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诗文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7a3fe2f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7.png)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篇: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呢?一、立足课内阅读,探索高效的古诗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三四首隽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沉淀,彰显出特有的经典魅力。
它们语言凝练,内涵丰富,需凭借丰富的想象、超时空的感知,方可体会蕴含其中的意境和主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入手,从具体特点出发,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
如教学《望湖楼醉书》时,从把握诗眼入手来体会意境、感受诗情,作为古诗词钻研的有效切入点。
这首诗的诗眼在题目之中,就是一个“醉”字。
教学中就抓住“醉”字,以一个问题“诗人被什么而醉?”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画面: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教师主要是通过抓词“翻”“遮”,让学生来感受云的厚、重、猛,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来势汹汹的云,“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滚......”;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则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暴雨、骤雨的记忆,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像跳珠一样的雨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雨的急、快、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教师围绕“忽”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感受“忽”带来的惊喜等。
让学生通过云的浓墨、壮观,雨的圆润、活泼,风的急速、力量,水的茫茫一片,感受到诗人被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所陶醉,为大自然的变幻和力量所惊叹的那份情感。
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课堂才彰显生气和价值。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7f41097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9.png)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创新途径和方法,如何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共同的课题。
老一辈的文学家、作家、教育家也都非常重视古诗词的历史研究、教学研究。
那么,我们各个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在进一步丰富完善古诗词教学理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责无旁贷,无可替代。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人文素养,它表现为积极乐观、自立自强、淡泊名利等方面。
人文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是人在后天的学习中形成的一种对于物质文化需求的较为高级的意识形态。
它侧重于人的精神层面和精神建设。
一个有人文素养的人,品格一定同样优秀。
在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古诗词的发展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字里行间隐藏了一个时代的兴衰盛亡,一个人的悲欢离合。
古诗词教学是一个传播知识、传播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途径。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诵读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
二、问题的提出(一)对语文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的主动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本质是为了实现人的整体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总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智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总目标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两版课程标准都表明:古代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古诗词是民族灵魂的顶梁柱,值得去诵读、去品悟,我们有责任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对统编版教科书推进使用的积极践行统编版教科书在结构上与之前版本教科书有明显的不同,它采用“双主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索是内容主题,一条线索是语文要素。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b067c87a7fd5360cba1adbd7.png)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摘要:阅读经典诗文,进行人文的熏陶,厚实文化底蕴,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调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
使学生受到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经典诗文语文素养提高方法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经典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深刻的哲理。
解读传承经典诗文,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学生,也就意味着在学生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学生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
而从现状看,民族文化却在失落。
农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在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断层。
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古老的中华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更是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仅是知识辅导,更是成长的营养。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阅读。
从诵读中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的精心构思、谋篇布局、恰当的表达、优美的语言、独到的见解,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
鉴于以上认识,我开展了《经典诵读与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研究》课题研究。
一、提炼诵读内容,厚实文化底蕴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取分时段进行,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安排诵读内容。
第一时段,积累学生容易走近的“古诗足迹”,在这期间,我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是:诵读为主,体会悟情为辅,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学生教材中的古诗文。
