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配套教学学案:5.6 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五单元5.6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五单元5.6

集安市大路学校“先学后教导教合学”两模块教学实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姓名:第五单元:百分数第6 课时折扣教学内容:97页
【学习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探究新知】
1、什么是折扣?
2、阅读例4,先理解题意,组内交流解题方法(注意原价、现价、折扣之间的关系。


【练习巩固】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判断:
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②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归纳总结】
1、原价×折扣=现价
2、便宜的价钱=原价×(1—折扣)
【自主评价】简单□较难□困惑□。

【组长评价】优秀□良好□一般□。

【课内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能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刚性运算的运用。

•问题综合分析和解答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社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刚性运算的运用(40分钟)
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刚性运算的概念。

2.讲解刚性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50分钟)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思路。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刚性运算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所不足,需要加强训练和巩固。

下节课将重点围绕刚性运算展开更多练习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刚性运算技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总结,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实现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针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部分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围绕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理解数学问题背后的逻辑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整数、小数、分数进行四则运算,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及如何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解决。

难点还包括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数学教材练习题计算器小组讨论卡片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讲解运算过程。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内容5. 课堂练习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

作业将包括基本运算练习、实际问题解决练习和拓展提高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效果进行,包括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和重要性。

2.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脑、思维敏捷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按照一定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答案。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打折、出行路程计算等。

四、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解决问题”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2. 例题演练•结合课本中的例题,带领学生逐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馈•课堂结束前,进行一次简单的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及时检查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鼓励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反馈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程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6解决问题(2)》中的相关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公式、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我们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同学们理解并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公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个方法。

3. 画图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让同学们初步掌握这个策略。

4. 随堂练习:让同学们通过练习题,巩固新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公式、方程的应用,以及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等。

七、作业设计问题1: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有10个,香蕉有15个,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水果?问题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2. 答案:问题1:小明一共有25个水果。

问题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50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讲解得不够清楚,哪些地方同学们掌握得不够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的设计情景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掌握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学会描述和解释问题的解法。

4.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

3.培养学生坚信团结合作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

2.能够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细致描述问题的解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图片或小故事等方式引入“解决问题”的话题,激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习新知识2.1 概念讲解1.介绍“解决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最基本的策略。

2.2 经典例题解析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并解析解题过程。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鼓励他们充分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最终找出最佳答案。

4. 拓展练习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一些拓展性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如角色扮演或实地考察等。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强化他们对于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后作业完成指定的练习题目,模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明天的课上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引导、分组合作、经典例题解析等,激发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热情,但在授课过程中仍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并细致描述解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及圆环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圆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部分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圆的半径与它的外切正方形及内接正方形的边长的特殊关系,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以下两点:1.注重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知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的基本策略。

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糜化、直观化,使学生能从图蝎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眺,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罩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2.返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丈法多样化是新课标的重要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憎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呸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菌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显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阂的多样化。

本设计通过组织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尝衷试运用多种方法来算出两种裔图形之间的面积差,使学生饵在不同的计算过程1 / 3中感受到外两种图形面积之间的变量关荷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 扑 T 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湖纸卡圆规彩笔教学过程⊙创饮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域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落妙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琶图案而更加美丽。

谁来说一颇说你知道哪些美丽的图案?经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瘸的?课件出示教材 69 倪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厢然后提问:你知道生活陆中还有哪些外方内圆和外圆弟内方的物体吗?外方内圆的粮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外切正方谜形,外圆内方的图形我们称翁它为圆内接正方形。

数学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

数学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1.借助多媒体演示,理解图形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更易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本设计重视多媒体演示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感受到圆外切正方形与圆内接正方形都可以理解为圆和正方形的简单组合。

从而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圆外切正方形和圆内接正方形的特点。

2.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多数的数学知识是在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

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

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动手画圆外切正方形与圆内接正方形,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圆的半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规直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以旧引新。

(6分钟)1.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复习圆的面积公式。

3.口答下面各圆的面积。

4.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外切正方形和圆内接正方形的图案,组织学生观察,引入新课。

1.说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

2.说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3.左圆面积=π×22=4π右圆面积=π×(2÷2)2=π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边长是5 c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如果r=4 cm,则圆的面积是多少?二、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15分钟)1.课件出示外方内圆图形,组织学生思考外方内圆图形的特点,并交流。

