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
合集下载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第五部分(第9段):对 学习先生的语文主张, 效仿先生的品德的思考。
1.给下列加色的字注音。
rùn
shū
zhuó
kěn
pì
修润
méng
生疏
zhui
商酌
biè
恳切 譬如
tà
tiē
朦胧 累赘 别扭 拖沓 妥帖
huì
chǐ
rǒng
pèi
诲人不倦
è
不耻m下ǎo 问
冗长颠沛流离
xiá
简明扼要 丁卯 自顾不暇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 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不久,叶圣陶就发现了张中 行的价值,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改 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辑。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 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明了叶圣陶先生的 语文主张。
(一)人物品格
1.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作者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 品行,请总结分析。
(1)待人厚。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2)律己严。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 的一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上节课,我们大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其在写作方 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 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 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还特别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版PPT课件
曾思小没逐变看,就4人证明家你绝不你行删。去“一两个字,意
文风方面重视 "简洁"
八L
L- 之~— 告3
M 工 V*
•2. 回忆先生的身影
•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 ,当年他在上海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 里去 ,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 ,走近一看 ,是描他的一
篇文章的标点。
.• --治学严谨 有事 ,或无事 ,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 ,告辞 ,拦阻他远 送 ,无论怎样说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 ,四道台阶 ,送 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 ,口说谢谢 ,看着来人上路才转 身回去。
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 2 ) 从现实看 ,叶先生“扁话” 主张是切中时
症的。 ( 时症 :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也
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
T
・5.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 ,为文章划分层次。
•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 第三部分(第3-6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竟厚的一面。
不知道疲倦 ,对我来说 ,做到了哪些呢 ?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
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之人 ,自己决定对人建
立仁爱之心 ,别人才会对你仁爱 ,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
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
3、 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中 县 屯
裔 镇
北 土
要
。参 本 善
从 加
A暴
费
编
7 ‘。
与 季
.人 超
原
屯 人
写语 到
: 季
文风方面重视 "简洁"
八L
L- 之~— 告3
M 工 V*
•2. 回忆先生的身影
•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 ,当年他在上海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 里去 ,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 ,走近一看 ,是描他的一
篇文章的标点。
.• --治学严谨 有事 ,或无事 ,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 ,告辞 ,拦阻他远 送 ,无论怎样说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 ,四道台阶 ,送 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 ,口说谢谢 ,看着来人上路才转 身回去。
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 2 ) 从现实看 ,叶先生“扁话” 主张是切中时
症的。 ( 时症 :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也
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
T
・5.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 ,为文章划分层次。
•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 第三部分(第3-6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竟厚的一面。
不知道疲倦 ,对我来说 ,做到了哪些呢 ?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
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之人 ,自己决定对人建
立仁爱之心 ,别人才会对你仁爱 ,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
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
3、 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中 县 屯
裔 镇
北 土
要
。参 本 善
从 加
A暴
费
编
7 ‘。
与 季
.人 超
原
屯 人
写语 到
: 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从“做”和“作”分工不明这一小事入手,让 读者感受到一个在学术细节上精益求精的叶圣陶。 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感动。
解读人物形象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 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字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与前面的“改” 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换,“描”字能体现 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 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文章作者的尊重。
这是对先生最好的怀念。
体会作者情感
2.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 体会深情的赞美和仰慕。
围绕这些事情,作者又是如何评价叶圣陶先生的? 再次运用略读方法,找出这些评价性的语句,勾画出来。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记叙与叶圣陶先生初识时的印象,表现其品德高尚。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这句用了三个标点。八个字 却用了这么多标点,同学们想一想,这句是不是可以删去 一个标点,改成“叶圣陶先生,人往矣”?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
1. 叶老是大写的人,是由这些品质铸成的人。 2. “人”后面加上逗号,使整句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
哀,表现了张中行先生对叶老的缅怀与敬仰。 3. 突出的是这个“人”,而不是他死了。即我们不应该
(重视简洁)
第7段:规范“做”和“作” (认真负责)
小事件
修润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为文如写话
文风重简洁 写作求完美
大品格
待人厚
律己严
详略安排
详 略 详 略 详 略
探究本文写法
我们刚刚梳理了文章所写的事件,大家从中能概括出 本文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围绕叶圣陶先生的“做人和做学问”选材,做到了 以小见大,从小事中见大品格。
解读人物形象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 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字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与前面的“改” 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换,“描”字能体现 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 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文章作者的尊重。
这是对先生最好的怀念。
体会作者情感
2.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 体会深情的赞美和仰慕。
围绕这些事情,作者又是如何评价叶圣陶先生的? 再次运用略读方法,找出这些评价性的语句,勾画出来。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记叙与叶圣陶先生初识时的印象,表现其品德高尚。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这句用了三个标点。八个字 却用了这么多标点,同学们想一想,这句是不是可以删去 一个标点,改成“叶圣陶先生,人往矣”?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
1. 叶老是大写的人,是由这些品质铸成的人。 2. “人”后面加上逗号,使整句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
哀,表现了张中行先生对叶老的缅怀与敬仰。 3. 突出的是这个“人”,而不是他死了。即我们不应该
(重视简洁)
第7段:规范“做”和“作” (认真负责)
小事件
修润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为文如写话
文风重简洁 写作求完美
大品格
待人厚
律己严
详略安排
详 略 详 略 详 略
探究本文写法
我们刚刚梳理了文章所写的事件,大家从中能概括出 本文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围绕叶圣陶先生的“做人和做学问”选材,做到了 以小见大,从小事中见大品格。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作文、做人,力求 完美,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5.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 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寺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 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沉重的苦心。
作用: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告诉人们要铭记叶圣陶写话的主 张,理解叶老提出这处主张的苦心。
尝试以“ 求:突出人物特点。
二三事”为题写你身边的人,要
