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点(1)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液体的颜色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2)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3)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1)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1)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初三化学常见物质俗称1、氯化钠(NaCl):食盐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4、氧化钙(CaO):生石灰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7、氢氯酸(HCl):盐酸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10、甲烷(CH4):沼气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化学之最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物质的除杂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碱盐1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2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被另一种物质(溶剂)所包围并均匀分散。

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其均一性和稳定性。

二、溶液的组成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含量较多的组分。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如空气。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都是液体,如糖水。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如合金。

2. 按溶剂的状态分:- 气态溶液:以气体为溶剂的溶液,如水蒸气中含有其他气体。

- 液态溶液:最常见的溶液类型,如水溶液。

- 固态溶液:如合金中的金属混合。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会发生分离。

3.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浓度表示。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液中每升所含的溶质摩尔数。

六、溶液的制备1. 直接混合法:将溶质直接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使其溶解。

2. 逐渐添加法:分次将溶质加入到溶剂中,直至完全溶解。

七、溶液的分离和提纯1. 过滤法:利用滤纸或滤网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2. 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

八、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中作为反应介质。

2. 工业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

3. 医药领域的药物制剂。

4. 日常生活中的饮料、清洁剂等。

九、溶液的注意事项1. 某些溶液可能具有腐蚀性、毒性或易燃性,需要在安全条件下制备和使用。

2. 在进行溶液的混合和反应时,需要注意控制条件,避免危险反应的发生。

十、结语溶液作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性质和应用广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掌握溶液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进行化学实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三化学经典《溶液》(提高)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经典《溶液》(提高)知识讲解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对其它溶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要点诠释】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与联系: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涵义不同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溶解限度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溶液里含量的多与少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须指明温度一般不受温度影响联系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与稀没有必然的联系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反之亦然3.对同一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溶解时的热现象:浓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

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3.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

初中化学 溶液 精华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  溶液  精华知识点总结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_固___体__、__液__体__、_气__体___ 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__水___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吸热:一些物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如__N__H_4_N_O__3_(或__硝__酸__铵__)___固体
放热:一些物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固体、浓H2SO4
分别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即B=A+加入溶剂的质量)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详见实验突破栏目 )
注:错误的请指出错误原因
1.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 __溶__液__是__均__一__、__稳__定__的__混__合__物__,__但__均__一__、__稳__定__的__液__体__不__一__定__是__溶__液__,__如__水__均__一____ __、__稳__定__,__但__属__于__纯__净__物__,__不__属__于__溶__液________________
8. 20℃时,10 mL氯化钠溶液与10 mL硝酸钾溶液混合,得到20 mL混合溶液。(×) ___溶__液__的__体__积__不__能__相__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实验 验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一、实验用品 1.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细口瓶。 2. 药品:氯化钠、蒸馏水。 二、实验步骤(以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为例)
察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则为饱和溶液,反之,则为不饱 和溶液
根据溶解的量判断
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溶质
溶剂
降低
溶剂

(2021年整理)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2021年整理)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㣕。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25讲 溶液的浓度]讲义(学生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25讲 溶液的浓度]讲义(学生版)

