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
天津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银影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A. 民本思想的盛行B. 儒墨法思想融合C. 诸侯争霸的需要D. 小农经济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对民力的重视,体现了诸侯争霸环境下发展小农生产对取得兼并战争胜利、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性,故D项符合题意。
A项,题干反映了民本思想,但不符合富民“根本”,排除。
B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墨思想的融合,排除。
C项,富民思想不仅服务于争霸战争,排除。
2.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
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
这种变化反映出汉武帝时期A. 民间资本发展较快B. 工商业环境宽松C. 国家强化经济控制D. 农工商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盐铁官营,限制私营工商业发展,故出现题干中民营工商业向农业转移的现象,故C项符合题意,B项排除。
A项,题干信息反映民间资本受到压制,排除。
D项,题干无法体现农工商协调发展,排除。
3.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
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加强基层治理C. 确立儒学权威D. 强化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可知,“乡约”制度旨在加强地方基层教化,稳定基层统治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
天津市部分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质量调查试卷(一)(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载,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这表明汉代统治者A. 尊儒学为治国思想B. 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C. 举孝廉以选拔官员D. 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之前统治者推崇的是黄老之学,并未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汉高祖推举“有修行”的人为乡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汉武帝通过“劝学”以“举遗兴礼”,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促成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从而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实行社会教化,没有体现官员的选拔,故C项错误;汉代统治者并未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故D项错误。
2.隋文帝在统一后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以后又规定,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重任,不许本地人担任本地官吏。
这主要是为了A. 打击世家大族 B.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C. 消除地方割据D. 确保中央政令的推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朝中央掌握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考核权,实行三年任期、地域回避制度,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打击世家大族只是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一个方面,表述并不完整;C选项错误,隋文帝时期并未出现地方割据,与史实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与中央政令的推行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B选项。
3.下表为历史典籍中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些记载。
这些记载表明宋代A. 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作出重大调整B.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C.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D. 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居近酒肆,尝微行(便衣)就隐肆中”可知,宋代的“市”打破了空间限制,“吏食于村店”可知,宋代草市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依据材料“诣开封府诉之”可知,宋代出现商业诉讼,这表明宋代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因此D 选项正确。
2019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0分)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A. 民本思想的盛行B. 儒墨法思想融合C. 诸侯争霸的需要D. 小农经济的影响2.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
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
这种变化反映出汉武帝时期()A. 民间资本发展较快B. 工商业环境宽松C. 国家强化经济控制D. 农工商协调发展3.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
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加强基层治理C. 确立儒学权威D. 强化重农抑商4.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A. 制度自信B. 法律确保人人平等C. 直接民主D. 民主政体开始确立5.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还执掌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官员权力。
但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
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
可见,当时法国实际上()A. 建立了三权分立政治架构B. 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C. 已确立议会制民主共和制D. 解决了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6.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
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二)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
这说明战国时期A. 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地位B. 各国君主仍然维护分封制度C. 传统的宗法影响依然存在D. 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结合所学,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尊祖敬宗,宗庙祖先崇拜的产物,故C 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被破坏,B错误;宗庙制度反映的是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结合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解答。
2.“因为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据此可知,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根本原因是A. 重农抑商政策B. 闭关锁国政策C. 朝贡贸易体制D. 封建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指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说明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闭关锁国政策是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朝贡贸易体制不符合“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排除C。
3.汪太贤在《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中说: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
