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相信未来》共一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一).docx

合集下载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信未来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其含义。

2. 掌握散文写作的基本技能,能够成功地写一篇散文作品。

3. 加强学生对优美中文语言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相信未来的主要内容的理解2. 掌握散文写作的要点三、教学难点:1. 根据教材中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展开写作2. 手持笔尖,抒发真情四、教学方法:1. 课前讲授与课堂引导相结合2. 让学生课堂学以致用,动手实践五、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教师通过画面/图片/歌曲等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相信未来”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信未来”中的三个小故事及其中蕴含的主旨思想,让学生对故事的情节及含义有一个整体理解。

3. 阅读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对故事的每个部分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细节、运用修辞手法等。

4. 创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散文为蓝本,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写出自己的散文作品。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作品交换意见,分享写作体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 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让学生了解何为好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六、教学材料:1. PPT 音视频课件2. 《相信未来》教材及相关教辅材料3. 小组讨论的框架七、教学反思:本篇教案着重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以及优美的中文语言形式的鉴赏。

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充分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让学生的文字得以更加深刻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学生阅读理解,文学鉴赏等能力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散文的写作技巧和中文语言形式的鉴赏,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
点拨法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进行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手段
01
02
03
04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PPT展示诗歌背景、图片 和视频,丰富课堂内容,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利用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相 信未来》相关的资料,拓宽学
习视野,培养信息素养。
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
80%
探讨诗歌主题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理解 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培养 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诗歌创作背景 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 歌情境,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是教 学难点之一。
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概念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 这首诗,更要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 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 能力。
创作目的:表达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境,追求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的诗歌内容
01
02
03
04
第一节
描述了现实中的困境和黑暗, 但诗人坚信未来会更好。
第二节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 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第三节
强调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并呼吁人们共同追求美好的 未来。
第四节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 )
授课教师:
2024-01-04

CONTENCT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相信未来学案2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相信未来学案2 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背景知识】食指简介食指,原名郭路生。

1948年出生,山东鱼台人。

幼年时经常跟随在于图书馆工作的母亲身边,得到中国古典诗词方面的熏陶。

中学就读于北京第五十六中学,1969到1971年到农村插队落户,1971年入伍,1973年退伍后一直在北京工作。

其诗歌创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插队知青和都市青年中。

80年代后逐渐引起诗界重视。

90年代后其创作成就得到公认。

已出版《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等。

《相信未来》创作背景1966年18岁“文化大革命”开始。

学校停课,许多老师被批斗。

郭路生因劝阻其他学生殴打教务主任而遭围攻。

后又因写诗被批斗。

据同学赵强回忆,当时几个班的学生开他的斗争会,说他那时写的有浪漫主义情调的诗是资产阶级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郭路生深深体验了这场“触及每个人灵魂的大革命”。

父亲在运动中被审查、揪斗,为了少惹麻烦,母亲将家中的藏书全部销毁,只有一套《约翰·克利斯朵夫》因放在床下得以保留。

郭路生痛不欲生,将家中的灯泡通通打碎,全家在黑暗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

同年10月参加红卫兵全国大串联。

他南至广州,西至新疆,对祖国的广阔疆域有了更真切的了解。

1967年19岁步行串联去延安,行至河北、山西交界处,遇到一个仍在坚持工作的“四清”工作队,他与这个工作队一同工作、生活了一个半月。

当时他与队里的老饲养员住在一起,帮助喂牲口和干其他的农活儿,与老人相处得很好。

临走时老人将祖传的一套《呼延庆打擂》送给了他。

“文化大革命”陷入派性斗争的混乱中,“红卫兵运动”基本落潮,许多中学生都处于无所事事之中。

作为中学生的郭路生,进人了他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黄金阶段。

他的重要作品《鱼儿三部曲》(又名《鱼群三部曲》)始写于这一年的冬天。

关于这首诗,作者曾在《诗探索》上发表短文说:“那是1967年末1968年初的冰封雪冻之际,有一回我去农大附中途经一片农田,旁边有一条沟不似沟,河不像河的水流,两岸已冻了冰,只有中间一条瘦瘦的流水,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前导学案1.1.2相信未来7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前导学案1.1.2相信未来72