第25讲溶液的浓度1.掌握溶液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掌握溶质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1.溶液的浓度的概念;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知识点一:溶质的质量分数(重点)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ω=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的质量分数ω=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3)理解: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⑥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g,则t℃,该物质饱和溶液中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ω=S100g+S×100%例1.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B.溶液中恒温加入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C.溶液降温,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少练习1.常温下,将5g硝酸钾投入盛有45g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无固体剩余,下列与此溶液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溶质是硝酸钾,溶剂是水,溶液的质量为50gB.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C.从该溶液中取出10g,所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D.取出10g后的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g练习2.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10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11D.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11例2.27.对“5%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A.每100g食盐溶液中含5g食盐B.将5份质量的食盐溶解在95份质量的水中所得的溶液C.将食盐与水按1: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D.100g水中溶解5g食盐练习1.30.对“l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A.100g该食盐溶液中含有l0g氯化钠B.将l0g食盐溶解在90g水中所得的溶液C.将氯化钠与水按l:9的质量比配制成的溶液D.100g水中溶解了10g氯化钠例3.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A.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B.把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C.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D.给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蔗糖练习1.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A.加硝酸钾B.加少量水C.温度不变蒸发水D.升温练习2.某温度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经下列变化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A.温度不变,蒸发水B.温度不变,加入溶剂C.升高温度D.加入溶质,降低温度知识点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m稀×c稀%稀释公式:m浓×c浓原理: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m浓×c浓%增浓公式:m稀×c稀原理:溶液增浓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混合公式:m1×c1%+m2×c2%=m混×c混%原理:溶液混合前后溶质的总质量不变例1.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4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A.196g B.156g C.155.2g D.8.16g 练习1.医院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溶液清洗伤口,若要配制5%的双氧水溶液1200g,需要30%的双氧水溶液的质量为()A.30g B.100g C.200g D.400g 练习2.把20g溶质质量分数为95%的酒精,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根据需加水的体积(水的密度为1g/cm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好选用量筒的量程为()A.10mL B.50mL C.20mL D.100mL例2.将100g质量分数5%的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10%,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加入5g食盐B.蒸发掉50g水C.加入100g质量分数5%的食盐溶液D.取出50g溶液练习1.现有W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A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30%,可采取的方法有()A.蒸发掉溶剂的二分之一B.蒸发掉0.5Wg溶剂C.加入0.15WgA D.加入3gA练习2.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100g,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固体硝酸钠10g B.蒸发掉水50gC.加入100g20%的硝酸钠溶液D.将溶液中溶剂水蒸发掉一半例3.已知硫酸的密度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成正比,质量分数分别为90%和10%的两种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的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50%B.小于50%C.等于50%D.无法确定练习1.将90%的硫酸溶液和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小于50%B.大于50%C.等于50%D.不能确定练习2.若将50g20%的NaOH溶液与200g10%的NaOH溶液混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混合溶液的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5%B.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增加C.混合溶液的质量为250gD.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知识点三: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对固体溶质)或量取(对液体物质).溶解.装瓶,贴签。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试样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结论:(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0(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OH、Ca(OH)2等.NaOH==Na++OH—;Ca(OH)2==Ca2++2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到微粒构成的,即“原子学说”标志化学的开始。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门捷列夫整理了元素周期表3、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生成。

硫酸铜+ 氢氧化钠——硫酸钠+ 氢氧化铜4、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5、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6、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7、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8、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9、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10、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初三化学寒假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寒假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寒假教学计划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基础知识】 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注意:(1)溶液都是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溶液,如水(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4)溶液并不都是无色的,如KMnO4溶液显紫色,CuSO4溶液显蓝色,FeSO4、FeCl2溶液显浅绿色,FeCl3、 Fe2(SO4)3溶液显黄色等(5)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6)物质在溶解时如果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如CaO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是Ca(OH)2不是CaO。

2、乳浊液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油水混合物)注意:(1)乳浊液的特征: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2)乳化原理:把液体分散成小的液滴。

乳化过程是物理变化 3、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NaOH、CaO、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知识点二溶解度【基础知识】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注意:①饱和溶液的二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②饱和溶液只针对某种物质。

如对氯化钠饱和,但仍可继续溶解硝酸钾。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最简单鉴别方法:向溶液中再加少量溶质,观察是否再溶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结晶:溶液中的固体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蒸发结晶结晶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4、溶液的饱和与溶液的浓稀关系(1)不同物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同种物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为S。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溶液的性质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质量被溶解的速率的度量。

溶解度亦称溶质的溶解度或溶质的溶解率。

溶解度越大,表明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小,表明溶质越不容易溶解。

一定条件下,相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不随外界因素改变的。

2. 极性:极性是指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中,具有电荷不均匀分布的性质。

每个原子或分子都有一些电子充电,它们可以表示为正电荷或负电荷。

极性决定了沉淀物的稳定性,极性更强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低;极性更弱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3. 气味:气味是指一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很明显地闻到的气体的气味。

气味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溶质的特性,而不是溶液的性质,所以要判断溶液是苦味还是咸味,就可以闻一闻溶液的气味。

二、化学反应1. 前置反应:前置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前,必须准备好充分配分的物质,以促使反应发生的反应。

这类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物可以再次发生反应,结果产生新的产物,多用于改变溶液的参数,如酸碱度、Ph值等。

2. 溶解反应:溶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或分子被完全拆分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另一对反应引起游离离子或原子的重新组合,只能提供单一离子或原子。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某些化合物与水反应,当化合物与水反应时,会引起改变,因此得到新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反应。

