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劳动价值论;(北京100872)侯强,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辽宁沈阳110023)一、引言从逻辑直觉的角度看,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从现实来看,国家层面和中国的省级层面基本呈现出与这一直觉逻辑相悖的现象。
经济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作为资源经济现象或资源诅咒。
从国家层面而言,典型的如20世纪的非洲和瑞士以及开本形成明显的差异,盛产石油的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等国与资源贫瘠的泰国、韩国和新加坡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国省级层面而言,自然资源禀赋相对丰裕的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却远不如资源匮乏的东部地区。
技术效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传导机制研究的结果表明,资源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而导致的。
我国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行业要素投入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行业要素投入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张伯超;靳来群;胡善成【摘要】纠正我国制造业行业间的资源错配,提高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利用简化测算模型及2006-2015年制造业2位数行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状况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导致TFP年均损失8.95%,其中资本错配引致TFP年均损失达到1.51%,劳动错配引致TFP年均损失达到6.45%,行业间资源错配主要表现为劳动错配.对制造业细分行业要素投入过度和不足程度的分析发现,制造业各细分行业要素投入过度和不足状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持续性,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存在显著的资本投入过度.对各省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程度的测算和分析发现,河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以及四川的资源错配程度最低,基本都在10%以下;新疆、青海、海南、贵州这四个省份的资源错配程度都在40%以上,且海南的资源错配程度最高;其余省份介于两者之间.因此,有必要加快产业政策转型,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针对各省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措施优化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配置效率.【期刊名称】《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13页(P1-13)【关键词】资源错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作者】张伯超;靳来群;胡善成【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200235;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49.2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跨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日益显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出路将是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驱动型经济[1]。
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
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聂辉华贾瑞雪∗摘要:最新的研究表明,资源误置是导致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采取解决了联立性和样本选择问题的OP 方法计算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通过分析企业TFP的离散程度和对TFP进行分解,我们刻画了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的严重程度,发现国有企业是资源误置的主要因素,行业内部的资源重置效应近似于0,进入和退出效应没有发挥作用。
此外,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资源误置程度越低,并且不同地区的资源误置程度和TFP水平有明显的收敛趋势。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生产率;误置;所有制JEL分类号:D24 L60 L25 O33一、导论经济学家们很早就认识到,国家贫富的差异源于企业生产率的差异,而生产率的差异源于生产要素的差异和技术进步的差异。
因此,要促进经济增长,一国就必须增加劳动力和资本的积累以及使用先进技术。
但是,最近几年来,经济学家们发现不仅生产要素的多寡会影响生产率,而且生产要素的配置也会对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
Banerjee和Duflo(2005)通过微观证据表明,同样的生产要素在一个经济体内存在巨大的回报率差异,资源并非总是实现了最优配置。
他们认为在市场不完善的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资源误置(misallocation of resources)。
Restuccia和Rogerson(2008)在一个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利用美国数据进行校准,发现对生产率不同的企业进行补贴或征税会导致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有很大的减少。
Alfaro等(2008)使用2003-2004年79个国家(含中国)大约2400万个私营企业的数据,发现企业之间的资源误置解释了大约一半的人均收入差异。
Caselli(2005)从资源误置的角度总结了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原因。
