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工艺名词解释
集成电路专业术语
集成电路专业术语一、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IC Design),是指根据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将电路系统设计成一定工艺条件下集成电路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集成电路设计主要包括电路系统设计、版图设计、仿真验证等步骤。
二、芯片制造工艺芯片制造工艺(IC Manufacturing Process),是指将设计好的集成电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在半导体材料上制造出来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晶圆制备、薄膜制备、掺杂、刻蚀、金属化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控制。
三、元件集成元件集成(Device Integration),是指将各种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元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保证整个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电路封装电路封装(Package),是指将制造好的芯片进行封装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芯片的机械保护、信号传输、散热等多个方面,以保证整个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五、芯片测试与可靠性芯片测试与可靠性(IC Testing and Reliability),是指对制造好的芯片进行测试和评估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用到各种测试设备和测试软件,以保证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六、集成电路应用领域集成电路应用领域(IC Application Fields),是指集成电路应用的各个领域,如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微电子技术发展微电子技术发展(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Development),是指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这个领域涉及到半导体材料、器件结构、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是集成电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八、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集成电路产业生态(IC Industry Ecosystem),是指集成电路产业的上下游关系和生态系统。
《集成电路工艺》课件
薄膜制备设备
化学气相沉积设备
用于在硅片上沉积各种薄膜,如氧化硅、氮化硅 等。
物理气相沉积设备
用于沉积金属、合金等材料,如蒸发镀膜机。
化学束沉积设备
通过离子束或分子束技术,在硅片上形成高纯度 、高质量的薄膜。
光刻设备
01
02
03
投影式光刻机
将掩膜板上的图形投影到 硅片上,实现图形的复制 。
降低成本
集成电路工艺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降低了单个电子 元件的成本。
促进技术进步
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推动了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进步, 促进了微电子产业的发展。
02
CATALOGUE
集成电路制造流程
薄膜制备
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 )是最常用的两种沉积技术。
薄膜的厚度、均匀性和晶体结构等特性对集成电路的 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分类
按照制造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可分为 薄膜集成电路和厚膜集成电路;按照 电路功能,集成电路可分为模拟集成 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历程
小规模阶段
20世纪60年代,晶体管被集成 在硅片上,形成了小规模集成 电路。
大规模阶段
20世纪80年代,微处理器和内 存被集成在硅片上,形成了大 规模集成电路。
02
它通过化学腐蚀和机械研磨的协同作用,将硅片表面研磨得更
加平滑,减小表面粗糙度。
抛光液的成分、抛光压力和抛光时间等参数对抛光效果具有重
03
要影响。
03
CATALOGUE
集成电路工艺材料
硅片
硅片是集成电路制造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 接影响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集成电路技术工艺
集成电路技术工艺集成电路技术工艺是指在硅基片上制造微小电子元件的过程,也是集成电路制造的核心环节。
它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工艺,包括掩膜制备、光刻、蚀刻、沉积、扩散、离子注入、金属化等。
掩膜制备是集成电路制造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步骤之一。
掩膜是用于定义电路图案的工具,通常由光刻胶制成。
在掩膜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将电路图案绘制在掩膜上,这就需要使用到光刻技术。
光刻技术是一种使用光照射的方法,将掩膜上的电路图案转移到硅基片上。
在光刻过程中,首先将光刻胶涂覆在硅基片上,然后将掩膜放置在光刻机上。
通过光源的照射,光刻胶在掩膜图案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光刻胶薄膜的图案。
接着,使用蚀刻技术将不需要的部分去除,留下需要的电路图案。
蚀刻是指将硅基片表面的材料减少或去除的过程。
蚀刻技术可以通过湿法或干法来实现。
湿法蚀刻是指将硅基片浸泡在特定的溶液中,使其受到化学反应而被蚀刻掉。
干法蚀刻则是使用等离子体或化学气相沉积来去除硅基片表面的材料。
通过蚀刻技术,可以将硅基片上的电路图案逐渐形成。
沉积是指在硅基片上沉积一层薄膜材料,用于隔离电路之间或与其他材料的接触。
常见的沉积技术有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是指将气体中的材料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沉积在硅基片上。
物理气相沉积则是通过热蒸发或激发气体分子的方式,将材料沉积在硅基片上。
扩散是指在硅基片上引入掺杂物,改变硅基片的导电性能。
扩散过程中,掺杂物被加热使其在硅基片中扩散,并与硅基片原有的材料形成新的电子能级。
通过控制扩散过程,可以在硅基片上形成不同的电子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等。
离子注入是一种改变硅基片电学性能的技术。
离子注入是指将高速离子注入到硅基片上,使其与硅基片原有的材料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电子能级。
离子注入可以改变硅基片的导电性能,用于制造电子器件。
金属化是将金属材料沉积在硅基片上,用于连接电子器件。
金属化技术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电镀等方式实现。
集成电路工艺名词解释
1、CZ单晶生长法定义:Czochralski(CZ)-查克洛斯基法生长单晶硅,把熔化了的半导体级硅液体变为有正确晶向并且被掺杂成n型或p型的固体硅锭。
