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北京版(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 4 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3. 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探究。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等学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规格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师:(1)你认识这两个图形吗?(学生自由发言)(2)你能分别指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自由发言)揭示课题:那你们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此为生长点,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长方形的周长1. 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师:根据周长的含义求长方形的周长,就要分别求出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
2. 自主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怎样求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呢?预设:求出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长度。
师:可以怎么求?(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过程)预设1:我按照顺序,依次用长加宽,再加长,最后加宽。
6+4+6+4=20(厘米)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预设2:我先算了两条长,再算两条宽,最后把它们加在一起。
6+6+4+4=20(厘米)6×2+4×2=20(厘米)长+长+宽+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预设3:我是先算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
(6+4)×2=20(厘米)(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方法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三种方法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但是方法二和方法三比较常用,方法三比较简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优质教案)
通过让学生听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出他们再一次赛跑,到底谁跑的路程长从而引出了周长。提出了探究问题,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贴一贴”、“量一量”、“算一算”等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经历探究、总结规律,优化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习准备
老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正方形草坪。
小马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45米。来自2.计算正方形周长,3.交流算法。
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
4.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根据记录进行总结。
老师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50+40=90(米),90×2=180(米)。
4.小组讨论,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二、1.学生收集信息。
2.独立完成。
3.学生交流算法:方法一:因为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所以是四条边加起来,45+45+45+45=180(米)。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________它的边长应当是________。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10 厘米,宽是 2 厘米,长是_______厘米。
四、能力拓展:[如果你能闯过这一关,就说明你是最棒的]
1、用两个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多少?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它们的角都是_______;长方形相对的
_______相等,正方形的_______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什幺呢?大家猜猜看?齐读课题
2、学习例 2:
(1)我们先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看正确的测量方法请读出测量结果。
师:如果是 70 厘米够吗?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请打出手势]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
2、正方形的周长除以 4 就等于它的边长。 ( )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一定都一样。 ( )
4、长方形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4 厘米,它的周长就是 12 厘米。 ( )
(二)填空题
1、边长是 5 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_______厘米。
2、用一根 48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_______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长 8 厘米,是宽的 2 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
4、一条绳子正好围成一个长是 5 分米,宽是 3 分米的长方形。如果改围
3、书 44 页第二题,量出它的长与宽,求出它的周长?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幺?你学会了什幺?还有什幺疑问吗?
六、作业:
1、一块正方形的操场,边长 30 米。明明沿着操场四周走一圈,他一共走 了多少米?两圈走了多少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创立情境师:同学们,你们运动会吗?那天,同学们都比赛的很激烈,玩得很开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在进行着运动会,你猜,什么运动会?(森林运动会)师:森林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可多了,有:(骑车、跨栏、拳击、射击)。
下一项运动项目马上就要开始了,想不想看?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师:这项比赛是龟兔赛跑。
1号选手是兔子小姐,2号选手是乌龟先生。
比赛马上就开始了,这时狮子王就说了:“请兔子小姐绕第一块草坪跑一圈,乌龟先生绕第二块草坪跑一圈。
”听狮子王这么一说啊,兔子小姐就急了,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得路线比乌龟先生跑得路线长。
”师:诶,同学们,到底谁跑得路线长呢?谁来猜猜?师:如果想比较他们谁跑得路线长,就是在比较这两个图形的什么?生:周长。
师:嗯,第一个图形是——(长方形),第二个图形是——(正方形)。
师:那么今天啊,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二、探索新知师:你看啊,刚刚兔子小姐都急死了,我们先从兔子小姐开始可以吗?我们来看兔子小姐这一块草坪,要求出这个长方形草坪的周长,首先需要知道什么?——(长方形的长和宽)师:狮子王也采用了同学们的方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那么,另外两条边需要量?——(不要)。
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2.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直尺,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推导周长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计算方法。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周长 = (长宽) × 22.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周长 = 边长× 4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篱笆的长度、地板的面积等。
3. 拓展题:探索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后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板书设计合理,作业设计有针对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有了深入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人教新课标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特点时,我注重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适当的语调变化。
我尽量使我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二、时间分配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合理分配了时间。
在讲解知识点时,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和消化。
在练习环节,我也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练习。
三、课堂提问我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情景导入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和安排是合理的。
通过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我认为这些目标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处理我注重了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处理。
通过讲解例题和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我准备了适当的教具和学具,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直尺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五、课堂氛围的营造我注重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我今天要教学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单元,主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具体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们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七单元《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七单元《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但是,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计算和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呈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体验周长的计算过程。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以及测量工具。
2.教学环境:教室里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围栏、花坛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可以看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到它们都有边界,教师接着引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并提问:“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到需要测量边长并相加。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五周长第3课时长方形的周长教案北师大版
