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的化学成分

合集下载

苦楝皮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功效与作用苦楝皮是一种经过炮制的中药材,其主要来源于苦楝树的树皮。

苦楝树是一种常见的乔木,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苦楝树的树皮经过特殊的炮制处理后,可以用于中药治疗。

苦楝皮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苦楝皮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苦楝皮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芳香酮和醛类物质,这些化合物对于细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作用。

苦楝皮提取物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同时,苦楝皮还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于一些病毒性感染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其次,苦楝皮具有镇痛和消肿作用。

苦楝皮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其中的酮烯类物质对于减轻疼痛和消除肿胀有很好的效果。

苦楝皮可减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炎、神经痛、肌肉疼痛等。

同时,苦楝皮还具有较好的消肿作用,可以减轻局部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反应,加速伤口的愈合。

第三,苦楝皮具有抗瘙痒和抗过敏作用。

苦楝皮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苦楝素等,它们能够抑制炎症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苦楝皮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从而起到抗瘙痒和抗过敏的作用。

苦楝皮提取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瘙痒性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

第四,苦楝皮具有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苦楝皮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苦楝皮中的生物碱类物质对于多种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毒性,可以引起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

苦楝皮提取物还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

第五,苦楝皮具有降脂降压的作用。

苦楝皮中的多种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

苦楝皮提取物还可以抑制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调节血管张力,降低血压水平。

苦楝皮的使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六,苦楝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苦楝皮中的生物碱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苦楝皮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急性感染和中毒症状产生的高热、中暑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苦楝皮药物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

苦楝皮药物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

苦楝皮药物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苦楝皮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除去外层粗皮的根皮或干皮。

别名楝皮、楝根木皮、双白皮等。

【药理和毒理】苦楝皮含有多种三菇类化合物,如川楝素、楼皮酮、葛杜宁、苦内酯、印楝波灵(AB)及苦楝子三醇、苦楝碱等。

1.川楝子有松弛奥狄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兴奋肠平滑肌、提高胃液的pH、抑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以及抗炎、抗菌、驱虫、抗肿瘤等作用。

2.苦楝全株有毒,果实毒性较大,其次是根皮、茎皮,最小是叶。

成年人食果6~8个、种子30~40粒、根皮400g,即可中毒以致死亡。

其毒理是对胃肠道刺激,使黏膜发生水肿、炎症与溃疡;对肝有明显损害,使肝细胞肿胀、变性,肝窦极度狭窄;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正常传递功能;并可导致急性循环衰竭和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症状】1.应用治疗剂量驱虫,常有头痛、头晕、嗜睡、恶心、腹痛等,约Ioh后可自行消失。

2.超量中毒时,一般在l~6h出现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视物模糊、全身麻木、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音微弱、呼吸困难、精神恍惚,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惊厥、抽搐、发给,最后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部分病人发生呕血、便血、血尿、紫瘢等。

肝受损时,可有黄疸、肝大、有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损害等中毒性肝炎症状;肾受损时,出现腰痛、血尿、蛋白蛋、管型尿等。

【治疗要点】1.出现中毒时,立即用1:5000高镒酸钾液洗胃、硫酸钠导泻。

2.服用鸡蛋清、面糊及药用炭等。

3.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注射液,以促进毒物排泄。

4.吐、泻剧烈,估计毒物已经排尽时,可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5~lmg0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5.烦躁不安时,给予地西泮肌内注射。

6.呼吸困难者,给氧,并给予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药。

7,中药用绿豆120g,甘草15g,煎汤频服。

8.对症治疗。

中药“驱虫药”——苦楝皮

中药“驱虫药”——苦楝皮

中药“驱虫药”——苦楝皮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

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切丝。

本品气微,味苦。

以皮厚、无粗皮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有毒。

归肝、脾、胃经。

具有杀虫,疗癣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6克。

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孕妇、脾胃虚寒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楝根性寒,能追诸虫,疼痛立止,积聚立通。

三、临床应用1.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本品苦寒有毒,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可治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为广谱驱虫中药。

治蛔虫病,可单用水煎、煎膏或制成片剂、糖浆服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椰、大黄等同用。

治蛲虫病,与百部、乌梅同煎,取浓液于晚间做保留灌肠,连用2~4天。

《湖北药物志》以之与石榴皮同煎服,治钩虫病。

2.疥癣瘙痒本品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日华子本草》谓其“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

单用本品研末,用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可治疥疮、头癣、湿疮、湿疹瘙痒。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川素苦酮、苦楝酮内酯、苦萜醇内酯、苦酸甲苦楝子三醇等。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或醇提取物均对猪虫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

其川棵能透过虫体皮,直接作用于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

本品对小鼠蛲虫有麻痹作用,并能抗血吸虫。

川楝素对肉毒中毒动物有治疗作用,使兔肠肌肌张力及收缩力增加,抑制大鼠呼吸等3.不良反应本品有毒成分为川楝素和异川楝素。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全身麻木、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神志恍惚、狂躁或萎靡、震或惊厥,最后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亡。

致毒原因主要是用量过大,或用法不当,或患者体质原因。

传统中药苦楝皮的化学成分研究的开题报告

传统中药苦楝皮的化学成分研究的开题报告

传统中药苦楝皮的化学成分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传统中药苦楝皮的化学成分研究一、研究背景:苦楝皮是一种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等功效,且用途广泛。

