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生态模式调研报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记忆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记忆作者:但文红来源:《乡村地理》2021年第01期2011年6月,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名录,是中国第4个获得这一殊荣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登录GIAHS的网站,对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的价值是这样评价的:历史悠久,是当地侗族人在有限自然条件下,经过漫长的适应,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实现了自然的三维农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了农业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生存智慧的杰出代表。
但是,由于受现代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农耕文化逐渐消失,优良的农业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方面的挑战。
延续千年的“艺稻畜鱼”侗族起源于古百越族,从东南沿海迁徙到西南山区,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
据《宋史》记载,当时的“峒人”:“土宜五谷,多种秧稻……”;《苍梧县志》也云:“习尚简朴,饮稻鱼羹,有陂坡山泽之饶”,且“艺稻畜鱼”。
“艺稻”就是秧稻移栽,“畜鱼”就是“稻田养鱼”,由此可以推断侗族的“稻—鱼”系统起源至少千年以上。
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中,水稻以侗族传统的“香糯稻”为最佳,当地人有几十个“香糯稻”的品种,适宜不同的小生境的地块,比如侗语的“地扪”“东腊”“就那”“阳线”“苟阳荡”“列珠”等等,“地扪”类糯稻品种适合海拔较低的田,“列珠”类糯稻品种什么田都适合种,“苟阳荡”类糯稻蒸出来的饭味道十分的香,只要一家人在蒸这种饭,全村人都会闻到饭的香味。
籼稻种植清代才进入贵州,大规模的“糯改籼”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
但是,侗族人长期习惯食用“糯米”,为了保存香糯稻老品种,老人们曾经偷偷地在山坡隐蔽地块种植各种喜欢的“低产”品种,此举使得一些古老的侗族糯稻品种得以延续到今天。
稻田里的鱼,有侗族自古就有的“鲤鱼”,浙江来的鱼类专家曾考证,与丽水市青田县的彩鲤同出一源,都是“瓯江彩鲤”的后代,到贵州山地变成了“灰白色”,专家认为主要是营养物质不丰富造成的;也有政府部门提供和市场购买的各种“鱼苗”,主要以鲤鱼为主,也有鲫鱼等等。
侗乡稻鱼鸭系统潜在的生态学原理
侗乡稻鱼鸭系统潜在的生态学原理一、引言侗乡稻鱼鸭系统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主要由稻田、鱼塘和鸭场组成。
这种系统在中国南方的侗族地区广泛存在,并且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将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侗乡稻鱼鸭系统的潜在原理。
二、稻田1. 稻田生态系统的特点稻田是侗乡稻鱼鸭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1)水分丰富:稻田需要大量水分来维持作物生长。
(2)土壤肥沃:由于水土保持能力强,稻田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3)生物多样性:稻田中有许多昆虫、蛙类和微生物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2. 稲作与水域相结合的优势在侗乡稻鱼鸭系统中,将水域与稲作相结合可以带来以下优势:(1)增加产量:通过灌溉和浇水等方式,可以使稲作获得充足的水分,从而增加产量。
(2)提高土壤质量:水域中的有机物和养分可以通过稻田引入土壤中,从而改善土壤质量。
(3)促进生物多样性:水域中的生物可以与稻田中的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更加复杂的生态系统。
三、鱼塘1. 鱼塘生态系统的特点鱼塘是侗乡稻鱼鸭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特点:(1)水质优良:由于鱼塘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才能让鱼类生长,因此通常会对水进行过滤和处理。
(2)丰富的生物资源:鱼塘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如虾、蟹等。
2. 鱼塘与稲作相结合带来的优势将鱼塘与稲作相结合可以带来以下优势:(1)增加收益:通过销售养殖出来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可以增加农民家庭的收入。
(2)改善土壤质量:通过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和养分引入稻田中,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3)促进生物多样性:鱼塘中的生物可以与稻田中的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更加复杂的生态系统。
四、鸭场1. 鸭场生态系统的特点鸭场是侗乡稻鱼鸭系统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特点:(1)消除害虫:由于鸭子可以吃掉许多害虫,因此可以减少对稻田和其他农作物的破坏。
(2)增加肥料:由于鸭子会排泄大量粪便,因此可以提供大量肥料来促进农作物生长。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4篇_调研报告_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4篇近年来,我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工作,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力度。
经过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XX年以来,我旗累计投入资金34961.7万元,治理面积1112.39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70.56万亩,农田防护林0.5万亩,林木种苗1.01万亩,人工种草0.4万亩,人工造林31.03万亩,围栏封育656.53万亩,划区轮牧271.68万亩,基本草牧场1.31万亩,飞播牧草12.5万亩,暖棚16.67万平方米,饲料机械1700台,水源工程758处,节水灌溉489处,小流域治理5.87万亩,生态移民864户4130人;XX年开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10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在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09万亩,政策涉及全旗7个苏木镇、71个嘎查、5300个牧户1.8万余人;通过围栏封育、“三区四带五个基点”建设,全旗打草场面积达到73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8%,正常年景打贮草总量超过2亿公斤;加强草牧场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围栏化草场面积达到3848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其中实施划区轮牧面积达到2802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1%,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工作已成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护成效最好的亮点工程。
