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第六章测试题
高一物理必修1各章试题(含要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全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1、知识框架图2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距离时的火车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D. 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3.A.B.C.D.4.A.B.C.D.5.A.B.当t = t2C.当t = t2D. 当t = t6.A.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7.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8. 对做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9.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t10. 物体A.(v 1+v 211. ,则物12. 大小有甲v 13.间为Δt 14.物体以15.,⑤_______16.(8分)已知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它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1)根据图象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坐标轴上标出A 、B 、C 、D 、E 各点代表的汽车的位置 (2)求出下列各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和位移大小①第17. 18.((1(2(31.C 10.D v G =(216.()(217. a , a ; a , 2a ; 零, 3a注意: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学业分层测评:第6章 章
章末综合测评(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运动D.力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的作用不是使物体运动,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如果物体原来的状态是运动的,不受力仍将永远运动下去,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因此A、C错误,B正确;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并不是力作用的结果,因此D错误.【答案】 B2.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21862144】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重在物理过程的分析,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 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 错误;手和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 D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 )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 .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D .无法判断【解析】 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 正确.【答案】 C4.如图1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图1A .T =m (g sin θ+a cos θ),N =m (g cos θ-a sin θ)B .T =m (g cos θ+a sin θ),N =m (g sin θ-a cos θ)C .T =m (a cos θ-g sin θ),N =m (g cos θ+a sin θ)D .T =m (a sin θ-g cos θ),N =m (g sin θ+a cos θ)【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水平方向:T cos θ-N sin θ=ma ,竖直方向:T sin θ+N cos θ=mg ,解得T =m (g sin θ+a cos θ),N =m (g cos θ-a sin θ),A 正确.【答案】 A5.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 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2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导学号:21862145】图2A .压缩量为m 1g k tan θ B .伸长量为m 1g k tan θ C .压缩量为m 1g k tan θ D .伸长量为m 1g k tan θ【解析】 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 ,分析m 2的受力情况可得m 2g tan θ=m 2a ,得a =g tan θ,再对m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kx =m 1a ,x =m 1g ktan θ,因a 的方向向左,故弹簧处于伸长状态,B 正确.【答案】 B 6.如图3所示,在建筑工地上一建筑工人两手对称用水平力将两长方形水泥制品P 和Q 夹紧,并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搬起,P 和Q 的质量分别为2m 和3m ,水平力为F ,P 和Q 间动摩擦因数为μ,在此过程中 ( )图3A .P 受到Q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下B .P 受到Q 的摩擦力大小为2μFC .P 受到Q 的摩擦力大小为0.5m (g +a )D .P 受到Q 的摩擦力大小为1.5m (g +a )【解析】 设每只手与水泥制品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1,设P 受到Q 的摩擦力大小为f 2、方向竖直向上.对P 、Q 整体及P 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2f 1-5mg =5ma ,f 1+f 2-2mg =2ma ,联立解得f 2=-0.5m (g +a ),负号说明P 受到Q 的摩擦力方向向下,A 、C 正确.【答案】 AC7.如图4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 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为M ,木块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a ,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图4A .μmgB.mF M +m C .μ(M +m )g D .ma【解析】 m 与M 无相对滑动,故a 相同对m 、M 整体F =(M +m )a ,故a =FM +mm 与整体加速度相同也为a ,对m :F f =ma ,即F f =mF M +m, 又由牛顿第二定律隔离m ,F f =ma ,故B 、D 正确.【答案】 BD8.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5(甲)所示,物块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5(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由此两图象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 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导学号:21862146】图5A .m =0.5B .m =1.5C .μ=0.4D .μ=0.2【解析】 由F t 图和v t 图可得,物块在2 s 到4 s 内所受外力F 1=3 N ,物块做匀加速运动,a =Δv Δt =42m/s 2=2 m/s 2, F 1-f =ma ,即3-10μm =2m ①物块在4 s 到6 s 所受外力F 2=2 N ,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 2=f ,F 2=μmg ,即10μm =2.②由①②解得m =0.5 kg ,μ=0.4,故选项A 、C 正确.【答案】 A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8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所受的作用力,测得的数据见下表.(1)如图62、4组数据对应的点,然后作出a F 图象;图6(2)由所作图线可以得到结论: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作用力F成________比;(3)当研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___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来进行实验.【解析】(1)如图所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时注意舍弃误差较大的点,不在图线上的点要均匀分布在图线两侧.(2)由(1)所作图线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可以判断加速度a和作用力F成正比.(3)本实验过程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时,应该保持物体所受的作用力不变.【答案】(1)见解析(2)正(3)小车所受作用力10.(10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图7(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__.a .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 .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 .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 .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解析】 (1)木板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d =12at 2可知:a =2d t 2.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保持F 1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d 、t ,取平均值.(2)该实验原理与教材实验原理类似,同样需要满足木板的质量M 远大于矿泉水瓶的质量m ,此时可认为绳上的拉力F T 近似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F 1.此时可认为F 1=mg ;本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但通过题意可知受到的摩擦力为F 0,木板受到的合外力为(F 1-F 0).图象反映的是a 与F 1的关系,而不是a 与(F 1-F 0)的关系,所以图象不过原点.当F 1增大时,即矿泉水瓶的质量m 增大时,该实验不再满足M ≫m ,此时a 越大,绳上的拉力F T 就越小于矿泉水瓶的重力mg ,即弹簧测力计开始加速运动时的示数F 1,加速度增加得就越慢,图线弯曲,斜率变小,c 正确.(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和比较精确地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 、c 说法是正确的.两种实验方法都不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a 说法错误;通过(2)中分析可以知道,当加速度增大时,实验条件便不再满足,此时实验误差变大,d 说法错误.【答案】 (1)2d t 2 保持F 1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d 、t ,取平均值 (2)c (3)b 、c 11.(16分)如图8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质光滑的定滑轮,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定滑轮分别与物块A 、B 相连,细绳处于伸直状态,物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8 kg 和m B =2 kg ,物块A 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块B 距地面的高度h =0.15 m ,桌面上部分的绳足够长.现将物块B 从h 高处由静止释放,直至A 停止运动.求A 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时间.(g 取10 m/s 2)【导学号:21862147】图8【解析】 B 落地前,以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B g -T =m B a 1,同理,以A 为研究对象,T -f =m A a 1,N A -m A g =0,且f =μN A ,解得a 1=1.2 m/s 2.B 落地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h =12a 1t 21,解得t 1=2h a 1=0.5 s ,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 =a 1t 1=0.6 m/s.B 落地后,A 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由f =m A a 2得a 2=f m A =μg =1 m/s 2.A 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 2=v a 2=0.6 s .A 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时间t =t 1+t 2=1.1 s.【答案】 1.1 s12.(18分)如图9所示,圆球的质量为M ,经过环心的竖直钢丝AB 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今让小球沿钢丝AB (质量不计)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运动,要使圆环对地面无压力,则小球的加速度和小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设小球不会到达A 点)图9【解析】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圆环对地面无压力,则地面对圆环无支持力,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和钢丝对小球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钢丝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 ′=f .对圆环受力分析可知,圆环受重力Mg 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 ′作用,则:Mg =f ′,由以上各式解得:a =M +m m g .小球沿钢丝做匀减速运动,由运动公式可得上升的最大高度s =v 202a=mv 20M +m g. 【答案】 M +m m g mv 20M +m g。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的自转问题B.研究体操运动员参赛时的姿势C.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D.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时间【解析】在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时,火车的长度、形状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而对地球的自转、运动员的姿势、乒乓球旋转等现象中的物体,其大小或形状不能忽略,不能视为质点.【答案】D2.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或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物体C.研究物体的运动,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是一样的D.研究物体的运动,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于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而言,一般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A、B错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C错误、D正确.【答案】D3.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就是不运动B.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两物体一定都是静止的C.自然界中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参考系,平常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地球而言【解析】物体的位置对某一参考系不变,但对另一参考系位置可能变化,物体在运动,故A错误;两物体间距离没有变化,两者可能静止,也可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B错误;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由于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故C、D正确.【答案】CD4.(2012·杭州二中高一检测)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桥C.人D.河岸【解析】“水不流”是以水为参考系,而桥相对于水是运动的,故A正确.【答案】A图1-1-105.在我国东南部的某大城市,有一天下午,在该城市的中心广场行人拥挤,有人突然高喊“楼要倒了!”其他人猛然抬头观看,也发现楼在慢慢倾倒,便纷纷狂奔逃生,引起交通混乱,但过了好久,高楼并没有倒塌.人们再仔细观望时,楼依然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如图1-1-10所示.下面有关探究分析这一现象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一种错觉,不可能发生B.