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强化练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人口与城市(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人口与城市(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人口与城市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来《旅行青蛙》的游戏十分火爆,很多结婚后的年轻人不要孩子,却“养蛙养出了父母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两年后,新出生人口不升反降。

目前全国各省人口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广东(1.043亿)、山东(9 579万)和河南(9 402万)。

根据材料完成下题。

1、年轻人“宁愿养蛙,都不愿生娃”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儿育女成本不断升高②当前社会所谓“佛系”生活观念的影响③当代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大④生儿育女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

我国年轻人生育意愿低的原因主要是养育子女成本高、赡养老人压力大,以及生儿育女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大。

“佛系”生活观念是一种看淡一切、一切随缘的生活态度,其对生育率的影响不大。

答案 D2、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浙江省人口发生了系列变化,下表为浙江省部分地区人口与城市化相关数据。

完成下题。

地区出生率(‰)死亡率(‰)城镇化率(%) 2016年2017年2018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全省11.22 11.9211.025.52 5.56 5.58 67 6868.9杭州市11.1 12.5 11.3 5.1 5.1 5.1 76.2 76.877.4宁波市9.7 10 9.5 4.7 4.8 4.7 71.9 72.472.9温州市13.2 13.7 11.5 4.9 5 5 69 69.7 70 嘉兴市11.3 11.7 11.6 5.8 5.8 5.8 62.9 64.5 66 湖州市9.5 10.4 10.1 6.9 6.7 6.7 60.5 6263.5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关系密切的是( )A.全省生育率持续升高B.2016至2017年各市人口出生率上升C.人口死亡率持续降低D.2017至2018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下降解析读图可知,图中2016~2018年,全省出生率先升高后降低,A错。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与环境 专项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与环境 专项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项模拟测试卷一、选择题(2021山东淄博一模)我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劳动者退休后获取养老金。

自2018年7月起,我国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级行政区养老保险基金上缴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级行政区在职应参保人数等指标计算上缴总额;当年筹集的资金按照各省级行政区领保人数人均定额全部拨付地方。

下表示意我国福建、辽宁、广东3个省级行政区2019年中央调剂基金预算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省级行政区上缴/亿元下拨/亿元①省741.6267.6②省157.871.4③省131346.8A.广东、福建、辽宁B.辽宁、福建、广东C.福建、广东、辽宁D.广东、辽宁、福建2.与③省相比,①省较低的是()A.劳动人口比重B.人口自然增长率C.老年人口比重D.人口机械增长率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C.人口集中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千米2的区域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4.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

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读图,完成5~6题。

5.没有生态赤字的省级行政区是()A.新疆B.西藏C.山西D.河北6.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B.人口密度小C.自然灾害少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2021湖北九师联盟联考)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

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4个省级行政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7~9题。

省级行政区生态适度人口/万人P1/万人P2/万人现实人口/万人广西3276.22970.67203.25331.4新疆1957.31937.24303.32164.4四川2990.33229.26574.59001.3内蒙古1825.83912.34014.32453.2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容量。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4城市化及其影响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4城市化及其影响

核心考点练4 城市化及其影响(2024·辽宁一模)城市群是流淌人口的主要承载地。

大都市边缘是将来城镇化的主体空间,人口、产业结构会发生改变。

下图示意某城市群及其边缘的空间系统。

据此完成1~3题。

1.对外来人口吸引最大的空间是( )A.城市核心区B.城市边缘区C.半城市区D.人口稠密的乡村地区2.城市群中的小型城镇并未形成自己的边缘区,主要是因为( )A.位置偏远B.等级较低C.交通不便D.流淌人口多3.人口稀有的边界地区的小县城应当(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接受城市边缘区辐射③加大综合服务实力④建立特地生产基地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024·广东茂名五校联考)极化效应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旦地区间发展水平与发展条件出现差距,条件好、发展快的地区就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为自身积累有利因素,从而进一步遏制落后地区的发展,使落后地区不利于发展的因素越积越多,境况也就日益恶化。

