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合集下载

谈如何解答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谈如何解答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谈如何解答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探究提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材料分析题学生解答随着教学改革的开放,历史科目的考试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从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模式上。

在考试的题型上有所改变,如:把过去简单的题型转变为具有探究性的阅读材料分析题或综合题。

我认为,这种改革是必然的,它顺应时代的趋势,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总结归纳、探索创新等综合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解答这种题目,除了学生必须要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掌握娴熟的答题技巧。

下面谈谈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探究方法。

一、审题,找突破口。

—-又叫“捉字眼”、“找关键词”。

审题是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最重要一环。

为了做好这步工作,我把“审题,找突破口”的叫法换了个好听易记的叫法:“捉字眼”。

“捉字眼”的叫法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兴趣。

“捉字眼”就是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题或综合题来了解本题目的意思,找出关键的词或句进行突破。

俗话说得好,攻其不易,战无不胜。

但要捉准“字眼”,必须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多读几遍题目,领会题意;(2)一定要捉准“字眼”,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例如:在做初中一年级历史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一道阅读材料分析题时,我的做法如下:阅读下列材料分析题:“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7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祖诸夷城,迴隔于烟霞缥缈之间。

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忂者。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说出其起止时间?(6分)(2)材料本身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精神?(4分)(3)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5分)通过多次阅读材料分析题找出关键的“字眼”:如“西洋”、“ 7次”、“三十余国”等,然后把这些“字眼”联系起来,再进行设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很实用)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很实用)

答 :
(重庆市2011年)为了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 果,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今年5月,中共重 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重 庆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你所在的学校也参与了 这次活动。 (1)请研读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概括他们能成 为道德模范候选人的理由。(3分) 材料一:刘兴勇,在妻子生下女儿因病撒手人寰 后,他就担负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不仅要照顾襁 褓中的女儿,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伺候智障的妻 哥。这样的日子,他已坚持了二十多年。 材料二:刘安容,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几十年来, 月收入仅30元的他顶风冒雨,巡视在山高坡陡的林 场。每天10余公里的跋涉,总里程10余万公里的
材料三: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升空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后,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电视 讲话。他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 赏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 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 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真正的英雄》)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其中 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有人敢于担当,而有人却退 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上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 。 第三则材料是里根对遇难宇航员的评价。请你从“责任” 的角度,对前面一、二则材料中张丽莉老师或者队长季莫 什丘克的行为表现,也作出简要的评价。(50字以内) (2分) 答 : 。 学校为了加强“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精神的宣传,拟
3、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4、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5、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分析:以上几则材料的共性是讲伟人们在 事业上的成就。细分析1-4则材料有一个共性, 即他们在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5就不 同了。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题解题套路

实验探究题解题套路

实验探究题解题套路
一、实验探究题解题套路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步骤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
1、题目分析:明确所求,把握本题的要点,重点分析实验探究题的内容,弄清所提问题的实质。

2、完善实验方案: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实验条件,拟定实验内容,需要安排哪些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所需物质等。

3、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一步一步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关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相关的原因。

4、总结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整理归纳出一定的结论。

5、写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结论,用适当的语言和文字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的写作要点
1、实验目的:写明实验探究的实际目的和目标。

2、实验材料:清楚地写出所用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3、实验过程:清楚完整地描述实验的步骤,使人一步一步能够重复实验;
4、实验数据:客观、准确而完整地记录实验数据;
5、总结分析:对实验结果作出准确有效的解释,给出一定的结论;
6、实验结论:概括性地陈述实验的结论,并简述原因。

- 1 -。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提一条建议。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2017镇江中考)
【材料一】类似脑残、 “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
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
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
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
倚天屠龙抽宝剑
——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
磨剑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 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 文化元素,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求 材料二、某学校提倡快乐学习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
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
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
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 ,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
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
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
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
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
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

中考专题复习材料探究之《信息提炼题》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材料探究之《信息提炼题》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材料探究之《信息提炼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提炼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提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提炼题的定义和分类。

2. 信息提炼题的解题步骤。

3. 常用的信息提炼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提炼题的解题步骤和常用的信息提炼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提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信息提炼题的解题技巧。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信息提炼心得,提高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信息提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信息提炼题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信息提炼题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信息提炼题的基本概念。

3. 讲解信息提炼题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讲解常用的信息提炼方法,并示例说明。

5.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6.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提炼心得,提高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7. 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信息提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9.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信息提炼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信息提炼题解题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案例分析资料: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提炼题案例,供学生在课堂分析和实践中使用。

3. 课后作业练习册:设计不同难度的信息提炼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信息提炼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解题步骤。

