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育名言

合集下载

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

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

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精心的弹性预设,注重生成策略的运用,促进课堂现场的动态生成。

教师在落实预设好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却常常存在着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

面对这些“意外”,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要抓住这些新的课堂生长点,使学习的内容不断得以拓展和深化,从而推进生成更丰富而又灵动的课堂教学资源。

只有精心地进行“预设”,并且抓住精彩的生成,才能演绎出更加精彩的课堂。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包括互动、对话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等信息。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课,是成功的,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是精彩的。

精心的预设为生成起航全面了解学生,预设“分层”孔子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由于受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信息技术课中表现得尤其明显,“零起点”和“高水平”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普遍存在着,如果采取“一视同仁”将导致“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

因此,全面地了解学生,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科学预设的前提。

这就需要教师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预设分层次的教学目标;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弹性预设方案;最后教师进行分层评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评价方案,要重视差异,尊重差异,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温馨的评价氛围,这将有利于信息反馈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

教育家叶澜的名言

教育家叶澜的名言

教育家叶澜的名言(实用版)目录1.叶澜的教育理念简介2.叶澜的名言之一:“教育是人的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人”3.叶澜的名言之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能够自我教育”4.叶澜的名言之三:“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5.总结:叶澜的教育名言对我们的启示正文教育家叶澜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教育改革。

他的名言是他教育理念的精髓,为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叶澜的名言之一:“教育是人的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人”。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事业的本质是人的,教育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人。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是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使人能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其次,叶澜的名言之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能够自我教育”。

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那就是使人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实现自我。

只有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人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持续自我发展。

再次,叶澜的名言之三:“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这句话用农业和工业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

农业是生命成长的过程,需要耐心,需要呵护,需要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

而工业则是机械化、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和生命的独特性。

叶澜的这句话提醒我们,教育应该像农业一样,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尊重个体的差异,耐心地引导每个生命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叶澜的教育名言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叶澜语录

叶澜语录

叶澜语录叶澜简介:华东师范大学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兼任: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师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等。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

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

”——叶澜“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叶澜“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叶澜“新基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叶澜“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叶澜,1999年8月25日,新基础学校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叶澜,1999年9月8日,新基础学校第二次教学研讨会上“让教师感受变化、过渡、发生碰撞,进行反思。

”“上课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状态,课堂组织形式要考虑实效性。

”——叶澜,1999年9月21日,新基础学校教学研讨活动“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叶澜,1999年9月21日,新基础学校教学研讨活动“把改革和实验看作我们共同的事业,共享创造,共同克服困难,改变被动、等待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

”“反思、探索、创造成为真正改变课堂的动力。

叶澜名言

叶澜名言

1、“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

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2、“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3、“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4、“新基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5、“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6、“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7、“让教师感受变化、过渡、发生碰撞,进行反思。

”“上课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状态,课堂组织形式要考虑实效性。

”8、“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9、“把改革和实验看作我们共同的事业,共享创造,共同克服困难,改变被动、等待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

”“反思、探索、创造成为真正改变课堂的动力。

”10、“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美就美在他的幼拙。

”11、“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12、“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

”13、“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同的教学重点,形成教学的类模式。

”14、“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15、“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再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

”16、“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

”17、“让孩子们想象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实现推波助澜,促成动态生成。

”18、“感受教师职业内在的欢乐、价值和尊严。

”19、“教育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业,在创造过程中,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思想都得到发展。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观点一: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带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观点二:以人为本“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人。

它改变一个人,改变他头脑中的观念,改变他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结果是教师更新了,课堂更新了。

在这过程中,教师有一种探索精神,有一种自我超越精神。

观点三:服务目标“新基础教育”并不是为最好的学生准备一项改革方略,而是为了所有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实现更好发展,愿意完善自己的教育群体服务的。

观点四:生态教育“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

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观点五:教育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看,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提高人的生命的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

观点六:课堂的意义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了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发起自发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育改革。

