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整合课件中图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3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件 中图版必修2.pptx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3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件 中图版必修2.pptx
13
(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很多,循环经济只是其中的一 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会 经济发展方式。 (6)×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出,其基 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 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地产生环 境污染。
() (6)清洁生产没有废弃物的产生。( )
12
提示 (1)√ 传统的资源观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资源的价 格只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可持续发 展的资源观认为资源本身是有价值的,资源的价格应为资源开 发的劳动力价格加上资源本身的价值。 (2)×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 模。 (3)× 停止过度消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做到的。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 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既是消 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因此,公众是否认 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
1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课程标准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 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学习目标 1.了解可持续发展应具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认 识公众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联系当 前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人地关系 协调的途径。(重点)
9
(2)市场行为 ①概念: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产和交换的行为。 ②全面推进_清__洁__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3)公众行为 ①概念:指公众在日常生活诸如_消__费__、居家休闲、旅游等方 面的行为。 ②对环境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人们_消__费__水__平___的提 高, __公__众__行__为__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 越大。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整合课件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整合课件 湘教版必修2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循环经济关联图是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物 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 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主要呈现形式有三类:一 是体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如图1);二是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关联图(如图2);三是工业园区工业部门间关系或产业 关联、生产流程关联图(如图3)。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 求学生填空或选择填空。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方法技巧做循环经济关联图类试题的思路 (1)首先要把握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2)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正确、 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 (3)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 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 了。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 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答案:①生态破坏 ②控制人口规模 ③转变发展模式 ④公平的观念 ⑤环境的观念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一、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 问题
森林 破坏
草原 退化
湿地 萎缩
主要分 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东北、西南、 中温带、亚热 华南林区 带边远山区
学科素养
【典例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 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 盐渍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 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 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中图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中图版必修2

水资源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 水量大及降水少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能源短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西气东输”的东部 资源分布不均
2.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 (1)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关键要从题目 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 类型、有何表现、如何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 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于我们联系 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进行答题。 (2)明确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 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 问题多数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 忽略自然原因。明确环境问题的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 解决。
【答案】 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 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冰川融 化、土壤水)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 在人类活动中,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被 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草原和最终 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制止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 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进 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经济的发展违背了可持续 发展的哪几条原则?试说明理由。 (2)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提出了怎样的 发展之路?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性。 【解析】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资源 的巨大浪费一度使得煤、电、油“荒”声一片。 材料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 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说,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 我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 境“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发 展之中。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3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3

资源利用方

粗放利用
资源利用率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废弃物处置 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
循环经济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 利用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
境问题

首页
Z T D 自主预习 I ZHU YU XI
探究
首页
Z T D 自主预习 I ZHU YU XI
探究学习
AN JIU XUE XI
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3)该酒精厂是如何实施清洁生产的? 提示:该酒精厂在生产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 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到了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 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最终排放的消化液作为农肥回归大地,得 到永续利用。该酒精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 的良性循环。 (4)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 效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效益、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探究学习
AN JIU XUE XI
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
1-3 4-5 6
4.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5.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整合课件中图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整合课件中图版必修2
本章整合
①臭氧层破坏 ②农业文明 ③资源观 ④伦理道德观 ⑤市场行为调整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 成的重要原因。 1.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 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 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 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分析人为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 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 害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 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典例】 (2015· 课标Ⅱ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 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 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尝试解答:第(1)题,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污染严重,一方面是排入 的农田退水,由于 的使用使湖水污染加重,同时当 地 和城乡废水也排入该湖。另一方面是湖泊本身 较差,由于其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 吐量较小,流动性差,造成污染物在湖中积累, 日趋严重。 第(2)题,治理乌梁素海的污染要从“减排、清污、执法、增意识”等 方面来回答。“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一是减少 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发展 农业;二是严格控制入湖废水 的排放量。“清污”就是要及时 ,采取生物措施净化。“执 法”就是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 罚力度。“增意识”就是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尝试解答答案:(1)化肥、农药 工业 自净能力 污染 (2)化 肥、农药 绿色 清淤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中图版必修2
人体健康 励使用新能源
人类大量使用 到达地面紫外线增 禁止或减少氟
氟氯烃等制冷 加,使皮肤癌发病 氯烃化合物排
剂 率增加 放
生物多样性
减少
人类占据了生物的生存 全球 空间;环境污染;生态 退化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
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建立自然保护区
国际水域污