感觉楼要倾倒的原因是人在运动C.是因为选择了高空运动的云作为参考系D.是因为选择了旁边更高的楼作为参考系【解析】若人以旁边的楼作为参考系,两个楼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人会感觉楼是静止的,D错.若人以高空运动的云作为参考系,认为云是静止的,那么楼相对云是运动的,人就感觉楼在动,即感觉楼在慢慢倾倒,C对,A、B错.【答案】C6.(2012·郑州一中高一检测)公路上一辆卡车紧急刹车,由于惯性,卡车上的货物相对车厢向前滑行了x=5 cm,为了测出这个距离x,我们选取的最合理的参考系应该是()A.树木B.行人C.卡车D.公路【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当研究具体问题时,要以简单为准,本题中以卡车为参考系最方便,故选项C正确.【答案】C7.图1-1-11某空军红鹰飞行表演队驾驶我国自主研制的k-8高级教练机首次亮相,飞出特高难动作,如图1-1-11为六机低空拉烟通场表演,以非常一致的飞行姿态通过观礼台.飞机编队保持队形不变.下列关于飞机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C.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解析】飞机相对地面及地面上的建筑物向前飞行,而地面上的建筑物相对飞机向后运动.可见,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A、B正确,由于飞机编队保持队形不变,所以以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C对、D错.【答案】ABC图1-1-128.(2012·石家庄一中高一期中)如图1-1-12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解析】由于摄影师眼中运动员是静止的,所以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滑板运动员,此时背景相对运动员是运动的,从而模糊不清,故C正确.【答案】C9.为了提高枪械射击时的准确率,制造时会在枪膛上刻上螺旋形的槽.这样,当子弹在枪管中运动时,会按照旋转的方式前进.离开枪管后,子弹的高速旋转会降低空气密度、侧风等外部环境对子弹的影响,从而提高子弹飞行的稳定性.下列关于子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B.当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都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D.能否将子弹看做质点,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解析】在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不能忽略子弹的大小和形状,因而不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但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做质点,故选项B、D正确.【答案】BD10.如图1-1-13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 到达B处,再向东走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图1-1-13【解析】可以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的正方向,向北为y轴的正方向,如图所示,则各点坐标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答案】见解析11.以某十字路口的交通岗亭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南为y轴正方向,画出用坐标系描述坐标为(-60 m,80 m)的建筑物相对交通岗亭的位置,并求该建筑物距岗亭的距离.【解析】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顺序为x坐标、y坐标,故该建筑物的坐标x=-60 m、y=80 m,该建筑物位于交通岗亭西60 m、南80 m处,由勾股定理可知该建筑物距交通岗亭100 m.【答案】见下图100 m图1-1-1412.如图1-1-14所示,一根长0.8 m的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向下为正方向,(1)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为0.2 m)?(2)取A端为坐标原点,A、B点的坐标又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3)由以上两问可以看出,坐标原点的不同是对位置坐标有影响还是对位置变化有影响?【解析】(1)由于杆长0.8 m,OB为0.2 m,题目给出坐标系向下为正方向,故以O点为坐标原点,A、B的坐标分别为x A=-0.8 m,x B=-0.2 m.由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2 m-(-0.8) m=0.6 m.(2)由题意知,AB长为0.6 m,以A为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A=0,x B=0.6 m.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6 m-0=0.6 m.(3)坐标原点选的不同,同一位置的坐标不同,但位置变化相同.【答案】(1)x A=-0.8 m x B=-0.2 mx B-x A=0.6 m(2)x A=0x B=0.6 mx B-x A=0.6 m(3)坐标不同位置变化相同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误;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AD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解析】位移是有向线段,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二者是不同概念,A 错.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B正确.位移大小和路程无直接关系,路程不为零,但可能是运动物体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即C、D均错.【答案】B3.(2012·西安一中检测)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图1-2-5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解析】 4 500海里的总航程指路程,B正确,A错误;火炬手所走路线总长度指路程,C错误;25 km指从此处到下一出口的路程,D错误.【答案】B图1-2-64.如图1-2-6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精准进入轨道.从“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到与“天宫一号”对接,大约耗时2天.此后飞船绕地球稳定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时58分10秒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C.2天表示时刻D.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解析】5时58分10秒表示时刻,2天表示时间间隔,A、C错误;“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轨迹为曲线,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B正确;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飞船大小对轨迹影响不大,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D正确.【答案】BD图1-2-75.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1-2-7所示,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航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相等【解析】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A、B错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C正确,D错误.【答案】C6.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A、B错误;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做其他类型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C正确;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移与初、末位置有关,路程与运动轨迹有关,不一定是曲线,D错误.【答案】C7.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曼以1分48秒36夺冠.对于材料中800 m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B.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C.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D.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解析】800米比赛时,选手的起点位置是不同的,但跑过的路程相同.比赛比较的是完成全程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项正确.【答案】D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错,D对.【答案】BD图1-2-89.(2012·保定一中高一检测)如图1-2-8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πR B.2RC.2πR D.R4+π2【解析】如图所示,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的过程中,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位移大小为x=(2R)2+(πR)2=R4+π2,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答案】D10.在图1-2-9中,汽车初位置的坐标是-2 km,末位置的坐标是1 km.求汽车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图1-2-9【解析】由题意知,汽车在初、末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1=-2 km,x2=1 km.所以汽车的位移为Δx=x2-x1=1 km-(-2) km=3 km,位移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答案】 3 km与x轴正方向相同11.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4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到达D处,则:(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解析】(1)如图,三角形AED为直角三角形,AE=40 m,DE=30 m,所以AD=AE2+DE2=50 m,A、D分别为起点和终点,所以位移的大小是50 m.他走过的路程为:30 m+40 m+60 m=130 m.(2)为了确切描述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这样既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距离,又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方位.【答案】(1)130 m50 m(2)位移图1-2-1012.(2012·杭州一中高一检测)图1-2-10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 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1)在200 m赛跑中,200 m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位移是从起点A指向终点C的有向线段,因BC是半圆弧,则直径d=2×100πm≈63.7 m,故位移的大小AC=AB2+d2≈118.6 m,方向由A指向C.(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路程是s=AB+BP=100 m+50 m=150 m;位移的大小AP=(AB+d2)2+(d2)2≈135.6 m方向由A指向P.【答案】(1)200 m118.6 m,方向由A指向C(2)150 m135.6 m,方向由A指向P.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误;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AD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解析】位移是有向线段,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二者是不同概念,A 错.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B正确.位移大小和路程无直接关系,路程不为零,但可能是运动物体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即C、D均错.【答案】B3.(2012·西安一中检测)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图1-2-5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解析】 4 500海里的总航程指路程,B正确,A错误;火炬手所走路线总长度指路程,C错误;25 km指从此处到下一出口的路程,D错误.【答案】B图1-2-64.如图1-2-6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精准进入轨道.从“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到与“天宫一号”对接,大约耗时2天.此后飞船绕地球稳定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时58分10秒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C.2天表示时刻D.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解析】5时58分10秒表示时刻,2天表示时间间隔,A、C错误;“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轨迹为曲线,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B正确;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飞船大小对轨迹影响不大,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D正确.【答案】BD图1-2-75.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1-2-7所示,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航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相等【解析】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A、B错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C正确,D错误.【答案】C6.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A、B错误;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做其他类型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C正确;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移与初、末位置有关,路程与运动轨迹有关,不一定是曲线,D错误.【答案】C7.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曼以1分48秒36夺冠.对于材料中800 m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B.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C.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D.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解析】800米比赛时,选手的起点位置是不同的,但跑过的路程相同.比赛比较的是完成全程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项正确.【答案】D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错,D对.【答案】BD图1-2-89.(2012·保定一中高一检测)如图1-2-8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πR B.2RC.2πR D.R4+π2【解析】如图所示,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的过程中,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位移大小为x=(2R)2+(πR)2=R4+π2,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答案】D10.在图1-2-9中,汽车初位置的坐标是-2 km,末位置的坐标是1 km.求汽车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图1-2-9【解析】由题意知,汽车在初、末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1=-2 km,x2=1 km.所以汽车的位移为Δx=x2-x1=1 km-(-2) km=3 km,位移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答案】 3 km与x轴正方向相同11.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4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到达D处,则:(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解析】(1)如图,三角形AED为直角三角形,AE=40 m,DE=30 m,所以AD=AE2+DE2=50 m,A、D分别为起点和终点,所以位移的大小是50 m.