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产能过剩 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

合集下载

(危机管理)全球经济危机的缘由及根本解决之道

(危机管理)全球经济危机的缘由及根本解决之道

(危机管理)全球经济危机的缘由及根本解决之道美国的病因,中国的良药破除两种尺蠖效应互动全球经济危机的缘由及根本解决之道秦晖(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的政治是民主政治,“左派”、“右派”都要讨好老百姓。

这是民主的大优点,但也可能出现“反向尺蠖效应”:人民为扩展自由而选出右派,但却不允许减少福利;人民为增加福利而选出左派,但不允许减少自由。

这就可能造成国民的自由、福利双“过分”。

但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持续的。

强要持续,就会惹出祸来。

一种危机,还是两种危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和1929年危机的性质截然不同。

1929年危机,是过度投资、消费不足导致产能过剩,最后致再生产过程中断,于是倒牛奶、烧小麦、毁汽车、炸高炉。

过剩危机主要是消费不足造成。

此次源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人们指责的却是美国人过度、超前消费,通过贸易逆差和全球发行国债,向全世界透支,结果透支窟窿太大,导致信用崩溃。

美国现在的消费率全世界最高,这和1929年截然相反。

类似1929年过度投资导致消费不足的现象,全世界表现得最明显的倒是在中国。

中国现在没碰到大振荡,是因为“过剩产品”以巨额顺差的方式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了。

没有这个外需,过剩危机将表现得更严重。

中国的过剩危机,比次贷危机爆发要早。

消费不足、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在中国存在了十几年,我们的危机有自身逻辑。

请看图1:一般居民的消费占GDP总量,美国是80%左右,中国不到40%,几乎是两个极端。

美国人过度消费产生了窟窿,我们消费不足,就把产品卖给(其实就是“赊给”)美国,帮他们填窟窿。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圣路易斯市Pruitt-Igoe社区的兴建世界铸币权刺激美国的“消费狂”很多人说美国人现在有一种恶习,就是借债超前消费,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了消费狂。

恶习该骂,更重要的是:这个恶习怎么产生的?是“资本主义”吗?可从马克思到凯恩斯讲的“资本主义”特征,不是完全相反?而且,同样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比如日本、韩国,通常又被认为是高储蓄国家,欧洲尽管也有高消费势头,但不会像美国人这样透支,道理很简单,欧元没有世界铸币权地位。

生产过剩倒牛奶的原因

生产过剩倒牛奶的原因

生产过剩倒牛奶的原因
近年来,生产过剩倒牛奶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析这一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

生产过剩倒牛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市场需求的波动。

牛奶作为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食品,需求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形势、人口变动和消费习惯的改变等。

当市场需求出现波动时,生产者往往难以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导致了过剩的产能。

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生产过剩倒牛奶的原因之一。

天气变化、疾病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经常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当这些因素发生时,牛奶生产往往受到较大的冲击。

为了应对可能的风险,农民往往倾向于过度生产,从而导致了过剩的牛奶产量。

供应链管理不善也是导致生产过剩倒牛奶的原因之一。

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运输、储存和销售等,都需要高度协调和管理。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经常发生错位和延误,导致牛奶在某些环节过剩而在其他环节短缺。

针对生产过剩倒牛奶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提前预测市场需求的波动,并引导生产者进行适度的调整。

其次,农业生产者应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多元
化种植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的适应能力。

同时,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运作效率和准确性。

生产过剩倒牛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农业生产者和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合理的市场调节和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牛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供应充足、需求平衡的局面。

探析“倒奶杀牛”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探析“倒奶杀牛”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探析“倒奶杀牛”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探析“倒奶杀牛”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大范围的奶农“倒奶杀牛”事件。

从本质原因上来说,奶牛倒奶杀牛是因为供给过剩,牛奶囤积销不出去,同时为了维持市场价格及利润,只能选择浪费新鲜的牛奶。

在牛奶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环节中,奶农只是产业链的始端,利润分成最低,且没有定价权。

