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华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前段段考试题
人教版2015-2016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审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A.偌.大nuó踯躅..zhízhú商榷.qiè猗.郁yīB.裨.益bì訾詈..zìlì蜕.变tuì蕈.菌xùnC.咀.咒zǔ敛裾.jù肄.业yì相勖.xùD.弥.除mǐ赍.钱jī椽.笔chuán 磐.石pán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 交广市.鲑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B. 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秋以为期B.高余冠之岌岌兮C.客有吹洞箫者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
②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________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③虽然华尔街对苹果在上个季度的业绩给出“表现平平”或者是“失望”的评价,但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难以________。
A.鱼目混珠息息相关望其项背B.鱼龙混杂息息相关望尘莫及C.鱼目混珠休戚相关望尘莫及D.鱼龙混杂休戚相关望其项背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日的四川大学以江河奔涌之势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推动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群。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高一语文
全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 2016.1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三篇选文,完成1-9题。
【选文一】江南园林之美(节选)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也有着玲珑剔透、格调雅致的江南园艺,从而被举世公认为世界艺术之瑰宝。
②江南园林大多是在城市中或近郊之处营造起来的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大多为封建时代的官员、文人、士大夫所筑,是他们生活起居和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有着供人居住和休闲的功能。
③江南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景物和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汇集了绘画、诗词、建筑艺术等诸多元素,讲究立意,注意意境,追求一种诗情画意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尽管它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但在布局上讲究完整、自由、朴素建筑,厅堂的随意安排,结构上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的那种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色彩上的栗色、墨结等偏冷的色调讲究明丽与幽深,使得江南的园林有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艺术趣味。
可以说江南园林是“立体的画,形象的诗”。
④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
园林的主体是自然风光,亭、台、楼、阁的参差,廊房的宛转曲折,在物质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江南园林的布局,尤其注重整体关系“园林妙处,在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对称”。
清代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也谈到园林的布局:“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截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这种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江南园林更是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更注重诗画情趣,意境创造,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所以,在园林艺术中有“绘画乃造园之母”之说,如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充分体现园林艺术的特征。
东莞东华中学2015年中考(信息卷语文一)
信息卷(一)·语文卷201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卷说明: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20+1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案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不能用铅笔、圆珠笔和红笔。
4.考试结束时,将试卷交回。
一、基础分(25分)1. 根据课文默写或填空。
(10分)(1)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2) _____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
(《观刈麦》白居易)(1分)(3) 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堪称“千古奇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 凡曝沙之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袁宏道《满井游记》)(2分)(5) 把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4分)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有líng luò(),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2) 上帝在这对难念的眼睛中看到了wú yǔ lún bǐ()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包含一种新的东西。
(3) 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lián yī()。
(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chuī máo qiú cī()之人。
3. 下面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组句子是( )(3分)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
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玩花灯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
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
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
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
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
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
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
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