据此完成4~5题。

4.在区域城市化过程中,极化效应的表现主要有( )①中小城市产业准入提高②大城市人才吸引持续增加③城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④乡村地区劳动力频繁流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在极化效应影响下,城乡人口发展特征是( )A.城市人口比重下降B.乡村地区诞生率上升C.乡村人口老龄化加重D.城市人口流淌率下降(2024·湖南永州二模)城市化导致地表覆盖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由此引起城市大气动力学特征以及下垫面热交换性质的改变,进而影响热岛效应的形成与发展。

某探讨团队依据长沙市硬化地、绿地与水域面积、建筑指数、景观格局指数、社会经济活动指数等影响因子分析城市地表温度格局,并参照空间大数据,得到下图所示长沙市热岛发展方向与重心迁移状况。

读图,完成6~7题。

6.2000~2016年长沙城市热岛重心( )A.先向东北后向西南迁移B.先向东南后向西北迁移C.迁移主轴保持在东北—西南方向D.迁移主轴保持在西北—东南方向7.导致长沙城市热岛重心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因子是( )A.社会经济活动指数B.景观格局指数C.城市绿地与水域面积D.建筑指数8.(2024·福建泉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2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2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核心考点练2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三角三省一市流淌人口总量为7357.3万人,占全国流淌人口的19.6%。

提高流淌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并使其在城市稳定居住,是实现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下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流淌人口来源—居留意愿组合类型。

据此完成1~2题。

1.流淌人口在Ⅰ类城市长期居留意愿比例高的主要缘由是流淌人口( )A.迁移距离短,心理认同度高B.经济收入水平较高C.迁移距离长,城市归属感强D.就业机会较多2.Ⅱ类和Ⅲ类城市的流淌人口长期居留意愿不同,主要由于Ⅱ类城市( )A.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信便捷B.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C.经济水平突出,发展前景广袤D.自然环境美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4·河南开封二模)某地级市位于珠江东岸,处在广州和深圳之间。

改革开放后,该市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大量人口和投资,成为“世界制造业之城”。

下图为该市1990~2024年人口变更图。

据此完成3~4题。

3.2000年前,促进该市人口爆发式增长的最主要缘由是( )A.养老环境优B.就业机会多C.教化水平高D.矿产储量大4.2010~2024年,该市人口增长较快的缘由有( )①生育政策调整②医疗条件改善③产业结构优化④国家财政补贴⑤落户政策放宽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2024·四川南充二模)我国中部地区某地级市辖6县2区,代管1县级市。

下图为2010~2024年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更。

据此完成5~7题。

5.依据图示资料推想,2010~2024年该地级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老年人口比例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外出务工求学人口增加6.2013年户籍人口明显削减,可能是因为( )A.营商环境变更B.生育政策调整C.户口管理政策变更D.经济增速下降7.为应对图示人口削减的现象,该地级市应当重点( )A.完善生育支持体系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D.限制城市房价上涨8.(2024·广东东莞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__人家课件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__人家课件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②受产业活动的影响:重工业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等,男性劳动力较多,因 此性别比高;轻纺工业区、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女性劳动力较多,因此性别 比低。 ③受战争影响:战争发生地区,一般性别比较低。 (3)老年人口性别比:自然状况下,女性人均寿命较男性长,因此老年人口的 性别比较低。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续上表
(2022·湖南卷,7~8)
2.命题趋势
7.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 今后命题可能
聚落分
布局在……
延续现实性特
布及城
8.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 点,用基本知
市空间
于当地……
识、原理解释
结构、
(2022·全国乙卷,2~3)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考向2 人口迁移及影响
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中光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
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
表达思乡之情,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拓展。据此完
成(1)~(2)题。
(1)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有( )

劳动年龄人口的 城市群人口 降低城市群人
涌入城市
→迅速增长 →口老龄化水平


农村人口 数量减少
进一步促进 地区之间发 产业聚集 →展差距加大

迁出地的城镇化率上升
[参考答案] 1.C 2.C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考法一 以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信息考查某地人口增长特点 (2020·全国卷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2010年35~39岁女性人数最多,说明当年她们出生时 人口出生率最高,由此可知,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时段为1971-1975年。 第2题,

