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搜尽奇峰打草稿》中的艺术观点

合集下载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的画法精髓都在这幅画里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的画法精髓都在这幅画里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的画法精髓都在这幅画里《搜尽奇峰打草稿》绘于石涛50岁时,他把毕生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创作于一画之中,运用不同的笔法、皴法在山川、蹊径、林木之间自如穿梭。

当这样一幅水墨山水长卷完全展开在面前,似乎有点让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没关系,让我们以目光代替足迹,随着画卷前行。

画卷右侧迎首处,溪水曲折,峰峦山岳拔地而起,有石涛自题:“搜尽奇峰打草稿”,右上角还盖上了书画家必备的个性签名,钤印“老涛”。

树木草叶的穿插在山石之间,种类丰富变化多端,打破严实的山峰,使其具有变化的节奏感。

石涛作画非常重视点苔,这幅画中的点苔尤具特色,漫山遍野布满枯浓不同,形状不一,变化丰富的苔点,苍茫葱郁。

深山村落,曲径通幽。

白云生处有人家,说的就是这里吧。

竹篱苗圃拾掇整齐,书斋对坐谈笑有声。

屋后山径蜿蜒,有人攀登其上。

他们要去哪里呢?翻过山去,至江岸边,有江水澹澹,渔父撑船。

有桥连接江心小岛,岛上楼阁依山而建。

山崖下有高士盘坐岸边,钓竿置于一旁。

又三五好友泛舟江心。

卷尾寥寥数笔,江面空阔,远岸悠悠,意在江山无尽。

画尾的空白处,石涛题写了长篇画论:“郭河阳论画,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

余曰:江南江北,水陆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

浅则赤壁苍横,湖桥断岸,深则林峦翠滴,瀑水悬争,是可游者。

峰峰入云,飞岩堕日,山无凡土,石长无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

今之游于笔墨者,总是名山大川未览,幽岩独屋何居?出郭何曾百里入室,那容半年交泛滥之酒杯,货簇新之古董,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辩焉?自之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

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学者知之乎。

时辛未二月,余将南还客且憨斋,宫纸余案,主人慎庵先生索画并识请教,清湘枝下人石涛元济。

”其中评价当时画坛赏鉴风俗,说“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像盲人看盲人,丑妇评价丑妇,石老您真是太不客气啦!而后更是直抒胸臆“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学者知之乎。

试析“搜尽奇峰打草稿”

试析“搜尽奇峰打草稿”
美 术日 空 寸
A R T D U C A T 『 N E S E A R C H E o R
格 的作 品。近景是平 坡 , 上有杂树六枝 ,中景是 一片空 白, 实为


要 :搜 尽 奇峰 打 草 稿 ” 清代 画 家石 涛提 出 的 , “ 是
浩淼 的湖水 ,远景是低 平 的峦头 , 境界 极为 旷远 而又萧瑟 。倪
久则 各 成 习气 。 古 人 真 面 目, 是 不 曾见 , 见 者 皆赝 本 也 。 真另 外一段是 石涛在一未署年 的题识 中所 ” 写的 :吾 昔 时见我用 我法 四字, 甚喜之。盖近 世 画家专 演袭 “ 心 古人 , 者亦且 曰某笔 肖某 笔 , 肖可唾 矣。及今番悟 之 , 又 论 不 却 不然 。夫 茫茫大盖之 中只有一法 , 得此一法则无往非法 , 而必拘
体表 现 , 而是 主观 的“ 和 客观 的“ ” 意” 景 有机 的结 合。这样 的结
合应是 有理 可循 的, 但不适合 自然地理和严格透 视学 的原理 , 而 适合 艺术的情和理 , 艺术形 式美的需要 , 是 更是主观“ 意” 立 的需 要 。 山水 画不仅表 现 了丰 富多彩 的 自然美 , 更集 中体 现 了中国 人 的 自然观和社会 审美意识、 情感 、 理想与愿望。
难洞 ”
其 次是 另 外一位 同样被 誉 为正 宗派大 师 的王原祁 。他 在
1 0 年所著《 窗漫笔》 0 7 雨 中写道 : 明末 画中有 习气, “ 恶派 以浙派 为最 , 至吴 门、 间, 云 大家如 文、 宗匠如董 , 沈, 赝本溷淆 , 以讹传
织 手段 , 构成 特殊 的艺术境 界。这 种境界 已不是 自然场 景的具
出的 一种境界 。 搜尽奇峰打草稿” “ 也是 对一位艺术家在

《搜尽奇峰打草稿》研究

《搜尽奇峰打草稿》研究
《 搜尽奇峰打草稿》 研究 美 术 研 究 2 0 1 3 年 第 1 O 期
刘 一 ’ 彤
(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 1 0 0 0 0 )
摘 要] 石涛, 号苦瓜 和尚、 大涤子、 清湘道人 , 是我 国明清之 际的大 画家和大 画论 家, 他 的作 品及理论 对 当代 书画创作及理 论
京是 文人会 集之地 , 与之交 往的诗 画朋友 更多 , 艺 术有 了进一 ( 一) 卷首 的七个 大字
《 搜尽奇峰打草稿》 这幅长卷是千变万殊”“ 狂喜大叫, 而画以益进” 。 又在南京住九年 , 南 有石涛题隶书“ 搜尽奇峰打草稿” 七字 , 可看作他山水画创作
础上进行山水画创作。山川景物与我的精神,与我的艺术修
( 二) 卷 中“ 搜尽 奇峰打 草稿” 图
1 从 风格 上分析
他在诗、 书、 画以及印章方面都有高度成就 , 山水 , 树石 , 养、 创作经验、 冲动、 灵感有机结合形成 了绘画作品。 花卉 、 虫鱼 , 以至神像 、 美人都能画 , 突出的还在山水和花卉 。 石涛十四岁开始作画, 终身勤奋 。 至今尚存大量作品 : 如《 黄山 图》 轴( 有多幅, 其一为辽宁省博物馆藏) 《 庐山观瀑图》 轴等是
步成 就 。这时 清朝的统 治 已经 稳 固 , 民族 矛盾 比较缓 和 , 康 熙
清代石涛《 画语录 ・ 山川章第八章》 云: “ 山川使予代 山川
山川脱胎于予也 , 予脱胎于山川也, 搜尽奇峰打草稿 南巡时 ,石涛在南京和扬州曾两次接驾 。自康熙二十八年 而言也 . ( 1 6 8 9 年) 志康熙三十二( 1 6 9 3 年) , 石涛旅居燕京 ( 北京, 当时 也,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 所以终归之于大条也。 ” 现代黄宾

