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发展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引言:我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传统手工艺等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和独特传统。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面临着消失和衰落的危险。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许多古老的手艺和技艺逐渐失传,许多传统节日和活动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为了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传统文化传承,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目前的保护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2 问题意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保护意识不强,很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重视,甚至有一些传统技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二是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的非遗保护法律体系还比较薄弱,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亟待加强;三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导致其逐渐淡化;四是国际合作与交流不够密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使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可。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需要从法律法规、保护意识、传承创新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寻找解决对策,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2. 正文2.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工艺技艺等各种形式。

由于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临失传的危险。

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现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偏大,后继者不足,导致传统技艺无法得到有效传承。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制度支持,导致保护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现状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现状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现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

对于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予以重视。

本文将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的思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记录、研究、保护和传承。

首先,记录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各国通过建立相应的档案和数据库来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信息,以便后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同时,也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记录,提高信息的保存和传播效率。

其次,研究工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点。

目前,各国普遍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力度,推动学术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深入和扩大。

再次,保护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核心。

各国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促使各国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存在和传承。

同时,各国也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

最后,传承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社区参与等方式进行。

各国致力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育体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可持续性。

同时,也鼓励社区和民间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养传承人才,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仍然不够全面。

一些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着保护和传承的困难。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文化、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人类创造物,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文化遗产是每个国家的瑰宝,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形象和精神面貌,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法律体系,文化遗产在不同的地方和环境下面临不同的压力和威胁。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遗产需要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开发的压力旅游业的发展是许多国家的经济支柱。

文化遗产作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被开发和运用的压力不断增加。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对文化遗产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和压力。

大规模的旅游流量、不加限制的开发和建设、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等,都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一定的损害。

例如,许多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如中国的故宫、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等文化遗产,都遭受过旅游开发和游客过度拥挤的压力,对其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二)传统文化的消失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摧毁和消失的危险。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例如乡村的自然环境、相关的社会制度、语言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传统文化的环境和条件逐渐消失。

这种情况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为明显,许多本应被保护的文化遗产在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下逐渐消失或被摧毁。

(三)文化遗产的盗掘和非法贸易文化遗产的盗掘和非法贸易也是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一些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遗产盗掘和非法出售已成为一种职业。

为了得到文化遗产,盗墓贼经常入侵古墓、文物库房、考古遗址等,或者利用贪污腐败的手段获取文物,严重破坏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盗掘和非法贸易也为文化遗产的合法流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化习俗、传统技艺、语言等,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法律法规的制定中国出台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法》是文物保护的基础,之后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和修复标准。

2、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如北京故宫、乐山大佛等,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丰富了人类文化多样性。

3、社会关注和重视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政府和民间组织也相继推出了许多保护措施和活动,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公众意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1、外来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消亡的风险,很多年轻人不了解或不愿意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传统的户外娱乐,大力推广,许多传统手艺也日渐式微。

2、土地和保护资金的争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博物馆、保存设施和人才培养等。

由于土地和资金的争夺,许多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限制,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3、意识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它一度占有的地位,新一代人也可能会逐渐忘记或不再重视传统文化,这将导致很多文化遗产失去自己的传承和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让他们尊重、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相关实践、手工艺技术等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依赖于人的传承和实践,因此更易于失传。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在面临多种挑战的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1. 国际层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3年开始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鼓励各成员国保护并传承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科文组织也通过资金支持、专家培训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但是由于各国文化传统不同,保护措施也各有不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进展不平衡。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多次颁布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各地也相继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一批国家级和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基层保护工作的薄弱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减少等问题,依然严峻存在。

1. 传承人减少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逐渐减少,很多传统技艺和习俗面临失传的危险。

传承人的减少不仅是因为新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也因为传统技艺本身的门槛很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2. 环境污染和破坏传统的手工艺品和表演艺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来维持其原貌。

环境污染和城市发展导致了很多传统技艺的环境受到破坏,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

3. 市场经济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和手工艺品成为了商品,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很多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和原始性。

传统文化的保护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进行,这对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强化法律保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原始性。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的探索与建议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的探索与建议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的探索与建议文化遗产无疑是我们文明和历史的重要见证,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文化遗产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有多重。

首先,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给文化遗产带来了重大的压力。

快速的城市发展导致大规模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这通常会破坏或改变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其次,人为因素也是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之一。

盗掘、文物非法交易和恶意破坏等行为,严重危害了文化遗产的保护。

最后,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和洪水等,同样会给文化遗产带来巨大的损害。

要解决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保护。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保护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实现有机衔接。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举办文化遗产展览和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等方式来实现。

