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启尘封的心——对一例学业不良儿童及其家庭心理冶疗的案例--纳森.阿克曼

合集下载

治疗案例分享:对一例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治疗

治疗案例分享:对一例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治疗

治疗案例分享:对一例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治疗纳森·阿克曼(Nathan W, Aekennan, 1909--1971)美国精神病学家、家庭治疗专家、教育家。

生于俄罗斯,4岁时移民美国,1920年加入美国国籍。

192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33.年获医学硕士学位。

1935,年,他在堪萨斯州托皮卡的门宁格诊所担任主治医生,1937年,他回到纽约成为犹太人保护委员会的一名首席精神病学家,直到1951年。

他曾担任精神分析医学协会的主席(1957-.1959),创办《家庭治疗进程》杂志。

他于1957年至1971年之间担任了哥伦比亚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撰写了不少论文与专著,如经典的《家庭生活的心理动力学:家庭关系的诊断与治疗》和《问题家庭的治疗》。

不过,他最有名的是开创了“家庭治疗”的先河。

他最早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研究家庭系统。

他认为,单个家庭成员内部的潜意识冲突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家庭成员之间紊乱的关系方式,导致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异常行为。

为了改变家庭中的异常行为,就必须将内部的心理冲突公开,并把它提到人际关系冲突和相互作用功能失调的高度来认识。

他1960年创办了家庭研究协会,也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位于纽约的阿克曼家庭治疗协会。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旨在治疗问题家庭的临床治疗中心和训练基地。

玛西丽·拉克斯(Marcille H. Lakos)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硕士,与阿克曼一起工作并接受其督导的临床心理学家。

一例学业不良儿童及其家庭心理治疗的案例分析休伯特,10岁,男孩,学业不良,长期阅读困难,情绪低落,行为退缩,很惧怕父亲,嫉妒自己的妹妹,很怕生病和受伤。

休伯特的问题很令人费解,除非我们先了解他父母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和其家庭扭曲发展的过程。

艰难的历程:从相爱、结婚到休伯特出生休伯特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新教徒。

两人不仅宗教信仰不同,而且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冲突,这使得夫妻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

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

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往往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例如缺乏教育资料、参加补习班或 兴趣班的机会较少。此外,贫困家庭可能无法承受与学习相关的费用,例如购买学习用品、参加课外活动等。这 使得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处于不利地位。
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
总结词
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学业发展 产生深远影响。不良的家庭氛围和教育 方式可能导致儿童缺乏自信、焦虑和学 业不良。
未来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区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不同文化和经济条件下的家庭环境对 儿童学业的影响。
探讨如何通过改善家庭环境来提高儿童学业成绩
未来研究可以探讨如何通过改善家庭环境来提高儿童学业成绩,例如,通过改变父母的教 育方式、改善家庭氛围等手段来提高儿童的学业成绩。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 环境
2023-11-12
目 录
• 引言 • 学业不良儿童概述 • 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 • 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干预 • 学业不良儿童家庭环境的优化建议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社会对学业不良儿童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家庭环境对儿童学业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
学业不良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往往不如其他儿童,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负面影 响。
家庭教育干预
亲子沟通
加强亲子沟通,关注孩子 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 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情 感支持。
学习环境
为孩子提供安静、舒适的 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和噪 音,提高学习效率。
家庭作业辅导
定期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 惯。
心理干预和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心理咨询为学业不良儿童提供心理咨询,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心理问题

师爱无痕,花开无声——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案例

师爱无痕,花开无声——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案例

师爱无痕,花开无声——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案例师爱无痕,花开无声——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案例赵丽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特殊教育学校案例背景: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被孩子的多种不良行为所困扰:如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固执、脾气暴躁、爱哭、性格孤僻等,这些不良行为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儿童自身感觉统合失调、单亲家庭缺少关爱或者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和态度等。

这些不良的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案例情况分析:1.学生基本情况小峰,男,13岁,曾在普通小学就读,2019年9月因智力和情绪行为问题原因转入我校读书。

2.问题行为表现这个小男孩性格非常内向,经常发呆,很少听到他和同学交流,课堂上也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课下时也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耍,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融入不到集体中;对母亲过分依赖,时常装病让老师给他妈妈打电话,并且经常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假?”3.可能的原因因智力方面原因,孩子可能在普校时受到孤立,没有玩伴;家长担心孩子与同伴玩耍会受到欺负,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被关在家里,不与外界交流;父母对于孩子过度保护,认为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不行,所以不忍心孩子受委屈,事事包办代替,使他缺乏独立性,不能对别人产生信任。

