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8)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公差与配合教案.

(完整版)公差与配合教案.

教案 1一、新课导入: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主要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技术测量,主要学习和研究互换性,围绕零件的制造误差和公差概念及其使用要求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解决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与效益之间的矛盾。

二、新授内容: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互换性(一)互换性基本概念:所谓互换性是指在制成同一规格的零件中,不需要作任何挑选或附加加工(如选配或钳工加工)就可以组装成部件或整机,并能达到设计要求。

举例说明:自行车手机电脑零部件的互换性。

(二)互换性的种类:根据零件的互换范围不同:a)完全互换性: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作任何选择或附加加工。

b)不完全互换性:零、部件在装配时,允许进行附加加工、选择与调整。

完全互换性在机器制造中被广泛采用。

(三)分组装配法:为了解决加工困难和装配精度要求之间的矛盾。

把零件的互换性范围限制在同一组内的方法,称为分组装配法。

属于不完全互换性。

第二节加工误差和公差(一)加工误差:1、加工误差的定义:零件的实际尺寸和理论上的绝对准确尺寸之差。

2、加工误差的分类:a)尺寸误差;b)形状误差;c)位置误差;d)表面粗糙度误差;e)波纹度误差。

(未标准化)(二)公差:1、公差的定义: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几何位置关系及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允许变动的范围。

2、公差的分类:a)尺寸公差;b)形状公差;c)位置公差;d)表面粗糙度公差;第三节极限与配合标准(一)标准化和标准:a)标准化:制定标准和贯彻执行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b)标准:指为产品和工程上的规格、技术要求及其检测方法方面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二)国家有关标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第四节技术测量概念(一)技术测量的意义和对象:a)技术测量是实现互换性的必要条件。

b)所谓技术测量就是把被测出的量值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的量值。

c)技术测量的对象: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借助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配合等;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公差等;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测量等;4. 测量工具的使用:卡尺、千分尺、量角器、样板等;5. 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3)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技术测量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公差配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技术测量基本原理;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尺寸测量,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4.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2. 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公差配合计算方法的掌握;3. 动手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技能;4. 应用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应用能力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知识;2. 利用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创设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尺寸控制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2.1 教学目标(1)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和限制;(3)熟悉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3)尺寸公差的限制;(4)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形状公差3.1 教学目标(1)掌握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四章:位置公差4.1 教学目标(1)掌握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章:技术测量5.1 教学目标(1)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熟悉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2 教学内容(1)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了解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6.2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测量精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2. 公差配合的计算(1)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2)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和圆柱尺寸的公差计算方法。

3.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中的应用;(2)公差配合在齿轮传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2. 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测量精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2. 教具: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等)、示教模型;3. 课件:公差配合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公差配合的计算:讲解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齿轮传动等方面的应用。

5. 总结与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练习题目,包括公差配合的计算和应用实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学)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学)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课程性质和任务性质: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技术工所必须具备的公差和技术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专业工种应用公差标准和掌握检测技术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标准及应用即看懂并学会有关公差与配合容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和查阅有关表格。

2.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量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绪论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模块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对互换性的讲解,引出了全课程的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提出如下要求:1. 了解互换性的含义;2. 懂得学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加工误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

(3)理解标准化与计量、优先数的概念。

教学容:一、互换性的概述1、互换性的含义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如钳工修配),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例:同型号的轴承、光管、螺钉等等。

互换性容:几何参数,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

2、作用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有利于用现代化工艺装配。

有利于采用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3、分类①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作任何选择,不需调整或修配,就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则成为完全互换性(当不限定互换围时,称为完全互换法,也叫绝对互换法)。

②不完全互换性: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围互换时,称为不完全互换法。

4、互换性条件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条件为:实际尺寸在允许的围;形状误差在允许的围;位置误差在允许的围;表面粗糙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几何量的误差2、公差:几何误差及其控制围,称为公差。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理解公差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的概念,掌握公差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学习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配合的分类及特点。

4. 学习技术测量的基本方法,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基本偏差、配合等。

2. 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上偏差、下偏差、零偏差、自由公差、限制公差等。

3. 配合的分类及特点:过盈配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等。

4. 技术测量基本方法: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和位置测量等。

5.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卡尺、千分尺、量角器、水平仪等。

三、教学重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 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的理解。