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蕴含着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等精神内核,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2015年段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秋季学期段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广东省东华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前段段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东华高级中学 高一前段考试化学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S-32 I卷 共52分 一、单项选择(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B.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制造出新原子和新分子 C.制陶、冶金及酿酒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A.B.C.D.下列常用的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是() A. 分液漏斗 B. 普通漏斗 C. 蒸馏烧瓶 D. 容量瓶.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6. 下列溶液中c(Cl)与50mL 1mol/L AlCl3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的NaCl溶液B.75 mL 1 mol/L的FeCl3溶液 C.150 mL mol/L的Cl2溶液D.75 mL 2 mol/L的NH4Cl溶液 ) A.浓H2SO4沾到皮肤上,必须迅速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稀的NaOH溶液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闻某些化学药品的气味时可以使鼻子凑近药品 二、单项选择(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 9.科学家已发现的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10.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O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比O的质量小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A. 1 O2 和1B.5.6L N2(标准状况下)和11g CO2 C. 224mL H2(标准状况下)和0.1mol N2D.9H2O和0.5mol 12.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SO4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D.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不一定有Ba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稀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有Cl- D.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原物质一定CaCO3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常温常压下,80g S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C.常温常压下,22.4L H2中所含原子数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A ( ))下列实验操作中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B.蒸馏,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液态混合物中 C.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开冷凝水,再;蒸馏完毕,应先撤酒精灯再关冷凝水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A.相同质量的CO和N2,其体积比为1:1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1molH2和1molHe中,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原子数相同、质量也相同 D.体积为22.4L的O2,其质量可能为32g 19.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3 :2 :1,则三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 :4 :3 B.1 :2 :3 C.1 :1 :1 D.6 :3 :2 .容量瓶上需标有: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⑥酸式或碱式;六项中的( ) A. ①③⑤ B. ③⑤⑥ C. ①②④ D. ②④⑥ 21.0.4mol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 (3) 从2mol/L的氯化铜溶液中取出0.8molCl-,需要氯化铜溶液的体积为 (4)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m g摩尔质量为M g/mol的某气体体积为v L,则在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 22.(12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仿真试卷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仿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星空自古以来便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满天星星闪烁光芒,明暗不一,如何形容它们的亮度成为观天者们所思考的问题。
最早提出“星等”概念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他将肉眼可见的星星粗略地分为6个等级,最亮的恒星被指定为1等,而最暗的则是6等。
直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天文学家诺曼•罗伯特•普森将星等与一种测光的仪器“光度计”进行了结合,天文学家们才借助仪器的帮助和数学的力量(算法)精确地测量星星的亮度等级,星等不再只有6个简单的整数。
我们可以用负数形容更亮的天体,星等的数值也可以变得更大,用来形容很暗的星星,现代大型望远镜甚至可以帮助人们看到30等的天体。
星等分为视星等和绝对星等两种。
视星等是我们在地球上观看天体时它们亮度的体现,主要和两个方面有关,一方面是所观测天体本身的发光能力或是反光能力有多强,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光有多少可以抵达我们的眼睛,主要由天体和观测者的距离所决定。
与视星等不同,绝对星等反映了一个天体的固有发光本领,这个参数不再受距离的约束,天文学家将所有天体都假想在距离地球10秒差距也就是32.6光年之外的位置时,这时天体的星等便是它的绝对星等。
星等是天文学家研究宇宙时极为重要的工具,尤其是在丈量宇宙的距离之时。
丈量宇宙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几乎每一种手段归根结底都与视星等、绝对星等和距离这三个变量有关。
对于越遥远的天体的测量,受限于人类科技的发展和探测手段的精度,误差也是十分可观的,但即便如此,随着人们掌握的工具越来越多,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也更加客观和清晰。
(摘编自赵然子、宋楠《星等——一把量天之尺》)材料二:我们通常对于“夜”的理解为太阳落下后到第二天太阳升起前的这段时间,或者天黑之后即为“夜”,与“昼”相对应。
但是,由于太阳光被高层大气层散射,在日落和日出前的一段时间内低层大气和地表仍然清晰可见,并不会马上进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含答案)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效率检测(一)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
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
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
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
我们中国很少有类似的情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社区间的往来疏少,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广东省东华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前段段考生物试卷
东华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月一考试高一生物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一卷为选择题,共72分;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共28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目前,埃博拉疫情已经导致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1145人死亡,近2千人感染。