学校------ 学科------- 编写人----- 审稿人--------《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一板块“吟诵青春”的第二首诗歌,它写于一个疯狂的动乱年代,一个禁锢思想压抑个性的令人绝望的年代,然而作者却顽强地相信未来“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和“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能够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就能够达成体验青春、完善自我人格的专题目标,更是语文教师的无量功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诗歌鉴赏方法鉴赏诗歌,理解诗歌语言和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诗歌中代表性的意象,体会本诗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4.背诵这首词。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感情四、学情分析:刚刚学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高一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二三十年代的诗人对于青春的诠释,但他们对于文革时期的诗人对青春的理解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除了可以让学生体会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迷茫和失望,更让他们深刻了解食指其人其诗,尤其是在这首诗歌当中流露出来的对于未来的不改初衷的渴盼和热爱。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师生互相点评。

活动体验,品读赏析2、学案导学:见本课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诗歌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诗歌。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习小组,教室内教学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高中语文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课前导学】1、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出生在行军路上。

“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后来插队,当工人,参军,在研究所工作。

因在部队遭受过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78年用“食指”笔名,意思是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为“我一度被愚昧之人侮辱、嘲弄和背后指责”。

1968年(二十岁)写下了《相信未来》。

2、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因此学习时应结合背景来理解。

体悟作者在逆境中坚信未来的那份执著,激发自己,增强生命意识,热爱生命,坚信未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反复诵读本诗,从新颖的意象中欣赏诗的美。

同时,要理解并鉴赏本诗的艺术特点:节奏和谐,隔行押韵,音律优美;运用反复手法。

3、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是理解诗歌的必要途径,因此,理解意象及其含义就成为本文的重点;同时,因为这首诗歌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文革,诗歌的意象就具有更为特殊的含义,体会诗人尽管在文革期间,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但他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课堂讲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段。

2、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及其含义,体会富有韵律感的语言。

2、难点:把握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引激趣2001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颁发得有点古怪。

媒体报道时称之为“自杀者和精神病人”获奖。

自杀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相信未来》的作者。

高中语文 1.1.2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1.2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相信未来》请积极阅读——《作文周计划读本》第一周第二篇文章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

2、朗诵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3、初步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品读赏析教学时间:1课时二、走进作者: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

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三、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四、课前预习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要求: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明确:课文基本结构: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未来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决心战斗六、合作探究分析鉴赏,把握主旨1.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高中语文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一1

高中语文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一1

《相信未来》教学目标:了解食指及其作品的一些基本情况;学会鉴赏朦胧诗,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加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对未来生活的信念和热情,对他们进行一次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诗歌中各种意象的分析教学难点:诗歌中所出现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内涵和意境;结合诗句,走近诗人食指,提升人生境界。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不仅是告诉我们要相信未来更表达了他自己誓为理想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时隔1200年之后又一位天才型的诗人同样用一首诗来向我们述说他的理想,他的信念,还有他对未来的执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

二,上课过程:首先向让大家和我一起来(一)走近这位大师1、走近作者:大家对他的名字是不是很好奇?——食指。

那我们先来说说他这个名字的由来。

(点出幻灯片。

)然后我们再来介绍一下诗人的其他的一些情况(食指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也就是这首诗歌的主题:相信未来。

)食指在人们的心中尤其是在文革走过来的那一代人心中有着非常高的赞誉,我们一起来看看人们对他的评价。

(点出幻灯片)2、在了解了作者之后,现在我们再一起来走近这篇诗歌的时代背景,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

走近时代(在阴云密布的时代,《相信未来》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112《相信未来》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1)4.docx

112《相信未来》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1)4.docx

1.1.2《相信未来》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1)【基础过关】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灰烬()瞳孔()阻挠(果膻() 游去.( ) 摇曳(2.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衙萄匍匐哺育捕风捉影唉声叹气B.曙光署名部署寒来署往黯然销魂C.惆怅膨涨帐簿为虎作彳长英雄辈出D.讽谏晓岚毓狂风毛麟角民生凋敝3.指出下列意彖在诗中所表达的意思。

第1节:蜘蛛网一一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一一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一一希望的火花第2节:紫葡萄一一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一一失望的眼泪鲜花一一收获的果实凝蘇的枯藤一一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第5节:腐烂的皮肉一一创伤是表层的,闲难是暂时的第6节:脊骨一一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4.下列诗句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B.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暧漂亮的/笔杆/C.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D.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俄的炉台5.下列诗句的朗读提示,有错误的一项是()A.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一一“努力”读时语音要重,读得庄重一点。