3. 配合的分类及特点。

4. 技术测量基本方法及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四、教学难点1. 公差配合的计算及应用。

2. 配合的分类及特点的理解。

3. 技术测量中复杂形状和位置的测量。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配合的分类及特点、技术测量基本方法及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问题。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相关教材、PPT、案例等。

2.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量角器、水平仪等。

3. 辅助教具:黑板、投影仪、白板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

2. 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配合的分类及特点。

3. 讲解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公差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 讲解技术测量基本方法,介绍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授课教师成军民学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3、按几何特征分(1)轮廓要素:构成零件外廓能为人们直接感觉到的要素。

(2)中心要素: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示的点、线、面各要素。

四、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举例说明)1、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采用框格标注。

框格可水平或垂直放置,从左到右或从下到上依次为公差项目符号、公差值、基准。

指引线引出时必须与框格垂直,指向被测要素时必须注意:1)区分被测要素是轮廓要素还是中心要素;2)区分指引线箭头指向公差带的宽度方向还是直径方向。

2、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注意区分基准要素是轮廓要素还是中心要素。

若为中心要素,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3、形位公差的简化标注见图4-7、4-8。

4、形位公差有附加要求时的标注见表4-2、4-3。

0.008 φ0.05 A○A0.05 A二、公差框格在图样上的标注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按以下方法标注。

1)当公差涉及轮廓线或表面时,将箭头置于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但必须与尺寸线明显地分开,如图所示。

2)当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线上,该点指在实际表面上,如图所示。

3)当公差涉及轴线、中心平面时,则箭头的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如图所示。

4)当对同一要素有一个以上的公差特征项目要求时,为方便起见可将一个框格放在另一个框格的下方,如图所示。

5)当一个以上的要素作为被测要素,如 6个要素,应在框格上方标明,如“6X”、“6槽”、如图所示6)如果要求在公差带内进一步限定被测要素的形状,则应在公差值后面加注符号,见表4--2。

7)对几个表面有同一数值的公差带要求,其表示方法如图所示。

8)用同一公差带控制几个被测要素时,应在公差框格上注明“共面”或“共线”,如图4—24、图4-25中所示。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公差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方法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上偏差、下偏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案例分析。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公差、配合、间隙、过盈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

3.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测量方法:讲解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等测量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演示。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操作考核。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

2. 实物模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实物模型。

3.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4. 多媒体课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课件。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主要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基本术语和符号1.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1.5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案例素材1.6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案例分析报告第二章:基本术语和符号2.1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的定义及应用。

2.2 教学内容尺寸公差配合偏差符号表示2.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2.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三章:公差配合的分类3.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3.2 教学内容基本公差配合标准公差配合特殊公差配合3.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3.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误差4.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4.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五章:尺寸测量5.1 教学目标掌握尺寸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5.2 教学内容尺寸测量原理尺寸测量工具尺寸测量方法尺寸测量误差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5.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六章:形状和位置公差6.1 教学目标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应用。

学会阅读和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

6.2 教学内容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阅读6.3 教学方法讲授图样分析练习6.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图样素材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图样阅读练习第七章:表面质量7.1 教学目标掌握表面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王玉亭][电子教案(PPT版本)] (8)[71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王玉亭][电子教案(PPT版本)] (8)[71页]