2. 第二课时:讲解常用的信息提炼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考点检索:1.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2.提取主要信息(包括主要内容,拟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等)。

3.写出分析、探究后得出的结论。

4.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根据材料给事物下定义。

5.针对材料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方法点拨:一、材料的分析与探究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准确捕捉材料主要信息。

2.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

3.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从而得出结论。

4.如果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关系,探究时可从因果关系等角度入手。

即如果材料是揭示结果的,就应找到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

5.规范表达出探究结果。

二、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一)记叙性语段的信息提取记叙性语段:被陈述对象+陈述事实(记人记事类,具体就是:人物+事件)。

(1)拟写标题:消息的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

一般消息的标题为:人物+事件(记叙的两个要素)。

(2)拟写导语(一句话新闻)。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

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

一般要求交代清楚"四个W--who,when,where,what"。

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消息一般把重要的信息放开头部分来说,所以我们主要从语段开头部分了解所发生的事件。

(二)说明性语段的信息提取首先要明确所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其次再看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然后,用下定义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一般形式是:"××是××"或者"××叫做××"的形式,具体就是:被定义的事物"是"+所具有的特点+"的"所从属的类别。

中考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及练习

中考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及练习

中考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及练习专题讲义材料概括从考查的角度来看,单则材料的归纳概括题主要的题型有以下四种:(一)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二)对语言材料进行解释、说明(三)从语言材料中提炼观点、论据或标题、中心等。

归纳概括题解答的一般思路:1、认真阅读,理解文意(整体感知)2、抓住文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1)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2)揭示XXX的重要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4)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5)注意比喻、象征等手法,体会其中的隐含信息。

(一)概括材料的大意或含义例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字数要求在40字以内。

(4分)材料:在滇西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蜿蜒而去,形成雄伟壮丽的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

三江上游梅里雪山一带,覆盖着大片原始森林。

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

要点:答案:梅里雪山一带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

提取法:提取文字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组合例2:试从下面材料中归纳出四种辨别人民币的方法(不超过6个字)将可疑币与真币对照,两币之间在纸张、图案、油墨、着色等方面有差异,有条件的可用放大镜观察底纹部分和彩色油墨的堆积。

真币明显、自然、协调、统一,印刷精致。

假币显得粗制滥造。

真币一元以上,有凹印技术。

可用手指反复触摸币面、主要图案及“XXX”字样,与这部位相邻部分比较,真币有凹凸感,假币平胶印刷,无凹凸感。

真币有盲文部分凹凸感更强。

至于纸张,新的真币坚挺,用手指弹声音脆,假币则声音闷。

真币水印是造币过程当中的一环,假币系仿造后再将水印盖上去,只印在币面表层。

平放桌面,真币水印不容易看见,图案清晰、规则,边缘整齐,有立体感,条理、深浅过渡自然,与票面毛像一致。

假币水印对光透视反而显得失真,模糊不清,呈线条状。

为进攻假币嚣张气焰,90版50元和100元票面增加安全系数,在票中加了一根金属安全线。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一)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一)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一)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引言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往往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在解题过程中,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技巧。

技巧一:明确问题在开始实验前,首先要明确问题,确保自己理解题目的要求。

有时候问题可能会包含一些隐含信息,需要仔细观察和解读。

明确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路清晰,避免走偏。

技巧二:设计合理实验设计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学生需要合理选择实验变量、控制变量,并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规划。

以下是一些设计实验的技巧:•变量选择:确定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并选择几种可能的变量进行实验。

•控制变量:尽量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实验步骤:将实验步骤分解为多个小步骤,避免遗漏关键步骤。

每个步骤都应该清晰明确,容易操作。

技巧三: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

以下是一些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技巧:•数据记录:使用表格或图表等方式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变量的结果,并找出规律和趋势。

•结果解释:结合实验结果,解答问题或验证假设。

可以使用文字描述、图表展示等方式清楚地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技巧四:合理解释观察现象在解答问题时,学生需要结合所观察到的现象合理解释。

以下是一些合理解释观察现象的技巧:•依据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找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引用科学知识: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多角度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可能的解释,寻找最合理的答案。

结论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需要学生掌握一些有效技巧。

通过明确问题,设计合理实验,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合理解释观察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以上介绍的技巧只是一部分,学生还需要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有所帮助。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1. 理解问题是关键在面对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时,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题目到底在问啥。

记住,这可不是“猜谜游戏”,而是考察你对科学实验的理解能力。

先别急着动手做实验,先把题目好好读一遍,理清楚每个要求。

1.1 理解题目中的关键字例如,题目可能会问“如何验证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这里的“验证”就是关键字,意味着你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某个现象。

