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高考语文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任务(十三)整体把握,精准提炼,答好论述类文本主观题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指导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指导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指导经过近几年的完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已经走向成熟,臻于完美。

仔细揣摩,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思路清晰,题型成熟。

如果能依据命题思路,挖掘内在规律,强化答题思路,那么一定能答到点子上,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如果能根据命题题型,探索答题技巧,加强答题规范,那么就一定能答得规范些,提高得分率。

一、含义类就现有命题而言,主要考查重要词语或关键句子的理解,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

从命题趋势来看,已经由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达的两者并存逐渐转向主观表达的一统天下。

答题思路上,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放入语境。

无论是重点词语,还是关键句子,都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

二是要划出要点。

要根据上下文,紧扣重点词语或关键句子,划出相关的有效信息。

三是要筛选领悟。

如果是客观选择题,就要通过筛选来作出正确选择;如果是主观表达题,就要通过领悟来做出正确答案。

例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语文题第19题:“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这句话如何理解?粗看全文,立马就可知道:所要理解的关键句子,就是文本的最后一节。

细读关键句子,可以划出三个要点:“连生命都不怜惜”、“最可怕”和“活在书中的好”。

仔细体会,深入进行领悟:“连生命都不怜惜”是说要珍惜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最可怕”是说要反对崇尚武力,滥用暴力;“活在书中的好”是说李逵破坏性太大,有警醒作用。

根据以上领悟,稍加进行整理,便可形成正确的答案。

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其一是要点题。

要紧扣题目,在开头标出“理解”。

可直接用“理解”二字,也可用“某词语或句子理解如下”。

其二是要分条。

要分条进行阐述,体现出答题的层次性;要用①②③标示出来,表现出答案的条理性。

其三是要升华。

或略作总结,让答题有所提升;或阐述作用,让解答更加完善。

当然,答题还必须简明扼要,语言精练;大体相当,讲究匀称。

仍以上面列举的例子为例,请先来看看提供的答案:①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40年前,提起红枣,还只有“桑枣人家近”的山东大枣。

现在提起红枣,食客们可选择的还有新疆和田枣、陕西狗头枣、山西板枣、甘肃临泽小枣;2018年,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8.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广东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望到2020年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旨在用差异化推广、全域化部署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形成发展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

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网文)材料二: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自明代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粮仓”。

如今,“北盛仓”农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水稻播种就像用印刷机“印刷”;病虫害防治,专业防治公司用无人机“飞虎队”统防统治;水田里不光种水稻,还养鱼、养鳖、养青蛙……北盛镇党委书记李斌说,现在,种的粮食更好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2月23日网文)材料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到2050年可能超过70%。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八章论述类阅读核心突破一精准把握论述思路讲义含解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八章论述类阅读核心突破一精准把握论述思路讲义含解

核心突破一精准把握论述思路——层次要清.层意要准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分析论述结构.把握论述思路”.是指对论述类文本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

“分析论述结构”和“把握论述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相互映照。

思路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一、论述类文本结构特点1.一般结构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论点或论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

但它又是富有变化的: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有的只是在开头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有的文章是驳论文.采用破立结合的结构方法。

我们应了解其结构中的共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三论”特点(1)引论。

引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入式.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或论题;二是引入式.由一个“由头”引入论点或论题.这个“由头”多是一个故事.或者一句名言。

辨析引论最重要的是看它是提出论题还是论点。

(2)本论。

这是论述类文本最关键的部位.关系到思路题的得分。

在这时.寻找标志层次、段落之间关系的词语尤为重要.把握各段段意也极为重要。

本论内部的层次有以下几种:①并列式:各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明中心论点.各论点、各段落是平行的;有时.揭示分论点的语言形式也大致相同。