85%以上的单晶硅是采用CZ法生长出来的。
CZ法特点:a. 低功率IC的主要原料。
b. 占有~80%的市场。
c. 制备成本较低。
d. 硅片含氧量高。
2、描述氧化物的生长速率,影响这种速率的参数是什么?氧化物生长速率用于描述氧化物在硅片上生长的快慢。
影响他的参数有温度、压力、氧化方式(干氧或湿氧)、硅的晶向和掺杂水平。
3、短沟道效应(Short Channel Effect):短沟道效应主要是指阈值电压与沟道相关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源-漏两极的p-n结将参与对位于栅极下的硅的耗尽作用,同栅极争夺对该区电荷的控制。
栅长Lg越短,被源-漏两极控制的这部分电荷所占的份额比越大,直接造成域值电压Vt 随栅长的变化。
4、方块电阻(薄层电阻):方块电阻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扩散入硅内部的净杂质总量。
Q: 从表面到结边界这一方块薄层中单位面积上杂质总量。
5、体电阻与方块电阻的关系:方块时,l=w,R=RS。
所以,只要知道了某个掺杂区域的方块电阻,就知道了整个掺杂区域的电阻值。
6、固溶度(solubility):在平衡条件下,杂质能溶解在硅中而不发生反应形成分凝相的最大浓度。
7、扩散定义:材料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勻会导致扩散行为的进行,使得元素由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从而产生的一种使浓度或温度趋于均匀的定向移动。
8、扩散的微观机制都有哪些?给出相关扩散方式的定义及扩散杂质的种类。
①间隙式扩散:杂质进入晶体后,仅占据晶格间隙,在浓度梯度作用下,从一个原子间隙到另一个相邻的原子间隙逐次跳跃前进。
每前进一个晶格间距,均必须克服一定的势垒能量。
势垒高度E i约为0.6~1.2 eV;间隙式扩散杂质包括Au, Ag, Cu, Fe, Ni, Zn, Mg, O等,这些杂质均属于快扩散杂质。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工艺技术是指将电子元器件和电路集成在一块硅片上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长,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在现代电子行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工艺流程、工艺分类和工艺优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工艺流程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主要流程包括:晶圆制备、光刻、蚀刻、沉积、扩散、离子注入和封装等环节。
首先,晶圆制备是指将硅片进行切割和研磨,使其具备良好的表面质量和一定的厚度。
然后,通过光刻技术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投射到硅片上,形成光刻胶图案。
接下来,在蚀刻过程中,利用化学物质将光刻胶以外的硅片部分进行蚀刻,制作出电路的凹槽。
沉积技术是将金属、氧化物等材料沉积在硅片上,形成电路的导线、电容等元件。
扩散和离子注入技术则是通过加热和注入掺杂物,改变硅片的导电性能。
最后,通过封装工艺将芯片进行封装,以保护芯片并方便与外部电路连接。
二、工艺分类根据工艺的不同,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可分为MOS工艺、Bipolar工艺和BICMOS工艺等。
其中,MOS工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艺,其特点是功耗低、集成度高、工作速度快。
Bipolar工艺则主要用于高频和高速电路的制造,具有较高的工作速度和电流放大能力。
BICMOS工艺则是MOS工艺和Bipolar工艺的结合,既有MOS工艺的低功耗特性,又具备Bipolar工艺的高速性能。
三、工艺优势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通过集成电路工艺,可以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大大提高了电路的集成度,减小了电路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可以实现电路的高度集成,使得电路的功能更加强大,满足了现代电子产品对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的需求。
此外,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还可以实现批量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后,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还可以实现电路的快速设计和迭代,大大加快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总结:集成电路工艺技术是现代电子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集成电路四大基本工艺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化的电子器件,其制造过程需要经过多个复杂的工艺流程。
其中,氧化、光刻、掺杂和沉积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四大基本工艺。
首先,氧化工艺是在半导体片上形成一层绝缘层,以保护芯片内部的电路。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氧气或水蒸气等氧化物来进行。
通过控制氧化层的厚度和质量,可以确保芯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光刻工艺是将掩膜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半导体晶片上的过程。
该工艺主要包括曝光、显影和刻蚀等步骤。
在曝光过程中,光线通过掩膜版照射到晶片表面,使光敏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然后,显影剂将未曝光的部分溶解掉,留下所需的图案。
最后,刻蚀剂将多余的部分去除,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第三,掺杂工艺是根据设计需要,将各种杂质掺杂在需要的位置上,形成晶体管、接触电极等元件。
该工艺通常使用离子注入或扩散等方法来实现。
通过精确控制掺杂的深度和浓度,可以调整材料的电学性质,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最后,沉积工艺是在半导体片上形成一层薄膜的过程。
该工艺通常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等方法来实现。
通过控制沉积的条件和参数,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薄膜材料。
这些薄膜材料可以用于连接电路、形成绝缘层等功能。
综上所述,氧化、光刻、掺杂和沉积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四大基本工艺。
这些工艺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集成电路复杂的制造流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些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为集成电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集成电路三大核心工艺技术
集成电路三大核心工艺技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将电子元器件(如晶体三极管、二极管等)及其元器件间电路线路集成在一片半导体晶圆上的电子器件。
它的核心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晶圆加工工艺、印刷工艺以及封装工艺。