再比如,“探究”可能要求你探索某种现象的原因或效果。

搞清楚这些关键字,能帮助你理清思路,避免走弯路。

1.2 划分问题的步骤接下来,把问题分解成几个小步骤。

例如,题目让你研究不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你可以先考虑如何设定实验温度,然后如何测量反应速度。

这样一步步分解,做起来会觉得清晰多了。

2. 设计实验方案弄懂题目之后,接下来就是设计实验方案了。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因为实验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结果的准确性。

2.1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要设计实验,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比如说,如果你要验证某种物质的酸碱性,那你肯定需要酸碱指示剂。

别把实验用的材料搞错了,否则实验结果可能就会乱套。

2.2 设定实验条件实验条件的设定也很重要。

比如,温度、时间、浓度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所以,最好能在实验之前,设定好各个条件,并记录下来,确保每次实验都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

3. 实施和观察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好后,就可以动手实验了。

在这个过程中,细节和观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认真操作实验过程中要小心翼翼,操作一定要细致。

比如,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要确保刻度准确。

别小看这些细节,它们往往决定了实验的成功与否。

做实验就像做饭一样,不能随随便便。

3.2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尽量详细。

不要只是记下结果,还要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变化情况都写下来。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做完了,数据也记录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分析结果了。

中 考 材 料 探 究 题 的 解 题 思 路 和 方 法

中 考 材 料 探 究 题 的 解 题 思 路 和 方 法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备考目标:1、明确重庆市中考考纲中对于材料探究的要求。

2、复习并总结材料探究题解题的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3、分析重庆中考材料探究题命题的特点。

4、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

一、习题训练:1、读下面三则材料,请从成才的角度谈谈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每个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

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

八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很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材料二、一个偏远的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个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

多年以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

这个小村也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

材料三、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诗人说:“爱能催开美丽的成功之花。

”科学家研究证明:天才不过1%,99%的学生智力相差无几。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结果。

(答出三点即可)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

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

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

过几天,幼虎饿的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虎,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0讲:材料探究与仿写(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0讲:材料探究与仿写(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材料探究与仿写(基础版)知识点一:材料探究一、常考题型三种方式:(1)表格材料信息提炼;(2)新闻语段信息概括;(3)漫画文字转换。

二、答题方法1、表格材料信息提炼方法指导:①认真阅读表头,明确被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②横读、纵读表格数据,察看最大值和最小值,寻找数据变化规律。

③判定调查结果,确定材料信息。

[ 被调查对象 + 调查内容 + 数值变化规则 ]2、新闻类语段信息概括方法:方法提炼:谁 + 干什么 + 怎么样答题模式:人(物)+ 事件 +结果3、漫画题答题要点:①细察画面,抓住矛盾。

(人、物、景不遗漏;细致分析)②分析细节,揣摩寓意。

(分析图中每个元素的密切关系;夸张处有弦外音;细节处表达真正意图)③注意提示,抓住关键。

(标题,漫画中的文字,标题中的提示)【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两侧材料,请运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概括学校图书馆的现状,并据此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70字以内,标点符号占一格。

[材料一]我校图书馆经过10多年的建设,目前共有纸质图书三万余册,包括文学、历史、科技、教育、外语、计算机等类别,纸本期刊杂志60余种,藏书总量在同类校中名列前茅。

图书馆除了收藏有印刷型书籍和期刊以外,还有中外经典影片、音乐唱片、教学录像等音像资料。

[材料二]思路点拨:①注意用上关联词“虽然……但是……”;②注意概括材料一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表述对象:我校图书馆的藏书;特点:“三万余册”——数量多;“包括文学、历史……还有期刊、音像资料等”——种类多。

)③还要加上材料二图表中的主要信息。

(表述对象:学生去图书馆;情况:经常去的很少。

)分值:概括材料一2分;概括材料二2分;写宣传标语2分。

参考答案:1、我校图书馆虽然藏书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但是学生不经常去阅读。

2、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

2、用简明的语言,表达下列这段话的含义,不超过15个字。

生物实验题解题思路及步骤

生物实验题解题思路及步骤

生物实验题解题思路及步骤一、解题思路1. 先通读题目当拿到一道生物实验题的时候呢,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整个题目。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呀!你得知道这个实验是关于什么的,是探究某种生物现象呢,还是验证某个生物学原理。

有时候题目可能会有点长,但一定要耐心读完。

我就经常告诉自己,这是解题的第一步,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呢!你是不是也有同感呢?2. 找出实验目的读完题目后,要努力找出实验目的。

