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含答案)1.细胞膜(又叫质膜)可以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反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功能特性)。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含少量糖类。
3.目前公认的细胞膜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贯穿于脂双层中;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均可运动,从而决定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结构特点)。
4.细胞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
如与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等关系密切;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5.细菌、真菌及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侧有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则分别由不同物质组成。
对应学生用书P21细胞膜有选择透性1.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完成实验表格)目的要求观察种子中胚的染色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材料处理将玉米籽粒浸泡一定时间步骤一组用沸水煮熟一组未煮过沿胚的中线纵剖,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用水冲洗籽粒至冲洗液无色为止现象胚细胞着色深胚细胞着色浅结论活细胞对外界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而已经死亡的细胞对外界物质的吸收失去了选择性2.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又叫质膜)有允许某种物质透过的特性,称为细胞膜对该物质的透性。
某些物质分子能透过质膜,也有些物质分子不可透过质膜,因此,质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
1.实验室中用红墨水染色的方法就能知道种子的死活,你能解释它的原理吗?提示:种子活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活种子不会被染色,而死种子细胞的细胞膜失去这个功能而被染成红色。
2.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有什么意义?提示:保证有用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物质排出细胞,有利于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3.用一定量的糖和醋腌制大蒜,可得到美味的糖醋蒜,你知道腌制原理?提示:腌制大蒜过程中细胞死亡,细胞膜变成全透性膜,糖醋进入细胞。
4.莲藕“出淤泥而不染”事例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特性?这种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提示:选择透性;主要体现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有害废物的排出,防止病菌、病毒的侵入等方面。
高三生物——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和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高三生物——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和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实验解读 1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1)实验原理: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允许水分子自由进出,不允许大分子的红墨水进入细胞。
(2)实验过程
分组⎩⎪⎨⎪⎧
实验组:2粒未煮过的玉米籽粒对照组:2粒煮过的玉米籽粒 ↓
染色: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以淹没种子为宜)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2 min ↓
冲洗: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
观察:玉米籽粒中胚的颜色
(3)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煮过的玉米籽粒胚细胞着色深,没煮过的玉米籽粒胚细胞着色浅或不着色。
②结论: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透性。
2.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的使用
(2)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的比较 项目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题型增分练 一、必考选择题(1~25题)考点2 细胞代谢
考点2 细胞代谢1.(2017·江苏学业水平考试)下列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搭建大棚时,选择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B.连续阴雨天时,适当补充光照C.为了提高产量,晴天下午密闭大棚D.为了防止冻害,冬季夜间覆盖草帘答案C解析搭建大棚时,选择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有利于透光,A正确;连续阴雨天时,光合作用减弱,需要适当补充光照,以提高产量,B正确;密闭后大棚中二氧化碳将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不利于提高产量,C错误;为了防止冻害,冬季夜间覆盖草帘,D正确。
2.(2017·浙江模拟)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B.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C.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答案B解析酶可以在生物体外起作用,A错误;极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其组成元素与ATP相同,B正确;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ATP 只能用于碳反应,但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和细胞溶胶均可产生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C错误;在正常的生物体内,ATP的合成速度一般等于分解速度,剧烈运动时,通过加快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D错误.3.(原创)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光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光合作用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时的速率B.卡尔文循环虽然不直接需要光,但只有在有光条件下才能一轮一轮地循环不已C.碳反应中,3-磷酸甘油酸接受来自NADPH的磷酸基团形成三碳糖磷酸D.秋天红色枫叶细胞内仍含有叶绿素答案C解析碳反应中,3-磷酸甘油酸接受来自NADPH的氢离子还原成三碳糖磷酸,C错误。
4.(改编)能够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A.脂肪水解酶B.蛋白质水解酶C.淀粉水解酶D.DNA水解酶答案B解析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使其水解的酶是蛋白质水解酶.5.(改编)研究表明,主动转运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1 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一、提示与思考活细胞的质膜具有选择性吸收能力,而死细胞的质膜则丧失了这种能力,染料(如:红墨水)能进入死细胞而将死细胞染色(如:红色)。
玉米成熟的种子中有胚和胚乳,胚细胞具有生命活性,胚乳细胞已经凋亡。
二、实验与分析 【器具与材料】1.你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需要的器具和试剂。
实验器具与试剂 需要的请打√ 实验器具、试剂 需要的请打√ 红墨水 刀片 培养皿 镊子 烧杯 清水 酒精灯【步骤与操作】【记录与处理】 1.记录观察结果取四粒已经泡胀的籽粒,将其中2粒在沸水中煮5min 后,冷却,作为 的实验材料分别取 和 的玉米籽粒放在培养皿中,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以淹没种子为宜)。
2min 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胚的中线思考:浸泡的目的是什么?观察籽粒中胚和胚乳的取玉米籽粒放在20-25℃的温水中浸泡36h (课前准备好)注意:切割玉米时注意安全。
1. 用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作对比,并比较籽粒中胚的着色情况,说明什么问题?2.试分析为什么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中胚乳的染色都较深?三、自我检测1.苋菜叶片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
将苋菜叶片放到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若进行加热处理,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
其原因是()A.细胞壁在加热后受到破坏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加热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加热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液泡膜和细胞膜2.任何系统都有边界,边界对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3.在农业生产中为了确定播种时的用种量及播种后的出苗率,播种前必须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是指在最适宜条件下,在规定天数内,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