收购牛奶的加工、零售企业对奶农牛奶的需求决定了牛奶的收购价格。

通过分析“倒奶杀牛”事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能够从本质上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牛奶过剩”现象的起因分析2015年1月份开始,新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奶农“倒奶杀牛”的事件,大量的奶资源被浪费掉,奶农因鲜奶滞销,选择了卖掉、杀掉奶牛或者“弃养”。

由于鲜奶大量积压,储奶罐容量也有限,奶农将每天新产的鲜奶倒进下水道,“牛奶过剩”危机到来。

中国人均的喝奶量是32.4公斤,只是世界平均的三分之一而已,因此我们全国的牛奶的总消费是4000万吨。

换句话讲,我们还有8000万吨的市场潜力。

很明显的,我们国家是一个庞大的牛奶需求国,中国巨大的牛奶消费潜力与奶农“倒奶”形成了如此明显的矛盾。

那为什么奶农会选择把过剩的牛奶倒掉、浪费掉呢?造成这种“牛奶过剩”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牛奶供给的“相对过剩”首先,牛奶供给的“相对过剩”是引发本次“弃奶”事件的主要原因。

从市场供需的方面来看,价格的下降意味着供给的过剩。

奶农发现牛奶的收购价格变低,为了维持价格与利润,只好选择倒掉“多余”的牛奶。

而且牛奶对于奶农来说,其供给价格的弹性很高,而国内的牛奶生产成本又居高不下,饲料价格依旧很高,价格信号往往直接导致供给的波动,因此供过于求的最有效解决方法是减少供给,奶牛反成了烫手的山芋。

消费者的牛奶市场价格并没有发生改变,即使有“过剩”的牛奶供应,市场上的牛奶价格也没有降低。

这是因为城市消费者对牛奶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降价并不会增加需求,只会降低奶制品企业的利润。

[美国倒牛奶事件]揭秘:西方倒牛奶事件,真的宁可倒掉也不给分给穷人吗?

[美国倒牛奶事件]揭秘:西方倒牛奶事件,真的宁可倒掉也不给分给穷人吗?

[美国倒牛奶事件]揭秘:西方倒牛奶事件,真的宁可倒掉也不给分给穷人吗?中学教科书中提到“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事实上,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系列倒奶事件,可能和教科书描述的、和你想象的都不太一样。

1929年大萧条重创美国农业,具体到奶牛养殖,大萧条头5年,全美最大的产奶州威斯康星州牛奶零售价由4.79美元降到3.48美元,奶农在零售价中收益占比由46%降到30.5%;纽约州情况也类似。

和其他繁荣的行业所不同,在1929年大萧条开始之前,美国农业就已经经历了长达10年的由农产品过剩等原因导致的衰退。

而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进一步重创了美国农业,从1929年到1932年,农产品出售价格下降了近50%,农民需要购买的日常消费品价格却只下降了32%左右。

技术进步提高了全美的产奶能力,在1929年,美国共生产了110.52亿美国加仑牛奶,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三个产奶州,牛奶产量分别为12亿、8.25亿、8亿美国加仑,它们受大萧条影响最大。

根据美国商务部下属网站的数据,在1929年,威斯康星州63%的土地是农场,农场中有71%是奶牛养殖场。

威斯康星州的脱脂淡奶零售平均价格,从1927-1929年间的每100磅(约合45.35千克)4.79美元降到1930-1933年的每100磅3.48美元,奶农在零售价中的收益占比,则由46%降到了30.5%。

在1932年,全美每100磅猪肉平均价格为2.5美元,每100磅糖为3美元。

而在纽约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降到了1933年4月的每100磅0.99美元。

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

”在1930年代早期的纽约州,提供次级奶品的“独立”奶农无法受到价格保护,损失惨重,教科书中所称的“万恶资本家”其实就是濒临破产的“独立”奶农在1920年代早期,纽约州主要的奶农合作社就已经开始对牛奶进行分类定价从而干预奶价。

美国1929年倒奶事件应灭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1929年倒奶事件应灭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 张艳新;赵慧峰;李彤;刘秀娟
作者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保定071000
出版物刊名: 世界农业
页码: 24-28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7期
主题词: 美国倒奶事件;应对措施;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本文对美国发生的1929年著名的倒奶事件进行了全面梳理,从其表现、原因、应对措施3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分析表明,美国倒奶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外市场萎缩,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失灵。

