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岗位苯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析与控制
苯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
苯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一、苯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一)评价目的苯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应能达到如下目标:——辨识苯暴露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对劳动者苯职业暴露进行评价;——对暴露于苯的劳动者进行剂量—反应评价,分析发生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可能性;——确定苯的致癌风险和急性中毒事故风险水平,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建议,为实施建设项目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应对提供技术依据。
(二)评价程序1、危害辨识:(1)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工程技术资料、苯的特性资料及相关参数信息,并进行工程分析,辨识含苯产品,当劳动者职业暴露于苯和含苯产品时,应进行苯职业暴露风险评价;(2)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苯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分析劳动者职业暴露的特点;(3)确定开展苯的致癌风险评价和/或急性中毒事故风险评价;2、暴露评价:(1)考虑致癌风险:应进行终身平均调整浓度的计算或开展内暴露剂量评价;(2)考虑急性中毒事故风险:应选择泄漏场景,模拟计算空气中苯的浓度,确定泄漏的苯蒸气影响区域;3、剂量—反应评价:(1)考虑致癌风险:应选择吸入单位风险或多阶模型建立苯致癌的剂量—反应关系;(2)考虑急性中毒事故风险:应选择苯的急性中毒致死概率计算参数;4、风险表征:(1)考虑致癌风险:应按吸入单位风险法或多阶模型法对苯职业暴露的致癌风险进行定量风险评价;(2)考虑急性中毒事故风险:应选择查表法或公式计算法确定苯急性中毒致死概率;应确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并按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苯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对策及措施,进行风险应对。
(3)苯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程序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其框架基本内容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三)评价内容1、危害辨识(1)收集和分析原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品的成分,辨识其是否属于“含苯产品”,对成分不明的有机物应参照GBZ/T300.59—2017规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成分分析,确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苯含量;(2)针对苯和含苯产品,收集以下有关资料:a)理化性质:密度、熔点、沸点、蒸气压、蒸发速率、闪点等;b)健康影响:可能造成的致癌和急慢性健康影响等;c)毒理学资料:动物致癌实验数据、动物急性毒性数据(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致死浓度LC50等)、急性中毒评价指标(AEGLs、ERPGs、IDLH )等;d)职业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为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防控职业病危害,制定的一套日常监测管理措施和程序。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的内容:1. 目的: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不受职业病危害,并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职业病风险。
2. 负责人: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管。
3. 岗位危害辨识:对企事业单位涉及的各个岗位进行危害辨识,确定危害因素和风险等级。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空气质量、噪声和震动等。
5. 医学检查:对从事高风险岗位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体检和职业病检查。
6. 工作环境监测:对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噪声、照明等。
7. 危害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管理和个人防护等。
8. 培训教育: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9. 监测数据记录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0. 监督检查: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监测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11. 紧急事故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如何处理职业病事故和突发职业病事件等。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应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优化。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2)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二)本公司必须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粉尘:存在于下料、顺锯、钻孔、四面刨、镂铣、砂光、修边、封边、打磨、精整工序。
2、噪声:存在于下料、顺锯、钻孔、四面刨、镂铣、砂光、修边、封边工序。
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近年来,职业病和职业危害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因此,为了防止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业危害检测1.职业危害清单的制定:制定详细的职业危害清单,列出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职业危害源的监测:对工作场所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记录职业危害源的种类、浓度、频次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通过实地采样和检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风险程度和危害性。