第二时段诵读精美诗文,这期间,对学生要求要高一些,既要做到体会诗意,又要用朗读的形式表达情感。
如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学生在课外自选)。
第三时段与圣人对话,侧重在学生的文明礼仪、做人、明理等方面德育渗透。
如:《增广贤文》、《论语》等。
诵读古诗文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诵读古诗文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6afa6707f12d2af90242e60b.png)
学 生 的语 言 积 累 ,使 学 生 吸 收 了古 代 语 己的 生 活 ,展 开 联 想 ,想 象 诗 中各 种 景
篮罐
人 文 主 义 认 为 ,教 育 应 专 注 于人 的 二 、重视 自主 ,培养 悟性 世 界 、 人 格 的 世 界 ,把 培 养 独 立人 格 和 古 诗 文 诵 读 中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的 培 独 特 个 性 当 作 优 先 追 求 的 目标 。而 人 格 养 ,应 是 学 生 个 性 化 阅 读 实 践行 为 。 古 和 个 性 的 培 养 应 是 在 “ 物 细 无 声 ”般 润 诵 读 为本 ,增强 积 累 在 古 诗 文诵 读 中要 提 高 学 生 的 人 文 人 写 诗 “ 在 含 蓄 ~ ‘ 在 意 外 ” 贵 言 。我 们 的过 程 中 逐 步 实 现 的 。也 就 是 说 ,学 生 学 诗 ,从 读 入 手 , 披 文 入 情 ,体 会 诗 人 人 文 素 养 的提 高 , 是 潜 移 的 ,渐 进 的 , ∥ 素养 ,教 师 必须 尽 可 能 多地 给 学 生 提 供 瓤置 阅读 实践的机会 ,让 学生在大 量的阅读 含 蓄 之 美 ,言外 之 意 ,与 诗 人 同喜 同忧 。 是 在 长 久 的感 悟 熏 陶 中逐 步形 成 的 。 游 惠 送 在 古 诗 文 的诵 读 时 , 培养 学 生 真 善 实践 中整体感知 ,培养语感 ,受到情感 如 《 园不 值 》《 崇 春 江 晚 景 》 《 孟 的熏 陶。而吟诵是 阅读古诗文流行广泛 浩 然 之 广 陵 》三 首 古 诗 ,都 是 情 景 交 融 美统一 的完美人格 ,是开展诵读活动的 且 公 认 有 效 的方 法 ,即 用 抑 扬 顿 挫 的声 的 写 景 诗 。在 音 韵 和 谐 、行 云 流 水 般 描 最 终 目标 。吟 诵 古 诗 文 ,它 的 显性 效 果 调 ,有 节 奏 地 读 出作 品的 独 特 神 韵 。作 述 中 ,展 现 出一 幅 幅 栩 栩 如 生 、 生 机 盎 容 易 被 人 重 视 ,但 实 际上 它对 学 生 的 隐 为 一 种 学 习 、 鉴 赏 的 方法 , 吟 诵 对 学 生 然 的 春 景 图 , 表 达 了诗 人 对 春 的 赞 美 以 性 教育更为重要 ,更为长远 。伴 随着对 理 解 和 继 承 优 秀 文化 ,提 高 阅 读 和 写 作 及 朋 友 之 间 的 惜 别 之 情 :又 如 《 儿 》 语 言文字的学习 、推敲 、运用 ,学 生的 示 《 官 军 收 河 南 河 北 》 两 诗 则 于 节奏 明 思想 情操 、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 中得到 闻 能 力 ,有 着 积 极 的作 用 。 在 诵 读 活动 中把 “ 读 为 本 , 不 求 快 、声音铿 锵的诗句中 , 自然流露 出深 了修 炼 和 熏 陶 , 学 生 在 无 形 中提 高 了语 诵 甚 解 ” 作为 开 展 诵 读 中华 经 典 古 诗 文 活 厚 而鲜 明的爱国情感 。 教学这五首诗时 , 文 素 养 ,培 养 了完 美 的 人 格 。 正 如 魏 书 “ 从行 为到 习惯 , 动 的一 个 指 导 思 想 。 诵读 为本 ,不 求甚 第 一 , 引 导 学 生 把 诗 句 读 正 确 ,读 出节 生 所 说 , 从 思想 到 行 为 , “ 解 ” 就 是 让 学 生 在 接 受 经 典 教 育 的 时 奏 和 韵 律 ;第 二 , 引 导 学 生 抓 住 诗 人 写 从 习 惯 到 命 运 ” 们 深 信 , 着 学 生 思 , 。我 随 候, 在接触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的过程 中, 意 上 的重 点词 句 ,指 导 其 调 动 自 己的 思 想 认 识 的 逐 步 加 深 ,他 们 自然会 把 思 想 通 过 反 复 诵 读 ,潜 移 默 化 地 受 到 熏 陶感 维 ,展 开 联 想 , 赏 其 景 趣 、情 真之 美 。 认识转化落实到行动上 ,最 终养 成 良好 欣 染 ,让一篇篇优秀的诗文在幼小 的心灵 第 三 ,指 导 情 感 朗读 。老 师 以适 当 的 语 的 习 惯 , 创造 出 美 好 的 人 生 。 中不断地反刍、发酵 ,使之成为学生一 言 ,创设意境 ,唤起 学生的情 感 ,再配 应 该 说 , 语 文 课 程 的人 文 性 是 一 种 生 高 远 见 识 、 完 美 人格 的源 头 活 水 ,从 以古筝或琵琶 曲,把学生带入情境 ,然 客 观 存 在 ,提 高 学 生 的 人 文 素 养 是 语 文 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后让学生反复吟咏 ,逐渐拉近 与诗人的 课 程 义 不 容辞 的 责 任 。古 诗 文 作 为 语 文 吟诵 的方 法 有 很 多 , 节 律 朗读 法 、 情 感距 离 。 如 课 程 中 的~ 个 载 体 , 大 量 、 自主 、长 期 诗情画意结合 法、节奏 诵读 法、据谱填 感 悟 意 境 , 重 在 启 发 学 生 的联 想 和 地吟诵之 ,无疑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 词演 唱法 、速读法 ……可根 据学生各 自 想 像 , 从而 进 入 诗 句 所 描 述 的景 象 ,体 文 素 养 和 语 文 能 力 。 草长莺 飞二 四 、熟读 古 诗 , 自悟 自得 的特 点,选择 自己喜欢 的方 法,能记住 会 诗句所表 达的境界 。如 “ 我 们 赞 同 中华 古诗 文 经 典诵 读 工程 即可。当然古诗文诵读必须保证 时间, 月天 ,拂堤杨柳 醉春 烟,儿童散学归来 要时时诵 , 天天记 , 这是保证诵读质量 、 早 , 忙趁 东风放纸鸢 。 如此生机盎然 的 组 织 者 对 古 诗 文 “ 求 甚解 ” 的提 法 。 不 进行大量积累 的前提 。实践 中曾提 出了 景象 ;如此浓厚 的生活情 趣 ,单就字面 解 就 变 成 了标 准 答 案 ,这 恰 恰 是 古 诗 “ 天天读古诗 , 中晚十分钟 ”的口号 , 的理解是不够 的。可 以通 过配乐 朗读 , 文 教 学 的 弊 病 。教 学 中 ,应 让 孩 子 选 择 早 保证诵读 的 “ ” 大量 的吟诵 丰富了 听课文录音 、观看插 图等,结合学生 自 自己最喜欢 的一行多读几遍 ,并读给 同 量 。
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7cd83f7a6bec0975f565e28f.png)
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者:姜英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06期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表现出古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蕴含着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蕴藏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
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汉语美感的体验,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若干经典诗词。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更能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配乐诵读,培养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诗歌就应该大声地朗读出来。
多读熟读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体味情感,在读中感受作品意境,从而培养语感。
一些古诗词被配上现代流行歌曲传唱,如王菲演唱的苏轼的《水调歌头》,安雯演唱的李清照的《一剪梅》等。
学唱这些诗词,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加强记忆。
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时,可以配上符合诗歌意境的音乐,营造特有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熟读成诵。
在学习诗经的《蒹葭》时,教师可以选取一首古筝曲给学生配乐朗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創设优美的情境,以声音重组“芦苇、白露、秋霜、秋水、晓雾”等诗词语言,感受诗意。
诗词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背诵下来,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吟读,“与诗人相遇”;通过译读,“与诗人同行”;通过背读,“品诗人笔法”;通过说读,“对诗人说话”。