6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一、教学目标1.观察种子中胚的染色特点2.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从而对细胞膜的性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二、实验原理活细胞的质膜具有选择性吸收能力,而死细胞的质膜则丧失了这种能力,染料(红墨水)能进入死细胞将死细胞染色。
玉米成熟的种子中有胚和胚乳,胚细胞具有生命活性,胚乳细胞已经死亡。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难点:细胞膜的通透性四、实验材料与用具玉米籽粒,红墨水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杯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细胞有三个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
由内及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细胞的外部结构——细胞膜。
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先来回顾一下这块方面的知识。
实验演示:看来大家已经充分了解了玉米胚乳的结构,那我们现在就来做这个实验。
(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煮过的玉米胚变成了红色,而未煮过的玉米胚则还是无色。
这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把书翻到P.阅读课本,并找到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学生阅读回答)那为什么这个实验会成功呢?从实验设计的组别出发来思考。
这里我们要提到两个概念:实验组和对照组正因为根据实验的变量,来进行实验,才能得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特质。
结构决定功能,既然有这样的功能,那它的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进入实验:1.取玉米籽粒放在20-25℃的温水中浸泡36h2.取四粒已经泡涨的籽粒,将其中1粒在沸水中煮5min后,冷却,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3.分别取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放在培养皿中,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取每一籽粒的一半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以淹没种子为宜)。
2min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4.观察籽粒中胚和胚乳的颜色。
六、实验讨论用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作对比,并比较籽粒中胚的着色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4届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2.许多科学家认为,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了,从宿主细胞那里获取丙酮酸,宿主细胞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线粒体。
以下哪些证据不能支持这一论点A.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B.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C.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少数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D.线粒体和细菌DNA中无遗传效应片段的比例,比真核细胞低3.下列关于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前,需用50%的酒精洗去杂质B.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C.光合色素提取实验中,叶片研磨时应加入二氧化硅以防止色素被破坏D.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未煮过的玉米籽粒不会被红墨水染色4.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B.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C.肝脏处血浆中的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中高D.肝细胞可以和组织液直接发生物质交换6.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教材实验复习(3)▏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透性
教材实验复习(3)▏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透性01摘要介绍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
以经典例题结束。
02实验目的1.观察种子种胚的染色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03实验原理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红墨水分子通过;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分子可以通过。
04实验材料玉米籽粒,红墨水,镊子,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灯。
05实验过程1.玉米籽粒20~25摄氏度水中浸泡36h。
2.取4粒已泡涨的籽粒,其中2粒沸水煮5min后,冷却,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
3.取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
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2min。
水洗数次至冲洗液无色。
4.观察胚的颜色。
06实验现象结论1.未煮过的玉米籽粒的胚未被染色,煮过的玉米籽粒的胚被染色。
2.高温煮沸后,玉米籽粒的胚失去活性,其细胞的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墨水进入细胞,使之染色。
未煮过的细胞,细胞膜仍具有选择透过性,墨水无法进入。
07讨论分析1、活的质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性?答:脂双层和部分膜蛋白均有选择透型2、为什么煮过的玉米种子与活的种子胚乳均被染成红色?答:胚乳细胞都是死细胞08例题1.(2017浙江4月选考,21,2分)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 ℃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C.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答案B 应先纵切再用红墨水进行染色,B错误;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C正确;若煮过的胚乳和未煮过的均被染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对物质吸收没有选择性,D正确。
2(2019浙江绍兴联考,5)下列关于“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温水浸泡的目的是使种子泡胀变软,便于横向切开B.本实验通过观察胚乳的染色情况,说明活细胞具有选择性C.两组玉米先经染色,再切开进行观察D.染色后,用水冲洗两组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答案D 用温水浸泡的目的是使种子泡胀变软,便于纵向切开,A错误;本实验通过观察胚的染色情况,说明活细胞具有选择性,B错误;两组玉米先切开,再经染色,C错误;染色后,用水冲洗两组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D正确。
201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初赛试题(湖北)
201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湖北省初赛试题注意事项: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用蓝色、黑色钢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2.答题时间90分钟,全卷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得1分,共50分)1.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
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上述细菌行为相似的是A.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B.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C.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D.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2.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C.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3.下列哪种信号分子不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A.神经递质B.甾类激素C.多肽类激素D.生长因子4.蚕豆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孔的是A.胚芽B.胚根C.下胚轴D.上胚轴5.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6.正常人从安静状态转为800米跑步过程中,起跑后短时间内对氧气的补充主要得益于A.肾上腺素急剧分泌B.加快呼吸C.肾脏迅速合成大量的红细胞生成素D.跑步前喝下含氧的运动饮料7.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图(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8.植物顶芽分生组织特有的功能是A.进行光合作用B.向光弯曲生长C.类似动物干细胞D.吸收水分和无机盐9.十年前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发现,将四个特定基因导入处于分化终端的体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等)中,可诱导其形成具有胚胎干细胞样分化潜能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夯基提能作业本:第29讲 实验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