只有当公众真正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保护工作时,文化遗产才能得到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许多文化遗产都具有跨国性和跨地域性的特点,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保护。

国际间的合作可以包括交流经验、共同研究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同制定保护标准和保护准则,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最后,我们需要将科技创新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例如,利用无人机和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来进行文化遗产的勘探和保护工作。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并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面对现状与挑战,我们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未来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未来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未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破坏和失去。

因此,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个问题不仅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未来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讨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和未来研究。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文化遗产的定义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活动留下的,具有文化、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通过各种手段来确保这些遗产的可持续性和流传。

2.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修缮、复原、重建、保护、维护等。

修缮是指对文化遗产进行维护和修复,以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功能;复原是指根据历史记录还原文化遗产的原貌和功能;重建是指在遗产被破坏或毁坏后重新建造、还原或保护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安全和可持续;维护是指对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长期的存在和使用。

3.文化遗产的传承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保持文化遗产的流传和生命力。

包括传统文化、历史习俗、技艺、语言、文学、音乐、艺术等。

传承方式有很多种,如传统教育、口口相传、艺术展览等。

二、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1.文化遗产的流失和失传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破坏和失去。

特别是一些古老的手工艺和传统文化正在失传。

部分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条件发生了改变,导致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下降。

2.文化遗产的失落另一个问题是许多文化遗产已经失落了。

文物被盗或违法交易,私人博物馆被拆毁,文化遗产被私炙、盗取或丢失等。

这些非法活动导致文化遗产无法得到保护和保存。

3.文化遗产传承的挑战对传承业务的经验缺乏是许多机构和组织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很多国家,过去几年内,很多手工艺、音乐和舞蹈的传承方式几乎已经失传。

三、未来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1.技术最近,很多技术正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质,该领域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进行探讨。

1、国家立法不足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立法和政策尚未完善。

虽然有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但整体来看,仍有不足之处。

例如,法律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精准的定义,也没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法律保障。

2、传统传承不易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已经遭到了威胁。

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技艺老化、人才断代等原因,已经濒临消失的边缘。

3、意识普及不够尽管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仍然无法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这也造成了许多企业和公众无法真正关注和支持该领域的相关工作。

1、加强立法与政策支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与政策支持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所在。

政府应出台更严格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益,并建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基金,为保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资金支持。

2、创新传承模式对于那些因为传承模式老化而无法得到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创新传承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传承和宣传。

例如,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打造非遗文化的虚拟展示平台,鼓励民间传承人积极传授文化技能,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育培训班等。

3、宣传与普及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需要进行常态化宣传与普及工作,引导公众在认知上关注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

政府部门应当出资组织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展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社会各个角落,让人们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各界共同的关注和努力,政府要加强工作的立法和政策支持,社会大众要提升文化素质,重视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一国文化的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保护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1.意识不足:由于长期以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够重视,社会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保护工作的动力不足。

2.缺乏专业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但现阶段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无法满足保护工作的需要。

3.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以口头传承为主,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导致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4.外部环境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压力、全球化的冲击等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压力。

5.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在保护的同时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一个难题。

1.加强意识宣传:通过教育、媒体等渠道,增强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提高其在文化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人才培养投入,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保护人才。

3.建立保护机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提高保护的专业化水平。

4.研究和传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挖掘潜在的文化价值,推动相关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5.整合资源:整合政府、民间、学术界等多方资源,形成保护工作的合力,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各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7.创新保护手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保护手段,包括数字化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新的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困境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困境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困境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然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却面临着很多的困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困境。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足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

但是,由于保护意识的不足,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仍然状况堪忧。

例如,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间,由于“文革”等事件的影响,多少文化遗产被毁坏,流失,或是失落,这也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虽然现在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但是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和意识还需要加强。

只有当每个人都重视、热爱和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时,才能真正做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遗产管理机制不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机制良好,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但是目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中国各地基层的保护方面仍存在缺陷。

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也不够,难以有效地预防、抵御和减少风险。

因此,在文化遗产保护上,需要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完善相应保护机构和体制,增强监管力度,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执行能力。

三、文化遗产的商业化过度近年来,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商业化发展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不能过度追求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文化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例如,一些文化旅游项目过于商业化,甚至可以说是把“文化”这个词都糟蹋了,很多文化景点成为赚钱的工具,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是对文化遗产的不尊重和破坏。