教育过程及措施作为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接触最多,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对于小峰的问题行为,我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一)给予关爱,感受温暖对于情绪行为异常的小峰来说,很难对别人产生信任感,每天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坐在座位上,几乎没有一点动静。

我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又向我校专业教师请教,总结出了一点方法,那就是先要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小峰刚转来我班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会找他说话,抚摸他的头,有时会带好吃的给他吃,做游戏时和他一组。

渐渐地,他对我产生了信任,有时还会小声的和我打招呼。

(二)展示优势,树立自信尽管小峰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但他依然有很多优点,作为班主任,我非常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加以强化,并给他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

结构式家庭治疗

结构式家庭治疗

结构式家庭治疗尹平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心理治疗界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一些治疗师们把心理治疗的视角从个体自身,扩大到个体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于是被称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的第四势力,家庭治疗学派在战后的美国拉开了序幕。

在随后到来的家庭治疗百家争鸣的时代里,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像是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驰骋在众多家庭治疗流派的洪流之中。

结构式家庭治疗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萨尔瓦多.米纽钦(Salvador Minuchin)创建的。

此流派以简洁和实用两大特点,在20世纪70—80年代称雄于整个家庭治疗界,成为家庭治疗学派中影响最深、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流派,同时也带动了家庭治疗的发展。

家庭治疗在进入21世纪后,虽然后现代和整合式的家庭治疗是主流,但结构式家庭治疗,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技术方面,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依然是家庭治疗界最具特点的主流学派之一。

第一节:发展历史与代表人物同其它的家庭治疗流派一样,结构式家庭治疗起源于现实的需要以及新理论的影响。

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起主要影响的方法论是系统论和控制论,同时还吸收借鉴了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理论和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

当然这些理论也对整个家庭治疗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创立和发展,与米纽钦极具个人魅力的人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技术大师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人怀疑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流行是其流派特点所致,还是米纽钦的个人魅力所为。

因此,介绍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发展历史,还需从米纽钦的个人发展经历谈起。

米纽钦1921年出生于阿根廷的一个叫圣·萨瓦多的小镇,其中四分之一是犹太人。

父母都是有着犹太人血统的俄罗斯移民,父亲经营一家杂货店。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犹太人的大家族里,受犹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长大成人。

米纽钦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妹妹和弟弟。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案例一:李明的自杀危机干预•案例二:小王的情绪危机干预•案例三:小张的学业压力危机干预•案例四:小李的人际关系危机干预•案例五:小陈的家庭危机干预•总结与建议01案例一:李明的自杀危机干预李明是一名大一新生,成绩优异,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负担重,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孤僻。

某日,李明突然失踪,家人寻找未果,后发现其留下一封遗书,表示自己无法面对现实,决定自杀。

案例概述学校领导和老师迅速组织寻找李明,同时向家长和警方通报情况。

迅速联系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评估,发现李明有严重抑郁和自杀倾向。

制定干预方案,包括:提供安全环境、心理疏导、联系社会资源等。

通过多渠道寻找,发现李明藏匿在校园附近的一处废弃房屋内。

干预措施结果与反思通过干预措施,李明逐渐放下自杀念头,情绪得到缓解。

家长和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校和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援助,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02案例二:小王的情绪危机干预小王,男,16岁,高一学生,成绩中等。

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但母亲经常加班,无法照顾小王。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缺乏自信,近期因为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出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案例概述干预措施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小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宣泄情绪、调整心态、建立自信。

心理咨询组织班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让小王在团体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培养他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心理团体辅导邀请小王的母亲参加学校家长会,了解小王的现状和需要,鼓励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家庭沟通为小王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学业辅导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小王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失眠和食欲不振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

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
学业不良儿童家庭环境与学业 成绩关系
家庭环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对学业成绩有显著 影响,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可能 导致孩子的学习资源受限,影响
其学业表现。
家庭氛围
和谐、支持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 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而紧张 、冲突的家庭环境可能对孩子的学 业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教育方式
05
学业不良儿童家庭环境研究展 望
深入研究家庭环境对学业不良的影响机制
01
深入研究家庭环境对学业不良的 影响机制,包括家庭氛围、父母 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 对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
02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区下家庭 环境对学业不良的影响是否存在 差异,以及如何制定相应的干预 措施。
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
家庭氛围
情感支持
学业不良儿童家庭氛围较为紧张,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支持较少。
冲突与矛盾
家庭中经常出现冲突和矛盾,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
过度保护
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保护,限制子女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
期望过高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导致子女在学习上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
03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分类
根据学业不良的原因,可以分为 智力型学业不良、情绪型学业不 良、行为型学业不良等。
影响因素
01
02
03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家庭经济状况 、父母教育程度和教养方 式等都会对孩子的学业发 展产生影响。
学校因素
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育 方法和师生关系等也会影 响孩子的学业发展。
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背景、社区环境 等也会对孩子的学业发展 产生影响。

