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一. 教材分析《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为后续的函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代数知识,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明确变量间的关系。

2.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变量间的关系,并用表格表示出来。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变量间的关系。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

4.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展示变量间的关系。

2.准备纸质表格,让学生动手填写。

3.准备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身高和体重这两个变量,并提出问题:“身高和体重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多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变量间的关系。

例如,展示一组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让学生分析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并归纳变量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变量间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数据,让学生独立完成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过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三章《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三章《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身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给予肯定和鼓励。
4.利用课后作业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5.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商品价格与数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变量间关系及表格制作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变量间关系的规律,概括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3.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规律,自主探究变量间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体探究能力。
3.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在问题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任务,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pdf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这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础和函数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化对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变量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一定的代数知识。

但是,对于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逐步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2.能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2.难点: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例子,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温度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等。

2.准备相应的表格,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变量间的关系。

例如,展示一张身高和体重数据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题,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例子中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实际例子,将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根据身高和体重的表格,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身高每增加1厘米,体重会增加多少千克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表格进行更复杂的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初步了解函数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函数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以及后续学习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变量和图形的知识,他们已经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简单的变量关系。

但是,对于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以及函数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简单的实例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以及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初步了解函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等。

2.准备相应的表格,用于展示实例中的变量关系。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气温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变量关系,并提出问题:“如何用表格的形式表示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变量关系,并指导学生如何用表格的形式表示这些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函数的基础,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对于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变量、函数等概念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用字母和数来表示变量和常量。

2.通过实例,认识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变量、常量,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变量、常量,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2.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和相关教参。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学习材料:练习题、案例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七年级数学下册 3.1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

七年级数学下册 3.1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

变量间的关系第一节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资料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2.过程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2)通过从表格中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类目标:(1)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性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互助的能力,感受团队的重要性。

4.思维目标:在创造变量环节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在变量实验环节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表格分析变量环节发展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能够从表格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理解自变量随因变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预测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景导课通过PPT,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而引入本节新课内容。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教学活动一:小车下滑的时间活动内容: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

有四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个同学操作车、一个接车、一个同学计时、读数、一个记录),从而收集数据并填入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1)支撑物高度为40cm时,小车下滑的时间是多少?为80cm 呢?(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的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h每增加10cm ,t的变化情况如何?(4)估计当h=9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么样估计的?(5)随着支撑物高度的变化,还有那些量发生变化?那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逐个解答,让学生在自主探讨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对生活中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生活。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和步骤。
2.教师强调变量间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为后续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习做好铺垫。(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尝试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2.各小组将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3.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例子。

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借助表格,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理解并尝试用数学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教学重点能从表格中发现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难点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3、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自主互助一 (5分钟)看课本P62议一议上面的内容,并完成相关问题。

下面是实验得到的数据: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秒。

(2)如果用h(厘米)表示支撑物高度,t(秒)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那?(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三)自主互助二 (2分钟)看课本P63中间“在表1中…”所在段落,掌握概念:1、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2、举例子:生活中可反映变量之间关系。

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

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随支撑物的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

支撑物的高度h是自变量。

小车下滑的时间t是因变量。

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长度)一直没有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量叫常量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格来表示这种关系。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表格进行整理和表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对数据的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习了代数知识,对变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变量之间的关系用表格表示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格来表示这种关系。

2.能够通过实例,探索和总结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表格进行整理和表达。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格来表示这种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实例,探索和总结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表格进行整理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格来表示;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本节课的课件,包括实例和问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包括实例和练习题。

3.教学设备: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以身高和体重为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呈现一些关于身高、体重、年龄等数据,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探索和总结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表格进行整理和表达。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说课稿: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说课稿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说课稿: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说课稿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说课稿:用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用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函数关系,会用函数关系式和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函数关系,体会函数是一种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函数的概念,对函数有了简单的认识,但对其本质特征和表示方法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通过具体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函数关系,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用函数关系式和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式和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对函数本质特征的理解,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气温变化、商品价格等,引导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引出函数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尝试用函数关系式和表示变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成果,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4.规律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发现函数的本质特征,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关系(教案)
具体内容包括:
(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格记录这些关系。
(2)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规律,并能用数学表达式表示这些规律。
(3)运用表格表示的变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变量的概念,学会用表格表示变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变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表格表示的变量关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量相互影响的情况?”(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变量关系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变量概念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尽管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释,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把握变量的本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其次,在用表格表示变量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表格数据的处理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多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套备课优秀教学案例: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套备课优秀教学案例: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在讲解身高与年龄的关系时,我会让学生观察身边同学的身高和年龄数据,并引导他们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创设互动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身高与年龄的关系时,我会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身边同学的身高和年龄数据,然后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讲解身高与年龄的关系时,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身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身高与年龄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表格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表达。例如,在讲解身高与年龄的关系时,我会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身边同学的身高和年龄数据,然后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1.生活情境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例,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出用表格来表示这种关系的必要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公开课优质教案 (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公开课优质教案 (2)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感受变量、认识变量。

