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与原创试题: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新时代:进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1.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2.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3.北斗三号,从立项论证到启动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经30多年探索实践,三代北斗人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建设发展之路,建成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成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民众共享更优质的时空精准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为我国重大科技工程管理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4.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
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5.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解读 双循环经济
2021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双循环经济年级:姓名:双循环经济【热点背景】1.双循环经济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恢复还不平衡,生产恢复快于需求,工业恢复快于服务业,投资恢复快于消费,大企业恢复快于中小企业,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恢复不平衡,就业和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仍面临较大压力。
看外部环境,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疫情长尾特征更趋明显,主要经济体衰退程度超出预期,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看国内环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
从需求看,我国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升级的商品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将持续释放,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将加速扩大,巨大的内需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供给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高,将在满足消费结构升级中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的战略决策。
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利用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回旋空间大的特点,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经过多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早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体系,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配合,产业技术进步也离不开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封闭起来脱离世界主流,只会拉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2021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北斗系统组网
北斗系统组网【热点背景】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这一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建设正式启动。
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北斗一号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3年,又发射了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北斗一号系统的建成,迈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初步满足了中国及周边区域的定位、导航、授时需求。
2013年,北斗一号卫星完成任务退役。
2004年,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启动。
到2012年,完成了14颗卫星的发射组网。
北斗二号系统的建成,不仅服务中国,还可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启动。
到2020年,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
北斗三号在北斗二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性能、扩展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服务;同时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和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
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
要推广北斗系统应用,做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等后续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北斗系统参研参建代表等参加仪式。
北斗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工程自1994年启动,2000年完成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战决胜,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
2020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全面依法治国 高三党必读
法者,治之端也。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新年以来的首次会议。
2019高考时政热点:全面依法治国文:高正老师一、时政背景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2.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4)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7)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8)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重大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5)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6)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近年来依法治国重大事件回顾:(1)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2020年10月18日,习近平说,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3)2020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4)2020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20-2021年新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与原创试题: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创新演练
参考答案: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有利于维护了人 民群众的权利和切身利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②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国务院的做法做 到了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③是政府切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国务院重视养老 服务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促进社会和谐。
谢谢欣赏Biblioteka 创新演练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按照2019年政府工作报
告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为打通“堵点”,消除“痛点”,
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
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到2022
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
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这要求各级政府( )
①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②积极参与养老企业的发展
③努力扩大公共服务职能范围
④加强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创新演练
3.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 见》。《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按 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为打通“堵 点”,消除“痛点”,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 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 服务体系,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 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及 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国务院重视养老服务业 的原因。
【核心素养】
2020-2021年新高考备考策略
【高考先锋】