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中心带你领略石涛的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

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中心带你领略石涛的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

人真面 目, 实是不曾见 , 见者皆赝本也 。真者在前 , 所 则又看不入 。 ” 另外一段 是石涛在一未署 年 的题识 中写的 , 里面讲 到 :吾昔 时见 “ 我用我法 四字 , 心甚喜之 。盖近世 画家专演袭古人 , 者亦且 日某笔 肖 论 某笔 不 肖, 可唾矣 。及 今番 悟之却 又不然 。夫茫茫 大盖之 中 , 只有 一 法, 得此一法 , 则无往非法 , 而必拘拘然名之 为我法 , 知古人 之法 是 吾不 何法 , 而我法又何法耶。 ” 从 三位 画家的说法 中透露 出他们 已经意识到 当时画坛 的弊端 , 此 时在这样 的一种绘 画风气下 针对 “ 四王” 的摹古 之说 , 石涛提出了“ 搜尽 奇峰 打草稿 ” 这一 说法 , 目的在于提醒艺术创作者 , 进行艺术创作 , 需要 深入观察生活 , 广泛搜集材料 , 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用文字与 图画相 配合 的方式。选择这幅 画的原 因, 一方面“ 搜尽奇峰 打草 稿” 不仅是一 幅作 品的名称r  ̄ 63 是石涛进行 艺术创作 的艺 _ 术纲领 , 这也 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的 艺术创作 。另一 方面它与现代社会 的发展也 可以很好 的相互契合 , 有很好 的事实效应 , 搜尽 在“ 奇峰打草稿” 中我 们可以感受到与 时俱进 , 也可以在“ 搜尽奇峰” 的过程 中 , 领悟到“ 的过程 其实就是“ 搜” 奇峰” “ ” 间的对话与 与 人 之 并立 , 奇峰 ” 人 ” 间的和谐共 生, 是“ 与“ 之 这不正是人与 自 然之 间的和谐吗?文章最后 , 总结 了石涛的绘画理论及 美学思想对后 人的 影响 , 中包括 . 其 不同的绘画流派和我们众所周知的在绘 画历 史上有着很 高威望的大艺术家。
[ 关键词] 苦瓜 和尚画语 录 文本