坚持不懈地抓好牧区“两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着力改变传统草牧场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利用强度,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全旗放养牲畜总数由XX年的168万头只压减到146.6万头只,牛和马分别增加58%和52%,山羊和绵羊分别减少54%和15%;通过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30%—50%,其中:森林覆盖率由0.74%提高到2.67%。
稻鱼鸭共生可行报告
稻鱼鸭共生可行报告引言稻鱼鸭共生是一种传统而又创新的农业生态系统,将稻田、鱼塘和鸭群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农业模式。
本报告将探讨稻鱼鸭共生的可行性,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优势生态效益稻鱼鸭共生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稻田提供生长空间和营养物质,鱼塘为鱼类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而鸭群则通过觅食、杂草和害虫控制等方式帮助稻田维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经济效益这种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鱼类和鸭肉的销售可以增加农户的收入,同时,鸭群可以在稻田中清除杂草和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社会效益稻鱼鸭共生系统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同时,这种生态系统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
挑战管理难度稻鱼鸭共生系统的管理需要较高的技术和经验,涉及稻田、鱼塘和禽类养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农民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技能,才能够有效地运营这种生态系统,否则可能会面临生产效率低下和经济损失的风险。
生态平衡稻鱼鸭共生系统中的各个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鸭群过度捕食稻田中的有益昆虫,可能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从而影响稻田的产量和质量。
市场需求稻鱼鸭共生系统生产的产品可能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上缺乏对于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认可和推广的情况下。
农民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才能够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
建议技术培训政府部门和农业机构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向农民和农村技术人员传授稻鱼鸭共生系统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促进该农业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生态监测建立健全的生态监测体系,定期对稻鱼鸭共生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中的问题,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某县农村生态环境调研目的: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提出相关建议。
一、调研结果1.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本县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水质污染严重,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地下水位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2)土地退化,土地资源得到严重破坏,到处都能看到裸露的土地和沙地;(3)森林草原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大量野生动物灭绝,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影响;(4)乡村人居环境卫生不佳,村庄周边存在大量垃圾积存,不利于社会卫生的保障;(5)农民生产环节中的化肥农药使用过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生态文明建设途径(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加强法律宣传,明确环保法规的法律效力和利弊。
(3)注重中小企业环保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加快清洁生产的改造。
(4)加强环保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发高效节能的环保技术。
(5)加强环保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二、建议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措施:(1)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和财政资源,增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力量。
(2)建立农村环保制度,明确分工、责任、监督和奖惩机制。
(3)开展生态环境改善项目,推动农村环保事业的正常展开。
(4)开展农村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专业人才培养。
(5)推动农村环境产业化,促进农村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在农村地区,我们需要倍加关注和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以此来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具体建议1.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政策针对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应尽快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落实责任主体,推进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引导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环保投资。
2.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与教育要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广泛宣传和教育公众,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的生态模式研究
Research in Ecological Mode of Rice Fish and Ducks System at Guizhou Congjiang Dong Village.