他走过的路程为:30 m+40 m+60 m=130 m.(2)为了确切描述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这样既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距离,又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方位.【答案】(1)130 m50 m(2)位移图1-2-1012.(2012·杭州一中高一检测)图1-2-10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 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1)在200 m赛跑中,200 m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位移是从起点A指向终点C的有向线段,因BC是半圆弧,则直径d=2×100πm≈63.7 m,故位移的大小AC=AB2+d2≈118.6 m,方向由A指向C.(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路程是s=AB+BP=100 m+50 m=150 m;位移的大小AP=(AB+d2)2+(d2)2≈135.6 m方向由A指向P.【答案】(1)200 m118.6 m,方向由A指向C(2)150 m135.6 m,方向由A指向P.1.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瞬时速度()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2011年8月28日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后,部分高铁和客专的动车组速度悄然降低,如济南西—杭州的G51次列车,在沪杭高铁段时速由350 km降至300 kmC.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D.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解析】9.5 m/s是运动员冲线瞬间的速度,8 m/s是太空舱落入太平洋瞬间的速度,对应的都是一个时刻,都是瞬时速度;350 km/h、300 km/h、1.2 m/s 说的都是行程中的平均速度,故应选A、C两项.【答案】AC2.(2012·海口一中高一检测)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一定为0B.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可以不为0C.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一定不为0D.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可以为0【解析】车辆中途刹车停止后,再启动运行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为0,但停止时的瞬时速度为0,A错误;B正确;物体沿一圆周运动一圈的过程中,瞬时速度不为0,但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C错误,D正确.【答案】BD图1-3-53.(2012·玉溪高一检测)2012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他在男子100 m 决赛和男子200 m 决赛中分别以9.63 s 和19.32 s 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如图1-3-5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 m/sC .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 m/sD .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解析】 200 m 决赛是曲线,指路程,其位移小于200 m ,因此选项A 错误.由于200 m 决赛的位移x 1<200 m ,则平均速度v 1=x 1t 1<20019.32 m/s ≈10.35 m/s ,故选项B 错.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v 2=x 2t 2=1009.63 m/s ≈10.38 m/s ,故C 选项正确.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无法求得,故选项D 错误.【答案】 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个时刻的速度都相等C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恒量,则该物体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且瞬时速度不变,B 正确.【答案】 B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3-6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高一必修一第六章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第六章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再过⼀段时间,就即将迎来重要的考试了,作为考⽣的你,做好了复习的准备⼯作了吗?让我们来做⼀张试卷测试⼀下你的学习⽔平吧!下⾯是店铺⽹络整理⾼⼀必修⼀第六章物理练习题及答案以供⼤家学习参考。
⾼⼀必修⼀第六章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1 (2011江苏第7题).⼀⾏星绕恒星作圆周运动。
由天⽂观测可得,其运动周期为T,速度为v,引⼒常量为G,则A.恒星的质量为B.⾏星的质量为C.⾏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D.⾏星运动的加速度为 2(2011⼭东第17题).甲、⼄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度低于甲的运⾏⾼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周期⼤于⼄的周期 B.⼄的速度⼤于第⼀宇宙速度 C.甲的加速度⼩于⼄的加速度 D.甲在运⾏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 答案:AC 解析:万有引⼒提供向⼼⼒,由,可得向⼼加速度之⽐,C正确;周期之⽐,A正确;甲、⼄均为两颗地球卫星,运⾏速度都⼩于第⼀宇宙速度,B错误;甲为地球同步卫星运⾏在⾚道上⽅,D错误。
3(⼴东第20题).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为G。
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卫星距离地⾯的⾼度为 B.卫星的运⾏速度⼩于第⼀宇宙速度 C.卫星运⾏时受到的向⼼⼒⼤⼩为 D.卫星运⾏的向⼼加速度⼩于地球表⾯的重⼒加速度 4(2011全国卷1第19题).我国“嫦娥⼀号”探⽉卫星发射后,先在“24⼩时轨道”上绕地球运⾏(即绕地球⼀圈需要24⼩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时轨道”和“72⼩时轨道”;最后奔向⽉球。
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 A.卫星动能增⼤,引⼒势能减⼩ B.卫星动能增⼤,引⼒势能增⼤ C.卫星动能减⼩,引⼒势能减⼩ D.卫星动能减⼩,引⼒势能增⼤ 解析:周期变长,表明轨道半径变⼤,速度减⼩,动能减⼩,引⼒做负功故引⼒势能增⼤选D 5(2011全国理综新课标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地球同步卫星传送。
高一物理必修1各章试题(含要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全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1、知识框架图2、基本概念图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距离时的火车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D. 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3.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5.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s.B.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遇C.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 当t = t3 s时,两物体相距s1 m6.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7.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8. 对做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 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 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9.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10. 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v 1+v 2)/2B.21v v ⋅C.212221v v v v ++ D.21212v v v v +11. 甲、乙两物体都以5 m/s 的初速度向东做变速直线运动,经5 s 后,甲的速度变为零,乙的速度变为10 m/s ,则物体甲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物体乙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1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s-t 图象,比较前5 s 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甲v ______乙v ______丙v ;比较前 10 s 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有甲v ′____乙v ′____丙v ′(填“>”“=’“<”)13.在离地面高h 处让一球自由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反弹的速度是碰前3/5,碰撞时间为Δt ,则球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A.0.5 倍 B.2 倍 C.4 倍
D.8 倍
6、人造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向心力 F 跟轨道半径 r 的关系是( )
F=mω2r 可知 F 和 ω2 成正比
A.由公式
可知 F 和 r 成反比 B.由公式
C.由公式 F=mωv 可知 F 和 r 无关
D.由公式
可知 F 和 r2 成反比
7、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 81 倍,在登月飞船通过月、地之间的某一位置时,月球和地球对 它的引力大小相等,该位置到地球中心和月球中心的距离之比为:
A、 3: 1 ; B、 1:3 ; C、 1:9 ; D、9:1 .
8、若某星球的质量和半径均为地球的一半,那么质量为 50kg 的宇航员在该星球上的重力大约是 地球上重力的
2、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其表达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不同物体,G 取之不同
B.G 是万有引力常量,由实验测得
C.两个物体彼此所受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同 D.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3、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开普勒 B.伽利略 C.牛顿
D.卡文迪许
4、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于 7.9 km/s
B.小于 7.9 km/s
C.介于 7.9 km/s 和 11.2 km/s 之间 D.介于 11.2 km/s 和 16.7 km/s 之间
13、关于宇宙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是使卫星进入绕地轨道的最小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是使卫星脱离地球引力的最小速度
C.第二宇宙速度是使卫星脱离地球引力的最小速度
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由下列已知条件能求出小球上升最大高度的 是(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章节测试卷全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章节测试卷汇总阶段性测试题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4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4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 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 A.水B.桥C.人D.地面解析:桥对岸是静止的, 水是流动的, 但以水作为参考系, 水是不动的, 桥是流动的, 故A正确.答案:A2.(2013~2014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阶段考试)研究物体的下列运动时, 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翻滚的动作B.研究砂轮的转动情况C.研究顺水漂流的小船, 它漂流10 km所用的时间D.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姿势解析: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翻滚的动作时, 运动员肢体动作完成情况是得分的重要依据, 不能看作质点, 选项A错误;研究砂轮的转动情况时, 砂轮上距轴距离不同的点运动情况不同, 故砂轮不能看作质点, 选项B错误;同理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姿势时, 运动员也不能看作质点, 选项D错误;研究顺水漂流的小船漂流10 km所用时间时, 船的大小、形状可忽略, 可以看作质点, 选项C正确.答案:C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 都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D.路程、时间、位移解析: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 是矢量, 而时间和速率只有大小, 没有方向, 是标量, 故C正确.答案:C4.(2013~2014学年中山一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的是( )A.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加速度越来越小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 加速度的方向为负C.速度的变化率很大, 而加速度很小D.加速度越来越大, 而速度越来越小解析:加速度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则加速度越来越大, 选项A错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故选项B错误;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大小, 选项C错误;加速度越来越大, 物体做减速运动, 则速度越来越小, 故选项D正确.答案:D5.下列所说的速度中, 哪个是平均速度(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C.由于堵车, 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D.子弹以800 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解析:平均速度描述的是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平均的快慢程度, 而瞬时速度指的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由以上可知只有C项是平均速度.答案:C6.(2013~2014学年衡水中学期中考试)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 “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历时36小时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 500海里, 已知1海里=1 852米.假设所有船只运动速度都相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舰队的行驶路程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B.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 “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C.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解析:本题中路程长度远大于“千岛湖”舰的尺寸, 所以研究舰队平均速率时, 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选项A正确;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 所以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 “巢湖”舰是静止的, 选项B错误;由于不知道运动位移, 不能求出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选项C 错误;物体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叫做这段路程的平均速率, 所以可以求出平均速率, 选项D 正确.答案:A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运动很慢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B .研究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时, 可以不选参考系C .