从“搜尽奇峰打草稿”看中国画写生的意义

从“搜尽奇峰打草稿”看中国画写生的意义

第28卷㊀综合(上)Vol.28㊀synthesis(upper)北京印刷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20年6月Jun.2020从 搜尽奇峰打草稿 看中国画写生的意义陈拟同,徐㊀豪(安徽财经大学,蚌埠233030)摘㊀要: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具有独特㊁深厚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在绘画的领域,更是大放异彩㊂在这一领域之内,写生一直以来都站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之上,它的创作过程也就像是一种打草稿的过程㊂将 搜尽奇峰打草稿 作为创作根据的石涛老先生,更是将绘画写生的创作方式发挥到极致,将人生哲学与绘画创作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为我国的中国画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㊂关键词: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画;写生;艺术魅力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8626(2020)综合(上)-0001-03㊀㊀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绘画文化一直是一颗耀眼的明星㊂虽然历史朝代不断更替,但是也无法挡住中国画不断发展的脚步㊂唐㊁宋㊁元㊁明㊁清各个朝代都存在相当多的中国绘画大家,清代的绘画大家石涛便是其中的一员㊂他的作品主打 创作派 的风格,生动活泼,所描绘之物跃然纸上,堪称是一代中国画的代表人物㊂一㊁ 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㊃山川章“中,石涛提出了 搜尽奇峰打草稿 这一核心观念与思想,这不仅是他自己的座右铭,也是他告诫同行忠于本心的创作重心㊂他认为,一个专业创作画作的画家,应当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原本应有的态度,应当将眼前的人与物,更好地向纸上的画作转化,从而勾勒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㊂一直以来,绘画中的师造化都是很多画家在创作时尤为关注的重点,他们能更好地将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景物与所发生的事件刻画到画作中去,这也是对 搜 的一种理解㊂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寻找只是最为表面的一种方式㊂真正想要将生活刻画得生动,就一定要深入生活之中,用心去体会㊁用心去寻找,如此才能发现创作的重点与切入之处,从而进行细致的创作㊂单单从理解的角度上来说, 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含义并不像表面上表示的那样简单,深思熟虑之后有很多可以品味的东西㊂ 奇 的表象意思大概是奇怪的事务,但在石涛的眼中却并不是这种含义,它更多的是指美好㊁圆满的事务,正如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㊃罗丹所说,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㊂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 草稿 的意义也很重要,它是完成正式画作的关键性基础部分㊂一幅精美的画作很难一气呵成,只有将简略的草稿完成,才能呈现出更好的效果㊂仅从创作形式的分类中,可将草稿分成功能㊁存在方式和文字等三个方面㊂但是无论怎样分类,都会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与或然性㊂或许在完成成稿的过程中,画作者还是会带有一点压力与负担,担心自己在细节上出错,担心自己无法将想要呈现的东西表现出来㊂但是,如果是打草稿就会存在完全不同的心态与创作行为㊂这时的画作者会比较随意,心中没有任何的担心与顾虑,想要表达的生活场景也能更好地反映在画作之中㊂心动随笔㊁随心随性,便是先秦时天人合一的思想游移㊂当然,这种草稿不会是完全的自由㊁不受约束,而是一种整合㊁汇总㊁归纳的过程㊂画作者将平时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细细的梳理,从中挑选出有艺术性㊁表现力强的场景,再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㊂这也是理论来源于实践㊁深入生活的人生哲理的集中体现㊂在清代绘画名家石涛的眼中, 搜尽奇峰打草稿 一直以来都是他创作各种画作的核心思想㊂他认为,世间万物㊁鸟啼花落都是大自然中极为微小的一部分,只有将这些细微之处刻画得入木三分,才能㊀㊀收稿日期:2020-02-16算是 占得一丝真传 ㊂所以,他利用很多的时间去游历名山大川,纵览祖国的锦绣山河,为的就是多多积累创作的基础与素材㊂从石涛的创作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他的作品几乎不会出现与别人作品相同的事物㊁景物,甚至连他自己的作品都不会重复的出现相同的景物,这表明了他心中素材之多,为绘画积累了深厚的有力证据㊂他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落俗套,所画之处皆是从实际中写生得来,以一种创新的方法在传统的画作中寻求突破㊂从绘画的专业角度上来说,不同的画作者的欣赏能力与内心情感是不同的,所以在看到同一个景色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㊂同样的一处山水,心情明朗的人会感觉和光悦色㊁万里无云;而心情阴郁的画作者会觉得阴云惨淡㊁灰霾一片,这也是现实场景素材收集的差异性与特殊性㊂但是,无论是怎样的心境,作者都在极力想办法通过对场景的刻画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这种专业的精神值得尊敬㊂梳理 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中国画写生核心思想,要求画作者必须积累相当多的游历经验,闭上双眼,一幅幅山河壮丽的景色便在脑海中浮现,在此基础之上,再将所见之境用笔墨描绘在宣纸之上㊂对于不了解绘画的人来说,或许画作者只需要拥有良好的绘画技巧与表现能力即可,但是从专业的方面来讲,一个好的画作者还需要有缜密的逻辑能力与分析能力,要有非常到位的整合能力与超强的掌控能力㊂他们要将感受到的感性知识通过绘画的方式,转化为纸上的理性知识,这种不断的转化过程便是一次次的创新与突破㊂画作者对景色的真实感受直接影响作品的最终效果㊂只有将自身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作品㊂当然,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也是必须的㊂在平时的绘画创作时,能够将所见的各种自然景观进行带有逻辑性的观察与分析,并能在最终将这些景象与自身的心境结合,表现在纸上㊂以我襟含气度,不在山川林木之内,具精神驾驭与山川林木之外 ,描述的就是这种气魄㊂二㊁ 搜尽奇峰打草稿 对山水画之影响众所周知,清代的画家石涛,是 创新派 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㊂在绘画与哲学两个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晦涩难懂的部分,但是在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㊂以往的画家通常是对所见景色进行描绘,或者是在景色之上添加自身的个人情感,但是,将绘画艺术上升到哲学的领域,还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㊂石涛便是一个能将生活哲理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的人,他提出的 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写生观点,一直影响着中国画作领域的后人们㊂与此同时,这一绘画理论在美学的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研究价值㊂无论是古代的画家还是现代的画作者,都会或多或少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㊂在山水画方面,这一观点使得很多画作者外出写生,贴近生活,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谋求新的创新与艺术实践,或以轻描淡写,或以浓墨重彩的方式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㊂还有很多画家,将 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思想与现代绘画创作思想相结合,呈现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作品㊂三㊁ 搜尽奇峰打草稿 对中国画写生的意义与作用要想真正完成一幅成功的山水画,写生是尤为重要的一步㊂这一基础性内容,可以使得画作者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事物观察能力和画作表现张力㊂只有通过不断的写生,才能更好地对想要描绘的事物进行刻画,也只有进行了这一系列的素材积累,才能呈现出优美的作品㊂当然,现在我国所能看到的山水画成品,大多是通过画作者的艺术加工与研磨表现出来的,一些初期的写生作品并不常见㊂将写生作品进行加工,再变成成品,是当前大多数画作者喜欢采用的方式㊂山水画描绘的美好景色不单单需要画作者的润色,还需要大量的写生经验与素材,只有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呈现最终的效果㊂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当前的写生手法较之前有了多样化的开拓㊂古代的山水画师们经常就是拿着一支毛笔㊁几张宣纸,游历名山大川,用写生的方式记录一个个盛世美景㊂由于现代的绘画方式变得多元化,所以写生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变革㊂铅笔画㊁水彩画㊁签字笔画,都能成为户外写生的内容,并且这些绘画工具也比之前更加小巧,方便携带,给了画作者更多的发挥空间㊂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用手机㊁相机记录景色的方式也逐渐地流行开来㊂记录下来的画面变得更加清晰㊁色彩变得更加艳丽,景色的真实还原度不断增加㊂但是,笔者认为,无论当下的科技怎样发展,保存景物的媒介怎样更新换代,都无法取代水墨写生的核心地位,这种 老祖宗 留下的东西更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㊂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的就是如梦如幻㊁亦真亦假,2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年这种独特的韵味不是增强对原物的还原度就可以达到的,而是靠画作者的描绘技巧㊁绘画意境去烘托㊁去填补,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精髓所在㊂水墨写生有一种独特的意境美,几个笔画就可以描绘出一幅画面,而这幅画面会随着画作者的手法与心情不断改变,时而明朗㊁时而悲伤,给人以无限的回味㊂在山水画临仿时期,画作者专心探索,获益良多㊂然而,画作者要想将取得的知识利用一种方式来检验,这就是写生㊂对于现实中的场景和之前画作中的景色,画作者都会运用写生的方式来进行加工与研究㊂通过自身的实际动手来揣摩古人的心思,并且在掌握这些核心思想之后再进行画作的再创作㊂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较为准确地对想要描绘的场景进行绘画,还可以将自身的情感抒发到创作的画作中去,承前启后,继承古人的手法与水墨精髓,创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新画作㊂如果不秉承遗志,不对水墨写生多加重视,不多游历名山大川,不增加写生的经验,只一味地运用传统的手法来创作,则无非是 啃他人剩下的骨头 ,无法推陈出新,无法在画作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㊂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谈兵终会是一事无成㊂行事如此,绘画亦是如此,写生就是对创作的实践,只有多多写生,才能画出真正的好画㊂抛下城市的喧嚣与繁杂,寄情于山水之间,走访祖国的锦绣山河,贴近大自然,获取最真实的 一手原始资料 ,感受更高境界的文化气氛㊂这也就充分验证了笔者论述的主体 搜尽奇峰打草稿 对于山水画写生的意义㊂水墨写生是一种观念与现实融合的过程,是一种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只有把握自然气息的真正含义,才能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认识与情感体验,并且通过自身的绘画能力,将这一体验转化为个人所特有的艺术风格㊂写生是对自然的进一步探索与摸索,长期坚持这种创作行为,可以取得相当好的效果㊂画作者之前的构图水平会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提升,素材的积累与创作灵感的积累也会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常游历的自然山水会使得画作者心胸开阔,使心中的情感更能找到宣泄的出口㊂这一创作作品的最基础阶段,可以成为探索山水画艺术与自然界奥秘的桥梁㊂创作者通过尽可能地融入自然,发现自然的特殊美感,了解与探究自然的神奇,并由此领悟㊁总结与其相符的笔墨语言,进而获得真谛㊁取得精髓㊂画作者灵活地运用水墨写生的手法,还可以不断加深与大自然的交流与沟通,探寻自然的奥秘,寻求人生的真谛,并将这些感悟与自己的画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笔画间勾勒出祖国的秀丽风景㊂在此期间,不断进行写生作业,还可以帮助绘画者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与水平㊂将完成的两幅作品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二者之间的不同与差异,而将相隔时间较久的两个作品相互比较,就能够更好地看出自身的绘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㊂在此基础之上,写生还可以有效的缓冲画作者在探索古人的笔墨绘画手法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㊂在这种不断练习之中,逐渐将自身的传统绘画方法与不断变革的新型绘画手法相结合,从而创造出适合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㊂也就是说,水墨写生是较为自由㊁随意的,它能使得创作者抛开压力与固有观念,更好地抒发情感㊁推陈出新㊂它能让人摆脱之前的公式化绘画过程,在练习中寻求突破㊂当然,经常练习水墨写生还可以加深自身艺术造诣与专业技巧,在绘画的领域中独具一格㊁自成一派,相信自身原本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够获得大家的广泛好评与赞赏㊂四㊁结语清代作为我国封建文化终结的朝代,承揽了太多太多艺术与文化的精髓,特别是中国的山水画作,更是秉承了大自然的秀美风光与人生的无线奥秘㊂石涛作为中国山水画 创作派 的写生大师,为世人更好地展现了 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核心思想,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真正体现的精髓,并指出这种精髓是在老子与庄子哲学为根基的风气中展露萌芽,在先秦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㊂水墨写生是一种贴近自然的方式,更是一种积累创作素材的方式㊂创作成品之前,多多 打草稿 ,多多构思,多多实践,才能创作出更加优美㊁生动的作品㊂参考文献:[1]㊀张艺.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创作构成论研究 石涛‘画语录“画学理论体系研究之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147-151.[2]㊀罗艳龙.石涛山水 点 的形态与 三墨法 研究 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例展开[D].盐城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㊀李佳.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中心带你领略石涛的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J].科技信息,2012(26):299-300.(责任编辑:谢蓓)3综合(上)陈拟同,徐㊀豪:从 搜尽奇峰打草稿 看中国画写生的意义。