然而,关于苦楝皮的化学成分研究至今仍然不够充分,尤其是苦楝皮中许多药效成分的具体结构和作用机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因此,对苦楝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苦楝皮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开发和利用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展苦楝皮的化学成分研究,并从中筛选出主要的药效成分,探究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具体目标如下:1.构建苦楝皮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苦楝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鉴定。

2.分离苦楝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并验证其生物活性。

3.探究苦楝皮中药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和作用途径。

三、研究内容:1.对苦楝皮采用常规浸提法和超声波提取法进行提取,筛选出最适合苦楝皮的提取工艺,建立苦楝皮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2.使用现代色谱技术(如纯化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等)对苦楝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

3.对苦楝皮中的主要药效成分进行药理学研究,包括生物活性测试、毒性分析等。

并探究其作用机理和作用途径。

四、研究意义:1. 在苦楝皮的化学成分鉴定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有助于揭示苦楝皮的药理学特性,为苦楝皮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数据。

2. 通过对苦楝皮中药效成分的探究,有望为中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对苦楝皮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中药多成分综合作用的认识。

五、研究方法:1. 实验室试验:采用超声波提取法、纯化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现代技术,对苦楝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纯化和结构鉴定。

2. 生物活性实验:采用体内体外相结合的方法,对苦楝皮中的主要药效成分进行生物活性测试、毒性分析等研究。

六、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前期调研和文献阅读,明确研究思路和方法。

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

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

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现代药物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各种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其有益的生理作用,以帮助改善和治疗疾病。

苦楝(Melia azedarach L.)又称“楝树”,是一种常见的木质植物,其果实有着令人钦佩的疗效。

它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也被用来治疗癌症、心脏病、肝病、脑病、风湿病、败血病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苦楝的化学成分,指出它们的活性作用,并且讨论其可能的潜在应用。

苦楝的枝叶和果实含有许多有益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苯基酮、萜烯、醇、芳香、苦味和其他有机物质。

它的研究发现了苦楝的化学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和改善肝功能。

一些研究指出,苦楝果实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C,E和K以及抗氧化剂,可有效抵抗自由基,对于防治疾病有着良好的作用。

此外,苦楝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生殖器官菌、伊拉菌和其他许多病原体的生长和毒力,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传染性疾病。

另外,研究发现,苦楝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防癌活性可抑制细胞增殖和凋亡,抑制肿瘤生长以及促进免疫功能。

近年来,许多文献都揭示了苦楝的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抗癌活性也被端出,可以用作抗癌剂。

最近的研究发现,苦楝具有抗分裂重组活性,具有抗HIV能力,可以预防HIV病毒侵袭,可能成为抗艾滋病毒的有效药物。

总之,苦楝含有大量的有机成分,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抗自由基,抗凝血,抗癌,抗微生物,抗分裂重组等活性。

它的活性成分可以用于改善许多自然病症,因此它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未来有望更多地研究苦楝的化学成分和它们的作用,以更好地促进植物有效成分的使用。

本文阐述了苦楝化学成分研究的现状。

它拥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肿瘤,抗HIV,抗自由基等生物活性,这些活性成分使苦楝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尽管多年来,人们都在研究苦楝的化学成分,但还有许多未被开发的潜在用途和有效成分,这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加深我们对苦楝的认识。

楝树皮中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

楝树皮中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
l.,.,. , 一 3,.31 b ,6 0 )” — MR 5 7 6 HzH 2 ) 5 ( 8 6 6 7 H,rs1 — H ;C N ( MH ,D 1 8 3 . (- ) 4 4C 2,1. (一 ) 7 5 zC C3 :8 4C 1, . (一 ) 6 9C 3, ) 4 38 2 5
基础 。 目前分 离与鉴 定 了 8个化 合物 , 中 m l s 其 ei — a tt ()d bo e B ( 、 oe d nn ()sn a n 3 1 、u i 2 t sn a o e A 3 、 - i n )o e d nlc n () me a o i ( 为 原柠 檬 苦素 类 四环 a o t e4和 ao l n do 5 i l)
药 科 大 学 生 药 学 研 究 室 张 勉 教 授 鉴 定 为 楝 ( l Mei a aeaah L) zd rc . 的树 皮 。凭 证标 本 存 放 于 中 国药科 大
学生药 学研究 室 。
虫积 腹 痛 等症 , 治 疥 癣 瘙 痒l 外 l 】 。本 课 题 组 对楝 树 ( l zd rc . Mei ae aah L1 a 干燥 树 皮 的化 学 成分 进 行 了研
楝 树皮 中的 四环 三 萜类化合物
宋 丹 丹 ・张 朝 凤 张 , , 勉 ,
中 国药科大 学 教育 部现代 中药重 点实验 室、 生药学研 究 室 , 京 2 0 0 南 109


楝科 植物 楝树 ( l z d r h L) 中药苦 楝皮 的基 源植物 之 一。本研 究从 楝树 的 Mei ae aa . a c 为
me o y l cri ( ; t x meaa mn6 2个为 甾醇 类化 合 物 , h i p ) 即豆 甾一 一 一 p7 一 醇() 豆 甾一 一烯 一 p, 5 烯 3 ,仅 二 7和 4 3 6 一 醇( 。 合物 7 8为首 次从楝 属植 物 中分 离得 到 , 合物 1 2 3为首 次从 楝树 中分 离得 到 , B 二 8 化 ) 、 化 、、 化 合物 4 5 6为首次从 楝树 树皮 中分 离得到 。 、、 关键 词 楝树 皮 ; 四环 三 萜; 甾醇 类