北海、地中 工业、生活废水污染海
破坏海洋生态与海洋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举例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 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 公平性原则 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 要开发本国资源,并保证不 美国拒签《京都议定书》;
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
间的公平
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减少碳排放;污染转移等
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 源和环境
为臭氧层空洞。
解析答案
(2)关于问题C起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人类向环境直接排放废物的量已远远超
出环境的自净能力
B.CO2的排放量过多
C.由于无节制的开采,可再生资源的储量越来越少
D.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导致各种废弃物排放量剧增 解析 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传统发展观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 就意味着发展 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可持续发展观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
发展目标
极目标是实现生态、社会和经
济的全面发展 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
提倡适度消费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 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 文明
产生了环境污染。
解析答案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2

弃 生活地
工业生
物 区周围
产垃圾
污 几乎都
和城市


建筑垃

道路、城 交通运输、
噪声污 染
市和工 厂附近 几乎都
工业生 产和社 会活动


占据空间, 危害人体 健康和环 境
影响人们休 息,引发 心血管疾 病,危及 人和动物 的神经系 统
任意排
放废
弃物

和有
境 害物
污 质,
染 导致
环境
质量
下降
人类向环 境排放 废弃物 的数量 超过了 环境的 自净能 力
洛杉矶等地
生光化学反
们的眼、喉、
的光化学 应,在逆温
鼻,使人头痛、
烟雾
和盆地等条
呕吐,并使植
件下生成的
物受损伤
混合气体
人类破坏环
境导致
生态
环境退
破 化,影
坏 响人类
生产和
生活
人类从环境 索取资 源的速 度超过 了资源 本身及 其替代 品的再 生速度
森林减 少
土壤盐 碱化
热带雨林 区
干旱、半 干旱 地区
都有

任意排
放废
弃物

和有
境 害物
污 质,
染 导致
环境
质量
下降
人类向环 境排 放废 弃物 的数 量超 过了 环境 的自 净能 力
放射 性 污 染
光化 学 烟 雾
苏联切尔诺 贝利核电 放射性物质泄漏 站的泄漏
部分地区出现长期 毁灭性灾害并 波及全球
汽车尾气在紫外
明显降低大气的能
线作用下产
见度;刺激人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课(共51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课(共51张ppt)

菜墩到根雕,实质是说明出现了草场、森林资源
枯竭的环境问题,B正确。故选B。
8.B 漫画反映的是森林破坏,由于森林面积减
小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全球变暖,
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小,容易导
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ACD与森林破坏
有关,不合题意;臭氧空洞是氟氯烃等制冷剂的
使用导致的,与森林破坏无关,B符合题意。故
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1.保障该地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C
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该农业生产模式利用当地山多水少田少的地理环境 发展农业。图示农业模式包括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并未反映当地农业结 构的调整。另外,此模式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能体现拓展市场,推 进产业化的特点,该模式露天生产,没有修建温室;水稻生产,要求排 灌便利,加上图中稻田最低水渠的高度考虑到鱼群通过能力,所以保障 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故选C。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属于生态农业,实现了 稻鱼共生,保护环境。从生产特征角度评价,该模式也属于混合农业, 能灵活适应市场;农产品的类型多样,生产效率高。故选D。
对点练习:
右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C 3.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
B.地震、火山
C.滑坡、泥石流 D.海嘴、风暴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课件共22张PPT[可修改版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课件共22张PPT[可修改版ppt]

2.结合我国2010年降水pH年均值分布图(图255),回 答问题。
图255
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 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其形成和分布 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下图表示某地区 1961~ 2008 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
图中乙地境内多中低山,坡度多在 35°以下,森林覆盖 率约 46% ,曾承办国际雪联滑雪积分赛等赛事,目前正在积 极参与 2022 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
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 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答案】 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多,自中部和西南部 向周边地区减少,西南部最多;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多 (冬季风背风坡多),华北平原东南部较少,坝上高原少;城 市地区较多,乡村地区较少。 与冬季相比,甲地夏季盛 行东南风,气流沿太行山东坡上升,加上近地面气温高(逆 温现象少),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干尘粒扩散;夏季降水 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干尘粒沉降;生活用煤量少,烟尘 排放少;植被茂盛,吸烟滞尘作用强。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 修二第4章人类与地 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复习课件共22张
PPT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3、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1)表现:过去的100多年中全球平均气温明显上升。 (2)主要原因
矿物燃料
(3)影响
冰川消融
农田盐渍化
图252
2.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的作用:强烈吸收④太_阳__紫_外__线____,被誉为 “地球的保护伞”。 (2)现状:地球的臭氧层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⑤ _南_极__上_空___的臭氧层破坏最明显。 (3)原因:⑥_氟__氯_烃__化_合__物___的大量使用。 (4)影响: 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农作物和⑦ _海_洋__生_物___的生长繁殖。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ppt
(2)× 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平流层。 (3)√ 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氟氯烃化合物的 排放。
教材整理 3 大气污染与酸雨 阅读教材 P83—P85 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污染
烟尘 一氧化碳