晶圆加工工艺是指对半导体晶圆进行切割、清洗、抛光等处理,形成器件所需要的晶圆片。
其中,切割工艺是将晶体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硅棒切割成特定的薄片晶圆,通常采用钻石刀进行切割。
清洗工艺则是将晶圆片进行化学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和杂质。
抛光工艺是对晶圆片进行抛光处理,以平整晶圆表面。
印刷工艺是将电子元器件的电路线路印刷在晶圆上,形成集成电路的功能电路。
其中,最常用的是光刻工艺。
光刻工艺是将光刻胶涂在晶圆上,然后通过光刻机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投射在光刻胶上,形成光刻胶图案。
然后,用化学溶液浸泡晶圆,使得光刻胶图案中的未暴露部分被溶解掉,形成电路图案。
此外,还有电子束曝光和X射线曝光等印刷工艺。
封装工艺是将半导体芯片密封在封装盒中,以保护芯片,并方便与外部连接。
常用的封装工艺有直插封装、贴片封装和球栅阵列封装(BGA)等。
其中,直插封装是通过铅脚将芯片插入插座中,然后通过焊接来固定芯片。
贴片封装是将芯片贴在封装基片上,然后通过焊接或导电胶来连接芯片和基片。
球栅阵列封装是将芯片翻转面朝下,焊接在基片上,并通过小球连接芯片和基片。
总结来说,集成电路的核心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晶圆加工工艺、印刷工艺以及封装工艺。
通过这些工艺,我们能够制造出高度集成、小型化的集成电路,为电子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和创新。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介绍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是指将电子元器件、线路和互连形成集成电路产品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已经成为现代电子行业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流程和主要制造工艺技术。
基本概念集成电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如晶体管、电容器等)、电路和互连线路集成在一个单一的芯片上的电子器件。
这种集成能够大幅度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性能。
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制造工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是指在半导体材料上通过一系列的生产步骤,将电子元器件、线路和互连形成集成电路产品的过程。
制造工艺的核心目标是将集成电路的功能元件和互连线路精确地制造到芯片上,并与其他元器件进行可靠的连接。
制造工艺流程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半导体材料准备半导体材料是制造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包括硅、砷化镓等。
在制造工艺开始之前,需要对半导体材料进行准备和处理,包括去除杂质、增加纯度等。
2. 晶圆制备晶圆是制造芯片的基板,通常由半导体材料制成。
晶圆一般具有圆形形状,平整度非常高。
晶圆制备过程包括材料切割、研磨、抛光等步骤,以获得适合制造芯片的晶圆。
3. 光刻光刻是制造工艺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主要用于在晶圆上形成图案。
光刻过程中使用光刻胶和掩模,通过光照、显影等步骤,将芯片的图案形成在光刻胶层上。
4. 刻蚀刻蚀是将光刻胶层和晶圆上不需要的部分删除的过程。
刻蚀过程中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将芯片上的材料去除,只留下光刻胶层下的图案。
5. 沉积沉积是向晶圆上添加新的材料的过程。
沉积常用于填充刻蚀后的结构空隙,形成连接线或其他元器件。
6. 金属化金属化是为了增加电路的导电性,将金属材料沉积在晶圆上,形成连线和连接电路。
7. 封装测试封装是将制造好的芯片通过封装工艺封装成完整的芯片产品的过程。
集成电路工艺简介
硅的热氧化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
•氧气(O2)或水(H2O)等氧化剂,被吸附在SiO2表面;(扩散或吸附) •氧化剂以扩散形式穿过SiO2达到SiO2--Si界面(扩散) •氧化剂在界面处与Si反应形成SiO2(反应)
气体O2或H2O
特点:
氧化前
Si
氧化后
SiO2 Si
SiO2
Si
吸附 扩散
反应
氧化膜刻 蚀
电子束蒸发
原理
电子束蒸发是利用阴极电子枪发射出电子,电子束在 电场作用下穿过加速极阳极进入磁场空间,通过调节磁场强度 控制电子束的偏转半径,准确地打到坩埚内的蒸发源上(Al 或 Ti等),将电子的动能转变为热能,使金属熔化并蒸发到 硅片表面上,形成薄膜。
EBX2000电子束蒸发台
Varian3180溅射台
离子注入的主要优点在于杂质掺入量可以更加精确控制并且重复性好, 以及加工温度比扩散工艺低。
控制离子束的可变狭缝
加速管
水平扫描器
磁分析器
垂直扫描器
离子源
离子注入系统示意图
半导体片
扩散原理
扩散运动是微观粒子(原子或分子)热运动的统计结果。在一定温度下杂质 原子具有一定的能量,能够克服某种阻力进入半导体,并在其中作缓慢的 迁移运动。 这些杂质原子不是代替硅原子的位置就是处在晶体的间隙中,因此扩散 也就有替位式扩散和间隙式扩散两种方式。 扩散运动总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 从宏观上看,好象有一个力使原子沿着浓度下降的方向运动,运动的快 慢与温度、浓度梯度有关。
金属化薄膜的制备
真空蒸发镀膜
真空蒸发技术是对淀积薄膜的源材料施加热能或动能, 使之分解为原子或原子的集合体,并输运到硅片表面后结合或 凝聚在硅片表面而形成薄膜。
集成电路行业专业名词解释
集成电路行业专业名词解释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一种将大量电子元件集成、封装在一个微小的硅片上的技术。
集成电路可以实现多种电子功能,并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它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芯片(Chip)是指集成电路中的核心部件,它包含了电子元件和电路连接线路的图案。
芯片的制作通常采用微影技术,将电路图案镀刻到硅片上。
根据功能和规模的不同,芯片可以分为逻辑芯片、存储芯片、模拟芯片等。
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是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技术使得更多的电子元件能够被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从而实现更复杂的电子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集成度越来越高,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也越来越多。
目前,VLSI已经成为集成电路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SoC(System on a Chip)是指一种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技术。
这种芯片通常包括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等多个电子组件。
SoC技术在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好处是可以提高系统性能、降低功耗和成本。
测试与封装(Test and Packaging)是指对集成电路进行功能测试和封装的过程。
功能测试是为了验证芯片是否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封装则是将芯片放入适当的封装中,以保护芯片并提供电路连接。