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

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

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苦楝树是一种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常绿乔木属,一般在我国南方广泛栽培。

苦楝树的根、干、枝、叶、花、果实都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其中苦楝树果实中的单宁酸、槲皮素等重要成分,被发掘出来,深受人们的重视。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苦楝树果实中的重要化学成分,为苦楝树的医药和食品工业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一、苦楝树果实的成分苦楝树的种植由古至今在我国南方都有传统的文化历史,因此这种树果实也是贴近人们家庭的重要植物。

研究表明,苦楝树果实中含有木质素、多糖、油类、黄酮类、氨基酸、酯类、卤素类、芳香酸类、脂肪类、有机酸类、精油等较多的复合成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单宁酸、槲皮素、香葡萄糖等。

二、单宁酸的构成与功能单宁酸是苦楝树果实中重要的成分之一,它是一种以脂肪族结构表示的有机酸,它的分子式为C4H4O2,是一种脂肪族有机酸,具有平衡、防腐和降解等作用,同时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等作用。

单宁酸在植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可以抑制果实的变质,延缓果实的衰老,延长果实的储存期,为果实的保质期和营养价值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槲皮素的构成与功能槲皮素是苦楝果实中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成分,它的分子式为C15H10O5,是一种含有氧化基的芳香多酚,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疾病等作用,并可以帮助植物防御病虫害,延长储存期,保持果实品质。

槲皮素是一种芳香酚,除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癌和抗炎等功效外,还可以保护人体的口腔,预防蛀牙和口腔炎,改善口腔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从而提高我们的口腔卫生。

四、香葡萄糖的构成与功能香葡萄糖是苦楝树果实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分子式为C6H10O5,它是一种复杂的糖,具有清香可口的果味,受到人们的喜爱。

此外,香葡萄糖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阻断癌症的发展,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抑制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促进肝脏的代谢活性,缓解胆囊炎,改善胆囊炎的症状,抑制脂肪肝等,可以被人体吸收,对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苦楝皮临床应用

苦楝皮临床应用

苦楝皮临床应用苦楝(学名:Meliae cortex),又名楝皮、楚楝、楝楝等,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其树皮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如丹楝酮、楝楝素、楚楝甲、楚楝酮等,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抗病毒、镇痛等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逐渐积累,苦楝皮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苦楝皮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苦楝皮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疹、痱子、疥疮等皮肤病。

研究表明,苦楝皮提取物对多种致病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对皮肤病原菌、真菌等有较好的杀菌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红肿、溃疡等症状。

因而在临床实践中,苦楝皮常用于外用治疗各类皮肤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二、苦楝皮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苦楝皮具有抗炎、镇咳、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苦楝皮提取物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呼吸道痉挛和炎症反应,对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苦楝皮制剂常用于合成感冒药和咳嗽药中,帮助患者缓解咳嗽、喉痛等不适症状。

三、苦楝皮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苦楝皮具有促进消化、抑制胃肠道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功效,对治疗胃肠炎、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苦楝皮提取物对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性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益。

因此,在中医临床中,苦楝皮常用于治疗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四、苦楝皮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除了上述常见疾病外,苦楝皮在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病症的辅助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苦楝皮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可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改善机体内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苦楝皮常用于综合调理、辅助治疗各种慢性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苦楝皮作为一味优良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是一种由苦楝树的树皮制成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中。

它有着许多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1. 抗炎抗菌作用:苦楝皮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对多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2. 清热解毒:苦楝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热毒性疾病,如咽喉肿痛、牙痛、口腔溃疡等,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和消炎。

3. 改善皮肤问题:苦楝皮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皮肤问题,如痤疮、湿疹、皮肤瘙痒等,使皮肤更加健康。

4. 抗肿瘤作用:苦楝皮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被发现具有抗肿瘤的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5. 抗过敏作用:苦楝皮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功效和作用,苦楝皮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疹、风湿病、消化不良、痢疾等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苦楝皮具
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苦楝的功能主治

苦楝的功能主治

苦楝的功能主治苦楝简介苦楝(学名:Melia toosendan)属于苦楝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苦楝树高可达10-15米,树冠广阔,树皮灰褐色,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苦楝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如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份。

主要化学成分苦楝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萜烯类化合物、多糖、挥发油等。

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苦楝素和苦楝碱。

主要功效与作用苦楝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抗菌消炎作用:苦楝素和苦楝碱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于一些常见的感染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驱虫杀虫作用:苦楝含有的生物碱成分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特别对于寄生虫和一些害虫有较好的驱避效果。

3.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苦楝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对于一些肿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4.抗炎作用:苦楝中的苦楝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清热解毒作用:苦楝能够清热解毒,对于一些热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等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主要临床应用苦楝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在以下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1.咽喉炎:苦楝具有清热解毒、抗炎缓痛的作用,对于咽喉炎引起的咽喉疼痛、红肿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2.痢疾:苦楝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于痢疾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皮肤感染:苦楝具有抗菌活性,对于一些皮肤感染引起的皮疹、红肿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4.寄生虫感染:苦楝的生物碱成分能够杀灭寄生虫,对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痛、恶心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5.肿瘤辅助治疗:苦楝的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可以作为其他肿瘤治疗的辅助药物使用。