这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哦!实验目的就像是灯塔,指引着你后面解题的方向。

比如说,是要观察某种生物的生长过程,还是要测试某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呢?这一步看起来很简单,但有时候题目会把目的隐藏得比较深,需要你仔细分析。

我通常会在这个环节花多一些时间,确保自己真的理解了实验目的。

3. 明确实验变量知道了实验目的之后,接着就要明确实验变量啦。

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我们人为改变的因素,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因素,无关变量呢,就是那些我们要控制不变的因素。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我通常会再检查一次,真的,确认无误是关键。

如果变量找错了,那后面的解题可就全错啦,这可就麻烦大了!二、解题步骤1. 分析实验材料和用具题目中一般会给出实验材料和用具。

这时候呢,你要思考这些材料和用具与实验目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如果是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给了植物幼苗、不同颜色的玻璃罩等材料,那你就要想到玻璃罩的颜色可能与光照这个自变量有关。

这一步其实还蛮简单的,但有时候我也会不小心漏掉哈哈。

不过没关系,如果后面发现有遗漏,再回来看看就好啦。

2. 设计实验步骤接下来就是设计实验步骤啦。

一般来说,要包括分组、设置对照、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操作等环节。

- 分组:要根据实验的要求合理分组。

比如可以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数量要合适,不能太少,不然结果可能不准确。

这一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稍作调整,不必完全照搬我的方法。

- 设置对照:对照组的设置非常重要哦!它是用来和实验组作对比的,这样才能看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语文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语文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语文探究题的解题技巧语文是一门十分广泛的学科,很多学科都是在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上才能学好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是无法去学习一些相关的科目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探究题的解题技巧语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随着中考语文考试大纲的不断改革,材料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编写了这本《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材料探究题概述2.1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材料探究题是一种以给出材料为基础,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的题目。

它既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材料探究题的特点材料内容丰富,涉及多个领域;题目要求多样,考查能力全面;解答过程开放,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

第三章:解题思路与方法3.1 整体把握材料在解答材料探究题时,要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理解材料的主题和内容,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线索。

3.2 分析题目要求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要仔细分析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3.3 制定解答提纲根据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制定解答提纲,确保解答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4 探究与创新在解答过程中,要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实战演练与解析4.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实战演练;4.2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4.3 分析解答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总结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5.2 展望未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材料探究题类型分析6.1 类型概述6.2 类型特点与解题方法6.2.1 词语理解题特点:要求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

解题方法: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和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是中考思想品德的必考题型,也是体现试卷区分度,发挥其选拔功能的题型之一,但学生由于缺乏答题技巧,每年的中考中学生解答此类题的失分率较高。

了解材料分析题的特点,把握解题的基本思路,探究失分原因,识破命题陷阱,总结命题规律并寻找有效的解答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解答材料分析题的水平,提高材料分析题的得分率。

一、命题规律分析分析xx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材料分析题的设问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1.体现类(是什么):“是什么”主要用于范畴判断,用以审题中的思路引入,即材料中重点语句判断,借以引出所学知识。

设问形式:①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②材料表明了什么现象?③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答题格式:思品知识+材料中的做法。

2.原因类(为什么):“为什么”主要指关系、地位和作用、意义等。

设问形式:①为什么这样做?②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③原因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答题格式:答成“因为??所以??”的形式,在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组织答案时,答案的语句中不一定要出现“因为??所以??”的形式,但它们之间必须是因果关系。

3.启示类(怎么办):“怎么办”是掌握知识点的落脚点,也是材料引入的关键。

“怎么办”不能停留在课本的水平上,还应与重大时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努力用教材知识规范回答。

设问形式: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提建议、对策,指明措施、方法等也属于这一类型。

答题格式:答成“要??就??”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分点逐条回答的形式呈现。

二、失分原因探究1.心理干扰。

尽管所有考生在中考前都经历了许多次的水平测试、模拟考试等,但真正的面对中考,其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仍然很重。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75%的考生临考前都有焦虑、恐慌、紧张思绪,因此容易怯场,导致记忆混乱,思维受阻发生失误而失分。

表现在考生一进考场,晕晕乎乎,大脑一片空白,平时所熟悉的知识怎么也想不起来,而一出考场则又会做了,追悔莫及。

初中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初中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档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 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可能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 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甲鼠用一定的方法破坏其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 对照;
问题模式: 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是否有关 假设模式: 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可能)有关 结论模式: 相同条件下(无关变量一定时),研究
对象与实验变量有关(存在怎样关系)
实用文档
1、实验目的要清楚 2、对照实验要设置 3、控制变量很重要 4、取样要多防偶然 5、观察指标要明确 6、结果结论不混淆
实用文档
左图所示方案,他在处理数据分析论证时,在 方格纸上描出了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指
出海波的熔点。
发现异常的数据要注意分析是数据记错了,还是受另 一种规律支配的结果。对于错误的数据应该去掉,或
实用文档
者重新测量。
启示1、能区别和预想不一致的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
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实验方法制得氮 气,从而导致了科学上某项重大发现。请你参与他的科学 发现过程,填写如下空格。 实验一:从空气分离出氮气:
是 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李CO莉2能提溶出于水质,疑也,能使她容认器为内气上压述降实低 验不严谨,其理由