这类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可以表示为水的添加或分解的形式。

三、物质的溶解过程1. 吸收: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电荷的传递,溶质的电荷会被溶剂的电荷所吸收,从而使溶质分子更加稳定、更容易进行溶解。

2. 团簇化: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溶解过程会随着溶剂量、温度、压强等参数的改变而改变。

当溶质质量足够时,溶质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3. 渗入:溶质分子吸收溶剂后,会分子局部溶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以促进其质量的渗入溶剂中,使溶质稳定溶解在溶剂中,完成溶质的溶解过程。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学习化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万物的本质和原理。

下面将对初三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与元素: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正电荷)、中子(中性)和电子(负电荷)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心,电子绕核心轨道运动。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排列的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性质和组成化合物。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转化。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可视为化学反应。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

反应物在左侧,生成物在右侧,用箭头表示转化过程。

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元素成分和数量。

三、酸、碱和盐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

2. 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可以腐蚀金属,可以产生氢气等特点。

3. 碱的性质:碱具有苦味,能与酸中和,能使红色石蕊试剂变蓝等特点。

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改变颜色的物质,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酸碱性紫色试剂等。

5. 盐的性质:盐是酸和碱中和生成的化合物,具有结晶性、可溶性、导电性等特点。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2.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物质称为氧化剂,起还原作用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五、重要化合物1. 水: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化合物,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

初中化学溶液

初中化学溶液

初中化学溶液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溶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一种将溶质和溶剂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这个混合物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则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在溶液中,溶质被分散在溶剂中,形成了一个均匀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的特点是,无论你取出溶液的哪个部分,它的组成都是相同的。

这就是溶液的均一性。

同时,溶液也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它不会像悬浊液那样沉淀,也不会像乳浊液那样分层。

溶液的形成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它的分子会与溶剂的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物质分布均匀的系统。

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溶质的分子被溶剂的分子包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混合物。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溶液包括食盐溶液、糖溶液、酸碱溶液等。

例如,食盐溶液是由食盐和水混合而成的,其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糖溶液则是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其中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酸碱溶液则是酸或碱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其中酸或碱是溶质,水是溶剂。

这些溶液都有一些共同的性质。

它们都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它们都可以通过溶剂和溶质的比例来控制溶液的浓度。

它们都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来改变溶液的状态。

初中化学中的溶液是一个非常基础但重要的概念。

理解好溶液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对于进一步学习化学和其他科学学科都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化学溶液单元复习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3)溶液的形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叫溶剂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二、溶液的组成1、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时溶剂,两种液体混合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意:物质的分散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溶液的特征:(用来判断是否是溶液的依据,三个特征需同时具备才是溶液)①均一性:溶液中任何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即浓度和密度相同);②稳定性:当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质不会自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③混合物:溶液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

3.溶液的组成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液、固三种状态);⑴宏观组成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通常为液态,如水、乙醇等)。

⑵微观组成:溶液中含有溶质或溶剂的离子和分子(如盐酸中含有H2O分子、H+离子、Cl+离子)。

4.对溶液认识的易错点:⑴溶液都是均一的、稳定的,但均一的、稳定的不一定都是溶液(比如水);⑵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CuSO4溶液是蓝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⑶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⑷没有被溶解的物质不算溶质,即不属于溶液的成分;⑸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即m液=m质+m剂),但V液≠V质+V剂,m液=ρ液·v液5.物质的溶解性实验⑴高锰酸钾能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但不溶于汽油;⑵碘不溶于水(溶液呈棕红色),但能溶于汽油。

结论1: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结论2: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结论3: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溶剂的性质也有关。

6.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⑴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做溶质,量多的做溶剂;⑵当溶液中有水时,水做溶剂,其他物质做溶质;(如75%医用酒精、98%的浓硫酸中溶剂均是水)⑶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即溶剂是水。

7.溶液的读⑴简称:溶液的名称后加溶液,如氯化钠(NaCl)溶液、硫酸铜溶液;⑵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NaCl)的水溶液。

8.22即得到的是Ca(OH)2 的水溶液;⑵有些物质相互反应,生成物是溶质:如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如果是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CaCl2;如果HCl过量,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HCl和CaCl2。