用法用量苦楝主要以树皮、根和叶为药用部分,可以制成口服剂、外用剂等形式。

具体的用法用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来使用,一般建议如下:1.口服:苦楝树皮可研磨成粉末,每次可服用0.5-1.5克,每日2-3次,可配伍其他中药一起服用。

苦楝皮

苦楝皮

苦楝皮【中药名】苦楝皮kulianpi【别名】川楝皮、楝木皮、楝皮、楝根皮、苦楝根皮。

【英文名】Meliae Cortex。

【来源】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树皮及根皮。

【植物形态】乔木。

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

2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长卵圆形;花淡紫色或紫色;花萼及花瓣均为5~6,花盘环状;雄蕊数为花瓣的2倍,花丝连合成一管;雌蕊1枚,子房上位,瓶状,6~8室。

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黄色或黄棕色;种子3~5粒;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

花期3~4月,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生于疏林潮湿处,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剥取皮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药材性状】树皮稍呈槽状,少数呈卷筒状。

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纵裂纹及细的横纹,可见横向皮孔。

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黄白色。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可剥离。

无臭,味苦。

根皮全形狭长,不规则条块状、卷筒状、槽状、厚2~3毫米,木栓层常呈鳞片状,剥落后呈砖红色。

余同树皮。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

归胃经、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驱虫、疗癣。

属驱虫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患处。

用治蛔虫和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药理研究】具有驱虫作用;抑制呼吸中枢;影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对肉毒中毒具有治疗作用,可影响心肌电和机械特性。

对实验性曼氏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

【化学成分】含有苦楝素及川楝素、苦楝酮、苦楝内酯、苦楝萜酮内酯、苦洛内酯、山柰酚、苦楝子三醇及鞣质。

另外,含β-谷甾醇、正三十烷及水溶性成分。

【使用禁忌】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

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苦楝皮有一定的毒性,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课外阅读]开发和利用苦楝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课外阅读]开发和利用苦楝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课外阅读]开发和利用苦楝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引言天然药物在我国一般指传统中药,又称中草药,具有我国自己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全人类的宝贝遗产。

通过对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的结构特点、提取分离的各种方法、理化性质的测定以及结构分析鉴定,可以探索其防病治病的原理,并根据已经确定的结构成分,按照植物的亲疏远近关系来寻找其同类成分,可以扩大药用植物的资源、发掘新的活性成分。

苦楝是一种古老的树种,又叫紫花树、翠树等,为楝科属植物,是一种生长迅速、用途广泛的可综合利用的多功能树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应用价值。

苦楝的提取物具有驱虫、杀虫、抑制真菌等多种功能,被誉为“杀虫植物”[1]。

明朝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就已经对苦楝的医用价值做了详细的描述,认为苦楝是一种清热解毒、止痛、去肝火、治疝、驱虫的良药[2]。

楝科植物的活性物质杀虫范围广,作用机制比较特殊,安全系数高,可以作为新型的杀虫剂运用于生产实践。

苦楝不仅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生物农药原料,也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工业原料和盐碱土植被恢复树种[3]。

苦楝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价高的树种。

它木材轻软,纹理粗而美,适合作为上等家具、建筑、模型等用材,还可用于治疗消化道寄生虫病,驱蛔虫,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串珠镰孢菌,改善细胞内脂质蓄积,抗胃溃疡、抗腹泻、利胆,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等[4]。

国外有许多有关于楝属植物研究的文献,从药理、杀虫特性、化学成分和产品开发等诸多方面不断报到处新的研究成果[5]。

近些年,我们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在农作物害虫防治方面也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6]。

我国在苦楝化学成分方面的科学研究虽然已经开始,但是还不广泛,而且也不够深入。

苦楝所含的化学成分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楝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苦楝提供有必要的帮助,为楝科植物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1苦楝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1.1主要化学成分近年来,对苦楝皮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从中分离得到了三萜类、黄酮类、酚性化合物、生物碱等活性成分。

苦楝皮

苦楝皮
②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每服一钱 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 方》抵圣散)
③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 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药物图考》楝皮杀虫丸)
④治钩虫病:苦楝皮(去粗皮)十斤加水五十斤熬成十斤;另用石榴 皮八两加水五斤熬成二斤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一两。(《湖南 药物志》)
苦楝皮
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苦楝皮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 药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 内容仅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苦楝皮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 用药。
名称:
苦楝皮
英文名:
CORTEX MELIAE
拼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ǔ Liàn í
别名:
楝木皮、楝树枝皮、苦楝树白皮、东行楝根白皮、 楝皮、楝根皮、楝根木皮、苦楝树皮、苦楝根皮。
岁 5 片均日服 2 次并可根据情况给予 50%硫酸镁 25 毫升。此外用 鲜苦楝根 4~6 两(不去皮)煎成 100%煎剂治疗胆道蛔虫病亦取得 一定疗效;12 岁以下每日 1 剂分 3 次服 12 岁以上每日 1 剂分 2 次 服 2~3 剂为一疗程。一般服药后 2~3 小时痛即减轻从第 1 次大便 开始即有蛔虫排出。一个疗程后尚有轻度症状者可隔 1~2 日后再续 服一个疗程。又苦楝根皮对驱除蛲虫、绦虫、鞭虫亦有一定效果。
①《新修本草》:此有两种有雄有雌。雄者根赤无子有毒服之多使人 吐不能止时有至死者。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用当取雌者。
②《福建药物志》:苦楝根皮驱虫有效但有一定的毒性应结合患者的 年龄、体质等情况慎重投药。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疗癣。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 虫病;疥疮;头癣。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苦楝皮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火热症状,如高热、口干、咽痛等。