观点七:教师的智慧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让他们振作?当学生们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无绪时,你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到关注?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观点八:教师的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进行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的问题的方式决定的。

叶澜经典教育名言

叶澜经典教育名言

叶澜经典教‎育名言1、“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

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2、“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3、“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4、“新基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5、“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6、“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7、“让教师感受‎变化、过渡、发生碰撞,进行反思。

”“上课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状态,课堂组织形‎式要考虑实‎效性。

”8、“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9、“把改革和实‎验看作我们‎共同的事业‎,共享创造,共同克服困‎难,改变被动、等待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

”“反思、探索、创造成为真‎正改变课堂‎的动力。

”10、“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美就美在他‎的幼拙。

”11、“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12、“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

”13、“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同的‎教学重点,形成教学的‎类模式。

”14、“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15、“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再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

”16、“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

”17、“让孩子们想‎象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实现推波助‎澜,促成动态生‎成。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

”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引进来作为一种教育的超文本形式进入课堂,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围绕有关主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器官全方位、多渠道地去感知、分析、理解、选择,帮助形成语文能力,这正是叶教授所说的把文字变成生命的涌动。

随着电影课实验的不断深入,电影课作为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把影视作品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优势互补,让影视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帮助创设教学环境,提供教学资源,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把影视资源引进课堂,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利用影视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运用影视作品,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给学生直观逼真的感情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识。

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相比较,有着显著的优势。

它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的画面以及逼真传神的声音,科学地展现大千世界的宏伟与微观,“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影视作品具有教材形声化、教学过程再现化、表现方式直观化、教学形式新颖化的特点,因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影视作品由于信息传播量大和综合运用信息传播的多种手段,增加了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感官刺激形式和程度,因此课堂阅读教学的密度和容量加大,促进了课堂阅读教学整体效益的充分提高。

对语文教师来说,应用影视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这是一门艺术。

使用影视作品要以追求、实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教师在语文课上要精心选取一部或几部和课文相关的影视片作为教学的辅导资料,这样的教学效益往往会更高。

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迷》这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电影《月球之迷》,感受月球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叶澜:新基础教育观点(教师必看)

叶澜:新基础教育观点(教师必看)

叶澜:新基础教育观点(教师必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观点二:以人为本“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人。

它改变一个人,改变他头脑中观念,改变他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结果是教师更新了,课堂更新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一种探索精神,要有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

观点三:服务目标“新基础教育”并不是为最好的学生准备一项改革方略,而是为所有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实现更好发展、愿意完善自己的教育群体服务的。

观点四:生态教育“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观点五:教育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

观点六:课堂的意义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发起自发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观点七:教师的智慧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力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到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观点八: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的。

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名师——说说叶澜教授的那句话

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名师——说说叶澜教授的那句话

教师反思本的首页上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当老师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人这句话的提出到老师开始与反思直至今日已有几个年头了,现在再提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但是当下的反思成效和反思现状令人喜忧参半。

纵观名师们的成长足迹,他们走的几乎都是同一条路。

即使有所不同,亦有民曲同工之妙。

在其成长的关键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反思”。

什么“反思伴我成长”、“反思精彩着我的课堂”、“反思成就我的梦想”、“老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老师的成长从教学反思开始”……他们的成功是叶澜教授这句话最有力的见证。

老师成长都一样要进行反思,但不一样的是,名师给反思以特有的深刻性,并形成习惯。

他们沉潜其中,乐此不疲。

在成长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教学视野愈来愈宽,教学教研水平也很配合地愈来愈精深。

他们享受着反思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与惊喜。

全国名师华应龙教师在一次公开课后顿悟一数学问题,而后感叹:“哈哈,反思真好!”华老师一路写到北京,,这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

窦桂梅老师更是笔耕不辍,她说:“写,对自我有了一种静静的梳理与关照。

只有写,那些司空见惯的思想与细节才会在头脑中一次次重现。

写,也使自己保持了一些模糊的想法变清晰,把明确的思路变深刻,甚至能获得新的发现。

可把对自己课堂进行评价的有价值的观点整理出来,并置于自己的课堂进行对照,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假如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像华老师那样发也由衷的感叹,像窦老师那样勤于笔耕,也许我们也能成为名师。