2.酸雨
(1)定义:pH 值小于 5.6 的降水。
(2)成因: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 结合形成亚硫酸和
【答案】 (1)B (2)A
臭氧层的破坏
[合作探讨] 近年来,科学家根据卫星资料发现,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
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臭氧洞”。
探讨1:南极臭氧空洞是怎么回事?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提示】 “南极臭氧空洞”指的是在南极上空出现了全球臭氧最低值。 它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0 月)最明显,持续一个月左右。氟氯烃化合物是臭氧 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
探讨1:材料中造成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全球气候变暖。
探讨2:材料中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 【提示】 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可 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
探讨3:为此,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上述现象发生? 【提示】 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利用新能 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CO2 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 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地理必修2中图版备考套餐课件: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

地理必修2中图版备考套餐课件: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
反思归纳
•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2.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的措施 • (1)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
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 (2)参与国际合作。
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
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1)~(2)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探究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 案例探究 材料一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川,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
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
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
• (1)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 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
• (2)图中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 的?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何关联 性?为什么?
• 提示 (1)呈波动上升趋势。原因:一是
随着经济发展,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向
大气中排放CO2的量增加;二是森林破坏, 导致对CO2的消耗减少。
•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 唯一因素
•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
唯一因素

2021-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知识整合学案 中图版必修2

2021-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知识整合学案 中图版必修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开展专题中国的可持续开展1.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要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与中国的国情有关,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详细分析如下:2.中国施行可持续开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当前,中国施行可持续开展,必须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前提下,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详细途径如下:(1)实行方案生育,促进优生优育。

要降低人口总量增长速度,进步人口素质,改变人口构造。

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因素,要努力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居民自治、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程度。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开展道路。

结实树立可持续开展的思路,通过体制改革、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构造优化晋级,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3)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国土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实现永续利用。

重点推进水、土地、矿产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进步资源综合利用率。

要把清洁消费作为进步工业消费、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

(4)大力开展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开展。

农业可持续开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根底。

在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研究农业的可持续开展问题,加强农业的根底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

一要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

二要把现代科学成果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性循环的现代化农业开展形式,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到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要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建立绿色文明,大力进步森林覆盖率。

四要因地制宜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抓好农副产品消费基地的建立,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突出区域特色,把培育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既能形成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又能从总体上有利于产业构造的优化,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开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复习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复习课件

答案:(1)气温 降水量 (2)全球气候变暖
影响:①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 地;会使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会引起土壤盐渍化等;② 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暖热气候向极地扩展, 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世界各国改变农牧业 结构;③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中低纬海区台风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还会加剧传染病的流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误区警示易错点:臭氧层空洞只危害人类健康 辨析:臭氧层空洞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而臭氧
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 增加7%,白内障的发病率会增加0.5%。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 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
A.夏季
B.冬季 C.春季 D.秋季
(3)臭氧含量的减少,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 )
A.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B.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
C.导致海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
D.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解析:首先读图时要注意,图中有两个横坐标,一个是月份,一 个是平均臭氧总量,纵坐标是纬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臭氧 总量赤道最小,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在赤道北侧的低纬度地区, 数值小于240;就季节而言,图中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大值出现 在3-4月份,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大值出现在10月,均为所在半球 的春季。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臭氧含量的减少,会导致吸收紫 外线能力减弱,大量的紫外线透过大气到达地表会危害人体健康, 导致皮肤病发病率升高,会造成农、林、牧、渔业减产。 答案:(1)A (2)C (3)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 (2015· 课标Ⅱ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 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 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尝试解答:第(1)题,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污染严重,一方面是排入 的农田退水,由于 的使用使湖水污染加重,同时当 地 和城乡废水也排入该湖。另一方面是湖泊本身 较差,由于其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 吐量较小,流动性差,造成污染物在湖中积累, 日趋严重。 第(2)题,治理乌梁素海的污染要从“减排、清污、执法、增意识”等 方面来回答。“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一是减少 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发展 农业;二是严格控制入湖废水 的排放量。“清污”就是要及时 ,采取生物措施净化。“执 法”就是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 罚力度。“增意识”就是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尝试解答答案:(1)化肥、农药 工业 自净能力 污染 (2)化 肥、农药 绿色 清淤
题目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 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 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 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 (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 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 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 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分析人为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 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 害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 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 决措施不同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 源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 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 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 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 功能。 (3)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 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 面入手。
本章整合
①臭氧层破坏 ②农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 成的重要原因。 1.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 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 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 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