画理|苦瓜和尚:搜尽奇峰打草稿——浅析石涛绘画美学

画理|苦瓜和尚:搜尽奇峰打草稿——浅析石涛绘画美学

画理|苦瓜和尚:搜尽奇峰打草稿——浅析石涛绘画美学本文节选自《爱尚美术》“画理”栏目,节选1869字,全文共计4974字。

阅读全文,请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纸质杂志。

“一生郁勃之气,无可发泄,一寄于诗画,故有时如豁然长啸,有时若戚然长鸣,无不以笔墨之中寓之”——邵松年《古缘萃录》①石涛《笋竹图》51.9cm×32.4cm正如邵松年对石涛的评论所言,石涛的书画中蕴藏着他郁勃的一生。

石涛原名朱若极,明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

他还有诸多别号,如: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等,而“苦瓜和尚”与“瞎尊者”可能是他最令人费解的别号了。

苦瓜者,皮青,瓤朱红,寓意身在满清,心记朱明;瞎尊者,失明也,寓意为失去明朝。

历史上吃苦瓜最有名的人物,当首推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

他不仅餐餐不离苦瓜,甚至还把苦瓜供奉案头。

石涛对苦瓜的这种感情,与他的经历、心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他画中那种奇险兼秀润的独特风格,以及笔墨中包含的那种淡淡的苦涩味,都极似苦瓜的韵致。

明末清初,清人入关、战火四起。

弘光覆灭后,唐王在福建建立政权,石涛之父朱享嘉以为唐王论辈不应称帝,于是在广西自立称“监国”。

不料祸起萧墙、同室操戈,福王与朱亨嘉之间展开了血战,结果朱亨嘉战败,全家被俘。

幸运的是,年仅三岁的朱若极被一仆臣救走,侥幸逃至武昌,次年被迫落发为僧,开始了石涛颠沛流离的一生。

石涛所处的中国画坛,正深受董其昌绘画理论的影响。

董其昌根据中国山水的地域性、人文性而长期形成的风格差异,将山水画与禅宗之六祖南迁以成的“南顿”“北渐”相类,提倡南派为正宗,褒南贬北。

董其昌当时的社会地位颇高,其过多提倡“师古人”的言论无形之中左右着中国山水画坛。

董其昌之后,以“四王”为首的“模古”之风一时席扫大江南北,与“四僧”在画坛中碰撞出又一艺术新景。

清初“四王”继承了董其昌的衣钵,致力于“摹古”,注重笔墨,极力追求前人己经达到的水平。

但也呈现出诸多弊端,完全照搬前人的笔墨,严重缺乏生命力。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解析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解析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解析展开全文《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石涛作为明末落魄贵胄不得已出家为僧,一生经历曲折,出家后不时隐忍于心的矛盾和苦痛,强烈地反映在他的诗文书画作品中,“一生郁勃之气,无所发泄,一寄于诗画,故有时如豁然长啸,有时若戚然长鸣,无不以笔墨之中寓之”。

康熙三十年(公元一六九一年),石涛创作了杰作《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根据题跋可知,石涛此画深有用意。

除了表现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主张之外,更重要的是抒发了他胸中的不平之气。

因此画中以水墨淋漓,苔点繁密,老笔纵横的画法一气呵成地绘制了这幅高头大卷。

正如卷后潘季彤跋中说的“一开卷如宝剑出匣”,寒气袭人,光芒四射,“令观者为心惊魄动”。

(请将手机横过来观看全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图中石壁险峰,奇峦怪石,古木飞瀑,长城如巨龙蜿蜒盘桓于山巅峡谷之中。

山中小道崎岖险峻,曲尽其态,这是他北游中所见风景。

全画笔墨纵横飞舞,繁皴密点,气势磅礡,画中特别突出的是苔点,尽管石涛的山水画几乎都有苔点,但这幅满山上下点满苔点,且以浓点、枯点为主,满纸皆是点子世界。

正如他在一幅画中题跋云:“古人写树叶苔色,有淡墨浓墨,成分字、个字、介字、品字、△字,以至攒三聚五桐叶、细叶、柏叶、楮叶、柳叶等,垂头、斜头诸叶,以形容树木山色风神态度。

吾则不然。

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索点,有空空阔阔乾燥没味点,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焦墨似漆邋遢透明点。

更有雨点,未肯向学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

噫,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

”但仔细体察,在密不通风的淋漓笔墨中,依然有著类如书法艺术中所讲求的疏能走马的空间,体现著画家的艺术匠心与高超的笔墨运用,使人耳目一新。

卷末有一段长题,其中说到:“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辩焉?自之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

