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分析及途径探讨
解 挂 账 、 冲账 、对 账 等 关 键 业 务 环 节 的管 理 .坚 持 换 人 复
核 、 印 押证 分 管 、重 要 会 计 事 项 审 批 制 度 ,规 范操 作 行 为 ,
将 每 一 业 务 环 节 都 置 于 严 格 监 督 之 下 。要 督 促 县 支 库 和 代 理 国库 按 照 岗位 要 求 配 齐人 员 .保 证 国库 业 务需 要 。 ( )切 实 加 强 国库 检 查 ,狠 抓制 度 落 实 三 上 级 国 库 要 对 岗 位 责 任 制 、 重 要 岗 位 轮 换 制 度 、重 要
国 有 商 业 银 仟 宾 狍 不 良 贷 款 征 券 化 的
必鬟毽分薪魇 漆德撩诞
王广 伟
( 南铁 路投 资有 限公 司 。山 东 济南 济
200 ) 5 0 1
近 年来 ,国 有 商 业银 行 不 断 完 善 风 险 防 范 及 内 控 机 制 .
收 、诉 讼 、 呆 账 核 销 、以 物 抵 债 、不 良 贷 款 重 组 等 传 统 手 段 .尽 管 该 类 传 统 手 段 对 国有 商 业 银 行 近 年 来 处 置 不 良贷 款 作 用 较 为 明 显 ,但 均 属 于 单 个 项 目 的 处 置 手 段 ,整 体 效 率 较 低 。 而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受 政 策 限 制 又 无 法 仿 照 资 产 管 理
一
西 方 先 进 商 业 银 行 均 依 托 资 本 市 场 .建 立 了 不 良资 产 证 券 化 的 处 置 通 道 。 借 助 证 券 化 方 式 置 换 资 产 流 动 性 风 险 .还
有 助 于 提 升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的 流 动 性 、增 加 收 益 。 因 此 ,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要 提 升 核 心 竞 争 力 .必 须 创 新 金 融 工 具 .以 证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贷款业务占据了重要地位。
随之而来的是不良贷款问题的日益突出。
不良贷款不仅会给银行自身带来损失,也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稳定造成影响。
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研究,并采取有效对策选择,对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有着重要影响。
当经济下行时,企业销售额减少、利润下降,资金链遇到问题,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
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波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不良贷款问题更加突出。
2.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也是不良贷款的重要成因之一。
企业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压力、管理不善、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无法按时还款,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3.银行自身管理风险银行自身的管理风险也是导致不良贷款问题的重要因素。
包括内部控制不严、信贷审查不彻底、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银行贷款风险的加大,进而形成不良贷款。
4.不当担保及违规担保在一些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资金,可能采取了不当的担保手段,或者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未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不良贷款增加。
5.外部环境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引发不良贷款问题。
比如自然灾害、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都有可能对企业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影响贷款偿还情况。
1. 完善信贷审查评估制度为了降低不良贷款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完善信贷审查评估制度,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严格把关贷款的发放标准,避免因为不当的担保或者违规担保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2.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
3. 优化和完善内部管理银行需要优化和完善内部管理,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发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对不良贷款的产生和扩大。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日益突出。
不良贷款不仅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波动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萧条期间,企业的经营困难,导致企业的贷款无法按时还款,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会上升。
2.风险管理不到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到位也是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成因。
商业银行在审批贷款时,未能充分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或忽视了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导致贷款风险增加。
另外,商业银行对贷款项目的管理不够严格,或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问题贷款积累。
3.内控管理不严格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也是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存在漏洞,或操作人员失职或滥用职权,都会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管理不到位也是不良贷款的成因之一。
商业银行在发展新的业务时,可能会忽视业务风险的评估,从而导致发放的贷款出现问题,从而使不良贷款率上升。
1.完善风险控制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制定科学的信贷审批制度,明确贷款的范围和办理流程,全面评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对风险评估不到位的贷款项目,应及时予以调整或撤回。
2.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及时发现问题贷款,制定有效措施,及时纠正问题。
3.加强信贷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信贷管理,制定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加强对信贷市场的研究和监测,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4.完善贷后管理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以及业务风险管理不到位等多重因素。
为了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加强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审计机制等,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浅谈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难点及对策
浅谈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难点及对策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风险不断上升,导致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突出。
银行不良贷款化解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难点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难点1. 资产质量下滑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的首要难点在于资产质量下滑。
随着信贷市场的逐步开放,竞争压力不断加大,银行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信贷规模、降低信贷门槛,导致风险逐渐积累,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如何化解不良贷款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2. 风险自我承担银行化解不良贷款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银行进行过度的不良贷款化解,可能会使银行自身陷入风险之中,甚至导致银行破产。