作者: 詹全友[1];龙初凡[2]
作者机构: [1]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贵州·凯里556000
出版物刊名: 贵州民族研究
页码: 71-7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生态文明建设;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生态模式
摘要: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从空间看,有机体之间确定了多种共生关系,占有不同的生态位,摄取各个层次的物质和能量;从时间看,根据稻鱼鸭各自生长的特点,通过操作节律的
调控,使它们和谐共生;从结果看,在不增加空间的前提下,获得大量有机产品,提高了稻田
的生产生态效益,实现了农田的永续利用。
作为一种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该系统是历代侗乡
人在对生态环境的深度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智慧与技能的整合,与所处自然生态背
景形成了相互兼容、物质和能量互换的并存多元的循环圈,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民族
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4年第05期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息发展中,凭借着独特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1年,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地。
2013年,入选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已有上千年历史。
当地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
从江县位于黔东南层峦叠嶂的大山里,清澈的都柳江从北向南宛延而过。
每年春天,谷雨季节的前后,侗乡人劳作的身影就出现在层层的梯田里了,秧苗插进了稻田,鱼苗也就跟着放了进去,等到鱼苗长到两三指,再把鸭苗放入稻田。
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鱼和鸭在觅食的过程中,不仅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而且鱼和鸭的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保养和育肥了地力。
这种方式在从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作为一种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作为人们回望历史的窗口,也不仅仅是一块田地有了稻、鱼、鸭三种收获,更重要的是它对现代农业的宝贵启示。
侗乡人都说,鱼无水则死,水无鱼不沃。
从江稻鱼鸭系统保证田间随时都有足够的水,如此鱼才不死,稻才不枯,鸭才不渴。
侗乡人所养育的鸭种也不是一般的鸭种,而是经过世代选育驯化的小香鸭,鸭子对稻、鱼、鸭的共生有很多好处,小香鸭的个头很小,可以灵活地在水稻间穿行而不会撞坏水稻,而且不用投入精饲料,水稻中的害虫、小虾、小鱼、各种杂草都是上好饵料。
侗乡人利用智慧,使稻、鱼、鸭三者和谐共处,互惠互利。
近年来,从江县按照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不断加大稻鱼鸭系统保护工作力度,制定了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努力探索对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生态礼貌建设调研报告(一):生态礼貌建设调查专题报告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强化监管力度,保障生态建设1、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验收关。
二是将减排任务分解到排污单位。
三是抓好节能减排;四是严格环保执法。
五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一是按照环保部的部署,加强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的整治。
二是抓好矿山治理整顿工作,全面整治矿业开发秩序。
三是抓好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查企业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等状况。
四是加强对国控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工作切实到位。
五是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量100%达标。
3、加强环境监测。
一是切实抓好县内大中型企业污染源全年的常规监测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污染投诉的监测调查取证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环境监督监测工作。
(二)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家园1、开展生态示范建立工作。
从2006年开始,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建立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自去年以来,编制了覆盖全县13.15万农村人口的5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整治项目资金1.6亿元,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50万元。
透过多年的建立,我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建立以点带面的发展。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在建设生态宜居和内涵方面,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为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正在实施的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和月亮湾建设项目是推进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建设风景独好新的重要举措。