配乐诵读正是为了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二、群文整合,学会思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群文阅读,把一些古诗词,以题材内容或情感等为主题的方式组合,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梳理整合文本、拓展联系、比较异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培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避免教学资源的单打独斗,开启学生思考的源泉。
(1)整合内容,把握主旨。
在学习初三上册第三单元的诗歌时,就可以根据内容进行整合。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ec00c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b.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的古诗文诵读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可以感受词句之美,体验文学之韵味,培养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古诗文诵读的意义1. 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经典古诗文,学生能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面积,增加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2. 培养语感和修养。
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学的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养,提高他们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3. 增加词汇量。
古诗文中蕴含了丰富的词汇和精彩的表达方式,通过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这些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
4. 传承文化传统。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 课前导入。
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打开学习的大门。
2. 合理选择诵读内容。
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水平特点,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相符的古诗文进行诵读,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 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次进行教学,设置不同的难度和深度,确保每个学生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4. 注重表达方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朗读古诗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表达方式的恰当性,培养学生优美的语音表达能力。
5. 配合相关活动。
通过配合绘画、模仿表演或口头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三、评价指标和方法1. 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通过录音或实际听课,评价学生朗读古诗文时是否准确把握语音语调,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诗词的韵味和格调。
2. 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或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看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古诗文中的意境、情感和含义。
3. 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看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来。
【学生】浅谈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浅谈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16bfb4c5ed630b1c58eeb538.png)
古诗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策略初探地址:沭阳县塘沟镇邮编:223611联系电话:古诗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策略初探内容摘要:在文学作品这一坦荡无垠的艺海里,古诗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保守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学生在千古美文的滋养下,明白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的意思后,一定会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上,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为一代新人,成为社会的栋梁。
而这,正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语文素养弘扬文化情感兴趣能力习惯古诗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弘扬中华保守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五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保守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弘扬中华保守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诵读古诗词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而诵读古诗词能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其实千百年来,诵读古诗词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是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从古诗词中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从古诗词中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4e767c3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c.png)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从古诗词中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在中国文化中,古诗词一直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古诗词,让我们的心灵和语言得到升华。
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中,学习古诗词的教育是培养孩子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古诗词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珍贵遗产,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可估量。
古诗词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悠久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诗词的诗意表现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入了解这种表达,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与孩子的文化成长息息相关。
教育家们认为,孩子的文化背景是孩子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学习古诗词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古诗词,孩子既能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又能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和人文精神。