②对照式: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作分析。

③层递式: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过程。

④综合式:综合运用几种结构方式.如先并列.再层递;先对照.再层递等。

⑤特殊式:针对驳论文的破立式.有的先破后立.如《拿来主义》一文;有的先立后破;有的边破边立。

(3)结论。

它主要有以下方式:①总结上文.重复或强化中心论点。

②卒章显志.得出论述结论或中心论点。

③补充论证。

④发出号召或劝勉。

2023年语文高考二轮复习——非连续实用文本阅读 精准筛选,精准提炼,答好主观题

2023年语文高考二轮复习——非连续实用文本阅读 精准筛选,精准提炼,答好主观题
(摘编自祝乃娟《消费升级是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0月13日)
材料二: 药品集中采购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方案,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 会保障体系的惠民举措,随着其他配套改革持续跟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也将不断增强。 去年11月,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的试点工作启动,以全国4个直辖市和包括 西安、厦门在内的7个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作为集中采购主体,组成“4+7”联盟, 和医药企业谈判议价。截至目前,11城药品带量采购相继落地,中选降价的25个药品 价格平均降幅在52%。此次药品带量采购要求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一致,以确保降价 不降质。带量采购全面落地后,一方面国内仿制药企业无法维持仿制药的高价格,另 一方面到期的外企原研药品也受到冲击。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唐先伟表示: “‘4+7’倒逼医药工业更着重研发,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费,满足消费者对更优质、更多元的服务型消费的需求。
√B.从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可看出,政府在百姓健康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制定解决百
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政策,敦促服务方提升质量。 C.增值税只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减少了重复纳税
的环节,这一税务改革政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D.材料二中政府通过带量采购倒逼医药企业着重研发,材料三中政府通过退税扶持
(摘编自车丽《1l城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落地, 25种药品降价超一半》,央广网2019年3月31日)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
材料四: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 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 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改增值税,主要涉及交 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后,有利于扩大企业进项税抵扣范围,调动 企业积极性,中国坚持减税与完善税制并重,向现代增值税制度迈进。在“营改增” 的基础上,政府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多措并举,增值税改革已成为减税的核心内容 和推进产业转型的“重头戏”。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

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

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江苏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10-13年及详解

江苏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10-13年及详解

(10)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精准训练十三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精准训练十三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三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精准训练十三分析概括论述类文本的论述思路练前提示分析概括论述思路题有两种题型。

一是分析概括全文思路题,对于这种题型,首先要从全文出发,由标题入手,抓住全文的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和能标志思路、层次的关键词句,大体把握全文思路。

论述类文本全文思路大致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

在分析概括引论时,注意区分提出论点与提出论题的区别。

最易失分的是本论部分,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的本论可分为两个层次。

二是分析概括局部段落的论述思路。

对于这种题型,最好先标出句数,拎出中心句、过渡句或总结句,再细致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层次和层意。

记住:无论哪种题型,最主要的是认真仔细地阅读原文,尤其是善于从论点、论证和论据的核心要素角度把握文本。

答题除了要使用好序数词语外,还要注意用语不要太空泛,诸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之类,最好把关键词语写进答案中。

有的层次思路题还要注意论证方法术语的使用,如“然后举……例子”“把……与……对比,证明……(论点)”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美,要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展现它的奥秘。

园林之美,要有懂得园林的观赏者,才能展其妙趣。

我认识一位苏州资深导游,她能把造园的奇思、观园的妙谛讲解得细致入微、俱在眼前。

她告诉我,导游要能引人入胜,先得长期积累,深入研习,自己成为行家;当然,单有知味的导游还不够,还必须有求知的游客。

有修养的游者遇到无修养的导游,或有修养的导游遇到无修养的游者——不是游客无味,便是导游无趣。

赶路式的旅游,难免只能观其大焉者也。

精细的园林,如不能深入领会,就必将“如入宝山空手回”了。

(节选自陈四益《观园》) 1.请简要概述该段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先指出园林的妙趣需要懂得园林的欣赏者去发现,接着论述导游和游客都要有文化的修养,最后从反面阐明只有懂得欣赏才能有所收获(或“最后阐述若不品味、领悟,就会无所收获”)。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一精准把握论述思路讲义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一精准把握论述思路讲义含解析

核心打破一精确掌握论述思路——层次要清,层意要准构造,是指文章资料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是指依照必定的条原所以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分析论述构造,掌握论述思路”,是指对论述类文本构造进行分析,并在理解看法和资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

“分析论述构造”和“掌握论述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构造表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构造表现出来的,构造为表,思路为里,两者互相照射。

思路是高考考察的重点。

一、论述类文本构造特点1.一般构造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 提出论点或论题) 、本论 ( 分析问题 ) 、结论 ( 解决问题 ) 三部分组成。

但它又是富裕变化的: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有的不过在开头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有的文章是驳论文,采纳破立联合的构造方法。

我们应认识其构造中的共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

(1)引论。

引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入式,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或论题;二是引入式,由一个“由头”引入论点或论题,这个“由头”多是一个故事,或许一句名言。