2020-2021年新高考专题研究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附分析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附分析高考政治时政热点: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时政热点背景:2015年6月14日,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论坛围绕关注青年、服务基层来安排活动,策划了论坛大会和两岸青年、基层、经贸交流等四大板块17项活动,由两岸76家单位共同主办。
这些活动将会结合当前两岸社会关注热点,比如“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互联网+”、生态文明等等,促进同业的交流。
另外,举办了青年创业竞赛、共同家园论坛、社区互动、同名村交流等活动,让论坛及其活动实实在在的服务基层,服务青年,促进两岸基层民众和青年交流。
俞正声表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大家手中,两岸关系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开创。
只要两岸同胞齐心协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就会更加光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会早日实现。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以及两岸青年代表、台湾基层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愿。
两岸民众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有力推动者,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待和追求,必能使两岸关系行稳致远。
时政热点分析:一、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1.劳动与就业。
两岸交流合作成果能让全民共同分享,保障中小企业、照顾基层民众,并让年轻人发挥才华、施展抱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出创新理念,为两岸与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
2.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在“海峡论坛”期间,一系列重要的经贸活动逐渐铺开,数千项来自海峡两岸的最新科技成果项目闪亮登台,吸引了2300多家企业、1万多名两岸嘉宾参与。
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资源的优化配置。
两岸的创业者各有优势、互补性强,两岸青年能携手共创,把创业与创新结合,有机会真正把影响力辐射到全世界。
两岸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岸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两岸贸易的发展。
政治高考备考(时事政治篇)
政治高考备考(时事政治篇)眼下,高三政治复习已进入白热化状态,现阶段,各校一般情况下一轮复习业已结束。
随着二轮复习的全面展开,时政热点问题正式浮出水面。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
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
把握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和方向,从而有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时政热点问题在高考题中的切入点纵观近几年文综试卷的政治科目,对社会执点、焦点问题的考核从来没有放松过,只不过是考查的切入点有“直接切入’和“间接切入”两种不同的方式。
找准重大时政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切入点,可以使时政问题的复习事半功倍,从而更有利于整个政治学科的复习。
1.“直接切入”直接切入考点,是对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等问题考查的明显特点。
直面热点,直接切入,即对于人们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直接命题,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和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
比如,2012年安徽文综(新课标)第5、11题分别考查十八大和诺贝尔生理学奖问题,北京卷第39题考查对外关系问题,福建卷第39题考查”义利观”问题,山东文综(新课程卷)第38题考查国际关系,国家利益问题,广东政治(新课程卷)第41题考查科学发展观问题,上海卷第5题则直接以中国和菲律宾的海洋领土为切入点,直接考查维护海洋权利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本年度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影响重大、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因此,它们都具有常识性,即作为生活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们都应该也必须关心的问题。
因此,直接切入考点是高考政治试题对于基本知识考查最常见的命题方式。
2.“间接切入”间接切入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不易察觉,较为综合和间接地反映命题人的意图。
由于治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的是对学生理论了解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重大时事问题直接命题外,命题人常常会间接选取较为深层次的出题点,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共49张PPT)
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依靠人民的奋斗和拼搏,中华民族 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走进了新时代,迈上了新征程,“人民时美好
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成了党和国家的庄重 誓言,共和国的成长和壮大,光荣属于人民,感情系于 人民,力量源于人民。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
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上高质量发晨之路,必须扭 住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和产业创新。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提 高关键核心技术对促进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作用。
①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 展实体经济,开拓新的市场,满足我国消 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4分) ②有利于降低产业风险,保障产业链、供 应链安全;(3分) ③有利于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发展国防 军事工业;(3分) ④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对外经 济发展方式,提高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 力。(4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 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 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两个方面。
③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可以满足农民 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
元) 元) 速
速
153 124 14.2% 15407 31584 6.9%
321 602 。
164 140 9.7% 17658 34744 11.5%
177 874
2021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天问一号探测火星
2021届高考时政热点解读:天问一号探测火星【热点背景】7月23日12时41分,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还有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务规划。
天问一号也是我国首次行星探测任务,旨在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从而拉开我国行星探测序幕,也为中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发射升空后将经历7个月左右的长途跋涉,突破极其遥远距离,到达火星并开展环绕和巡视探测。
人类为什么要向火星进军?探索火星将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天问一号”担负着什么历史使命?又有怎样的前世今生?让我们带着一系列问题与思考,走近有着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国家队、“天问一号”探测器诞生地之称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一探究竟。
院士联名建议,十年努力终成好事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探测并研究火星对于认识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领域专家介绍,国际上对于火星的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截至今年6月底国际上共发射了44个火星探测器,但任务成功概率只有50%左右。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国际火星探测以发展新技术和获得科学发现为主要驱动力,催生了又一个火星探测的新高潮,并在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
其中,在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国际上已实现对火星的飞掠、环绕、着陆、巡视探测,技术难度更大的采样返回和载人探测仍有待突破技术瓶颈。
在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国际上通过不同探测形式与任务,在火星轨道运动规律与参数、火星大气、火星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探索和成就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树立了前进的方向,也向我们探索火星提出了挑战。
2020年高考时政热点与政治知识复习汇总
【导语】备考是⼀种经历,也是⼀种体验。
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点点。
⽆忧考为您提供2020年⾼考时政热点与政治知识,⼀起看看吧。
2020年⾼考时政热点与政治知识:推动社会主义⽂化⼤发展⼤繁荣 经济⽣活 1.推动⽂化产业成为国民⽀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民⽇益增长的精神⽂化需要,提⾼⼈民⽣活⽔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软实⼒、综合国⼒。