以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为主线,与全县个性是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透过绿色长廊建设,依托两岸的生态资源,把沿线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透过发展沿线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特色工业基地、进行镇和村庄整治、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使百里绿色长廊沿线成为我县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地。
贵州山地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模式探索
贵州山地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模式探索彭富海;江松;张发丽;敖正友;刁东升【摘要】近年来,很多科研工作者根据各地区资源实际情况,研究创建了多种稻鱼共养循环农业模式,集成了关键技术,并示范推广应用,如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贵州省从江县的\"稻-鱼-鸭\"等多种循环农业模式,贵州、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以及浙江等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制订了多项农业循环体系标准,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快我国\"三农\"建设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但是在贵州黔西南山地稻鱼共养循环农业体系还不常见,因此很有必要对贵州山地稻鱼共养循环农业体系模式进行探索,这是一种新型的共养循环农业体系,能解决老百姓的增收问题、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农民就地就业问题,促进农户增收,为农村脱贫致富开辟出一条新途径.【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4页(P46-48,51)【关键词】稻鱼共养循环;生态农业体系;模式探索【作者】彭富海;江松;张发丽;敖正友;刁东升【作者单位】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兴义 562400;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兴义 562400;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兴义 562400;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兴义 562400;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兴义 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贵州省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新要求,贵州各地区面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农民该种什么,怎么种成为了新时代聚焦的话题,大多数的农民选择种植传统的水稻品种,但仅凭种植水稻,因种植水稻投入大,收入少,增收效率不高,因此要想增加稻田的单产,需要探索出一条增加稻田单产的新路子,对此引发了很多科研工作者的思考和研究。
近年来,很多科研工作者根据各地区资源实际情况,研究创建了多种稻鱼共养循环农业模式,集成了关键技术,并示范推广应用,如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贵州省从江县的“稻-鱼-鸭”等多种循环农业模式,贵州、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以及浙江等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侗乡稻鱼鸭系统潜在的生态学原理
侗乡稻鱼鸭系统潜在的生态学原理介绍侗乡是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的农民长期以来依靠稻田养殖鱼和鸭子为生。
侗乡稻鱼鸭系统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它基于稻田、鱼塘和鸭场的有机耦合,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生态循环。
本文将探讨侗乡稻鱼鸭系统背后的生态学原理。
稻田生态系统稻田是侗乡农民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
稻田的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稻田中的水稻根系能够保持土壤的结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
稻田水中的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鱼和鸭提供了食物来源。
稻田中的杂草也为鸭子提供了觅食的场所。
鱼塘生态系统鱼塘是侗乡农民养殖鱼类的地方。
鱼塘中的鱼类通过食用稻田中的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来获取养分。
鱼类的排泄物为稻田提供了有机肥料,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同时,稻田中的杂草也为鱼类提供了庇护和觅食的场所。
鸭场生态系统鸭场是侗乡农民养殖鸭子的地方。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时,会吃掉杂草和害虫,起到了除草和除虫的作用。
鸭子的粪便也为稻田提供了有机肥料,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同时,稻田中的水生植物为鸭子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场所。
生态循环侗乡稻鱼鸭系统中的稻田、鱼塘和鸭场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生态循环。
稻田提供了生长环境和养分来源,鱼塘和鸭场为稻田提供了有机肥料,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鱼类和鸭子通过食用稻田中的浮游动物、水生植物、杂草和害虫来获取养分,同时它们的排泄物也为稻田提供了有机肥料。
稻田中的杂草为鸭子提供了觅食的场所,稻田中的水生植物为鸭子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这种生态循环不仅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提高了农民的农作物产量和养殖效益。