文化遗产应该受到妥善保护而不是虚与委蛇,而商业利益也应该在保护之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

四、古建筑维护困难古建筑是中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也是面临很多困难。

古建筑的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时间和人力,而一些古建筑的维护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报告

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报告

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报告一、引言自古以来,人类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各地的文化遗产遭受破坏和消失的威胁日益严重。

因此,本文将对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文化遗产概况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古迹、艺术品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涵盖了语言、传统技艺、节日等。

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名录中列出了一些具有全球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代表性遗产。

然而,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三、文化遗产保护问题1. 自然破坏问题自然破坏是导致文化遗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损毁。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某些文化遗产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海洋侵蚀导致沿海文化遗址的损失。

2. 人为破坏问题人为破坏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盗掘、抢劫文物以及不当的维修和改建等行为,对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此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给文化遗产带来了压力,许多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改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侵蚀。

四、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 国际机构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全球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之一。

该组织通过认定世界遗产、制定保护准则和开展培训等方式,促进了各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此外,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也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

2. 国家政策与法规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并规定了相应的措施和责任。

然而,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和监管不到位,一些文化遗产依然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3. 教育与公众意识教育和公众意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并举办相关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美术等形式体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不容乐观。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衰退甚至消失的危险,传统技艺传承人口老化、缺乏传承机制、市场化导向等问题愈发凸显。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保护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传承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落在每一个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身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对策,加强政府角色和社会参与,共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00字】1.2 问题意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

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但该法律并不完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监督机制,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破坏和侵权的风险。

2. 缺乏专业人才和机构支持。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机构相对匮乏,导致保护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3. 社会认知度不足。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社会对其认知度不足,导致保护工作的难度增加,易受到外界的忽视和破坏。

4. 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但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城市化进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困难,很多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面临失传的危险。

2. 正文2.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可以说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在长时间的历史积淀下,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传统节庆等。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和前景中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表着数千年的文化沉淀和积淀。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保护策略和传承前景四个方面来探讨和思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问题。

一、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精髓包括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和价值观,鼓励人们真正做到“自修、自强、自立、自律”,并倡导体现人道主义、道德经济和和谐发展,影响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思想道德和社会生活。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目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很多难题。

在国家层面,政策法规虽然完备,但实际执行仍存在差异;在地方层面,一些地方出于经济利益和政绩考核等原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然存在比较大的漏洞。

此外,许多文化遗产受到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修复建设质量也存在差异。

三、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应该兼顾保护和传承,应该把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国家和集体出发,通过社会化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实现社会保护和过度文化暴力的消解,营建一个对文化遗产和人民健康成长都有重视的环境。

一方面,应该从法律层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素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性和成功率;另一方面,应该以人为本,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注重当地文化历史和地方特色,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地民俗、经济、教育等方面,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四、传承前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点是传承。

为此,应该把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为一体,加强人才培养,建立起完整的保护和传承体系,让传承成为一种习惯和文化的延续。

同时,应该加强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利用互联网和新科技宣传文化遗产,培养年轻人的文化历史感和文化鉴赏力,传达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民众对文化遗产的爱护和保护意识,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艺等形式传承下来的、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文化遗产。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由于现代化进程、城市化发展、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一直在积极开展工作。

本文将围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现状分析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面临严重威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与游戏等,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一些传统技艺逐渐失传,传统节庆习俗逐渐淡化,传统民间音乐舞蹈逐渐式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也有所加强。

一些非遗项目得到了国际认可和保护,有力地推动了非遗传承保护的工作。

非遗保护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政策体系不完善、保护力度不够、传承人缺乏、市场化参与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对策分析1.建立健全的非遗保护法律体系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非遗保护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实施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要加强对非遗保护法律的执行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2.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强非遗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等方式,全面提高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人类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过去文明的遗留,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就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发展现状1. 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通过立法、宣传与教育,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合作变得更为紧密。

多个国家联合实施跨国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同面对挑战与危机。

3. 新技术应用: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

激光扫描、3D建模等技术使得文物修复工作更加准确和高效。

4. 观念转变: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

人们开始重视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和旅游业开发中,实现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未来趋势1. 社会参与:未来的文化遗产保护将更加强调社会的参与和合作。

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需携手合作,形成共同责任和利益,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 教育与传承:教育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未来将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普及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传统工艺和技术的传承和保护。

3. 文化创意产业:借助文化遗产的元素进行创意和创新,将文化产业与现代经济紧密结合。

这不仅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能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