师明确:外方内圆的图形称为圆外切正方形。

2.课件出示外圆内方的图形,组织学生思考、交流特点。

师明确:外圆内方的图形称为圆内接正方形。

3.引导学生画一个边长为8 cm的正方形,然后在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4.引导学生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1.外方内圆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一. 教材分析《6解决问题(2)》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在于学生对问题分析的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制作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我们将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如何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典型的实际问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重要的信息和解题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2. 新课:教师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展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4.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2. 教师在下一节课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PPT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任务、测量距离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问题提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际问题时可能遇到的数学挑战,例如“如果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任务,你会如何分配时间?”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分享他们遇到类似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以此激活学生的前期知识。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解决问题(2)课题解决问题(2)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1.让线段图成为分析数量关系的“主打曲”。

重视线段图的作用,因为要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画线段图,既利于学生确定单位“1”,又便于学生确定比较量及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同时还可以把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现出来。

2.让列式有据可依。

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题中的数量关系。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结合数量关系式确定解题计划及解题方法,让列式有据可依。

3.让解法有规律可循。

在新课结束后,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旧知识与本节课的新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概括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类问题的共同解法,让解法有规律可循,以便达到连点成线,连线成网,逐渐建立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学习目标1.加深对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的理解。

2.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

学习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直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

1.张亮家预计一月份的生活费是1200元,实际节约了61,节约了多少元?实际一月份的生活费是多少元?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1.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

1200×61=200(元)1200-200=1000(元)2.听老师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2),是把(男生)看作单位“1”。

(2)梨的质量是苹果质量的(43),是把(苹果质量)看作单位“1”。

(3)甲的工作效率相当于乙的(65),是把(乙的工效)看作单位“1”。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分析问题、制定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能还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思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制定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分析问题、制定策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主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难点:分析问题、制定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策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练习和巩固。

3.板书设计:设计清晰、简洁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80元,书店搞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明最后实付了50元,他是怎么买的?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注意分析问题、制定策略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策略。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5》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5》人教新课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分数乘法是指将两个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它在解决与比例、部分与整体关系相关的问题时尤为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分数乘法计算全程的距离。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分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4.例题分析:如“小华的车以一定的速度行驶,行驶了全程的$\frac{3}{4}$,已知行驶了90千米,求全程是多少千米?”等类似问题,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法运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解决问题例5》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在案例分析环节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关键信息的提取,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设计更多类似的问题,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这一技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大家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最后,我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教学节奏方面还有待提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努力改进这些方面,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计算过程中的分数化简:在进行计算时,可能会涉及到分数的化简,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例: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分数化简时出错,如将$\frac{90}{\frac{3}{4}}$误算为$90 \times \frac{3}{4}$,而正确的应该是$90 \div \frac{3}{4}$。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设计:第5课时_解决问题(1)【精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设计:第5课时_解决问题(1)【精品】

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 教材37页例4及练习八的1-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难点: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1"。

⑴ 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83 ; ⑵ 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53;⑶ 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2;⑷ 汽车的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32。

2、填空 ⑴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32,总只数× 32=( );⑵男生人数的52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 )×52= ( );⑶甲数正好是乙数的83,( )×( )=( )。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54。

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请写出它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4、请把上题改为一道除法应用题。

5、自学教材37页的内容。

【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1、说一说占体重的5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并根据题意判断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2、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请结合自己画的线段图分析解答。

①54是哪个数量的54?以哪个数量为标准把它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②哪个数量占体重的54?换句话说,体重的54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数量关系式表示?③要求这个儿童的体重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A 、用方程的方法B 、还可以用算术方法3、比较例1和自学题(小组讨论)①这两道题在结构上的异同点,相同点:题中给出的数量( ),数量间的关系也( );不同点: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

②这两道题在解法上的异同点,相同点:都要先确定单位“1”;不同点:自学题中的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算;例1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六课时,主要内容是解决问题。

我们将通过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深入探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实际问题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步骤,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将这10个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答案:每个朋友能分到2个苹果。

2. 小红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她想知道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钱?答案:买3支铅笔需要15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除了课堂学习,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例如,他们可以尝试解决一些家庭中的数学问题,或者参加一些数学竞赛等。

通过这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5》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5》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5》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5》。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具体章节为《方程和不等式》中的例5。