辨析引论最重要的是看它是提出论题仍是论点。

(2)本论。

这是论述类文本最重点的部位,关系到思路题的得分。

在这时,找寻标记层次、段落之间关系的词语尤其重要,掌握各段段意也极为重要。

本论内部的层次有以下几种:①并列式:各分论点从不一样的侧面、不一样的角度说明中心论点,各论点、各段落是平行的;有时,揭露分论点的语言形式也大概相同。

②比较式:环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作分析。

③层递式: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动的过程。

④综合式:综合运用几种构造方式,如先并列,再层递;先比较,再层递等。

⑤特别式:针对驳论文的破立式,有的先破后立,如《拿来主义》一文;有的先立后破;有的边破边立。

(3)结论。

它主要有以下方式:①总结上文,重复或加强中心论点。

②卒章显志,得出论述结论或中心论点。

③增补论证。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备基础知识 +答题方法(实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备基础知识 +答题方法(实用)

论述类文本必备基础知识1.论点与论据论述类文本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论点、论据。

任何论述类文本,作者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论点),也会有用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论据)。

把握了这两个方面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

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主张,当然有时候作者会用一个关键性的句子明确地将其揭示出来,有时候会将其隐含在对材料的引用分析之中。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2.主要的论证方法①引申论证:是反证法的一种,又叫归谬法,是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对方错误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点中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

②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③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3.论证的结构论证过程的两种基本结构横向、纵向。

横向就是围绕一个论题(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基本是并列的关系;纵向就是围绕一个论题(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基本是层层深入的关系。

一般来说,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并列、层进、正反的结构模式。

驳论文,一般会采取先破后立或边破边立的结构模式;驳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驳斥对方,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4.论证的逻辑性方法,然后由此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论述类文本的逻辑性要求比较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一篇文章的论点是一个体系,文章中的所有观点结论都应该紧紧围绕一个核心观点展开;②观点和材料之间契合度要高;③论述类文本的语言要具有严密性,如下定义要精准,做判断要有分寸。

4、论述类文本的基本行文脉络提出问题(论题、论点)——分析问题(论题、论点)——得出结论。

识破八类陷阱一、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

高三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三及答案

高三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三及答案

高三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三及答案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从夏代的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就已经呈现出一种封闭庭院的面貌。

在夏代至商代早期这种形式就开始走向定型,一直到明清时期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

2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

而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在于“礼”。

“礼者,天地之序也。

”儒家不但强调礼,而且重视“乐”,主张“礼乐”并举。

体现在建筑上,“礼乐”秩序要求建筑空间寄寓伦理,利用差序格局来分尊卑关系,方位上讲究主从关系。

建筑围合的“院”是“乐”的艺术升华。

这里,建筑是“礼”,庭院是“乐”,二者相得益彰。

3合院作为集合体,对内是封闭的、凝聚的,对外是排斥的、抗拒的。

人们对外界的流动性降到最低,而这种以院落为中心组合起来的建筑满足了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各种功能需求,并且分区明确,就仿佛是一个微型的宇宙,万事俱备、伦理有序。

传统院落式建筑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

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是这种传统的居住习惯与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行为心理学表明,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范围内进行限定是一种心理需求。

中国传统合院建筑是以高墙围合起的建筑空间,与外界隔绝,阻断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私密、休憩、愉快、生态、景观的生活环境。

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提供明确、稳定的空间环境,给人心理以充分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

所以说,它不仅是人们组织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间,也成为人们在居住空间内与天与自然对话的场所。

4虽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由房屋或围墙围合而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在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反而增加了院落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复习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任务(三)文意概括,精准提炼教案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复习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任务(三)文意概括,精准提炼教案

(江苏专版)2020⾼考语⽂复习语句翻译与⽂意概括任务(三)⽂意概括,精准提炼教案任务(三) ⽂意概括,精准提炼任务情境⽂⾔⽂简答题江苏卷经过多年命题已趋于稳定和成熟,考⽣做这类题也已成⽵在胸。

⼆轮复习应该继续强化已有的思考⽅法和答题要领,⼒争避免失误,获得满分。

⾃主检测,⾃我诊断1.阅读下⾯的⽂段,完成⽂后题⽬。

吾友⽅汤夫,陈义甚⾼,乃以善弈特闻,时汤夫与长兄⼦谦治博⼠家⾔,具通敏绝⼈。

独汤夫善病,尝在床褥间,智虑⽆所寄,乃于床头置⼀枰,以指画⽅置⽽沉思之,深得其解。

乃呼邻之善弈者,每对局辄诎其技。

雅闻前辈有鲍涧泉者为国朝国⼿冠,深以不及见为恨,乃从故⽼觅鲍所藏秘录及鲍同时周源、徐希圣所传图势,⽇精研复核,尽得其蕴。

时李⼩⼭年七⼗余,弈家宿将,雅⾃负⾜对垒鲍君,周、徐以下弗论也。

汤夫往与⾓,李遂北;已再试,再北。

李嚼齿掷局于地⼤呼⽈:“神哉!”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之名满天下。

(节选⾃明·何⽩《⽅汤夫传》) 概括⽅汤夫赢得“永嘉⼩⽅”之名的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病隙独⾃揣摩棋艺;与善弈者磨炼;精研国⼿棋谱;屡胜当时⾼⼿。