2.怎样推动⽂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健全现代⽂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经济、法律、⾏政⼿段进⾏宏调,保证财政收⼊⼒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提⾼⽂化产业消费⽔平,推动⽂化产业发展。
⑥扩⼤对外开放,推动⽂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才,学习优秀⽂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信⽤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权益。
4.经济⽣活分析我国⽂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主创新能⼒,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产⾼质量产品。
政治⽣活 1.加快⽂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较量,发展社义⽂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提⾼综合国⼒。
2020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2020高考时政热点:政治新经济7大考点+例题“新经济”是伴随新技术应运而生的。
新经济新在什么地方?不应当把新经济仅仅理解为网络经济,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新经济正在把人类带入一场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革命之中,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根本的转折。
对于新业态、新形式,考生必须保持足够的敏感度,除了多留意,更重要的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辩证思考。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注意目前,我国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数字经济或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中长期的增长动力。
以此为切入点考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体现了高考注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特点。
思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首次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
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凸现。
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
我国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据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世界同步发展,局部有领先态势。
从数字经济“追随者”到“引领者”,“中国快车”出海造船,不断将方案与经验反哺海外,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世界级企业成为行业领跑者。
2021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及其知识点
2021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及其知识点2021高考政治时政热点1、地摊经济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地摊经济是城市的一种边缘经济,一直是影响市容环境的关键因素,但地摊经济有其独特优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相关知识点从经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非公有制经济、就业、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宗旨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相关知识点从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为中心等3、全国脱贫攻坚大会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减贫新信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7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展2020年脱贫攻坚督查工作。
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出列,至此,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相关知识点三农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求、小康社会等。
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2021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热点背景】一、【概念阐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
二、【决策部署】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召开)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2017年11月2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报告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在2020年到2035年的第一个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第二个阶段,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某某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某某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2018年3月5日)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某某,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某某权利,让社会主义某某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时政热点分析(第01期):专题08 打击网络谣言
打击网络谣言一、背景材料一段时期以来,网络上无底线的炒作,把网络空间搅得鸟烟瘴气,引发公众无比反感,要求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违法的呼声高涨。
2013年8月20日,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拉开序幕。
在这次专项行动中,一些惯以散布谣言、颠覆名人、炒作造势为牟利手段的网络推手被刑拘、公司被查处。
2013年9月4日,“打击网络谣言网民座谈会”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网民代表一致认为,青少年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低于成人,对于虚假信息危害度的评估不足,恶劣的网络谣言将严重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
社会各行业要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联起手来,共同抵制网络谣言。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1.经济生活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极少数网络公司采取造谣传谣、色情包装、诋毁名人等手段制造轰动效应,谋求非法利益。
对此,有关部门要提高网络管理水平,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维护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
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互联网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强化内部监管机制,不为谣言传播提供机会和条件。
2.政治生活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
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
有关部门应依法打击利用网络的违法犯罪活动,营造网络正能量。
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行使监督权。
广大网民应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维护网络秩序,使文明上网和文明办网形成互动,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发现网络谣言积极举报。
3.文化生活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网络是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媒体,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净化网络环境,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21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民法典
民法典【热点背景】1、民法典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覆盖了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各阶段的各种权利。
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生产生活,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
该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全面修典,不止于立法,更在于法之必行。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
人们注意到,今年的两高报告均提出,要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依法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
“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学生来说,学习民法典不仅是一次普法的过程,更有利于树立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谢资清说,建议各行各业尽快开展学习民法典的活动,为法律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各司其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让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缘法求道,道立国坚。
以民为本,循法而治。
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必将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