B.朋友,坚定地相信未來吧一一“朋友”语气要亲切、自然。

C.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一一“相信” “热爱”要读得响亮饱满,激情昂扬。

D.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一一“战胜死亡”读出疲惫和伤感。

6.文学常识填空。

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

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來》《热爱生命》《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六十年代屮后期,食指诗歌的出现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现代诗歌在当代屮国的第一次复兴,他的诗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北岛、舒婷、多多、顾城、江河、芒克等为代表的、后来被笼统称为“朦胧诗”的现代诗歌的创作潮流。

【能力过关】1.“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现实的残酷、诗人的无助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和理想糅在了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小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学案苏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①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作品,体会诗人“痛苦的吟哦只为追问光明”之情怀
②进一步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形象
③领会诗歌意蕴深刻的意象,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的基础上来朗读。

【学习步骤】
一、作者与本诗背景
食指,原名郭路生。

1948年出生于山东朝城,生长在一个正统的革命干部家庭里,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了他,起名路生。

小学时就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二、整体感知
【在把握作者的思路基础上一读诗歌】
①1、2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
念。

仔细阅读,找一找所用的意象,体会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②分析第3节前三句比喻的精妙所在
手指——
手掌——
笔杆——
面对困难,信念更强,豪情更浓——
③第4节起诗人的视角有什么变化?“腐烂的皮肉”、“脊骨”两个意象表达什么意思?
④最后一节,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

发出呼唤,为未来战斗——决心奋发
三、讨论:诗中反复手法的运用,有何艺术作用?
四、诵读、背诵
五、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热爱生命》(食指)[见《语文读本》(必修二)]
六、总结、作业
【我的思考与问题】
用心爱心专心- 1 -。

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

2、朗诵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3、初步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品读赏析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入生活中有阳光,有阴霾;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也有苦难。

面对这一切,该如何呢?如何来面对生活中的阴霾、痛苦、不幸、失落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

二、诵读感受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动人的诗篇!三、合作探究1.诗中用哪些形象来表现生活的苦难的?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贫困、落后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2.从这些意象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贫困、落后、混乱1968年正是文革从开始走向深化的年代,在那个疯狂动荡、人性泯灭的时代,狂热、血腥、暴力、贫困、迷惘、绝望充斥着整个中国。

(著名作家秦牧曾这样评述文革:“这真是空前的一场浩劫,多少百万人颠连困顿,多少百万人含恨以终,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少年儿童变成了流氓恶棍,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恶假革命之名以进行!”所以诗人面对的苦难,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时代的、民族的苦难!3.诗人是如何面对巨大的苦难的?“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在绝望中依然用纯洁、质朴的情怀憧憬美好未来,依然怀着未来的坚定执著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4.不仅如此,诗人在第3小节还说要用怎样的方式来写?“我要用手指那涌向田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这一小节改变句式,冲出了前两小节压抑狭窄的意境,转而变得开阔明朗起来,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

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同步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课文导学:1.作者简介《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

《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

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68年,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迷惘和失望之中,显示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

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这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这美好的未来。

作为诗人的代表作,《相信未来》一诗给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灰烬( ) (2)睫毛( ) (3)瞳孔()(4)惆怅( ) (5)不屈不挠(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本首诗,汲取正能量,模仿优秀小节(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情感,通过短时间的模仿提高写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二、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2、通过模仿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四、教学时长40分钟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这样一个人,他被誉为中国新诗第一人,他是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他是一代诗魂,他的诗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食指。

今天我们就学习食指的《相信未来》。

(板书——相信未来同时ppt展示第一页)(二)朗读诗歌师:首先,我们来欣赏朱军跟杨晨的朗诵视频,注意节奏与重音的把握。

(ppt展示第二页)听过两位名人的深情朗诵后,我们自己也来体验一下它的情感——自由读,一会儿同学争取在班上朗读。

生:读师:哪位同学争取在班上给大家朗读?生:……师:根据学生朗读情感进行点评(语速、节奏、字音、重音)。

我们再齐读一遍,将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把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齐读师:(对全班的朗读稍加点评)这首诗共七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三节,讲述的是“相信未来的情形”;第二部分是三、四、五节,叙述的是“相信未来的原因”;最后一节为第三部分,是“对人们的热切呼吁”。

整首诗结构严谨,充满了正能量,正因为如此,人们决定赋予他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并题下这样的赠词:“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ppt展示第三页)。

他的时代是什么时代呢?1968年正处?生:文革时期师:文革时期是“非常时期”,这个“非常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在第一二节中找出关键词。