参考译⽂我的朋友⽅汤夫,有很⾼的道义,却以擅长下棋闻名,当时⽅汤夫与长兄⽅⼦谦研究博⼠家⾔,都聪明过⼈。

只是⽅汤夫常⽣病,曾经躺在床褥上,智虑⽆所寄托,就在床头放⼀个棋盘,⽤⼿指画棋盘上的⽅格⽽沉思,得到了深刻的理解。

于是把邻家善于下棋的⼈喊来,每次与其下棋总是使邻⼈对他的技艺屈服。

平⽇听说前辈鲍涧泉是国朝国⼿第⼀,(⽅汤夫)因为见不到⽽感到很遗憾,于是他从年⾼⽽见识多的⼈那寻找鲍涧泉所收藏的秘录以及鲍涧泉同时的周源、徐希圣所传的图势,天天精⼼钻研重新核实,掌握了其中全部的技艺。

当时李⼩⼭七⼗多岁,是棋坛⽼将,⼀向⾃负能够对垒鲍涧泉,周源、徐希圣以下更不⽤说了。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五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任务(十三)整体把握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五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任务(十三)整体把握

任务(十三) 整体把握,精准提炼,答好论述类文本主观题任务情境自从2019年高考卷题型变为两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后,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的命题走向格外令人关注。

2019年高考卷考查的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那么,2020年高考卷是否会考分析概括论述思路或者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呢?都有可能。

因此,我们在训练时不可心存侥幸,应该踏踏实实地把这三类主观题训练好,这样才能真正应对高考。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学社群与文学流派张涛在文学流派研究学术史上,文学流派与文学社群是怎样的关系,学术界争议颇大。

吴奔星《文学风格流派论》指出,“文学社群不等于文学流派”,“不能把文学社群和文学流派等同起来”,“文学社群是否为文学流派,必须具体分析”。

当下文学流派研究有必要澄清二者关系,这是研究地域文学流派的先决条件。

“社”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土地繁殖生命能力的一种宗教崇拜,后逐渐演变为中国古代民间春秋两季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的风俗习惯。

到了明代,人们把具有共同兴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组织在一起从事一定的有组织有目的活动的群体组织称为“社”。

而文学派别,陈文新教授《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认为主要源于先秦之《诗经》与《楚辞》。

他以南朝梁钟嵘《诗品》关于建安以降的五言诗“源出于某某”为依据,把文学流派溯源至先秦《诗经》之《国风》与《小雅》,以及战国之《楚辞》。

随着建安以来文学独立地位的凸显,文学流派才得到充分发展,国风派、小雅派与楚辞派三种文学流派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

文学社群一般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如必须具备大家推举的社长、制定的社约、严格吸收的成员、定期开展的社群活动,等等。

而文学流派则更多表现为一种观念上的文人集合。

也就是说,文学流派不必像文学社群那样有严密的组织实体,只要某一特定文人群体围绕某一文坛领袖形成共同的创作风格,并在文坛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就往往把这一文人群体称为某一文学流派,至于是否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并不重要。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较易失分的题目。

那么如何在时间有限的考场上利用最短时间读懂文章、捋清思路呢?今天就跟小编一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吧!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1:“反观”入手,形成模式阅读文言文,为了能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可以运用“反观法”。

我们对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明确后,将选项中的内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进而判断选项中叙述的内容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比对人物,防止误解对象,张冠李戴;比对时间、地点,防止时序颠倒,空间错位;比对关键词语,防止曲解文意;比对关系,防止改变因果,事件杂糅;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防止无中生有,以偏概全。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2:寻找“文脉”,理清思路文脉,就是思路。

有了思路,才能把中心与材料的关系理清楚。

论述类文本的解答,要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

把这些理清楚了,从整体上就把文章读懂了。

整体观照,局部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3:明确指向,顺藤摸瓜高考复习是讲究方向的,只猛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绝对不行的。