相反,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重复那一个个上了一年又一年的教案(叶澜教授所说的“写一辈子教案“指的就是我们日复一日无谓的重复),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感叹。

就是在今天,这个“反思”仍让许多老师“欲罢不能,欲说还羞”。

学校每周一次的硬性检查令他们“煞费苦心”。

“反思”成为他们思想上学生的包袱。

他们感觉叶澜教授的那句话简直令他们“倒霰透顶”。

反思这初,他们东拼西凑,有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教师曾抄了一些与教学无关的材料,令人看后哭笑不得,被领导批了又批,说你不会写,抄也要抄得不要太离谱。

教育家叶澜的名言

教育家叶澜的名言

教育家叶澜的名言:
1.“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一个真正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总是能尊重每一位学生,从不轻易地否定学生。


3.“真正的教师口吻,是儿童听起来感到亲切、温暖、创造出师生之间交流的教育教学用
词语。


4.“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生命的活力。


5.“基础教育要求降低重心,不是不要或削弱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而是要从一个
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突出生命与知识的联系。


6.“学校的每个人都在追求主动发展,学校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7.“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为指导,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达到一
种理想的境界。


8.“辛勤的园丁为了整齐,好看,在修剪掉枝叶的同时,也修剪掉了个性和创造的花蕾。


9.“让教师感受变化、过渡、发生碰撞,进行反思。


10.“在碰撞、痛苦、困惑和改变中,成为有智慧、有风格、有个性的新型教师。


11.“墙壁是学生生命的外化。


12.“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


13.“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智慧潜能,促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从而演绎一堂堂精彩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教师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案这些既定的内容上,而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并自觉地尊重、理解、接纳和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

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课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现象和时机包括互动和对话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信息,而这些时机和现象若能被老师及时敏锐地捕捉、灵活机智地激活、恰如其分地运用,生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促进高质量的课堂的动态生成。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一、把握关键点,运用生成性资源理解知识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案例或范例,教材中的案例虽然是正确的,但可能远离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因此,在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供切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探究主题,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和情感体验,使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观点得到发展,才能保证教材内容的意义得到充分建构。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思想品德中,“我们身边的人”一目内容时,我把课本关于“冯某养狗的几个问题”扩展为“你家养狗吗?”“假如你家狗咬了别人,你将怎么办?”当学生回答要赔偿或要打狂犬病疫苗时,我及时问“为何要赔偿?”及时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正确行使权利的理解。

二、放大闪光点,运用生成性资源激励学困生思想品德课是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新人的课程。

但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在课堂学习中也会形成弱势群体,教师要注意这些学生的言行举止。

叶澜:不可不知的12个教育信条

叶澜:不可不知的12个教育信条

叶澜:不可不知的12个教育信条01 教育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信条一: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工具人、技术人、知识人或运动人,而是为了培养多方面整体发展的人,教育需要人间大爱。

当代信息技术再发达,都不可能以代替教师,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

这是“仁”在教育中的表现。

靠机器、用技术教人与由“仁”、用生命教人大不同。

这关系到对教育的人性理解。

信条二:教育通过“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实现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体现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特质。

中国文字可单解,又可组合解。

“教育”这个概念,可以先从单字意义上进行分析,然后合起来对两个字进行界定。

这种方式及相关内容的独特阐述,可称为关于“教育是什么”的中国式表达。

“教”是与“学”相对应而言的,“育”是和“长”相对应而言的。

“教天地人事”是用大自然和人类文明的财富,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教育中认识外部世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等重要的基础性任务。

“天地人事”是中国经典的常用表达,包括自然界和人界的各种现象与规律。

就教育中的内容而言,“天地”指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大量学科;“人事”指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许多学科。