纳森·阿克曼的家庭心理动力学述评

纳森·阿克曼的家庭心理动力学述评
形 成尤 其是 对 症状 行 为有 着重 要 的影 响 。 例如 , 在著 名 的小 汉 斯 个 案 中 . 5岁 的 汉 斯 由于 害 怕 马 可 能会
咬 他而 拒 绝走 出家 门 。 弗 洛伊 德对 此 的解 释是 , 汉斯 以此转 移其 有 关俄 狄普 斯 情结 变 为外部 危机 ,即恐惧 指 向具体 的外
部客体口 ] 。在 这个 1 9 0 9年 的著 名 案例 中 , 汉 斯 的父
四岁 时移 民美 国纽约 , 并 在美 国度 过 了一 生 。 阿克 曼
不仅 是 一 位 著名 的精 神 分 析 学 者 和家 庭 治 疗 专 家 , 被 称 为 家庭 治 疗 师 的 “ 指导师” [ 1 ; 还 是 一 位 颇 有 创

要: 纳森 ・ 阿 克 曼 是 俄 国精 神 分 析学 家 , 社 会 文 化 学 派 早 期 的代 表人 物 之 一 。他 将社 会 文化 学 派 的社 会 文 化 观 和 系统 论 融 人 到
自己 的精 神 分 析 理 论 中 , 提 出了家庭心理动力学 理论 , 还 将 其 家 庭 心理 动 力 学 理 论 运 用 于精 神 分 析 的 治 疗 实 践 , 开 创 了 的 精 神 分
和 问题 行为 的 。 阿克 曼指 出 , 早在 1 9 0 5年 , 弗 洛伊 德
1 . 1 弗 洛伊 德对 阿克曼 的影 响 2 O世 纪 初 , 作 为 精 神 分 析 的创 建 者 , 弗 洛 伊 德 ( S i g mu n d F r e u d )深刻 认 识 到 家庭 关 系对 个 体 性格
亲在弗 洛伊 德 的指 导下 治好 了他 的恐 惧 问题 。
小 汉 斯 的案例 在理 论上 和技 术上 都有 着重 要 的

孤独之源

孤独之源

孤独之源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21年第4期文|张国欣1摸到儿子脸庞的那一秒,丁辛目瞪口呆。

孩子身体如同空气,他的手毫无阻隔地继续向前。

惯性让他收不住势,一跤跌下去。

孩子忽闪着大眼睛,对此似乎毫无所知。

他惊异地看到,孩子瞬间变得透明,桌椅、书本、墙壁,甚至整个世界,全部变透明了。

他拼命乱抓,却什么都抓不到。

跌到地面时,地面化作虚无,丁辛笔直地跌入无底深渊。

幸好还有理智,理智在脑海里大喊:别慌,冷静,这是梦,这是病,这是大脑要出问题!“睁开眼。

”耳边传来一个柔和的声音。

这是幻听。

自己从没闭眼,又何来睁眼呢?可肌肉系统习惯性作出回应动作后,他立刻看到鲜花绿草和从穹顶透出的柔光。

他站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中。

“难道我始终闭眼生活?”丁辛心头骤起波澜。

这可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哲学问题,很可能疾病发作,自己早已停止了呼吸。

这应该是另一个世界,人死之后真的还有意识。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那个柔和的声音再次响起:“不用怕。

你不是死去,而是被唤醒了。

”“这是哪儿?”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声音尖利刺耳,连他自己都感到陌生。

“你是人类财产的唯一继承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就是宇宙之王。

”丁辛回头,柔光中静静站着一具婀娜秀丽、散发着微光的金属骨架。

“不用怕。

你是聪明人,所以我才以真身出现。

从此之后,我来照顾你的衣食起居。

我完全听命于你,相貌、性格也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下。

”尾随而至的金属骨架邪魅地一笑,“你可以叫我服务者。

我有能力打扮成人类历史中的任何人,丝毫不差。

”丁辛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太多疑问,太多不解,让他一时语塞,只能傻傻地四处张望。