Bartelsman等(2009)对企业TFP进行分解,并通过比较资源有效配置与随机配置之间的效果差距,比较了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之间资源误置的程度。
资源错配的概念及其测算的三种方法-国民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资源错配的概念及其测算的三种方法-国民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理论渊源和早期经验结果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资源配置,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国内外经济学者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融通加快了这一进程,经济增长成为经济研究的持久主题。
在解释穷国为什么穷?富国为什么富?这一问题时,经济学家们达成共识,认为正是国内企业生产率的差异造成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而生产率的差异则源于技术创新和生产要素禀赋的多寡。
自Solow 在1957 年提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概念,TFP 就成了技术水平的代名词,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开始将TFP 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标准,用来解释一个经济体是否高效运转,以及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
随后,Syrquin(1986)推广了Solow 的核算框架,将TFP 的增长分解为行业自身TFP 的增长和要素在行业间的配置效应。
Syrquin 的研究发现,如果固定各行业的TFP水平,只要改善要素在各个行业之间的配置,也能极大地改进整个经济体的生产率状况。
因此,对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研究是探寻经济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
二、资源错配的概念及其对TFP 的影响的研究综述如果资源可以充分自由流动,实现帕累托最优,那么就是有效配置,而错配(Misallocation)则是偏离了这种理想状态。
对Misallocation一词,国内有部分学者如杨振、陈甬军(2013)和聂辉华(2011)将其译为误置,本文遵循袁志刚和解栋栋(2011)、陈永伟和胡伟民(2011)、史晋川(2012)等人文献的译法,将其译为错配。
不健全的市场化机制加剧了要素配置的扭曲程度,资源错配成为制约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从技术角度来看,错配可以分为两种。
陈永伟(2013)做了比较准确的界定:内涵型错配和外延型错配。
土地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研究
体经 济 效 率 损 失 巨 大 。 调 研 组 通 过 实 地 随 机抽 样 问 卷调 查 , 获取 了 四 大产 业不 同 类型 的 6 0 7个 样 本 企 业 生 产 经 营 活 动 相 关 的 投 入 产 出数据 。 基 于 C—D生 产 函 数 理 论 , 构 建 土 地 资 源 配 置 及 经 济 效 率 损 失 测 度模 型 , 测 算 不 同 类型 企 业 的 土 地 资 源 要 素 错 配 程 度 及 由此 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测算结果显示 。 环保 、 生 物 和 高 端 装 备 制 造产 业 的土 地 资源 要 素 投 入 的 相 对 扭 曲 系 数 都 大 于 1 。 光 电 子 信 息 产
业的土地资源要素配置的相对扭曲系数不同, 即 土地 资 源 的 错 配 程 度 不 同 ; 从 用地 规模 大 小 角度 分 析 . 同类 型 企 业 用 地 规 模 大 的高于用地 规模 小的企 业 . 用地规模越 大土地资源错 配程度越严重 ; 从土地资 源错配造成企 业经济效 率损失测算 结果来看 。 土地资源要素投入相对 扭曲系数越 大的企 业 。 土地资源错配导致总体经济效率损失越大 ; 在各类型 企业的技术 和规模 效率不变的条件下 , 不增加资源要素投入, 通过 纠正企业的土地 资源错 配. 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 的经济效率。
业系数小于 1 ; 土地资源错 配造成 光电子信息产 业总体上经济 效率损 失达 1 0 . 2 3 %。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达 1 3 . 8 2 %, 生物产业和环保节 能产 业都超过了 2 0 %。研 究表 明 . 不同类型 企业 之间的土地 资源 要素投入对企业总体经济产 出的贡献率存 在显著差异性 ; 同类型企
中国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与纠正策略
第 1期
与资本配置效率进行诊断,发现资源错配严重且已成为限制经济增长的重要诱因[10-12]。一类是 外延型错配,即存在生产技术非凸或潜在的更高效率的生产单位[6]。但由于该类错配定量测度难 度大,实证研究较为少见。
土地是一种稀缺的、高度分化的资源类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生产载体,土地资源 错配尤为普遍 [13-14]。已有 文 献 主 要 基 于 资 源 错 配 理 论 与 方 法,分 别 对 土 地 资 源 在 产 业 间、地 区 间、企业间的错配问题进行了探讨。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的错配主要表现为土地在农业部门和非 农业部门[15]、工业与服务业[16]、制造业之间[17]的边际产出不相等,导致土地资源宏观配置效率损 失。土地资源地区间错配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失衡,如政府在资源配置时 为兼顾公平,向生产力较低地区的投资和土地供应阻碍了要素市场的自由流动[18],造成资源错配。 市场机制下,资源禀赋空间异质又驱动着土地要素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配置,加剧地区间土地 供需矛盾。土地资源企业错配从微观尺度上,对建设用地尤其是工业用地在各企业间的配置状况 和价格扭曲进行了量化,发现企业用地配置效率损失严重[13-14]。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地区和企 业间的边际产出差异和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强有力干预导致土地价格扭曲是造成土地资源产业部 门错配的重要原因。同时,土地制度缺陷如产权缺失会阻碍土地要素自由交易[19],也是土地资源 错配的成因之一。