人活在此世需要知道此世,但是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的,需要教育。

无论是教“天地”还是“人事”,都要揭示内在规律与逻辑。

“育生命自觉”是教育中指向内在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使命。

“生命自觉”主要包括:热爱生命和生活,悦纳自我,具有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具有反思自我,在人生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信念和能力;具有策划人生、主动把握时机、掌握自我命运的智慧。

“生命自觉”是教育最高境界的追求。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道德经》)。

“空心病”的产生,往往是对外部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兴趣,对自我缺乏认识,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

这是没有“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教育的后果。

教育家叶澜的名言名句

教育家叶澜的名言名句

教育家叶澜的名言名句
1.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

”比如说,你想要实现梦想,别人能替你去努力吗?肯定不能啊,得你自己去拼呀!
2.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这就像园丁对待每一株花草,难道不是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来培育,让它们更好地成长吗?
3.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这多像一场刺激的冒险啊,不像那种死板的安排,不是吗?
4.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想想看,如果课堂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哪来的活力,不就像一潭死水吗?
5.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这不就如同给生命注入活力的过程吗,难道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吗?
6. “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在学校的一点小事,或许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改变,你说神奇不神奇?
7.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不是就像天气一样,随时都可能变化呢?
8. “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的成长哪能离得开教育呀,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嘛!我觉得叶澜的这些名言名句真的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重要性啊,值得我们好好去领悟和实践。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这句话非常实在,其用意在于教育我们要重视反思。

通过这次"禹翼杯"教学比武竞赛,我收获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一、反思教学资源本课是第五册的第五模块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训练目标是用Can I …, please?询问别人自己是否做某事,并用Yes, you can. / No, you can’t.对别人的询问给予回答。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教学图片呈现Mrs Smart与Amy 的情境对话,重点突出了“can I have...”的使用。

教学重点是能听说读写ill, shop, biscuit.等单词,正确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是学习如何询问自己能否做某事。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因此,我能以总体课程和学生的需要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反思教学过程与方法我能结合教学实践,尽可能地使教学过程清晰,紧凑,过渡自然。

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教学模式:热身---复习----呈现----操练-----创新-----小结。

首先在开课伊始,我通过chant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第四模块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紧接着,创设了带孩子们一起游公园的情景,在free talk中老师用“Can I ...?”的句型,引导孩子正确回答,让学生在脑子里对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在新课内容的呈现中,我层层递进,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的难点是询问能够做某事,从而了解“Can I have...”的用法,我突破了以往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通过示范举例,启发诱导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并通过游戏猜一猜的形式让孩子们练习和巩固句型。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从听、说、读、写全面练习,因此在学习完时,课文的学习,我主要练习了学生的听、读、理解的能力。

叶澜教授曾言:“教师,是一种使人...

叶澜教授曾言:“教师,是一种使人...
教师是一这份工作的人不断去学习充实和发展自身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尊严与欢乐的职业
叶澜教授曾言:“教师,是一种使人...
叶澜教授曾言:“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是一种使每个从事并愿尽力做好这份工作的人,不断去学习、充实和发展自身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尊严与欢乐的职业。”反之,如若老师不去学习、充实和发展自身,不去让自己变得美好,其实就是在作践自己,就不会有教师的尊严,就更别去奢望有职业的欢乐了。

叶澜的经典教育名言

叶澜的经典教育名言

叶澜的经典教育名言
叶澜简介:1941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系本科。

1997年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

以下是她老人家的教育。

对老师朋友们很有帮助的。

有时候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希望教育家叶澜教育名言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1.墙壁是学生生命的外化。

2.师生共同创造课堂。

3.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

4.感受教师职业内在的欢乐.价值和尊严。

5.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6.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美就美在他的幼拙。

7.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再帮助他们在中提高。

8.学校的每个人都在追求主动发展,学校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9.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10.在碰撞.痛苦.困惑和改变中,成为有智慧.有风格.有的新型教师。

11.*勤的园丁为了整齐,好看,在修剪掉枝叶的同时,也修剪掉了个*和创造的花蕾。

12.让孩子们想象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实现推波助澜,促成动态生成。

13.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和空间给学生。

14.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15.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同的教学重点,形成教学的类模式。