监赏云乎哉!”在这里,石涛对脱离客观生活的盲目创造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也阐明了自己“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观点。

“搜尽奇峰打草稿”——论“外师造化”的重要性

“搜尽奇峰打草稿”——论“外师造化”的重要性

2024/02 No.264《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毕宏见到张璪以秃笔和手指作画,在惊叹的同时询问张璪从哪里学得的这种方法,张璪答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简明表达了他看到物象,并结合自身感受与理解而创作的两个阶段。

正因为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外界产生了共鸣,画家熔铸的情感是真挚而强烈的。

为最大限度接近自己要表达的效果,张璪会选择最贴切、最直接的方法,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笔法。

笔者认为张璪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获得感受的方法,画家应抛开外界的干扰,使内心沉静下来,在此前提下感受灵感的瞬时迸发。

在外物零星的启示与情感的波动下,画家方能使笔头流泻出满意的作品。

于画家而言,创作的起步往往是艰难的,生成个人形式语言并将其与客观物象相融合,更是一种在困顿与破局之间的反复探索过程。

经历反复的抵抗与锤炼,思绪明朗后,深入创作,一泻千里,流畅的创作状态方能回归。

画家在封闭状态下对创作展开思索与尝试,无疑是一种闭门造车,不过是脱离于外界的自我感动。

外师造化,解释起来就是创作的基础来源于自然,而对自然之美的转化、提炼需要结合画家自己的经历感悟、审美意趣和精神境界,以心来体悟自然、诠释自然。

画家用水与墨的自然交融,表现外界当下鲜活的状态,以造化为师,由心而发,佐以精练之笔墨,这便是真情流露、心手相应的创作状态。

这里所指的“自然”,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田园”“渔歌唱晚”,也包含真实的生活。

石涛曾绘黄山七十二峰,如今仅存少数图卷(图1),但后人仍能通过其构图、画面气息、技法感受到不同的黄山气象。

毕竟,四时之景不同,远近高低不同,画家心境亦不同。

他曾言:“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

识然后受,非受也。

”[1]石涛对于认识的理解是非常辩证的,我们的感官在接触外界事物中获取感性认识,经过思考与综合提炼,进而形成相对理性的认识。

这是形成认识的第一阶段,并不是一段认识的终结。

如果在形成认识后便停止了持续接受对外界的新感受,沉溺于现有的认识,那么原有的认识便会固化,形成刻板印象。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画语录》艺术创作思想初探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画语录》艺术创作思想初探

I 经 ,琴I_008年5月号 总第127期 PAINT IN G AN D CALLIGR APHY 工 WO RLD O F C HINESE HE
“ 艺术创作活动是内在的认识活动和外 在的制作活动的统一体,也就是艺术构思活动 和艺术传达活动的统一 .体” ( 王朝闻 ( 美学概 论)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艺术创 作至少包括 两个方面: 首先在创作前主体对所表现的客体 的认识, 再现客观现实的感受、 认识过程。以 中 水画的 作为 国山 创 例, 川, 画山 必须熟 悉山 川, 这就是对表现客体的认识。 “ 搜尽奇峰打 草稿”, 首先明确强调了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 从事大A 的 艰苦、 认真和深入的艺术实践, 全 面了解他所表现的对象多个方面的形态。在绘 画实践上充分强调对所表现客体有一个清晰的 认识, 也是中国绘画的一贯传统。五代时荆浩 在 ( 笔法记) 中就有 “ 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的论述, 他本人也经常登山远游,在作画之前 必定携笔写生。明 代画家王履在50岁之际还不 畏艰难险阻攀登华山并记录华山胜景,以写生 稿完成了 著名的 《 华山图) 。这些都体现了艺 术实践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它是艺 术家进行创造的源泉和根据。在美学史上,唯 IL ,主义美学家经常否认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同艺 术家的艺术实践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联系, 把艺 术家的创作活动说成是他的自 我意识的表现, 纯粹是艺术家主观感受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是 孤立绝缘的心灵独白。例如黑格尔就认为艺术 是 “ 理念”通过艺术家的心灵的产物。虽然这 些理论对艺术创 作中艺术家的主观作用 有时也 能提出某些合理的见解, 但从根本上否认艺术 家 创 受到 艺 践的 约 片 。 的 造 他的 术实 制 是 面的 同时, 艺术形象的创 造, 是从艺术家对现 实生活的 直接或间 感受 始的, 艺术 接的 开 它以 家丰富的 践为依 实 据。当 艺术 然, 形象的 创造 不等于普 活现象的简单 遍生 再现, 等于 不 对表 现客体直 接的描 而是有 攀, 选择、 有加工的创 作活动, 运用 并且 一定的 术手法, 术形 艺 使艺 象 更纯粹、 具意味。如同 更 高尔基 说, 作 所 创 就是 “ 从知识和印象的库藏中 抽出最显著和最 有特征的 事实、景象、细节, 们包括在最 把它 确切、最鲜明、最被一般理解的语言里。“石

搜尽奇峰打草稿,到处云山是吾师——韩绍先的艺术人生(二)

搜尽奇峰打草稿,到处云山是吾师——韩绍先的艺术人生(二)

搜尽奇峰打草稿,到处云山是吾师——韩绍先的艺术人生(二)一、搜尽奇峰韩绍先老师是一位高产的画家,他创作过很多作品。

从他的山水画作品来看,他曾走过祖国的很多地方。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身带画具、登山涉水、三山五岳、挥洒笔墨、尽收画中,他以独特的焦墨风格抒写了祖国的壮丽篇章。

在山水画创作中,他坚持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山水画创作之路。

相比之下他更注重写生,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师法自然,在吸取古今山水画大家的基础上确立了焦墨山水画的风貌。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正因为如此,韩绍先老师深入自然、踏遍青山,近距离感受林泉树石的结构与变化,以自然为师,正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到处云山是吾师;自古隐士爱山水,今为山河立丰碑。

”二、大道至简山水画最初从依附在人物画背景中逐渐脱离出来而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从精工细作的青绿山水逐渐衍化成以水墨山水为主流的特征。

整体来看,韩绍先老师的山水画作品主要以用墨为主,设色相对单一,初看时难免会觉得颜色单调,但细看笔墨的造型越看越有韵味,这其实体现了中国美学中大道至简的特征。

三、诗情画意韩绍先老师认识到:画是文之极。

一幅山水画创作,首先有主题立意,而且一幅好作品要有诗情画意,凭着他有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以诗为画魂,用山石云水表现什么?说明什么?所以他讲:山水画要有势、有情、有趣。