4. 社区保护: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扩展到社区层面,将居民融入到保护与管理中,提高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5. 全球视野:未来文化遗产保护将更加注重跨国的合作和交流。

只有形成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共同应对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总结:文化遗产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也是我们对历史和未来的尊重。

当前,虽然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未来,我们需要坚定地践行保护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广泛宣传和教育,注重社会参与,以更加创新和持久的方式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未来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未来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未来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定义和意义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反映出中国人民创造的优秀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能够维护国家文化自信,保证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也能够促进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

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能够激励社会进步,塑造民族精神,激励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1)保护资源严重不足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是保护资源严重不足。

在一些地方,由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一些古迹或文化古城等文化遗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2)保护技术水平不高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相比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些专业机构的保护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这导致了一些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受到了破坏或者是失修等问题。

(3)公众保护意识普及不足公众保护意识普及不足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另一个难题。

一些人缺乏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了解。

在一些旅游景区,游客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足,对文物的损坏难以避免。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有以下举措:(1)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中国政府广开门路,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

在保护工作中,一直建立了不少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该省或该市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

这些机构极大地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程。

(2)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更新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更新,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敦促各省市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规定和执行机构。

(3)加强现代科技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和保护手段也得以不断更新。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得到了很大地改善。

(4)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教育中国政府通过互联网、电视台等多个渠道不断的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教育,促进全民科学保护文物,使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迈入科学化,制度化阶段,不断为中国文化遗产发展保驾护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工作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和实践技艺等方面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以其特定的社会群体为传承者,并作为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是对这些文化元素进行保护、传承和推广,从而保护人类多样性和文化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并不乐观,许多文化元素面临失传和衰退的危险。

需要加强相关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提出有效的保护工作思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 文化元素失传: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因传承人口减少或传承环境变化等原因面临失传的危险。

这些文化元素的失传将导致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减少,对文化传统和认同感产生消极影响。

2. 传承环境恶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传承环境方面也存在问题,比如传统表演场所的缺乏、传承人口的外流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3.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保护措施,使得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1. 加强调查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了解其传承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需求。

只有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才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 建立保护机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需要建立专门的保护机制和政策支持。

比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或组织,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规,提供经费和技术支持等。

3. 加强传承人培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强传承人的培训和引导,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艺和知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4.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保护和传承。

比如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和推广等。

5.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现代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需要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使其能够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和发展,增加其传承的活力。

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文化遗产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财富,它包括人类的所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保护和继承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思考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文化遗产是一个由世界各地文明共同创造的珍贵财富,它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种类。

古建筑、绘画、雕刻等传统文化的物质遗产,以及传统节日、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表达了不同的文化与历史信息。

但是,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首先,文化遗产的自然破坏。

例如,在东南亚的一些遗址,长期的气候侵蚀和自然灾害使得这些遗址面临更高的威胁。

此外,一些自然灾害也会影响文化遗产和人类生活环境,如地震、风暴、火山灰等。

其次,人为破坏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像恐怖分子、暴徒、自私自利的人等,都会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他们就像个人的消费者,在现代文化环境中,自私自利的思想、短视和物质追求让他们无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入侵者甚至可以摧毁甚至盗窃房屋或建筑中的遗产或文物。

最后,技术进步也因为现代建筑设施在不断发展,一些古建筑遗址的功能逐渐被淘汰,失去了管理和维护的必要性,导致重要遗址的制度为外界的技术和资金力量所摧毁。

二、文化遗产传承的思考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传承包括实物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文化遗产传承的问题同样重要。

一、针对实物文物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对实物文物的保护,这需要细心考虑如何确保文物的功能性,以便维护这些工程的日常操作。

这意味着维修、保养以及保护这些文化、历史的人类遗产的需要。

在这个领域,机械化技术如冷藏、保湿和博物馆技术的发展是重要的。

二、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实物文物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礼仪、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重点是传承文化与社会,它要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来传递。

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一、引言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和传承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多种原因,文化遗产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威胁,其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和文化血脉的源头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地区所创造的全部有形、无形的文化资产和智慧成果的总体,是历史和文化血脉的源头。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历史的传承和常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有保护好文化遗产,才能够让后人从中汲取营养,进而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

2、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文化遗产能够引领旅游业、文创产业的发展,成为地域经济提升的重要保障。

3、文化遗产与社会和谐的建设文化遗产传承的成功,能够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保护好文化遗产能够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让人们在艺术与文化中寻找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避免对文化的破坏和侵蚀。

三、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文化遗产受到挑战当前,文化遗产的保护正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为破坏和自然因素的危害。