活动内容: 游戏安排采访:你喜欢学数学吗?为什么喜欢?数学一般考多少分?假设你这个学期更加用心学习数学,到了期末数学考出了120分的好成绩,妈妈会不会很开心。

假设这个学期特别贪玩导致期末数学不及格,妈妈会怎么表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妈妈的情绪因为孩子成绩的变化而变化)然后让学生完成游戏纸上的内容。

妈妈看到孩子的数学成绩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我们假设给妈妈的情绪设定个分数,分数区间为0-10分,当你的成绩分别是20、40、60、80、100、120分时,请你把代表妈妈情绪得分的圆圈涂黑。

/分问题:在这个游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分别是什么?通过游戏你感受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了吗?生活中含有变量的例子多多,请同学们举例。

你会辨别自变量与因变量了吗?一组练习。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学生有感触也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很容易感受“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依关系,“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这些抽象的概念就渗透到了学生的思维中。

随后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生活实例举例,让学生感受自变量与因变量。

然后进行了一组跟踪练习。

跟踪练习:(1)圆圆给远方的奶奶打电话,电话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___是自变量,____是因变量。

(2)一张纸的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变化而变化,其中____是自变量,____是因变量。

(3)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的重量的变化而变化,其中___是自变量,___是因变量。

(4)饮食店里快餐每盒10元,买n盒需付款W元,其中___是自变量,____是因变量。

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其它的情景中能否判断出自变量与因变量呢,通过一组习题看看学生的接受情况。

(二)、实验展示:观察变量、分析变量活动内容:介绍实验器材——小车、木板。

学生观察实验,一次次抬高支撑物的高度,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变量,并且能说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变量,如,小车的下滑速度、小车的下滑时间,木板的高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并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间的关系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1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变量与常量
【类型一】常量与变量的判断
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分针旋转一周内,旋转的角度n(度)与旋转所需要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式n=6t;
(2)一辆汽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向前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之间的关系式s=40t.
解析:根据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即可答题.
解:(1)常量:6,变量:n,t;
(2)常量:40,变量:s,t.
方法总结:确定在该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而哪些量又是不变的,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2
【类型二】自变量、因变量的确定
A,B两地相距50千米,明明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由A地到B地,若他距B地的距离为y,到达时间为x.请你写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解析:因为这个变化过程中,他距B地的距离为y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自变量是时间x,因变量是他距B地的距离y.
解: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时间x,因变量是他距B地的距离y.
方法总结:在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时,要分清哪个量是主动变化的,哪个量是被动变化的,主动变化的量是自变量,被动变化的量是因变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探究点二:用表格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类型一】利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
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所挂物体质量为4kg时,弹簧长度为12cm
C.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
D.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
解析: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故A正确;B.所挂物体质量为4kg时,弹簧长度为12cm,故B正确;C.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故C错误;D.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故D正确.故选C.
方法总结:在解题时可根据给出的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弹簧伸长的长度.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2题
【类型二】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4
某电动车厂2014年各月份生产电动车的数量情况如下表:时间x/月123456789101112 月产量y/
万辆
88.59101112109.591010
10.
5 (1)为什么称电动车的月产量y为因变量?它是谁的因变
量?
(2)哪个月份电动车的产量最高?哪个月份电动车的产量最低?
(3)哪两个月份之间产量相差最大?根据这两个月的产量,电动车厂的厂长应该怎么做?
解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电动车的月产量y随时间x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自变量是时间x,因变量是电动车的月产量;(2)(3)根据表中信息答题即可.
解:(1)电动车的月产量y为随着时间x的变化而变化,有一个时间x就有唯一一个y与之对应,月产量y是时间x的因变量;
(2)6月份产量最高,1月份产量最低;
(3)6月份和1月份相差最大,在1月份加紧生产,实现产量的
5
增值.
方法总结:观察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实质是观察自变量增大时,因变量是随之增大还是减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三、板书设计
1.常量与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
2.用表格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借助表格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用来描述我们所熟悉的变化的事物以及自然界中出现的一些变化现象的两个重要的量,对于我们所熟悉的变化,在用了这两个量的描述之后更加鲜明.本节是学好本章的基础,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迅速迁移到新知上来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