第29讲实验与探究A组基础过关1.(2017浙江4月选考,21,2分)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 ℃~25 ℃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C.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答案 B 实验前需将玉米籽粒放在20 ℃~25 ℃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A正确;应先纵切再用红墨水进行染色,B错误;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C正确;若煮过的胚乳和未煮过的均被染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对物质吸收没有选择性,D正确。
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脏临时装片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中纺锤体正在形成,染色单体可见B.细胞乙时期发生了DNA、染色单体数目的加倍C.细胞丙和戊中的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D.细胞丁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不同可由交叉互换引起答案 C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
据题意可知肝脏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图中的甲表示中期,乙表示间期,丙表示前期,丁表示后期,戊表示末期。
甲(中期)中的染色体形态最清晰,可见染色单体,但纺锤体的形成是发生在前期的,A 错误。
乙(间期)中的S期可发生DNA复制使DNA分子数加倍,但染色单体在复制前为0,复制后变成4n,此过程不能称为加倍,B错误。
丙(前期)和戊(末期)的细胞核结构(指核膜和核仁的消失和出现)及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出现或消失)刚好相反,C正确。
有丝分裂过程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也就不会发生交叉互换过程,丁(后期)移向两极的相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更可能是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D错误。
3.(2016江苏单科,17,2分)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防止酸破坏叶绿素3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C.为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答案 B 应该在研磨叶片前加入碳酸钙,A项错误;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叶绿体色素也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进而提取光合色素,B项正确;鲜菠菜中含有较多水分,因此不能为获得10 mL提取液而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C项错误;层析完毕后,叶绿素条带不会随溶剂挥发而消失, D项错误。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一必背知识点(2020选考)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必背知识-20200601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考点一】水和无机盐1、水主要作为溶剂存在于细胞中;水也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由于水分子的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
2、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但它们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血浆中含有多种无机盐,这些离子对于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若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则会发生抽搐。
3、无机盐还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例如Mg 2+ 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 2+ 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
【考点二】糖类1、我们把糖类分成单糖、二糖和多糖。
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多糖也可以被水解,1 分子多糖可以产生多个单糖分子,如淀粉、纤维素水解后产生许多个葡萄糖分子。
葡萄糖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单糖。
由此可知,糖类的结构单元是单糖。
2、生物体内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
3、淀粉是稻米、面粉等食物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木材和棉花的主要成分。
糖类以糖元的形式贮藏在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
淀粉和糖元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
【考点三】脂质1、脂质也是主要由C、H、O 3 种元素组成的,不过其中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
2、人体内和食物中的油脂是最常见的脂质,其基本结构单元是甘油和脂肪酸。
油脂和糖类一样,都是贮能物质。
但是1g 油脂所含的能量是1g 糖类的 2 倍以上。
3、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植物蜡对植物起保护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4、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也是人体所必需的,但它在血液过多时,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考点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1、苏丹Ⅲ能使细胞中的油脂呈橙黄色,该实验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
2、染色:用吸水纸吸去材料表面的水,再用滴管将苏丹Ⅲ染液滴在切片上,静置2-3min,使切片染色。
再在切片上滴加1-2 滴50%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 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专题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考点一细胞概述考向细胞概述1.(2020届浙江嘉兴9月联考,1)与蓝细菌相比,洋葱根尖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A.中心体B.核糖体C.叶绿体D.高尔基体答案D2.(2018浙江十校10月联考,9)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番茄细胞在显微镜下才可见B.棉花的一条纤维就是单个细胞C.人的长大是由于细胞体积增大D.支原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最慢答案B考点二细胞膜和细胞壁考向1 质膜的结构与功能(2019浙江宁波3月选考适应卷,2)如图为脂双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磷脂分子B.②是脂肪酸C.③代表单位膜D.组成①和②的元素没有差异答案B考向2 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作用(2020届浙江超级全能生9月联考,1)高等植物细胞中一般都含有的结构是( )A.叶绿体B.中心体C.细胞壁D.溶酶体答案C考向3 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2020届浙江绍兴9月联考,5)下列关于“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温水浸泡的目的是使种子变软,便于横向切开B.本实验通过观察胚乳的染色情况,说明活细胞具有选择性C.两组玉米先经染色,再切开进行观察D.染色后,用水冲洗两组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答案D考点三细胞质考向1 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020届浙江绍兴9月联考,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所有类囊体连成一体B.高尔基体向内与核膜相连,向外与质膜相连C.溶酶体是所有植物细胞消化细胞内碎渣的重要场所D.线粒体是所有细胞生物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答案A考向2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2018浙江宁波十校9月联考,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C.核孔复合体是DNA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核被膜为双层膜,其外层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答案C方法不同类型细胞的识别与判断1.(2020届浙江名校新高考联盟9月联考,1)下列结构中不具有细胞壁的是( )A.伞藻细胞B.棉花叶肉细胞C.烟草花叶病毒D.蚕豆叶下表皮细胞答案C2.(2018浙江丽衢湖9月联考,15)对下列几种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可在拟核区转录形成mRNAB.伞藻没有由膜包被的细胞器C.蓝细菌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D.酵母菌在质膜上进行需氧呼吸答案A考点一细胞概述1.(2019浙江4月选考,3,2分)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生物新教材高一判断题(必修一二)含答案