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试题第7题大多都是“对小说(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指向,考生顺着这个指向,就可以清楚这个问题不在内容上,就在艺术特色上,且又是“不正确”的一项,同时还可以把所有选项的内容当作分析鉴赏文章的抓手。

帮助我们很快地读懂文章,弄清楚文章的中心和所用的手法,在比照中准确地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来。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4:比对词语即重点关注我们阅读过程中勾画出来的词语。

譬如,比对表示范围和数量的词语时,分析其是否把部分说成整体或者把整体说成部分;比对表示程度的词语时,分析其是否出现程度不当的问题;比对时间词语时,分析其是否混淆时态;比对指代词时,分析选项句对原句的“指代内容”是否有误;比对含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关键词时,分析其是否混淆是非等等。

新高考语文第6部分 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 任务组三 任务三 精细筛选,精要归纳,精准分析概括

新高考语文第6部分 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 任务组三 任务三 精细筛选,精要归纳,精准分析概括

任务三精细筛选,精要归纳,精准分析概括[走进任务]新高考全国卷在把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统整为信息性阅读,并且在加大了文字阅读量、题量和分值的同时,更扩大了考查的范围,由原先单一地考查信息筛选整合,扩大到信息的概括、比较,考查多文本情境下的能力。

面对这种变化,我们还是要抓住文意概括分析这个抓手,以应付命题带来的各种变化。

一、归纳概括的四种方法1.摘取关键词句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根据题目指向,在一定的范围内,找出相应的词或短语,稍加整合,给出答案。

此法的关键是筛选准确、不漏要点。

一个文段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在段落的开头,或段落的起始句或终结句。

有时也比较分散,需要考生对照题干要求,找出重要的文字信息,如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有指代性含义的代词、提示性词语等。

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整合答案时保持概念的一致性,有时还需要保持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的一致性,抓准关键词句。

2.合并同类项这里借用一个数学方法,在提取公因式的时候,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作合并同类项。

在文段概括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很多包含“同类项”的句子,只要把“同类项”内容合并、提取即可。

3.祛除修饰语此法颇类似于分析句子成分时找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祛除修饰成分。

有时要求概括的对象是一个句群,道理也是一样的。

组成一个句群的若干个句子往往有主次之分,撇开那些居于次要地位的起辅助作用的句子(“修饰成分”),抓住居于核心地位的起统率作用的句子,就能完整准确地概括。

4.层次切分法此法运用广泛,且能保证概括准确,不漏要点,前提是对所给文段细读,要依据论述对象准确切分层次,切分好层次后再运用提取关键词句、祛除修饰语等方法来进行概括。

二、归纳概括的四种技巧一是“抓”整体架构,抓标题、文首、文尾,抓层次文意;二是“抓”阅读程序,逐段点化,先分后合;三是“抓”结构分析,题文对照,提取要点;四是“抓”功能句,即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精准提分二轮讲义:第五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突破十三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精准提分二轮讲义:第五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突破十三

突破十三分析概括题:提取精要,精于表达题型透视高考论述类文本一文一论、一事一理。

文本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态度又是如何?这些问题是阅读与考查的基本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相对容易,而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表达形式的复杂性、多样化,分析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只要我们从论述类文本特点出发,抓住文本核心内容,认真思考,在答案形式上精于组织,相信获得高分并非难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骚人遗韵朱良志楚辞的格调是忧郁的,《离骚》者,犹离忧也。

楚辞中几乎倾泻着诗人对宇宙人生的热情、焦虑和绝望。

王夫之说,《九歌》妙在“婉娩缠绵”,“低回沉郁”。

这颇为准确地概括了楚辞悲剧的特点。

楚辞的悲,是一种淡淡的忧愁,似淡若浓,似有若无,绵长幽咽,别有一种缠绵悱恻的意韵;但它不是昵昵儿女之语,也不都是慷慨悲凉之声,而是如怨如诉的衷曲。

楚辞的传统,包含着一种永恒的期待精神,一种杜鹃啼血式的期待。

司马迁评论《离骚》说:“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心系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这正是楚辞的精神,虽不能实现,却在心灵深处不停地啼鸣,虽九死其犹未悔地等待。