潜在的生态学原理侗乡稻鱼鸭系统的成功背后有几个潜在的生态学原理。
多样性和复杂性侗乡稻鱼鸭系统中的稻田、鱼塘和鸭场形成了一个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生态系统。
不同的生物种类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循环。
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侗乡稻鱼鸭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调研目地和实际意义:掌握故乡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江河水源污染和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实际意义取决于在这个基础上掌握住户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浓淡,好进一步进行环保教育主题活动,一同基本建设大家美丽的家乡。
实地调查:在假期的这段时间里,我参观考察过故乡的河堤,也来到村民委员会了解。
在与村民委员会领导干部的沟通交流中,我获知前两年,县上增加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村民委员会也勤奋的做招商引资工作工作中,村内经济收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可是因为过度重视经济收益,促使在一定水平上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维护。
流过村内的一条江河遭受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加工厂向河中排出废水,生活垃圾处理往河中倒。
过去清澈的河水,而如今废弃物四处飘浮,边沿好像污浊的排水沟一样。
许多地区全是这般,因为前两年单方的追求完美经济收益,对环境污染难题沒有妥善处理。
进而造成自然环境并沒有获得非常大的改变,反过来还使一部分空气污染更为比较严重。
基本情况与剖析:1、平林开扩土地资源,绿态比较严重遭受毁坏,因为现阶段人口数量增加,土壤资源欠缺,为了更好地开扩大量土地资源室内空间,进而开展了平山伐林,造成了大量的当然生态环境保护遭受毁坏,大量花草树木被伐,绿化展现指数上升降低人口数量的增加另外也促使生活垃圾处理也随着增加,我国在很早以前以前就施行了保护生态环境条规,另外也执行了很多对策,严禁大家随处倒垃圾,废旧物品回收运用,大城市还设立专业的收垃圾场地,有专业的工作员清除垃圾,殊不知在农村,这一切的工资待遇仅仅空白支票,沒有专业的回收垃圾场地,大家为了更好地便捷,全是会随处找一个地区就倒,江河、山坡地、角落里变成大家扔垃圾最“照顾”的场地,积堆成山的废弃物招来了钟爱废弃物的小动物,释放出一阵阵异味,河流在大家的照料下,清亮身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裤子,此后望不上里,街道社区上散播着的是大家不自觉顺手扔的废弃物,没人扫,这种废弃物如同四处飘流的天涯浪子,沒有固定不动滞留的地区,飘到哪去便是哪里废料再次运用的不足全方位,在这种生活垃圾处理里,有很多包装袋,纸袋子,旧衣物,旧玩具,这种全是可回收再利用的物件,尤其是包装袋,包装袋归属于一级环境污染品,大家选购物品的产品袋使用过一次以后都是会顺手丢掉,而不是再次运用,伴随着大家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旧衣物、旧玩具已被大家远远地抛之而去,有一些以捡破烂谋生的便会捡这种回来运用,比较之下她们比大家更明白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模板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模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不同居民群体、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覆盖范围广泛。
实地考察则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扶贫等方面展开,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获取详实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结果分析,以下为具体调研结果:1. 生态文明意识调研显示,绝大部分受访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对生态文明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并愿意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关部门在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受访者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存在一定的差距。
2. 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地区存在着温室气体排放、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需要加大治理力度。
然而,多数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恢复。
3. 生态产业发展调研结果显示,生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等领域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村扶贫带来了机遇。
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取得了一定的平衡。
4. 生态补偿机制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资金、生态产品等方式对生态环境贡献突出的地区或单位进行奖励。
然而,仍有部分地区和单位对该机制的认识和运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四、调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推动每个个体的行动。
2. 提高环境管理和监测能力,加大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治理力度,切实保障生态环境质量。
3. 在生态产业发展中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进一步挖掘绿色产业潜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绿色水稻稻、鱼、鸭立体种养调查报告