因此,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使银行不仅能够化解不良贷款,同时还能够控制自身风险,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难点。
3. 因地制宜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贷款风险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良贷款化解也需要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的情况和方法也各不相同。
如何在不同地区采取适当的化解方式和手段,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难点。
二、对策1. 强化风险管理银行面对不良贷款挑战的第一要务是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
银行应该加强信贷审查,控制风险,加大对不良贷款的追讨力度,及时发现、识别和处理不良贷款,避免不良贷款向银行系统内部传导。
同时,银行还应通过降低增量、增强资产质量等方式,控制不良贷款总量,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
2. 创新不良贷款化解方式银行在不良贷款化解过程中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减少不良贷款的损失。
一方面,银行应该推动不良贷款转让,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将不良贷款变为资产证券,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化解;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采用债转股等方式,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将不良贷款化解为股权,进一步实现不良贷款转化。
3. 优化体制机制银行化解不良贷款需要优化体制机制。
一方面,银行应该发挥特定股东背景和其他资源优势,聚焦不良贷款化解;另一方面,合理设置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不良贷款化解工作,减少金融机构风险承担,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浅谈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难点及对策
浅谈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难点及对策银行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利息或费用,已经或者可能对银行造成损失的贷款。
不良贷款是银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它对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银行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化解难点并采取对策,从而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难点1. 不良贷款规模庞大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不良贷款规模庞大意味着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化解工作,这无疑会对银行的资本、流动性和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2. 风险管控不当银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风险管控不当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这可能包括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不够严谨、对抵押物价值评估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
3. 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于不良贷款的处理程序和规定不够完善,导致银行在化解不良贷款时面临各种法律纠纷和诉讼风险。
4. 宏观经济环境不利经济的不景气和市场的低迷也是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的难点之一。
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会使得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1. 加强风险管理银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包括对借款人的资信调查、抵押物评估、风险定价等方面的工作,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2.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银行需要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贷款审核、贷后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以确保不良贷款的及时发现和化解。
3. 加强法律法规的配套银行需要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法律法规的配套工作,从而提高不良贷款的清收效率和法律纠纷的解决效率。
4. 加强资产管理银行需要根据不良贷款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资产管理方案,包括委托清收、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以降低不良贷款的损失。
5. 加强风险对冲银行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风险对冲等方式,降低整体风险,从而减少不良贷款的可能性。
6. 提高风险意识银行员工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培训,从而提高不良贷款的预防和化解能力。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对策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对策【摘要】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状态经营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
目前国际上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有:折价出售、不良资产剥离、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资产证券化。
通过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对于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链接与融合,拓宽金融调控空间、扩大投资者选择范围、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并联系我国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手段不能很好地满足快速、批量处置巨额不良资产的要求的问题,最后共同探讨我国推行商业银行不良产证券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1 资产证券化研究文献综述1.1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研究比较早。
在理论研究方面,Arrow和Debreu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以严密的数理统计研究方法,证明了经济主体可以利用各种有价证券来防范金融风险,将金融风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已经从产品设计进入到了风险预测,产品定价和证券化资产组合管理的研究阶段。
GreenBaum和Thacker(1987)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模型,预测银行将把优质资产证券化,保留不良资产,同时提出银行税务管制的增加导致了证券化的兴起。
Henderson(1988)提出证券化将融资过程分解,将融资过程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风险分散,并由能够冲抵和管理这些风险的机构承担,这样就有助于降低系统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Morris(1990)等人分别在其著作中重点阐述了资产证券化三大基本原理即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信用增级原理。
Carlstrom(1993)综述了证券化的动因,从微观层次上来看,是来自证券化参与各方的利益驱动以及政府的金融监管和推动;从宏观层次上来看,主要是由于它提高了经济中资产运营的分配效率和操作效率。
浅谈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难点及对策
浅谈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难点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银行业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金融体系中,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银行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不良贷款的化解难点主要包括多方面因素,例如经济周期波动、行业环境变化、信贷风险管理不足等。