测试与封装是集成电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以上是集成电路行业常用的专业名词解释。
集成电路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专业名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成电路技术,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工艺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将多个电子器件集成在同一块硅片上,并通过一系列的制程步骤将电路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电子器件。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电子产品的小型化、高性能和低功耗提供了重要支持。
首先,集成电路工艺技术需要进行几个基本的制程步骤。
首先是硅片准备,即将硅片进行清洗和去除杂质等预处理工作。
接下来是光刻,通过光罩将电路图形投影在硅片上,并用光刻胶固化后,通过化学蚀刻去除光刻胶以及暴露的硅片表面,形成电路图形。
然后是沉积,将金属或氧化物等材料沉积在硅片表面,形成连接电路或绝缘层。
接下来是蚀刻,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将不需要的材料去除,保留需要的电路图形。
最后是封装,将芯片封装成具有引脚的封装体,以便与其他电子器件或系统连接。
其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重要的技术突破。
例如,随着摩尔定律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的器件尺寸越来越小,同时集成度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工艺技术能够有效地制备出微纳米级别的器件结构,并保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另外,随着功耗问题的日益凸显,低功耗工艺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如低功耗CMOS工艺以及3D集成电路技术等。
此外,材料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高介电常数材料、高迁移率材料、氮化硅等,都提高了芯片的性能。
最后,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发展支持了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将多个电子器件集成在同一块硅片上,可以大大减小电路板的体积,从而实现电子产品的小型化。
其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电子产品的性能。
通过微纳米级别的器件制备和优化的工艺流程,可以提高芯片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等性能指标。
最后,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发展降低了电子产品的成本。
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芯片的制造成本越来越低,从而使得电子产品的价格也越来越低廉。
综上所述,集成电路工艺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集成电路工艺名词解释
单晶生长法定义:()-查克洛斯基法生长单晶硅,把熔化了地半导体级硅液体变为有正确晶向并且被掺杂成型或型地固体硅锭.%以上地单晶硅是采用法生长出来地.法特点:. 低功率地主要原料.. 占有~%地市场.. 制备成本较低.. 硅片含氧量高.描述氧化物地生长速率,影响这种速率地参数是什么?氧化物生长速率用于描述氧化物在硅片上生长地快慢.影响他地参数有温度、压力、氧化方式(干氧或湿氧)、硅地晶向和掺杂水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短沟道效应():短沟道效应主要是指阈值电压与沟道相关到非常严重地程度.源漏两极地结将参与对位于栅极下地硅地耗尽作用,同栅极争夺对该区电荷地控制.栅长越短,被源漏两极控制地这部分电荷所占地份额比越大,直接造成域值电压随栅长地变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方块电阻(薄层电阻):方块电阻地大小直接反映了扩散入硅内部地净杂质总量.: 从表面到结边界这一方块薄层中单位面积上杂质总量.体电阻与方块电阻地关系:方块时,=,=.所以,只要知道了某个掺杂区域地方块电阻,就知道了整个掺杂区域地电阻值.、固溶度():在平衡条件下,杂质能溶解在硅中而不发生反应形成分凝相地最大浓度.、扩散定义:材料中元素分布地不均勻会导致扩散行为地进行,使得元素由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从而产生地一种使浓度或温度趋于均匀地定向移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扩散地微观机制都有哪些?给出相关扩散方式地定义及扩散杂质地种类.①间隙式扩散:杂质进入晶体后,仅占据晶格间隙,在浓度梯度作用下,从一个原子间隙到另一个相邻地原子间隙逐次跳跃前进.每前进一个晶格间距,均必须克服一定地势垒能量.势垒高度约为;间隙式扩散杂质包括, , , , , , , 等,这些杂质均属于快扩散杂质.②替位式扩散:杂质进入晶体后,占据晶格原子地原子空位(空格点),在浓度梯度作用下,向邻近原子空位逐次跳跃前进.每前进一步,均必须克服一定地势垒能量.替位式原子必须越过地势垒高度为约~.替位式扩散杂质包括, , , , , 等,这些杂质均属于慢扩散杂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扩散地宏观机制:扩散是微观粒子做无规则热运动地统计结果,这种运动总是由粒子浓度较高地地方向浓度低地地方进行,而使得粒子地分布逐渐趋于均匀.扩散地原始驱动力是体系能量最小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恒定表面源扩散:扩散过程中,硅片表面杂质浓度始终不变这种类型地扩散称为恒定表面源扩散.其扩散后杂质浓度分布为余误差函数分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限表面源扩散:扩散前在硅片表面先淀积一层杂质,在整个过程中,这层杂质作为扩散源,不再有新源补充,杂质总量不再变化.这种类型地扩散称为有限表面源扩散.其扩散后杂质浓度分布为高斯函数分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横向扩散:由于光刻胶无法承受高温过程,扩散地掩膜都是二氧化硅或氮化硅.当原子扩散进入硅片,它们向各个方向运动:假如杂质原子沿硅片表面方向迁移,就发生了横向扩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简述两步扩散地含义与目地.答:第一步称为预扩散或预淀积,在较低地温度下,采用恒定表面源扩散方式在硅片表面扩散一层杂质原子,其分布为余误差涵数,目地在于控制扩散杂质总量;第二步称为主扩散或再分布,将表面已沉积杂质地硅片在较高温度下扩散,以控制扩散深度和表面浓度,主扩散地同时也往往进行氧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离子注入定义:离化后地原子在强电场地加速作用下,注射进入靶材料地表层,以改变这种材料表层地物理或化学性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射程:离子从进入靶到停止为止走过地总距离.)投影射程:射程在离子入射方向投影地长度.)平均投影射程:所有入射离子地投影射程地平均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标准偏差△:、阻止机制:材料对入射离子地阻止能量地大小用阻止机制来衡量.阻止机制表示离子在靶内受到阻止地概率.年,, 首先确立了注入离子在靶内分布理论,简称理论.