收稿日期:2019-09-06 DOI:10.7671/j.issn.1672-0202.2020.01.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03288);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6YJC790133) 作者简介:张俊峰(1988—),男,河南淮滨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 济、土地利用与管理。Email:13476284344@126.com
地区间资源错配程度分析(1992-2015)
1
HK 模型在分析行业内企业间的错配程度时
性与变动趋势, 可以看到, 前期研究在分析资源 错配所致 TFP 损失程度时主要基于 HK 模型的企 业异质性 假 设, 所 用 数 据 也 主 要 是 1998 - 2007 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㊂ 虽然企业异质性假设更 加符合现实, 同时对于分析资源错配的微观机制 如进入退出行为扭曲也至关重要, 但是在中国比 较全面的企业层面数据较难获得, 而且通常所用 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绝大部分为制造业企业, 公 开的数据时间序列较短且较为陈旧㊂ 若想长时间 且更为全面地观察中国省际资源错配程度及其变 动趋势, 尤其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几年的资源 错配情况, 省级层面数据将更为有用㊂ 为此, 提
一㊁ 引㊀ 言
㊀ ㊀ 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主要潜力将来自于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 ( TFP) ㊂
[1]
然而长期以来, 由于行政力量引导经济资源在区 域间均匀分布, 以及地方政府最大化本地经济增 长而忽视全局效率的行为, 中国一直存在着严重 的地区间市场分割问题,[3] 资本㊁ 劳动等生产要 素的跨地区再配置受到阻碍, 地区间资源配置扭 曲较为突出㊂ 进一步实现地区间市场整合以实现 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是实现资源优化 配置㊁ 促进经济有效且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㊂ 就市场分割所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 前期研
是通过比较资源错配状态下与有效状态下的 TFP, 测算资源错配所致 TFP 损失程度㊂ 基于这 一思路的开创性模型主要包括, Hsieh 和 Klenow 基于企业异质性假定提出的用以测算行业内企业 间资源错配程度的模型 ( 简称 HK 模型 ) ,[9] 以 及 Aoki 基于行业内企业同质假定提出的用以测 算行业 间 资 源 错 配 程 度 的 模 型 ( 简 称 Aoki 模 型) [10] 等㊂ 二是分析资源错配的缓解对 TFP 提 高的贡献度㊂ 这类文献主要将 TFP 的提高分为 三条途径 企业间资源的重新配置效应㊁ 净进入效应 ( 进 入效应与退出效应的加总 ) , 进而分析这三条途 径分别对国家总体 TFP 提高的贡献度㊂[11-14] 基于 第一种思路提出资源错配程度测算模型, 分析未 来中国地区间的资源配置优化将会带来多大程度 的 TFP 增长㊂ 通过着重经验分析中国省际资源错配的严重 企业自身 TFP 的增长效应㊁ 在位
产业转移中要素资源错配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第 39卷 第 3期 2018年 05月
技术与创新管理 TECHNOLOGYANDINNOVATIONMANAGEMENT
DOI:10.14090/j.cnki.jscx.2018.0309
【经济管理】
Vol.39 No3 May2018
产业转移中要素资源错配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郭 将,蒋 婕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摘 要:新型产业转移要求转移双方相辅相成,若两者无法有效协作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错配,从而损失产业转移 中的经济效率。文中选取 2005—2015年东部 10省和中部 6省三次产业的数据,测算出两个区域三次产业中资本 和劳动力的错配程度,从而将由此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进行量化。结果表明与最优配置相比,资本在东部地区三 次产业中均表现出过剩,劳动力过剩在中部地区第二产业中凸显,且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产出缺口最为明显。 结合实证结果,试图分析要素资源错配在产业转移中的影响作用,并对上述两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提出找准第三产 业为突破口等建议。 关键词:资源错配;产业转移;经济效率 中图分类号:F0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3-0293-05
收稿日期:2017-12-16 基金项目:上海市软科学项目:企业专利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研究(15692102000) 作者简介:郭 将(1978-),男,山西太原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等方第 39卷
0 引 言
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区域差距的持续 扩大实现均衡发展,寻找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 了新思路[1]。随着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改革初 期助力中国经济腾飞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开始发生转
区域经济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研究
区域经济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研究近年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引发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与评价方法资源配置效率是指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使得区域经济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获得最大化的产出。
评价资源配置效率常用的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分析(SFA)和修正的可行性法(MALMQUIS)等。
二、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的原因分析1.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