必修一易错知识点判断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细胞的结构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2.含有两个肽键的化合物称做二肽 ( ×)3.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 ×)4.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需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等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 √)5.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6.蛋白质、糖类、核酸一般都是生物大分子( √ )7.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8.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9.由于核膜的有无,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同地进行,真核细胞先转录再翻译( √)10.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能运输物质,有的能起催化作用,有的能与激素结合,有的能与化学递质结合( √)11.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能进入细胞核,DNA、mRNA通过核孔能出细胞核( ×)12.蔗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13.脂质中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多(×)14.糖类中的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一定是2:1(×)15.氨基酸的R基团可以是较长的链,或是环状结构( √)16.组成毛发和指甲的蛋白质是纤维状的,属于同一种蛋白质( √)17.油脂鉴定实验中用95%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19.一层单位膜由两层脂双层组成(×)20.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 √)21.蛋白质分子也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22质膜的选择透性与脂双层无关(×)23.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能氧化酒精( √)24.经高尔基体分拣的蛋白质可以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25.溶酶体是合成多种酶的场所(×)26.溶酶体对保证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 √)27.胰岛素从合成、运输、分泌到细胞外至少需要穿越4层生物膜( ×)28.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没有液泡(×)29.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水溶液称为细胞内液(×)30.科学家将质膜冰冻、撕裂,然后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蛋白质在质膜中的确切位置(√)31观察叶绿体时先要将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32.横纹肌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33.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拟核区的DNA直接与核糖体接触( √)34.蓝细菌的质膜是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场所( √)35.油脂鉴定和色素提取实验中用到的乙醇浓度相同,作用不同( ×)36.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质膜是两条细线,两条细线即磷脂分子( √)37.磷脂的尾部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 √)38.借助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流动镶嵌模型( ×)39.没有核仁的细胞不能形成核糖体( ×)40.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41.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N、P( ×)42.糖类在细胞中都作为能源物质(×)43.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44.用本尼迪特试剂可检测出白梨汁中含有葡萄糖(×)45.哺乳动物成熟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46.人的骨骼肌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47.细胞壁是将植物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界面(×)48.蛋白质分子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位置(√)49.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片可看到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液泡周围(√)50.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51.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三次使用吸水纸的作用各不相同(√)53.油脂鉴定实验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直接用50%乙醇进行漂洗(×)54.肺炎链球菌除质膜外几乎不含磷脂分子(√)55.分布在脂双层内部的蛋白质具有较强的亲水性(×)56.核糖体可以分布在某些细胞器的表面或内部(√)57.叶绿体与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且都具有流动性( ×)58.苏丹Ⅲ染液能使细胞中的油脂呈橙黄色( √)59.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一定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学活性( ×)二.细胞代谢1.酶制剂适于低温下保存,是因为低温时酶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 2.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其中A的含义是指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3.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4.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5.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都能合成ATP( √)6.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 7.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说明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8.高等生物都进行需氧呼吸,低等生物都进行厌氧呼吸( ×)9.肌肉细胞中的线粒体比油脂细胞含量多,是因为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10.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 √) 11.水是需氧呼吸的产物,也是需氧呼吸的反应物( √)12.各种细胞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13.细胞呼吸的结果如果没有水的产生,就一定是厌氧呼吸( √)15.根尖分生区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16.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17.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色素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18.光照越弱,阴生植物光合作用越强;光照越强,阳生植物光合作用越强( ×)19.某一光强度下,检测到植物体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植物体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0.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碳反应( √)21.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2.降低光照将直接影响到光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碳反应;改变CO2浓度则直接影响碳反应的进行( √)23.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或者细胞溶胶( √ )24.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 )25.ATP中的A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26.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自于放能反应( √)27.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 √)28.水分子渗透方向是从溶液浓度高的一侧进入溶液浓度低的一侧(×)29.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与细胞膜分离称为质壁分离(×)30.