(n -1)s 末就是指第n s 初D .若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 位移就是路程解析:质点和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 A 错误.研究任何物体的运动都一定要选参考系, B 错误.(n -1)s 末和n s 初为同一时刻, C 正确.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 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但位移是矢量, 路程是标量, 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 D 错误.答案:C8.如图所示, 一小球在光滑的V 形槽中, 由A 点释放经B 点(与B 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 点等高的C 点, 设A 点的高度为1 m, 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 )A.23 3 m, 23 3 m B.23 3 m, 43 3 m C.43 3 m, 233 m D.433 m,1 m 解析:由几何关系可知, AB =BC =AC =1sin 60° m =2 33m, 小球通过的路程为s =AB+BC =4 33 m, 位移为x =AC =233m, 选项C 正确.答案:C9.一辆汽车正在行驶, 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 他分别看了一下手表, 如图甲、乙所示, 汽车表盘显示汽车始终以60 km/h 的速度行驶.由此他估算出此隧道的长度为( )A .1.8×104kmB .8.0×10-2kmC .5.0 kmD .1.0 km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学基本公式的应用.由图可知运动的时间为:5 min =112 h,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隧道的长度s =vt =5 km. C 答案正确.答案:C10.(2013~2014学年衡水中学期中考试)物体甲的x t 图象和物体乙的v t 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 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 .甲在整个t =6 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 .甲在整个t =6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C .乙在整个t =6 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D .乙在整个t =6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解析:甲在0时刻由负方向上距原点2 m 处向正方向做匀速运动, 6 s 时达到正方向的2 m 处, 故在0~6 s 内甲物体通过的位移为4 m, 选项A 错误, 选项B 正确;乙物体开始时速度为沿负方向的减速运动, 3 s 后做正方向的加速运动, 故选项C 正确, 选项D 错误.答案:BC11.如图所示为A 、B 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象, 图象表示( )A .0~2秒内, A 、B 两人同向而行 B .0~2秒内, A 的速度比B 的速度大C .在5 s 内, A 走的路程比B 走的路程多D .在5 s 内, A 的位移比B 的位移大解析:0~2秒内, A 沿x 轴负方向运动, v A =605 m/s =12 m/s, B 沿x 轴正方向运动, v B=602 m/s =30 m/s, 故A 、B 均错误;5 s 内A 的路程为60 m, 而B 返回出发点, 路程为60 m +30 m =90 m, C 错误;B 的位移在5 s 内为30 m, 而A 为60 m, 故D 正确.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 共12分)12.(5分)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 有如下基本步骤: A .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 .安装好纸带C .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D .接通220 V 的交流电源E .按下脉冲输出开关, 进行打点 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 答案:ABDEC13.(7分)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__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的电压是________,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的电压是________.当电源频率是50 Hz 时, 它每隔________打一个点.如图为物体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 图中相邻的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已知打点计时器接交流50 Hz 的电源, 则ae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d 点的瞬时速度约为________m/s.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6 V 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 时,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 s .当每5个点为1个计数点时,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 s, 故ae 段的平均速度为v =x ae4T= 8.4+13.6+26.8+38.8×10-24×0.1m/s =2.19 m/sd 点的瞬时速度最接近ce 段的平均速度, 故v d =x ce 2T =26.8+38.8×10-22×0.1m/s =3.28 m/s.答案:交流 6 V 以下 220 V 0.02 s 2.19 3.28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 共44分,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 有数值计算的题要注明单位)14.(10分)某质点从A 点出发做变速直线运动, 前3 s 向东运动了20 m 到达B 点, 在B 点停了2 s 后又向西运动, 又经过5 s 前进了60 m 到达A 点西侧的C 点, 如图所示.求: (1)总路程; (2)全程的平均速度.解析:(1)全过程中的总路程s =(20+60)m =80 m.(2)设向东为正方向,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初位置为A 点, 末位置为C 点, 则位移x =20 m -60 m =-40 m, 所用的总时间为t =t 1+t 2+t 3=10 s, 则平均速度v =x t =-4010m/s =-4 m/s负号表示v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答案:(1)80 m (2)4 m/s, 方向向西15.(10分)已知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 它的位移—时间(x t )图象如图甲所示.(1)根据图甲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坐标轴上标出A 、B 、C 、D 、E 各点代表的汽车的位置; (2)求出汽车在前8 h 内的路程和位移大小. 解析:(1)如图(2)汽车经过8 h 又回到了出发点, 故位移x =0, 而路程为运动路线的总长度:100 km +100 km =200 km.答案:见解析16.(12分)某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 10 s 内速度从5 m/s 增加到25 m/s,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刹车, 2 s 内速度减为零, 求这两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析: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有v 0=5 m/s, v =25 m/s, t =10 s则a =v -v 0t =25-510m/s 2=2 m/s 2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对于刹车阶段:v =25 m/s, v ′=0, t ′=2 s. 则a ′=v ′-v t ′=0-252m/s 2=-12.5 m/s 2.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答案:2 m/s 2, 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12.5 m/s 2,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7.(12分)(2013~2014学年中山市高一期中考试)物体做直线运动, 其位移图象如图所示, 试求:(1)5 s 末的瞬时速度; (2)20 s 内的平均速度; (3)第二个10 s 内的平均速度; (4)30 s 内的位移.解析:(1)物体在0~10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5 s 末的瞬时速度v =x t =3010m/s =3 m/s.(2)20 s 内的平均速度v 1=2020m/s =1 m/s. (3)第2个10 s 内的平均速度v 2=20-3010 m/s =-1 m/s.(4)30 s 内的位移x =0.答案:(1)3 m/s (2)1 m/s (3)-1 m/s (4)0阶段性测试题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4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4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越来越小 B .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 C .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 .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加解析: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 A 错;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同向时加速, 反向时减速, B 对;单方向减速的过程中位移越来越大, C 错;匀减速到零之前速率越来越小, D 错.答案:B2.(2013~201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四个质点作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第2秒末, 质点(2)离出发点最远B .在第1秒内, 质点(1)(3)(4)均做减速运动C .四个质点在2秒内速度变化快慢相同D .在第2秒末, 质点(2)(3)偏离出发点距离相同解析:由题意可知质点(2)(3)在2 s 内的位移均为2 m, 选项A 错误, 选项D 正确, 在第1 s 内质点(1)(3)(4)速度均逐渐减小, 选项B 正确;四个质点在2 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故选项C 正确.答案:BCD3.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 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 A 、B 位于同一位置, 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A .两质点速度相等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 .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D .A 与B 的位移相同解析:由题意可知二者位移相同, 所用的时间也相同, 则平均速度相同, 再由v =v A2=v B , 所以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 故选B 、C 、D.答案:BCD4.质点在x 轴上运动, t =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图为该质点的v t 图象, 由图线可知( )A .质点的x t 关系为x =5t -t 2B .t =20 s 时刻质点与坐标原点距离最大C .t =0到t =20 s 质点的位移为50 mD .t =0到t =20 s 质点的路程为50 m解析:从v t 图象可知v 0=-5 m/s, a =12 m/s 2, x t 关系为x =-5t +14t 2, A 错.前10 s 沿负方向运动, 后10 s 沿正方向运动, 10 s 时刻离坐标原点最远, B 错.前10 s 位移为x 1=-25 m, 后10 s 位移为x 2=25 m, 总位移为0, 总路程为50 m, C 错, D 对.答案:D5.两物体在不同高度自由下落, 同时落地, 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 , 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 /2, 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 两物体相距( )A .gt 2B.3gt 28C.3gt24D.gt 24解析: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 第一个物体已下落t 2时间, 此时离地高度h 1=12gt 2-12g ⎝ ⎛⎭⎪⎫t 22;第二个物体下落时的高度h 2=12g ⎝ ⎛⎭⎪⎫t 22, 则待求距离Δh =h 1-h 2=12gt 2-2×12g ⎝ ⎛⎭⎪⎫t 22=gt 24. 答案:D6.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当经过位移为x 时的速度是v , 那么经过位移为2x 时的速度是( )A .2vB .4v C.2vD .1.5v解析:利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2ax =v 2, 列出2ax =v 2和2a ·2x =v 22, 联立解得v 2=2v , 所以C 项正确.答案:C7.(2013~2014学年银川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前7秒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B .1秒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C .第1秒内质点的加速度是第5秒内加速度的2倍D .3秒末质点回到出发点解析:质点在前7 s 的位移x =-1 m, 所以前7 s 的平均速度为-17 m/s, 故选项A 错误;质点在3 s 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选项B 错误;质点在第1秒内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在第5秒内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 故选项C 正确;质点在3秒末距出发点最远, 故选项D 错误.答案:C8.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 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 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 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 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 自其中的O 点向上抛小球, 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 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 小球离开P 点至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由T 1、T 2和H 的值可求得g 等于( )A.8HT 22-T 21B.4H T 22-T 21C.8H T 2-T 12D.H4T 2-T 12解析:设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由题意知:h =12g ⎝⎛⎭⎪⎫222, h -H =12g ⎝ ⎛⎭⎪⎫T 122, 解得g =8HT 22-T 21, 故选项A 正确. 答案:A9.如图所示, 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 则( )①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为v 1∶v 2∶v 3=3∶2∶1 ②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为 v 1∶v 2∶v 3=3∶2∶1 ③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 3 ④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3-2)∶(2-1)∶1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解析:逆向看, 子弹做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利用比例关系可得②④正确, 故选C. 答案:C10.(2013~2014学年湖北省孝感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某汽车以速度10 m/s 匀速行驶, 刹车后第1个2 s 内位移与最后一个2 s 内位移之比为3∶2, 设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则刹车后4 s 内汽车通过的距离是( )A .2.5 mB .4 mC .12 mD .12.5 m解析:设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 则汽车刹车后第1个2 s 内的位移x 1=10+10-2a2×2=20-2a , 最后1个2 s 内的位移x 2=0+2a 2×2=2a , 由题意可知x 1x 2=32, 解得a =4 m/s 2,则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时间t =104 s =2.5 s, 所以汽车刹车4 s 后的位移为102×2.5=12.5 m,故选项D 正确.答案:D11.