因此而构成了楚辞曲折回环的特有体式,一唱三叹,每一顾三回首,每一语必以三语复之。

清人刘熙载说:“屈子之缠绵,枚叔、长卿之巨丽,渊明之高逸,宇宙间赋,归趣总不外此三种。

”以“维绵”概括楚辞,颇有见地。

中国艺术中有一种独特的眷顾意识,就与楚辞有密切的关系。

王夫之曾说,诗要给人“一意回旋往复”的感觉,楚辞有之。

楚辞的感伤含有一种寂寞无可奈何的精神,充满了无可奈何的美。

无可奈何是一种性灵的执着,不思量,自难忘;无可奈何是一种性灵的怅悯,放不下,又提不起。

人被抛挪到命运无法避免的境地:惜春,而春自离去;悲秋,而秋风正劲;泪眼问花,花儿不语;寄心高飞的征鸟,而鸟儿瞬间消失。

这样的无可奈何让人寂寞。

白居易读刘禹锡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任务十精细筛选精准提炼答好非连续性实用文本主观题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任务十精细筛选精准提炼答好非连续性实用文本主观题教案

精细筛选,精准提炼,答好非连续性实用文本主观题任务情境非连续性实用文本阅读的主观题主要考查对多则材料信息的概括与比较的能力,考生答此类题的主要问题是:①概括的要点不全;②对筛选出来的文字不会“精加工”。

因此,二轮复习的任务就是围绕常考的两类主观题,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为核心,不断提高准确把握文章层次、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货币存在的形式更加虚拟化,出现了摆脱任何实体形态,只以虚拟形式存在的虚拟货币,它是一种计算机运算产生或者网络社区发行管理的网络虚拟货币,可以用来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商品、装备等。

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虚拟货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目前流行的电子虚拟货币主要有腾讯的Q币、新浪U 币、网易POPO币、盛大元宝以及部分网络游戏的充值点卡,或者在线游戏的金币等。

但并不是只有在线游戏和网络交易中使用的数字货币才是虚拟货币,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虚拟货币的概念。

例如,小孩子玩游戏时可能用小石子当货币,用小石子在游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飞行常客里程数、积分兑换绿邮票以及客户回馈积分;买满10杯咖啡,第11杯就可以免费。

这些都属于虚拟货币的概念,它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李天阳著《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 材料二: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区别货币形式电子货币虚拟货币计价单位法定货币(美元、欧元、人民币等) 无法定地位的发明出的货币可接受性被发行人以外的机构接受一般限于特定的虚拟社区,伴随使用范围的扩大和被公众了解,可接受性可能显著提高发行人依法设立的电子货币发行机构非金融私人公司货币供给量固定逐渐增加,但总量设定上限赎回可能性提供以面值赎回保证不提供保证是否接受监管是否主要风险类别操作风险(存储电子货币系统的潜在干扰)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欺诈风险)注电子货币是法定货币的电子表现形式。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一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 考场选择题的选择技巧练前提示 考场上,做论述类文本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从内容、结构、语法、逻辑、论证等角度的精准比对。

如果再懂点下面的小技巧,会让你选得既快又准。

1.逆向选择法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或是“一对三错”,或是“一错三对”。

如果题干明确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错误,考生若无把握确认哪一个错误时,可以把有把握认定的正确选项一一挑出来,剩下最后一个没有把握的选项,即为错误选项。

同理,如果题干明确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正确,考生又无把握确认哪一个正确时,不妨把自己认定的错误选项一一排除,剩下的最后一项即为正确选项。

因此,学会逆向思维,运用逆向选择法解答此类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简言之,选不出错误选项,你就先选正确选项;选不出正确选项,你就先选错误选项。

2.切片比对法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不少选项信息跨度大,综合性强,表述语句比较长,有的含有好几个分号、句号,至少是三个逗号,并且选项信息分散在多个段落或一个段落的不同位置。

信息点多而且面广,使考生一眼不能穷尽,大有“乱花迷人眼”之感,对于这样的选项,可以运用“切片比对法”来解答。

即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段,逐一与分散在原文各个段落的对应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段,看相关片段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

3.逻辑推理法论述类文本具有论证灵活、行文自由、主观性强的特点,命题人也就常常会设立一些似是而非或者违背常理的选项,为此,我们可以尝试运用“逻辑推理法”初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特别是在遇到判断句、条件关系句、因果关系句、递进关系句、假设关系句、绝对化表述句时,运用“逻辑推理法”判断正误,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大提高答题效率。

对有些选项往往可以通过一般的逻辑推理即可确定其正误,而不需要对照原文作细致的比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从基本内涵来说,所谓科学中的理性,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自觉的逻辑思维把握客观世界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能力认识世界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十三) 整体把握,精准提炼,答好论述类文本主观题任务情境自从2019年高考卷题型变为两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后,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的命题走向格外令人关注。

2019年高考卷考查的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那么,2020年高考卷是否会考分析概括论述思路或者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呢?都有可能。