决胜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夯基解题王专题06人口与城市典题训练含解析82

决胜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夯基解题王专题06人口与城市典题训练含解析82

专题06 人口与城市说明:“夯基卷”的试题难度为中低难度,是希望再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单一性的梳理知识点,实现知识点的全面覆盖。

但需要你注意以下事项:①题目做2遍!第1遍通篇做,找感觉。

第2遍关注我在试题右侧的解说,带着解说再做1遍试题,确实搞明白为什么要出这个题目?这个题目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其他答案不对?②在右侧空白处,写出题目与课本上哪一知识点相联系。

③思考你近期有没有做过比这个更难,但是同类型的题目?你把他们拿出来比较下,即可清楚难题的来源,下一次就知道怎么破解难题了。

请注意:以上功夫看似浪费了你做题目的时间,但实际上是在帮助你巩固知识点、巩固题感、确定自己的做题方式方法,所以请务必仔细完成。

一、选择题(选择题除题目旁有标注“双选”的外,皆为单选)2016年4月,黑龙江推出地方性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少数民族、边境城市人口等六种情形下可生育三胎。

下图为1990-2015年黑龙江省少年儿童(0-14岁)和老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黑龙江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线代表少年儿童人口比重B. 人口老龄化状况有所缓解C. 2005年人口总数达到最大D. 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较少2.针对上图中所反映的现象,该省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 积极推进全面二孩和部分三胎生育政策B. 制定引进优秀人才优惠政策C. 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D. 扩大重工业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提醒】人口这一节同学们切不可按照课本上来,课本上的人口模式还有点用,其他的都需要按照具体题目的图反映的信息来。

因为课本已经老了!【答案】 1.A 2.D【解析】1.A 依据所学,我们知晓我国人口青少年儿童比重在减小,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

所以该图甲线为青少年儿童比重,乙线为老年人口比重,A正确。

从乙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比重在上升,所以人口老龄化在加剧,B错误。

人口总数达到最大的时候,应该是自然增长率为0,且机械增长率也为0的时候,该图无法看出,C错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全球气候变化示意图的判读(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4)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关联图的判读(1)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列表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X围与规模小中大利用方式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高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图的判读(1)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洪水、海啸。

(2)由图可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发?提示:①我国处于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等。

[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地形与人类活动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著名的疗养胜地。

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河流C.海洋D.地形2.图示地区公路分布体现的选线原则不包括( )A.尽量沿等高线延伸B.尽可能多的连接聚落C.避免跨越河流D.在陡坡处呈“之”字形弯曲3.图示四个公路选址方案中,最有可能建设的是(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解析:1.D 2.A 3.A 第1题,根据聚落符号,图示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通关训练六人口与城市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通关训练六人口与城市

专题通关训练六人口与城市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广东佛山二模]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存在一条明显的人口分界线“圣彼得堡-图瓦线”(简称“圣图线”)。

以“圣图线”为界,人口分布“欧洲密、亚洲疏”。

这种格局制约着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且短期难以改变。

读2017年俄罗斯人口地理集中度的空间格局图,完成1~3题。

1.导致“圣图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社会经济C.降水条件 D.交通运输2.“圣图线”西南侧的人口高度集聚在( )A.乡村地区 B.山地地区C.沿海地区 D.城市地区3.为了促进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接纳一定数量的国外劳动力②积极推进东部城镇化进程③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④将国内人口大量迁往东部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6~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连续三年下降。

除了人口出生数量下降之外,带来经济发展红利的流动人口群体也开启了“回流模式”,且回流之潮不可阻挡。

下图为我国当前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

据此完成4~5题。

4.返迁人口年龄集中在40~55岁之间,其主要原因是( )A.城乡间经济收入差距大幅缩小B.农村实施土地流转制度C.发达地区普通劳动力需求下降D.农村养老服务更加完善5.为促使返迁人口再创造经济红利,可采取的措施是( )A.向人口返迁地区实施产业转移B.提高返迁人口的工资待遇C.降低发达地区的工人技能标准D.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2022·浙江杭州二模]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县城城区范围内2016~2020年常住人口变化率的网格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6~7题。