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31.能引起约50%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就是细胞液浓度( √)32.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过程中都会发生载体蛋白形状的改变( √)33.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物质出入方式( √)34.被胞吞胞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35.1克蔗糖酶使多少克蔗糖水解就代表蔗糖酶的活性是多少( ×)36.线粒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时会发生形状的改变( ×)37.细胞中葡萄糖的能量利用效率大约为30%( √)38.柠檬酸循环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 √)39.在电子传递链中特殊的分子只携带氢传递给氧,最后形成水( ×)40.在乳酸发酵中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 √)41.在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被NADH直接还原为乙醇( ×)42.在缺氧条件下人体骨骼肌细胞利用厌氧呼吸可以快速利用葡萄糖产生ATP,在短时间内维持生命( √)43.人体骨骼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肌肉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44.厌氧呼吸产生的ATP比需氧呼吸少得多是因为大多数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45.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合成有机物( ×)46.NADPH和NADH是同一类辅酶,都是氢的载体( √)47.以波长为纵坐标,吸光率为横坐标,所得的曲线就是吸收光谱( ×)48.叶绿体中有橙色、黄色和红色的类胡萝卜素,它们都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 √)49.深秋气候变冷,叶绿素的合成速度变慢或停止,于是叶片变黄( √)50.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碳循环( ×)51.三碳酸还原为三碳糖的过程是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步骤( √)52.离开卡尔文循环后的三碳糖大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合成蔗糖( ×)53.植物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多少光合作用称为光合速率( ×)54.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氧气的产生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55.植物的光饱和点往往小于全日照( √)56.植物的光饱和点不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57.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58.在零摄氏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可能完全停止也可能十分微弱( √)59. 某一光强度下,检测到植物体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该植物体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 √)60.松树的叶肉细胞的光补偿点小于松树的光补偿点( √)61.腺苷和核苷的组成元素相同( √)62.磷脂、ATP和NADPH的组成元素相同( √)63.线粒体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64.人体肌肉细胞利用厌氧呼吸可以快速利用葡萄糖产生ATP( √)65.提取绿叶中色素和鉴定花生子叶切片中油脂的实验中均需乙醇,浓度不同,使用目的也不同( √)66.三碳酸还原成三碳糖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 √)67.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C02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68.碳反应产生的三碳糖大部分用于合成蔗糖( ×)69.在乳酸发酵中丙酮酸被NADH还原成乳酸同时产生少量ATP( ×)70.在叶绿体基质中三碳糖和淀粉可以相互转化(√)71.在叶绿体外三碳糖和蔗糖可以相互转化( √)72.肌肉收缩过程和肌肉恢复形状过程分布属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73.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74.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将未煮过的2粒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75.需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受阻,第一阶段仍可进行(√)76.ATP所含能量不多,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77.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运动称为渗透(×)78.NADP+在叶绿体基质中被还原(×)79.细胞内酶的合成都需经过转录和翻译(×)80.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释放二氧化碳是分步进行的(√)81.正常生理状态下,大象的肌肉细胞与其环境物质交换速率比大肠杆菌细胞快(×)82.黑藻叶片也可以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83.当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到形态不发生变化时,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相等(×)84.若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突然降低导致碳反应减弱,则光反应释放的氧气量也会减少(√)85.叶绿素a对蓝紫光的吸收率高于红光(√)86.动物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可能含有18O,尿液中含有H218O(√)87.植物吸入C18O2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可能含有18O(√)88.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体现了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89.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类囊体腔内的PH小于叶绿体基质(√)90. 在色素提取实验中常用单层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得到色素提取液(×)91.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的扩散方向由红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决定(×)92.当进出细胞膜的水分子数量达到动态平衡时,此时没有渗透作用发生(√)93.当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到形态不发生变化时,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94.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后脱去一份子二氧化碳成为二碳化合物,并且产生ATP(×)95.若氧气吸收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不同则细胞同时进行了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可能呼吸底物为脂肪96.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一定是线粒体(√)97.pH较低时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9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多余的水分(×)99.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会出现ATP的水解和D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100.所有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都有少部分转移到ATP中(×)101.穿膜层数为零的物质运输方式为胞吐、胞吐(×)102.质壁分离程度达到最大时,此时细胞体积最小(×)体积要计算细胞壁的范围10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吸能反应,碳反应为放能反应(×)104.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ATP的产生速率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大致相等(√)105.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能向细胞液中渗透(×)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106. 在叶肉细胞中,CO2(×)107.乳酸发酵过程中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NADH的过程可能产生[H],也可能消耗[H] (√)108. 丙酮酸产生CO2109.叶绿体中的三碳糖除来自于三碳酸的还原外,还可以来自淀粉(√)110.绿叶中色素的提取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111.当植物以油脂为呼吸底物,如果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的比值为1,则植物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112.H+易化扩散通过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质膜时可产生ATP(√)原核细胞质113.NADP+是氢的受体,NADPH是氢的载体(√)115.