它能够抑制各类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治疗痢疾、痰火、湿疹等具有显著疗效。

2. 杀虫止痒:苦楝皮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良好的杀虫作用,可以治疗皮肤瘙痒等症状。

研究发现,苦楝皮中主要成分楝碱对多种常见的皮肤寄生虫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3. 消炎止痛:苦楝皮有明显的消炎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由于发炎引起的疼痛。

它对治疗各种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效果,如扁桃体炎、结膜炎等。

4. 抑制肿瘤生长:苦楝皮中的活性成分楝碱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一些肿瘤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显示,苦楝皮中的楝碱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转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5. 改善血液循环:苦楝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它对于治疗瘀血、淤血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损伤、瘀伤等有较好的疗效。

6. 抗菌消炎:苦楝皮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对一些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咽炎、皮炎等。

总之,苦楝皮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消炎止痛、抑制肿瘤生长、改善血液循环、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苦楝皮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按照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过量和长期使用。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苦楝皮———杀虫治癣第一品

苦楝皮———杀虫治癣第一品

苦楝皮———杀虫治癣第一品【性味】味苦,性寒,归于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疳,治癣止痒。

【药论】《神农本草经》只谓苦楝实能杀三虫,对苦楝皮的功效并无记载,但《名医别录》就对此加以补充,谓能驱蛔虫,通利大肠。

苦楝皮其实具有很强的杀虫功效,并且不只限于驱杀蛔虫,现在我们来一一探讨它。

柯琴归纳前人的经验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得甘则动。

”事实上不独蛔虫如此,多数的虫类动物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说虫得苦则下呢?因为虫与人一样,都比较喜欢吃甘甜的东西,而对苦味的东西有一种厌恶感,吃多了也会致吐。

或许你会觉得我将虫说得像人一样而感到好笑。

实际上,《内经》早就将虫分为五类,即毛虫、羽虫、倮虫、介虫、鳞虫。

倮虫的五行属土,其特性是一眼就能看见肉的动物,人也属于这一类。

人与蛔虫一样都属于倮虫,五行属土,所以都喜甘而恶苦,这一点也不奇怪。

苦楝皮与苦楝实的味道都很苦,所以体内诸虫遇此大苦之物,尽退而下。

同时,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亦能从另一途径而毒杀虫类,所以它们的杀虫功效比一般的药物强。

在现代药理看来,苦楝皮虽含多种苦味物质,但其主要成分是苦楝素。

苦楝素具有很好的驱蛔作用,对猪绦虫头部有麻痹作用,在煎液高浓度时,对体外实验能全部杀灭犬钩虫。

苦楝皮属苦寒之物,一般小孩吃了会致泻。

但其本身并不是致泻物质,而中药治虫也不一定要虫从大便而出。

古人谓草药能将虫化为水而从小便走,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事实却是如此。

蛔虫绦虫等等都是软体动物,都是异体蛋白,都属蛋白质之类,是可以溶化的。

有些中药能直接将虫类动物溶化,有的是将它们的抗溶物质破坏而留给胃液溶化,这早已得到现代药理的证实,我就不多说了。

人体大多数都是因感染而得虫,但亦可因湿与热结而生虫,特别是癣疥虫类,苦参、苦楝皮之所以又善治癣杀虫,那是因为它们以苦燥湿,以寒清热的结果。

外用它们治癣疥疮诸疾,多以猪油调和,那是取虫得油即死的道理。

苦楝皮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苦楝皮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1H-NMR谱
25 24
20
17
1
16
37
0.82 (3 H, s) 1.00 (3 H, s) 1.03 (3 H, s)
1.11 (3 H, s) 1.26 (3 H, s) 1.57 (3 H, s) 1.67 (3 H, s)
5.30 (1 H, dd, J = 3.21 Hz, 6.36 Hz)
dubione B β-sitosterol
5-(hydroxymethyl)-2-furaldehyde
succinic
isotoosendanin
azedarachol
kulonic acid
CH3(CH2)26CH2OH 1-octacosanol
daucosterol
argyroside
连氧的基团
放大
1H-NMR谱
2.28(1H,dd,J=19.8Hz,6.61H.4z5)(1H,td,J=2.9Hz,11.9Hz)
1.73~1.89 (m)
13C-NMR谱
δ143.4, 139.8, 120.6, 108.6 δ169.9
δ148.6,127.4
分子式:C14H16O3 fraxinellone
不同浓度样品(μg /ml)对细胞抑制率(%)
组别
100 10
1
0.1
0.01
苦楝皮萜 酮
58.3
45.9
45.7
37.2
5.4
苦楝萜酸 甲酯
51.2
41.9
38.4
33.7
10.7
苦楝萜酮 内酯
47.1
47.0
40.0
37.9
13.3

有毒中草药之苦楝皮

有毒中草药之苦楝皮

有毒中草药之苦楝皮苦楝皮为楝科植物苦楝Melia azedarach L. 或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根皮或干皮。

味苦,性寒。

有毒。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苦楝皮的现代研究主要成分:苦楝含有多种苦味的三萜类成分。

在根皮、干皮中的主要苦味成分为苦楝素(川楝素,Toosendanin)。

亦含印楝波灵A(Nimbolin A)、印楝波灵B(Nimbolin B)、葛杜宁(Gedunin)、苦里酮(Kulinone)、苦内酯(Kulactone)、苦洛内酯(Kulolactone)、苦楝子三醇(Meliantriol)等。