服务者伸出手臂轻轻搭在他的肩头,“不用着急,你拥有近乎无限的时间,早晚会知道真相的。

”说来奇怪,那只手明明看上去拥有金属质感,肌肤相触时,丁辛却感受到恰当的温度和甜美的轻柔。

丁辛一呆,忽然推开手臂大喊:“不用着急?刚才,儿子还好端端站在我面前,妻子还好端端在厨房做饭。

眨眼工夫,我的世界就变成这个样子。

一例学业困难生的内心需要和干预过程

一例学业困难生的内心需要和干预过程

一例学业困难生的内心需要和干预过程摘要:这是一例因家庭教养方式和个人成长需求不能满足而导致心理困扰、学业无法进行的个案,来访者内心交织着渴望和压制。

通过透析来访者的内在需要,化解亲子矛盾、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进行干预,取得不错的干预效果。

关键字:学业困难生、内心需要,干预过程1案例简介李某某,男,二年级学生,连续两次留级,将要被迫退学。

目前情绪多变,性格古怪,行为迟钝,想放弃学业。

从小母亲经常监控自己读书,把他和其他的表兄弟进行比较。

进入大学后,终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由于全身心投入社团,忽视学业,导致学分积压过多留级,母亲非常紧张学业,几乎每天至少三个电话给来访者施压,催促读书。

该生是由母亲陪同前来,见面的时候,两人都两眼通红,精神比较涣散。

2案例透析2.1.1人的基本需求没得到满足时,怎会有更大的追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构建自己独立、成熟的内心世界,从此切断个人与父母、与家庭在心理联系上的“脐带”,这个阶段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冲击着个体不同层次的需求,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个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在该案例中,李某母亲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的基本需求没得满足。

孩子在家的时候,采用“压迫式”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的学习,使孩子失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离家读大学后,也是通过“煲电话粥”的方式来监控孩子的学习。

母亲这种看似“爱护有加”的行为并没有让孩子体验到归属与爱的需要,而是不尊重孩子,直接扼杀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更是剥夺了孩子学会独立探求世界,认识世界的权利。

2.1.2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自制性与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对待。

更年期的心理特征是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发怒,易紧张焦虑,易敏感。

纳森·阿克曼的家庭心理动力学述评

纳森·阿克曼的家庭心理动力学述评

纳森阿克曼的家庭心理动力学述评
郭雷;吕英军
【期刊名称】《心理研究》
【年(卷),期】2016(009)006
【摘要】纳森·阿克曼是俄国精神分析学家,社会文化学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社会文化学派的社会文化观和系统论融入到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了家庭心理动力学理论,还将其家庭心理动力学理论运用于精神分析的治疗实践,开创了的精神分析的家庭治疗之先河.自20世纪世纪中叶至今,阿克曼所创办的阿克曼家庭治疗研究所在纽约为诸多家庭提供心理治疗服务.
【总页数】6页(P21-26)
【作者】郭雷;吕英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210097;南京审计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南京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卡纳曼与史密斯的经济理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述评 [J], 解淑青;李昌宇
2.詹克斯赫克曼(Jacks Heckman)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述评——非认知理论在劳动市场的作用 [J], 张红岩
3.帕金森病患者肠道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各亚型丰度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J], 黄东泉;郑文霞;谢惠芳;彭永正
4.曼泽纳全新亮相北京雅森展和北京汽保展 [J],
5.德国曼泽纳抛光磨料亮相2014雅森、北京汽保双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庭治疗历史与流派.

家庭治疗历史与流派.

第一部分家庭治疗的理论及历史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师兼儿童精神科医师的纳森阿克曼(Nathan Ackerman)首次正式提出“家庭治疗”这个概念。

之后的几十年中,各种家庭治疗的流派纷纷崛起,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家庭治疗,不能顾名思义地把它看作是对家庭矛盾和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

家庭治疗依然关注当事人(client)个人问题和病症的减除,但它同个人取向的咨询和治疗方法有着显著的差异。

它超越了过去只关注个人内在的心理冲突、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局限,把人及其症状放在整个家庭背景中去了解并治疗。

因而,把家庭治疗法称作“系统疗法”或“关系疗法”似乎更为恰当。

家庭治疗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它的诞生是心理学界的一次革命,意味着一次范式(Paradigm)的转移。

它代表了“一个理解人类问题,了解行为、症状的发展以及解决之道的全新方法”,被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崛起的“第四势力”(第一势力的咨询理念——精神动力学派,第二势力——行为主义学派,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学派)。