16.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生
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

无法预约的精彩实验中学赵淑红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往往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尤其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促进课堂资源的生成,及时的捕捉生成的智慧火花,构建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让课堂高效的动起来。

在进行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我请学生谈谈发生在身边的资源浪费现象,大家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突然一学生问:“老师,进入初三阶段学习以来,我们手中的资料实在太多,这是不是对资源的浪费?”他的话音刚落,同学中就爆发出了零星的随即是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在企盼着……面对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些意外,虽然这个问题与本堂课的主题相去甚远,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若不澄清这一问题,就只能匆匆而过,让本来极具价值的教学资源悄悄溜走,从而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学教互动的机会。

我果断地改变课堂节奏,及时把这个问题展开请同学们一起讨论。

最后一致得出结论:“同学们手上的资料的确过多,作为教师应该精选、精练,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是对资源的节约。

”这样,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又有利于学教互动的顺利进行。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常常会从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出发,表达不同的见解,产生意见的分歧,甚至是错误的意见,这就是一种差异。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感悟、见解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挖掘其背后蕴藏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引导全体学生相互学习、分清优劣、扬长补短,将十分有利于个体认识的深化、方法的所得和各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叶澜教授曾说

叶澜教授曾说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真实的高效课堂需要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善于设计有效问题,创造质疑机会,捕捉错误资源,从而促进有效生成和学生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给学生注入精神成长的力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入手。

有时教师虽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

其根源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情感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开放、有趣、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在主动而积极的探索中,学生就很容易生成富有智慧性的新的东西。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时,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

师:(教师投影出示一张跳远成绩记录单)同学们,通过这张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能知道些什么?生1:我知道A、B分别跳了几米。

生2:我知道C跳了3米多。

生3:我知道第一名是B。

师:这里C到底跳了几米几还不知道,你怎么可以判断出B是第一名呢?(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生:因为A、C跳了3米多,而B跳了4米多。

师:这样看来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我们首先看什么?比什么?生:首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师:那谁是第二名呢?(师生接着先围绕“假设C是第二名,C跳了几米?”展开讨论,当C跳3.99米时,引出比较3.99米和3.84米的大小……)上述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地提供一张不完整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围绕学生熟悉的比赛排名这一现实情境展开教学,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现源于已知而又发展于已知的“新的东西”,使学生始终置身于跃跃欲试的学习境地,展开有效的数学思考。

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师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共同获得“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澜教育名言
导读:1、“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

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
2、“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3、“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4、“新基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5、“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6、“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7、“让教师感受变化、过渡、发生碰撞,进行反思。

”“上课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状态,课堂组织形式要考虑实效性。


8、“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9、“把改革和实验看作我们共同的事业,共享创造,共同克服困难,
改变被动、等待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

”“反思、探索、创造成为真正改变课堂的动力。


10、“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美就美在他的幼拙。


11、“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12、“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


13、“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同的教学重点,形成教学的类模式。


14、“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15、“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再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


16、“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


17、“让孩子们想象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实现推波助澜,促成动态生成。


18、“感受教师职业内在的欢乐、价值和尊严。


19、“教育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业,在创造过程中,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思想都得到发展。


20、“每天的工作过程有成功、创造和发现的喜悦,教师的职业生涯才会成为重要的生命体验,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欢乐和享受。


21、“学校的每个人都在追求主动发展,学校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22、“在碰撞、痛苦、困惑和改变中,成为有智慧、有风格、有个性
的新型教师。


23、“让创造的智慧体现在“家常菜”的制作过程中,体现在永不止息的海浪涌动中,而不是飞溅出的浪花。


24、“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群体合作者和自我更新者。


25、“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26、“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新基础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


27、“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


28、辛勤的“园丁”为了整齐,好看,在修剪掉枝叶的同时,也修剪掉了个性和创造的花蕾。

29、“墙壁是学生生命的外化。


30、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

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他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公文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