❶以小见大,展示人物全貌。
本文在刻画人物时,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如第三段写吕叔湘先 生看见叶圣陶先生在“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写“我同叶圣陶先生文 墨方面的交往”,第4、5段写到的“我”与叶圣陶先生的日常交往等,都 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却能集中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过人品行。还 有第6—8段中的典型事例,也都是小事,但却很好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律 己严的过人品行。文章正是通过这些小事,以小见大,展示了人物的全貌, 表现了文章主题。
1.阅读课文第一段,仔细体会“双层的悲哀”的含义以及第一段在全文中 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1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 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 以为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理解:
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 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这里作者表达 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2.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文章最主要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德? 待人厚,律己严
4.在待人厚部分里,共写了关于他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什么性 格特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完美版
待人厚
1.修改文章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 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 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 复。
2.送客
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 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 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律己严 重视“简洁”
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作文做人 鞠躬尽瘁
拓展延伸
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
1、 谈 谈 心 目 中的鲁 迅 ( 1) 学 了 本 单元的 课文, 我们被 鲁迅先 生的才 学和人 格魅力 所折服 ,这节 课我们 就来谈 谈自己 心目中 的鲁迅 。 ( 2) 提 出 要 求:可 以就课 文来谈 ,可以 结合课 外学习 的收获 来谈; 可以讲 同鲁迅 有关的 人和事 ,也可 以说说 读鲁迅 作品的 体会。 ( 3) 小 组 讨 论,合 作学习 。 ( 4) 汇 报 交 流,师 生评议 。 ( 5) 教 师 小 结。阅 读了鲁 迅先生 的文章 ,认识 了鲁迅 这位伟 大的文 学家、 思想家 和革命 家,希 望同学 们能从 他的身 上汲取 力量, 超越自 我。 2、 交 流 体 会 含义深 刻的句 子。 ( 1) 学 生 读 教材 中的内 容,谈 理解。 师 : 含 义 深 刻的句 子表面 是一层 意思, 却暗含 着更深 的意义 。那么 本组课 文中有 哪些类 似的句 子,我 们都是 用什么 方法去 理解这 些句子 的? ( 2) 学 生 找 句子, 交流体 会方法 。 ( 3) 教 师 归 纳总结 体会含 义深刻 的句子 方法: 联 系 上 下 文 ;联系 生活实 际;结 合时代 背景; 展开丰 富联想 。…… 师 : 希 望 同 学们在 以后的 学习过 程中, 继续运 用我们 总结的 这些体 会句子 的方法 去学习 课文, 一定会 有更多 的收获 。 日积月累 过 渡 : 鲁 迅 先生的 文章无 疑是人 类文化 宝库中 的一笔 财富, 这节课 我们一 起细细 品读鲁 迅先生 文章中 的脍炙 人口、 发人深 省的名 言警句 。 1、 学 生 自 读 。指名 读。 2、 理 解 重 点 词语: 3、 有 感 情 地 朗读、 背诵。 课 外 再 搜 集 一些鲁 迅先生 的名言 。 趣味语文 1、 过 渡 : 鲁 迅先生 的童年 发生过 许多故 事,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读一个 鲁迅巧 对先生 的故事 。 2、 学 生 自 读 。指名 读。 周 樟 寿 的 对 子妙在 哪里? 他为什 么对得 好? 文 人 巧 对 对 联的故 事还有 很多, 课后搜 集此类 故事, 与同学 们交流 。
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经典课件(48张) (共48张PPT)
•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 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 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即叙议结合。
写作特点
•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 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 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 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结构图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描画标点 修润文字
情境导入
课件PPT
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 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我们呢? 你想要成为一个什 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 别人又是怎样评价你 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 中的叶圣陶。
课件PPT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目标
1.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 先生的语文观点。 3.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4.积累语言,领悟作者简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 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作者档案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 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 著名学 者、 哲学家、 散文家。 主要从 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 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 本》 、 《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 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 与季羡 林、 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 人、 至人、超人” 。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课件PPT
1、课文引用了《左传》和《论语》,有什么作用? 引用《左传》的“立德”之言,引出下文对叶
圣陶先生品德的称赞,表现了他品德高尚。引用 《论语》中的两句话,因为这两句话正是叶圣陶先 生高尚品德的具体表现,他既是躬行君子,也是人 之师表。这样写,使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更具体 可感,也使文章更有文采。
写作特点
•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 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 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 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结构图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描画标点 修润文字
情境导入
课件PPT
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 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我们呢? 你想要成为一个什 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 别人又是怎样评价你 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 中的叶圣陶。
课件PPT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目标
1.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 先生的语文观点。 3.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4.积累语言,领悟作者简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 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作者档案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 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 著名学 者、 哲学家、 散文家。 主要从 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 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 本》 、 《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 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 与季羡 林、 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 人、 至人、超人” 。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课件PPT
1、课文引用了《左传》和《论语》,有什么作用? 引用《左传》的“立德”之言,引出下文对叶
圣陶先生品德的称赞,表现了他品德高尚。引用 《论语》中的两句话,因为这两句话正是叶圣陶先 生高尚品德的具体表现,他既是躬行君子,也是人 之师表。这样写,使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更具体 可感,也使文章更有文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3.文章第2段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 么作用
• 内容:第2段运用一些名言来概述叶圣 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 作用:有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 本文入选七年级课本时,因篇幅过长,被 编者删 去了一些段落,请你阅读下面 的段落,看看它们分别 适合放在文中 的什么位置,并写出自己的理由,
文段
•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是 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和自我 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 一半,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 他不是看不出 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 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风,是对 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这里 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 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 力量会比 “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 愧于屋漏。