6.该县城城区常住人口的变化,体现了( )A.虚假城镇化 B.滞后城镇化C.城市乡村化 D.郊区城镇化7.为应对该县城中心城区人口的变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发展城郊农业,促进非农产业向中心城区集中②更新与完善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③限制郊区产业发展,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回流④加强老旧小区的改造,改善中心城区居住环境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

201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人口与城市

201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人口与城市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要点串讲②对迁入地的影响A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

不合理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B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既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我国民工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民工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促进了城市商业和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③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2.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量(人/km2).(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等,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人口密度差异的基本思路:地形——气候(气温、降水等)——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发展。

(3)人口分布状况强调:世界上人口强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亚洲);俄罗斯(欧洲);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尼日利亚(非洲);墨西哥(北美洲)。

(4)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区东南亚、南亚古老文化中心,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贸活动频繁,重要工业地带北美洲东北工业、金融、贸易最发达稀疏区高山寒冷区、干旱沙漠区、湿热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或开发较晚中国人口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密集;西部高原稀少;平原多,山区多。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3.人口问题(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①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程专题六人口和城市练习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程专题六人口和城市练习

专题六人口和城市考点一结合“综合思维”,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考情报告]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时空分布规律、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人口问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统计图表、区域图、文字材料为背景,侧重考查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错误!错误!(1)C (2)B1.巧用综合思维分析人口问题及其产生原因(1)人口问题的判断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2.落实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考向1 人口性别结构(2019·福建福州期末)下图示意2017年甲、乙两国人口性别比(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其中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甲、乙两国2017年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A.教育水平B.产业结构C.宗教信仰D.生育政策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西亚某产油国(甲国)人口性别比很高,南亚某人口大国(乙国)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

产油国石油工业发达,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吸引其他国家男性劳动力大量迁入,使其男性人口比重增大,故B项正确.2.为应对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乙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促进城乡人口流动B.政策鼓励少生优生C.限制国际人口迁移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乙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说明该国女性社会地位较低,故应提高女性社会地位,D项正确。

人口环境高考地理专项训练

人口环境高考地理专项训练

人口环境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人口环境是高考地理常考的一个知识点,为方便考生掌握知识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口环境高考地理专项训练,希望大家喜欢!人口环境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例1读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3)题。

(1)目前与图中②国家自然增长率最接近的国家为()A.中国B.巴基斯坦C.美国D.德国(2)图中①②③④目前与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国家类型④目前的最主要问题为()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B.青少年比重大,升学、就业压力大C.经济科技发达,劳动力过剩D.人口总数过少,劳动力严重短缺【解析】根据柱状坐标的图例,读出①~④的自然增长率,①约为0.5%,②约为1.9%~2%,③约为1%,④为负值。

根据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及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状况,可知第(1)题选B,第(2)题选C。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出生率很低、死亡率略高于出生率,应为经济发达国家。

第(3)题中B、C、D项与发达国家实际人口增长状况、人口问题不符。

【答案】(1)B(2)C(3)A针对训练1如图为联合国统计的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劳动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呈正相关B.我国人口数量的最高峰与劳动人口数量的最高峰出现的年份大致相同C.在2020年前后我国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D.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主要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2)人口的变化会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现阶段,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B.从长期来看,劳动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C.我国在现阶段就应该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以提高劳动人口增长率D.目前,由于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下降,我国劳动力已经实现充分就业解析第(1)题,直接根据图示判断,图示人口的增长与劳动人口增长基本呈正相关,但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应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与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的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的年份不一致,故B错误。

最新高中课标必修二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强化训练26及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高中课标必修二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强化训练26及答案新人教版

A.强化训练(二十六)一、选择题(2015〃四川成都二诊)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

读图,完成1~2题。

1.2000~2008年,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是( )A.1300米以下地带B.1300~1900米地带.2500米以上地带D.1900~2500米地带[解析]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

[答案] A2.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解析] 在1900米以上的地方,这8年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高度以上的人口向海拔低的地方迁移,人均耕地面积增大,所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故选B项。