绿色水稻稻、鱼、鸭立体种养调查报告
吴运玲
【期刊名称】《黑龙江农业》
【年(卷),期】2003(000)004
【总页数】1页(P54)
【作者】吴运玲
【作者单位】虎林市水稻研究所158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稻—鸭—鱼立体种养方式的条件、作用及技术措施 [J], 朱自均;郑钦玉;王光明
2.稻、鱼、鸭立体种养栽培技术 [J], 王建馨;于冬洁
3.从“稻鱼鸭共生”看侗族的原生饮食——以贵州省从江县稻鱼鸭共生系统为例[J], 石敏
4.立体种养增产增收——半元村稻萍鱼莲萍鱼经济效益高 [J], 吴文正
5.“稻—稻—鱼—油”立体种养模式效益高 [J], 何金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江:生态传承与“林粮间作”
从江:生态传承与“林粮间作”王小婷【期刊名称】《当代贵州》【年(卷),期】2017(000)032【总页数】2页(P36-37)【作者】王小婷【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从江县在稻田之中开挖鱼塘,将鱼、鸭引入稻田系统,形成“稻-鱼-鸭”生态农业系统和“林粮间作”共同存在、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生态格局。
从江县在稻田中开挖鱼塘,将鱼、鸭养殖引入稻田种植系统,形成独特的次生湿地生态环境。
稻田与丛林交错分布,森林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系统互为补充,“稻-鱼-鸭”生态农业系统和“林粮间作”模式的生态传承,使从江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6月26日下午,记者在从江县西山镇拱村“稻-鱼-鸭”复合系统生态种植示范基地,见到了正在干活的村支书潘有恩。
“全村1210亩地,890亩是稻田作物。
”潘有恩介绍,侗族地区山高岭峻、丘陵起伏,他们一直采用“稻-鱼-鸭”系统和“林粮间作”的模式,剩下的320亩种植杉木、楠竹、油茶等。
“我爷爷那一代就是这么做的。
”谈到“稻-鱼-鸭”生态农业,潘有恩说,千百年来,从江人一直延续着在稻田中开挖鱼塘,将鱼、鸭引入稻田的做法。
“这种方式节省了土地资源,实现了天然的立体农业生产,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同时,稻鱼鸭还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
”从江县农业局水产站站长罗均说,“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农民在土地资源紧缺的自然条件下,长期摸索的一种独特的生产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稻田生态系统中,鱼、鸭摄食的是稻田中的杂草、浮游生物、微生物。
”罗均说,鱼鸭摄食和活动能活水、通气、增氧、松土,有利于水稻通气透光、根系发育,促进有效分蘖。
鱼、鸭粪便又作水稻肥料,排出的二氧化碳是水稻光合作用的碳源,这样使各种物质良性循环,形成三者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又各得其所的循环经济和立体生态结构。
据罗均介绍,2011年,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农业生产模式、古朴的少数民族传统成功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3年被农业部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从江县稻鱼鸭复合系统建设试点项目资金和实施方案的批复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从江县稻鱼鸭复合系统建设试点项目资金和实施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公布日期】2014.09.17
•【字号】黔农发〔2014〕116号
•【施行日期】2014.09.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从江县稻鱼鸭复合系统建设试点项目
资金和实施方案的批复
从江县农业局:
你单位报来《从江县稻鱼鸭复合系统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解决资金的请示(从农呈〔2014〕75 号)收悉。
经研究,同意《实施方案》并下拨配套资金25万元,用作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鱼苗繁育基地及农民购买鱼苗、鸭苗等。
请你单位尽早启动项目实施,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内容,加强监督指导,做到项目资金专项专用,确保项目对于促进当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一步提高农民稻田养鱼鸭积极性产生实际效果。
2014年9月17日。
稻鱼鸭情况汇报
稻鱼鸭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情况,我对稻鱼鸭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稻鱼鸭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稻鱼鸭情况的详细汇报:一、稻鱼鸭生产情况。
1. 稻田面积,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稻田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稻田面积已经达到了XX万亩。
2. 鱼塘数量,随着稻鱼鸭模式的推广,鱼塘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全市共有XX个鱼塘。
3. 鸭群规模,鸭群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目前鸭群数量已经达到了XX只。
二、稻鱼鸭生产效益。
1. 稻田产量,稻鱼鸭模式的推广对稻田产量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稻田产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稻谷产量已经达到了XX万吨。
2. 鱼塘养殖效益,稻鱼共生模式中的鱼塘养殖效益也十分可观,不仅为农户增加了收入,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质的鱼类产品。
3. 鸭肉产量,随着鸭群规模的扩大,鸭肉产量也在逐年增加,为当地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禽肉资源。
三、稻鱼鸭生态效益。
1. 生态环境改善,稻鱼鸭模式的推广对于生态环境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土壤质量和水质环境。