势就是画面山石云水表现、情就是立意主题,趣,画面的趣味指的是画中人物、动物与人相关联的屋宇、村庄等,在做主观化的线条概括后富有一定的趣味。

加上自作题画诗,诗书画相映生辉,更突出了山水画的立意。

四、以书入画他的写生作品充满了现代性,从用笔痕迹上来看,他的写生山水画作品一气呵成,匠心独运、笔法浑厚、力透纸背,具有速写般的场景化特征。

在他的写生山水画作品中,笔法重于墨法,强调用笔,将书法的用笔方式融入到了画面中,正如赵孟頫所言的书画同源。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浅析《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内在美学精神

浅析《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内在美学精神

“ 画之理 ,笔之法 ,不过 天地 之质于饰也” ,是说 画山水 既 要得 山川之质 ,又要 有相当 的笔墨功夫 。那么 ,如何寻得 山川之 质 ,如何 练就得力 的笔墨功夫 呢?这 就需 要 “ 搜尽奇峰 打草 稿” 了。 “ 搜尽奇峰 打草稿 ” 由苦瓜老人石 涛提出 ,更是石 涛的一幅 得力 之作 ,下面 , 我 就着重从 画作方 面对 其所蕴含 的美学精 神进 行 一个简单的浅析 。


“ 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重要性
此 处说的 “ 搜尽奇 峰打草稿” 的重要性就是说写 生的重要性 。 不 管是张璨 的 “ 外 师造化 ,中得心 源” ,还是苦瓜老人 的 “ 山川 使 予代山川而 言也 ,山川脱胎 于予 也 ,于脱胎于 山川也 ”都阐述 了山水画写生之 重要 性 。 “ 搜尽奇 峰打草稿”更是从根 本上说 明 了要写生 ,要 多画 ,要不断地思考 和总结 。古往今来 ,凡是稍有 成就的大家都离 不开实实在在 的真实世界 ,都要从 自 然 中吸取精 华 ,方能下笔如有神 。
“ 四王”正统派对石涛那种 粗犷 、洒脱 的作 品或者不待见 ,或者 喜好但 并不推崇 ,石涛必定 感到失落 ,况内心巨大的波动 ,情 感 复杂 ,只有用 画来加 以宣泄和慰藉 。之所 以说 道石涛 的经历 , 是 因为在山水画创作 中 ,我们需要师造化 , 也需 要个人 的真实感 受, 情 感的真切体验 。只有 先能打动 自己 , 才 能打动别人 。画若 无 情 ,必不感人 。 《 搜尽 奇峰打草稿 》正是在 情感和激情共 同作 用 的基础下 ,所进发 出来的扛鼎之作 。她所体 现的是奔放 ,是 魄 力, 是一颗不受拘束 , 没有牵绊 的心。石涛在世俗藩篱 中的挣 扎 , 最 终导致笔墨上 的巨大变化 ,也提醒我们 笔墨当随时代 ,一个 人 万不能一辈子守着一 份成绩 ,我们 的经历 在变 ,心理在变 ,我们 的用笔用情也定不能止 步不前 。 许多 时候 , 需要 的就是大胆 宣泄 , 破 格创新 。 ( 三 )《 搜尽奇 峰打 草稿 》是心灵 的归一 之作 人 们 常说 ,要 有大 海般 的心胸 ,就是 因为我们 面对 大 自然 的时候 ,所有 的烦恼 和不安统统都会消失 ,因为 自然有包容 一切 的胸怀 。在 《 搜尽奇 峰打草稿 》中 , 没有 离奇的存在 ,就单 单是 皴擦点染 , 横劈竖披 , 但 呈现给观者的却是浑然厚重 , 万山葱郁 。 作者的感情也完完全全 的融人用笔之 中, 这就是在 面对 自然时候 , 要有返璞归真 的空 明的心。 大多数时候 ,需要静静 地体 悟 ,感受特别重要 ,这 也就是为 什么我们写生 的时候 总是力求寻找最 能打动我们 自身 的景致 的原 因 。但很少 时候 能够真正做到身心合一 。要搜尽奇峰 打草稿 ,使 客观山川 的形 神与我们的主观情思交融 统一在一起 ,形 成美 的意 象 ,然后加 以物化 , 创 造出山川的艺术形象来 。

论写生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性——从“搜尽奇峰打草稿”谈起

论写生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性——从“搜尽奇峰打草稿”谈起
菱 | 詹 乏 育 卿完
论写生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性
从“ 搜尽奇峰打草稿" 谈起
口胡 念锐

要: 在 中国山水画创作过 程 中, 写 生具 有相 当重要 的地位 , 写 生的过 程就是一 个打草稿 的过程 。清初著名 画家石涛提 出了
“ 搜尽奇峰打草稿 ” 的思想 , 这一思想不仅是石涛对搜 尽奇峰 自然之 源的切 身体验 , 还是他是 对前人理论 的总结。该文就石涛的“ 搜尽 奇峰 打草稿” 进行分析 , 并以此阐述写生对 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性。
含 了深入生活 、 仔细寻找 生活 中的美 的含义 , 又具有付 出艰 苦努 力以完成创作 的含义 , 如此创作 出来 的作 品才是优秀 的作 品。 石涛在 众 多山水 画创作 中, 一直将 “ 搜 尽奇峰 打草稿 ” 作为 主要 的写 生理念 , 而这种 理念 是建 立在 “ 身所 盘桓 , 目所绸 缪” ( 宗炳 ) 、 “ 外 师造 化 , 中得心 源” ( 张躁 ) 、 “ 身即 山川 I 而取 之” ( 郭 熙) 等众 多写生理念 的基础 上的 , 这 些都是古代 画家在绘 画过程 中总结 出来 的重要写生方法。 在 石涛 的观 念中, 生活 中的 山、 石、 水 等形象都 是大 自然给
名创作 者的身心感 受和对事物的认 知与理解。
树 立“ 搜尽 奇峰打 草稿” 的写生理念 , 需要创 作者具 有丰 富
的游览经历 , 脑 海 中能 出现 各 种 山水 形 象 , 然 后 对 这 些 景 物 进 行
加 工和 完善。在 实 际对景 象进 行描 绘 时, 各种 因素 ( 如 第一 印 象、 推 理 能力 、 综 合 分析 等 ) 都会 对创 作 者 的写 生理 念 产 生 影 响。对创作者来 说, 逻 辑思维固然重要 , 但其仅 能掌控 山水景 象 的部分 内容。理 性认 识和感性认识 是两种不 同的认 识。创作者 对 事物 的真 实感 受直接影响其创作 的质量。只 有对 景物有真 实