在干皮中还有正卅烷(Triacont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葡萄糖和其他微量成分。

种子油含多种脂肪酸,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

果实油含肉豆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

苦楝皮的药理作用:1. 驱虫作用川楝、苦楝的根皮或干皮中所含的苦楝素有驱蛔作用。

其酒精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特别对其头部有麻痹作用。

川楝素的作用较酒精提取物为强。

与山道年相比,川楝素对蛔虫的作用慢而持久。

川楝素低浓度(1:5000~1:9 000)时对猪蛔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即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其运动的规律被破坏,并持续较长时间(10~24小时)。

此种兴奋作用是苦楝素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

较高浓度(1:1000以上),则可麻痹猪蛔,特别是麻痹其头部的神经节。

所谓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长期受药物作用后而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貌似静止状态。

25%~50%苦楝皮药液在体外对小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

苦楝皮提取液尚有一定的抗血吸虫作用。

2. 抗真菌作用苦楝子乙醇浸液(1:4)在试管内对黄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红色皮肤癣菌、星形奴卡菌等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热水提取物也有抗真菌作用。

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

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

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苦楝是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中药,其有效成分苦楝素的含量及其中的化学成分对于其有效性的影响被广泛研究。

本文旨在探究苦楝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发现以及功效体现。

一、苦楝素的发现及含量苦楝,又称苦苷楝,属于木兰科,主要栽培在南洋热带地区,1939年于美国被首次发现。

苦楝素是苦楝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在苦楝中含量为0.1%-1.5%,是一种双羟基咖啡酸苷,其结构为:C18H24O11二、苦楝素的功效根据苦楝的药理作用,苦楝素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减轻口腔糜烂等作用。

同时,苦楝素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有效保护和激活细胞,抗衰老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

苦楝素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能够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三、苦楝素在药用材料中的应用苦楝素的功能强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包括中药、化妆品、牙膏、营养品等都有添加苦楝素,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功效。

此外,研究表明,苦楝素还可以用于改善肝脏损伤、保护肝脏,还能降低血脂、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

四、苦楝中其他成分的研究除了苦楝素以外,苦楝中还有许多有效成分,其中双萜苷、黄酮类苷、多糖类等成分都具有预防癌症、保护心血管、抗衰老等功效,并且被应用于传统中药制剂和药品中,发挥着相应的作用。

总结本文以《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为标题,对苦楝中的有效成分苦楝素的发现及其化学成分、功效、应用及其他苦楝中的有效成分的研究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指出苦楝素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减轻口腔糜烂等作用,可有效保护和激活细胞,抗衰老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还可以用于改善肝脏损伤、保护肝脏,降低血脂、抗高血压。

同时,与苦楝素一样,苦楝中的双萜苷、黄酮类苷、多糖类等成分也同样具有预防癌症、保护心血管、抗衰老等功效,被用于传统中药制剂和药品中,发挥着相应的作用。

苦楝皮《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楝皮《全国中草药汇编》
⑨治小儿秃疮及诸恶疮,蠷螋疮:楝树枝皮烧灰,和猪膏敷之。(《千金方》)
⑩治虫牙痛:苦楝树皮煎汤漱口。(《湖南药物志》)
⑾治蛇咬伤:苦楝树二层皮、韭菜各四两,加米酒半斤、醋四两,炖热放凉后用。伤口先行扩创,用药酒自上而下外擦,药渣外敷,内服少许药酒。(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临床应用】
苦楝皮驱蛔虫,民间使用已久,疗效确实。解放后,各地临床报道,病例数以万计。但在实践过程中,对药用部分的选择、制备、剂量、服法等均不一致,其驱虫效果及毒性反应差距也很大。现根据部分临床报道,综述于下:
果实中的苦味成分有苦楝子酮、苦楝子醇。还有4,4,8-三甲基-3β,7α,23-三羟基-胆甾-14,24-二烯-21-羧酸-21,23-内酯。
从日本苦楝的果实和果皮中,除得到苦楝子酮外,还有楝酮乙酸酯和去乙酰杜楝质等。
种子油含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酸约占35%,主成分为亚油酸(45~50%)、油酸(32~40%)。果实油含肉豆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
苦楝皮《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KǔLiàn Pí
【英文名】CORTEX MELIAE
【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或楝Melia azedarach L.的干燥树皮及根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药理作用】
川楝、苦楝的根皮或干皮(剥去外层棕色粗皮的内白皮)中所含的苦楝素,有驱蛔作用。早年即证明,苦楝皮的酒精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特别对其头部具有麻痹作用,自提得其有效成分苦楝素后,作用远较酒精提取物为强,与山道年相比,则缓慢而持久。对其作用原理有二种说法:用较高浓度(1:1000以上)的苦楝素对猪蛔作用的观察,认为它能麻痹猪蛔,特别是其头部的神经节;用较低浓度(1:5000~9000)的苦楝素,则观察到对猪蛔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破坏其运动的规律性(活动增强与减弱相交替),并能持续较长时期(10~24小时)。此种兴奋作用乃是苦楝素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所谓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长期受药物作用后而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貌似静止状态。临床上服苦楝素排虫时间较迟(24~48小时),排出的虫体多数尚能活动,由此可得到解释。