2. 生物多样性,稻鱼鸭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稻田产量,同时也为当地生态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3. 农田生态系统,稻鱼鸭模式的推广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有效减少了害虫数量,提高了农田的生态稳定性。
四、稻鱼鸭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技术推广不足,目前在一些地区,稻鱼鸭模式的推广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
2. 生态环境监测不足,对于稻鱼鸭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监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3. 产销衔接问题,在一些地区,稻鱼鸭模式的产销衔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
综上所述,稻鱼鸭模式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稻鱼鸭模式的推广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稻鱼鸭模式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生态模式调研报告*詹全友(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邮编:430074)内容提要: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中,稻田为鱼、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而鱼、鸭在觅食过程中,不仅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而且鱼、鸭的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保养和育肥了地力。
侗乡人利用智慧,使稻、鱼、鸭和谐共处,互惠互利,这种模式在从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作为一种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不仅是作为回望历史的窗口,更重要的是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生态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也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而发挥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优势,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正是贯彻落实这些精神的具体体现。
为此,笔者于2013年7月16—23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占里、小黄、高仟等侗乡对稻鱼鸭系统的生态模式进行了调研。
一、从江县基本情况从江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层峦叠嶂的大山里,都柳江从北向南宛延而过。
东经108005′—109012′,北纬25016′—26。
05′,总面积32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
辖7个镇、11个乡、3个民族乡:丙妹镇、贯洞镇、洛香镇、下江镇、宰便镇、西山镇、停洞镇、高增乡、谷坪乡、雍里乡、庆云乡、刚边壮族乡、加榜乡、秀塘壮族乡、斗里乡、翠里瑶族壮族乡、往洞乡、东朗乡、加鸠乡、加勉乡、光辉乡。
共有381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民委员会。
2003年末,总人口31.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9.55万人,这里聚居了苗族、侗族、壮族等7个少数民族,又以侗族文化为代表,故从江又被称为侗乡。
从江县界东部、南部与广西交界,西部、北部与本省荔波、榕江、黎平三县毗邻。
从地形地貌上看,从江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向广西山地、丘陵过渡,苗岭山脉南麓与南岭桂北诸山接壤地带。
地势复杂、起伏较大,呈西南高,东北低,县境内最高海拔为1676米,最低海拔137米,相对高差1539米。
全县地势以珠江流域都柳江干流66公里为横轴两翼递升山势的递变轮廓,构成了从江县地形骨架,县内山区丘陵面积达318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8%。
就土壤而言,从江处于全国黄壤、红壤复合地带,硅铁质风化壳地区,土类以黄壤、红壤为主。
土壤的土层较厚、肥力较高,中、上等土质较多,是高氮、高钾、少磷、富有机质的土壤类型,pH值在4.5—6.5,非常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
县境内地型地貌独特,地势多变,山峦叠嶂起伏,沟谷发育密集。
这就为动植物品种的地方性特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相对隔离的独特小生境。
从江全境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并带有南亚热带气候特点。
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年均气温18.4℃,积温5805℃,无霜期328天,最长为362天,最冷月份平均7.8℃,极端最低-4.4℃,年降雨量在1050—1250*本文是教育部一般项目“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3YJA85002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詹全友(1963.2-)男,四川内江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毫米,为地方特色水稻的种植及稻田养鱼养鸭提供了独特的优越自然条件①。
据考证,“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是从江县侗族人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世代沿袭的传统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稻鱼鸭系统在从江县侗乡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对现代农业具有重要启示,早在2002年就受到许多中外专家的关注,2011年,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地。