生:动笔找(无情、贫困、失望、凄凉)师:对,是无情、贫困、失望与凄凉。

无情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无情?生:人与人之间的师:“贫困”“失望”“凄凉”分别又是哪方面的呢?生:生活的贫困……师:(ppt展示)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无情,面对生活的贫困,面对社会的凄凉与精神的失望,诗人吼出了自己的心声,呐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生:相信未来师:对,相信未来,坚定地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朦胧诗的意境美,并能背诵前三段。

(3)进入诗歌的朦胧意象,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1)学会鉴赏诗句,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探究与活动,走近食指,走进食指的心灵。

(3)增强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挫折,永怀对未来的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人生追求的教育。

二、学习重点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三、学习难点诗歌中意象的含义;学生能在活动体验中增强自我的质疑意识和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自学质疑1.知识积累(1)作者介绍: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

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字音:灰烬(jìn)摇曳(yè)睫(jié)毛瞳(tóng)孔惆怅(chóuchàng)脊(jǐ)骨给(jǐ)予不屈不挠(náo) 2.自学引导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进一步学习诗歌的诵读,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形象2、掌握鉴赏诗句的方法和技巧。

3、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学法指导】1.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因此诵读时要注意当时的背景。

2.诗歌的意象具体,意蕴深刻,因此学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的基础上来朗读。

【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

1948年11月出生于河北,自幼爱好文学,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

长诗《海洋三部曲》第一节写于1964年,那一年,食指16岁。

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潮,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首诗的后两节,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

紧接着,在那年的冬天他又写下了那首有关冰层下求索阳光与真理的鱼的长诗《鱼儿三部曲》。

可以说食指的创作为一代诗人的崛起奠定了定向的基石。

他被人们称为“新诗第一人”。

无疑食指是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优秀诗人。

2.了解背景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

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l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

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人字里行间。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初读文本,扫清文字障碍。

相信未来 导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信未来 导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信未来导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课题名:相信未来(一课时)高一语文备课组一、本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意象及其所营造的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人论世,感悟诗人面对困难,执着相信未来的信念和精神,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自信,战胜挫折,相信未来的人生态度。

二、知识框架——新课预学(一)强记字音:灰烬(jìn)依偎(wēi )摇曳(yè )睫(jié )毛瞳(tóng )孔轻蔑(miè )脊(jǐ )骨给(jǐ )予惆怅(chóu chàng )不屈不挠(náo )(二)辨音辨形:摇曳(yè )——拽(zhuài )拉睫(jié )毛——捷(jié )报给(jǐ )予——给(gěi )以瞳(tóng )孔——潼(tóng )关撞(zhuàng )击——经幢(chuáng )惆(chóu )怅——稠(chóu )密——未雨绸(chóu )缪(móu )——鸟声啁啾(zhōu jiū )——氐惆(dī chóu )(三)课前思考阅读课文,理清全诗的基本脉络,做简单的分段,初步理解文本。

答案:第一段:1—3(现实状况);第二段:4—6(相信未来的原因);第三段:7(直接抒情,发出内心的呼喊)(四)走近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

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一、【设计理念】本设计始终遵循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科特点来看,让学生在语言形式的学习中培训语言素养和情感素养;从学习的特点来看,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建构,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交互作用下,学生自主走向成长。

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吟诵青春”板块。

学习要求是在指导学生在诗歌吟诵与鉴赏中,学会珍爱青春,热爱生命。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表达了作者在苦难中“相信未来”的坚定信念;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具有语言美、内容美、节奏美、情感美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吟诵和鉴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

其中在认知上,他们已经有一定诵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能力,而且同学们刚刚学过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对礼赞青春的诗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情感上,他们正值青春年少,对青春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但由于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比较陌生,因而在走进诗人的内心、体悟诗歌主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主要是以诵读涵泳法为主要方法,结合入情体验、点评批注等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本篇课文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解释本诗内容(包括意象)的特点和美感。

2.能阐释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效果。

3.能说出诗歌节奏(重音、停顿)的特点和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a)能在诵读涵泳过程中把握诗歌的内容;b)能通过入情体验感悟作者的情感蕴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会作者在苦难中坚定相信未来的决心。

2.能体会作者对年轻坚定、执着的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解释本诗内容(包括意象)的特点和美感。

(二)教学难点能说出诗歌节奏(重音、停顿)的特点和效果。

六、【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启发法、多媒体展示法七、【教学准备】(一)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二)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三)课时准备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生动感知首先我将播放青春励志歌曲《红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1.2 相信未来 导学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1.2 相信未来 导学案1