本文将从不良贷款化解的难点及对策进行探讨。
不良贷款化解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经济周期的波动对银行业的贷款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贷款违约的风险会相应增加,从而增加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
二是行业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在特定行业中,由于市场需求减少、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企业经营面临一定的压力,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加企业贷款违约的可能性。
三是信贷风险管理不足。
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不足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例如贷款审查流程不严谨、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都可能增加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
针对上述不良贷款化解的难点,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提高对贷款申请人的审查标准,严格执行贷款发放流程,加强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监管,及时发现和控制贷款风险。
银行需要优化信贷结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降低行业集中度,减少对特定行业的过度信贷,降低行业风险。
银行要加强贷后管理,及时掌握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和偿还意愿,提前预警和处理不良贷款,加强不良资产的处置和清收。
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贷款,银行还可以采取不同的化解对策。
比如对于诚信问题导致的不良贷款,银行可以加强客户信用记录的建设,提高客户的诚信意识,大力推动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增加个人信用信息的共享;对于市场风险导致的不良贷款,银行可以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行业集中度,控制行业风险;对于操作风险导致的不良贷款,银行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流程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内部合规建设。
除了以上的对策外,银行在化解不良贷款问题上还可以借助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手段。
课题论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74314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大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程度、需求程度越来越高。
伴随着中小企业的突飞猛进,中小企业贷款数额与数量也是节节升高,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也是层出不穷。
为减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层面上将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做简要分析。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发展历史(一)商业银行的概念、特征与分类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商业银行以吸收散户存款和形成其他企业金融负债为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利用吸收上来的存款对外投资形成各种金融资产,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来自于存贷利差和各种稳定性投资,二是进行风险投资获得的投资业务收入。
中国的商业银行在结构上主要以国有独资或者国家控股为主,在投资的业务受到较大的现值,主要体现在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我国商业银行的分类主要为三类,第一类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第二类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类是城市合作银行。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大抵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以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不能发挥其本身具有的杠杆作用,只是充当着会计核算、记账的职能角色。
总的来讲这阶段商业银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
第二阶段是1979年到1993年期间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崛起时期,该阶段的主题是把国家专业银行转变为有作为的商业银行,并且提出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的适当性政策要求。
商业银行的发展在此阶段取得了客观的进步。
1993年至2001年是第三阶段,此次改革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走市场化的道路。
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与公司治理制度改革,实现增值保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阶段是从2002年至今的股份制改革,在产权改革与引进外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同时对商业银行管理队伍的建设也是越来越严格。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基本现状分析:从前面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基本理论可以知道,在任何商业银行运作中,不良贷款的产生不可避免,但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国际警戒线一般10%左右,中国监管标准要求不得超过15%。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2 2 特殊 目的实体缺位。 .、 特殊 目的实 体是 联 系 原 始权 益 人 和投 资者 的中 介 ,在 资 产证 券 化 中起 着 很 重要 的作 用 。在 中国 早期证券化实践 中,要么没有特设 目的实 体 ,要 么利 用 发达 国 家 的特 殊 目的 载体 。 我 国要推行不 良资产证券化 ,必 须要建立
证 券化 ,特别是不良资产证券化 中非常重 要 的一个环节 ,它 不仅关乎资产证券化能 否开展下去 ,更关系到资产支持证券能否 被投资者所了解进而销售出去 。尽管我国 信用评级机构很多 ,但是缺乏被公众认可 的、独立 的、有统一评判标准的信用评级
机 构
三 、我 国商业 银 行实 施不 良资产证 券 化 的对策 思考
【 章摘 要 】 文 不 良贷 款 问题 直接 影 响 了我 国 商业 银行 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证券化方式转 换 、处 置 商 业银 行 的 不 良贷 款 资 产 ,以 金 融 产 品和 业 务创 新提 高 商业银 行 资产 的流 动性 ,是 国 际通 用的 有 效途 径 。本 文 分析 了我 国 商业银 行 实施 不 良资产 证 券化 的重 要 意 义 ,指 出 了不 良资 产 证 券 化 发展 面临 的 障碍 ,并对 推 进 商 业银 行 不 良资产 证 券 化 的提 出 了对 策 思 考 。 【 关键 词 】 商 业银 行 ;不 良资 产 ;资 产 证 券 化
一
的负债率一直比较高 ,而 自有资本 占主要 风险 资 产 的 比重 却 比较 低 。提 高 资 本 充 足 率 ,要 么增 加银 行 的 资 本 ,要 么 减 少风 险 资产量。在 中央财力有限、银行经营状 况 不尽人意的情 况下,增加银行资本并不现 实 ,通过运用资产证 券化方式来降低风 险 资产 额 ,是 提 高 资 本 充足 率 最 为理 想 的途 径之一 。 第 三 , 为 消 除 商 业 银 行 不 良债 权 的 再 生 奠 定 了 良 好 的 基 础 。 在 证 券 化 过 程 中 ,资 产 管理 公 司 作 为特 设 机 构 ,可 以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不良资产是指银行贷款、债券等资产中存在风险、难以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资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应对措施如下: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1.存在较高的不良贷款率: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银行贷款中不良贷款比例较高,不良贷款率超出监管要求。