2013年,又入选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二、稻在稻鱼鸭系统中的生态作用小黄是有名的侗族大歌之乡,《布谷鸟之歌》唱道:“阳春三月,布谷鸟在山上叫,布谷、布谷,它在叫朋友,我在唱着歌。
它在叫人们做秧田,人人要抓紧,不要误季节,秋收时节才能禾满仓。
大家要勤快,谁也别偷闲,秋收时节才能禾满仓。
”稻鱼鸭系统中,稻无疑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是根本保障。
禾糯,是从江侗乡人对其地方糯稻品种的统称。
侗语称为“苟的娥”(糯米)、“苟叹”(摘糯),或“苟梢”(蒸糯)等,侗语“苟”是“稻谷、米、饭”的意思。
据调查,黔东南侗族种植的禾糯品种是目前我国保存得最多的地区,仅从江县有文字记载的就有261个禾品种材料,已征集到的有258个禾品种,自古就分有红广糯、白广糯、金钗糯、早黄糯、黄丝糯、黑兰糯、秃头糯、鸡爪糯、冷水糯、迟黄糯、旱糯等品种,近年来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红广糯、白广糯、黑兰糯、冷水糯等②。
如高仟侗寨由宰养、宰俄、宰雷3个自然寨组成,有稻田1430多亩,354户,1527人,均为侗族,高仟长期以来种植传统禾糯,且品种多样,至今仍保存30多种传统禾糯品种。
这些地方禾糯品种是从江各世居民族千百年来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及生活需要,凭借自己的传统知识和生存智慧,在长期的种植实践中,培育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生态性,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宝贵遗产,是从江各族人民对我国乃至世界稻种基因库的重大贡献③。
2005年,从江全县播种粮食作物24278.8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1805.9公顷,占粮食作物总播面的48.9%。
水稻总播面中,有杂交水稻,也有包括香禾在内的多种禾糯等地方常规稻,其中,禾糯等地方常规稻播面积为3234.95公顷,占水稻总播面的27.4%④。
从江县侗乡的稻田大多位于阴冷的山区,而且一年四季必须蓄着深水。
一般的水稻品种根本无法生存,但侗乡的糯稻不但能够生长和丰收,还能衍生出鸭子和田鱼这样的产品,这不得不归功于糯稻的奇妙特性⑤:一是不怕水淹。
侗乡的糯稻种植在山区梯田中,俗话:“易涨易落山溪水。
”山区的水资源补给并不稳定,为了确保田块水源不断,下雨时节要尽可能多储水,一般都在35厘米左右,以备旱季之用。
而这些糯稻都是不怕水淹的品种,稻科的出土高度大都在1.5—2.5米,且非常粗壮,成熟时直径差不多有1厘米。
加上这些糯稻的稻秆中都有通气孔结构,即使田中的水持续三到五天达到50厘米,稻根仍然可以正常呼吸而不会腐烂,也不会影响产量。
乡民甚至还说深水不仅没有害处,反而可以刺激稻秧的拔节长高,这种特性对坪坝地区水稻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糯稻不怕水淹对稻鱼鸭系统运行有着特殊的生态意义,储水深就意味着鱼的生存空间扩大,不仅可以放养更多的鱼苗,每条鱼也能长得更大。
同时深水对于鸭的放养也有利,因为水深,鸭的饵料就更为充足,损害鱼的可能就会更小,而鸭在深水里更利于游动并撞击稻秆,使水稻害虫掉入水中成为鱼和鸭的饵料。
由于稻秧出水很高,鸭群就无法吃到稻穗,却可以为水稻灭虫除害,除草施肥,这样,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乡民就不需要进行松土和除草。
另外,由于秆高,糯稻就能接受到更多的直接日照,从而提高产量,又可以收获大量的稻草供作饲料、工艺品使用。
二是分蘖力强。
从江侗乡的每株稻秧都能形成7—11个有效分蘖,这正好是稻鱼鸭共生①顾永忠:《从江县稻鱼鸭共生系统保护与传统农业发展对策》,《耕作与栽培》2009年第5期。
②顾永忠:《从江县稻鱼鸭共生系统保护与传统农业发展对策》,《耕作与栽培》2009年第5期。
③顾永忠:《从江县稻鱼鸭共生系统保护与传统农业发展对策》,《耕作与栽培》2009年第5期。
④顾永忠:《从江县稻鱼鸭共生系统保护与传统农业发展对策》,《耕作与栽培》2009年第5期。
最需要的特点。
和杂交稻相比,糯稻生长周期长,播种要提前,而收割又要推后,加起来要多出一个月,因此,鱼和鸭也就有更长的生长期,稻鱼鸭共生的时间最长可达100多天。
插秧后,一方面,返青快,鸭群就可以提早进入稻田放养(一般在插秧后的10天就可以放养雏鸭),至少可以放两批鸭,放养的鱼苗当年每条可以超过8两,确保了稻鱼鸭三丰收;另一方面,郁闭也快,从外面不能直接看到水面,而放养的鱼以及鱼苗在稻秧的庇护下可以免受鸟类的损伤。
三是耐阴冷。
从江侗乡有一个非常不利于水稻生长的特点,那就是非常阴冷。
许多稻田都镶嵌在深山丛林中,见到阳光的时间非常少,不少田块夏季每天的实际日照时数不超过6小时。
由于日照不足,灌溉用水又来自山泉,这使得稻田中的水温和土温普遍偏低,夏季最热的时候水温也只有23—250C,对一般稻种而言很难正常生长,但从江侗乡糯稻90%以上具有耐阴和耐低温的特性。
不仅插秧后的稻苗能抵御阴冷,连育秧期段的幼秧也能抗阴冷,出苗无一烂秧,同时保持稳产、高产。
此外,从江山区气候多变,倒春寒和早霜每年都会碰到,更麻烦的是,在糯稻扬花时节多雨、多雾,对一般稻种而言往往无法授粉,造成严重减产,但这些糯稻品种绝大多数抗气候灾害能力很强,只要正午时有1—3个小时雾散雨止,就能正常结实。
另外,这些糯稻的秆叶表面都长着绒毛,晚秋的寒露和早霜只会在绒毛表面凝结而不会令水稻受冻害。
同时,由于从江侗乡的传统生计要实行林粮兼营,如果糯稻没有这样的特性,林粮并存不是损害林就要损害田,这一生物属性在今天也具有特殊意义。
四是抗虫鼠鸟害。
由于表面附有绒毛,而且杆高、硬,水稻常见的害虫难以侵害糯稻的稻杆,只有卷叶虫能够造成明显危害,但稻中放养的鸭群能有效地杀灭卷叶虫。
同时,从江侗族乡民往往实行多品种混合插秧,稻瘟病虽偶有发生但不会蔓延。
这里的稻田由于常年储有深水,而稻杆又特别高,老鼠在田水中很难对稻杆构成威胁,因此,稻谷极少发生鼠害。
此外,稻谷尖端都长有长芒,谷芒最长的品种达12厘米以上且尖端锋利,谷壳表面又长有倒刺,生长状态下也不会掉离,鸟雀无法直接啄食谷粒,这就有效地避免了鸟类的危害。
糯稻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深受历代从江侗乡群众的青睐。
从江也因盛产优质糯米远销他乡,素以“糯米之乡”著称。
糯稻中的香禾是从江县一大特产,素以“一块稻禾十里香,一家蒸饭全寨香”之美誉而久负盛名。
香禾米饭手捏不黏,冷后不硬,不仅是亲朋做客、喜庆婚嫁待客之主食,而且是糍粑、甜酒、侗果、汤圆、粽粑等各种传统糕点的原料。
香禾糯米酿成的泡酒,清香醇正,甜若蜜糖,为从江特产。
香禾这一宝贵农业遗产,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今天,具有极高的经济开发价值①。
三、鱼在稻鱼鸭系统中的生态功能侗乡人都说:“鱼无水则死,水无鱼不活。
”而稻和鸭没有活水保障也无法生存,于是,从江侗乡用稻田养鱼来确保稻和鸭对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