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资源配置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可能出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同时,地理位置的远近也会影响资源的获取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2.产业结构与技术水平: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也是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
发达地区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更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更高。
而相对落后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可能存在过度依赖某一产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3.政府政策与管理能力:政府的政策和管理能力对于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高效的政府管理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而政策的不稳定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带来的影响1.经济增长与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水平。
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区能够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而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地区则可能陷入资源浪费和经济下行的困境。
2.地区间的差距扩大: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也会导致地区间的差距扩大。
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区能够持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其竞争优势。
而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地区则可能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陷入经济边缘化。
3.社会不平等与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往往也与社会不平等密切相关。
政府补贴、资源误置与制造业生产率
Government Subsidy,Resource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作者: 金晓雨[1]
作者机构: [1]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400050
出版物刊名: 财贸经济
页码: 43-57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6期
主题词: 政府补贴;资源误置;制造业生产率
摘要:政府对部分企业进行补贴,会影响企业的市场进入、退出和规模,导致资源在企业之间的误置,不利于制造业生产率。
本文用1998—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政府补贴的资源误置效应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微观机制。
从生产率的分解上看,我国制造业中存在企业之间的资源误置效应,对制造业生产率具有负面作用。
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是导致这种资源误置的重要因素,补贴会改变市场的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导致资源在受补贴企业和未补贴企业之间的误置,降低制造业的生产率,并且这种资源误置效应在国有资本比重高的行业中更严重。
具体来看,广延边际方面,补贴阻碍了市场进入和市场退出,受补贴企业相对于未补贴企业的市场进入和市场退出概率均较低;集约边际方面,补贴有利于受补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并挤出未补贴企业的市场份额。
本文的启示在于,政府补贴需要在一般均衡框架下考虑其对企业动态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农业种植、牧业畜牧和渔业资源的国家,不同省份和地区间的农业生产率差异巨大。
基于生产要素投入情况、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存在差异,如何深入研究其形成原因并寻找有效的政策措施,对于促进中国的农业发展、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以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进行深入探讨,并从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运用经验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对不同地区间农业生产率的差异进行量化分析、测算和比较,挖掘其形成原因和现实意义;
2.基于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讨其在不同地区间的存在状态,以及如何借鉴和推广成功案例,实现技术溢出效应的最大化;
3.通过资料调查、实地走访、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环境,为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标在于针对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和现实意义,结合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建议,以促进不同地区间的农业生产率均衡发展,并为实现国产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和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服务业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问题研究
作者: 张倩倩
作者机构: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出版物刊名: 池州学院学报
页码: 46-49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服务业 生产率悖论 分位数回归
摘要:采用世界银行统计调查的2012年中国微观企业为样本对象,筛选其中的服务业企业数据来研究我国服务业出口企业是否与制造业类似也有"生产率悖论"这一现象。