2.资产质量将继续恶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资产仍然面临增加的风险。
受到疫情冲击以及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还贷能力减弱,贷款违约风险上升。
3.影响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的增加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进一步影响银行的经营和发展。
二、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资产的措施:1.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不良资产的监控和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资产,避免发展成大规模风险。
2.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对贷款审查流程的改进,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建立更为严格的审批流程,加强对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估和监控。
3.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采取积极主动的处置政策,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的力度,通过转让、追偿等手段尽早剥离不良资产,减轻不良资产对银行业的不利影响。
4.加强风险防控措施:针对不良资产问题,加强风险防控措施。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散,降低风险侵蚀资本的风险。
5.多元化经营:商业银行应推动多元化经营,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降低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不良资产的风险。
6.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一定比例的不良资产进行转移,解决流动性问题,减少对不良资产的持有风险。
7.加强监管合规: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监管要求,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降低违规风险。
并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动态,避免监管风险。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资产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从风险管理、风险防控、不良资产处置、多元化经营等方面进行应对,以减少不良资产对银行业的影响,并提高银行的偿付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1. 引言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而导致银行贷款资产面临损失的风险。
不良贷款风险对商业银行影响深远,不仅会损害银行的资金实力和声誉,还会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不良贷款会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其经营业绩和竞争力。
不良贷款会增加银行的资本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不良贷款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信用紧缩、经济衰退等问题。
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不良贷款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减少不良贷款风险对银行的负面影响,确保银行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金融市场波动频繁、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更加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切实做好不良贷款风险的防范工作,确保风险可控、业务稳健。
2. 正文2.1 不良贷款风险的定义及影响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或者贷款出现违约情况,导致银行资产受到损失。
不良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不良贷款风险的存在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不良贷款风险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降低其信用度。
当大量不良贷款积累或集中在某一领域时,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资本不足,无法满足监管要求,进而影响其经营活动。
不良贷款风险还会造成银行资金链断裂,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进而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营。
不良贷款风险还会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产生负面影响。
不良贷款导致的损失会直接减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也会削弱其资本实力,降低资本充足率,增加破产风险。
不良贷款风险的存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定和盈利能力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要积极应对不良贷款风险,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确保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稳健。
2.2 不良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不良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借款人信用状况下降、经济不景气、行业竞争激烈、管理不善等因素。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日益严重,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外部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中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相对薄弱,是导致不良贷款产生的内部原因之一。
部分银行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风险控制,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部分银行在客户评估、贷款审批等环节缺乏规范和透明度,也为不良贷款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由于部分借款人信用意识淡薄,恶意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情况下,部分银行缺乏有效的债务追偿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为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政府应加强对宏观经济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经济波动带来的问题。
同时,应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从根本上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信贷管理体系。
应建立健全的客户评估机制,对借款人进行全面、客观的信用评估,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应加强贷款审批流程的监督和审核,防止因不规范操作导致的不良贷款。
同时,应定期对信贷管理流程进行审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为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借款人应提高信用意识,按时偿还贷款。
政府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教育,提高公众对信用的重视程度。
应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违约成本,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针对现有的不良贷款问题,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应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防止不良贷款事态恶化。
应通过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积极盘活不良贷款,降低银行资产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探讨