美国当时的应急处理措施是,收购过剩牛奶,以奖励减产以及加大补贴的方式鼓励奶农减少牛奶的生产,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及时调整农业政策。

长期性的应对措施是实行农业的价格政策、食物援助政策、乳制品的对外政策、政府监管政策。

这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丰富奶业政策扶持力度、健全乳制品监管检测体系。

世界历史上的八大乳品危机

世界历史上的八大乳品危机

“三聚氰胺”中国乳业的大地震2008年9月11日媒体关于河北三鹿奶粉中含三聚氰胺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奶制品安全的密切关注。

“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业而言不亚于一次地震,众多大品牌产品纷纷下架,整个乳制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历史上的八大乳品危机“乳业地震”并非中国独有。

美国、日本、欧洲等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乳制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多次发生过由安全问题而引发的整个行业的危机,很多在影响程度上远超此次的“三聚氰胺”事件。

1. 纽约“泔水毒奶”事件1858年纽约8000名儿童因“泔水毒奶”在一年内死亡。

由于当时的纽约发展过快,没有足够的制冷设备,致使牛奶供不应求,每天进城的9万夸脱牛奶经添加后变成了12万夸脱,增加的牛奶很多是加了名为泔水奶的东西。

把酿造威士忌剩下的酒精废料喂给奶牛,食用这种废料后奶牛可挤出一种蓝色的“奶”,向其中加入熟石膏可以去掉蓝色,用淀粉和鸡蛋弄稠,再加糖后,这种泔水奶就加到了好牛奶中“鱼目混珠”。

这种“毒奶”导致一年有高达8000名儿童死亡。

纽约毒奶粉事件最终成为美国食品安全法规出台、成形的催化剂,催生了美国“以生产过程的环节控制为主、以抽样检验验证为辅”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并且食品监管的法律也因此得到了强化,产生了更好的监管措施。

2. 森永乳业婴儿奶粉砒霜中毒事件1955年8月24日,日本乳制品企业森永公司承认,用有毒化合物作为乳质稳定剂添加到奶粉中,这一添加物来自于提炼铝矿石后的工业废弃物,通过化学手段后生成了含大量砷的化合物(俗称砒霜)。

森永就是把这些劣质的添加剂加入奶粉中的。

森永乳业这种混有砒霜的婴儿奶粉,造成130个婴儿死亡,1200多婴儿中毒。

危机后,日本政府先后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了10多次修改,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基本法》,成立了直属内阁“食品安全委员会”。

3. 德国高浓度二恶英奶1998年,由于巴西出口的动物饲料中含有柑橘果泥球导致德国销售的牛奶中出现高浓度二恶英。

美国倒牛奶事件的看法

美国倒牛奶事件的看法

美国倒牛奶事件的看法
美国倒牛奶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抗议活动之一。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农民将牛奶流向市场用于销售,但价格并未及时调整,这使农民无法养活自己,此时此刻,他们忍受不了长期压抑,聚集在一起抗议。

当农民知道通过抗议可以促进农业政策的改变时,他们敢于倒牛奶,以反映他们的政策不满,并试图表达他们对自己处境的压抑,怨声载道。

他们认为,抗议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未被实质化的价值观。

经过一番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达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最终,美国政府改变了农业政策,以确保农民拥有合理的收入水平。

这是一个重大胜利,也提醒了农民,抗争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处境,当他们被压迫时,他们有权抗议。

尽管倒牛奶抗议的方式在当今社会逐渐被遗忘,但它仍然是一个可以展示公民意识形态的催化剂。

这个事件证明了当一群普通人站起来为自己和他人谋取更好生活时,政府可能会让步,并发挥它的责任不仅屈从於其责任,而且还对公民权利维护有所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从美国倒牛奶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为改善社会现状做出贡献。

抗议是政府有效地应对社会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如果抗议的参与者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仅有利于他们实现自身权利,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治理产能过剩经验研究