九十年代初,对美国的从业人员理论取向的调查中,家庭治疗占10%,仅次于整合主义取向(30%)。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家庭治疗进入中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

1.1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系统观家庭治疗之核心在于系统观。

它不把焦点放在个人的病理心理,也就是所谓的“神秘的黑匣子”上,它所关注并试图介入、改变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整个家庭的互动模式上。

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同周围的人或事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人和事件存在于相互影响和彼此互动的脉络中,也就是说,家庭成员彼此分担其他每个人的命运。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同一只猴子,它在三个猴群中的地位分别居于第四位,第三位和第二位,当这只猴子在不同的群体时,分别给予相同的能引发攻击行为的电刺激。

结果,在位处第四的猴群中,它只攻击其它猴子一次:在位处第三的猴群中,它攻击了二十四次;在位处第二的猴群中,它攻击了七十九次。

以互联网为平台,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进行心理疏导的探索

以互联网为平台,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进行心理疏导的探索

以互联网为平台,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进行心理疏导的探索发布时间:2022-04-22T14:54:47.684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5月作者:莫增社[导读] 伴随教育水平的高速发展,教育部门不仅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开始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这类学生因受到多方面限制,出现问题的几率更高,需探究有效方法合理解决。

本研究以互联网为平台,探索学生心理状况。

因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但由于缺失家庭教育以及亲人陪伴,很多小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随着不断深入信息化,普及网络内容,为这部分群体提供了良好平台。

实践表明,互联网平台的加入,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心理疏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进而促使心理疏导工作获取良好效果。

莫增社广西南宁市横州市镇龙乡中心学校 530307摘要:伴随教育水平的高速发展,教育部门不仅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开始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这类学生因受到多方面限制,出现问题的几率更高,需探究有效方法合理解决。

本研究以互联网为平台,探索学生心理状况。

因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但由于缺失家庭教育以及亲人陪伴,很多小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随着不断深入信息化,普及网络内容,为这部分群体提供了良好平台。

实践表明,互联网平台的加入,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心理疏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进而促使心理疏导工作获取良好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心理疏导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5-203-01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大多数为留守儿童,要是父母为了维持日常生活外出工作,用自身努力为家庭增加收入,为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作出了贡献,以至于很多留守儿童无人照顾,均于农村寄宿制小学上学。

因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多数时间居住于学校,进而减少家庭教育,很容易偏离正确认知,出现异常的心理发展,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打架斗殴等错误行为。

以心换心,打开差生紧闭的心门

以心换心,打开差生紧闭的心门

以心换心,打开差生紧闭的心门
于成磊
【期刊名称】《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在初中校园里,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上课散漫、课间打闹,纪律观念差,作业基本不做,做了也是潦草敷衍,学习成绩差;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置若罔闻,自我约束力差,经常上网,行为习惯相当差,等等。

这一类学生,我们习惯的称之为“差生”,很多老师对之大摇其头,大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

差生的道德、
【总页数】1页(P431-431)
【作者】于成磊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6
【相关文献】
1.不放弃,叩开了孩子紧闭的心门
2.体验式教学,打开英语学习紧闭的“心锁”
3.用我的爱心,打开你的心门——巧用心理效应,促进后进生转化
4.让爱叩开那扇紧闭的心门
5.打开学生紧闭的心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洛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 为心灵健康保驾护航

洛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 为心灵健康保驾护航

洛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为心灵健康保驾护航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组织》
【年(卷),期】2022()16
【摘要】河南省洛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自成立以来,按照“专业化、正规化、公益化、特色化”建设要求,为社区、企业、农村、学校、部队、政府机
关等单位和.个人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在心理学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升大众心理
健康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机
构”“河南省先进社会组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洛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洛阳市先进科技团体”等称号。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无
【作者单位】洛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打开心灵的枷锁——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联手打造心理援助咨询师队伍
2.怎样走进孩子的心灵——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心理咨询师马志国访
谈录3.怎样走进孩子的心灵——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心理咨询师马志国访谈录4.扎实履职尽责让党的理论引领协会健康发展——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发展之
路5.温情“一封信”·积极进行社会心理引导,减少社会焦虑和恐慌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抗击疫情从我做起给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同仁的倡议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灵的鸡汤全集-第四章

心灵的鸡汤全集-第四章

第四章为人生寻找出口什么因素决定着我们的决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知识引入经济学,并因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用微积分经济学回答了这样的问题:什么让人幸福,或者起码少一点?什么因素决定着我们最后作出决定?卡尼曼得出的结论看上去颇为荒谬,甚至违反直觉。

