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3的加减法》(幼儿园ppt课件)
小班数学《学习3以内的数》PPT课件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主动学习 和探索的精神。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 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
操作实践法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 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和 技能。
互动合作法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动交流,合 作解决问题,培养其团队协作 精神和社交能力。
减法
3 - 2 = 1,表示从总数为3的物体中去掉一个数量为2的物体后, 剩下数量为1;4 - 2 = 2,表示从总数为4的物体中去掉一个数量 为2的物体后,剩下数量为2。
数字3的加减法
加法
1 + 3 = 4,表示一个数量为1的物体和另一个数量为3的物体合并后总数为4;2 + 3 = 5,表示一个数量为2的物 体和另一个数量为3的物体合并后总数为5;3 + 3 = 6,表示两个数量为3的物体合并后总数为6。
多媒体辅助法
运用PPT课件、动画等多媒体 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效果。
02
数字1、2、3认知
数字1的形象与意义
形象
数字1像一个站立的人,笔直而独 立。
意义
数字1代表单一、独立,是所有数 字的基础。它是计数的开始,表 示最小的正整数。
数字2的形象与意义
形象
数字2像一只天鹅,优雅地弯曲着脖 子。
意义
数字2代表双重、成对,是计数中第二 个数字。它表示两个相同或不同的事 物,也可以表示一对或一双。
数字3的形象与意义
形象
数字3像一只耳朵,倾听着周围的声音。
意义
数字3代表多数、三个一组,是计数中第三个数字。它可以表示三个相同或不同 的事物,也可以表示一组三个的物体。
小班数学《学习3的减法》课件.(1)

小班数学《学习3的减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幼儿数学》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详细探讨3的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3的减法运算技巧,理解减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3的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3的减法运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3的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减法计算器、卡片、磁性数字贴。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简单的减法情景,如:小猴子摘了3个香蕉,吃掉了1个,还剩几个?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3的减法运算,如:31=2、32=1等。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互相出题,互相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习3的减法2. 板书内容:减法运算:31=2、32=1减法概念: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值 3的减法运算规律:从3开始,每次减去1或2,得到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应用题:小猫有3个鱼骨头,它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2. 答案:(1)2、1、0(2)1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3的减法运算。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引入更大的数的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减法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理解减法运算的本质,即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值。
小班数学《学习3的减法》精品课件.

小班数学《学习3的减法》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小班数学》第五章“加减法初步”中的第三节“3的减法”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3的组成和拆分;2. 3减1、2、3的计算方法;3. 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进行3的减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3的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3的减法运算中,拆分和组成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3的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实物(如苹果、铅笔等);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果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苹果数量,并提出问题:“如果有3个苹果,摘掉1个,还剩几个?”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3减1、2、3的计算方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学生练习本,进行3的减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学习3的减法》2. 内容:a. 3的组成和拆分;b. 3减1、2、3的计算方法;c. 3的减法运算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31= 32= 33=b. 实践题:从学具中找出3个物品,进行减法操作,并记录下来。
2. 答案:a. 2 1 0b.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3的减法运算。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进行更大数字的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3的减法运算中,拆分和组成的能力。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例题讲解:如何清晰、生动地讲解3的减法运算。
小班数学《学习3的减法》优质课件.

小班数学《学习3的减法》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3的减法运算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涉及减法的意义、3的减法运算规则、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3的减法运算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3的减法运算规则。
2. 能够运用3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3的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运用3的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实物(如苹果、小球等)。
学具:彩色笔、练习本、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小朋友分苹果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如何将3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减法的意义,以3的减法为例,通过图片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减法运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3的减法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图片和实物,要求学生运用3的减法运算,合作完成分配任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班数学《学习3的减法》2. 内容:减法的意义3的减法运算规则实践应用:分配苹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纸上的3的减法题目。
(2)运用3的减法运算,设计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见练习纸。
(2)例:妈妈买了3个橙子,给了我2个,请问还剩几个橙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减法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尝试将3的减法运算拓展到其他数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小组合作活动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大班3的加法教案和ppt

大班3的加法教案和ppt
教案标题:大班3的加法教案和PPT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3.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学素材:数字卡片、计数器、计算器、加法练习纸等。
2. PPT制作:使用图形、图像和简单的文字来呈现加法概念和计算过程。
教学步骤:
引入:
1. 使用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例如2+1=3,3+2=5等,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运算?
探究:
1. 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用数字卡片进行加法实践。
例如,给学生发放数字卡片2和3,让他们模拟2+3的加法过程。
2. 引导学生使用计数器或计算器进行加法计算,让他们发现加法计算的规律和特点。
3. 使用PPT展示一些有趣的加法图像,例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进行加法计算。
拓展:
1. 分发加法练习纸,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练习。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法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解答出加法题目。
3. 在PPT中添加一些挑战性的加法题目,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总结:
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加法是什么意思?你学到了哪些加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 强调加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进行计算。
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加法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练习纸上的完成情况。
教案撰写完成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