这个例题主要让我们学会如何利用方程和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利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以及相关的方程和不等式工具。

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上的解题过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实际问题,比如说:“小明有苹果和橙子两种水果,他共有10个水果,其中苹果的数量是橙子的两倍,请问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橙子?”2. 讲解方法: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答。

然后我会给出利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以例5为例,详细讲解如何利用方程和不等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会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一起动手解题,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个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解答。

我会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并指导他们改进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方程和不等式的定义,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用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们复习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苹果和橙子两种水果,他共有12个水果,其中苹果的数量是橙子的两倍,请问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橙子?答案:小明有8个苹果,4个橙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利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05课“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比例等,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解决涉及分数、小数、比例等数学知识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执行方案并检查结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问题识别:学生需要能够准确识别问题的数学本质,并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来解决。

2. 方案设计:在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3. 结果检查:学生应学会如何检查解决方案的正确性,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问题引入利用PPT展示几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第二阶段:问题分析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类型和所需的数学知识。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阶段:方案设计与执行学生根据问题特点,设计解决方案,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方案,进行全班讨论和点评。

第四阶段:结果检查与反思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合理性。

板书设计1. 问题类型:列举本节课所涉及的问题类型,如分数问题、小数问题、比例问题等。

3. 注意事项:强调解决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单位的转换、数据的准确性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做题:设计一道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示范教学方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示范教学方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示范教学方案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示范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该章节主要引导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小明买书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2. 自主探究(10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鼓励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解答。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 讲解示范(10分钟)我会在黑板上用粉笔示范如何用画图策略解决这个问题,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和要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实际问题:小明买书问题2. 画图策略:步骤1、步骤2、步骤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练习第35题。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画图策略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关于小明买书的实际问题。

这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讲述这个问题,我旨在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8,做一做。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解题策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分数连乘问题。

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乘法的知识,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例8情境图,但不出示问题)这个大棚共480㎡,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

红萝卜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142、提取信息:从这幅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要求的是的面积。

3、分析与解答(1)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①认识一半用分数表示就是②学生折一折。

让学生取了一张长方形纸,代表大棚的面积,然后折出各种萝卜地的面积。

③计算出萝卜地的面积:480×=240(㎡)(2)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①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先折出整张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

)②学生动手折一折。

③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60(㎡)(3)列综合算式解答。

480××=60(㎡)(4)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①教师让学生将整张纸展开,观察并说说:从这张纸上,你能看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②小组交流。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来计算红萝卜地的面积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③组织汇报。

先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60(㎡)综合算式:480×(×)=60(㎡)4、回顾与反思(1)教师启发: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求出了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现在我们能写答句了吗?对,不能,因为我们还没有对这个答案进行检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解决问题》名师教案课题解决问题单元第五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重点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难点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引入。

1、出示复习题: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2、展示新的图形。

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小结:他们的特点是外方内圆,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组合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

复习圆的面积公式和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衔接性。

讲授新课一、学习求外方内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1、教师出示图形的变化课件。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这样的图形中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2、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面积吗?提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正方形的面积-圆面积=之间的面积。

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3、教师订正。

二、学习求外圆内方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1、展示新的图形。

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小结:他们的特点是外圆内方。

2、教师出示图形的变化课件。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如果把右图中的正方形看成两个三角形,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圆的直径和半径!3、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面积吗?提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圆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面积。

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4、教师订正。

三:归纳总结。

师:如果两圆的半径都是r,又会怎样?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和老师一起观察,概括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求法。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独立求出面积。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试着自己完成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新修订版教学设计
(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
老师的必备资料
家长的帮教助手
学生的课堂再现
人教版
第5单元圆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2、理解圆的直径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难点: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

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
2、用铁皮剪成一个圆环,内圆半径4厘米,环宽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情景导入】
下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米,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新知探究】
阅读与理解
生1: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
生2:左图是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右图是求…
分析与解答:
在图中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从图中
可以看出:
2×2=4
3.14×1×1=3.14
4-3.14=0.86
从图中可以看出:
回顾与反思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呢?
左图=0.86r的平方; 右图=1.14r的平方
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我国唐代有一块外圆内方的铜镜。

它的直径是24厘米,外部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2、有一根31.4米长的绳子,三名同学分别想用这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地,怎样围面积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