研究表明,服务业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比服务业非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高,即"生产率悖论"现象不存在。
把生产率作为因变量,企业出口作为自变量,出口企业规模、企业利润率、企业工资水平以及企业成立年限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发现依旧支持了出口企业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生产率高这一结论。
进一步研究不同分位点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之间关系,利用分位数回归发现:低分位点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并不存在相关性,高分位点的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两者之间呈现正的相关关系。
资源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Resource Misallocation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in China 作者: 李静[1];彭飞[1];毛德凤[1]
作者机构: [1]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出版物刊名: 财贸研究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要素错配;资源错配;TFP
摘要:运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取Hsieh等的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源错配及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集体企业的资源错配较为严重,港澳台、外商企业则较低;中西部地区资源错配程度高于东部,中部高于西部;重工业企业资源错配高于轻工业.从企业TFP发展潜力来看,如果有效消除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错配,全部工业企业的总量TFP可提高51%以上,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总量TFP有望分别提高45%和18%以上.。
资源错配、结构变动和生产率
资源错配、结构变动和生产率汇报人:日期:•引言•资源错配•结构变动•生产率目•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与展望录引言01资源错配会导致企业生产率下降,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研究资源错配、结构变动和生产率的关系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错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资源错配、结构变动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分析资源错配对产业结构变动和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梳理相关理论,然后利用微观企业数据和行业数据实证检验资源错配、结构变动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策略和措施。
资源错配02资源错配是指生产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匹配。
具体来说,它是指特定时点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之间,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不一致现象。
资源错配主要表现为:某些地区或行业存在生产要素的过剩,而其他地区或行业则可能存在生产要素的短缺。
这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下降。
资源错配的定义和表现市场机制不完善01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例如,信息不对称、市场垄断、政策干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资源错配。
产业结构不合理02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会导致资源错配。
例如,某些行业过度集中,而其他行业则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
这使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影响了整体的经济效益。
技术水平差异03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资源错配。
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或行业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而技术水平较低的地区或行业则可能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
完善市场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机制等措施,降低市场失灵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地方保护_资源错配与环境福利绩效_宋马林
地方保护、资源错配与环境福利绩效*宋马林金培振内容提要:中国“十三五”规划对环境污染提出更严格规制标准的同时,现实中的地方保护及其引致的资源错配将对区域环境福利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突破传统分析仅考虑宏观投入产出要素的局限,将社会居民的健康因素纳入微观分析框架,基于关联网络数据包络分析将中国各区域总体绩效分解为宏观经济发展绩效与微观环境福利绩效。
在此基础上,利用2002—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并结合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地方保护及资源错配对区域环境福利绩效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市场分割为具体表现的地方保护将限制要素的自由流动,以致加剧区域资源配置扭曲;地方保护及资源错配对区域宏观经济绩效的影响尚不明显,对微观环境福利绩效却有着显著的抑制效应;地方保护及资源错配将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加剧其他地区的环境福利绩效损失,表明区域环境治理问题存在高度紧密的空间关联性和“治则两利”的典型特征。