三、职业危害监测1.职业病检查:对特定工种或接触高风险职业病的员工进行定期检查,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2.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包括空气质量、噪音、辐射等指标的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体检跟踪:对接触高风险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体检跟踪,监测员工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对员工身体的影响。
四、职业危害评价1.职业危害评估报告的编制: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的全面评估,包括危害源的种类、浓度、频次等指标,编制职业危害评估报告。
2.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对员工接触职业危害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职业危害对员工健康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职业危害管控措施的评估:对现有的职业危害管控措施进行评估,确定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不合理或不适用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五、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1.制定年度检测、监测和评价计划,确保全面、系统地开展相关工作。
2.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负责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3.保证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数据的及时和准确性。
4.对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进行周期性的总结和分析,及时修订和更新制度。
5.对检测、监测和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全面的反馈,指导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3
危害因素评估
评估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确定健康影响和必要的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和 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旨在评估员工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以识别可能的健 康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常用方法
工作场所调查
调查员工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暴露时间等,收集 相关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 价与控制
本演示将为您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并解释其定义、分 类以及重要性。我们还将分享辨识方法、评价的目的和常用方法,以及控制 的原则和措施。让我们开始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精神因素或人因因素,对工作场 所内员工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但它们可以归类为不同类型,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机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通过准确辨识危害因素,我们能够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和步骤
1
信息收集
收集与工作环境和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材料使用、作业条件等。
2
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检查、测量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音、化学物质、议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危害因素。 •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持续改进控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工作环
境和作业方式。
生物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9T03:43:38.38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9期作者:宋学飞[导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多会通过分析、评价、检测等方式,实行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宋学飞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华信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242000摘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多会通过分析、评价、检测等方式,实行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通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比如:危害的类别、浓度、影响等,然后及时采取相关质量控制对策处理,比如:采样和检测时质量控制对策、评价计划质量控制对策、构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档案质量控制对策,以及报告编制质量对策等,从而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引言为巩固和深化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成果,大力推进“十四五”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1〕621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2年1月起至2025年12月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本次专项治理的范围为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且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治理企业”)。
10人以下工业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专项治理工作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安排部署。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实行价值刍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需重视新建、改建及扩建等项目、技术改造、先进技术应用、立项、设计、验收等工作,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控制效果评价等工作的实施均非常关键。