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毒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速率较快B.该病毒含有的核酸为DNA和RNAC.该病毒在普通培养基中不能繁殖D.该病毒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最低层次2.某学生对一待测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均正确,其进行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请回答其可能鉴定的物质及试剂A是A.鸡蛋清、斐林试剂B.鸡蛋清、碘液 C.劣质奶粉、碘液D.劣质奶粉、斐林试剂3.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标本A.①→②→③→④ B.④→⑤→③→②C.②→①→⑤→④ D.⑤→④→②→③4.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溶液的鉴定”实验中,除了还原糖的鉴定外,其它都必须用显微镜观察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C.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于是滴l~2滴质量分数为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D.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与DNA结合B.“还原糖的鉴定”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或保温C.在“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与DNA结合促进DNA的水解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与甲基绿结合的核酸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6.下列哪一项,是在细胞水平上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和蝙蝠的翼手都是由同样类型的骨骼组成,有相似的肌肉和血管B.动物、植物、真菌都是由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生物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D.不同生物的DNA、RNA的结构单体都是相同的,连接方式也是相同的7.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
广东省东华高级中学高一数学上学期前段段考试题
东华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前段考高一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5分,10小题共50分)1.有下列说法:(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2)由3,2,1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3)方程2(1)(2)0x x --=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4)集合{45}x x <<是有限集.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 .只有(1)和(4)B .只有(2)和(3)C .只有(2)D .以上四种说法都不对 2.设集合{}|43A x x =-<<,{}|2B x x =≤,则A B =I ( ) A .(4,3)- B .(4,2]- C .(,2]-∞ D .(,3)-∞3.已知()5412-+=-x x x f ,则()x f 的表达式是( )A .x x 62+B .782++x xC .322-+x xD .1062-+x x4.设I 是全集,集合P N M ,,都是其子集,则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 .)(N C P M I ⋂⋂ B .)(P C N M I ⋂⋂ C .)(M C N C M I I ⋂⋂ D .)()(P M N M I Y I5.已知函数212x y x ⎧+=⎨-⎩ (0)(0)x x ≤>,使函数值为5的x 的值是 ( )A .2-B .2或52-C . 2或2-D .2或2-或52- 6.函数()3312-+-=x x x f 的奇偶性是( )A.奇函数B. 偶函数C.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D.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7.设)(x f 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b x x f x++=22)((b 为常数),则)1(-f =( )A .3B . 1C .1-D .3-8.已知()2,0;(1),0,x x f x f x x ⎧>=⎨+≤⎩则)2()2(-+f f 的值为( )A .8B .5C .4D .29.若不等式222424ax ax x x +-<+对任意实数x 均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2,2)- B.(2,2]- C.(,2)(2,)-∞-+∞U D.(,2)-∞ 10.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广东省东华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前段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东华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前段考高一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认识你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老子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这是一个千古难题。
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
所以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
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
从这样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
如果反是,“不知知”,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
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
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
东华高级中学 语文第一学期月二考试
东华高级中学2009--2010年第一学期月二考试高二生物试题命题人:王水清 2009-12-10第一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传统啤酒生产中,大麦芽是必要的原材料,利用大麦芽产生α-淀粉酶,能完成糖化过程,但产量低成本高。
现代啤酒工艺中,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大量的α-淀粉酶,从而提高效益。
以下适用于直接处理大麦种子就可代替大麦芽的植物激素是A.赤霉素 B.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 D.秋水仙素2.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茎背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效果)3.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右图所示结果,有关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B.必须选用生长状况一致且带芽的银杏插条以利于生根C.浓度梯度配置不合理,最适宜NAA浓度不一定是CD.本实验结果不能反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4.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1)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①②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2)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③④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3)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试验。
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
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测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⑥的含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③含生长素最多D.③中生长素含量比⑤中多5.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研究蝗虫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并计算各样方的平均值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土壤中小动物种群丰富度时,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和显微镜观测来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D.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以维持生命活动6.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桑基渔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其物质能量可循环利用B.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C.水产养殖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应多养殖肉食性鱼类D.某池塘遭到严重污染并最终导致该生态系统动植物全部死亡的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7.如图所示,某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华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前段考高一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认识你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老子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这是一个千古难题。