四、现代风险导 向审计应用的实践 综 上 所述 ,无 论 采取 何 种 审 计模 式 ,部 应 引 入现 代 风 险导 向 现 代 风 险 导 向审 计的实 行是 一种 执 业理 念的 改 变 ,尽 管 它 有 审 计 的 新理 念 ,将 这 种 理念 贯 穿 于 整个 审 计过 程 ,不 仅 单 纯依 赖 很多优越之处,但 目前我国 c a 行业总体 水平不高 ,H大多数 账 目报 表或 者 内 部控 制 系统 ,并 且 自始 自终保 持 专 业怀 疑 ,做 出 p
袱 。不 良资 产的 处 置 问 题 亟待深 入探 索 ,资 产证 券 化 是 一 个有 效 行 经 营状 况 影 响 和 金 融 监 管机 制 等 。
的 方式 。资 产 证券 化 是 指将 缺 乏 流动 性 但 能 够 产生 预 期 稳 定现 金 流 的资 产 ,通 过 结 构性 重 组 ,转 变 为可 以 在 金融 市 场 上 发 行和 交
’
从业人 员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质和技术特点尚未把握的情况 更 多专 业判 断 。通 过 把 风 险 导 向审 计 中 j动 控制 风险 的理 念和 方 三
下 还 不 宜 全 面推 行 。但 我 们 可将 制 度 基 础审 计与现 代 风 险 导向审 法融入到其他审计模式中 , 弥补其他审计模式中忽略审计风险的 计 有 机 结 合 ,根据 被 审 单位 的性 质 、规 模 等具 体 情 况 ,采 用 不 同 缺 陷 , 过 不 断探 索 ,不断 实 践 ,总结 经 验 ,逐 步提 高 应 用能 力 , 通 的 审计 模 式 。 存我 国 现阶 段 , 考 虑选 择 以下 两种 混 合审 计 模 式 最 终 提 升 整 个 行 业水 准 。 可
统 一 的组 织 形 式和 行 为 规 范 ,独 立 性 不 强 ,出具 的 评 估结 果难 以 使 人信 服 。这 会 直接 导 致 证 券 发行 成 本 的增 加 ,证 券 化后 的 产 品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结算支付等多种金融服务。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不良贷款风险是指贷款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影响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定。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有效的对策来管理和控制不良贷款风险,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一、不良贷款风险的原因不良贷款风险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经济下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
2.行业风险:某些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快等原因容易出现不良贷款。
3.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出现。
4.信用风险: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是影响不良贷款率的重要因素,信用风险高的借款人容易产生不良贷款。
5.政策风险: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也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不良贷款率。
以上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不良贷款风险的出现,商业银行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风险,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资产质量。
不良贷款风险一旦发生,将对商业银行及整个金融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1.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
2.经济效益受损:不良贷款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受到损害,进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3.信用风险传导:不良贷款可能会引发金融体系内的信用传导效应,造成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积累。
4.负面影响持续时间长:一旦不良贷款率上升,商业银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处理这些不良贷款,对整个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管理造成困难。
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保持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三、对策一: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来规避不良贷款风险。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和微观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处理不良资产的问题。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方法有:出售、转让、资产证券化和资产重组。
然而,如何
处理不良资产,还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贷款风险分析、资产拍卖、债权转让等。
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制定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贷款审批的监管。
随着金融的
发展,各类贷款产品不断涌现,品种繁多,风险性不尽相同。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更
为细致的贷款审批制度,严格把关风险控制,确保向有信誉保障的客户借贷。
其次,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精准的处置计划。
根据资产的性质、
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具体的处置方案,以确保资产可以得到有效的流转,最大限度
地减少损失。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合理配置专业的不良资产管理人员,确保不良资产处
理能够得到及时的跟进和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资产证券化的支持力度。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定的资产打
包成证券产品出售。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不良资产和损失,提高银行的资产
效益和流动性。
然而,资产证券化仍存在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对风险进行严格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商业银
行应当制定精准的不良资产处置对策,切实加强贷款审批制度的监管,并精准制定处置计划,加大对资产证券化的支持。
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确保银行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2023-10-26•引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业务经营的影响•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对策研究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01引言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状况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
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运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及应对策略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背景与意义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资产质量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银行内部管理等多个角度探讨影响不良贷款率的因素。
结构安排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分析;第三部分为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为对策建议;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展望。
研究内容与结构0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不良贷款率定义不良贷款率是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
不良贷款率计算公式不良贷款率 = (次级类贷款 + 可疑类贷款 + 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 × 100%。
不良贷款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2008年金融危机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基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大约在2%左右。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开始上升,至2012年达到峰值,约为5%。