黑龙江省中药苦楝皮楝配方颗粒

黑龙江省中药苦楝皮楝配方颗粒

苦楝皮(楝)配方颗粒Ku1ianpi(Iian)Peifangke1i【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楝M"h azedarach1.的干燥树皮和根皮经炮制并按标准汤剂的主要质量指标加工制成的配方颗粒。

【制法】取苦楝皮(楝)饮片IOOOOg,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干浸膏出膏率为5%~10%),加入辅料适量,干燥(或干燥,粉碎),再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制粒,制成IoOOg,即得。

【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红棕色的颗粒;气微,味极苦。

【鉴别】取本品1g,研细,加水30m1使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1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ImI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苦楝皮(楝)对照药材5g,加水50m1,煮沸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30m1,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取原儿茶醛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Im1含I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23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k对照品溶液2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醉•甲酸(1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特征图谱】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3年版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径为5μm);以乙月青为流动相A,以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每分钟1.0m1;柱温为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理论板数按川楝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o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0-158→1392→8715-5013→5587→45参照物溶液的制备取苦楝皮(楝)对照药材约0.5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70%甲醇50m1,加热回流30分钟,取出,放冷,离心(转速为每分钟4000转)5分钟,移取上清液25m1至蒸发皿中蒸干,残渣用70%甲醇溶解至2m1量瓶中,加70%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作为对照药材参照物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7-08作者简介:张氵昊(1982-),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吴立军(1945-),男(汉族),黑龙江肇东人,教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研究,T el .024-********,E -m ail wulijun 111@hotmail 1com 。

文章编号:1006-2858(2008)07-0534-03苦楝皮的化学成分张 氵昊,李行诺,孙博航,高慧媛,吴立军(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沈阳辽宁110016)摘要:目的对中药苦楝皮(Melia azedarach L.Sied.)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 H -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 -NMR 、13C -NMR 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 ,1)、α-菠甾酮(α2spinasterone ,2)、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 2di 2O 2β2D 2glucoside ,3)、阿魏酸(ferulic acid ,4)、β-谷甾醇(β2sitosterol ,5)、胡萝卜苷(daucosterol ,6)。

结论化合物2、3和4均为首次从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关键词:苦楝皮;α-菠甾酮;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阿魏酸;结构鉴定中图分类号:R 28411 文献标志码:A 苦楝皮(Cortex Meliae )为楝科楝属植物苦楝(Melia azedarach L.)或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d.et Zucc.)的干燥干皮及根皮。

性寒,味苦,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免疫力、抗细菌、抗病毒和驱虫等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肠胃等消化系统疾病。

为对中药苦楝皮的化学成分做深入探讨,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作者采用硅胶、Sephadex L H 20等柱色谱方法对其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1H NMR 、13C NMR 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lupeol ,1)、α菠甾酮(α2spinasterone ,2)、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 2di 2O 2D 2gluco 2side ,3)、阿魏酸(ferulic acid ,4)、β谷甾醇(β2sitosterol ,5)、胡萝卜苷(daucosterol ,6),其结构见图1。

其中化合物2、3和4均为首次从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1 仪器与材料ARX 300型核磁共振仪(瑞士Bruker 公司),AV 600型核磁共振仪(瑞士Bruker 公司,均以TMS 为内标),QP5050A 型GC EIMS 联用仪(日本Shimadzu 公司),离子阱式ESI 质谱仪(美国Agilent 公司)。

苦楝皮药材(购自湖北省中药材市场,沈阳药科大学孙启时教授鉴定为苦楝皮(Melia azedarach L.),TLC 用硅胶G 、H 、GF 254、柱色谱用硅胶(50~71μm ,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 H 20(美国Pharmacia 公司),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提取分离取苦楝皮药材4kg ,用五倍量体积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冷浸5次,每次5d ,减压回收乙醇至浓浸膏。

用蒸馏水加热使溶解,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

其中乙酸乙酯部分得浸膏60g 。

通过硅胶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用CHCl 3MeOH 混合溶剂梯度洗脱,同时采用SephadexL H 20柱色谱、重结晶等法进行精制,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的结构见图1。

3 结构鉴定通过薄层色谱、化学定性反应和波谱学分析等手段对分得的6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结晶(丙酮)。

Liebermann 2Burchard 反应阳性,推测该化合物可能为三萜或甾体类化合物。

EI 2MS 给出分子离子峰m /z 426,并结合1H 和13C 2NMR 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 30H 50O 。

1H 2NMR 谱中δ0176~1168之间第25卷第7期2008年7月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Vol 125 No 17 J ul 12008p 1534 有7个甲基单峰信号δ:0176、0179、0183、0194、0197、1103、1168,低场区有2个末端烯氢质子信号δ:4168(1H ,d )、4157(1H ,br s )。

13C 2NMR 谱中,δ10913和15110为Δ20(29)-羽扇豆烯类三萜化合物的典型双键碳信号,因此推测其为羽扇豆烯型三萜。

13C 2NMR 谱数据与文献[1-2]中羽扇豆醇的碳谱数据对照,基本一致,因此将该化合物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 ),核磁数据见表1。

Fig 11 Isolated and identif ied compounds in the research 化合物2:白色粉末(丙酮)。

Liebermann 2Burchard 反应阳性,推测该化合物可能为三萜或甾体类化合物。

13C 2NMR 谱中给出29个碳信号,结合DEPT 135谱可知其中有6个甲基碳信号δ:1211、1213、1215、1910、2111、2114,2对双键碳信号δ:11710、12915、13811、13915和1个羰基碳信号δ21210。

