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试讲稿(范文)
再别康桥试讲稿(范文)
第一篇:再别康桥试讲稿(范文)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关于“离别”的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如何看待离别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板书题名),体会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诗也是有眼睛的,就是诗题。让我们看到这首诗的诗题——《再别康桥》,老师发现了几个问题来考考大家。
1、诗题中的“再”是什么意思?再,说明诗人不是第一次告别
2、“康桥”指的是什么?是一座桥么?康桥不是桥,是指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
3、诗人徐志摩跟“康桥”有什么不解之缘呢?徐志摩曾在康桥留学,康桥是徐志摩的母校1921年,徐志摩如伦敦剑桥大学学习,1922年回国。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感慨万千,于乘船归国途中写下这首诗
通过对诗题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是写诗人徐志摩重游母校后作的一首离别诗。其实徐志摩先生为康桥留下过许多文字,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在这里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徐志摩先生曾在他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
“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上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
再别康桥说课稿5篇
For everyone first, for everyone later.(页眉可删)
再别康桥说课稿5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第三课《再别康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这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此篇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我准备只花一个课时的时间来教学这首诗。但高一的学生对新诗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接触不多,因
此,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有些困难。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这三个方面分析诗歌的“美”。
(2)学生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两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学生能够收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课上反复朗读《再别康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以及诗人独具特色的意向选择。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说课稿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说课稿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学习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掌握背诵技巧
再别康桥说课稿6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6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再别康桥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再别康桥说课稿篇1
【教学理念】
1、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
2、开放自主协作,培养会学。
3、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
【教材研究】
1、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读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3、教学目标:
由于本诗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在其它书籍和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加上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成:
⑴ 认知目标:
品味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工具性)
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探索、协作创新的能力。(研究性)
⑶ 德育目标:
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人文性)
4、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高中语文优获奖说课稿再别康桥
高中语文优获奖说课稿《再别康桥》
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一、说教材
她能丰富我们的人生。她可以让我们字字珠玑、口吐莲花。她可以让我们气质高雅,谈吐不俗;她可以让我们胸怀天下,运筹帷幄。她可以让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之,语文与生活同在,学好语文是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基础。学习语文吧!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2021年再别康桥说课稿3篇【多篇汇编】
2021年再别康桥说课稿3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篇1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
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__的特点,我确定了__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学习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掌握背诵技巧
《再别康桥》-高中语文试讲逐字稿
《再别康桥》高中语文试讲逐字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高中语文组4号考生,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再别康桥》,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说到离别,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离别。关于这个话题,同学们都记得有哪些名篇佳句是描绘离别的?
老师听到有同学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老师还听到还有同学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看来同学们对于之前的内容掌握的非常到位,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离别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板书课题)
首先,老师给大家播放这首诗歌的录音,同学们认真听,在听的过程当中,拿起手中的笔,把你们认为不太容易读好的字词,勾画出来。
同学们都听的非常认真,那么大家一起来告诉老师,在这首诗当中,哪个字比较容易读错?有同学们说,这个字容易读错--篙,这个字念gao,我们很容易把它读成hao,同学们一定要额外注意。(板书篙拼音)
听完这首诗歌之后,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歌主要讲的是什么?