(2013~2014学年太原五中月考)a 、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加速时, 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B .20 s 时, 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C .60 s 时, 物体a 在物体b 的后方D .40 s 时, a 、b 两物体速度相等, 相距900 m解析:由图象可知在加速时, a 物体的加速度为1.5 m/s 2, b 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 2, 故选项A 错误;40 s 时, a 、b 两物体速度相等, 相距最远为900 m, 故选项B 错误, 选项D 正确;60 s 时a 物体的位移为2 100 m, b 物体的位移为1 600 m, 所以60 s 时a 物体在b 物体前方, 选项C 错误.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 共12分)12.(6分)请你根据图中漫画“洞有多深”提供的情境, 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估算洞的深度. (2)写出他们估算洞的深度的方程式____________.(3)请你对该方法进行评估:该方法的优点(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不足之处(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 =12gt 2可测洞深.只需测出时间即可, 方法简单, 测量方便, 运算简便.但时间测量误差较大, 忽略了声音传播时间, 同时石块下落过程中有阻力作用.答案:(1)自由落体运动 (2)h =12gt 2(3)该方法的优点:①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②测量方法方便;③运算简便 该方法的不足:①测量方法粗略, 误差较大;②石块下落有空气阻力, 会造成一定的误差;③未考虑声音传播需要的时间(注:优点和不足中答到任意一点即可得分)13.(6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 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 其中x 1=7.05 cm 、x 2=7.68 cm 、x 3=8.33 cm 、x 4=8.95 cm 、x 5=9.61 cm 、x 6=10.26 cm, 则A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__________________, 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A 为x 3~x 4过程中的时间中点, 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中间时刻的速度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可得v A =x 3+x 42T =8.33+8.95×10-22×0.10m/s≈0.86 m/s ,由于x 4-x 1=3a 1T 2, x 5-x 2=3a 2T 2, x 6-x 3=3a 3T 2, 所以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2, 代入数据得a =0.64 m/s 2. 答案:0.86x 4+x 5+x 6-x 1+x 2+x 39T20.64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 共44分,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 有数值计算的题要注明单位)14.(10分)一小球从空中某高处由静止释放, 经3 s 落地, 求小球下落时的高度h 和小球在下落中第2 s 内的位移.(不计空气阻力, g 取10 m/s 2)解析:小球下落时的高度h =12gt 2=12×10×32m =45 m ;小球第2 s 内的位移可由公式h 2=v 22-v 212g 求出, 故h 2=202-1022×10m =15 m.答案:45 m 15 m15.(10分)飞机着陆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0 s 内前进450 m, 此时速度减为着陆时速度的一半.试求:(1)飞机着陆时的速度;(2)飞机着陆后30 s 时距着陆点多远.解析:(1)设着陆时的速度为v , 则x 1=v +v22tv =60 m/s.(2)设飞机从开始着陆, 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a =v -v 2t=60-60210m/s 2=3 m/s 2t ′=v a =603 s =20 s<30 sx 2=v 22a =6022×3m =600 m.答案:(1)60 m/s (2)600 m16.(12分)(2013~2014学年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 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 甲在接力区前x 0=13.5 m 处作了标记, 并以v =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 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 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20 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解析:(1)设甲发出口令到追上乙经历的时间为t , 乙的加速度为a , 乙在这一过程中的位移为x , 如图所示,由运动学公式, 有x =v2tx +x 0=vtv =at , 联立解得a =3 m/s 2, x =13.5 m(2)在完成交接棒时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 -x =6.5 m答案:(1)3 m/s 2(2)6.5 m17.(12分)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遇红灯, 当绿灯亮时汽车以4 m/s 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 恰在此时, 一辆摩托车以20 m/s 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面超过汽车, 问:(1)汽车从路口开始加速起, 在追上摩托车之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摩托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解析: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大距离, v =at , 得t =5 s, 这时两车距离为Δx =v 0t -12at 2=⎝ ⎛⎭⎪⎫20×5-12×4×25 m =50 m .当两车位移相等时相遇, 即v 0t ′=12at ′2, 计算得到t ′=10 s, 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v ′=at ′=40 m/s.答案:(1)50 m (2)10 s 40 m/s第二章 专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 物体A 在斜面上由静止匀加速滑下x 1后, 又匀减速地在平面上滑过x 2后停下, 测得x 2=2x 1, 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 1与在平面上的加速度a 2的大小关系为( )A .a 1=a 2B .a 1=2a 2C .a 1=12a 2D .a 1=4a 2解析:设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 , 则:v 2=2a 1x 1,0-v 2=2(-a 2)x 2,可得:a 1x 1=a 2x 2, a 1∶a 2=x 2∶x 1=2∶1. 即:a 1=2a 2, B 正确. 答案:B2.(2013~2014学年太原市五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 已知t =0时刻甲车在乙车前方25 m 处.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 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辆汽车之间的位置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B .在10~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C .在5~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 .在t =2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解析:由题意可知t =0时甲车在乙车前, 0~10 s 内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则在此段时间内乙车位移x 乙=75 m, 甲车位移x 甲=50 m, 所以t =10 s 时, 乙车追上甲车, 10~20 s,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 两车距离逐渐增大, 故选项A 、B 正确, 选项D 错误.由v t 图象可知5~15 s, 甲、乙两车的位移相等, 选项C 正确.答案:ABC3.在平直的轨道上, 甲、乙两车相距为x , 同向同时开始运动.甲在后面以初速度v 1、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 乙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运动.假定甲能从乙的旁边通过而互不影响, 下列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当a 1=a 2时, 甲、乙只能相遇一次B .当a 1>a 2时, 甲、乙可能相遇两次C .当a 1<a 2时, 甲、乙只能相遇两次D .当a 1<a 2时, 甲、乙可能相遇两次解析:a 1<a 2时, 只要甲追上乙, 乙就可再追上甲. 答案:AD4.公交车进站时的刹车过程可近似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进站时的速度为 5 m/s, 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进站所需时间为5 sB .6 s 时的位移为12 mC .进站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5 m/sD .前2 s 的位移是9 m解析:由a =v t -v 0t 得t =v t -v 0a =0-5-1s =5 s ;车经过5 s 就已经停下来, 所以6 s的位移为前5 s 的位移, 根据v t -v 0=2ax , 所以x =v 22a =522×1m =12.5 m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v 0+v t 2=5+02 m/s =2.5 m/s ;前2 s 的位移为x =v 0t -12at 2=5×2 m -12×1×22m =8 m. 答案:AC5.(2013~2014学年洛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 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2秒内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解析:选项A 为x t 图象, 2 s 末物体位移为0, 回到出发点, 且在0~2 s 内为直线运动, 选项A 正确;选项B 为v t 图象, 2 s 末物体的位移为2 m, 选项B 错误;选项C 表示物体0~1 s 做正方向的匀速运动, 1~2 s 物体做等速率反方向匀速运动, 2 s 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 故选项C 正确;选项D 表示物体在0~2 s 内位移为-4 m, 故选项D 错误.答案:AC6.(2013~2014学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是甲和乙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其中三角形OPQ 的面积为S 1, 三角形OQT 的面积为S 2, 已知0时刻甲在前, 乙在后, 二者相距s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s 0=S 1, 两物体相遇1次B .若s 0=S 2, 两物体相遇1次C .若s 0=S 2, 两物体相遇2次D .若s 0=S 1+S 2, 两物体相遇2次解析:由题意可知S 1为T 时刻两物体的位移差, 若s 0=S 1, 表示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恰好相遇, 所以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 选项A 正确;若s 0=S 2, 由题可知, S 1>S 2=S 0, 则说明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 乙已超过了甲, 共速之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甲会再次追上乙,所以两物体会相遇两次, 选项C 正确, 选项B 错误;若s 0=S 1+S 2, 则说明共速时, 乙车没有追上甲, 以后都不可能追上甲, 选项D 错误.答案:AC7.某人骑自行车以v 1=4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 某时刻在他前面7 m 处有一辆以v 2=10 m/s 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 加速度a 的大小为 2 m/s 2, 此人多长时间追上汽车( )A .6 sB .7 sC .8 sD .9 s解析:汽车运动的总时间t 1=v 2a =102 s =5 s, 在汽车运动时间内, 汽车位移x 1=v 22t 1=25 m人的位移x 2=v 1t 1=4×5 m=20 m.因为x 1+7>x 2所以当汽车停止时人未追上车, 此时相距x 3=(x 1+7)-x 2=12 m, 人运动总时间t 2=x 3v 1=124s =3 s, 所以总时间t =t 1+t 2=8 s.答案:C 二、非选择题8.(2013~2014学年中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遇红灯, 当绿灯亮时汽车以4 m/s 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 恰在此时, 一辆摩托车以10 m/s 的速度匀速驶来与汽车同向行驶, 汽车在后追摩托车, 求:(1)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摩托车?此时汽车的速度多大?(2)汽车从路口开始加速起, 在追上摩托车之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解析:(1)设汽车经时间t 追上摩托车, 由题意可知,x 汽=12at 2, x 摩=vt追上时x 汽=x 摩, 即12at 2=vt解得t =5 s此时汽车的速度v 汽=at =20 m/s. (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 两车距离最大v 1=at 1, v =10 m/s v 1=v , 解得t 1=2.5 sx 1=12at 21, x 2=vt 2, Δx =x 2-x 1=12.5 m.答案:(1)5 s 20 m/s (2)12.5 m9.(2013~2014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某公共汽车的运行非常规则, 先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 当速度达到v 1=10 m/s 时再做匀速运动, 进站前开始匀减速制动, 在到达车站时刚好停住.公共汽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均为Δt =25 s .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运行至下一站.已知公共汽车在加速启动和减速制动时加速度大小都为a =1 m/s 2, 而所有相邻车站间的行程都为s =600 m, 有一次当公共汽车刚刚抵达某一个车站时, 一辆电动车已经过该车站向前运动了t 0=60 s, 已知该电动车速度大小恒定为v 2=6 m/s, 而且行进路线、方向与公共汽车完全相同, 不考虑其他交通状况的影响, 试求:(1)公共汽车从车站出发至到达下一站所需的时间t 是多少?(2)若从下一站开始计数, 公共汽车在刚到达第n 站时, 电动车也恰好同时到达此车站,n 为多少?解析:(1)公共汽车启动时加速所用的时间为t 1, 则有t 1=v 1a=10 s启动加速时行驶的路程x 1=12at 21=50 m, 汽车进站制动减速过程的时间和行驶的路程与启动加速时所用时间和行驶的路程相等, 所以汽车每次匀速行驶所经过的路程为x 2x 2=s -2x 1=500 m汽车每次匀速行驶的时间t 2=x 2v 1=50 s 所以汽车在两站之间的运动时间t =2t 1+t 2=70 s.(2)电动车到达第n 站用的总时间为TT =n (t +at )+t 0 v 2T =ns解得n =12.答案:(1)70 s (2)12第三章 实验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课时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F 的具体数值必须计算出来B .如果没有测出弹簧原长, 用弹簧长度L 替代x , F L 也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C .利用F x 图线可求出k 值D .实验时要把所有点连到线上, 才能探索得到真实规律解析:该实验研究弹簧弹力与其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一个钩码的重力作为弹力的单位, 因此弹力F 的具体数值没必要计算出来, A 错.通过实验可知F ∝x (伸长量)是过坐标原点的一直线, 而用L 代替x 后则F ′L 图线不过原点, 故B 错.F x 图线关系显示, Fx就。
高一物理第一章测试卷(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含详解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2021学年度高一物理第一章测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4分)1.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B.质点是理想化模型,不是客观存在的C.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不能把帆船看做质点D.低速运动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B.路程、速率、位移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D.速度、时间、加速度3.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x-t图像,其中A为直线,B为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s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等于20m/sB.0~8s内两物体均作单向直线运动C.t=4s时A、B两质点速度相同D.0~4s内A、B两质点的速度大小不可能相等4.对于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定相同B.当物体的速度不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物体的速度就一定增大5.新冠疫情爆发之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2月7日晚8时36分,5.18t医疗防护物资从山东出发,历时15h、行程1125km、跨越3个省份、途径16个地市和31个卡口站点后,顺利抵达浙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时36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15h指的是时刻C.1125km指的是路程D.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5km/h6.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7.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