课堂中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使学生扎根于自己的文化,学会自信、自爱,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是十分必要和必要的。
除了意义的体验之外,古诗词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实质作用。
诗歌表达为文学的核心形式,通过学习古诗词,孩子们将会练就一种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对音韵美和词语印象的记忆,对于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提升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认识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如意境、形式、修辞、体裁、思想、美学感染感知、审美体验等,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可以选取描绘季节、自然、祖国等主题的古诗词,让学生通过美丽的句子和情感的深入表述,了解大自然、祖国的美丽之处,同时也增强语文素养。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范文,自己动手写作,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需要反复的诵读才可以记住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听着录音念古诗词,并适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和欣赏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共同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
通过朗诵、欣赏、记忆、理解和故事色彩的释义,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前所未有的体验,进一步提高语文技巧和文学素养。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79386f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a.png)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语文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诵读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如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及如何评价经典诵读活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典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汉字文化的精髓。
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对经典的热爱和追求。
诵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增强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计划,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选择经典诗词、文言文、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可以通过个人诵读、小组诵读、班级诵读等形式开展活动。
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将诵读经典作品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通过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经典作品。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诵读比赛、朗诵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持续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如何评价经典诵读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经典诵读活动可以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的表现与收获等方面进行评价。
要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要评价学生的表现与收获,包括学生的诵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
可以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来评价学生的表现。
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要重视评价的反馈作用,及时调整和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7f4102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b.png)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古诗文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之美,增强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诗歌作为文学的瑰宝,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是深邃的。
通过诵读古诗文,可以让学生们沉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之中,感受古人的情怀和思想。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诗经》中的诗歌,感受到乡土情怀和田园生活的美妙;通过诵读唐代诗人的作品,了解唐朝的盛世景象和士人的豪情壮志;通过诵读宋词,领略到宋朝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从中领略到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诵读古诗文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古诗文作品,让学生进行诵读。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一》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通过铿锵有力的音韵,表现出秋夜的寒冷和寂静,使人不禁沉浸其中。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诗文的美妙,还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千言万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诵读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古诗文作为一种精炼而优雅的表达方式,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语言表达,提升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食花萍萍芳草心”一句,表达了杜甫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渴望,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通过诵读和分析这样的古诗文作品,学生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诵读古诗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诵读经典古诗文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诵读经典古诗文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fe12e3340912a21614792985.png)
如果 我们 培养 出 的学生 不知 道李 白、 甫 , 知道 苏东坡 、 杜 不 李 清 照… …从 来没有 读过 、 过诗 经 、 诗 、 听 唐 宋词 , 想 , 们 的教育 我 我
感 之美 , 生就能 读得 声情 并茂 了 。 学
四、 开想 象 、 意 明理 展 悟
提。 因此 , 首先 注重 激发 学生 自读古 诗 的兴趣 。 在教 学 的起 我们 如 始 阶段 , 们 给学 生讲 “ 的故 事 ”诗坛 趣话 ”先读 浅显 的诗 , 我 诗 “ ; 使