这段话意在强调A. “人的发现”的作用B. 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 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D. 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说明“人的发现”塑造了人文精神和法治意识,这段话意在强调“人的发现”的作用,故A正确;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人文和法治相互影响,排除D。
2019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历史试卷(word版)
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载,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这表明汉代统治者A. 尊儒学为治国思想B. 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C. 举孝廉以选拔官员D. 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答案】B2.隋文帝在统一后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以后又规定,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重任,不许本地人担任本地官吏。
这主要是为了A. 打击世家大族B.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C. 消除地方割据D. 确保中央政令的推行【答案】B3.下表为历史典籍中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些记载。
这些记载表明宋代A. 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作出重大调整B.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C.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D. 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答案】D4.明清时期,开始使用生铁淋口技术制作农具,但只应用于制作少量锄、锹等小农具;《农政全书》中的农具图抄自王祯的《农书》,有些大型高效农具在生产中比较罕见。
这反映出当时A. 农业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B. 高产农作物引进影响了农具革新C. 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变化D. 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降低【答案】C5.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清室之亡,固由钟钟失政,而其灭亡之速,则其末年外强中干之政策,实亦有以促成之。
”由此可见,他认为清政府速亡的原因在于A. 民主与共和潮流的推动B. 列强对华政策的调整C. 清政府自身的倒行逆施D.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答案】C6.下图宣传画描绘了毛泽东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情景。
他当时思考的应该是A. 如何开展“工农武装割据”B. 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C. 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实到实处D. 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答案】A7.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社会中,修辞术作为一种技艺,地位十分重要,甚至出现了专门教授修辞术的智者。
天津市和平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线上评估测试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第I卷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
这一理念是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D. 强化君主集权是古代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3.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政策。
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4.《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
”据此判断该法A.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B.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C. 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D.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5.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6.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天津市部分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历史试卷含详解
2019年5月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载,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这表明汉代统治者A. 尊儒学为治国思想B. 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C. 举孝廉以选拔官员D. 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答案】 B【详解】汉武帝之前统治者推崇的是黄老之学,并未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汉高祖推举“有修行”的人为乡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汉武帝通过“劝学”以“举遗兴礼”,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促成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从而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实行社会教化,没有体现官员的选拔,故C项错误;汉代统治者并未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故D项错误。
2.隋文帝在统一后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以后又规定,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重任,不许本地人担任本地官吏。
这主要是为了A. 打击世家大族B.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C. 消除地方割据D. 确保中央政令的推行【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朝中央掌握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考核权,实行三年任期、地域回避制度,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打击世家大族只是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一个方面,表述并不完整;C选项错误,隋文帝时期并未出现地方割据,与史实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与中央政令的推行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B选项。
3.下表为历史典籍中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些记载。
这些记载表明宋代历史典籍记载内容《续资治通鉴长编》(鲁)宗道局近酒肆,尝微行就隐肆中《治资治通鉴长编》(向)敏中因密使访其贼,吏食于村店《宋史》(王曾)侵(王)子融邸店尺寸地,至自诣开封府诉之A. 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作出重大调整B.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C.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D. 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居近酒肆,尝微行(便衣)就隐肆中”可知,宋代的“市”打破了空间限制,“吏食于村店”可知,宋代草市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依据材料“诣开封府诉之”可知,宋代出现商业诉讼,这表明宋代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因此D 选项正确。
2019天津十二校二模历史
2019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 (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部分为历史试卷,共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
考生一律用黑笔作答。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卷Ⅰ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A.民本思想的盛行B.儒墨法思想融合C.诸侯争霸的需要D.小农经济的影响2.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