[答案] B(2015〃安徽淮北一模)福建省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下图表示1988年与2011年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

读图,完成3~4题。

3.1988年长汀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 )A.沙漠化B.水土流失.酸雨D.次生盐碱化[解析] 该地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裸地面积大,因而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答案] B4.1988~2011年,福建省长汀县( )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改善B.城市化发展快,耕地快速减少.林地破坏严重,环境问题加剧D.裸地面积减少,生态恢复良好[解析] 比较两图可以发现,该区域裸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面积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答案] D(2015〃北京海淀期末)研究发现,方便面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热带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

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依据资料推断(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热带雨林生态恶化.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D.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互矛盾,不可协调[解析] 从资料可以看出,油棕产业是一种大规模的产业开发,它的发展威胁到了野生动物的生存,违背了公平性原则;热带雨林为野生生物提供了生存场所,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专题复习专题六 人口与环境 考点15 含答案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专题复习专题六 人口与环境 考点15 含答案

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人口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ab阐述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人口增长模式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3。

环境的限制性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b4.人口的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b b考点15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问题思考]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2)A代表____________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B代表____________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C代表____________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模式,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模式。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型。

答案(1)出生率死亡率(2)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3)高—低—高低-低—低[知识归纳](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2)人口自然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特别提醒]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由“死”到“生”来实现,生产力发展是关键,“死”是指死亡率下降,“生”是指出生率下降。

(2)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有所上升.(3)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现代型,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数量仍然较大.(4)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真题回顾考向预测考向一人口增长模式典例剖析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完成1~2题。

1。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甲国B.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国C.2010年丙国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D。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人口与城市__人家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人口与城市__人家

专题强化练(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2022·山西高三学期期末试题)加拿大现居住人口接近4千万,多为欧洲移民后裔,经济发达,但人口增长速度高达11%,城镇人口比重为81.6%。

下图示意加拿大人口密度分布。

读图,完成1~3题。

1.加拿大人口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不包括( )A.经济发展程度B.交通条件差异C.自然环境差异D.人口政策差异2.加拿大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生养成本B.生育政策C.人口迁移D.生育观念3.加拿大城镇化水平所处的阶段是( )A.缓慢发展阶段B.加速阶段C.成熟阶段D.无法判断解析:第1题,加拿大北部纬度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导致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落后;而南部,自然条件良好,是欧洲殖民者最先落脚和开发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利,人口相对密集,A、B、C正确,不合题意。

人口政策差异不大,D错误,符合题意。

所以选D。

第2题,加拿大为发达国家,人口的生育愿望不强,因生养孩子成本高,生活压力大,政府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但依然不容乐观,但加拿大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故人口的迁移是加拿大人口增长保持较高速度的主要原因,C正确,A、B、D错误。

所以选C。

第3题,由材料可知,加拿大城镇人口比重为81.6%,属于发达国家,在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时,当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达到或者超过70%后,城镇化将进入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的成熟阶段,C正确,A、B、D错误。

所以选C。

答案:1.D 2.C 3.C(2022·江苏南通高三期末)“花园城市”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图示意新加坡城市空间体系,每个区域中心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城市中心与各区域中心连接。

据此完成4~5题。

4.新加坡城市空间形态属于( )A.集中式B.组团式C.条带状D.放射状5.新加坡城市空间体系的主要优点是( )A.便于加强城市管理B.扩大城市服务范围C.利于减少市政投资D.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解析:第4题,结合图可知,新加坡城市空间体系有城市中心和多个区域中心,城市空间形态属于组团式,B正确;多个区域中心,不属于集中式,A错误;图中城市并没有沿交通或河流呈现条带状,C错误;城市空间形态也不是放射状,D错误;故选B。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1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1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核心考点练1 人口数量改变与人口问题(2024·福建厦门二模)M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

1945年,该市人口约1000人,到1960年骤增至20万人。

下表示意该市部分年份的总人口数和城市化率。

据此完成1~2题。

1.1992~1993年,该市人口变动的缘由最可能是( )A.人口自然增长B.行政区划变动C.自然资源开发D.产业结构调整2.2010~2024年,该市( )A.城市人口增长8.89%B.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24·陕西汉中二模)各地高考人数的改变在肯定程度上能体现我国人口的变动。