因用人单位相关设备、技术人员不足,所以用人单位较少开展自主检测,多会通过委托具备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相关工作,如此可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日常检测评价,帮助企业方面及时了解职业危害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职业病问题日益凸显。
职业病是由于工人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管理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的目的、内容及其实施措施,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的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了解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为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具体目标包括:1. 达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全覆盖。
即对所有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进行监测,确保所有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2. 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监测和评价,能够及时预警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扩散和蔓延,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 了解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
通过监测和评价,能够准确地了解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为合理分配资源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范围。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繁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可能存在不同的危害因素,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和监测。
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等。
2. 监测方法和指标。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采样、检测和分析所产生的危害因素,并根据相关标准和指标进行评价。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指标包括浓度、峰值、暴露时间等。
3. 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和仪器,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气体检测仪、粉尘采样器、噪声测量仪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1.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就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是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还有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
二是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内容:①《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②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③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④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尘、石棉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如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动性噪声与振动等)、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理和生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
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二、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
②放射性物质类。
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
③化学物质类。
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等。
化验员岗位主要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IV
1、取样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不慎掉入。注意力集中,有人监护,禁止跨越。
2、熟悉现场逃生路线,防护用品佩戴齐全。
3、冬季及时清扫积雪,防止滑跌。
4、、劳保穿戴齐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和橡胶手套。
措施有效、风险合理
3
一般化验电器设备操作
√
√
电源
设备漏电
电线破损
触电
着火火灾
1、 接地不良仪器漏电;
化验员岗位主要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健康安全)
序号
工作场所/作业活动
取样点
时态
状态
危害因素
可能导致的后果
触发的原因
可能性
后果的严重程度
风险
级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有控制措施
评价结论
过去
现在
将来
正常
异常
紧急
1
污水处理场
事故提升池、生产污水提升池、总排、事故罐、均质罐、绿化罐、生化池、二沉池污水
1、外界气温高未开空调;
2、身体状况不佳;
3、冬季积雪天滑跌、摔伤、冻伤
4、上班赶时间上班,违章驾驶,车辆故障未检查出来。
F2
C2
IV
1、气温高开空调,减少外出,做好防中暑措施;
2、安全提示并做好工作环境恶劣状况下防护措施。
3、严格执行油田公司交通安全三准则要求及各项管理规定
措施有效、风险合理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环境)
3、冬季取样点有积雪,容易滑跌。
4、取样和分析过程中吸入、皮肤接触。
F2
C2
IV
1、取样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不慎掉入。注意力集中,有人监护,禁止跨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范本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长期接触和接触剂量过大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某些疾病。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一个范本,详细阐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1. 范围和目的1.1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有害因素接触的员工及相关部门,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室等。