因此,我们在训练时不可心存侥幸,应该踏踏实实地把这三类主观题训练好,这样才能真正应对高考。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学社群与文学流派张涛在文学流派研究学术史上,文学流派与文学社群是怎样的关系,学术界争议颇大。

吴奔星《文学风格流派论》指出,“文学社群不等于文学流派”,“不能把文学社群和文学流派等同起来”,“文学社群是否为文学流派,必须具体分析”。

当下文学流派研究有必要澄清二者关系,这是研究地域文学流派的先决条件。

“社”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土地繁殖生命能力的一种宗教崇拜,后逐渐演变为中国古代民间春秋两季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的风俗习惯。

到了明代,人们把具有共同兴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组织在一起从事一定的有组织有目的活动的群体组织称为“社”。

而文学派别,陈文新教授《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认为主要源于先秦之《诗经》与《楚辞》。

他以南朝梁钟嵘《诗品》关于建安以降的五言诗“源出于某某”为依据,把文学流派溯源至先秦《诗经》之《国风》与《小雅》,以及战国之《楚辞》。

随着建安以来文学独立地位的凸显,文学流派才得到充分发展,国风派、小雅派与楚辞派三种文学流派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

文学社群一般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如必须具备大家推举的社长、制定的社约、严格吸收的成员、定期开展的社群活动,等等。

而文学流派则更多表现为一种观念上的文人集合。

也就是说,文学流派不必像文学社群那样有严密的组织实体,只要某一特定文人群体围绕某一文坛领袖形成共同的创作风格,并在文坛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就往往把这一文人群体称为某一文学流派,至于是否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并不重要。

而文学社群则不一定要求社群成员在创作风格上的一致性,只要志同道合,皆可入社。

文学社群的成员虽然多为文人士子,但这些文人士子所结社群不一定是为文学目的。

如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张岱青年时期在绍兴曾结丝社弹琴娱乐,明天启二年又与其叔张尔葆于绍兴结斗鸡社取乐,黎遂球诸昆弟在年轻时于番禺结怒飞社放鸽游戏,明末大儒刘宗周还于崇祯四年在越中结学术性社群证人社,等等。

因而,文学社群在范围与性质上具有多样性,在功能上也表现出较多的文化色彩。

而文学流派则纯粹是一种伴随文学独立而在文学史上出现的文学现象,它是某一文人群体对文学创作规律普遍认同的结果。

当然,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可以说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即使在文学社群并不发达的其他历史时期,也可能出现众多文学流派。

但到明末清初,文学社群无处无之,且大多集中在某一地域兴盛,因而,文学流派的形成(特别是地域性文学流派)就不能不受士人结社的影响,众多文学流派就是在士人结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是当前文学流派研究必须要澄清的一个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亟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要研究地域文学流派,首先就必须澄清文学社群和文学流派二者之间的关系。

B.在明代,只要将具有共同兴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组织在一起活动,就能构成社群。

C.文学社群的成员虽多为文人,但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的范围和性质却呈现多样性。

D.文学流派的形成不仅仅受士人结社的影响,还是其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答案 B解析应为“组织在一起从事一定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流派的充分发展,和建安以来文学独立地位的凸显息息相关。

B.文学社群的成员必须遵守社群制定的社约,定期参加社群的活动。

C.文学流派组织形式松散,没有组织体系,成员创作风格相同即可。

D.在明代,文人士子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加入相应的各种社群。

答案 C解析原文第3段是“是否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并不重要”,不代表没有组织体系。

3.文学社群和文学流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起源方面:文学社群是依据兴趣、信仰而确立的群体组织;文学流派则是根据创作内容、风格而划分。

(2)组织形式方面:文学社群一般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但不要求成员的创作风格一致;文学流派组织相对松散,但有着共同的创作风格。

(3)范围与性质方面:文学社群具有多样性,在功能上也表现出较多的文化色彩;文学流派是更纯粹的文学现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吃的哲学赵士林①人的吃,有两层意思:一是充饥,乃自然欲求;二是享受,乃文化消费。

就第一层意思说,“吃”是人生第一需要,是人生头等大事。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恩格斯也说:“人们首先要吃、喝、住、穿……”《汉书》有《食货志》,“食”专讲农业,就是一个“吃”的问题。

老子反文明,倡“寡欲”,也还知道要“实其腹”——让百姓吃饱肚子。

②就第二层意思说,“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物质文明。

人的“吃”不仅要充饥,还要讲究味道,这就是文化了。

从字源学的角度看,中国有“羊大则美”之说,《说文解字》释“美”云:“美,甘也,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简言之,好吃即美。