同学们很快就读完了,那谁能来试着概括一下?我们中间这位女生,你来说一说:这首诗歌主要是描绘离别康桥时候的一系列情景,包括作者的心情。
请坐,你概括的非常到位。这首诗歌主要是一首离别诗,其实这首诗歌是一首新格律诗,它非常讲求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以此为原则,来探究一下这首诗到底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
大家再次快速浏览,数一数这首诗一共有几节,每一节都有几行。
大家都已经浏览完了,那么告诉老师,一共有几节,对七节诗,每节四行,同学们都数的非常的清楚。
再别康桥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再别康桥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再别康桥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再别康桥优秀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再别康桥》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2、教材地位及作用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本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再别康桥》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读课。虽然本诗向来众说纷纭,但其艺术之美人所共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因此,从语言赏析入手,从情感体验切入,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多方面感受体悟诗歌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教学目标由于本诗是高一学生学习的第一首现代诗,为了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学习方法,从而能广泛欣赏诗歌,因此将本诗的学习目标确定为:①、认知目标:品意象,绘意境,悟真情。②、能力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③、德育目标:培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教学重难点高中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他们产生了对教师的过多依赖,从而缺失了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针对此种情况将本课重难点设定如下:教学重点: 1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 2赏析诗中的画意美、诗意美。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二、教法分析 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尤其是《再别康桥》这样一首意境很美的诗歌,更需要通过诵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感、韵味,把握其中的美。《语文教学论》中指出:“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象,感受作品的意境。”叶圣陶先生也提倡过“美读”的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诵读应该是重要的一环,反复地诵读作品,在诵读中把握诗的韵味。诵读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
再别康桥说课稿(最新)
关于再别康桥说课稿4篇
一、教学理念
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
开放自主协作,培养会学。
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
二、教材研究
1、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读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3、教学目标
由于本诗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在其它书籍和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加上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成:
认知目标:品味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工具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探索、协作创新的能力。(研究性)
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人文性)
4.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
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的鉴赏能力及查询收集、整理归纳、协作探索的能力。
三、说教法
再别康桥说课稿(精选3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精选3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再别康桥》选自于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抒写了诗人1928年秋重返英国剑桥大学,故地重游时的感受,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这首诗音韵和谐、意境优美,在朴素的诗句中把对康桥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再别康桥》代表了徐志摩的艺术成就,也代表了中国新诗的艺术成就。
二、说学生
对八年级学生来讲,这首诗极易唤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但由于对现代诗知识掌握不多,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往往留于肤浅,蜻蜓点水,走马观花,难以深刻把握诗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把握诗中的意象,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由于学生阅读的现代诗歌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抽象难懂,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抓住意象,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四、说方法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讨论点拔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再别康桥》。让学生说一说这首歌的演唱者是谁,在学生答不出来的情况下,我再顺势导入:的确,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首歌的演唱者己经渐渐为人们所淡忘,但是,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们总会想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就是徐志摩。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徐志摩的名篇——《再别康桥》,去感受那一段柔美的康桥情结。通过这样的导入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引发其阅读期待。
《再别康桥》优秀说课稿
《再别康桥》优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
2021年再别康桥说课稿范文7篇
2021年再别康桥说课稿范文7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二首诗歌,是一首现代诗歌,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要求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诗歌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品味诗的意象美,体悟诗人的真情;
2、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反复朗读,品味现代新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把握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情感。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3配乐朗读法——反复朗读,深入体会。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诗歌感情已经成为这节课教
学的首要任务。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法、朗读法、联想法,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四、教学程序:
这首诗歌我准备用一课时的时间处理完,内容不多,但是重点得突出。具体分为四个环节:
2021年再别康桥说课稿六篇
2021年再别康桥说课稿六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堂是《再别康桥》,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对__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诗两首其一),选自《徐志摩全集》。从单元导语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对现代新诗进行学习,关于如何来鉴赏诗歌,单元导语也给了我们清晰的建议,即“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示意图表示)