1996年,卡尼曼做了一个最为有名的实验,他研究了682名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这种检查是把一个可伸缩的管子伸入肠内,同时往里面吹气,以使结肠镜(其冰凉的电子眼旁边有一个小小的解剖刀)能切取任何可凝组织。

结肠镜检查往往要持续一个半小时,虽然事先要做镇静止痛,但身外之物在体内穿行仍有痛感。

不想做这种检查的患者有一个替代方法,吃钡餐再照X光。

这个方法很难受,但无痛感。

卡尼曼的实验是,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人的结肠镜检查稍作延长,即检查结束后,先不抽出管子,而是静静地放一会儿,这时候病人会感到不舒服,但已没什么大痛。

做延长检查的病人(不管开始阶段有多么痛苦)事后都反映不错,觉得下次选择还是要选结肠镜而不是钡餐和X光。

而那些没有延长检查的病人下来后则大叫:“真像下地狱啊。

”我们在评价某种经验时,有时间长短的因素。

也就是说,最后阶段的痛苦(或欣悦)程度决定了我们对整个事件的记忆与评价。

这对我们预期某种决策以及每天利用这一“捷径”作出上百个决定极为有用。

买来的重负在法国,有许多中世纪留下的古城堡,这些坚固的建筑仍静静地矗立在原野上,引发路人无限遐想。

不过,这些古建筑的售价却往往很低,有的甚至只有一法郎,但仍旧没有人敢买。

原因是法国的法律规定:古建筑所有者,必须对建筑的修缮保护负责,而这将是一笔昂贵的费用,所以少有人问津。

但还是有敢买的。

法国电力公司的员工里查德·于尔班先生就是有这样梦想的人--买下一座属于自己的旧城堡,修葺一新。

然后,种种菜,养养鸡,收收葡萄,过上一种惬意的休闲生活。

于是,1982年的时候,他花70多万法郎买下了一座城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休伯特和治疗师之间关系的逐渐亲近,他开始主动表现出对父母的一点信心。他注意到他母亲每周到治疗师这里来一次。他开始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孤单,和家人的交流是如何的困难。他觉得自己实在太沉默,太糟糕了。他逐渐自信起来,并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他觉得他的不自信是由母亲对他的疏远造成的,也与母亲因为内疚又对他的过分保护有关。
玛西丽·拉克斯(MarcilleH.Lakos)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硕士,与阿克曼一起工作并接受其督导的临床心理学家。
在第二次和父母的面谈中,母亲不再那么冷漠,她显得很激动,并哭了起来。在咨询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她说出了一小部分她忍受的痛苦和煎熬,她为自己和儿子在父亲眼中的失败形象感到极大的罪责。谁搭的“堡垒”
和同龄人相比,休伯特的个子要小些,举止则更幼稚。他看上去很茫然、退缩,给我们的印象是缓慢、迟钝又孤僻。他的态度很冷淡,沉默寡言,情绪也很沮丧。他只顾自己玩耍,对周围的人视而不见。他用积木搭了一个车库,他称之为“堡垒”,认为要想进入到里面是件很困难的事。当被问及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进去时,他很小声地说:“至少两年。”他的防备性很高,他的行为表现出他对权力和破坏有着极大的幻想。后来,他用很低很低的声音暗示这个“堡垒”就是他父亲工作的地方。
第六次治疗时,休伯特有了新的变化。他不再对积木感兴趣,开始喜欢玩球。他承认自己在运动方面很糟糕,觉得自己很笨拙,手指也不灵活。但他好像非常希望治疗师能帮助他提高信心。她和他一起玩抛接球。刚开始他的协调性很差,弄得手忙脚乱,但他仍然坚持玩。他进步得很快,过了一段时间,他已经可以熟练地跳起来接球,并把球扔出去。他又开始对其他活动产生了兴趣——手指画、绘画(大部分画的是潜艇),还用画来描绘他对太空的想象。他很想成为第一个访问火星的人,他认为在那里会比在地球上更开心。现在治疗师已完全加入到他的活动中,但只有在他愿意的时候才和他说话。
这种几乎没有任何言语交流的治疗持续了四次。只有当治疗师给他糖果时,他才表现出一丁点的兴趣。
第四次治疗开始后,休伯特搭的积木结构性更强,对治疗师的存在也逐渐开始在意起来。偶尔他会斜斜地瞥一眼治疗师,也问她一些有关积木的问题。治疗师意识到在他的害怕下面隐藏着期望她能参加自己游戏的需求,于是她答应了。休伯特非常高兴,又继续试探治疗师对他要破坏所搭建筑的反应。当他看到治疗师没有任何批评的意思时,他把那房子推倒了,弄出很响的声音,并欣赏着自己的行为。
不过一般来讲,他的行为还是表现出他惯有的谨慎、惧怕、怀疑和孤僻的倾向。尽管他认为自己很笨,但仍很想向治疗师表现自己的聪明。这主要表现在他可以背出治疗师所说的一些要闻中的只言片语。当他渐渐觉得无论被批评还是要遵照她的要求都很安全时,他变得越来越易接近。治疗师仍旧以热情友好又不强迫的态度对待他,等待他的接纳。
引言