高一物理必修一试题及解答
高一物理必修一试题及解答高一物理测试题2017.1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当作质点。
B。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
C。
高考理科综合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D。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须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2.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
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
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
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总大于或等于路程。
3.下面有关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火车以70km/h的速度从广州开往上海,这里的70km/h是指平均速度。
B。
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这里的600m/s是指平均速度。
C。
小球在第5秒内的速度是6m/s,这里的6m/s是指瞬时速度。
D。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36km/h,这里的36km/h是指瞬时速度。
4.下列所描述的直线运动,可能的是()A。
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很大。
B。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C。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
某瞬间速度为零,加速度很大。
5.关于弹力、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
B。
有弹力存在的地方一定存在摩擦力。
C。
弹簧的弹力总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D。
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6.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力是使物体位移增加的原因。
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
合力的大小可能比一个分力大,而比另一个分力小。
D。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队拔河,甲队获胜的原因是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
以卵击石,鸡蛋破碎,原因是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小。
C。
汽车牵引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驱动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2.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A.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车轮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D. 研究自转的地球3.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物理量是( )A.速度B.位移 C.路程D.速率4.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始速度(m/s) 经过时间(s) 末速度(m/s)① 2 3 11②0 3 6③0 20 6④0 100 20A.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②的速度变化最慢C.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速度改变越大则加速度越大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关7.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间”后者表示“时刻”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C.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8.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路程是矢量,位移是标量。
【高一】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训练题(附答案)
【高一】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训练题(附答案) j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作业本目录目录11.1力1.2重力1.3弹力1.4摩擦力1.5力的制备1.6力的分解第一章测试a组与第一章测试b组2.1几个基本概念2.2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3运动快慢的叙述速度2.4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5速度发生改变快慢的叙述加速度2.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7坯变速箱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领域2.8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测试a组与第二章测试b组3.1牛顿第一定律3.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3牛顿第二定律3.4牛顿第三定律3.5力学单位制3.6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7Immunol和舱内第三章测试a组第三章测试b组与4.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4.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领域第四章测试a组第四章测试b组与参考答案第一章力第一节力1.关于力的促进作用,下列观点恰当的就是()a.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只有轻易碰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促进作用c.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d.一个施力物也一定同时就是受力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用力把乙砸毁而自己不好像,表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促进作用,乙对甲没力的促进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以受力的促进作用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关于力,恰当的观点就是()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物体只受到一个力促进作用时也可以产生应力c.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d.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4.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大小相等的力和作用,有下列判断①与一定相同;③与产生效果一定相同;③与的性质一定相同.则()a.①正确b.②③正确c.①②③均正确d.①②③均不正确5.以下观点恰当的存有()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只要确认沙尔梅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全然确认了c.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d.在实验室,人们常用天平测量力的大小6.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碰触的两个物体间就可以产生力的促进作用b.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测量c.在力的促进作用下物体就可以出现应力和运动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7.以下得出的四组力中,全然按性质命名的就是()a.万有引力、动力、拉力b.重力、弹力、摩擦力c.电场力、磁场力、拉力d.弹力、支持力、阻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出现发生改变必定就是力促进作用的结果b.施力物体必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物体速度不出现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没受任何外力作用d.用锤子砸钉子时,钉子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使用这把锤子的人9.以下关于力的观点恰当的就是()a.一个受力物体能找到多个施力物体b.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必须轻易碰触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改变d.物体受力的促进作用后,形状或运动状态可能将只有一个出现发生改变10.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c.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促进作用效果一定相同d.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11.力的三要素包含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木块浸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13.一人骑著自行车上坡,用力拖自行车恰好匀速运动,并使自行车上坡的轻易动力由_________提供更多.14.一支火箭携带着人造地球卫星正喷着烈焰竖直向上加速飞行.给卫星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给火箭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15.力就是_______促进作用,力无法瓦解_______而单独存有,只要有力;就一定存有______物体和_______物体.16.力作用于物体上可以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17.通常说道的拉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这几种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就是___________,根据力的促进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就是___________.18.力是_______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_______物体,后者是_______物体.19.力就是_______促进作用,力无法瓦解_______而单独存有,只要有力;就一定存有物体和_______物体.20.a物体受到b物体给它向右的大小为2n的力作用,则b物体受到a物体给它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21.一个小球在两个力、的促进作用下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大小为7n,方向直角向上,则大小为_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第二节重力1.关于重力的观点,恰当的就是()a.重力就是物体的质量b.只有恒定的物体才受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重力就是由于物体受地球的迎合而产生的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横向向上b.物体的质量没变化,但它的重力就是可以发生变化的c.跳高运动员跳起在空中时受到重力和向上升的力d.迪阿尔库2n的物体从直升飞机上丢下,落地前物体重力大于2n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战略重点一定在物体上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物体的战略重点边线跟物体的质量原产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4.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a.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b.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仍受重力作用c.直角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到重力促进作用d.只有直角向上运动或恒定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促进作用5.一弹簧秤悬挂一小球保持静止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数值上等同于小球受的重力b.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c.弹簧的弹力就是由于小球难以承受的重力产生的d.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6.下面关于物体战略重点边线的观点恰当的就是()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b.物体在斜面上大幅下滑时,物体的战略重点相对物体的边线减少了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小,其战略重点边线维持不变7.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就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就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成正比,根据就是物体受的二力均衡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同于物体难以承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到,当物体维持恒定时,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同于物体受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9.关于战略重点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战略重点,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作用点d.物体的战略重点可以用装设法找出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恒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c.物体受的重力与地理纬度及距地面的高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毫无关系d.两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有可能不同11.重7n的物体放到水平桌面上,桌面受7n的压力,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就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成正比是因为二力均衡1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同于物体难以承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到,在恒定的地面上,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同于物体受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13.重力的方向常用的两种定义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_.14.测重力的仪器是________.15.一个物体所受到重力的作用点叫做__________.16.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__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17.质量就是2.5kg的物体受的重力就是________n,如果物体受的重力就是196n,则它的质量________kg.18.铝的密度是,现有一块体积为30的铝块,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19.,则表示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10kg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为___________.