1.2 目的建立科学、规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2.1 预防为主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的作用,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2.2 综合管理按照“防范、保护、监测、防控”的原则,全面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
2.3 适度控制根据有害因素的类型和程度,合理选择控制措施,确保其危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3.1.1 危害因素识别对各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3.1.2 危害因素评价针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详细的评价,包括浓度、暴露时间、频率等,确定其危害程度。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3.2.1 检测方法和仪器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2 检测频率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频率,保证及时掌握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情况。
3.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3.3.1 监测指标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监测指标,包括浓度、暴露时间、频率等。
3.3.2 监测方法和仪器选择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和仪器,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3 监测频率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测频率,确保实时监测工作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3.4.1 防控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和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等。
苯作业工人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
苯作业工人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目的:分析苯作业工人的健康体检结果,并对其职业危害的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苯作业环境进行检测以及对苯作业工人进行健康体检。
结果:440名职工参加健康体检,其中患高血压者有218名(49.54%)、心电图异常者110名(25%)、彩超异常者50名(11.36%)、肝功能异常者75名(17.04%)、肾功能异常者33名(7.50%)、血常规异常者27名(6.13%)。
其中男性血常规异常率为3.13%,血红蛋白偏低者17名(3.86),女性血常规异常率为3.0%,血红蛋白偏低者9名(2.05%),男性高血压、彩超、肝功能的异常率明显要比女性高,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苯作业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可以尽早发现苯对工人健康产生的早期损害,定期体检,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尽早恢复健康。
同时,加强苯作业工人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个人防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苯引发的各种损害。
标签:苯作业工人;健康体检;防控;措施苯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可用作溶剂、稀释剂,在工农业生产中已经广泛使用到喷漆、油漆以及油墨中。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这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危害也越来越重[1]。
苯中毒是一种最常见的职业病。
目前,防控是我国职业卫生工作者关注的主要课题。
通过调查显示,使用苯最多的就属印刷业和化工行业。
近年来,发现的苯致白血病的病例日益增加,而苯中毒阳性体征检出率分别达到34.7%、13.2%,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本文主要通过对苯作业工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进行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某区域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20家涉及苯的用人单位(如:箱包皮革、印刷、修船、涂装行业)进行调查,男性276人,女性164人,年龄20~60岁左右,通过对苯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情况、复查治疗情况、岗位职业病防护设施、工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某石化企业苯职业病危害分析
× ×F , / B
式中: G — — 分级 指数 ; 化学物 危 害程度 权重 系数 ;
— —
从 检测情 况来 看 , 苯 抽 提装 置 、 储 运 车 间 轻 油
罐区、 质 量 管 理 中心 等 单 位 苯 的检 测 结 果 远 远 低 于职业接 触限值 , 从 职 业 病 防治 角 度 来 说 , 该 场 所: 一是 正 常生产 情 况 下不 会 发 生 急性 苯 中毒 , 二 是 该场 所 中存 在 的微 量 苯对 绝 大 多数 劳 动者 的健
G值 的大 小决定 于 化学物 的危 害程 度 、 职业接 触 比值 和劳 动者 的体 力 劳 动 强度 3个 因 素 。计 算
公式 为 : G=
— —
超 过职业 接 触 限 值 3倍 的为 严 重 超 标 。经 计 算 ,
表1 、 表 2所 列 出超 标 均 在 超 标 级别 , 未 达 到 严 重 超标 级别 ( 计 算方 法略 ) 。
Ⅲ级 ( 重度危害作业 )
2 0 0 7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A Q / T 4 2 0 8— 2 0 1 0 ( ( 有 毒作 业 场所 危 害程 度 分 级》 将作 业场 所分 为达 标 、 超标 和严 重 超标 3个 级
别, 凡是 没有 超过 职 业 接触 限值 的 为达 标 , 超 标倍 数 在 职业 接 触 限值 3倍 以 内 的 为超 标 ; 超 标 倍 数
接触人员
外 操 工
因素 。员 工 在 从 事 接 触 苯 的 作 业 时 , 存 在 职 业 健
康风险。为了预防职业性苯 中毒 , 对某石 化企业 苯的职业病危害进行了分析。
1 苯 检测情 况
苯接触工人对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知晓情况分析