国外治理产能过剩经验研究
的基 础 , 对 国 内也刺激 了生产 , 加大 了对 外贸易 的发展 , 整 体 积
往 追 求 经 济 高 增 长 不 一 样 的 三 个 目标 , 分别 是 国民充分就 业 、
标 是 提 高 国 民收 入 水 平 , 提 高各 阶层的购 买力 , 充 分 挖 掘 内需 , 在1 0 年 内力 争 国 民 收 入 接 近 法 国 和 德 国 , 并 采 取 了 完 善 社 会 保 障体 系 、加 大 农业 扶 持 力 度 和 实 行 最 低 工 资 制 度 等 措 施 。
日本 政 府 实 施 的 一 系 列 措 施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成 效 , 根 据 相 关 数 据统 计 , 在 计划 实施 1 0 年 内, 日本 的 国 民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超 过 1 O %, 国 民生 产总 值年 均 增长 超过 1 O %, 国 内 中 层 阶 级 的 人 数 大 大提高 , 达到 l 亿人规模 , 各 种 耐 用 品 的 消 费 和 普 及 率 大 大 提 高 。截 止 到 1 9 7 3 年, 日本 《 计 划 》 中启 动 的 民 间 消 费 , 给 国 民 经 济 增长 的贡献度 连续 1 0 年超 过6 0 %, 民 间支 出 对 国 民生 产 总 值 的贡 献 度 高 于 5 %, 而 此 时 的 出 口贡 献 度 不 足 1 %。 因此 , 从 该 阶 段1 3本 的 经 济 发 展 面 来 看 , 充 分 扩 大 内需 , 挖 掘 民 间 消 费 是 促 进 日本 保 持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的 重 要 原 因 , 民 间消 费 不 仅 提 高 了 国 内 有效 需求 , 化 解 了产 能 过 剩 问题 , 而 且带动了制造业 和投资的 良
( 一)“ 马歇尔计划”输出过剩产能

企业伦理案例 倒奶

企业伦理案例 倒奶

企业伦理案例倒奶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伦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

然而,有些企业却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忽略了道德和伦理的规范,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以中国一家大型乳制品企业倒奶事件为例,探讨企业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 事件背景2018年,我国某大型乳制品企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曝光,随后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挫伤。

为了保护企业声誉和应对市场反应,该企业决定将已经生产的大量产品倒掉,而不是进行修复或退市。

这一决定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2. 倒奶事件的影响倒奶事件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整个乳制品行业的信任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安全和品质开始产生怀疑,对企业和品牌的信任度显著下降。

同时,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媒体和公众对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的广泛讨论,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 企业伦理的意义企业伦理是企业行为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企业做出决策和行动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遵守企业伦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企业伦理有助于企业树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赢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

其次,企业伦理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合作和凝聚力。

员工在一个有明确伦理规范的企业中工作,能够感受到公平、公正和道德的待遇,从而更加积极地为企业贡献力量。

最后,企业伦理也有助于维护整个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公正,促进行业的长期发展。

4. 避免倒奶事件的措施倒奶事件的发生是对企业伦理缺失的明显指示。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企业应该在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加强质量监管,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其次,加强内部沟通和行为规范的培训。

企业应该向员工传达并培养良好的企业伦理意识,让每个员工都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企业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企业伦理案例 倒奶

企业伦理案例 倒奶

企业伦理案例:倒奶一、案例概述近年来,倒奶事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些乳制品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采取了倒奶的方式,将过剩的鲜奶倾倒进下水道,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伦理争议。

二、伦理分析1.经济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公众的利益。

乳制品企业的倒奶行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损失。

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应该更加谨慎,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需求相匹配,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2.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在市场经济中,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企业追求效率无可厚非,但是必须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

乳制品企业的倒奶行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但却牺牲了公平。

过剩的鲜奶被倾倒,而一些消费者却无法获得优质的乳制品,这显然是有违公平原则的。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乳制品企业的倒奶行为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解决方案1.企业自律与合作乳制品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自律和规范,避免过度生产和浪费。