项目四 零件定向公差与测量
项目任务
任务一 用百分表 测量平行 度误差
任务二 用测量垂 直度误差
任务三 用 正弦规和千 分表测量倾 斜度误差
任务一 用百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
任务引入
器材准备
任务实施评价
1
2
3
45
任务目标
任务实施
知识链接
想想练练
任务引入
平口虎钳底板上下面的平行度误差如何检测?
(a)平口虎钳实物
(5)移动表架,在Ⅱ—Ⅱ心轴的K长度的左右两端分别进 行测量,并记录该方向上测量数据h1和h2.
(6)改变位置,使I—I轴线及包含Ⅱ—Ⅱ轴线上一个端点 所构成平面与平台平行。方法同上,调平I—I心轴,然后在 Ⅱ—Ⅱ心轴的测量长度L的左右两端分别进行测量,并记录 方向上测量数据h1和h2.
(7)记录数据,清洁并整理实验器具。
性 3.数据处理 根据测得的数据Mmax和Mmin,计算平行度误差为Δ=Mmax-
Mmin。式中,Mmax为百分表的最大读数,Mmin为百分表的最小 读数。
4.填写测量报告 按步骤完成测量并将被检测零件的相关信息及测量结 果填入检测报告单
想想练练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认真完成课后习题
平行度误差检测报告单
测量连杆大小头轴承中心线的平行度误差。
活动分析
1.测量活动解读 本次活动测量项目为
2.测量方案确定
活动实施
1.测量器具准备 百分表、表座、表架、平台、心轴、被测件、全棉布
数块、防锈油等。
2.测量步骤 (1)在被测零件连杆的两孔中分别插入心轴I—I和Ⅱ— Ⅱ,并将心轴I—I选作基准轴线。 (2)将心轴I—I放在等高的V形块中(或等高顶尖座上), 且使I—I轴线及包含Ⅱ—Ⅱ轴线上一个端点所构成的平面垂 直于平台,用90°角尺校正后固定好被测零件。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六版)》—教学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六版)》—教学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六版)》教学教案【学习目标】1. 掌握互换性概念、分类及互换性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掌握互换性与公差、检测的关系。

3. 理解标准化与标准的概念及重要性。

4. 了解优先数系和优先数的概念及其特点。

0. 1 概述0.1.1 互换性及其意义1. 互换性(1)定义:是指在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中任取其一,无须进行任何挑选和修配就能装在机器(或部件)上,并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的特性。

举例:组成现代技术装置和日用机电产品的各种零件,如一批规格为M20X 2-5H6H的螺母与M20×2-5g69螺栓的能自由旋合。

在现代化生产中,一般应遵守互换性原则。

2. 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在设计方面(2)在制造方面(3)在使用和维修方面总之,互换性对保证产品品质和可鼎性,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0.1.2互换性的分类1. 互换性的分类(1) 完全互换性(绝对互换)若一批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挑选、调整或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则这些零部件属于完全互换。

(2) 不完全互换性(也称有限互换) 仅同一组内零件有互换性、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以满足其使用要求的互换性,称为不完全互换。

简言之,不完全互换就是因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互换。

2. 标准部件或机构的互换性分类(1) 内互换是指部件或机构内部组成零件间的互换性,例如,滚动轴承的外圈内滚道、内圈外滚道与滚动体的装配。

(2) 外互换是指部件或机构与其装配件间的互换性,例如,滚动轴承内圈内径与轴的配合、外圈外径与轴承孔的配合。

0.1.3 机械零件的加工误差、公差及其检测1. 公差允许零件尺寸和儿何参数的变动范围称为“公差”。

2. 测量是指将被测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比较,确定被测量的大小的过程。

3. 检验是指验证零件儿何参数是否合格,而不必得出具体数值的过程。

0.2标准化0. 2.1 标准化与国家标准1. 标准标准一般是指技术标准,它是指对产品和工程的技术品质、规格及检验方法等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从事生产、建设工作的共同技术依据。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五、检验平板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二、几何公差的项目及符号几何公差可分为:几何公差的代号基准代号基准要素的标注七、几何公差的其他标注规定.公差框格中所标注的公差值如无附加说明,则被测范围为箭头所指的整个组成要素或.如果被测范围仅为被测要素的一部分时,应用粗点划线画出该范围,并标出尺寸。

被测范围为部分被测要素时的标注.若需给出被测要素任一固定长度上(或范围)的公差值。

.给定的公差带形状为圆或圆柱时,应在公差数值前加注“为球时,应在公差数值前加注“Sφ”。

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用刀口尺测量表面轮廓线的直线度误差用指示表测量外圆轴线用指示表测量平面度误差的直线度误差2.平面度误差的检测.圆度误差的检测用指示表测量圆锥面的圆度误差外圆表面圆柱度误差的检测4.圆柱度误差的检测二、方向、位置、跳动误差的检测面对面平行度误差的检测线对面平行度误差的检测2.垂直度误差的检测面对面垂直度误差的检测面对线垂直度误差的检测3.同轴度误差的检测4.对称度误差的检测5.圆跳动误差的检测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教案编号:QD-751b-19 版本:A/0 流水号:授课教师:审阅签名:提交时间:审阅日期.螺纹公差带的位置和基本偏差。