10. 长方形周长的最小值:当长和宽中之一为零时,长方形周长为零,即为一条线的周长。
11. 长方形周长的奇偶性:长方形周长总是偶数,因为它是两个偶数(长和宽)的和。
12. 长方形周长的因数:长方形周长的因数包括所有能够整除长方形周长的整数。
针对学生的学习者特点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和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黑板、粉笔、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学生作业本、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
2. 课程平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教学PPT、在线教学平台(如班级QQ群、学习通等)。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整体表现积极,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学生对于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表现出较高的理解程度。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长方形周长的特性和重要性。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能够与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信息化资源:教学视频、图片、练习题库、在线讨论区。
4. 教学手段:讲解法、示范法、互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教师需确保所有教学资源的使用符合教学实际需求,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并促进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长方形周长的认识和理解。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优秀10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优秀10篇周长计算篇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数学》第七册145——149页。
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背景材料在我上这块内容之前,前面是按教材编排特点,通过3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后面就是三个课时的练习,教学目标都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并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所以我重新处理了教材,希望通过有益的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灵活的运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更希望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的应用。
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并灵活运用。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评价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体验。
场景一累——并快乐着“铃铃铃——”,上课了,我拿者一叠纸走进了教室,微笑着问学生:“面积公式会背了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会”!“和周长混起来会求吗?”学生还是很响亮的说了一个“会”字。
“那好,老师考考大家。
”我故意大声的说道,学生没有被吓倒,一个个倒挺起胸膛举起了手,深怕叫不到他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 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 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 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内 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 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针对课程标准,认真发掘教材资源,紧紧把 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指点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视察、 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 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 空间。
从图中我们能直观地看出第一个图形是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 其周长是6+4+6+4=20(厘米);第二个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是长方形,长5 厘米,宽4厘米,其周长是5+4+5+4=18(厘米);第三个图形的周长平移前 比平移成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的周长还要多出四条线段(每条 长是3厘米),实际周长是18+3×4=30(厘米)。
生1:已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我们只要知道每个图形的周长是小 正方形边长的几倍,就能知道每个图形的周长。先用笔把每个图形的周长 描出来(如图所示),然后按顺序数一数,就可以知道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20 厘米,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18厘米,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是30厘米。
生2:也可以“平移”某一些线段,借助“平移”的方法得出图形的周长,并 且便于比较图形的周长,如下图所示: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1.先估一估,下面那个图形的周长最长?那个图形的周长最短?再想办法 量一量。
名师教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示范教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的教学内容之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并且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已经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且对长方形、正方行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阻力,所以要通过复习旧知来加深、巩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
故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难点:引导学生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2)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殊性与周长计算方法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周长计算方法,师生交流互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主要问题设计1、先求三角形与梯形的周长,在学生的头脑中先建立图形到数的周长计算过程,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和各边长度相加是相等的,为后续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奠定基础。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多种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解读,教师辅以讲解,将周长计算的各种方法与图形建立起对应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周长公式与图形的边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3、将三角形和梯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进行了对比沟通,突出了周长计算的本质。
让学生明白了求图形的周长的方法与边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边的特征不一样,求周长的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
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
)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
(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教师引导)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者图片,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什么意思吗?”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呢?”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呢?”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
2. 教师选取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什么关系呢?”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完成教材第67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2. 教师出示拓展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
三年级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三年级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四边形》认识部分中的第5课时。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长度单位和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及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课之前,教材安排了让学生去测量课桌、黑板、树干的周径、圆形花圃、篮球场等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边长,并要求计算出边长的总和是多少,通过大量的感受活动使学生对图形的周长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并具备了测量、比较的理念和动手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
(2)能利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2)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总结长方形周长公式二、教法、学法教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唤醒人实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创设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
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议论纷纷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准备
1.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标尺、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课堂内外的物品,让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区别。
二、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定义周长:周长指封闭图形各边的长度之和;
2.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 2×(长+宽);
3.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 4×边长。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手工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它们的周长;