在其他条件下适宜情况下,突然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一段时间后三碳酸和五碳糖(RuBP)的含量均下降(√)116.油脂含氢原子多所以含能多,氧化时产生的ATP也多(√)三.细胞分裂与分化1.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2.观察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可看到在细胞赤道面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并逐渐扩张形成细胞壁(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指的是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或同一细胞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的基因不同( √)4.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能进行选择性表达,那些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的必要基因在任何细胞、任何时期都要表达( √)5.已分化的植物组织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6.人体胚胎发育过程神经细胞数量的调整、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7.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体细胞的增殖方式( √)8.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9.分裂间期包含一个合成期和两个间隙期( √)10.细胞周期中先进行细胞质的分裂再进行细胞核的分裂( ×)11.在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出现早于染色体的出现( ×)12.在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成分散的小泡( √)13.在分裂后期可看到核膜解体分散的小泡( √)14.分裂后期在纺锤丝的作用下着丝粒分成两个( ×)1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在前期分开( √)16.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者末期细胞质开始分裂( √)17.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 √)18.人的细胞一般只能分裂50-60次( √)19.人体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起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连作用( √)20.多莉羊的克隆成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1.细胞衰老过程中呼吸变慢,所有酶的活性降低( ×)22.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的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变小( ×)23.细胞凋亡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如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 √)24.人体胚胎发育过程神经细胞数量的调整属于细胞凋亡( √)25.人体的受精卵可分裂分化出200多种细胞( √)26.处于真核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的数目比是1:2(×)27.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28.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RNA也不变(×)期细胞中已经含有染色单体( √)29.G230.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31.根据不同DNA含量的细胞数目可推测M期在细胞周期中的大致比例(×)32.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在前期某些细胞中仍能观察到细胞核(√)33.植物根尖根毛细胞中的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34.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核酸不发生变化(×)35.细胞分裂、分化和癌变过程中均有核糖核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36.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分裂的过程,几个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37.能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38.癌细胞的出现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必修二易错知识点判断一.遗传定律与染色体学说1.杂交后代中某一个体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在产生配子时,可形成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这属于演绎推理内容2.杂合子F1(√)3.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是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4.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就是同源染色体(×)5.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常有交叉现象,这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结果(√)6.在减数分裂模型制作活动中需要准备两种颜色的橡皮泥,整个过程要画三个纺锤体(√)7.原始生殖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前要经过多次有丝分裂(√)8.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9.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看到染色体组型(×)10.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可用于白化病的诊断(×)1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称为伴性遗传(√)1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13.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14.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15.摩尔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的科学家(√)16.家蚕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17.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叶子形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18.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是指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19.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会导致非等位基因互换(×)20.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21.等位基因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2.有丝分裂过程不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2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2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每两个未分开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于与从细胞相对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25.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均有性染色体(×)26.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27.有性别之分且雌雄异体的生物一定有性染色体(×)28.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解释:必修二课本28页第四行29.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30.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红绿色盲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31.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在染色体复制时若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含突变基因(×)32.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一定不同(×)33.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后遗传信息一定不同(×)34.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后导致等位基因重组(×)35.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2个不同颜色的染色体表示非同源染色体((×)36.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37.蝗虫的精原细胞在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四分体(×)38.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复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9.