休伯特,10岁,男孩,学业不良,长期阅读困难,情绪低落,行为退缩,很惧怕父亲,嫉妒自己的妹妹,很怕生病和受伤。休伯特的问题很令人费解,除非我们先了解他父母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和其家庭扭曲发展的过程。
艰难的历程:从相爱、结婚到休伯特出生
休伯特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新教徒。两人不仅宗教信仰不同,而且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冲突,这使得夫妻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这种情形又由于丈夫对妻子的极度不信任而变得尤为复杂,丈夫的家人也证实了这一点。
进入幼儿园后,休伯特学得很慢,在社交方面也很退缩。但他的智力并不差,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幻想,这让老师感到很疑惑不解。父亲认为休伯特很愚笨,对他总是很严格。在这几年中,休伯特碰到过几次小意外,因此愈发害怕身体会受伤害。
在对待休伯特的态度上,父母仍旧意见不合。父亲历来对这孩子漠不关心,除非休伯特的行为让他实在不能忍受,他才会责骂他,对他说“够了,够了!”不过发过火后,他又觉得很内疚,会去向儿子道歉。其他时候,他对休伯特都是不闻不问的。母亲对此极为不满,认为丈夫对儿子不够严厉。
休伯特2岁的时候,父亲回来了。第一眼看见父亲,他就大声尖叫,拒绝和他亲近。只要看见父亲靠近母亲,他就会发出痛苦的叫喊。当他看到父亲和母亲睡在一起时,他似乎非常恐慌不安。这个时期,家里的每个人都很心烦意乱。妻子很少跟丈夫讲自己的感受,她看上去脸色很差,很疲惫。丈夫也很不开心,夫妻俩彼此都觉得有些冷淡。丈夫认为妻子不再爱他,于是借工作来逃避这一切。他总是很晚才回家,也不大去看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有一次丈夫回家探亲,他偷偷地去翻妻子梳妆台的抽屉,查看她的子宫帽(一种女性避孕用具)是否仍在原处。结果他没找到,这让他极为愤怒,就斥责他的妻子对自己不忠。她被深深地伤害了,为自己遭受如此的指责而愤愤不平。其实,那东西一直就在那里,只是丈夫又急又恼没看见而已。妻子虽然觉得很屈辱,但依旧偏向着自己的丈夫。她,和丈夫一样,对女人都抱着轻视和不信任的态度,因为在她的个人生活中曾多次遭到被自己信为朋友的女人的背叛。
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她对做母亲充满着美好的幻想。但当休伯特呱呱落地以后,她觉得非常失望、非常痛苦。孩子的父亲仍在国外,她得自己一个人承担起照料孩子的责任。她很少和丈夫的姐姐交流,也几乎没有其他的人际交往。她觉得自己完全被抛弃了,孤单、害怕,还被一个孩子套着!
在休伯特刚出生的那一段时间里,母亲很孤僻,情绪也很低落。休伯特常常哭闹,她就用苯巴比妥(一种镇静剂)来让他安静下来,用灌肠来缓解他的痉挛。他的这种哭闹一直持续到四个月大。她对孩子的需求无动于衷甚至有些厌烦,她很少抱孩子,也很少表现出对他的关爱。休伯特发育很缓慢,2岁时才会说第一个词。当他长到1岁半时,扁桃体有点问题,这让他呼吸困难,老是流口水。母亲看到孩子这个样子,非常难过,并有一种深深的愧疚,但她仍克制住自己的感情。
开启尘封的心——对一例学业不良儿童及其家庭心理冶疗的案例
--------------------------------------------------------------------------------
美国精神病学家、家庭治疗专家、教育家。生于俄罗斯,4岁时移民美国,1920年加入美国国籍。192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33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35年,他在堪萨斯州托皮卡的门宁格诊所担任主治医生,1937年,他回到纽约成为犹太人保护委员会的一名首席精神病学家,直到1951年。他曾担任精神分析医学协会的主席(1957—1959),创办《家庭治疗进程》杂志。他于1957年至1971年之间担任了哥伦比亚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他获得了许多荣誉,撰写了不少论文与专著,如经典的《家庭生活的心理动力学:家庭关系的诊断与治疗》和《问题家庭的治疗》。不过,他最有名的是开创了“家庭治疗”的先河。他最早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研究家庭系统。他认为,单个家庭成员内部的潜意识冲突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家庭成员之间紊乱的关系方式,导致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异常行为。