之后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开始逐渐下降,至2018年降至最低点,约为1.8%。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历史变化趋势当经济处于下行期时,企业还款能力下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容易上升。
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建议
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建议
针对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加强风险管理和审查程序:银行应该加强对贷款申请的审查程序,确保借款人具备还款能力和良好信用记录。
同时,银行应该严格进行贷款风险评估,并持续监测和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2.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不良贷款。
这包括监测贷款组合的表现,制定相应的纠正行动,并采取措施来避免不良贷款的进一步扩大。
3. 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措施,包括完善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和内部监管机制等,确保贷款业务运营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4. 加强外部监管措施:相关监管机构应完善对银行不良贷款的监管政策和标准,并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
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不良贷款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5. 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银行应制定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确保风险与回报相匹配。
这可以包括提高贷款利率、要求借款人提供充足的抵押品以及加强贷后管理等。
最重要的是,银行应积极改善贷款业务的质量,通过更好的风险管理和审查程序,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从而提升银行的整体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其处置措施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其处置措施一、不良贷款的分类根据不良贷款的程度和风险特征,商业银行通常将其分为三类:关注类、次级类和可疑类。
关注类是指贷款还款能力有所下降的贷款,次级类是指已经发生逾期但尚未陷入丧失部分或全部偿还能力的贷款,可疑类是指逾期期限已超过90天未能按时偿还本息或者被判定违约的贷款。
二、不良贷款的处置措施1.加强风险防控:商业银行需要加强贷款审查与风险评估,做好风控工作,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
2.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不良贷款的迹象,采取措施防止风险的扩大。
4.债务重组和展期:对于还有偿还能力但暂时出现困难的借款人,商业银行可以与其进行债务重组和展期协商,降低借款人的还款压力。
5.处置不良贷款: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出售不良贷款、以贷换贷、以资换资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减少不良资产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6.法律追索:商业银行可以依法通过法律手段追索借款人的担保财产、工资收入等来偿还不良贷款。
三、处置措施的效果评估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时,需要对各种处置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减损比例、回收期限、处置成本等因素。
只有对各种处置措施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才能选择最适合的处置方式。
四、应对措施商业银行在面临不良贷款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风险管理,做好贷款审查和风险评估工作,提前预防不良贷款的产生。
2.定期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及时发现不良贷款的情况。
3.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不良贷款的动态。
4.加强催收工作,采取多种手段催促借款人偿还贷款。
5.与借款人进行债务重组和展期协商,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6.通过出售不良贷款、以贷换贷、以资换资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减少风险对银行的影响。
7.依法追索借款人的担保财产和工资收入,保障商业银行的权益。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加强风险防控、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催收工作和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来应对不良贷款。
只有有效地处置不良贷款,商业银行才能保持稳健的经营和良好的资产质量,确保自身的发展和利润能力。
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缺陷及策略
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缺陷及策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商业银行持有的不良资产也逐渐增多,不良资产“堆积”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有效利用,加大了银行资金的风险和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采取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不良资产转化成证券进行销售或交易,以获取流动性资金,缓解资金压力,降低成本风险。
但是,在实践中,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将就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1.不良资产标的选择不合理商业银行在选择不良资产标的时,应该注重基础资产的质量、流动性和评估公正性,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在标的选择上,更多的是考虑标的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和政策环境,忽视了基础资产质量的重要性。
这种选择方式可能会导致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因素加大。
2.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机制存在不足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缺乏一个全面、科学的不良资产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在面对不良资产时,没有严格的风险评估、收益分析和资产调整的方法,导致了金融市场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缺乏理性评估,并且向投资者传递出不确定的信息。
3.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信用评级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环节,商业银行应该对不良资产进行评级,以便不良资产可以更好地被市场认可。
但是,当前我国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标准不严格,评级时经常出现“套牌”现象,使得评级成绩缺乏可信度,阻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二、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缺陷的解决策略1.加强不良资产标的的自身质量管理商业银行在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时,应加强不良资产标的的自身质量管理,提高基础资产的质量、流动性和评估公正性。
可以通过加强资产评估、标准化风险评估与定价、完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等手段,提高不良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有效降低证券化风险。
2.建立全面、科学的不良资产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在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应该建立全面、科学的不良资产管理机制,做到投入产出核算、分类计量、监控和分析等全方位管理。
解决金融业中不良贷款问题的意见