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可能存在均等分裂(×)40.人类男性秃顶的人数远远多于女性这种现象属于伴性遗传(×)紫花进行测交,则一定要对该紫花植株进行去雄操作(×)41.若对F1紫花对白花传粉就不需要42.纯合子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相同(×)如XaY二.遗传的分子基础1.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可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2.可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从而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5S和32P标记的是同一组噬菌体(×)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形成的菌落是光滑的(√)6.活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7.脑炎病毒和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都属于逆转录病毒(×)8.核苷是由核糖和含氮碱基构成的(×)9.卡伽夫法则是指DNA分子中,A和T的分子数之和等于G和C的分子数之和(×)10.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1.通过DNA的自我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12.DNA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13.三种RNA和蛋白质都是基因表达的产物(√)14.真核细胞细胞核中转录来的RNA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15.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16.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或三个相邻的核糖核苷酸(×)17.一个mRNA分子可以串联多个核糖体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18.核糖体能认读mRNA上的遗传密码(√)19.转录是沿着整条DNA长链进行的,并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20.转录时DNA-RNA杂交区域存在氢键(√)21.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22.终止密码是翻译终止的信号(√)23.三种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24.劳氏肉瘤病毒具有逆转录酶(√)25.所有基因都以一定的次序排列在染色体上(×)26.DNA分子是一类多聚体(√)27.DNA复制能够发生在所有活细胞的细胞核中(×)28.通常情况下活细胞中都能发生转录、翻译(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29.基因是一段包含一段完整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的核酸分子片段(√)30.遗传信息是指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31.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转录和翻译(√)3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RNA(×)33.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34.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DNA相同,RNA可能不同,核酸种类不同(√)35.RNA聚合酶与DNA的启动部位结合后可使一个或多个基因的双螺旋解开(√)3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7.HIV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38.S型菌株是唯一能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肺炎双球菌的类型(√)39.转录时需解开整个DNA双链(×)40.转录后的产物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41.tRNA和rRNA也是DNA的表达产物(√)42.构成DNA基本骨架的化学元素是C、H、O、N、P(×)4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与重建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44.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45.生物界所有的遗传密码都是统一的(×)46.反密码子有61种(√)47.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起点有多个,且可同时双向复制(×)48.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起点只能起始一次,而转录起点可起始多次(√)49.一种tRNA能转运多种氨基酸(×)50.核苷和腺苷的组成元素是C、H、O、N(√)51.三碳糖的组成元素是C、H、O、P(√)52.真核生物DNA分子在复制时有多个复制起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子代DNA分子(×)53.生物体内的RNA分子都是由DNA转录而来(×)RNA自我复制54.细胞膜、细胞溶胶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55.DNA的合成一定以DNA为模板(×)56.RNA的合成一定以DNA为模板(×)57.可以依据成熟mRNA的序列推测基因的全部序列(×)58.可以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成熟mRNA的精确序列(×)59.mRNA上的密码子在不同生物体内对应的氨基酸都是一样的(×)60.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61.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62.细菌的一个DNA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63.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64. 启动子、终止子是转录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核糖体识别、结合和脱离的位点(×)三.生物变异与进化。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真核细胞的结构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三 真核细胞的结构考纲要求 1.质膜的结构和功能[必考(b)、加试(b)]。
2.质膜组成成分的作用[必考(a)、加试(a)]。
3.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作用[必考(a)、加试(a)]。
4.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必考(b)、加试(b)]。
5.主要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必考(a)、加试(a)]。
6.主要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试(b)]。
7.细胞溶胶的功能[必考(a)、加试(a)]。
8.活动:观察叶绿体[必考(b)、加试(b)]。
9.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必考(b)、加试(b)]。
10.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必考(b)、加试(b)]。
考点一 细胞膜(含细胞壁)1.质膜(细胞膜)的结构(1)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结构模型。
(2)质膜的结构①a 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由其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脂双层中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朝外,疏水的尾部在中间。
脂双层中的两层磷脂分子不完全相同(填“相同”或“不完全相同”)。
特点⎩⎪⎨⎪⎧“柔性”:脂肪酸分子的尾部可以摇摆“刚性”:质膜中夹杂着胆固醇②b 胆固醇:与磷脂的尾部一起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使得质膜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
③c 蛋白质位置:全部或部分镶嵌在脂双层中。
组成: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特点:可以移动。
功能:控制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起细胞标志物的作用。
2.质膜的功能和特点(1)具有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细胞控制、细胞通讯等多种功能。
(2)从结构上看,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功能上看,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
3.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全透性,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胞和支撑植物体。
[思考诊断]1.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2.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3.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4.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油脂和胆固醇( ×)提示膜的脂质有磷脂、胆固醇,没有油脂。
浙江省湖州中学2022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9.下列有关氨基酸、多肽链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有 C、H、O、N 四种元素 B. 遇双缩脲试剂都显紫色