公差配合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先修课程机械基础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技术测量”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单元绪论(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种类、好处、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条件。

了解技术标准的作用及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二)教学重点互换性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贯彻执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1、介绍互换性概念及其作用2、讲解技术标准制订过程及其种类、作用3、补充机械常用长度单位毫米、微米的有关知识(四)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互换性,技术标准的有关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对强制性技术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五)思考题1、实现互换性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技术标准有什么作用?第二单元尺寸公差与配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发解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熟悉尺寸公差配合标注的意义,掌握有关公差表格的查找方法,学生应知道设计要按标准规范。

检测要按图纸要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对孔、轴公差带与配合难点:公差带位置,极限尺寸状态下最大间隙最小间隙及最大最小过盈量,本章术语较多。

(三)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2、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3、尺寸到18孔、轴公差带与配合4、配制配合的概念、末注公差有关知识。

(四)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对小于18及大于500尺寸公差也作了相应介绍,学生应掌握表格查找方法,熟悉标注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第8讲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第8讲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为了保证这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 验收极限:是指检验工件尺寸时判断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国家标 准规定,确定验收极限的方式有内缩方式和不内缩方式。
1)内缩方式 验收极限是从图样上标定的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 寸分别向工件公差带内移动一个安全裕度A来确定的。
验收极限按内缩方案确定。由表3.17确定安全裕度A和测量器具的不确定
度允许值μ1 。 该工件的公差为0.046 mm,从表3.17 查得A = 0.0046 mm,μ1 =
0.0041 mm。其上、下验收极限为:
上验收极限 = dmax - A = (60-0.010-0.0046) mm = 59.9854 mm 下验收极限 = dmin + A = (60-0.056+0.0046) mm = 59.9394 mm (2)选择测量器具 按工件公称尺寸60mm,从表3.20查得分度值
2
计量器具的选择
计量器具的选择
为了保证测量的可靠性和量值的统一,国家标准规定:按照计量器具 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1选择计量器具。u1是表征测量器具的内在误差引 起测量结果分散的一个误差范围,其中也包括调整时用的标准件的不确定 度。
表3.13 安全裕度(A)与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
表3.14 指示表的不确定度 所使用的计量器具
尺寸范围
分度值为0.001的 千分表(0级在全 程范围内)(1级 在0.2mm内)分度 值为0.002的千分
表1转范围内
分度值为0.001、 0.002、0.005的千 分表(1级在全程 范围内)分度值为 0.01的百分表(0 级在任意1mm内)
分度值为0.01 的百分表(0 级在全程范围 内)(1级在 任意1mm内)
0.0014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测量方法分类
1.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系统误差的规律可知,可在测量过程中加以消除或在测量结果中修正。
2.随机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误差,又称偶然误差。
随机误差变化复杂,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少并控制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抵偿性:当测量次数无穷次时,正负误差的总和趋于零。
对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
P64 5
系统介绍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测量方法的分类,概念理解较为容易
3.粗大误差
由于测量者主观上的疏忽或客观条件的剧变,如突然振动。
粗大误差使测量结果明显歪曲,应剔除此类测量结果。
四、随机误差的特性
1、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及其特性
1)单峰性:绝对误差为零,出现次数最多。
2)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次数接近相等,图形近似对称分布,测得值的平均值为中心。
3)有界性:在一定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
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课堂小节布置作业 Nhomakorabea课后小节
第三节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
3.了解测量误差的分类及随机误差的特性
重点、难点:测量误差的分类及随机误差的特性
讲授法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
测量误差的概念
定义:是指测量值ι与真值μ之差。δ=ι-μ
或|δ|=|ι-μ|
上式反映测得值偏离真值大小的程度。|δ|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二、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器具的误差
由测量器具的设计制造装配和使用调整的不准确引起。
2.方法误差
指选择的测量方法或定位方式不完善所引起的。
3.环境影响
温度、湿度、振动、灰尘等测量条件。
4.人员误差
测量人员眼睛的最小分辨能力和调节能力;测量技术的熟练程度、测量习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