降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提升区域环境福利绩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保护资源错配环境福利绩效关联网络数据包络分析空间溢出效应*宋马林,安徽财经大学生态经济与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邮政编码:233030,电子信箱:songmartin@ ;金培振,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邮政编码:410006,电子信箱:king19861231@ 。
本文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JZD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01,7147100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12—0595)和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HSKZ2014D01)的资助,特此致谢。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修改意见,以及张亚斌、韩峰、吴玉鸣、侯新烁、彭冲和周远翔等在本文撰写中给予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①参见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http ://www.mep.gov.cn /gkml /hbb /qt /201601/t20160114_326153.htm 。
资源错配研究述评_沈春苗
2015 年第 4 期 总第 254 期
专业眼光看经济 经济眼光看中国
NEW REGIONAL DEVELOPM ENT LANDSCAPE 区域发展新格局
别差距的唯一因素。 [5]但伴随 20 世纪信息通信 技术(ICT)的蓬勃发展和世界经济 一 体 化 程 度 的不断深入差距, 那么为何差距没有缩小反而加大了呢? 基于此, 学者们开始把目光转向资源配置效率层面,关 注和研究资源错配的本质是什么, 资源错配究 竟该如何定义,现实中存在资源错配吗? 资源错 配的程度该如何度量? 为什么会出现资源错配? 资源错配对于国别间如此大的人均收入差距能 否给予合理解释? 这里对近 10 年来有关资源错 配的最新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
第一, 当发生外部冲击需要企业调整劳动 力数量时, 受制于工会力量裁员往往变得不那 么容易,即使可以对内部人员进行调整,行政人 员、 技能工人相对于低技能工人也更不容易成 为被调整对象, 这种劳动力调整过程中存在的 调整成本就会导致不同企业面临的边际收益产 品不相等。 [8]
第二,由于信息不对称,潜在的异质性企业 在进入行业前往往需要事先支付一笔信息收集
一、资源错配的本质和内涵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 构是帕累托最优的,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指 引下, 要素会从投资回报率低的部门流向投资 回报率高的部门, 直到各部门边际产品价值趋 同。 经济学家们基于这一微观基础得到资源有 效配置的判断标准: 当狭义口径行业内的所有 企业的边际收益产品相等, 意味着该行业实现 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行业内不同企业的要素 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呈现出横截面差异, 意味 着该行业存在资源错配。 但问题在于现实中很 难直接观测到企业的边际收益产品, 那么当企 业间的边际收益产品不相等时经济体会呈现出 什么特征呢? 对此,经济学文献主要从宏观层面 的生产率剩余和微观层面的生产率差距为现实 中资源错配的存在提供证据。 从宏观层面看,如 果增长核算的结果表明一些国家的全要素生产 率增长率为零甚至为负, 考虑到现实中不大可 能发生负向的技术冲击, 很容易推测这些国家 存在资源错配。 例如,Easterly & Fischer(1994) 对前苏联 1928~1987 年经济增长率进行 核 算 , 发现前苏联的人均产出增长率为 2.9%,要素投 入 增 长 率 为 3.3% , 但 平 均 生 产 率 增 长 率 为 0.4%, 考虑到该时期前苏联采取的重工业化和 农业集体化的制度安排, 认为是资源错配导致 平均生产率负增长的结论令人信服。 此外,如果 国别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呈现不断拉大趋势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的特征分析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的特征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长期保持近10%的年均增长,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在高速增长同时,中国经济越来越呈现出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特征,污染排放和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因此,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长期以来,全要素生产率被用来作为衡量经济绩效的重要指标,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全要素生产率一般又可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其中技术进步是指生产前沿面(Production Frontiers)向外移动,而效率改善指的是生产点在生产过程中向前沿面的移动。
在早期研究中,生产往往被假设在生产前沿面上运行,因此全要素生产率也就简单地等同于生产技术的进步。
鉴于此不足,Shephard[1]等将距离函数概念引入到生产率计算当中,并使用有效的数据方法对技术效率进行测量,从此将技术效率纳入到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之中。
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热点,最初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有关[2-4]。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实证研究始自上世纪80年代末谢千里等人的研究[5],其后大量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郑京海、胡鞍钢[6]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效率改善的速度明显落后于技术进步的速度。