下图示意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全国人口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比重增减改变,以及与2011年相比,2024年各省高考报名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比重增减改变(注:香港特殊行政区、澳门特殊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暂缺)。

据此完成3~5题。

3.与2011年相比,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占比增减幅度最大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河南B.江苏C.贵州D.广东4.与该省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相关性最大的是该省( )A. 2024年人口总数B. 2003年前后人口迁移数C.经济发展水平D. 2003年前后诞生人口数5.若全国高考人数改变状况与该省相像,则可能导致( )A.教化机构发展萎缩B.男女性别比失衡C.学生高考压力增大D.人口老龄化缓解(2024·新疆二模)依据国家统计局定义,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在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组成一个家庭户。

依据家庭中的代际人口结构,可以把家庭户分为一代户、二代户、三代及以上户等不同立户模式。

下图示意我国最近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改变状况,三次人口普查均发觉30~34岁年龄段比20~24岁年龄段的一代户比例低。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600分冲刺第一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六人口城市与环境第2课时课时练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600分冲刺第一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六人口城市与环境第2课时课时练含解析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环境一、单项选择题(2019·江西分宜中学段考)某大城市依山傍水,规划完整。

下图是“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

据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三类用地分别为(B)A.①商业用地②农业用地③居住用地B.①商业用地②居住用地③农业用地C.①居住用地②商业用地③农业用地D.①居住用地②农业用地③商业用地2.图示范围内的地形(D)A.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西南外围B.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东南外围C.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东南外围D.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西部外围[解析]第1题,读图,题图是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计划,图中①距离市区越远、用地越小,为商业区;②市区最小,郊区最大,边缘其次,为住宅用地;③距离市区越远,用地越大,为农业区,B正确。

第2题,从图中看,城市空间形态大体呈团块状,且占地面积较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农业区应以平原为主,从第三幅图中可看出,农业区东部面积大,西部面积小,可知山地分布在西部外围,D正确。

(2019·北京西城二模)“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图)。

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C)A.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C.“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4.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表现在(C)A.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B.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C.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D.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中国绿心”位于湘、鄂、赣之间,A错;“中国绿心”位于第三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中国绿心” 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应小于农村人口,据此分析选C.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该“城市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人口与环境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2.上题所得年份之后的10年内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A.老龄人口增加B.人口增加C.用工成本上升D.人才外流严重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在这之后开始小于0,故201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2015年之后的10年内劳动人口数量在减少,这将导致用工成本上升。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而迁入的有(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A.①③⑦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⑦4.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A.推进城市化进程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C.解决城市交通问题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5.我国国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答案 3.C 4.A 5.C解析第3题,投夫(妻)者、投父母者和投子女者的迁移主要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

第4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利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但也给城市的就业、交通、住房、治安等造成巨大压力。

第5题,我国国内迁移对人口老龄化进程没有影响,A错;能够促进迁入区和迁出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B错;加重迁入区交通压力,D错;能够补充迁入区劳动力,缓解迁出区劳动力过剩状况,C对。

6.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B.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答案 A解析生态移民是指由于生态环境条件恶化而引起的移民,据概念可知选项A为生态环境破坏而导致的人口迁移;三峡工程导致的人口迁移为大型工程建设,国家政策引起的人口迁移;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属于经济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属于政策因素。

(2016·浙江余姚模拟)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步入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中国、日本、韩国和世界平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及预测图”。

据此完成7~8题。

7.据材料可知( )A.2015年前后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B.韩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C.1950~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日本D.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8.下列不属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原因的是( )A.生活水平的提高B.医疗条件的改善C.偏低的生育率D.退休年龄的延迟答案7.D 8.D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2001年后,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A错;韩国大约在1999年以后人口老龄化程度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B错;通过曲线斜率大小对比可知,大约在2025年以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慢于日本,C错;虽然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没有日本和韩国的高,但人口基数比两国大得多,因此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居世界首位,D正确。

第8题,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导致劳动力短缺,故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措施,因此D项符合题意。