此段应放在哪个位置,并写出自己的 理由,
• 应放在文中第5段之后,
• 从内容上看,这一段讲的是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 事例,
• 而第一句中写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 次表现得更为突出”,“还有”可见这一段是 承接上文写的,在此之前已经列举了事例, “更为突出”可见这一 事件比前面的事件表现 其“待人厚”的程度都要深,
(1)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 品析:特别一词修饰“重视”,突出 叶 先生对文风 “简洁”的重视程度,也可 见其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
(2)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 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 决不放松,
• 品析:同样一词说明先生不仅重视以上所讲的文 风问 题,写作中的细小的方面也毫不放 松,“不……决不”更补写 认真的程度,
•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 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 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 《文言常识》、《文言津逮》、 《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 等。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9张ppt)
B.悔恨
悠久
出板
南腔北调
C.儒家 公寓
丁卯
躬行君子
D.微末 天坛
悲哀
学而不厌
【解析】B项,“出板”应为“出版”。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 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 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 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第 贰
章
作 者 简 介
知识备查
第四章节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
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1921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曾发表童话集 《稻草人》和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 变后,他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 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有《叶 圣陶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
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
商酌(zh润(rùn)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解析】A项,“别”应读biè;B项,“帖”应读tiè;D项,“沓”应 读tà。
课堂检测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谦虚
业绩 朦胧 正心修身
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1期。有删改。 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 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叶 圣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时, 聘请张中行到人教社工作。张中行以在北 京多年、普通话好的优势,在工作之余协 助叶圣陶先生编辑了多种语文读物。张中 行也一直敬佩叶圣陶先生的为人。1988年 2月叶圣陶先生逝世,3个月后,作者写下 了这篇文章,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 赞美之情。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美版)PPT课件.ppt
写得不像话 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 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核心
此二者是我们每一个学习 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 重视的问题,具有很强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写话”与“简洁”
结构梳理
修改文章
待人厚 送客
叶圣陶先 生二三事
复信 主张“写话”风格
律己严 重视“简洁”
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作文做人 鞠躬尽瘁
拓展延伸
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
3.回信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 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 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 到很悲伤。
律己严
1.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
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2.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
字词学习
zhuó 商酌
ménɡlónɡ zhui 朦 胧 累赘
tuǒ tiē diān pèi
妥帖
颠 沛流离
tà 拖沓
商酌: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 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核心
此二者是我们每一个学习 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 重视的问题,具有很强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写话”与“简洁”
结构梳理
修改文章
待人厚 送客
叶圣陶先 生二三事
复信 主张“写话”风格
律己严 重视“简洁”
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作文做人 鞠躬尽瘁
拓展延伸
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
3.回信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 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 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 到很悲伤。
律己严
1.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
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2.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
字词学习
zhuó 商酌
ménɡlónɡ zhui 朦 胧 累赘
tuǒ tiē diān pèi
妥帖
颠 沛流离
tà 拖沓
商酌: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 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优秀课件PPT】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人之师表
躬行君子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待人厚
1.修改文章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 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 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 复。
2.送客
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 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 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3.回信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 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 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 到很悲伤。
律己严
1.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
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2.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
律己严 重视“简洁”
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作文做人 鞠躬尽瘁
拓展延伸
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
有时候,人太清醒反而觉得累,觉得不快乐,但是想要学会装糊涂还真是难。不要等到人生垂暮,才想起俯拾朝花,且行且珍 面前一文不值,却在另一个人面前是无价之宝。谨记自己的价值所在。路再远,也有尽头;苦再深,也会结束,只要不放弃, 漫漫的长途中跋涉,在深深的痛苦中挣扎,我们常常为环境所迫,被困难所迷惑,放弃了希望,厌倦了生活,觉得路越走越窄 窄的不是路,是思想与感情,深的不是苦,是感受与心情,路边是路,苦中有甜,看得是你自己。许多人,不是擦肩,就是 事,不是无能,就是无情,总是无缘。人生,就是一次艰辛的旅行,得意时,顿生许多豪情,期盼着,浏览更多美好的风景 心,渴望着,走出困境摆脱愁情。人生所有的一切,得意也好,失意也罢,圆满很少,完美不多,人如此,事这样,如意很少 好多人或事,明明喜欢,偏偏不能;明明热爱,恰恰不能;生活,有许多无能,好多事情,明明讨厌,常常不做不行;明明厌倦, 的不能,想说的不行;不愿做的,却又不能,不想说的,就是不行。我们就是这样无奈,无能。何时,能随心如愿,给心身最大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 悟:要有阳光般的心态。没有爱的生活就像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让爱如同午后阳 房。人生感悟:学会爱别人多去尊重理解别人,常怀宽容和感激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才有了海的广 是他们给了你帮助:感激你的敌人,是让你变得坚强。人生感悟:懂得宽容和感恩。管好自己的嘴,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 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人生感悟:切记祸从口出!人情、人情,人之常情, 往,“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所以,“人情要多储存,就像银行存款,存的越多,时间越长,红利就越大。人生感悟:多储 躁!不要急于下结论特别是生气的时候做决断,要学会换位思考,或者等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 单的事情复杂化。人生感悟:遇事莫急躁!真正学会知足。人生最大的烦恼是从没有意义的比较开始,大千世界总有比如你 我哭泣没鞋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脚”。人生感悟:真正学会知足。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有胜他的把握,根本 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人生感悟:不和小人生气计较。别把工作当负担,既 没有更好的选择,与其生气埋怨,不如积极快乐的去面对。当你把工作当做生活和艺术时,你就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人生感 人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 舒坦,心也舒坦。人生感悟:珍惜自己的生活。1.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往往身不由己。