搜尽奇峰打草稿表达美学理念

搜尽奇峰打草稿表达美学理念

搜尽奇峰打草稿表达美学理念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可真是个超酷的说法呢!它背后蕴含的美学理念也是相当有趣的。

一、“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字面理解。

这就像是一个画家,他要把天底下所有奇特的山峰都看个遍,然后才开始打草稿画画。

这可不是说真的要把每一座奇峰都画下来,而是一种态度。

就好比我们出去旅游,看到特别美的风景,眼睛就像相机一样,不停地在“咔嚓咔嚓”,把这些美景都印在脑海里。

这时候,脑海就成了一个超级大的素材库,里面装满了奇峰的样子、它们的姿态、神韵什么的。

二、美学理念中的积累过程。

从美学的角度看,这强调的是积累的重要性。

咱们生活中的美多了去了,可要是不积累,就像守着金山却不知道怎么用。

比如说,一个搞艺术创作的人,如果整天就待在自己的小屋里,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他的作品可能就会很单调。

他得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像张家界的奇峰异石,那可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他还得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去古老的小镇走走,看看那些古旧建筑的美,感受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气。

这些都是积累的过程,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一点点地把美的东西收集起来。

三、创作中的灵活运用。

有了这么多的积累,在创作的时候就可以像变魔术一样把它们组合起来啦。

比如说画家可以把这座山的轮廓和那座山的纹理结合起来,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创意,可能就画出一幅独一无二的画作。

这就好比做菜,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食材,但是怎么搭配、怎么调味就看厨师的本事了。

在创作中也是这样,把搜来的奇峰素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加工,就能够表达出独特的美学感受。

而且这个过程不是刻板的,不是说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来灵活调整。

四、对我们生活的启发。

其实这个理念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很有启发呢。

我们虽然不是艺术家,但是我们也可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每天走在路上,看到一朵盛开的小花,或者是一片形状奇特的云彩,都可以把它们当作是生活中的“奇峰”,记在心里。

然后当我们布置自己的小房间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记忆中的美运用起来。

从“搜尽奇峰打草稿”看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创作观

从“搜尽奇峰打草稿”看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创作观

2018/12文/刘晓衡从“搜尽奇峰打草稿”看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创作观“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

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

”这是《石涛画语录》的一段。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画家石涛在书画创作中极力主张的一种创作观点。

他的书画作品之所以能有大成,也是因为他身体力行地推崇这句至理名言,所以才能把创作中的意境与灵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他的作品当中。

对于艺术他主张应该多搜集素材,多观察事物,手摹心记,在大自然当中不断地提炼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总结艺术规律,进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以“搜尽奇峰”不辞辛劳的写生创作态度,从而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渐提炼自己的艺术语言,最终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至高境界,也是石涛游历大江南北在奇峰怪石中“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悟道。

由此,我对山水画的写生创作观有了“游之、记之、悟之、写之”的创作感悟。

首先,“游之”则是学习山水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地方的美丽风景,就马上用“所见即所得”方式把所看到的风景机械地描绘到画稿中,这不是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方法,我们首先要学会“游之”。

作为学习山水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第一阶段,我们在山水之间行走,游历,是贴近自然,了解自我的过程和方式。

也是一种学习,一种状态,一种抒发。

其中承载着对自然的妙悟,也是对“本我”的一种再现,是让人沉醉于其中的过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就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极佳地诠释了“游之”的乐趣和真境界。

山中景色随四时而变。

出自北宋著名的画家兼山水画理论家郭熙写的《山水训》:“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正写出了山水随季节变化而迥然不同的物象特征,但这特征正如描写的美人的姿态一样“淡冶而如笑,苍翠而欲滴,明净而如妆,惨淡而如睡”,以此来比喻山水的春夏秋冬。

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看中国画写生的意义

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看中国画写生的意义

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看中国画写生的意义在清代的画家中,石涛的成就和地位都是首屈一指的,其画风属于“创新派”,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小字阿长,别号有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和“清初四僧”之一。

其提出的关于写生的绘画理论,有如空谷足音,震耳发聩,其影响是空前而深远的。

石涛具有的特殊僧人身份,其宗教文化的精神世界必将成为“草稿”论的精神之源。

一、“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章》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其主要目的就是告诉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有最起码的态度,文中原句为“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应该具有的态度,还向世人阐述了怎样把现实中的自然物转化为艺术创作者笔下最生动的形象。

自古以来,一些有名望的画家都特别注重师造化,同时也能够较快融入实际生活,对一些客观现象进行写生。

“搜尽奇峰”的“搜”不单是寻找、搜索的意思,也具有深入生活的意义,即必须细心才能发现周围的美。

“尽”表示丰富、美好。

“奇”的含义并不是人们一般所理解的“奇怪、奇特”,而是指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美的东西。

深入生活需要创作者用心观察、寻找,进而找到自然中美的东西。

“草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表述为:“草稿”是指初步写出的文稿或画出的画稿等。

“草稿”是为“正稿”服务的,草稿是正稿的前期准备,是粗糙的。

既可以是以实体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观念的形式存在,譬如人们常说的“打腹稿”。

就绘画草稿来说,从在创作过程中可按其功能划分、存在方式划分、以及文字形式划分等,三种无论哪种草稿都具有试验性、创新性、偶然性、粗放性、针对性和独特的艺术等基本特征。

草稿是没有压力心象的直接表达,从心迹到笔迹,“草稿”是观念的最初宣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情绪的表达。

心随笔动,笔随心转,是一种先秦哲人天人合一思想的游移。

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语言解析

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语言解析

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语言解析
本文将对“搜尽奇峰打草稿”,一种艺术语言进行解析。

这种语
言来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习惯,主要用于写诗、作画等艺术创作中。

其特点是富有想象力、寓意深刻、形式自由。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求新求异,奇思妙想。

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风格十分独特,其目的在于通过形象化的文字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因此,其创作风格更加奇特,如用“十里银山”,“万丈红尘”等奇特的比喻手法,表现出作者的独特思维和想象力。

2. 意象丰富,寓意深刻。

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语言风格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性。

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词语,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悟。

3. 形式自由,艺术性强。

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语言形式十分自由,常常运用押韵、对仗、夸张等手法,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其语言形式也是固守传统的文人墨客们追求的一种文学风格,具有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总之,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寓意深刻、形式自由的艺术语言,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其语言风格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学创作和思维方式。