苯接触工人对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知晓情况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苯接触工人对职业病危害防护知晓情况及其对外周血象改变的影响。
方法以苯接触工人为对象,共计500例,研究时间是2019年3月-2021年10月,调查职业病危害防护知晓情况,并测量外周血象情况,详细统计异常率。
结果500例工人中,不太了解260例(52.00%),一般了解135例(27.00%),完全了解105例(21.00%)。
三组工人的外周血象异常率比较,差异P<0.05,其中不太了解组发生率最高。
结论苯接触工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知晓情况较差,增加外周血象异常风险,需重视健康教育、预防性体检,预防职业病。
关键词:苯接触工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外周血象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苯被用于家庭装修、农业、工业等行业中,不仅引起空气污染,还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1]。
慢性苯中毒是一种常见职业病,危害较多,应当重视预防。
然而,部分苯接触工人不了解职业病危害知识,增加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
本文将以以近年来(2019年3月-2021年10月)500例苯接触工人为对象进行研究,探究苯接触工人对职业病危害防护知晓情况及其对外周血象改变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苯接触工人为对象,共计500例,研究时间是2019年3月-2021年10月。
所有工人中,221例男性,279例女性;最小年龄是27岁,最大年龄是69岁,年龄平均值是(47.28±4.89)岁;接触工龄是2-15年(7.56±1.92)。
纳入标准:资料齐全;长期接触苯;熟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肺部疾病;资料不全;已发慢性苯中毒;心胸等重要疾病功能障碍;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职业病知识、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等。
向工人发放,指导工人填写,在填写完成后检查问卷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在符合要求以后收回。
量表共10分,其中完全了解:8-10分,一般了解:5-7分,不太了解:1-4分。
化验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化验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36722化验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laboratory hazard factors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1、危害因素:氧气钢瓶爆炸,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预防措施按规定存放、使用氧气瓶。
2、危害因素:各煤气管道中的煤气泄漏,可能造成中毒、火灾、爆炸。
预防措施:经常检查各种管路完好情况,有问题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3、危害因素:化验室化学产品(粗苯)蒸馏过程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中毒。
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蒸馏过程中规范操作。
4、危害因素:检验设备高温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烧伤。
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检查设备高温过程中规范操作。
5、危害因素:使用试剂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灼伤、腐蚀。
预防措施:使用各类试剂时小心操作,采取好防护措施。
6、危害因素:化验过程中不能开窗,室内通风不好,温度高,可能造成人员中暑。
预防措施:采取通风措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高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7、危害因素:粉尘防护不到位,可能造成尘肺病。
预防措施:在产生粉尘部位采取好个人防护措施。
8、危害因素:煤场取样以及过磅作业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够,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注意过磅车辆。
9、危害因素:开启或稀释强酸、强碱时方法不正确,可能造成酸碱液飞溅,灼伤人。
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规程进行操作;工作场所配备清水、抹布、通风设备、中和溶液等。
10、危害因素:直接俯向容器嗅闻药品,可能发生中毒事件。
预防措施:禁止用口尝和正对瓶口用鼻嗅的方法和鉴别性质不明的药剂;鉴别时采用手轻轻扇动,在稍远的地方去嗅发散出来的气味11、危害因素:不熟悉药品特性便投入配置工作或操作方法失误,发生意外事故伤人。
某制苯装置职业病危害调查与分析
137某制苯装置始建于1978年,主产纯苯,同时副产C 5、C 8、C 9、C 7、抽余油等重要化工原料。
装置经两轮技术改造后,纯苯年生产能力达20.6万t。
该装置存在硫化氢、苯系物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危害较大。
通过对装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及岗位实际接触职业危害接触水平进行检测,在职业危害管理和工程技术措施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危害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某制苯装置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各岗位人员。
1.2 方法1.2.1 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对各岗位人员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装置运行状况、防护设施完好情况、劳保用品配备等情况开展现场调查。
1.2.2 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规范和标准,对作业现场硫化氢、苯、噪声等化学和物理因素进行检测。
2 结果2.1 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2.1.1 生产工艺概况制苯装置分为加氢和抽提2个部分。
装置采用中间馏分加氢,即先经过预分馏除去馏分C 5-馏分,还分离出C 8、C 9馏分去C8抽提苯乙烯装置。
C 6~C 7馏分经过两段加氢系统,从稳定塔中分离出硫化氢,经由切割塔分馏,塔顶C 6进抽提装置精馏得到苯产品,塔釜C 7馏分外送至储运。
抽提部分是利用溶剂N -甲酰基吗啉对芳烃、非芳烃挥发度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实现芳烃和非芳烃的分离,以获得苯产品。
苯是苯乙烯、苯酚丙酮等装置的基础原料。
2.1.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情况通过对装置的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原辅材料分析,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化学因素有硫化氢、苯、甲苯等,物理因素有高温、噪声等。