与此不同的是,颜鹏飞、王兵[7]使用DEA方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情况,发现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尽管以上研究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这些研究都忽略了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污染排放和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绩效的评估往往并不准确并因此可能做出错误的政策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科学》2016 年 3 月·第 30 卷·Hale Waihona Puke 3 期 ( 总第 195 期 )
科技与经济
!"#$%&'()*+,-./
12>? $%stuvwxy`az{6|}bc%~h 9k.89`abc ' `a Ej<hb"% A^_`a% F : # `aQfEUn:;<=>? " 01 S e`aQ' Bx%% ¡89¢£QHR yL¤=>?QHR' ¥`a¦ §%¨©Qh 8 ] 5 < < &Q @ 4 5 R ^8 6R3 ; X @ 66 ª«=>?HRQ¬;' J §%% ®¯[\°±²Q=>?HRQ¤ =>¨©³´Qµb¶% ·¸{¹º% °» Q
" " À£¤' Á % X. % A Q ª Ú Ã^O % X . % A % " " e e b % % ÑÄi " QO%§ " $ % X % A ' @ 5 < 5 < < X 5 < A 5 < ! & e b' c' " % c' " c' c( i?Ñz " z % % 5 < " # 5 <# ! 5 < # &" 5 < & 5 < e % #' Áz "" d "" d {a " % # Q3+4V a " 5 < 5 <# 5 < 5 <#
A X
e# I }' E Ç á ec 5 6 ! { !" # ô£¤¨ Çz X 5 < ( 5 < 9%5 < "% " %% " # 6 6
A X
' hi%ç* !"$%&'('åæQ `I +,y
&A 5 ®Q4VȾ®}%³Éz6 % Q p +4 VO % Q 5 < % < p+4VO % A . XQ p +4 VO % X Q 1 4 V ' Ì}i?L M Å O / ¨ z ( ' 5 A/ < #Q:;<= >?!
(0)
' ¼6¨©?x½% =>;<QNX?¾
( & %+ )
=>?¿À¬;Q
' jZ& ÁÂ
' øùúõ;<ûüQýÅþÿ6
"$ % #& !"#$!!"#$ % ) * "'+ # $+,-.%&/012)*" !"#&, . #! # %&'(!!"#$%&'()*" "'( # %6%+,,78% 9:&;<=>?% /0@ABCDEF& GHEF$ IJJ " #//" % # % 6% KL )*+,!345" #/00 % FM8%;</0=%/0@ABCDEF'
( # %! )
Ã<Äx»KLMNX%µKLMNQÅZyÆÇ P% ¡89Q`abcHRÈÉÊ#y`a 7 5 3 9., > 3 68 ]ÏÐ IJËbcÌÍ}QÎk®' J Ñ56Ë%&Ò%.ÓZÔÕW% Ö'('Q=>? )*%@×ÑAÖ'>'Ø% ÙTË%.ÓZÚÛÒ %ÜÝKLNXÞ¿f=>?Q('%ßàÔá%Q= $"_. +"_ 1 0"_ ($) ' âãäà >?ÏÐÚf &"_ 1 x #/// #{ !""' #Ë%Ö'('åæ+,Üç% :FGH/yèéË%&'QKLMNXêëYZ' "= :FGHî % "` ""$ % STbn%Ë%ÕìíÖ'Q = ÔUïKLðñ¤òóNX%OKLÌôNXQYZõA ö÷\QHl
345%IJJ " ,7NOP& EFQ(R&S%,7 '#""0# #
!"#& #$%&'(')*+,%-" 2 3 4 5 67 8 96 . : 3 ; < ; 5 6 /" 01 2 :23+/ # 456$%78 -.!!" !""! 1 > > 3 ? @ A3 7 :FGH/ # IJKLMNOP89=>?QHR' 9:;<=>?%@ABCDE-" = .: / " 01 = STUV%$%7W89=>?.KLMNXYZHR[\%@]^_`abc)*de[fQ89KLMNXY Z[g%hi\j+89KLMNXYZ.9k`aHlmnopqr' :23+/$89HR /01!KLMN$:;<=>?$2 ! " # !#"B #&/$0 C D B 7 7 B #""# % E+"/B !"#0B "&B "# #!' $F !"' GGGG789:;!HGGGG7<=6!#""# % E+"/ " !"#0 # "& % """# % "+ 23456!F
" !" #$ $ % $ & ' " $ ($ ) * " + ,(- . * (,(" / %0 * 1 ,( 2 * ,$ 3 $ (4 5 (* 6 / 7 + * 3 8 %0 * 1 ,( '#""0# # $ % & ' ( )* ' !S @ A5 6T< 93 5 6RU7 < ; 5 @ > 3 6< 3 ; V; 5 7 3 7 R@ < @ W ; 8 X!""! < 8 !"#& @ 7 @ 7 @ X V> 3 %< 95 7 V@ V3 ; Y @ > Y U> @ < 3 7 < 93 S F :8 W < 93 3 6< 3 ; V; 5 N 7 3 7 8 W < 93 &# V; 8 4 5 6Y 3 7 5 6Z 95 6@ @ 6R Y 8 X V@ ; 3 7 5 < 7 ; 3 T 5 8 6@ > R5 7 V@ ; 5 < 5 3 7 [? 2 :7 3 X 5 N V@ ; @ X 3 < ; 5 Y X 3 < 98 RB ( @ 7 3 R8 6< 93 3 X V5 ; 5 Y @ > @ 6@ > ? 7 5 7 %5 < R3 X 8 67 < ; @ < 3 7 < 93; 3 7 8 U; Y 3X 5 7 N @ > > 8 Y @ < 5 8 6 R3 T ; 3 38 W R5 W W 3 ; 3 6< ; 3 T 5 8 67 5 6Z 95 6@< 9; 8 UT 9@ 6@ > ? \ 5 6T< 93V; 8 RUY < 5 4 5 < ? R5 7 V3 ; 7 5 8 6@ 6R < 93Y 8 4 @ ; 5 @ 6Y 3" = :Y 8 4 @ ; 5 @ 6Y 3 # [3 < ] 3 3 63 6< 3 ; V; 5 7 37 9@ ; 3@ 6R V; 8 RUY < 5 4 5 < ? B3 7 U> < 7 7 98 ]< 9@ < 68 < 8 6> ?3 @ Y 9 ; 3 T 5 8 68 W < 93 S F :9@ 7 < 93 R5 W W 3 ; 3 6Y 3 @ 6R @ ; 3 @ 7 ] 5 < 9 95 T 9> 3 4 3 > 7 8 W 3 Y 8 68 X 5 Y R3 4 3 > 8 VX 3 6< 9@ 4 3 < 93 > 8 ] 3 ; < 93 ; 3 7 8 U; Y 3 X 5 7 N @ > N > 8 Y @ < 5 8 6 R3 T ; 3 3 % [U< @ > 7 8X 8 7 < ; 3 T 5 8 679@ 4 3[3 3 6 5 X V; 8 4 3 R Y 8 67 < @ 6< > ?@ 6R < 93; 3 T 5 8 6@ > 3 Y 8 68 X 5 YR3 4 3 > 8 VX 3 6< R5 7 V@ ; 5 < ?5 7 6@ ; ; 8 ] 5 6T B + , -. /( 0 & !; 3 7 8 U; Y 3X 5 7 N @ > > 8 Y @ < 5 8 6$ < 8 < @ > W @ Y < 8 ; V; 8 RUY < 5 4 5 < ?" S F : #$ 2 :7 3 X 5 N V@ ; @ X 3 < ; 5 YX 3 < 98 R$ ; 3 T 5 8 6@ > R5 W W 3 ; 3 6Y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