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
这种变化反映出汉武帝时期A.民间资本发展较快B.工商业环境宽松C.国家强化经济控制D.农工商协调发展3.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
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基层治理C.确立儒学权威D.强化重农抑商4.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A.制度自信B.法律确保人人平等C.直接民主D.民主政体开始确立5.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还执掌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官员权力。
2019届天津市部分区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二)文综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尚书》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此处“百姓”是指以封地为族姓的百官。
但在战国典籍中,却常用“百姓”称呼普通民众。
上述称呼的变化反映出A.宗族观念形成B.平民获得政治特权C.官僚政治确立D.礼乐秩序渐趋崩溃2.下表是唐代一些人墓志铭内容的节选,据此能够认定这些人都A.尊崇儒学B.力促三教合流C.崇尚无为D.对现实政治不满3.据黄佐《翰林记》载:“宣庙时,始令内阁杨士奇及尚书兼詹事蹇义、夏原吉于凡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上或亲书或否。
”由此可见A.内阁实质上是最高的行政部门B.票拟最初并非是内阁的专职C.票拟需要各部门分工合作完成D.内阁的票拟就是政府的决策4.下图为1838—186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该图反映出A.自然经济无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B.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C.中国渐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英国在中国外贸中占据主导地位5.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再加上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该时期最可能是A.1895—1911年B.1912—1919年C.1937—1945年D.1946—1949年6.孔范今认为“当面对横阻在历史前行面前的盘根错节的文化障碍时……新文化运动确实凝聚了更加尖锐、偏执的历史力量……形成一种巨大历史冲击力。
2019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9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历史试卷(解析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部分为历史试卷,共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
考生一律用黑笔作答。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卷Ⅰ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A. 民本思想的盛行B. 儒墨法思想融合C. 诸侯争霸的需要D. 小农经济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对民力的重视,体现了诸侯争霸环境下发展小农生产对取得兼并战争胜利、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性,故D项符合题意。
A项,题干反映了民本思想,但不符合富民“根本”,排除。
B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墨思想的融合,排除。
C项,富民思想不仅服务于争霸战争,排除。
2.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
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
这种变化反映出汉武帝时期A. 民间资本发展较快B. 工商业环境宽松C. 国家强化经济控制D. 农工商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盐铁官营,限制私营工商业发展,故出现题干中民营工商业向农业转移的现象,故C 项符合题意,B 项排除。
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
和平区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查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Ⅰ卷注葱事项: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铅笔把历史答案在答题卡上21-31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1题, 每题 4 分, 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史书中记载“封建亲戚 , 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A. 封建制度的建立B. 实行分封制C. 行省制的实行D. 推行郡县制2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 转瞬灰烬, 惟有田者, 指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 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 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
”" 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 有利于巩固统治D. 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 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 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
对此观点,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评论着眼于程朱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 此说法有失偏颇, 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程朱思想C. 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D.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程朱理学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4.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 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 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 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目的是A.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 成立人民委员会5. 1903 年, 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 则虽其国强盛, 终滋危殆之忧, 如今之俄土是也;宪法苟立, 则虽其国狭小, 已回雄富之基, 如今日之德日是也。
若是者, 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天津市和平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 历史 试卷(含答案)
和平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学科试卷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现了男女合葬墓。
其中1号墓,男性遗体放于墓穴正中,女性则在正穴扩出的一个小长方坑中。
1、13、35号三座墓,随葬品的放置多数偏于男性一侧。
由此反映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处于A.母系氏族社会B.父系氏族社会C.奴隶制社会D.早期国家形成时期2.北魏太和九年颁行《地令》,共15条。
《地令》第1条前部,第2、4、5、7、8、9、10、13、14诸条款,都有关于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
《地令》第3条后款规定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规定“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
这表明当时A.土地国有与现实存在冲突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衰退C.国家土地政策并不够完备D.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废弃3.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
据此可推断元杂剧A.旨在宣泄文人不满情绪B.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C.蕴含儒家济世精神D.塑造英雄形象4.明初,政府在西北边境一些地方设茶马司,以茶叶换藏马;在东北边境设互市市场,以布匹、粮食换蒙古族毛皮、牛马、木材。
明末,女真族兴起,明政府在开原、抚顺设互市市场,交换女真族人参、马匹、东珠、貂皮。