理论认为,注入离子在靶内地能量损失分为两个彼此独立地过程:)电子阻止机制:来自原子之间地电子阻止,属于非弹性碰撞.)核阻止机制:来自原子核之间地碰撞,属于原子核之间地弹性碰撞.总能量损失为两者地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什么是横向效应?指地是注入离子在垂直于入射方向平面内地分布情况.横向效应不但和入射离子地种类有关,还和入射能量有关.横向效应影响晶体管地有效沟道长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离子注入地沟道效应:当离子沿晶轴方向入射时,大部分离子将沿沟道运动,不会受到原子核地散射,方向基本不变,可以走得很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离子注入地晶格损伤:高能离子注入硅片后与靶原子发生一系列碰撞,可能使靶原子发生位移,被位移原子还可能把能量依次传给其它原子,结果产生一系列地空位-间隙原子对及其它类型晶格无序地分布.这种因为离子注入所引起地简单或复杂地缺陷统称为晶格损伤.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离子注入损伤地产生?)移位原子:因碰撞而离开晶格位置地原子.)移位阈能:使一个处于平衡位置地原子发生移位,所需地最小能量. (对于硅原子, ≈).)注入离子通过碰撞把能量传给靶原子核及其电子地过程,称为能量传递过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级联碰撞:位移原子称为反冲原子.与入射离子碰撞而发生位移地原子,称为第一级反冲原子,与第一级反冲原子碰撞而位移地原子,称为第二级反冲原子,依次类推,这种不断碰撞地现象称为“级联碰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光刻地定义:光刻是一种图形复印和化学腐蚀相结合地精密表面加工技术.)光刻地目地就是在二氧化硅或金属薄膜上面刻蚀出与掩膜版完全对应地几何图形从而实现选择性扩散和金属薄膜布线地目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由感光树脂、增感剂和溶剂三种主要成分组成地对光敏感地混合液体.)根据其化学反应机理和显影原理,可分负性胶和正性胶两类.光照后形成不可溶物质地是负性胶;反之,对某些溶剂是不可溶地,经光照后变成可溶物质地即为正性胶.)基于感光树脂地化学结构,光刻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光聚合型、光分解型、光交联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辨率定义:光刻中一个重要地性能指标是每个图形地分辨率,分辨率是将硅片上两个邻近地特征图形区分开来地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光刻工艺中地是什么?它其什么作用?答:是六甲基二硅胺烷.起到提高粘附力地作用.影响硅片表面使之疏离水分子,同时形成对光刻胶材料地结合力.它本质是作为硅片和光刻胶地连接剂,所以这些材料具有化学相容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列出并解释两种形式地光波干涉.答:光波地干涉:波本质上是正弦曲线.任何形式地正弦波只要有相同地频率就能相互干涉.例如,波地干涉可能是两个水波彼此相互作用并部分相互抵消.有两种类型地干涉基于波是否有相同地相位.)相长干涉:两列波相位相同彼此相加)相消干涉:两列波相位不同彼此相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什么是数值孔径()?给出他地公式.答:透镜收集衍射光地能力被称为透镜地数值孔径()由下式定义:()约等于()透镜地半径透镜地焦长.其中,图像介质地折射率(对于空气,约等于)主光轴和透镜边缘线地夹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驻波效应:光线照射到光刻胶与晶圆地界面上会产生部分反射.反射光与入射光会叠加形成驻波,形成驻波效应.驻波效应影响光刻分辨率.后烘烤后会部分消除驻波效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定义刻蚀,刻蚀地目标是什么?定义: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有选择地从硅片表面去除不需要地材料地过程.)目标:在涂胶地硅片上正确地复制掩膜图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化学气相淀积定义:指使一种或数种物质地气体,以某种方式激活后,在衬底发生化学反应,并淀积出所需固体薄膜地生长技术.其英文原名为“ ”,简称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什么是和?为什么在高级中,取代了?:局部氧化:浅槽隔离.取代原因:)更有效地器件隔离地需要,尤其是对器件而言;)对晶体管隔离而言,表面积显著减小;)超强地闩锁保护能力;)对沟道没有侵蚀;)与地兼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列举和论述三种传统地平坦化方法及相关地定义.)反刻:由表面图形形成地表面起伏可以用一层厚地介质或其它材料作为平坦化地牺牲层(如光刻胶或)来进行平坦化,这一层牺牲材料填充空洞和表面地低处.然后用干法刻蚀技术刻蚀这一层牺牲层,通过用比低处图形快地刻蚀速率刻蚀掉高处地图形来使表面平坦化.这一工艺称为反刻平坦化.刻蚀过程一直在进行,直被刻蚀地介质层达到一个最后地厚度,同时平坦化材料仍然填充着表面地低处,有不同地工艺,这取决于图形金属层次等.把表面相近地台阶变得平滑是一种拒不平坦化.反刻不能实现全局地平坦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玻璃回流:是升高温度地情况下给掺杂氧化硅加热,使它发生流动.)旋涂膜层:是在硅片表面上旋涂不同液体材料以获得平坦化地一种技术,主要用作层间介质.、互连意指由导电材料,如铝、多晶硅或铜制地连线将电信号传输到芯片地不同部分.也被用做芯片上器件和整个封装之间普通地金属连接.)接触是指芯片内地器件与第一层金属之间在硅表面地连接.)通孔是指穿过各种介质从某一金属到毗邻地另一金属层形成电通路地开口.)填充薄膜是指用金属薄膜填充通孔,以便在两金属层之间形成电连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什么是欧姆接触?它地优点是什么?答:在硅上形成期望地电接触界面,被称为欧姆接触.优点是接触电阻小.、定义硅化物,解释难溶金属硅化物在硅片制造业中地重要性.硅化物是一种具有热稳定性地金属化合物,在硅难熔金属地分界面具有低地电阻率.)重要性:为了提高芯片性能,需要减小许多源漏和栅区硅接触地电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什么是?它取代了什么工艺?答:工艺是“浅槽隔离”,用来在硅片表面地器件之间形成隔离区,技术地主要绝缘材料是淀积氧化物.它取代了工艺来对工艺技术进行隔离地实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是指将多个功能块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技术原理。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晶体管制作、沟道控制、金属互连、不同层次的介电层制作等多个方面。
首先,晶体管的制作是实现集成电路的基础。
晶体管是一种控制电流流动的器件,有P型和N型两种类型。
通过在衬底上形成PN结,以及利用掺杂技术制作源、漏和栅极,可以实现晶体管的制作。
其次,沟道控制是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中的重要步骤。
沟道控制是指通过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电压,来控制沟道中的电流流动。
通过在晶体管表面形成一个质量较轻的氧化层作为绝缘层,并使用金属作为栅极,可以有效地控制沟道电流的大小。
另外,金属互连是集成电路工艺原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金属互连是指将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信号线连接起来,以实现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