诗 的兴趣 。 以先让 学生 把 以前会 背 的古诗 全部 背诵给 同 桌听一 可 部分 简单 诗词 抄下 来进 行背 诵 。难 度不 大 , 背诵 起来 有 种似 曾相 识 的感觉 , 自信心 一 下子 就找 到 了。 ( ) 法 。英国 生物 学 家达 尔文 说 :最 有价值 的 知识 是 关于 2导 “ 方法 的知识 。 ”大 量诵 读古 诗 文” “ 的关键 就 是掌 握一 定 的“ ” 法 才 能完成 一定 的 背诵 “ ” 因此 , 量 。 在课 堂教 学 中 , 我非 常注 重导 之 以
根据 诗的 内容 , l 学生想 象诗 中描绘 的美好 画面 , 生才 能 弓导 学
我 通过 启发学生 根据诗意展 开合理 想象 , 意 明理 , 悟 再把 想象 中的 既 激发 了学 生学 习古诗的兴 趣 , 又能 加深对古诗 的理解 。
五 感 到读 诗 并 不难 , 尝到读 诗 的 甜头 , 以此 来 调 动学 生 自读古 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中,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 登鹳雀楼》 , 听 , 行初 步 的统计 ; 把 同学 们接触 过 , 又不 是大 家 都会 的那 景物 画下来 或把你 站在高处 观察 的景物用一 二段话 写出来 。 进 再 但 这样 ,
引导经典诵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引导经典诵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370927b4c77da26925c5b0df.png)
引导经典诵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适当进行经典美文阅读,弥补当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感悟、积累经典文化,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素养提高方法古诗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练,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性,有益于培养诗学素养。
同时,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古诗文均为凝聚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有着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经典诗词篇章,它们是文化精神极为深刻、极有特征、极其精美的聚光点,它们深层蕴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
一、开展经典诵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附加的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显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
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
二、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领略古诗文独特的魅力古诗文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
作为一种学习、鉴赏的方法,吟诵对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
指导学生朗读时按诗歌节奏“摇头晃脑”一番;背诵时则闭上眼睛,在摇摇晃晃中体味诗歌的情感底蕴及生命内涵,感受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8f2da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c.png)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一种基础能力和素养,具体包括语
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展开阐述。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
古诗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古诗文的语言优美、精炼,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生学习古诗文时,可以通过默读、朗读、背诵等方式来感受古文的语言之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古文的讲解和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古文中常用的词汇、词语、句型等,扩大学
生的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方式。
古诗文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通过学习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诗文中有很多比喻、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社会
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文化素养的培养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古诗文中蕴
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古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情感表达。
学习古诗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拓宽学生的审美
视野。
四、情感态度的培养。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154b94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b.png)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智慧和人生哲理。
通过阅读古诗文,学生不仅可以领略文学之美,还能够提升核心素养,进一步培养情感素养、思维素养、文化素养和实践素养。
在当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语文教育作为一门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既是内容的传递者,也是思维的引领者和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在初中阶段,古诗文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诗文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种核心素养。
本文将围绕如何通过古诗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言古诗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理解和欣赏古诗文,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自己的情感、思维、文化和实践等核心素养。
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因此,如何在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价值观念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诗文的语言、意境、题材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古诗文作为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代表意义。
在阅读古诗文之前,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探讨古诗文中反映的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例如儒家思想的影响、孝道、诚实正直等价值观念。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中了解其他同学的看法,拓宽视野。