我就是在这样宏观的框架下来建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同时,我们每一课着重讲框架中的一至两个知识点((《沁园春长沙》意象、知人论世;《雨巷》意象、音乐美;《再别康桥》、意象、情感、“三美”),使得每课之间在教学目标上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从而更系统地完成本单元的整理教学目标--“把握新
诗的艺术特征、掌握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尝试写写现代诗”。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重点字词(7个);
②对“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爱、自由、美”的信仰追求)做一定的了解;
③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④学会分析每节的主要意象“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梦、夏虫、云彩”和诗人想借之表达的情感;
⑤理解现代新诗“三美”的美学主张,并学会分析本诗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有感情的分层次诵读,让学生感受体验诗的意境和形象;
②采用多媒体教学(精选剑桥大学的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康河之美、理解诗人的康河情结;
③围绕本诗,进行拓展阅读,包括《我所知道的康桥》、《偶然》、《你是人间四月天》,引导学生课下从书刊(互联)搜集有关材料;
《再别康桥》优秀说课稿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再别康桥》优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古代诗人徐志摩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现我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培养先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古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古代古诗的基础。先生可以借此领会、比较、鉴别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先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遭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先生的鉴赏能力,有侧重要的意义。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浏览的要求是:加强朗读涵泳,在朗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抽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熏陶。在全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言语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由于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言语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心机飘逸的特点。《再别
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类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虑的离情别绪。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
再别康桥教师招考面试试讲稿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一曲悠扬的歌曲,一副流动的风景画,桥的秀美,河的迷人,诗人的淡淡离愁,都成为都成了我们心中灵动的音符,徐志摩虽然去世了,但是美的景致却长留我们心间。
八、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运用诗歌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母校的小短文,三百字左右。
本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二、目标
明确的目标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学习这一课,我们准备完成以下两个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1、反复研读体会情感。
2、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三、检查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课文,正所谓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谁能来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写作背景,举手的这位女同学,请你,介绍的很全面,请坐。
真是品语言,赏细节的高手!请坐。
3、别的小组还有不同的见解吗六组的同学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请六组代表。
夏虫沉默图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在作者想放歌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而且是悄悄的离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完美效果。他的那种无奈依恋使它不能放歌,康桥和康桥的夏虫,都是无知无识的事物,不可能为他沉默,因此是诗人自己沉默了,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
四、再读
请听录音朗读,体会这种音乐美。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试讲稿
《再别康桥》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6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再别康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诗人笔下为我们展现了一处处康桥的美景。每个汉字意符的跳动,都寄托了他对母校深深的着恋,那在这篇经典的新诗中呢,你最喜欢康桥的哪处美景图呢。新,请你。哦,首尾两节的挥手作别图。那为什么喜欢呢?好,请坐,这位同学谈到景太美,爱太深,让我们似乎是看到诗人是酷着脚尖,像一般清风来了,饱含深情,那还有呢?
好,你的同桌。金柳倒影图,好请坐。这位同学他最喜欢的是金柳倒影图。那在诗人的笔下,乡阳中的新娘娇羞妩媚,似乎格外的动人。
最位一排这位同学,撑篙寻梦图。好,请坐。这幅图带给我们的也是非常美的意境。如同寻观室外桃源,让我们沉浸在美梦当中,不愿醒来。我还听到同学谈到喜欢第六节的夏虫沉默图。似乎康桥的一花一木,一虫一草都是诗人最好的朋友,那他们的互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康析的留态。那下面,大家带着徐志摩对康桥的爱恋和依依不舍之情,小组内互读一读这首诗歌。
好,一会儿我们邀请小组代表来比赛朗读。下面开始,好,大家都朗读结末了,有的小组还在交流朗读经验,让我们来邀请各个小组代表。
第一二三五小组,好,其他小组做评委点评一下。好,下面我们开始。好各个小组已经完成了朗谈任务,其他小组代表来点评一下。
四小组代表,哦,你们最喜欢的是第五小组,觉得第五小组是最住朗读小组。好,请坐。第四小组认为第一小组应该把首位两节读的比其他小节读的更轻一些。要突出诗人是轻轻的,悄悄的。第二小组在读夏虫沉默图的时候,情绪应该更低落一些,语速呢要慢一点,语调应该更低沉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喜欢故事性的文章,对诗歌的抽象性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对课文提不起兴趣,或者只能走马观花,难以深入体会诗歌的感情,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说方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采取如下办法:
第一,以诵读为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要品位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二,联想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第三,探究法。教师抓住诗中的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
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2、分步实施
第一步:课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绍。
第二步:诗歌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背诵。
第三步:整体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在让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谈朗读体会。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为了便于学生准确把握这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
第四步:把握与体味诗歌的意象美。先讲意境和意象的含义(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象美。
让学生自读,思考:诗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组讨论交流)。
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五步: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用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3、小结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并分析诗歌的表达感情和写作风格,同学们要学会这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4、作业设计
① 背诵课文。
②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