实将用氢文氧档 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要得
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

稀盐酸或加氯化钙溶液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之链接材料题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之链接材料题

记叙文阅读之链接材料题【笔记区】【技巧点拨·题型辨识】1.本质:考查材料与原文之间的关系,按照所给要求进行答题。

2.题型分类:①比较分析型:结合原文和材料所给情境,回答相关知识。

例: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②内容探究型:分析文章内容、主旨,并根据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悟。

例: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

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③词句阐释型:理解文中标题、重点字词、语段的含义,并结合材料中的现象,谈谈对词句的深层看法。

例: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技巧点拨·考点分布】1.说明文材料链接题:4分。

材料为限制性情景。

例: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蒋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2.记叙文材料链接题:6分。

材料为现象型新闻。

例: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

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技巧点拨·解题思路】1.比较分析型解题思路:①明确问题。

把所给材料中的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概括,并明确问题的关键。

②回归原文。

在知晓问题的基础上,在原文中找到相应段落、语句,进行勾选。

③转化答案。

把问题的指向对应原文话术,进行语句替换后,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

2.内容探究型解题思路:①明确主旨。

概括并总结原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陈述理由。

根据问题,可以摆事实,联系细节内容;也可能需要讲情感。

③联系实际。

根据原文与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或者因果关系,联系现实情况,表明自己的观点。

3.语句阐释型解题思路:①解释词句。

通过记叙文词句含义理解题先阐释原文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题型说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

在02、03年各地的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

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极性,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条理。

明白了出题者的这个出发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切准题目的脉搏,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是大有裨益的。

【例析指津】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请看例题1: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

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中学生知识画报》)(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中国国防报》2002.5.28)附原文:《藏羚羊跪拜》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

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

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权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

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住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话:“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

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

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

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也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

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选自2000年9月25日《新民晚报》王宗仁/文)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提供的材料中有一段“藏羚羊性怯懦……”,而另有一段“(向人)挥蹄致意……”。

这两段文字之间前后存在矛盾。

为什么藏羚羊的习性会有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藏羚羊发生这巨大变化的原因。

这原因也肯定在材料中。

材料中哪些词句给我们启发呢,很显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归纳提升一下,答案就应该是政府加大的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使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生活习性也有了改变。

这一题共3分,第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例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

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

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

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

研读原材料,材料1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材料2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

这就是它们的相似点。

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

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一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

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

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材料探究题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图表题,解这类题目关键是:扣题旨、找规律、善表达,这是解答图表题三步曲。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

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高效地答题呢?一、明确要求扣题旨。

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

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条件和准则。

例3.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下面是有关这此题要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不仅要把图表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从时间、土地沙漠化面积、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典型受灾情况四方面概括,如果只是逐一说明表格内容,就不合要求。

明白了这一道理,答案就不难得到: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越来越大,沙尘暴发生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二、仔细读图找规律。

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

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

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的规律。

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

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例4.请根据右边图表中的有关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年来的变化情况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不得超过40字。

依据有关的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两点情况(一是20年来的变化情况,二是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是本题的具体要求。

在明确答题要求后,我们就要上下观照,前后比较,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留心图表的符号、文字、数字和附注,然后逐步地把重点转移到图表下方的数据(1979年7.2+2000年20.4—2005年22),就会茅塞顿开: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加(或“逐年增加”等)。

既然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较大增加,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世界上又处于什么位置?就只要再看一看图表上方的5组文字和数据,并与下方的两组数字(2000年20.4+2005年22)比较,答案就是:目前已达到(或略超过)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或标准)。

三、准确归纳善表达。

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

要想真正“长大成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

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例5.根据提供的图表和文字回答问题:扬州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1993年国家正式批准建设扬州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①根据右面图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

(不超过16个字)1992年到199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和图表,试写一则—句话新闻(不超过2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道渗透着数学知识的图表题:从命题意图看,题干简洁,要求明确;再从这幅柱形图看,图表所要说明的内容也很清晰:从1990年到1992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呈稳定态势;而从1992年到1998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连年迅猛提高,特别1993年建成国家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总产值连续5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