解决金融业中不良贷款问题的意见一、引言不良贷款是制约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它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造成严重影响,也威胁着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金融业中不良贷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二、加强风险管理(一)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1. 加强信贷审查程序,确保借款人具备偿还能力和诚信度。
2. 定期评估和监测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及资信状况,及时发现潜在违约风险。
3. 引入科技手段,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优化内部控制机制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减少操作风险。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识别和应对风险事件能力。
3. 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三、加强合作与沟通(一)加强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信息共享1. 设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实现各金融机构之间风险信息的及时共享。
2. 建立跨机构合作机制,形成合力解决不良贷款问题。
(二)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1. 政府应建立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良好沟通渠道,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风险状况。
2. 指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不良贷款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帮助。
四、完善法律和制度保障(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框架1. 完善现行法律法规,明确不良贷款处置程序和责任追究制度。
2. 制定相关法律,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改进债务人破产制度1. 完善个人和企业破产制度,提高债务人还债意愿和能力。
2. 加强破产审判透明性,公正处理债务纠纷。
五、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一)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1.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提高风险识别和管理水平。
2. 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减少传统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
(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1. 完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提高借款人信用透明度。
2.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企业信用评价,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六、总结与展望解决金融业中不良贷款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我们要持续加强风险管理、加强合作与沟通、完善法律和制度保障,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对策中文摘要近年来,不良贷款问题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成为银行的主要风险和改革发展的巨大障碍。
借鉴其他国家银行业经营管理经验,通过采用证券化方式处置和转换商业银行中的不良贷款资产,以创新业务和拓展金融服务来加强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是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有效、合理措施。
当前,我国已开展多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市场的常客,下一阶段,城商行、农商行、金融租赁公司和外资行也将成为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生力军。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行,对我国商业银行后续试点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提升资本充足率具有重要作用。
1 对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1.1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发展的负面影响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为一种新常态。
审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发展趋势,凸显阶段性特征。
一是从经济高速增长到增速放缓,逾期贷款出现滞后爆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
2015 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到1.09万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1.5%,比上年末上升0.25 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突然迅速增长,从1.25%增长1.5%,增长了20% 。
而商业银行为此提取货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将近1.76万亿元,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与上年相比也增加了0.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上升的趋势。
二是资产生息能力显著下降。
受不良资产攀升拖累,商业银行资产增值能力下降,资产利用率不强。
2015 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 ( 境内外) 总额为 188. 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 75% ,但净利差却明显收窄,整体呈下降趋势。
三是不良贷款分布较集中。
在当前金融环境下,一些新增不良贷款从总体上呈现出行业群结、机构集聚和规模集中等特点。
从机构分布情况上来讲,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呈现出小幅增加趋势。
从地区分布情况上来讲,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中小企业密集、经济活跃、受经济结构调整冲击较大的地区上升较快。
从行业分布状况上分析来讲,结构性产能和周期性过剩叠加,导致钢贸等过剩产能类企业及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型企业新增不良贷款集中。
1.2选择合适的不良资产作为切入点我国资产证券化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前工商银行曾尝试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但美国次贷危机,使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处于停滞状态。
到 2012 年才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否成功开展,关键是看信贷资产是否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对于单笔不良资产而言,其现金流是不确定的,但对于一组不良贷资产而言,由于大数定律的作用,整个组合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剔除贷款五级分类中损失类贷款,我们可以通过对次级、可疑类不良资产组合历史数据分析,对其现金流进行估算和预测,据此按照风险高低分层,通过外部机构增信,提高流动性,并给予较高收益率,从而挖掘出市场投资需求潜力。
2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有效的市场手段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资本化解方法包括债转股、贷款再出售、债务重组和置换资产等,综合对比,不良资产的证券化是较有效市场手段,符合金融创新需求。
第一,不良资产证券化应按照市场化规则。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不良资产已经不能按照原约定形式产生现金流,在资产价值上可能实现现值要比成本低很多,只能遵循市场规制将这些不良资产放置到市场上定价,投资者和资产卖方会积极接受市场投资收益率,勇于承担风险。
第二,释放不良资产流动性。
在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复杂多变的“资产池”结构直接决定了要根据在合同项目下的抵押物或者处置其他资产评估资产价值,利用现金流重新配置及提高证券信用级别,将资产按照处置收回或者约定的方式重新配置,确保资产的顺利流动,使得银行加快了不良债权的处理速度,提高了流动性管理能力。