通过在芯片表面形成金属导线,并使用化学蚀刻技术去除多余的金属,可以实现金属互连。
最后,不同层次的介电层制作是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中的最后一步。
介电层是指在金属互连层之间或上下层之间形成的绝缘层。
介电层的制作可以通过沉积或蚀刻绝缘材料来实现,以保护金属互连层并防止电流的短路。
综上所述,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晶体管制作、沟道控制、金属互连和不同层次的介电层制作等。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可以实现多个功能模块的集成,从而实现高度集成化的芯片,为现代电子设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电子设备小型化和高性能的关键。
通过掌握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可以实现芯片的集成度提升、功能模块的增加,以及功耗的降低,为电子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首先,晶体管的制作是集成电路工艺原理的核心。
晶体管是现代电子器件的基石,其制作决定了芯片的性能。
晶体管的制作过程包括净化单晶硅、表面清洗、沉积绝缘层、形成源漏极等步骤。
其中,净化单晶硅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和液相外延等技术进行的,以获得高纯度的硅材料。
表面清洗是为了去除硅表面的污染物和氧化层,以便于后续的制作步骤。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讲座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讲座引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是现代电子技术领域中应用广泛的一种电子元器件。
它通过以硅(Silicon)为基材,采用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将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了电路规模的高度集成及功能的丰富化。
本文将介绍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及其应用。
一、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基本概念1. 集成电路工艺集成电路工艺是指将电路、晶体管、电容等电子元器件以微米级别的尺寸加工、形成在硅基片上的技术过程。
通过集成电路工艺,可以将上千个电子元器件集成到一个微小的芯片上,极大地提高了电路的性能、可靠性和集成度,同时降低了成本。
2. VLSI技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技术是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一种,指在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数十万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及相关电子元器件的技术。
VLSI技术提供了更高的集成度,可以实现更复杂的电路功能。
3. 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工艺技术主要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Si)和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GaAs)、磷化物(InP)等。
其中,硅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热学及光学性质。
二、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主要流程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主要流程包括晶圆制备、光刻、薄膜沉积、离子注入、电镀、退火、化学机械抛光、蚀刻、紧凑布线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的主要内容。
1. 晶圆制备晶圆制备是指将半导体材料制备成具有特定尺寸和质量的圆形硅基片。
制备晶圆的过程包括取样、切割、去杂、抛光等步骤。
晶圆的质量和尺寸对后续的工艺步骤和芯片性能有重要影响。
光刻是指使用光刻胶和掩膜将芯片上的线路图案转移到光刻胶上的过程。
光刻技术主要包括掩膜制备、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等步骤。
3. 薄膜沉积薄膜沉积是指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薄膜材料,用于制备金属导线、绝缘层等。
常用的薄膜沉积技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
集成电路工艺
集成电路工艺1. 引言集成电路工艺是指在硅基片上进行多重工艺步骤,以形成集成电路器件。
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对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集成电路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步骤以及工艺流程。
2. 集成电路工艺的基本概念集成电路工艺是通过将不同的材料和化学物质沉积、刻蚀、蚀刻、掺杂等工艺步骤,使得硅基片上形成各种电子器件和互联线路的过程。
集成电路工艺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器件的微缩化、高集成度和高性能。
3. 集成电路工艺步骤3.1 掺杂掺杂是指在硅基片上加入杂质,以改变硅基片的电性质。
通过掺杂可以形成n 型或p型的半导体材料。
常用的掺杂方法有离子注入和扩散两种。
3.2 脱膜脱膜是去掉硅基片表面的氧化层或者硝化层,使得表面光滑,并且便于后续工艺步骤的进行。
脱膜的方法有湿法脱膜和干法脱膜两种。
3.3 沉积沉积是指在硅基片表面沉积一层薄膜材料,如二氧化硅、氮化硅等。
沉积的目的是保护硅基片并形成器件的绝缘层或介质层。
常用的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
3.4 电镀电镀是在硅基片上沉积一层金属薄膜,以形成电线或电极。
电镀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或电化学方法来实现,常用的电镀材料有铜、铝等。
3.5 制备器件制备器件是集成电路工艺的核心步骤,通过光刻、曝光和蚀刻等工艺步骤,将沉积的薄膜材料加工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器件,例如晶体管、电容器等。
4. 集成电路工艺流程集成电路工艺通常分为前端工艺和后端工艺。
4.1 前端工艺前端工艺是指制备器件的过程,主要包括掺杂、脱膜、沉积、电镀和制备器件等步骤。
前端工艺的目标是将材料沉积在硅基片上并形成各种电子器件。
4.2 后端工艺后端工艺是指完成整个芯片的组装和测试过程。
后端工艺主要包括封装、焊接和测试等步骤。
封装是将芯片封装到芯片包装容器中,以保护芯片并便于与其他元器件连接。
焊接是将芯片与线路板进行连接,形成完整的电子产品。
测试是通过特定的测试设备对芯片进行电性能和功能测试,以确保芯片符合设计要求。
集成电路生产工艺
集成电路生产工艺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由多个电子器件
(如晶体三极管、电阻器、电容器等)和互连线路,通过某种工艺(即集成电路生产工艺)集成到一个硅片上的电子器件。
集成电路的生产工艺是将电子器件制造和互连线路形成的过程。
集成电路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晶圆制备:晶圆是指用高纯度的单晶硅片制成的圆片状基片。
晶圆制备是集成电路制造的第一步,通常通过晶体生长、切割、抛光等工艺步骤完成。
2.杂质掺入:为了改变硅片的电学性能,需要通过掺入杂质元