1H 2NMR 谱中的低场区有3个烯氢质子信号δ:5118(1H ,m )、5113(1H ,dd ,J =1512,815Hz )、5103(1H ,dd ,J =1512,815Hz ),推测该化合物中具有一个反式双键结构。

结合其他碳、氢信号推测其为植物甾酮类化合物。

通过进一步对文献[3]检索,该化合物的NMR 数据与α菠甾酮的数据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α菠甾酮(α2spinasterone ),核磁数据见表1。

化合物3:白色粉末(丙酮甲醇)。

薄层酸水解检出葡萄糖。

在ESI MS 一级谱上有[M -H]-m /z 741的准分子离子峰、[M H 162]-m /z 579的碎片离子峰,在二级谱上出现[M H 162162]-m/z 417的碎片离子峰,结合NMR 数据,推测该化合物中存在高度对称结构,分子式为C 34H 46O 18,Ω=12。

T able 1 The13C 2NMR d ata assignments of compounds 1and 2No 1Compd.1Compd.2No 1Compd.1Compd.2No 1Compd.1Compd.2138173818112019211721291821112271438111225113913224010138113791021210133810431323281012915438194412144218551024151451125551342191527142310251611311961813301116351628152616101910734131171017431055192714152114841101391518481012112818102514950144818194813121529109131213103712341420151104018301913 1H 2NMR 谱中δ:3176(3H ,s )、3176(3H ,s )为化学环境几乎相同的甲氧基质子信号。

13C 2NMR 谱中,δ15215的碳信号高度大约是其他sp 2杂化季碳的2倍,推测该碳为一连氧碳,且化合物具有对称结构。

δ:15215、13710、15215是苯环连三氧取代的特征信号,又由于存在δ6166(2H ,s )的芳香质子信号,因此推测化合物具有3,5二甲氧基4氧取代的结构片断;同时在sp 3杂化区给出一组葡萄糖碳信号δ:10216、7711、7614、7411、6918、6018。

由DEPT 135谱并结合碳氢谱的化学位移值,推测还存在—CH 2O —(7112)、—CH —O —(8510)及CH (5315)等连接片断。

结合以上信息,推测该化合物为双四氢呋喃类木脂素,所有的碳氢信号数目增倍。

经与文献[1-4]对照,该化合物的碳氢数据与文献中报道的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的核磁数据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 2di 2O 2β2D 2glucoside ),核磁数据见535第7期张 氵昊等:苦楝皮的化学成分 表2。

T able2 The1H and13C2NMR d ata assignments of compound3No1H C No1H C 113316CH3O-3176,6H,s5613 2&66166,2H,s104111′10216 3&5152152′7411 4137103′7614 785104′6918 853155′7711 971126′6018 化合物4:白色针晶(甲醇)。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显色阳性,溴甲酚绿显色阳性,推测为酚酸类化合物。

1H2NMR谱中δ3189处显示有甲氧基,δ:7117(1H,d,J=118Hz)、7105(1H,dd, 814Hz,J=118Hz)、6180(1H,d,J=814Hz)说明有苯环上的AMX耦合系统,并且是1,3,4取代模式。

7157(1H,d,J=1518Hz)和6130(1H,d, J=1518Hz)说明有反式双键存在,且连于苯环之上,是阿魏酸或异阿魏酸。

通过与阿魏酸对照品共薄层,在3种溶剂系统下R f值一致,故鉴定为阿魏酸(ferulic acid)。

化合物5:白色针晶(丙酮)。

Liebermannn2 Burchard反应阳性。

将该单体化合物与β谷甾醇对照品共薄层,在3种溶剂系统下Rf值一致,故鉴定为β谷甾醇(β2sitosterol)。

化合物6:白色粉末(甲醇)。

Liebermann2Burchard反应阳性。

Molish反应阳性。

将该单体化合物与胡萝卜苷对照品共薄层,在3种溶剂系统下R f值一致,故鉴定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

参考文献:[1]于德泉,杨峻山.分析化学手册:第七分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803-805.[2]SHOL ICHIN M,Y AMASA KI K,K ASAI R,et al.13C2nuclear resonance of lupane2type triterpenes lupeol,be2tulin and betulinic acid[J].Chem Pharm Bull,1980,28(3):1006-1008.[3]王建忠,王锋鹏.川党参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2):8-10.[4]A GRAWAL PK,THA KUR RS.13C2NMR spectroscopyof lignan and neolignan derivatives[J].Magnetic Reso2nance In Chemistry,1985,23(6):389-393.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 bark of Melia azeda rach L.ZHAN G Hao,L I Xing2nuo,SUN Bo2hang,GAO Hui2yuan,WU Li2jun(School of T raditional Chi nese M ateria Medica.S henyang Pharm aceutical U niversity,S henyang 110016,Chi na)Abstract: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the compounds which were extracted by ethyl acetate from95% ethanol extract of the stem bark of Melia azedarach L..Methods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the 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 H220column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spectral analysis.R esults six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lupeol(1),α2spinasterone(2),sy2 ringaresinol2di2O2β2D2glucoside(3),ferulic acid(4),β2sitosterol(5),daucosterol(6).Conclusions Com2 pounds2,3and4are obtained from Melia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K ey w ords:Melia azedarach L.;α2spinasterone;syringaresinol2di2O2β2D2glucoside;ferulic acid;struc2 ture elucidation ferulic acid;structure elucidation635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第25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