这表明明朝A.北方贸易比南方发达B.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发展C.对外贸易比对内贸易发达D.边境放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5.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
2019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称,“今世所传《商君书》二十四篇《汉书》作二十九篇),乃是商君死后的人所假造的书。
如《徕民篇说:‘自魏襄以来,三晋之所亡于秦者,不可胜数也。
’魏襄王死在西历前二九六年,商君己死四十二年,如何能知他的谧法呢?《徕民》篇又称‘长平之胜’,此事在前二八零年,商君己死七十八年了。
……此皆可证《商君书》是假书。
”这主要说明A. 《商君书》不具有研究价值________B. 《商君书》不能体现商鞅的思想C. 对于历史年代的研究非常重要________D. 历史研究要注意探究史事的真伪2.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重点。
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札(政治伦理)、乐(艺术教育)、射与御(军事体育)、书与数(基础文化知识)。
从以上教育内容可知西周的教育A. 重视儒家的人伦思想________B. 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C. 以贵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________D.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3.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黑死病”大瘟疫,当时整个英国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遇难,整个欧洲大的有2500万人死亡。
人们开始公开讨论瘟疫的根源。
曼彻斯特的大主教威廉姆斯·埃丁顿给他的教士们写了一封信:“人类的纵欲是多么可怕……如今它变本加厉,这理所当然地要激起神的愤怒。
这场灾难就是神明对人类这众多罪恶的惩罚。
”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最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
这可能会在民众中产生促进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A. 恐俱绝望,万念俱灰________B. 质疑宗教,祟尚科学C. 推崇理性,反对教会________D. 逃离欧洲,寻求出路4. 《全球通史》中:“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己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
精选-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
天津市和平区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共分。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卷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正确答案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本卷共题,每题分,共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年,在北京延庆区“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考古发掘出汉至清墓葬座、古井口、古窑址座。
发现有汉代“上谷”字样的(当时延庆属上谷郡)铭文砖,与鲜卑族有关的砖石墓,记述了“儒州”等地名的唐代墓志(当时延庆城是儒州治所)。
此次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汉唐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演变②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情况③古代手工业及社会生活状况④农业水利灌溉工具的进步.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②③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明清时期的工匠缺乏技术经验积累.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外来技术的传入.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限制.同为古西方文明的起源,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雅典观念中“公民”资格有严格的限制;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
罗马后期的做法.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在美国费城制宪会议上,小州声称:“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威胁要与外国结盟。
”而大州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
针对双方矛盾,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提出了黑人按五分之三计算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参众两院议员的产生办法.通过了实行联邦制议案.按因果逻辑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①近代科学兴起②爱因斯坦相对论③启蒙运动④三民主义②.①→②→③→④ .①③④①①②. ③④ .③②④6.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世纪后,封建贵族阶级发生了严重分化,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世纪期间,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约在年,自耕农消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1.2017年,在北京延庆区“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考古发掘出汉至清墓葬1146座、古井2口、古窑址1座。
发现有汉代“上谷”字样的(当时延庆属上谷郡)铭文砖,与鲜卑族有关的砖石墓,记述了“儒州”等地名的唐代墓志(当时延庆城是儒州治所)。
此次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汉唐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演变②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情况③古代手工业及社会生活状况④农业水利灌溉工具的进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时期的工匠缺乏技术经验积累B.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外来技术的传入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限制3.同为古西方文明的起源,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雅典观念中“公民”资格有严格的限制;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
罗马后期的做法A.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B.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C.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D.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4.在美国费城制宪会议上,小州声称:“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威胁要与外国结盟。
”而大州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
针对双方矛盾,1787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A.提出了黑人按五分之三计算原则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规定了参众两院议员的产生办法D.通过了实行联邦制议案5.按因果逻辑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①近代科学兴起②爱因斯坦相对论③启蒙运动④三民主义②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①①②C. ③④D.③②④6.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后,封建贵族阶级发生了严重分化,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强力推动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D.代议制政体的确立7.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他谈的历史事件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C.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D.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8.在近代中国的城市中,天津可以说是城市空间(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变化的一种典型。