通过比较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古诗文,对比中外文化的差异和相通之处,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价值观念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根据古诗文创作作品、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为学生提供关于文化价值观念的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增强对文化价值观念的认识。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b8f7c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1.png)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引言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文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诵读古诗文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诵读古诗文对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有着重要影响;三、诵读古诗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诵读古诗文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文是具有高度压缩性和概括性的文学形式,需要读者有较高的语文水平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
而诵读古诗文时,要求学生准确地吐词、发音、停顿,这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古诗文中丰富多样的比喻、修辞手法,也能够启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诵读古诗文对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有着重要影响古诗文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情感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能够领略到诗人的情感,感受到那种既优美又深刻的人生哲理,从而产生共鸣,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
四、诵读古诗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五、结论综上所述,诵读古诗文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古诗文的特点,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古诗文的内在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使其成为有知识、有思想、有品位、有情感的人。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7143569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8.png)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古诗文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感知语言魅力,培养文化认同感的主阵地。
在古诗文中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中之重。
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文阅读教学时要从情境分析、语言赏析、知人论世、宏观布局等角度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对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提出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核心素养引言: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古诗文阅读教学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古诗闪烁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芒,展现着祖国辽阔的土地、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以及特色鲜明的民风习俗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具有促进学生丰富语言积累、陶冶高尚情操、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古诗文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致力于帮助学生在阅读古诗时兼收并蓄、有机整合,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一、立足教材,增加学生阅读厚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阅读教学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这些要求也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围绕这些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时认真梳理、研究:如何扩大初中生古诗阅读面?如何提高初中生古诗阅读能力?如何将课内古诗教学与课外延伸古诗阅读融合起来?如何从针对性训练阅读走向积淀性提升阅读?这需要教师在课内古诗教学上探索古诗的独特风格、写作特点、诗歌特征、诗境赏析、诗歌主旨、情感体悟、陶冶情操;在课外古诗阅读上研究训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用实践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规范答题能力等。
教师要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内外兼容,让古诗文阅读教学垫起初中古诗阅读教学的高度,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爱上古诗,对古诗阅读满怀信心、充满期待,进而走向更为广阔的古诗世界。
例如在《登幽州台歌》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背景入手,先让学生看到一位年少时裘马轻狂,豪放机敏的陈子昂,从伯玉摔琴的机智,到不合官场的豪放与耿直,他的一生虽改侠客的身份,却不改侠客的心性,即使仕途不顺,却一生热爱至死不渝。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698e34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f.png)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语文素养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方法和意义。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1.设立经典诵读角学校可以在图书馆或者教室里设立一个专门的经典诵读角,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和背诵经典诗文。
在这个角落,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优秀的诗歌、散文、经典名言等,供他们阅读和学习。
可以邀请老师或资深的语文爱好者定期给学生带来一些诵读指导和经典作品解读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触和理解经典著作。
2.设置经典诵读角色扮演学校组织学生们进行经典诵读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模仿经典人物,如文学名家、历史人物等,通过改编、表演等形式,将经典诗文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此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表演天赋,更能够让他们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文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从而提高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组织诵读比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间的诵读比赛,让学生们有机会在公开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经典诵读才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比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对经典诗文的热爱和学习的积极性。
4.创建经典诵读微课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建一些经典诵读的微课视频。