相信未来【理论支持】诗歌,是语言最为精粹,表达最为凝练,内涵最为深刻的一种文学样式,而朦胧诗尤其如此。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她的内蕴,体悟她的情感,领略她的风采,真正把美好的东西沉淀到心里去?怎样理解诗歌语言的独特意蕴?结合诗歌的文体特点,根据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叶澜教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理论,“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显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在讲授《相信未来》本节课拟让学生在不停的读中渐渐地去感受诗歌语言外表下的内涵,体会语言外表下包含的情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慢慢的浸润往往有很大的渗透力;要把握学生心理,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活力,从内心之中发挥出学习的最大潜力。

【教学目标】1.感悟诗人独立不羁的个性和痛苦中毫不沉沦、相信光明一定会到来的乐观。

2.培养学生揣摩诗歌意象的内涵的能力,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3.了解朦胧诗意象具有多变性和思想内容含蓄隐晦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朦胧诗意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灰烬.()凝.()露摇曳.()睫.()毛瞳.()孔给.()以脊.()骨二、知人论世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高中毕业。

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

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1969年赴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1971年应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

职业作家。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发表作品,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文革期间,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语文必修1苏教版1.2《相信未来》教案1

语文必修1苏教版1.2《相信未来》教案1

第一单元向青春举杯第二课:相信未来本节教材分析:一、知识和能力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渎体悟,理清思路,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 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形象,体悟意境,把握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逾地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培养学生不管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向命运挑战。

教学重点1、通过解读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

难点2、寻找路径进入诗歌的朦胧意象。

教学建议:全诗共七节,后面四节基本上是议论、抒情,文字较浅白;而前三节意象密集,读来朦胧,成为解读全诗的一个“瓶颈”。

对这几节的解读,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面对诗歌的“朦胧”,教师的做法往往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读读读,把学生当作了“读”者,于是学生始终停留在“读”的层面,其结果朦胧诗还是“朦胧”诗;一是讲讲讲,教师把自己当作了“讲”师,从头讲到尾,其结果是学生没作任何独立思考,难以养成真正的能力。

前者忽视了教师,后者忽视了学生:它们都忽视了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对话。

而缺乏互动、交流、对话的课堂,不仅无法真正解读出朦胧诗的诗味,无法出色完成诗歌教学的任务,同时也有悖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为了避免上述两种不好的倾向,我在设计《相信未来》案例时注重体现新课程“互动、交流、对话”的理念。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文化大革命”这场持续十年的史无前例的民族浩劫开始于1966年。

两年以后,也就是1968年,“文革”达到高潮,而一个20岁的热血青年仅仅因为写了一首小小的诗,就惹怒了当时的政治阴谋家江青,于是这位女人写下这样的批示:“这是一首灰色的诗。

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板书)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青年是谁?他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这个青年是食指,他写的诗是《相信未来》。

请同学们先看课文注释对这位诗人的介绍。

(学生快速阅读)另外,我再来补充一下食指的有关情况:他出身于革命家庭,他曾经也不能免俗,像大多数幼稚青年一样狂热过,热衷过“红色大串联”这样的荒诞行为,响应过“上山下乡”的号召,然而他并没有失去自己的良知——当一群造反的同学殴打教导主任时,他站出来劝阻;他并没有停止自己的思想——当他写出一首首不满现实处境、向往美好未来的诗篇,并被大批青年学生追捧时,他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审查、迫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2《相信未来》共一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2、领会诗歌的形象,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3、学习诗人食指面对|木|难的勇气以及永怀对生命热爱、对真善美执着追求的情怀。

学习重点:1、 领会诗歌的形象,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2、 学习诗人食指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永怀对生命热爱、对真善美执着追求的情怀。

学习难点: 1、领会诗歌的形象,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案1、字咅灰烬(•) 凝露( ■ ) 瞳孔( ■ ) 摇曳( )睫毛 • • () 轻蔑( ) 惆怅( ) 曙光( ) 不屈不挠( )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诗句的空格中。

(备选词语:诉说笼罩 叹息 倾泻 寄予依偎蜷缩查封缠绕3、重点词语解释(1)灰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惆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固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屈不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指简介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11月21日生于山东朝城一个革命家庭。

母亲在行军途中分 娩生下了他,故给他起名路生。

食指自幼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

1967年,19岁的他 拜访了当时的“走资派”、“黑帮分子”何其芳。

自此,他经常向何其芳请教。

在此期间,郭路 生还写下了被一代人广为传诵的诗歌《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等。

食指喜欢和年轻人 聚会,一起聊天、唱歌、听音乐、讲故事,而每次聚会中必不可少的节目是朗诵诗歌。

此后,食指被加上“裴多菲俱乐部"的罪名,多次被抓受审,在学校里被划为“右派学生 他在痛苦中写下了《相信未来》:“相信未來一一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來/是我相信未來人 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后来,食指去山西杏花村插队。