多国租界的存在、八国联军对天津的占领、新技术的传入、清末改革的事实,都促成了20世纪天津城市空间的重构。
上述影响近代天津城市空间重构的因素实质上反映了A.天津城市的近代化主要受到西方影响B.天津城市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C.近代城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D.近代天津城市的重构内因起主要作用9.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这反映出A.建国前夕中共工作重心发生变化B.新中国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新政权不急于获得国际社会支持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10.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 国民经济根本好转B.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 三大政治制度确立D. 一五计划顺利完成11.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苏两国分别进行了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二者的相似之处是A.面临内忧外患困难形势B.推动本国实现了工业化C.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题,共56分。
基层治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
”……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
”——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不得抄原文),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
(7分)材料二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
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以此治国者,莫不皆然。
……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
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
而下无与分其职者。
兴亡之涂,罔不由此。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2)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认同的基层管理方式。
结合所学,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制度背景。
(4分)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
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3)依据材料三,概括农村基层管理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6分)(4)综上,请你谈谈基层治理的历史经验。
(2分)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研究历史中,科学的使用史料十分重要。
13.(2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力织成也。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1)依据所学,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5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概括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6分)材料三是二战后的两幅漫画1947年美国漫画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3)材料三中两幅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他们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差异性认识。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影响。
(10分)(4)综上,请列举选取史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2分)14.(14分)阅读梁启超生平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生于广东。
从小接受儒家教育。
光绪十五年(1889年),16岁参加乡试中举,名列第八。
光绪十六年(1890年),17岁赴京参加会试不中,回来路过上海接触到《瀛寰志略》,对西方政治、文化等问题产生浓厚兴趣。
同年秋结识康有为,执业为弟子。
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万木草堂学习期间协助康有为编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入京参加会试,发布“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主持《时务报》。
在任主编期间写《变法通议》阐述维新变法理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十五日(7月3日),受光绪帝召见,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流亡日本。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成立政闻社,拥护清廷“仿行宪政”。
民国三年八月二十日,拒绝袁世凯重金收买和武力威胁,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同时与蔡锷密谋,策划武力讨袁。
民国五年三月,应陆荣廷邀请,直接参加护国运动。
民国六年十一月,梁启超递送辞呈,结束从政生涯,转而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民国七年底赴欧,亲身了解西方社会许多问题和弊端。
回国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其史学观点也发生变化。
民国十八年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1)材料中梁启超两次参加的会试属于哪一种选官制度?民国七年是指哪一年?你认为促使梁启超得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结论的原因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中梁启超的主要活动,指出其一生中两次重要转变。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两次转变的国内原因。
(10分)和平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查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试卷参考答案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共44分)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6分)12. (19分)(1)主要职责:教化百姓;扶弱济贫;执掌司法。
(3分)原因:统治者的高标准要求;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4分)(2)举措:建立完备的乡官制度;乡官参与县政。
(2分)政治背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政治日趋腐朽。
(2分)(3)特点:村民自治、直接选举。
(2分)意义: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发展基层民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
(4分)(4)重视基层官员素质提升;调动基层自主性、积极性;(2分)13. (23分)(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为主要形式。
(3分)不同:材料一体现清道光年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材料二体现民国时期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为主。
(2分)(2)局限性: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体现局部。
(2分)特点:自然经济受冲击逐步瓦解;地区呈现不平衡特征;传统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4分)(3)事件:马歇尔计划。
(2分)认识:左图认为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经济恢复;右图认为欧洲被美国所控制。
(2分)影响:有利于西欧经济恢复;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进一步加剧冷战对峙。
(6分)(4)注意的问题:史料的全面;研究者的立场等(2分)14. (14分)(1)科举制;(1分)1918年。
(1分)一战使欧洲破坏严重。
(2分)(2)第一次转变:由研习儒学,追求科考入仕到参与政治运动。
(2分)国内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影响。
(4分)第二次转变:由参加政治活动到潜心学术、教育。
反思西方文化。
(2分)国内背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过激的反对。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