2.发放练习纸,让学生自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核对答案。
四、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2.提醒学生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长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教学反思
1.课堂时间较短,学生有些难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公式;
2.部分学生理解较困难,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巩固和补充。
课后练习
1.制作不同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它们的周长;
2.通过实物观察或图片观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列举它们的特征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教案第一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1.1 导入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学生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1.2 长方形的特征解释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1.3 正方形的特征解释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验证正方形的特征。
第二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1 周长的概念解释周长的定义,即图形的边界长度。
引导学生理解周长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2.2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演示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即两条长边和两条宽边的总和。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确定给定长方形的周长。
2.3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演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即四条边的长度相等,乘以4。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确定给定正方形的周长。
第三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1 面积的概念解释面积的定义,即图形所覆盖的平面区域的大小。
引导学生理解面积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3.2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演示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即长乘以宽。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确定给定长方形的面积。
3.3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演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即边长的平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确定给定正方形的面积。
第四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关系4.1 面积和周长的联系解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之间的数学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来探索面积和周长的关系。
4.2 面积和周长的转换展示如何通过面积和周长的公式相互转换。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来掌握面积和周长的转换方法。
第五章:应用题和实践活动5.1 应用题解答提供一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题,如计算面积或周长。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计算方法来解答问题。
5.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范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第五单元美化校园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67—69页。
2.说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测量和计算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乐于思考的数学素养。
3.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善于合作和主动探究的数学素养。
4.说重点难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在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1.说导入方法:本节课的导入采取了回顾旧知,为新知识作铺垫的方法进行,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个情境,目的在于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周长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做好铺垫,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并初步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积累测量、计算基本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为今后学习图形周长的计算、面积等打下基础。
而三年级学生虽然对于周长这个概念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很多认识模糊的地方,如把物体一个面的周长容易想成面大周长就大、面小周长就小。
如果处理不当,在后续的学习中,会引起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混淆。
为了让学生体验周长同边线之间的关系,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教学中特地安排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辩一辩等活动,凸显边线与图形周长的深度对接。
其次,北师大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相比,在“周长”概念的表述,少了“封闭”二字,我觉得应该加上这两个字,更利于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由此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不断明晰周长含义,在动手操作、交流辨析中,引导学生思考,获得对周长概念更深刻、更准确的的理解,这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辨析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2.在测量基本平面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积累图形周长计算的经验。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同学们,昨天布置预习什么是周长,谁来说说生活中哪里见过周长?能比划一下吗?同学们都说到一个共同点:一周的长度。
周长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认知,感知周长就是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
二、新知探究,再次感知1.出示情景图笑笑画了三幅画,想给这三幅画装上画框,买多大的画框合适呢?师:这些画的画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周长。
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等奖说课稿
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等奖说课稿《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等奖说课稿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六大板块。
说教材:《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
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
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总体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强,只要认真,基本能很好的完成计算,但是口算和估算的能力不是很强。
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从以有的计算方法习惯中抽象出法则的能力要训练。
学生根据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恰当的提出中间温暖体,确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的分析综合能力不高。
此外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训练,很多学生不能在学会了例题的解答思路后顺利的类推出解答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例4
教学目标:
1.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谁能说一说周长的概念呢?(请同学独立回答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跟周长有关的知识,如何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长方形的周长。
(1)师:这个长方形(课件显示)代表小乌龟的跑道,谁来指示这个图形的周长。
怎样就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先量再算)
(2)师:通过测量得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
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3)汇报交流。
师:请汇报你们小组的算法(想法)。
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操作投影演示。
生1: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方法: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即6+4+6+4=20(米)。
生2:我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两个宽。
方法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即6×2+4×2=20(米)。
生3:我是先算长+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长。
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2,即(6+4)×2=20(米)。
(4)教师追问:长+宽×2这样写行吗?为什么?(不行)
(5)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
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算法。
师: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算法优化)
2.正方形的周长。
(1)师:这个正方形(课件显示)是兔子的跑道,谁来指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边长)兔子已经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你会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2)汇报算法。
生1: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
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即5+5+5+5=20(米)。
生2: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即(5+5)×2=20(米)。
生3: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即5×4=20(米)。
师: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85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