由于保护、修缮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很多重要的文化遗产都面临严重的威胁,许多历史遗迹遭遇破坏和侵蚀,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十分紧迫。

2、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很多国家政策和法规并不完善,不能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

因此,有必要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制定更加明确的规定,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完整保护。

3、人才队伍的不足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专业团队登场。

现实中,对于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人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需要。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加强保护和修缮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意识,推广文化遗产知识,确保全面文化遗产的安全、完整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发展思考
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

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是国际上达成的共识,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本文从工作经验着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与保护作为案例,研究分析目前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取得的成果,试图解决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共同担负保护文化遗产的时代责任。

关键词:文化遗产;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发展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1、文化遗产的概念阐述
文化是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定的地域环境、一定的人类种群的一种生存状态、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反映。

文化是一条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还要流向未来。

文化发展尽管千变万化,但是作为特定的文化,总保留着祖先的基因。

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

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对过去文化、智慧的继承和总结之上,通过文化遗产,人们才能够认识自己从何处来,认识祖先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由此更加清晰地了解人类的追求,明确我们如何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1(1)
本文"文化遗产";主要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概念,等同于我国的"文物";概念。

它包括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可移动文物指器物、典籍、手稿、艺术品、化石等。

不可移动文物指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壁画、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性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历史遗址,以及周围环境。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浦东地区的不可移动文物。

研究文化遗产,就是研究人的生存状态,研究人的过去和未来。

浦东新区地面文物的保护与统筹发展,对于弘扬浦东地区的文脉,培育浦东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持浦东地区的文物特色,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保护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当今社会的崇高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文保工作者的责任,是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造福于人类的千秋功业。

2(2)
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近年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也进入了国际视野。

不可否认,在管理理念、科研水平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发掘上,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不少差距。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将相关概念引入,并逐步掀起一股"遗产热";,使文化遗产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城乡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也促使建筑学、考古学、规划学等学科的学者将研究方向调整到文化遗产,以便共同应对新的变化和挑战。

在这种大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教育悄然发生变化。

首先,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一项简单的、短暂性的建设和经济行为,而是一项高层次的长久性的文化活动。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指出:必须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坚持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对文化遗产的维修要坚持可读性、可识别性和可逆性原则。

我们理解,之所以现在的文化遗产保护遭遇难题,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重商轻文的观念在作怪,这里不仅有利益驱动,人们过分看重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更有大量的急功近利的过度开发,从而使遗产原本浓厚的文化气息被忽略,从而不可挽回地造成文化传承链条的失真和断裂。

文化遗产有其经济价值,由文化遗产而引起的旅游产业,可谓是其生命力的佐证。

文化遗产所在地利用文化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导致近几年来申遗的功利性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更多城市意识到文化遗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各地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热情高涨的同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也抱有巨大的热情。

虽然在《条例》中对名城的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但城市政府仍然提出申报,愿意承担保护的责任。

当然其中也不排除个别有利用名城搭台,只为经济唱戏的想法,但还是应该因势利导,宣传正确的保护理念,提出正确的保护方法,引导到积极正确的方向。

现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111个,可以说大部分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已经囊括其中。

在新的名城申报中,他们以新的保护观念,深入研究城市文化遗存,认识它们的价值,从而扩大保护的要素,如工业遗产、近现代建筑遗产、乡土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它们丰富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容,提升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为申报成功创造了条件。

利用名人故居建立的博物馆是全国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也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宣传机构,博物馆通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展览,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将文化遗产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收藏进博物馆,并不是保护工作的终极目的。

保护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在于"子子孙孙永葆用";。

重视保护与利用的结合,就要挖掘文化遗产潜在的文化内涵,经济价值和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使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发挥起更大作用。

其次,文化遗产保护缺乏完善的体制制度保障。

诚如单霁翔所言,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问题。

政府财力远远不能满足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

目前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少,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3(3)当然,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人才、技术比资金更为重要。

目前上海地区主要集中在复旦大学文博系、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从事博物馆及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单位和部门,对此并没有足够的意识,因而其实践性不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博专业人才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属于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部门管理,由于体制所限,很难划归到文化或者文物部门统一管理,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保护标准各行其是,不利于遗产的长效保护,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格局,难以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

联席会议制度是近年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制度创新,是政府依法行政、民主观和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

有鉴于此,在各级政府层面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十分必要。

在遗产保护管理协调沟通机制建设上,可以考虑的另外一个方案是:建立文物信息管理系统。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