9.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是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答案 C解析人口迁移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②时间较长,一般为一年以上;③定居地发生改变。

(2016·浙江杭州模拟)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

读“2010年浙江省衢州、丽水、金华、温州四市人口年龄中位数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温州市人口年龄中位数远低于浙江省内其他城市,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偏高B.人口流动C.老年人口总数少D.产业升级11.近年来,温州市大力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骨架的对外快速运输大通道,这将最先影响温州市的( )A.城市等级B.服务范围C.产业结构D.行政范围答案10.B 11.B解析第10题,据题干中信息可知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城市中只有温州市人口年龄中位数低于30岁,说明温州市人口趋于年轻化,说明外来青年务工人口迁入较多。

第11题,城市等级与城市的人口规模有关,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比例关系,行政范围与国家规划有关,A、C、D项都与题意关系不大;而城市的服务范围会随着交通的发展而扩大,故B项正确。

12.进城务工人员是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体之一。

与澳大利亚相比,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所以我国部分居民迁移到澳大利亚。

推测我国的进城务工人员和迁移到澳大利亚的我国居民在下图中分别为(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③答案 C解析我国的进城务工人员和迁移到澳大利亚的我国居民应以青壮年为主,主要是外出务工和高科技人员出国学习等。

(2016·浙江嘉兴基础测试)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读下面“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③D.⑥14.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④D.⑤答案13.C 14.D解析第13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人们的生活水平高,所以对人口的吸引力大,因此属于经济因素。

第14题,近年来叙利亚因内战冲突,导致人口大量外迁。

15.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压力小的农村,人口迁出使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人口迁入地区得到发展,综合环境得到较大改善C.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D.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环境的影响更广泛答案 B解析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联系,缓解了当地人口压力;从迁入地来看,人口迁移对当地的影响比对迁出地的影响更广泛,一方面人口迁入使当地综合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另一方面也容易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16.读“某市市内跨区人口迁移流向分布示意图(下图中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该市跨区人口迁移可能促使( )A.全市总人口减少B.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C.远郊区人口密度增大D.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答案 D解析图示人口迁移仅限市内迁移,全市总人口没有减少,A错;近郊区人口迁入大于迁出,近郊区人口密度增大,B错;远郊区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人口密度减小,C错;该市跨区人口迁移可能使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D对。

下图为“2009年中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

读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10岁少年儿童人口的迁移量中国与美国相当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和子女团聚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为自南部向东北部D.我国人口迁移率峰值出现得比美国的早与农村早婚有关18.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 )A.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B.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C.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答案17.D 18.A解析第17题,虽然图示两条曲线在横坐标10岁处相交,但两条曲线纵坐标的数值并不相同,且两国人口基数差距很大,故两国10岁少年儿童人口的迁移量不同,A项错误;美国老年人口的迁移主要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而受家庭因素影响小,B项错误;受气候因素影响,美国老年人口多从东北部向南部和西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C项错误;图示我国人口迁移率峰值对应的是20岁左右的青年人口,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村人口习惯早婚,外出打工早,故D项正确。

第18题,图示反映了我国的人口迁移特征,迁移人口以20岁左右的青年人口为主,故可能使迁入地的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故迁入地应加强对儿童的教育、管理等。

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该城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城市的人口迁入改变了当地产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这与该城市的产业结构有关20.人口迁入对该城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①减轻了该城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城市的环境问题④加重了该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19.A 20.D解析第19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B错;该城市的产业结构影响了人口迁入,而不是人口迁入改变了当地产业结构,C错;该城市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迁入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A正确,D错误。

第20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人地矛盾,加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人口密度也会变大,给城市环境带来压力,加重城市就业压力;人口迁入会带来丰富的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这被称作“短板效应”,如图所示。

若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回答21~22题。

21.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依据“木桶原理”,地球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其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2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其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B.其他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答案21.B 22.C解析第21题,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具有相对确定性,A错误;木桶的盛水量在桶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同样,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故B正确;若桶板代表资源,则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最短的桶板”决定,故C、D错误。

第22题,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而生产力越发达,人类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