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
所以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
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
从这样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
如果反是,“不知知”,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
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
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
可一旦遭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人的做法,一句“算我瞎了眼了”,就可以将自己的无能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以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阴冷的话:“我认得你!”有几个人能真的认得自己,知道自己有此一难,全系个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己的轻躁呢?正因为如此,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
想到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谤”,可谓知人之言,因为他道出了所有的赞辞都有可能掺入迷药的事实。
但他认识自己吗?恐怕未必。
还有,他是伟人吗?我们以为当然是,但用老子的标准,恐怕也未必。
1.下列对“自知”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所谓“自知”,既要知人,也要自知,这样才能达到神志清明,不受人蒙蔽和自蔽。
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注】①荆:即指楚。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是:正确B.大怒,自驰如.频阳如:去,到C.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谢:感谢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竟:最终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4分)(2)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竹。
8.“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试分析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分)9.“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1)淇水汤汤,,女也不爽,。
(2),。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3)忳郁邑余侘傺兮,;,余不忍为此态。
(4)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天人交战的“盗火者”王龙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成为彻底改变严复命运的转折点。
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
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变法救国之策;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从来述而不作的严复,终于决定要化笔为剑,用文章来呐喊冲锋了!新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发表了第一篇重磅文章《论世变之亟》。
他清醒地看到:“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压抑多年澎湃已久的爱国激情,终于化作急迫的救亡使命感,他一口气写下了《救亡决论》、《原强》、《辟韩》等为人传诵一时的名篇。
这些充满激情的政论文章,抨击时弊,呼吁国人因时而变,维新图强,是一次对中国专制政体从治统到道统、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清算,其宗旨用蔡元培的话说就是“尊民叛君,尊今叛古”。
主要内容则可归纳为四句话:帝王窃天下,儒术卫王权,八股笼士心,治术坏民智。
严复的这些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他从此声名鹊起,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
戊戌维新失败后,严复躲进小楼,立誓“屏弃万缘,惟以译书自课”。
对中华文化不曾一日消解的深层焦虑感,成为他不竭的精神动力。
十年中,这位孤独的圣徒扛着救赎的十字架,独自一人匍匐在精神孤旅之上。
1906年,在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时,当他译到专制政体“彼将使之为奴才也,必先使之终为愚民也”一语,不禁心生悲愤,涕泪长流。
中国千年的专制之痛,竟让一位遥远的西方人总结得如此精确。
拯救吾国,必先拯救吾民。
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决定了他只选择那些有助于改造国民性格的西方书籍介绍给中国人。
深受严译影响的鲁迅,后来也深为理解严复这种忧虑的心境,他感叹道:“严又陵究竟是‘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在严复是沉痛的“三民论”的呼号呐喊,到了鲁迅笔下则是痛极无声的那个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
中国的启蒙事业,就这样薪火相传,涓滴成河。
1905年春,围绕改造中国的途径,严复与孙中山有一次正面的思想交锋。
严复对革命党领袖再次重申,在时机尚未成熟时革命,“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
孙中山直言不讳:“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孙中山对书斋中的严复显然不无揶揄之意。
但这场对话显然也暴露了严复思想深处的矛盾:一方面他对君主专制恨之入骨,一方面又要遥遥无期地等待民智终开的那一天。
1910年,他以“硕学通儒”的资格进入实施“新政”的清政府新设立的资政院,又获“文科进士”赏赐。
有人质问严复,为何还不与清廷划清界限?他说:“今日政府未必如桀,革党未必如汤,吾何能遽去哉!”这句话背后充满忠臣孝子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奈与侥幸。
1911年武昌起义前六天,严复还为清朝写了第一首国歌。
起义爆发当晚,严复在日记中痛惜地写下“武昌失守”四字。
1920年代,“革命”已取代“进化”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强势话语。
坚持改良的严复自然被淹没在革命的洪流之中。
在新潮人物的眼中,晚年严复已成为一个无法与同时代新人进行对话沟通的思想老人,充满精神的孤独。
1921年严复去世。
临终前,他的遗嘱第一条便是“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生前自题墓碑:“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
一个终生反对专制政体的启蒙思想家,却自甘把一个消失的王朝作为精神归宿,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
(摘编自《随笔》2014年第2期)【相关链接】①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1897发表译作《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阐发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1912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重忧虑,曾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
②1879年,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此后仕途不顺。
1885年起,为博取举人的头衔,严复接连八九年参加了四次乡试都铩羽而归。
苦闷到极点时,他甚至悔恨自己“一肚子洋墨水全是多余”。
其间,他染上了鸦片烟瘾。
(摘编自《国学网》)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即使在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后,怀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严复依然为了改造中国国民性格,不断地选择、译介了西方许多典籍,如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