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在n/kg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成__________.20.在公式中,g=9.8n/kg.一个质量是50kg的人,受到的重力为_____n.如果这个人在n/kg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n.第二节、弹力一、1.图1,一个球形物体o恒定放到水平地面上,并与直角墙二者碰触,a、b两点就是球与墙和地面的碰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b.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c.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2.大木块放到桌子上,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a.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b.在碰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存有弹力产生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d.木块对桌子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3.如图2,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c.b的重力d.a和b的重力4.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旋转轴积极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膨胀的方向5.用5n的力可以使一轻弹簧伸长8,现在把两个这样的弹簧串联起,在两端各用10n的力拉它们,这时弹簧的总弯曲应当就是[]a.4b.8c.16d.326.如图3,不计悬绳的重量,把b、c两个物体悬吊在天花板a点.当物体静止后,下面哪一对力是平衡力[]a.天花板对绳的拉力和绳对b物的拉力b.上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c.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d.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和c物受的重力7.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相同、弯曲也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相同b.劲度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c.晓得弹簧的劲度,就可以算是出来任何拉力下的弹簧弯曲d.劲度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8.把一根劲度系数k=1000n/的弹簧截成相切的两段,每一段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500n/b.1000n/c.1500n/d.2000n/j。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六单元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D.爱因斯坦曾多次阐述惯性定律:当一物体离开他物足够远时,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所受的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洒水车在平直路面上原来匀速行驶,开始洒水后,它的运动情况将是()A.继续做匀速运动B.变为做匀加速运动C.变为做匀减速运动D.变为做变加速运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走路时,只有地对脚的作用力大于脚蹬地的力时,人才能往前走B.走路时,地对脚的作用力与脚蹬地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倍,则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D.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4.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后撤去外力,又经时间2t物体停下,则物体受到的阻力为()A.F3 B.F4C.F2 D.2F35.竖直起飞的火箭在推力F的作用下产生10 m/s2的加速度,若推力增大到3F,则火箭的加速度将达到(g取10 m/s2)()A.20 m/s2B.30 m/s2C.40 m/s2D.50 m/s26.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连一质量M=2 kg的秤盘,盘内放一个质量m =1 kg的物体,秤盘在竖直向下的拉力F作用下保持静止,F=30 N,当突然撤去外力F的瞬时,物体对秤盘的压力为(g=10 m/s2)()A.10 N B.15 NC.20 N D.40 N7.如图所示,物块A、B质量分别为m1、m2,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三者相对静止,一起向右以a=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不计各处摩擦,取g=10 m/s2,则m1∶m2为()A.1∶2 B.1∶3C.2∶1 D.3∶1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8.关于惯性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物体受到的作用力越大,惯性越大9.如图,小车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物块贴在小车左壁相对静止.当小车的加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块受到的弹力不变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C.物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D.物块受到的合外力为零10.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1 kg、初速度不为零的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1 N、3 N和5 N三个水平方向的共点力作用,则该物体()A.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加速度的大小不可能是2 m/s211.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一斜面体上,与斜面体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且与斜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当加速度增加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可能受两个力的作用B.物体A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C.物体A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物体A受的支持力一定增大12.一轻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轻弹簧下端与地面固定,上端放着一质量为m的水平钢板,先用一定的竖直力F把钢板进一步下压至稳定,某时刻撤去力F,从撤去时算起至钢板上升到最高点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钢板m在上升过程中的最高点恰为弹簧的原长处B.钢板m在弹簧原长处钢板的速度最大C.钢板m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一直减小D.钢板m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一直增大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按题目要求解答)13.如图所示,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保持木板水平,调节盘和重物的总重量,使小车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匀速运动,记下此时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0、小车的总质量M.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若测得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m≪M),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为______;当改变盘和重物的总质量重做实验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当改变小车的总质量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8分)如图所示,升降机中的斜面和竖直壁之间放一个质量为10 kg的光滑小球,斜面倾角θ=30°,当升降机以a=5 m/s2的加速度加速竖直上升时,(g取10 m/s2),求:(1)小球对斜面的压力;(2)小球对竖直壁的压力.15.(12分)如图所示,一斜面AB长为L=5 m,倾角为θ=30°,质量为m=2 kg的小物体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斜面与小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 6.(1)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及所用时间;(2)若小物体由静止释放,经过t= 2 s时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再经过时间t= 2 s 恰好到达斜面底端,求恒力F的大小.(g=10 m/s2)16.(14分)如图所示,斜面和水平面由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斜面的倾角θ=37°,一质量m =0.5 kg的物块从距斜面底端B点5 m处的A点由静止释放,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物块与水平面和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sin 37°=0.6,cos 37°=0.8,g=10 m/s2)(1)求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及距离.(2)现用与水平方向成37°的恒力F斜向右上拉该物块,使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水平直线CB运动到B点时立即撤去拉力.为了让物块还能回到A点,求恒力F的范围.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选项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选项C正确;爱因斯坦曾多次阐述惯性定律:当一物体离开他物足够远时,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D正确;故选A.2.解析:选D.设洒水车的总质量为M,原来匀速时F牵=f=k·Mg,洒水后M减小,阻力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牵-kM′g=M′a,a=F牵M′-kg,可见:a随M′的减小而增大,洒水车做变加速运动,故选D.3.解析:选B.地对脚的作用力与脚蹬地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这两个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A不正确,B正确.物体A对B的作用力总是等于B对A的作用力,与A、B两物体的质量无关,C不正确.以卵击石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等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但鸡蛋的承受力较小,所以鸡蛋会破,D不正确.故选B.4.解析:选A.对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力F作用时:F-f=ma1,v=a1t撤去力F后:f=ma2,v=a2·2t解以上四式得:f=F3,故选A.5.解析:选D.推力为F时,F-mg=ma1,当推力为3F时,3F-mg=ma2.以上两式联立可得:a2=50 m/s2.故选D.6.解析:选C.由于外力F撤去之前秤盘和物体均保持静止,系统受力平衡,当F撤去瞬间,合力向上,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m)a,对物体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mg=ma,两式联立解得N=20 N,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秤盘的压力大小为20 N,方向竖直向下,故选C.7.解析:选C.设A、B间细绳的拉力大小为T,则有T=m2g,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T=m1a,解得m1m2=21,所以选项C正确.8.解析:选ACD.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无关,A、C、D错误,B正确.9.解析:选ACD.以物块为研究对象,物块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g,N=ma,小车加速度增大,f不变,N增大,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10.解析:选BC.1 N、3 N和5 N三个力的合力范围是1 N≤F合≤9 N,由a=F合m可知加速度的范围是1 m/s2<a<9 m/s2,因此物体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因为物体初速度不为零,所以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C正确;由加速度范围可知加速度的大小有可能是2 m/s2,D错误.故选BC.11.解析:选ABD.设物体A的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θ,斜面体的加速度为a.沿斜面和垂直斜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沿斜面方向有a x=a cos θ,mg sin θ-f=ma x;垂直斜面方向有a y =a sin θ,N-mg cos θ=ma y.若a x=g sin θ,则f=0,物体A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a x≠g sin θ,物体A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选项A、B正确.由摩擦力f和支持力N的表达式可知,选项C 错误,选项D正确.12.解析:选ABD.从撤去外力F到弹簧的弹力等于钢板的重力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大于重力,钢板向上做加速运动,当弹簧的弹力等于钢板的重力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此后重力大于弹力,钢板向上做减速运动,当钢板与弹簧脱离后,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当速度为零时,达到最高点,故ABD 错误,C 正确.13.解析:(1)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绳子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而摩擦力可以用 m 0g 替代,因而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m -m 0)g ,改变盘和重物的总质量时,并不影响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因而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改变小车的总质量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发生变化,因而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答案:(1)(m -m 0)g 不需要 (2)需要 14.解析:小球受力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上F 2sin θ=F 1(2分) 竖直方向上F 2cos θ-mg =ma (2分) 将数据代入以上两式求得 F 1=50 3 N ,F 2=100 3 N(2分)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斜面和竖直壁的压力大小分别为100 3 N 、50 3 N .(2分) 答案:(1)100 3 N (2)50 3 N 15.解析:(1)对小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物体受重力mg 、斜面支持力N 、滑动摩擦力f 作用垂直斜面方向,由平衡条件得:mg cos θ=N (1分)沿斜面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f =ma (1分) 又f =μN (1分)由以上三式解得a =g sin θ-μg cos θ=2.5 m/s 2(1分) 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 点时的速度大小 v B =2aL =5 m/s(1分)设运动时间为t 1,根据位移公式可知t 1=2La=2 s .(1分) (2)小物体开始向下滑动的加速度为a =2.5 m/s 2,经过时间t = 2 s 时速度为v 0=at =522 m/s(1分)运动位移为x 1=12at 2=2.5 m(1分)则再通过位移为x 2=L -x 1=2.5 m 到达斜面底端,施加力F 后加速度设为a ′,应用公式x 2=v 0t +12a ′t 2(1分)解得a ′=-2.5 m/s 2,说明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1分)再对小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F=ma′(1分)解得F=10 N.(1分)答案:(1)5 m/s 2 s(2)10 N16.解析:(1)物块先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设AB长度为x AB,动摩擦因数为μmg sin θ-μmg cos θ=ma1(1分)v2B=2a1x AB(1分)物块在水平面上:μmg=ma2(1分)v B=a2t(1分)x BC=12a2t2(1分)解得t=2 s,x BC=6 m.