这些视频可以将经典诗文与当代生活场景结合起来,采用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呈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1.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提升诵读、朗诵的技巧,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练就一口流利的标准普通话,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68484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4.png)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诵读古诗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应该加强对古诗文的诵读和体验,让学生在欣赏古诗文的过程中受益良多。
【关键词】关键词:古诗文、高中语文教学、诵读、学生语文素养、审美情趣、情感共鸣、文化视野、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不可替代、加强体验。
1. 引言1.1 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学传统的传承和继承,更在于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诵读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经典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也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和生活哲学,从中汲取人生的经验和教训。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深入学习和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应该加强对古诗文的诵读和体验,让学生从中受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2. 正文2.1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作用。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可以提升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古诗文精炼、含蓄的语言常常需要学生去揣摩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这样的阅读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对历史、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情感的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诵读古诗文,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新课标小学古诗诵读
![新课标小学古诗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7c5fe0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a.png)
新课标小学古诗诵读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新课标小学古诗诵读,旨在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古诗诵读的意义1. 培养语感:通过诵读古诗,学生可以感受汉语的韵律美,培养良好的语感。
2. 丰富知识:古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3. 陶冶情操:古诗文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4. 传承文化: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诵读古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古诗诵读的方法1. 朗读:大声朗读古诗,感受其节奏和韵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 背诵:通过反复背诵,将古诗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记忆力。
3. 欣赏:欣赏古诗的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创作:在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自己的古诗,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古诗诵读的选材1. 经典古诗:选取《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经典古诗文,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
2. 时代特色:选择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古诗,如《悯农》、《静夜思》等。
3. 地域特色:选取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古诗,如《望岳》、《江南》等。
4. 教育意义: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古诗,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古诗诵读的实践1. 课堂诵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诵读,讲解古诗的背景、意义和艺术特色。
2. 家庭诵读: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
3. 社区诵读:组织社区古诗诵读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古诗诵读中来,共同传承文化。
4. 网络诵读: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古诗诵读比赛、交流等活动,扩大古诗诵读的影响力。
五、古诗诵读的评价1. 诵读能力:评价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看其是否能够准确、流畅地诵读古诗。
2. 理解能力:评价学生对古诗内容、意境、情感的理解程度,看其是否能够深入领会古诗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古诗文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提出的新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养系学生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知道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任务非常非常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什么叫语文素养?一般的解释是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语言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言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全面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相对难得多,学只有和学用在一起才体现他的意义价值。
而平时没有时间去用,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词汉赋到唐诗宋词,诗风词韵传了一代又一定代,而古诗词短小精悍,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内容,一首好诗往往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一段段精彩的插叙。
小学生要求背诵百首古诗,对陶冶学生情操,加强思想教育,弘扬祖国文化有利。
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很好的资源。
二古诗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行性
1,教学模式老套。
很多老师还是按照读,讲,背方式教学,从一年级一直六年级都这样的模式。
学生厌倦,老师也厌倦。
但怎样改进不可能一下到位,需要慢慢过度,而诵读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过度了。
2,教学资源有限。
对于小城镇学校来说,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不如发达地学校。
语文教学空间最大,对于古诗文来说简短,但离现在生活很远,要理解他们写的东西就要借助外界资源,多媒体设施一个学校一套,对于龙山一小一个年级10多个班级远远不够使用,所以说还是要利用传统模式来完成古诗文的教学目标。
三诵读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怎样在诵读古诗文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呢.