第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利用不良资产证券化以时间换空间,这样对减轻商业银行压力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银行分散经营风险。
第四,提升核心资本充足率。
将不良资产转移后,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提取的资本占用,整合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
第五,丰富银行中间业务。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创新工具,实现银行资产结构的创新,在不同程度上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对存款和贷款利差收益依赖度,提高非利息的收入。
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中面临的问题3.1定价问题资产支持证券的复杂特征对其定价提出了高要求,目前国内对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定价还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
由于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价格中包括了基础资产收益、信用增级结果等多重因素,给定价带来一定的难度。
定价过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定价过高,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带来销售困难。
3.2缺乏完善的配套制度当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专门针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会计、税收、评级、债券发行等方面如何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调整,使整个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最为经济、高效、安全,还缺乏相应的依据。
这将对规范不良资产证券化程序及监管造成极大障碍。
3.3缺少信誉度高的中介结构SPV 在设计资金池分级、增信与评级信用和承销证券等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中介机构,其评估资产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是关键。
当下,我国资产评估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组织形式的不规范性、信用评级透明度不强、缺少完善的评估标准等问题突出。
3.4无法规避市场变动系统性风险分析和研究美国次危机演变过程,资产证券化只能通过结构化资产池分散和转移风险,但对于市场变动而出现的系统风险却无计可施。
在市场发生变动后,资产证券化会由于利益链的断裂,引发整个金融系统内部风险,严重情况下很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4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策略4.1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的确定想要保障资产证券化的成功,必须要确保交易结构的严谨性、有效性,但想要做到这一点,与如何选择证券化资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1)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方法,银行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等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属于不良贷款。
由于损失类贷款基本无法收回,应排除在证券化之外,证券化资产只能在次级和可疑类资产中选择;(2)加强措施修正。
由于不良贷款现金流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比正常类贷款差,风险较大,因此需要通过债权调整,信用增级等方式强化资产池安全性。
4.2特设机构的组建SPV 是以资产证券化为目标的独立实体,是为了实现资产转换成证券的一种“媒质”,设立 SPV 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让发行人本身的破产风险不对证券化产生影响。
SPV 有时候可以是贷款发起银行设立的附属子公司,而另外一种设立方式可以是由独立第三方组建的,发起人没有控制权。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实际发展情况,采用中介设立方法是恰当的。
SPV 是为了达到法律法规要求而专门设置的法律实体,在经营中,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进行,除了证券化业务之外,不能从事任何融资活动或者经营和投活动,不能发生兼并或者重组,也不能在支付投资者本息前进行红利分配,没有建立子公司的权利,开支也是有限的,其收入来源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
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合理避税,有效减少证券化成本,我国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处理方式,通过给予税收优惠形式或者免税形式,减少了证券化业务所承担的负担。
在成立 SPV 后,与商业银行所签订的“贷款买卖合同”,银行将不良资产池以真实出售形式售给 SPV。
如果银行在日后发生破产,资产池是不能纳入到清算范围内,从而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
4.3证券化资产价格的确定在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定价中,存在着现金流不易预测、定价困难的特点。
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时通常需要打折转让,打折率会牵扯各方利益,不良资产定价通常是以未来可回收的债权数额减去回收成本为基础,再考虑流动性溢价和其他投资的机会成本后确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给项目评估和评级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1)在尽职调查阶段,要求承销商与评级机构都要参与,对不良资产资料档案进行梳理和现场考察,根据不同规模和笔数的不良资产开展不同的尽调方式,资产评估要根据资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
共性是宏观经济、地区、政策环境、费用等,个性是根据有无担保划分不同资产类别进行考察,根据尽调情况对资产进行分类。
此外还要对运营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其业务操作、人员情况、制度设计、历史业绩和回收数据等都是考察重点。
(2)进行实地访谈和后续现金流分析,结合之前的基础性信息、历史数据、现场数据,以及考察所得到的实际信息,对资产池进行估值。
估值过程中有时需要构建样本,对重要性的样本还需逐笔考察,并进行分类估值,测算不同情况下的回收规模。
(3)在此基础上,利用不良资产测算模型对整个资产池不同的现金流入情景进行模拟,再根据交易结构费用、投资者预期进行发行产品定价的预测,结合信用评级模型来确定不同级别证券的发行规模。
4.4做好与证券交易和资产售后相关的工作在向投资者公布评级及发行方案后,由承销商负责向个人投资者及机构销售证券。
在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有效期内,SPV 委托贷款服务机构( 一般为发起人) 对资产的日常回收进行管理和服务。
对于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SPV 委托资金保管机构提供资金保管服务。
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作为证券登记托管机构,负责对证券进行登记托管,并向投资者转付由资金保管机构划入的到期应付信托利益。
投资者通过购买并持有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取得相应的收益权。
5 结语利用证券化手段,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对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具有重大意义。
但通过资本市场联动化解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问题较复杂,既面临目标客户选择难的问题,也面临资产整合包装失败、资本市场未能得到应有回报的风险,这既需要职能部门给予法律保障及制度支持,也需要给予市场一个逐步培育的过程。
总之,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不断积累经验,成熟后推广,将成为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流动性,推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1]卢睿斌: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中外企业家,2013第23期[2]高鸽: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第2期[3]刘苏: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策略,金融经济,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