- 1 -。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绘画创作写生观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绘画创作写生观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绘画创作写生观
党诗哲
【期刊名称】《美化生活》
【年(卷),期】2022()11
【摘要】明清之际的画坛发展呈现出由盛转衰的局面,此时的画坛以临摹古人之风为胜,沉溺于对古人的全盘摹写无法自拔,甚至对反潮流之士和勇于创新之士进行贬低打压,绘画风气呈现出低迷落后的局势。

在绘画理论方面,在数量上赶超前人,但大多数画论都是以传抄前人的画论为主,创新性极低。

《石涛画语录》可谓具有强烈的反潮流胆识和勇敢的革新精神,其中“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另辟一路,此观点表明石涛不同于此时画坛的拟古观念,体现出超前的写生观念。

在超前写生观念的基础上,石涛分析了在写生过程中面对“奇峰”的处理方法和对“打草稿”的运用方法,为我们后代学习中国山水画指明了一条道路。

【总页数】4页(P0080-0083)
【作者】党诗哲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中心带你领略石涛的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
2.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构成论研究--石涛《画语录》画学理论体系研究之六
3.搜尽奇
峰打草稿——《石涛画语录》艺术创作思想初探4.石涛绘画的创新性研究——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例5.基于生命体验的山水画创作探究
——以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搜尽奇峰打草稿》中的艺术观点
作者:李光耀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4期
【摘要】《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我国著名书画家石涛的作品,其中以淋漓的水墨形式构成画卷主体,以截断的艺术形式拓展山水空间,体现出画家遵从生活、道法自然的艺术情操。

其中《石涛画语录》对石涛作品的创作理念,有着较为清楚的解析与探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书画艺术创作体系。

《搜尽奇峰打草稿》则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石涛艺术创作中的笔墨运用与构图技巧。

【关键词】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画语录》;艺术审美
前言:
《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一绘画作品,是对宋明以来绘画形式的总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从字面的意思来分析《搜尽奇峰打草稿》,“搜尽奇峰”是对生活的总结与提炼,“打草稿”并非指粗糙的艺术创作,而是对现实艺术形式的不断打磨,从现实的描摹中实现艺术超越,完成人与自然的统一。

因此《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一艺术作品,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包含着“道法自然”的追求。

一、《搜尽奇峰打草稿》中的艺术观念
1、内在认知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性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在康熙三十年所作,这一时期石涛想要谋求政治方面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不能施展抱负。

因此石涛转而从艺术创作中获取人生感悟,《搜尽奇峰打草稿》即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而来的。

《搜尽奇峰打草稿》追求内在认知与外在表现的统一,这是从艺术的整体性而言。

整幅画运用大量的水墨勾点出山川、河流、奇峰、怪石、茂密林木、村舍瓦屋,看似颇有疏离之感,实则墨点与墨点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这就是书画家内与外在的统一性表现。

“师法自然”是石涛一直推崇的绘画思想,从自然中寻找创作素材,从对自然的感受中抒发意趣,这是一种由内而外是表现过程。

从画卷层层叠叠的危崖、错落有致的奇峰怪石,以及蜿蜒曲折的山川溪流中,可以看出石涛的意象化创作风格。

他不拘泥与古法创作,不追求对物象表面形态的描摹,而是从自身情感中生发出山水画卷,形成画家内在品格与山川景物的高度统一。

2、生活实践引领艺术创作的构思
艺术形象的创作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这是石涛艺术创作的实践依据。

“师法自然”最终也要回归到生活实践中,一味照搬现实的“写生”作品,不过是对生活世界的蹩脚描摹。

画家只有在深入观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艺术形象的创作原理,同时又不拘泥于原有
的艺术形态,在现实基础上不断提炼升华,表达出画家主观的内心世界。

《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中,石涛运用纵横飞舞的笔墨展现动感,以浓淡相宜的苔点来营造氛围,勾勒出整幅画的磅礡气势。

画面中有郁郁葱葱的山河,而在山河之外,一条溪水蜿蜒向远处流去,形成了一片留白空间。

这种繁简结合的艺术构思,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手法,构图形成了强烈的现实对照。

这并非艺术形象的现实再现,而是在原有的现实基础上的加工创造,是对现实的突破与抽象化。

3、天人合一艺术境界的追寻
“天人合一”作为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在《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得到了完美表现。

石涛提出绘画应该从“心”出发,在《搜尽奇峰打草稿》中,石涛利用以水和以墨破墨的方法来勾勒画面,形成一层覆盖一层的苍郁质感,笔法厚重却又不失灵巧,画面浑然一片却又气韵生动。

绘画需要从长久的艺术实践中,从不断的生活探寻中获得灵感。

因此石涛的绘画创作并不是在否认古法,而是在古法的基础上吸收各家所长,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天人合一”思想的传达,重点在于对现实事物的感性提炼,而不是简单描绘事物的本来面貌。

对现有事物的想象式加工,需要艺术家拥有高超的理解能力与顿悟能力,在艺术创作中被称为“无法而法”。

二、《搜尽奇峰打草稿》绘画观点的现实意义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一种艺术创作观念,是从“心”出发、由内而外的艺术创作方式。

石涛反对一味模仿古人的绘画创作方式,提倡从生活中生发出真实的内心感受。

这种关照内心与联系现实的艺术创作方式,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因此,从《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可以得出,艺术创作没有捷径,也永无止境,艺术创作来源于无数次的生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创新才能谋发展。

这是艺术发展需要遵循的真理,也是社会进步需要坚持的思想路线。

石涛这种勇于为艺术献身,敢为人先的创作精神值得敬佩,他的绘画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文化财富。

结语:
《搜盡奇峰打草稿》是石涛艺术创作中的珍品,石涛的画作以生活与自然为参照,讲求从生活实践中表现艺术形象,这是其一贯坚持的绘画观念。

《搜尽奇峰打草稿》表达出作者内心世界的淡薄,一山一水的描摹体现出石涛革新与创造的思想,也体现出其面对自然“神遇而迹化”的人格境界。

“师法自然”这一绘画创作理念,对后世绘画造成了深刻影响,成为众多艺术家毕生追求的艺术标准。

参考文献:
[1]刘一彤.《搜尽奇峰打草稿》研究[J]. 现代妇女(下旬). 2013(10)
[2]王维华.石涛山水画的禅学思想[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3]喻建十.建十聊书画搜尽奇峰打草稿与面对奇峰打草稿[J]. 世界文化. 2016(10)
作者简介:李光耀(1992-02-03),男,山西临汾人,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学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