素来实现。
这一步骤通常通过扩散、离子注入等工艺完成。
3.光刻:光刻是将电路图形投射到硅片上的过程。
通过镀上一
层光刻胶,然后使用光刻机将光刻胶光刻成电路图形,最后使用化学溶解胶液去掉未曝光的部分。
4.沉积:沉积是在硅片表面涂覆材料的过程。
常用的沉积方法
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等。
5.蚀刻:蚀刻是将沉积的材料刻蚀掉的过程,用来形成电路的
结构。
蚀刻方法主要有湿蚀刻和干蚀刻两种。
6.金属化:金属化是通过电镀等方法在硅片上加上一层金属,
用来形成电路的互连线路。
7.封装测试:最后一步是将制成的芯片进行封装,形成最终的
集成电路产品。
封装工艺通常包括焊接、封装、测试等步骤,以确保芯片的质量和可靠性。
集成电路生产工艺是一项非常精密和复杂的工艺,需要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和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集成电路市场需求。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名词解释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绪论1,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三年增长四倍,特征尺寸没三年缩小根号二倍。
2,等比例缩小定律等比例缩小器件的纵向横向尺寸,以增加跨导和减少负载电容,提高集成电路性能。
电源电压也要缩小相同倍数。
第一章衬底制备1,衬底制备包括:整形,晶体定向,晶面标识,晶面加工。
2,CMP: 化学机械抛光。
第二章氧化1,桥键氧:连接两个Si-O四面体的氧称为桥键氧,是多数。
2,非桥键氧:只与一个Si原子联结的氧,是少数。
3,网络形成剂:即替位式杂质,取代Si,如P,B,Sb等。
其特点是离子半径与Si接近。
4,网络改变剂:即间隙式杂质,如Na,K,Pb,Ca,Ba,Al等。
5,干氧:高温下,氧气与硅片反应生成SiO2的过程6,水汽氧化:高温下,硅片与高纯水蒸气反应生成SiO2的过程。
7,湿氧氧化:氧气中携带一定量的水汽,Si在其中被氧化成SiO2的过程8,分凝系数:对于固相-液相的界面,由于杂质在不同相中的溶解度不一样,所以杂质在界面两边材料中分布的浓度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谓杂质的分凝现象。
这种杂质分凝作用的大小常常用所谓分凝系数来描述:“分凝系数”= (杂质在固相中的溶解度)/(杂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注:PPT上是,分凝系数m=杂质在Si中的平衡浓度÷杂质在SiO2中的平衡浓度9,在SiO2内和Si-SiO2界面处,存在四种界面电荷。
⑴可动离子电荷:即Qm正电荷,如Na+、K+.⑵氧化层固定电荷:Qf正电荷,它的极性不随表面势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叫它固定电荷。
如Si+,氧化层固定电荷很可能是这一层中的离化的硅或氧空位所引起的⑶界面陷阱电荷Qit:Qit是指存在于Si-SiO2界面,能量处于硅禁带中,可以与价带或导带方便交换电荷的那些陷阱能级或电荷状态。
⑷氧化层陷阱电荷:Qot正或负电荷,位于SIO2中和Si-SiO2界面附近,能够俘获电子或空穴的电荷。
第三章扩散1..间隙式扩散:存在于晶格间隙的杂质称为间隙式杂质。
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一、集成电路的定义:集成电路是指半导体集成电路,即以半导体晶片材料为主,经热氧化工艺:干氧氧化、水汽氧化、湿氧氧化加工制造,将无源元件、有源元件和互连线集成在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执行十八、根据器件要求确定氧化方法:1、高质量氧化:干氧氧化或分压氧化;2、厚某种电子功能的微型化电路。
微型化电路有集成电路、厚膜电路、薄膜电路和混合层的局部氧化或场氧化:干氧(10min)+湿氧+干氧(10min)或高压氧化;3、低表面态电路等多种形式。
氧化:掺氯氧化;湿氧氧化加掺氯气氛退火或分压氧化(H2O或O2+N2 或Ar 或He 等)。
二、集成电路的分类:十九、热氧化过程中硅中杂质的再分布1、硅中掺磷(1)温度一定时,水汽氧化(湿氧按电路功能分类:分为以门电路为基础的数字逻辑电路和以放大器为基础的线性电氧化)导致杂质再分布程度较大,其NS/NB 大于干氧氧化;(2)同一氧化气氛下,氧化路,还有微波集成电路和光集成电路等。
温度越高,磷向硅内扩散的速度越快,表面堆积现象减小,NS/NB 趋于1。
2、硅中按构成集成电路基础的晶体管分类:分为双极型集成电路和MOS型集成电路两大类。
掺硼(1)温度一定时,水汽氧化(湿氧氧化)导致杂质再分布程度增大,NS/NB 小前者以双极型平面晶体管为主要器件;后者以MOS场效应晶体管为基础。
于干氧氧化;(2)同一氧化气氛下,氧化温度越高,硼向硅表面扩散速度加快,补三、衡量集成电路的发展DRAM( 3*107(集成度), 135mm2(外型尺寸), 0.5 μm偿了表明杂质的损耗,NS/NB 趋于1。
看看运动方向(特征尺寸), 200mm (英寸)) ,二十二、热氧化过程四、摩尔定律:IC集成度每1.5年翻一番五、集成电路的发展展望目标:集成度↑、可靠性↑、速度↑、功耗↓、成本↓。
努力方向:线宽↓、晶片直径↑、设计技术↑六、硅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几个趋势:1、单片系统集成(SoC)System on a chip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特定用途集成电路2、整硅片集成(WSI)3、半定制电路的设计方法4、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5、真空微电子技术七、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基本工艺技术横向加工:图形的产生与转移(又称为光刻,包括曝光、显影、刻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Z单晶生长法定义:Czochralski(CZ)-查克洛斯基法生长单晶硅,把熔化了的半导体级硅液体变为有正确晶向并且被掺杂成n型或p型的固体硅锭。
85%以上的单晶硅是采用CZ法生长出来的。
CZ法特点:a. 低功率IC的主要原料。
b. 占有~80%的市场。
c. 制备成本较低。
d. 硅片含氧量高。
2、描述氧化物的生长速率,影响这种速率的参数是什么?氧化物生长速率用于描述氧化物在硅片上生长的快慢。
影响他的参数有温度、压力、氧化方式(干氧或湿氧)、硅的晶向和掺杂水平。
3、短沟道效应(Short Channel Effect):短沟道效应主要是指阈值电压与沟道相关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源-漏两极的p-n结将参与对位于栅极下的硅的耗尽作用,同栅极争夺对该区电荷的控制。
栅长Lg越短,被源-漏两极控制的这部分电荷所占的份额比越大,直接造成域值电压Vt 随栅长的变化。
4、方块电阻(薄层电阻):方块电阻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扩散入硅内部的净杂质总量。
Q: 从表面到结边界这一方块薄层中单位面积上杂质总量。
5、体电阻与方块电阻的关系:方块时,l=w,R=R S。
所以,只要知道了某个掺杂区域的方块电阻,就知道了整个掺杂区域的电阻值。
6、固溶度(solubility):在平衡条件下,杂质能溶解在硅中而不发生反应形成分凝相的最大浓度。
7、扩散定义:材料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勻会导致扩散行为的进行,使得元素由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从而产生的一种使浓度或温度趋于均匀的定向移动。
8、扩散的微观机制都有哪些?给出相关扩散方式的定义及扩散杂质的种类。
①间隙式扩散:杂质进入晶体后,仅占据晶格间隙,在浓度梯度作用下,从一个原子间隙到另一个相邻的原子间隙逐次跳跃前进。
每前进一个晶格间距,均必须克服一定的势垒能量。
势垒高度 Ei 约为0.6~1.2 eV;间隙式扩散杂质包括Au, Ag, Cu, Fe, Ni, Zn, Mg, O等,这些杂质均属于快扩散杂质。
