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月系 知识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七(上)地月系知识小结姓名()
一、地球的运动、自转与昼夜交替
1.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为代表的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固定在世界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地球旋转。
2.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为代表的创立“日心说”,证明了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转,同时还沿着以太阳为中心的轨道不停的公转。
3.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停的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北极上空看下来,地球沿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下来,地球沿顺时针方向自转。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
3.地球上出现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4.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5.地球自转一周定义为1日=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昼夜交替一次。
6.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有日晷、日圭、沙漏、漏刻等。
7.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东汉时代的张衡发明了浑天仪。
8.会区分晨线和昏线,由于地球自转,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
*9.地球自转一周转过360度,自转时每小时转过15度,每转过一度需要4分钟。
二、地球的运动、公转与四季更替
1.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又称太阳高度。
2.引起地面上竿影长短变化原因是太阳高度变化。一天中竿影长短变化由长变短,再变长。
一年中同一时刻竿影长短变化规律:春→夏→秋→冬:适中→短→适中→长。
引起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一天中:地球自转引起太阳高度变化;
一年中同一时刻:地球公转引起太阳高度变化。
3.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绕转中心太阳;轨道接近圆形的椭圆;周期1年365.25日。4.公历: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日历。公历中,一平年为365日,一闰年为366日,每隔4年有一次闰年。掌握闰年的确定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世纪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5.四季形成的原因:因为地球不停的绕太阳公转,而且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造成地球上同地方一年中不同日子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
7.节气:农牧业生产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计时方法。对我国的农牧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年分为24个节气,二个节气之间相隔15天左右。节气依据公历编制 节气歌:春雨惊春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月球与月相
1.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它不是山,是坑。环形山大多是由外来星体撞击形成的。最大贝利环形山,其它名字有哥白尼环形山、张衡环形山 等。 2.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水。向阳、背阳面温差很大。任何生物无法生存。
3.月球半径1738千米,体积为地球的2%,质量大约为地球的1∕81.3,引力为地球的1∕6。 4.月球的运动: (1)自转: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周期27.3日。 (2)公转:绕转中心地球,方向自西向东,轨道椭圆形,周期27.3日。
5.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一个面,看不到月球背面
6.“月”是以月球绕地球公转为基础的计时单位,在公历中,一年分为12个月,月的长度
有4种,即28天、29天、30天、31天。我国的农历是以月球公转运动为基础编制的。
7.月相:月球相貌的变化_。出现月相的原因:月球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月球的相貌其实就是我们处在地球所能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 8.
上弦月特点:上上上西西: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出现在西边天空、亮面朝西。 下弦月特点:下下下东东: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出现在东边天空、亮面朝东。 9.月相的变化周期为1朔望月,是指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 1朔望月=29.5天。我国的农历(阴历)是以朔望月为月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