为了改变家庭中的异常行为,就必须将内部的心理冲突公开,并把它提到人际关系冲突和相互作用功能失调的高度来认识。他1960年创办了家庭研究协会,也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位于纽约的阿克曼家庭治疗协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旨在治疗问题家庭的临床治疗中心和训练基地。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觉得解决家庭的问题应和解决孩子的问题一同进行。我们首先要消除母子之间的感情障碍,然后是夫妻之间的问题,最后要让父亲接受儿子。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父母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治疗中来,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家庭中担任的角色——父亲对孩子来说是父亲,对妻子而言是丈夫;母亲则是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因此,整个治疗在这样几个层面上展开:对孩子的单独咨询,母子在一起的咨询,对母亲的单独咨询,让母亲参加一个有关母亲的小组治疗,然后是父子一起的咨询。治疗主要由一位女性治疗师承担,一位男性精神学专家作督导伯特的直接治疗进展很慢。刚开始时,他显得很压抑,也很沮丧。他的背有些驼,行动缓慢而费劲,走路时两脚相互磨蹭着。他不大看治疗师,眼神总是有些呆滞、迟钝。他脸上就像戴着一个面具,毫无表情。他的思维过程和手的动作毫无关系。他非常沉默,一个人静静地跪在房间的角落里,无精打采地玩着积木。有时他会停下来,坐在那里,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他似乎没有任何想说话的意思,所以治疗师也静静地坐着,很少说话。
婚后的第一个时期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紧张而困难。新婚的妻子觉得应该生个孩子来让丈夫开心一点。她很想怀孕,但总怀不上,这让她非常痛苦,害怕自己不孕。后来,她有过一次流产,这使得她和她的丈夫都极为悲痛。再过了一些日子,她又怀孕了,怀的就是我们这个案例中的当事人休伯特。这时,她的丈夫应征人伍去了国外。他让妻子与他的姐姐住在一起。这种安排的背后就是他对妻子的怀疑、嫉妒以及担心妻子可能会对自己不忠。从这么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心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母亲怀上第二个孩子,也就是后来让休伯特非常嫉妒的那个妹妹。在这期间,休伯特还是非常孤僻,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到了4、5岁,休伯特的破坏性越来越强,他跟父母一点也不亲近,还常常去戏弄和攻击妹妹,因而经常挨责骂。5岁时他患了扁桃体炎,此后他用嘴呼吸,口水也流得少了。母亲对他仍很严厉,很冷淡。
在这次面谈及以后的几个月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给漏掉了。这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一个是父亲正在接受人格分析,另一个是两年前学校就建议父母带休伯特去看精神科大夫,但他们没有采纳,直到他们的婚姻快破裂时,他们才非常迫切地希望心理咨询师帮他们救救这个孩子。
在这次面谈中,父亲明显表现出对儿子的愤怒。他坦率地承认,自己从来就不喜欢这个孩子,对于他在智力上的缺陷很是懊恼,不过看到儿子拒绝自己,他也很苦恼和内疚。表面上他为儿子的愚笨很失望,但又极力把这一切归咎于自己,小心地回避任何对妻子的公开指责。不过,后来我们得知,在他心里,他认为母亲和儿子一样都是愚笨的。他很排斥休伯特,好像儿子是母亲一个人的事,跟他没什么关系。母亲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并没说什么,只是夫妻之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表的紧张和沉重。对于力求聪明的父亲来讲,他不能容忍家里有任何一个愚笨的人。母亲和儿子看上去很迟钝,但事实并非这么一回事,只是父亲希望他们如此。
优越的父亲和小心翼翼的母亲
在第一次和父母的面谈中,父亲装出很主动的样子,很快就在一个具有支配性的位置上坐了下来,无形之中表现出他比妻子的优越。尽管表面上他很平静、很理智,但从他的声音中可以看出他的焦虑。母亲面无表情地坐着,显得非常拘谨、冷漠,只有当丈夫直接问她话时才偶尔说两句,但她显然听得非常仔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