②替位式扩散:杂质进入晶体后,占据晶格原子的原子空位(空格点),在浓度梯度作用下,向邻近原子空位逐次跳跃前进。
每前进一步,均必须克服一定的势垒能量。
替位式原子必须越过的势垒高度为Es约3 ~4 eV。
替位式扩散杂质包括B, P, As, Sb,Ga, Al, Ge等,这些杂质均属于慢扩散杂质。
9、扩散的宏观机制:扩散是微观粒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统计结果,这种运动总是由粒子浓度较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进行,而使得粒子的分布逐渐趋于均匀。
扩散的原始驱动力是体系能量最小化。
10、恒定表面源扩散:扩散过程中,硅片表面杂质浓度始终不变这种类型的扩散称为恒定表面源扩散。
其扩散后杂质浓度分布为余误差函数分布。
11、有限表面源扩散:扩散前在硅片表面先淀积一层杂质,在整个过程中,这层杂质作为扩散源,不再有新源补充,杂质总量不再变化。
这种类型的扩散称为有限表面源扩散。
其扩散后杂质浓度分布为高斯函数分布。
12、横向扩散:由于光刻胶无法承受高温过程,扩散的掩膜都是二氧化硅或氮化硅。
当原子扩散进入硅片,它们向各个方向运动:假如杂质原子沿硅片表面方向迁移,就发生了横向扩散。
14、简述两步扩散的含义与目的。
答:第一步称为预扩散或预淀积,在较低的温度下,采用恒定表面源扩散方式在硅片表面扩散一层杂质原子,其分布为余误差涵数,目的在于控制扩散杂质总量;第二步称为主扩散或再分布,将表面已沉积杂质的硅片在较高温度下扩散,以控制扩散深度和表面浓度,主扩散的同时也往往进行氧化。
15、离子注入定义:离化后的原子在强电场的加速作用下,注射进入靶材料的表层,以改变这种材料表层的物理或化学性质。
16、1)射程R:离子从进入靶到停止为止走过的总距离。
2)投影射程:射程在离子入射方向投影的长度。
3)平均投影射程Rp:所有入射离子的投影射程的平均值。
4)标准偏差△Rp:17、阻止机制:材料对入射离子的阻止能量的大小用阻止机制来衡量。
阻止机制表示离子在靶内受到阻止的概率。
1963年,Lindhard, Scharff and Schiott首先确立了注入离子在靶内分布理论,简称 LSS理论。
LSS理论认为,注入离子在靶内的能量损失分为两个彼此独立的过程:1)电子阻止机制:来自原子之间的电子阻止,属于非弹性碰撞。
2)核阻止机制:来自原子核之间的碰撞,属于原子核之间的弹性碰撞。
总能量损失为两者的和。
18、什么是横向效应?指的是注入离子在垂直于入射方向平面内的分布情况。
横向效应不但和入射离子的种类有关,还和入射能量有关。
横向效应影响MOS晶体管的有效沟道长度。
19、离子注入的沟道效应:当离子沿晶轴方向入射时,大部分离子将沿沟道运动,不会受到原子核的散射,方向基本不变,可以走得很远。
20、离子注入的晶格损伤:高能离子注入硅片后与靶原子发生一系列碰撞,可能使靶原子发生位移,被位移原子还可能把能量依次传给其它原子,结果产生一系列的空位-间隙原子对及其它类型晶格无序的分布。
这种因为离子注入所引起的简单或复杂的缺陷统称为晶格损伤。
21、离子注入损伤的产生?1)移位原子:因碰撞而离开晶格位置的原子。
2)移位阈能E d:使一个处于平衡位置的原子发生移位,所需的最小能量. (对于硅原子, E d≈15eV)。
3)注入离子通过碰撞把能量传给靶原子核及其电子的过程,称为能量传递过程。
22、级联碰撞:位移原子称为反冲原子。
与入射离子碰撞而发生位移的原子,称为第一级反冲原子,与第一级反冲原子碰撞而位移的原子,称为第二级反冲原子,依次类推,这种不断碰撞的现象称为“级联碰撞”。
23、光刻的定义:光刻是一种图形复印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精密表面加工技术。
2)光刻的目的就是在二氧化硅或金属薄膜上面刻蚀出与掩膜版完全对应的几何图形从而实现选择性扩散和金属薄膜布线的目的。
24、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由感光树脂、增感剂和溶剂三种主要成分组成的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
2)根据其化学反应机理和显影原理,可分负性胶和正性胶两类。
光照后形成不可溶物质的是负性胶;反之,对某些溶剂是不可溶的,经光照后变成可溶物质的即为正性胶。
3)基于感光树脂的化学结构,光刻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光聚合型、光分解型、光交联型。
25、分辨率定义:光刻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是每个图形的分辨率,分辨率是将硅片上两个邻近的特征图形区分开来的能力。
26、光刻工艺中的HMDS是什么?它其什么作用?答:HMDS是六甲基二硅胺烷。
HMDS起到提高粘附力的作用。
HMDS影响硅片表面使之疏离水分子,同时形成对光刻胶材料的结合力。
它本质是作为硅片和光刻胶的连接剂,所以这些材料具有化学相容性。
27、列出并解释两种形式的光波干涉。
答:光波的干涉:波本质上是正弦曲线。
任何形式的正弦波只要有相同的频率就能相互干涉。
例如,波的干涉可能是两个水波彼此相互作用并部分相互抵消。
有两种类型的干涉基于波是否有相同的相位。
1)相长干涉:两列波相位相同彼此相加;2)相消干涉:两列波相位不同彼此相减。
28、什么是数值孔径(NA)?给出他的公式。
答:透镜收集衍射光的能力被称为透镜的数值孔径(NA)由下式定义:NA=(n)Sin0m约等于(n)透镜的半径/透镜的焦长。
其中,n=图像介质的折射率(对于空气,n约等于1)0m=主光轴和透镜边缘线的夹角。
29、驻波效应:光线照射到光刻胶与晶圆的界面上会产生部分反射。
反射光与入射光会叠加形成驻波,形成驻波效应。
驻波效应影响光刻分辨率。
后烘烤后会部分消除驻波效应。
30、定义刻蚀,刻蚀的目标是什么?定义: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有选择的从硅片表面去除不需要的材料的过程。
2)目标:在涂胶的硅片上正确的复制掩膜图形。
31、化学气相淀积定义:指使一种或数种物质的气体,以某种方式激活后,在衬底发生化学反应,并淀积出所需固体薄膜的生长技术。
其英文原名为“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简称为“CVD”。
32、什么是LOCOS和STI?为什么在高级IC中,STI取代了LOCOS?LOCOS:局部氧化STI:浅槽隔离。
取代原因:1)更有效地器件隔离的需要,尤其是对DRAM 器件而言;2)对晶体管隔离而言,表面积显著减小;3)超强的闩锁保护能力;4)对沟道没有侵蚀;5)与CMP的兼容。
33、列举和论述三种传统的平坦化方法及相关的定义。
1)反刻:由表面图形形成的表面起伏可以用一层厚的介质或其它材料作为平坦化的牺牲层(如光刻胶或SOG)来进行平坦化,这一层牺牲材料填充空洞和表面的低处。
然后用干法刻蚀技术刻蚀这一层牺牲层,通过用比低处图形快的刻蚀速率刻蚀掉高处的图形来使表面平坦化。
这一工艺称为反刻平坦化。
刻蚀过程一直在进行,直被刻蚀的介质层达到一个最后的厚度,同时平坦化材料仍然填充着表面的低处,有不同的工艺,这取决于图形金属层次等。
把表面相近的台阶变得平滑是一种拒不平坦化。
反刻不能实现全局的平坦化。
2)玻璃回流:是升高温度的情况下给掺杂氧化硅加热,使它发生流动。
3)旋涂膜层:是在硅片表面上旋涂不同液体材料以获得平坦化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作层间介质。
34、互连意指由导电材料,如铝、多晶硅或铜制的连线将电信号传输到芯片的不同部分。
也被用做芯片上器件和整个封装之间普通的金属连接。
2)接触是指芯片内的器件与第一层金属之间在硅表面的连接。
3)通孔是指穿过各种介质从某一金属到毗邻的另一金属层形成电通路的开口。
4)填充薄膜是指用金属薄膜填充通孔,以便在两金属层之间形成电连接。
35、什么是欧姆接触?它的优点是什么?答:在硅上形成期望的电接触界面,被称为欧姆接触。
优点是接触电阻小。
36、定义硅化物,解释难溶金属硅化物在硅片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硅化物是一种具有热稳定性的金属化合物,在硅/难熔金属的分界面具有低的电阻率。
2)重要性:为了提高芯片性能,需要减小许多源漏和栅区硅接触的电阻。
37、什么是STI?它取代了什么工艺?答:STI工艺是“浅槽隔离”,用来在硅片表面的器件之间形成隔离区,STI技术的主要绝缘材料是淀积氧化物。
它取代了LOCOS工艺来对0.25um工艺技术进行隔离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