(1分)(2)当F有最小值F1时,物体到达A点的速度刚好为零物体由C到B加速:N+F1sin 37°=mg(1分)F1cos 37°-μN=ma3(1分)v2=2a3x CB(1分)滑上斜面:mg sin θ+μmg cos θ=ma4(1分)v2=2a4x BA(1分)解得,F1=5.1 N(1分)当F有最大值F2时,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零F2sin 37°=mg解得,F2=8.3 N(1分)综上所述,5.1 N≤F≤8.3 N.(1分)答案:(1)2 s 6 m(2)5.1 N≤F≤8.3 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卷6—力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期末复习卷6——力姓名:班级:一、实验原理等效思想: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效果相同,都是使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O,即伸长量相同,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二、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铅笔.三、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2.把方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点如图所示,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注意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时候,要使它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条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5.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6.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看它们是否相等.7.改变两个分力的大小和夹角,再做两次实验.四、巩固练习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2、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能变化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N.3、某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后,想在家里做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秤,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秤弹力的大小和方向B.在一个弹簧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FC.将一根大约30 cm长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分别拴在两个弹簧秤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个弹簧秤的示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方向,弹簧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秤的弹力的图示,如图2-5-7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1)在步骤C中,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N.(2)在步骤D中,合力F′=________N.(3)若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4、“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B.在其中一根细线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cos αcos β=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综合检测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作用力,乙物体受到作用后,才产生反作用力,所以先有作用力,再有反作用力B .甲、乙两队拔河,甲队取胜,说明甲队的拉力大于乙队的拉力C .重力和支持力组成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地球吸引物体、物体吸引地球,这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两个完全相同的力分别作用在质量为m 1、m 2的两个物体上,使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各经t 1、t 2时间后,两物体速度相同,则两物体通过的位移比是( )A .m 1∶m 2B .m 2∶m 1C .t 1∶t 2D .t 21∶t 223.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如a -1m图象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 )A .物体的加速度a 与质量m 成正比B .物体的加速度a 与质量m 成反比C .物体的质量m 与加速度a 成正比D .物体的质量m 与加速度a 成反比 4.(2010·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 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13mgB.23mgC.36mgD.239mg 5.某物体同时受到F 1、F 2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作用力而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F 1、F 2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若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当其具有最大速度时,位移是( )A .1mB .2mC .3mD .4m 6.(2010·高考山东卷)如图甲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乙中v 、a 、f 和s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乙中正确的是( )7.如图所示,m =2kg 的物体,在F 1=40N ,F 2=30N 的两个相反的水平拉力及竖直向下的力F 3的作用下仍处于静止状态.若撤去水平外力F 2,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A .0B .5m/s 2C .15m/s 2D .20m/s 2 8.(2009·全国卷Ⅱ)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 时间内的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 )A.13和0.30s B .3和0.30sC.13和0.28s D .3和0.28s 9.如图所示,物体m 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两者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关于m 所受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皮带传送速度越大,m 受到的摩擦力越大B .皮带传送的加速度越大,m 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 .皮带速度恒定,m 质量越大,所受摩擦力越大D .m 可能不受摩擦力10.某同学从6楼乘电梯到1楼,电梯刚刚起动时( ) A .他受的重力增大 B .他受的重力减小C .他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增大D .他对电梯地板的电力减小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斜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 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12.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打出纸带的一段.(单位:cm)(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利用图乙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 =__________; (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 (3)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 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 =__________.13.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得到以下数据:物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a 与物体所受合力F 的对应数据如表一;物体所受合力不变时,加速度a 和物体质量的倒数1M的对应数据如表二.表一表二(1)请在下图所示的坐标平面内,分别画出a -F 图象和a -1M图象;(2)由a -F 图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a -1M 图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一个质量是2.5kg 的物体以11m/s 2的加速度竖直下落,那么这个物体除了受到重力作用以外,还受到一个多大的力作用?这个力的方向如何?15.(2010·高考湖北卷)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行驶,0~60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1)画出汽车在0~60s 内的v -t 图线; (2)求在这60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16.某飞机场利用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将地面上的货物运送到飞机上,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0°,传送带两端A 、B 的长度L =10m ,传送带以v =5m/s 的恒定速度匀速向上运动.在传送带底端A 轻轻放一质量m =5kg 的货物,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2.求货物从A 端运送到B 端所需的时间.(g 取10m/s 2)17.光滑水平面上,足够长的木板质量M =8kg ,由静止开始在水平拉力F =8N 作用下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当速度达到1.5m/s 时,将质量m =2kg 的物体轻轻放到木板的右端,已知物体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1)物体放到木板上以后,经多少时间物体与木板相对静止?在这段时间里,物体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距离多大? (2)在物体与木板相对静止后,它们之间还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吗?为什么?如有,摩擦力为多大?18.如下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体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 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物块A 的加速度a 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d (重力加速度为g ).静止释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则物体从A沿传送带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多少?(g取10m/s2)20.一个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当它经过抛出点上方0.4m处时,速度是3m/s,当它经过抛出点下方0.4m处时,速度是多少?(g=10m/s2,不计空气阻力)1.答案:D解析: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其大小相等,故A、B错;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同时是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反之亦然,故C错,D对.2.答案:AC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知,速度相同时,a 1t 1=a 2t 2.物体加速度为:a 1=F m 1,a 2=Fm 2.物体的位移为:s 1=12a 1t 21,s 2=12a 2t 22. 整理得,s 1s 2=t 1t 2=m 1m 2.故答案为A 、C.3. 答案:B解析: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说明a 与1m成正比,即a 与m 成反比,故A 错,B 对;质量只决定于物体本身,与加速度无关,故C 、D 均错.4. 答案:D解析:3F cos30°=mg F =239mg ,选D.5. 答案:B解析:根据图象可知,在0~2m 内合力的方向为正,所以加速度为正,一直在加速.在x >2m 后,合力为负,物体做减速运动,故x =2m 处物体的速度最大.6. 答案:C解析:在斜面上,f =μmg cos θ,在水平面上f =μmg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知C 正确,A 、B 错误,s -t 图象应是开口向上的曲线,可知D 错误. 7. 答案:ABC 解析:由静止状态时受力可知,Fμ≥10N ,撤去F 2后,∑F =F 1-Fμ≤40-10=30(N),故a max =30/2=15(m/s 2). 8. 答案:B解析:设甲、乙的质量分别是m 甲和m 乙,甲、乙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 甲、a 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由题图知,乙的加速度大小为a 乙=v 0t 1=40.40m/s 2=10m/s 2t 1时刻甲、乙速度相同,均为v =1m/s ,由v =v 0-a 甲t 1得t 1=v 0-v a 乙=4-110s =0.3s所以甲的加速度大小a 甲=v t 1=10.3m/s 2=103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 甲m 乙=Fa 甲F a 乙=a 乙a 甲=10103=3 因此,选项B 正确.9. 答案:BD解析:物块若加速运动,其合外力由传送带给它的摩擦力来提供,故加速度大,摩擦力大,B 正确;当物块匀速运动时,物块不受摩擦力,故D 正确.10. 答案:D解析:电梯从6楼到1楼运动时为加速度运动,即人对底板压力变小,但重力不变.11. 答案:233g 垂直于木板斜向下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木板对球的弹力F N =233mg ,弹簧的拉力F =33mg .撤离挡板瞬间,挡板弹力立即消失,而弹簧弹力保持不变,故小球所受的合力大小为233mg ,方向垂直于木板斜向下.12. 答案:(1)3.98m/s 2 (2)小车的质量m ,斜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L 及这两点间的高度h (3)mg hL-ma解析:(1)由纸带可知x 1=5.22cm ,x 2=5.75cm ,x 3=6.41cm ,x 4=7.05cm ,x 5=7.68cm ,x 6=8.33cm ,x 7=8.95cm ,x 8=9.61cm ,x 9=10.26cm ,任意两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T =0.04s ,故小车的加速度a =(x 6-x 1)+(x 7-x 2)+(x 8-x 3)+(x 9-x 4)4×5T 2=(x 6+x 7+x 8+x 9)-(x 1+x 2+x 3+x 4)20T 2=(8.33+8.95+9.61+10.26)-(5.22+5.75+6.41+7.05)20×0.042×10-2m/s 2 ≈3.98m/s 2.(3)小车受重力和阻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θ-F =ma ,而sin θ=h L ,故F =mg hL-ma .13. 答案:(1)在a -F 坐标平面和a -1/M 坐标平面内,根据表一和表二提供的数据,分别描出五个对应点,根据这些点迹作一条直线,使尽量多的点落在直线上,即得到a -F 图象和a -1/M 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2)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14.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5×10+F =2.5×11,解得:F =2.5N ,方向竖直向下. 15. 答案:(1)速度图象如下图 (2)900m解析:由加速度图像可知前10s 汽车匀加速,后20s 汽车匀减速恰好停止,因为图像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此两段的面积相等.最大速度为20m/s.所以速度图像如图.然后利用速度图象的面积求出位移.(2)汽车运动的面积为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段的位移之和. 16. 答案:3s解析:以货物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30°-mg sin30°=ma ,解得a =2.5m/s 2货物匀加速运动时间t 1=va =2s货物匀加速运动位移x 1=12at 21=5m然后货物做匀速运动,运动位移x 2=L -x 1=5m ,匀速运动时间t 2=x 2v =1s 从A 到B 的时间t =t 1+t 2=3s.17. 解析:(1)物体放在木板上之后,在它们达到相对静止之前,它们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F ′=μmg =4N ,物体的加速度a 1=μg =2m/s 2,木板的加速度a 2=(F -F ′)M=0.5m/s 2.物体与木板达到相对静止所需时间由a 1t =v +a 2t 得,t =1s ,在此时间内,物体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x =v t +12a 2t 2-12a 1t 2=0.75m.(2)物体与木板相对静止后,在8N 的恒力作用下,共同产生的加速度a 3=0.8m/s 2,对木板上的物体来讲,产生加速度的力,只能是木板对它的静摩擦力,故F ″=ma 3=1.6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