9.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⑴有些物质溶解的时吸热过程大于放热过程,总体表现为放热、温度升高,如NaOH溶解后温度升高;⑵有些物质溶解的时放热过程大于吸热过程,总体表现为吸热、温度降低,如NH4NO3溶解后温度降低;⑶有些物质溶解的时吸热过程等于放热过程,总体表现为温度不变,如NaCl溶解后温度无明显变化。

10.乳浊液和乳化现象⑴乳浊液的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如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⑵乳浊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⑶洗涤剂的功能:乳化功能。

⑷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⑸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洗涤剂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从而除去油污,即乳化原理。

⑹汽油的去污原理:油污分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油污,即溶解原理。

11.悬浊液⑴定义:难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浆水。

⑵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有沉淀。

二.溶解度1.影响物质溶解量的因素⑴固体物质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量增大溶剂的量:溶剂的量越大,溶解量越大⑵气体物质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量越小压强:压强越大,溶解量越大溶剂的量:溶剂的量越大,溶解量越大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⑴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是饱和的,不是对所有物质都饱和)⑵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①方法1:向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如果不能溶解说明是饱和溶液,如果还能溶解说明是不饱和溶液。

②方法2:观察溶液中是否有不溶固体存在,如果有说明是饱和溶液;如果没有说明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再用方法1进行鉴别。

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物质的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温度⑷海水晒盐粗盐氯化钠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母液多种化工产品⑸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注意溶液结晶的前提是:溶液必须先达到饱和状态才有可能结晶,否则不会出现结晶)⑹溶液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恒温蒸发、升温蒸发)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浓度)4.溶解度(有单位:克)⑴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注意: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可能相同)⑵溶解度的四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里③饱和状态④所溶解的质量⑶溶解度的含义:①表示某温度下,100g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②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剂的质量;③表示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举例.20O 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如下:①表示20度时,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②表示20度时,氯化钠在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g ; ③表示20度时,NaCl 的饱和溶液中NaCl 与H2O 的质量比为36:100 ⑷表示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四个区间(温度为20O C ):①当溶解度(S )﹥10g 时,称为易溶; ②当溶解度(S )在1g ~10g 时,称为可溶; ③当溶解度(S )在0.01g ~1g 时,称为微溶; ④当溶解度(S )﹤0.01g 时,称为难溶。

5.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⑴列表法⑵溶解度曲线法溶解度①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注意:溶解度曲线中隐含了100g 的溶剂质量,分析时记得将100g 溶剂考虑进去)②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③每条曲线表示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④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即表示溶质在该点所对应的质量溶解到100g 水中所得到的溶液恰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⑤ 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如点A),表示溶质在该点所对应的质量溶解到100g 水中所得到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⑥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如点B),表示溶质在该点所对应的质量溶解到100g 水中所得到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并且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⑦上升的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越陡表示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越大,平缓的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绝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如KNO 3、NH 4NO 3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NaCl )⑧下降的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 (OH )2)⑨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点所对应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还表示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即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如氮气的压强为101KPa 和温度为0o C 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则在0o C 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三.溶液的浓度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 降低溶液的浓度⑴ 加水稀释(操作方法:加溶剂) 根据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M 前×W 前=M 后×W 后 例题:若将50g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克蒸馏水? 解:设需要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X 。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公式M 前×W 前=M 后×W 后可以得到:50g ×98%=(50g+X )19.6% 解得X =200g 答:需要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200g 。

⑵加稀溶液稀释(操作方法:加入一定量的稀溶液)根据稀释后溶液的浓度进行计算例题:若将200g 质量分数为40%的NaCl 溶液稀释为20%,需加入10%的NaCl 溶液多少克? 解:设需加入10%的NaCl 溶液质量为X 。

根据题意带入公式得到:解得X =400g 答:需加入10%的NaCl 溶液质量为400g 。

3.增大溶液的浓度⑴浓缩法(操作方法:蒸发溶剂,但不出现结晶)根据溶液在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M 前×W 前=M 后×W 后 ⑵加溶质法 ⑶加入浓溶液法4.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转化计算⑴根据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的浓度: 公式:例题:20度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 ,求该温度时NaCl 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根据题目带入公式可得 饱和溶液的浓度为 ⑵根据饱和溶液计算溶解度:公式:例题:已知30度时,200g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求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解:根据题目带入公式可得 溶解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