生活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就好。有的人像WIFI热点,即使远了,但是只要你没改密码,再相见的时候也会自动连上,只是改不改密码,也是人家的事了 人生,要么没心每肺扮傻到底,别让自己活成了那种,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人。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 往往也做不成大事。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自已的修养不够。人生在世,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 不去。如果是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吃不到好的 总爱跟别人比较,看看有谁比自己好,又有谁比不上自己。而其实,为你的烦恼和忧伤垫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不幸和痛苦,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 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 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励志语录未来幸福就在于此。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 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 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诺夫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 12、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 是向敌人学习。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游手好闲地 手好闲好。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
最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PPT课件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 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叶圣陶
张中行
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 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 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 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 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 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 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 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 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 《未厌集》(1928年)等。
•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
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
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
作文。
布置作业
• 1、表现于本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是平淡的 还是浓烈的?试加以分析。
• 2、通过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了解叶圣陶与 张中行的文学作品。
• 2、 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 待人厚:
•
修改文章
•
恭送客人
•
真诚复信
• 律己严: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 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叶圣陶
张中行
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 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 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 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 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 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 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 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 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 《未厌集》(1928年)等。
•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
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
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
作文。
布置作业
• 1、表现于本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是平淡的 还是浓烈的?试加以分析。
• 2、通过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了解叶圣陶与 张中行的文学作品。
• 2、 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 待人厚:
•
修改文章
•
恭送客人
•
真诚复信
• 律己严:
•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4
2021/7/22
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 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 等著名的短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 荒者。
5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 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 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 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 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 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待人宽厚
2021/7/22
23
3、 理解先生的苦心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 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 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 完美。
叶圣陶先生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 辞、词汇、标点等。
2021/7/22
24
积累语言
•
•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 这样。”作者张中行先生也是如此,他是是二十世 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
•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
他也是真正的儒生,他和叶圣陶先生亦师亦友,
对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理解先生的苦心,传承先生
2021/7/22
31
5. 写作的特点
•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
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 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 • 三是其文风。
2021/7/22
32
一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 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 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 深处。
2021/7/22
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 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 等著名的短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 荒者。
5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 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 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 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 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 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待人宽厚
2021/7/22
23
3、 理解先生的苦心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 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 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 完美。
叶圣陶先生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 辞、词汇、标点等。
2021/7/22
24
积累语言
•
•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 这样。”作者张中行先生也是如此,他是是二十世 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
•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
他也是真正的儒生,他和叶圣陶先生亦师亦友,
对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理解先生的苦心,传承先生
2021/7/22
31
5. 写作的特点
•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
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 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 • 三是其文风。
2021/7/22
32
一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 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 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 深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
•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 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 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 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 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 话创作的拓荒者。
•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 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