C. 都是大分子物质 D. 都是核糖体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A. 细胞膜含有磷脂、糖脂等脂质
B. 细胞内的脂质都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
C. 植物蜡既能提供能量又能保护细胞
D. 胆固醇是一种有害物质,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脂质的种类与作用: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2.蛋白质或多肽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C、H、O、N四种元素,有的氨基酸含有S等元素,A正确;
B、多肽链和蛋白质中均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而氨基酸中没有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B错误;
C、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C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高中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必修一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才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1、(了解)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创立者:(施莱登,施旺)内容要点: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是由别的活细胞产生的。
意义: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2、(了解)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近)。
【正是因为距离近,所以高倍镜下不可以动粗准焦螺旋】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远)。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高倍镜的使用步骤:①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②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③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生物之间体积大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目的不同细胞的种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有拟核。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如果有细胞壁他的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共同点是: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
(有真正的细胞核)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高一生物(上)期末试卷含答案
【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照下吸收CO2数值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数值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35℃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因此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能生长,A错误;
C、核酸包括2种,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Ⅰ为核酸、Ⅱ为核糖核酸、Ⅲ为脱氧核糖核酸,C错误;
D、糖原和淀粉均属于糖类,Ⅰ为糖类、Ⅱ为淀粉、Ⅲ为糖原,D错误。
故选A
9.经测定,某多肽分子式是C21HxOyN4S2,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由于酸性条件下淀粉易分解,因此淀粉不能作为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
【详解】A、“观察叶绿体”实验,将观察用的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以增强细胞活性,A正确;
B、新鲜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用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B正确;
【详解】A、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A正确;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其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B错误;
C、酶作用的原理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该过程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
分析乙图:图乙细胞出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现象,因此该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或稳定状态的过程中。
2025届福建省“超级全能生”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福建省“超级全能生”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现用高杆抗病(AABB)品系和矮秆不抗病(aabb)品系培育矮杆抗病(aaBB)品系,对其过程分析错误的是A.F1中虽未表现出矮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B.F2中出现重组性状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C.选种一般从F2开始,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D.通常利用F2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调查某与外界隔绝的岛屿上的居民的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和乙分别在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发病率,得到如图所示的数据,据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B.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C.该群体中控制乙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0%D.男性个体中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2%3.作物M的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
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F1优良性状一致的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基因杂合是保持F1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2nC.因克隆胚是由N植株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所以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2nD.通过途径2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4.如图为患者血液中某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实验节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学说和细胞的大小、种类、数目,对细胞具有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本节实验课的学习为本节课细胞膜基本结构做了铺垫,在教材内容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较强,具备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是较弱,平时都是过多的注重理论的学习,实验操作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中胚的特点;
2、教学难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种子中胚的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切玉米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把对照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实验的设计中;
(2)观察种子种胚的染色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五、教学过程
1、材料用具:
玉米籽粒、红墨水、镊子、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灯
2、方法步骤:
(1)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度的温水中浸泡36h。
(2)取4粒已经泡胀的籽粒,将其中2粒在沸水中煮5分钟后,冷却后,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
(3)分别取煮过的玉米籽粒放在培养皿中,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以淹没种子为宜)。
2min 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知道冲洗液无色为止。
(4)观察籽粒中胚的颜色。
(5)讨论:
①用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做对比,并比较籽粒中胚的着色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为什么胚的着色情况不同?
未煮的玉米胚煮过的玉米胚红墨水浸泡
结果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