中国文艺评论讲审美鉴赏,常出一个“味”字,这又分明见出“美”从“吃”来的痕迹。

③从吃饱充饥到吃好美食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普遍追求,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成果。

因此,“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应该继承发展;作为一种人生享受,应该合理满足。

④中国的“吃”文化可谓发达也矣。

无论主食、副食,都是花样翻新,叹为观止。

讲究“吃”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入世性格。

即便出家人的素食也搞得精致讲究,一块豆腐也能做出多少种花样来。

对中国人来说,“吃”是人生一大乐趣,故而筷子上常刻有“人生一乐”四字。

从孔子开始,就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杨朱更说:“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

”⑤当然,对讲究“吃”,也有批判者在。

老子就说“五味令人口爽”,要求人们“虚其心,实其腹”,学圣人的“为腹不为目”,意思是能吃饱就好,不要做那种华而不实的奢侈追求。

⑥从人生境界的层次来看,人的道德追求,理想追求——精神追求当然要高于“吃”的追求。

孔子那样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告诉人们颜色难看的食物不能吃,气味难闻的食物不能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能吃,没有调味的食物不能吃,但他自己在生活中却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认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他称赞自己最得意的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和后来陶渊明的“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说是同一境界。

⑦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的奢侈浪费,永远是一种“恶”。

暴殄天物是人类的耻辱,是降低人在宇宙中的尊严和地位。

人的“吃”法也应该有所收敛。

昔闻西南某地吃活猴脑,猴的悲啼惨号,人的津津然、陶陶然,何啻一幅地狱图!⑧由此想到,孟子的“君子远庖厨”颇耐琢磨,其实决不虚伪。

⑨况且,真有文化的人,真有修养、风范、情操、境界的人,如苏东坡,是“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他们的“吃”,如同他们的“饮”,能从中品味人生。

“吃”和“吃”真是大不一样。

酒囊饭袋,肥肝厚肉,徒增其俗不可耐;吸血鬼,寄生虫,只落个可憎可鄙。

⑩故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有“充饥”和“享受”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吃”是人生第一需要,第二层意思是“吃”是一种文化。

B.中国的“吃”文化十分发达,主要体现在吃的花样翻新,且吃得精致讲究,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入世性格。

C.人的“吃”法应该有所收敛,是因为暴殄天物是人类的耻辱,降低人的尊严和地位,“君子远庖厨”是有道理的。

D.苏东坡“果蔬草木,皆可以饱”,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人和普通大众的吃是不一样的,粗茶淡饭应是有修养情操的人的追求。

答案 D解析“普通大众”错,“粗茶淡饭应是有修养情操的人的追求”也没依据。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文化经典,列举文化名人,使文章论证有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B.文章第⑥段将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子与上文老子对比,指出老子强调“吃饱就好”,而孔子却主张、践行吃要讲究色香味。

C.文章行文在几次转折、递进中,层层推进,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吃”的哲学,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D.文章作为一篇说理文,语言轻松明快,并没有一本正经地说教,却将作者的思想意旨传达得贴切到位。

答案 B解析 文章这里并未将孔子和老子比较,写孔子是为了论述“吃”要有精神追求。

6.请依据全文,简要概括“吃的哲学”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讲究味道,有文化之美;(2)讲究吃法,有人生乐趣;(3)不求吃喝,有精神境界;(4)避免奢侈,有人生品味。

审、读、答,精准突破理解词句内涵题1.精准审题(1)常见提问方式①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②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③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2)审题要点①判断词语的内部结构类型。

如“国际式新建筑”是偏正式短语,名词“建筑”前面有“国际式”和“新”两个修饰语;“开向生命的窗子”是比喻式短语。

②找准词语在文中出现的位置,确定阅读区间。

2.精细读文词句内涵题本质上是一种语境阅读,确定语境即确定阅读的范围至关重要。

有的词语在段内的地位很重要,只要阅读该段即可确定其含义;有的词语蕴含了全文主旨,此时就应该在全文范围内筛选、阅读。

如何确定词语的语境呢?一般而言,凡是该词语出现的地方都是要阅读的范围。

一旦确定了语境范围,就要展开精细阅读,把这处文字真正读懂,把能揭示该词语含义的最关键、最精要的文字圈点、提取出来。

3.精准答题(1)依据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语境,那么如何依据语境呢?①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即看该词语的前后成分。

②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

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解释词语的依据。

③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

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该句或前后句所述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