• 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
• (2)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 南腔北调话。可是他 • 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 于相处;但是 • 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 的态度。
小结:
• 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 • 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 • 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理解写法,把握形象
• 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 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 外,他鞠躬, 口说谢谢”,这样一些琐碎之事, 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 执行。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 谨的程度。 • 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 严谨的科学态度。
思考
•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 明确: •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 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张中行
•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 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 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 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 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 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 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 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 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 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 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 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 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 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 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 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 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 5.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 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 张中行,原名张璇,1909年生,河 北香河人。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 学校,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建国 后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 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退休后任 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直至 1997年。 我国著名学者、哲学家、 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 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 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 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 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 至人、超人”。
理解重点词句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 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 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 ,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 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书本84页 书角。
•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 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 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 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总结:
•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一文,从这些小事中 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 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 刻感受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大儒者的风范,希望 同学们也能向这些优秀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并 努力实践。
• (3)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 课本的修润, • 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 (4)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 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 于情面,不厌 • 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待人厚 律己严
作者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1)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 之处。 (2)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表 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 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 ②以上说待人厚 ,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 己。 • ③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 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本文结构
• 本文从结构层次上看,可分为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 第三部分(从“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至“努力争取不 愧于屋漏”):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 第四部分(从“以上说待人厚”至“于是‘做’和‘作’就有了 明确的分工”)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 严。 • 第五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精读细品
•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
• 1、 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 明确: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
• 2、 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 例如: • (1)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 • 篇文章的标点。
最深印象的语句
• 2.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 •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 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 是“双层的悲哀”。 • (2)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 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5. 写作的特点
•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 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 动人的情感力量。 •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 • 三是其文风。
• 一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 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 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 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 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 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 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 主张。
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 繁碎:fán suì ,繁杂琐碎。 • 悲哀(bēi āi):指伤心、难过。
•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 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 3.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 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 通俗易懂; • 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
• 6.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 举例说说。 •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 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 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 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 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 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叶圣陶
•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 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 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 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 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 话创作的拓荒者。