其中硫化氢高风险区域包括:加氢反应器、循环气体压缩机、高压闪蒸罐及其切水口、热高分罐、稳定塔上部、稳定塔回流罐及切水口、稳定塔回流泵、空冷器、隔油池、设备采样口等。
苯的高风险区域包括:白土塔、苯塔、甲苯塔、加氢反应器、切割塔、抽提蒸馏塔、苯泵以及相关设备采样口、切水口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 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
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
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
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 P E TR O C H E M IC A L SA F E TY AN D E NV IR ON M E N TAL P R OTE C TION TE C H N OLOG Y
23
事故分析与预防
化 验 岗 位 苯 职 业 病 危 害 因 素 监 测 分 析 与 控 制
A 监测结果
接触有害因素名称 个人防护
� � � 表 1 员工个体苯 8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C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h 加权平均浓度 P C -T W A ( m g � m 535.68 534.69 346.07 36.78 34.72 32.27 24.92 20.59 13.46 10.02 8.04 6.01
- 3
)
采样日期 2006 年 5 月 18 日 10: 00 2006 年 5 月 18 日 10: 00 2006 年 5 月 18 日 10: 00 2006 年 5 月 19 日 10: 30 2006 年 5 月 18 日 18: 00 2006 年 5 月 18 日 18: 00 2006 年 5 月 19 日 2: 30 2006 年 5 月 18 日 9: 45 2006 年 5 月 19 日 2: 30 2006 年 5 月 19 日 10: 00 2006 年 5 月 18 日 9: 45 2006 年 5 月 19 日 10: 00
张保江,孙 康,刘天勇,熊沙林,路德青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新疆 独山子 833600 ) 摘 要: 对某乙烯厂化验岗位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苯的监测情况进行了调查,并
对作业环境中苯异常超标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实施了 "本质安全 " 的控制措施� 结果表 明, 有毒物质苯的监测浓度数据(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 C -STE L 值 ) 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说明 所采用的防毒措施安全可靠, 可以有效的防止苯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 关键词: 苯 职业病 监测分析 控制
3 3
独山子公司乙烯厂化验室涉及接触苯职业危 害的作业场所主要有裂解碳四分析站� 油品分析 站和仪器色谱分析站� 接触方式室外主要是取样 操作皮肤和呼吸接触,室内主要是样品处理� 置 换 �分析测试和玻璃器皿清洗等作业的皮肤和呼 吸接触 �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粗汽油� 加氢汽 油 �溶剂汽油等样品, 含高浓度苯� 室外取样防 护措施主要是个体防护,佩戴防毒半面罩和防化 学手套 �室内样品处理� 置换� 分析测试和玻璃 器皿清洗等作业的防护措施 , 一方面采取开窗自 然通风和通风橱强制通风,另一方面采取个体防 护佩戴防化学手套和防毒半面罩 �2006 年,随着 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导入和 H SE 体系持续改进, 职工 H SE 意识不断增强 ,职工反映作业场所有较 大苯蒸气气味,经公司批准,采用苯 8 h 时间加 权平均容许浓度 P C -TW A 监测法,开始展开初始 调查� 之后 , 采 用苯 短 时间 接 触 容许 浓 度 P C STE L 监 测 法 进 行 了定 期 的 � 长 期 的 定 点 检 测 调查�
011 - 10 - 2 4� 收稿日期: 2 作者 简介: 张 保江, 男,1993 年 毕业 于伊 犁师 范学 院化学系,理学学士,现在乙烯厂 安质环处工 作,曾 获 QC 国优 一等 奖,已发 表论 文 7 篇,高级 工 程师� h an g bj_
6mg /m ,苯短时间接触容 许浓度 P C -STE L 限值 � -3 887078 ,13 5 1995 4 95 0,E -m ai l : 电话: 0992
] 1 苯对健康的危害[1
2
苯职业危害现状调查分析与预防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 在通 风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 气可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为主的急性苯 中毒 �长期吸入苯蒸气会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血小 板减少, 严重时可使骨髓造血机能发生障碍, 导 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若造血功能完全被破坏, 可 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 , 并可引起白血 病� 苯会对皮肤和上呼吸道造成损伤 �经常接触 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得干燥而脱屑,有的出现 过敏性湿疹� 喉头水肿� 支气管炎及血小板下降 等病症也与苯污染超标有关� 苯已经被专家确认 为严重的致癌物质 � 苯中毒的 临 床表 现 为 : 轻 度 会 造 成 嗜 睡 � 头痛 � 头晕 � 恶心 � 呕 吐 � 胸 部紧 束感 等 , 并 可有轻度 粘 膜 刺 激 症 状 � 重 度 可 出 现 视 线 模 糊 � 震颤 � 呼吸浅 而快 � 心 率不 齐 � 抽 搐和昏 迷 � 少数严重病例 可出现 呼吸和 循环衰 竭 � 心 室颤动 � 卫生部 2002 2004 年 对职 业 病 发 病 率的 统计数据显示,在 生产过 程中,因 苯造 成的急 性中毒 , 排在第 2 位 , 死亡率为 25% � 卫生部 2002 年发布的高毒 品目录里将苯由中等毒性物 品提到 高等 毒 性 物品 , 并将苯在作业场所的时 /m 3 降 到 间加 权 平 均 浓 度 ( TW A ) 由 50 m g
地点 油品分析站 裂解碳四分析站 油品分析站 裂解碳四分析站 油品分析站 油品分析站 裂解碳四分析站 油品分析站 裂解碳四分析站 油品分析站 油品分析站 油品分析站
佩带半 面罩 含苯样品 ( 加氢 汽油 � 粗汽油等 ) 防毒面具 ( 滤盒 防 0.1% 以下的 毒物 ) � 防 化学 手套
� � � � � h @ e chi n a.c m .c n 为 10 m � g /m �
24
�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
2 012 年第 28 卷第 2 期
2.1 初始现状调查 初 始 调 查 涉 及 化 验 工 21 人 次, 采 用 3M TM 3520 采样器对苯类有毒化学品进行员工个
体 8 h 的连续监测 ,苯蒸气浓度采样样品送国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保护检测技术中心,按 照标准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如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