. 1、读懂题目。
古诗词和现代文一样,题目即文章额头,富含诸多信息。
许多古诗词借助题目,可以知道作品内容的范畴,是写景诗、泳物诗、叙事诗,还是送别诗、怀古诗,有的还可以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读诗必读题,读诗先读题,是品诗的必由之道。
唐朝诗人贾岛的诗作《寻隐者不遇》,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把题目的意思理解,那实在是过于浅薄,因为这一标题中的“寻”字就值得去细细推敲和品味。
“寻”,就是“寻找、拜访”的意思。
在这首诗中应该理解为“找”。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拜访对象是“隐者”,难遇难见,只能去找。
同时根据诗意,诗人确实在“找”——先问童子:“师傅在家吗?”回答该是:“不在家,外出采药了。
”又问:“到哪里去了?”童子说:“只知道到山里去了,云雾缭绕,山高林密,我也不知他的确定处所。
”这里,诗人不是在找吗?而且一问再问,一找再找。
可见要拜访的这位隐者,难以找到啊!认真品读“寻”字,有助于加深对诗中所写环境、氛围、情感以及意境的感悟。
2、读懂语言。
(1) 字词的品读。
古诗词讲究“炼”字,用词精妙,教学时必须认真揣摩、品味。
首先要捕捉“诗眼“或关键词。
这些字词往往能画龙点眼,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表现全诗的景物、情感或意境有着独特的作用。
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词、句、篇,认真加以推敲。
比如在教学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村居》时,启发学生用文中的一个字说说作者的感受。
学生分别举出“最喜”中的“喜”、“相媚好”中的“好”、“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醉”。
经过讨论交流,最后确定为“醉”字,并说明“醉”表现在哪里,用得好在哪里,从而领悟到词语运用的魅力所在。
(2) 句子的品读。
名句的诵读、积累、感悟在古诗词教学中至为重要。
适合小学诵读的名句琳琅满目:有的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的写景寓意,意境深远,如:“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
教学这些名句时必须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多抄多写,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学会品味,学会感悟。
丰富的想象、联想是品
析诗句的重要方法。
要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
要想出诗中的画面,读出画中的诗味。
(3) 意境的品读。
意境就是诗中的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机融合。
意境的品析必须对诗中的语言、作者的构思作更深层的解读,对诗中所描绘的图景、营造的氛围作更全面、整体的赏读。
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首先让学生想象诗中头两句所勾画的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画面,再欣赏翁媪、三个儿子共老少五人的不同面貌和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神态。
进而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诗中所描绘的村居的美,以及大自然的和谐、人的生活的和谐、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的深远意境。
同样的题材,近似的画面,却往往有不同的构思,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是写庐山,但取景却不同,角度不同,表达的意境也就不同。
李白是“望庐山”“遥看瀑布”,是远距离的仰望,以香炉峰作背景,把瀑布作特写镜头,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大自然美的意境。
而苏轼是“广角镜”的手法写庐山的全景,是横看、侧看、多角度的看,从整体感受庐山千姿百态的美。
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发赞美的情感,而是发出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叹,悟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表达了耐人寻味的富有哲理的意境。
3 品读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学生诵读古诗词不必讲太多的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方法。
但古诗词不少运用了一些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的手法,丰富了诗歌的想象,描绘了生动的画面,抒发了深厚的感情,把诗歌的语言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刘禹锡《望洞庭》的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把洞庭湖水、湖中君山比喻为“白银盘里一青螺”,和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相呼应,勾画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一幅自然和谐的山水画。
又比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张手法;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开”和白居中易“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拟人、比喻手法,教学时都要引导学生想象其情景,体会其语言特色,知道这样写好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写。
四我在教学古诗文中的经验之谈
一、巧妙利用时间。
,我一般7:10就到教室,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
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
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
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古诗文必读一首,再利用三无分钟时间读课文。
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或读或背,点点滴滴,日积月累。
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
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
我从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
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
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
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
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
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
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
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
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
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
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
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
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
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
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
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
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只要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古诗词提升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