•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 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
• 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
• (2)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 南腔北调话。可是他 • 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 于相处;但是 • 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 的态度。
小结:
• 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 • 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 • 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理解写法,把握形象
• 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 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 外,他鞠躬, 口说谢谢”,这样一些琐碎之事, 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 执行。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 谨的程度。 • 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 严谨的科学态度。
思考
•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 明确: •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 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张中行
•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 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 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 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 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 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 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 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 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 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 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 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 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 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 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 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 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 5.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 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 张中行,原名张璇,1909年生,河 北香河人。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 学校,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建国 后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 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退休后任 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直至 1997年。 我国著名学者、哲学家、 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 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 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 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 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 至人、超人”。
理解重点词句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 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 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 ,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 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书本84页 书角。
•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 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 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 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总结:
•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一文,从这些小事中 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 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 刻感受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大儒者的风范,希望 同学们也能向这些优秀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并 努力实践。
• (3)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 课本的修润, • 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 (4)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 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 于情面,不厌 • 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待人厚 律己严
作者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1)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 之处。 (2)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表 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 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 ②以上说待人厚 ,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 己。 • ③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 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本文结构
• 本文从结构层次上看,可分为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 第三部分(从“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至“努力争取不 愧于屋漏”):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 第四部分(从“以上说待人厚”至“于是‘做’和‘作’就有了 明确的分工”)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 严。 • 第五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精读细品
•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
• 1、 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 明确: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
• 2、 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 例如: • (1)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 • 篇文章的标点。
最深印象的语句
• 2.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 •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 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 是“双层的悲哀”。 • (2)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 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5. 写作的特点
•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 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 动人的情感力量。 •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 • 三是其文风。
• 一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 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 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 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 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 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 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 主张。
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 繁碎:fán suì ,繁杂琐碎。 • 悲哀(bēi āi):指伤心、难过。
•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 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 3.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 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 通俗易懂; • 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
• 6.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 举例说说。 •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 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 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 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 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 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