在杏花村,他除了劳动外,依然不停地创作诗歌。

食指 的诗,被知青们争相传抄诵读,从邻近山西的陕西、内蒙古,到遥远的黑龙江兵团和云南兵 团……全国只要有知青的地方,就有食指的诗歌传诵。

据说,食指的诗传到江青那里,江青指责说,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现在。

1971年,食指在山东济南参军入伍。

1972年年底,他的弟弟郭新生去部队看望他,发现 他每天精神抑郁,以烟为食。

关于食指精神分裂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一说“文革”的极“左''思潮影响到部队,食指内 心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二说是因入党外调学校档案里有“文革''初期他因写诗被 审查的材料;三说诗人恋爱受挫。

1975年,食指与李立三Z 女李雅兰结婚,七年后离异。

留给湮没交织)①当蜘蛛网无情地□□了我的炉台 ②当灰烬的余烟□□着贫困的悲哀 ③当我的鲜花□□在别人的情怀 ④是□□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许多评论家认为,食指是开创一代诗风的先驱者,其诗歌成就比北岛、顾城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因种种原因,食指长期被埋没。

也有人认为,他是朦胧诗人中最善始善终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

他的善终很可能在精神病院里。

课堂学习案【新课导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一一《行路难》, 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來,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食指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來》的醒世之作。

诗人食指,在文革的阴霾中,固执地把定了一支“摇曳着曙光”的笔,坚定地写下了“相信未来,”给那个时代的迷惘,惆怅重重地打下了一个休止符。

曙光, 燃烧在每一个人心中。

时光划破历史的阴云,新枇纪的我们跨步在光明与希望之中。

诗人必胜的信念,看透岁月的篇章,拨开胜利的音旋,也震撼人心地告诉每一个人。

失败与挫折,也许只是一次赛跑,被落在后方;也许只是一次拳击,被击中了胸口;也许只是一次跳跃,没跨过横着的栏杆;也许只是一次摔倒,磕破了膝盖……也许真有泰山般逶迤,也许真有荆棘般可怕,但是“相信未来”的面前,它们等同于一粒砂!相信未来吧!世上没有不可攀越的山,没有不可跋涉的水,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足以让一切败服。

【整体感知】1、内容感知思路结构:第1_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作特点感知⑴节奏和谐,音律优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反复手法的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探究】(师生共同探究)1 •诗歌通常通过意象表现作者的情感,把作者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或抽象的道理寄托在具体的人、事、物上来表现,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请你找出《相信未來》中表达当时环境险恶的意象,并结合诗歌的情感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2 .诗中“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请你结合自身体验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孩子的笔体写下”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第一诗节“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其含义?答:______ O4. 分析第三节前三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 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答:随堂检测(一)【语基检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蛛网■ 罔替 ■ 惘然 ■ 置若罔闻 ■ 尷魅 ■ B.花圃 • 当铺 • 哺育 • 匍匐前进 • 铺张扬厉• C.瞳孔 • 潼关 ■ 胴体 • 憧憬未來 ■ 童年往事•D.凝露 露白 绿林 露一手 花露水2. 对第三节诗句的朗读,停顿不准确的一项是( )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B.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C.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D.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3・下列对诗歌中意彖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美丽的雪花一一希望的火花 深秋的露水一一失望的眼泪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一一有了美好的归宿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8月18 口,在奥运会击剑赛场,运动员激烈对抗的身影,被相机的慢速摄影技 术拍下来。

B. 中巴新疆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冃的是为了提高两军联合反恐作战能力,遏制和 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三股势力”,扩大两国在非传 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C. 到2007年,我们将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这是一个非常光荣,同时也是非常艰巨的,我们正在为此不懈地努力。

D.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二和石油、天然气相比,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 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节,完成5—7题。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于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A.蜘蛛网——黑暗势力 B.灰烬的余烟 ------ 残余的希望 C.紫葡萄一一希望的果实 D. 鲜花一一收获的果实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刀篇章的瞠孔5、“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是什么意思?试分析“查封” 一词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6、三次“写下” “相信未来”有什么变化?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延伸阅读阅读下列诗歌,完成8—1()题。

热爱生命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咅,/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地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磁码,/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