企业应该注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合理制定生产计划。

同时,企业之间也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力量,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技术与模式乳制品企业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采用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化生产;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制定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策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更加健康、营养的乳制品等。

通过创新技术和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3.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乳制品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问题。

针对倒牛奶事件写演讲稿

针对倒牛奶事件写演讲稿

针对倒牛奶事件写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关于倒牛奶事件的演讲。

最近,倒牛奶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也是一起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起事件的经过。

据报道,某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将过期变质的牛奶重新灌装销售给消费者。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骗,更是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威胁。

倒牛奶事件的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愤慨,也让我们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针对倒牛奶事件,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商家,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其次,消费者也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并且在购买时仔细检查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同时,媒体和社会公众也应该加强监督,对类似事件进行曝光和舆论监督,让违法商家无处遁形。

此外,倒牛奶事件也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食品安全负起自己的责任。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拒绝购买来源不明、质量不合格的食品。

作为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把关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作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商家的打击力度。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食品安全负起责任,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的餐桌安全。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食品安全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治理产能过剩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

治理产能过剩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

治理产能过剩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
陈平
【期刊名称】《资源再生》
【年(卷),期】2016(000)003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陈平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中国倒奶杀牛看美国牛奶行业避险招数 [J],
2.治理超员超载别让悲剧重复发生 [J], 小山
3.对“重复建设”的理解误区及解疑——兼辨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 [J], 张晖;
4.对“重复建设”的理解误区及解疑——兼辨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 [J], 张晖
5.调整零售商业网点不应忽视重复设点重复经营 [J], 李聆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理产能过剩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

治理产能过剩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

治理产能过剩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陈平【期刊名称】《资源再生》【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72-75)【作者】陈平【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两会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化解过剩产能,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反应似乎和政策意图背道而驰,包括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和海外铁矿石的价格暴涨,以及实体经济继续低迷。

两会期间代表和部长们的讨论,虽然纷纷献计如何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来化解过剩产能,但对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充满矛盾。

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宣传不懂得产能过剩正是市场机制失灵的结果,不可能只靠市场机制去解决。

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看清现实,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只会理论脱离实际,误国误民。

目前国内议论的“市场”概念,包含四种完全不同的含义,必须正本清源。

第一种是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理想市场”。

主要标志是存在稳定的均衡价格,前提是存在保证供求均衡的有效调节机制,才能保证市场出清。

问题是均衡市场存在的条件是需求曲线斜率向下,价高需少;以及供给曲线斜率向上,价高供多。

供求曲线只有唯一的稳定交点,才会有自动稳定的完美市场。

假如市场价格不能自动稳定,市场机制必然失灵。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过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的污染、信息不对称的欺骗、委托-代理关系的道德风险等。

行为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和复杂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市场失灵的根源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不再是直线,而是S形或Z形,造成不稳定的多稳态,市场会暴涨暴落,包括出现衰退或危机。

(线性和非线性的供求曲线a,b,c,对应自稳定和非稳定的市场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给出的自稳定的市场机制:需求曲线DD斜率为负,供给曲线SS斜率为正。

两者只有一个交点即市场的均衡态。

条件是需求方是“理性人”能做独立的优化判断,规避风险,不受他人影响。

供给方满足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只求利润最大化,不追逐市场份额。

社会相互作用产生的非线性需求曲线:同一价格下可能存在三个均衡态,导致需求量可能暴涨暴跌。

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是资本家冷血所致?历史课本其实没说全

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是资本家冷血所致?历史课本其实没说全

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是资本家冷血所致?历史课本其实没说全随着新冠疫情的不断蔓延,全球的经济也遭受到了重创,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甚至出现了倾倒数十万加仑的牛奶的场面。

熟知历史的朋友,对于这一幕恐怕不会陌生:在19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美国的资本家们宁可把牛奶倒入到河里,也不愿意施舍给穷人。

对于这一种行为,课本上将之诟病为资本家的冷血与自私,只晓得剥削穷苦百姓,不过后来有经济学家论证这种做法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并非完全出于自私的想法。

在经济学者们看来,如果资本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牛奶过剩就不值钱了,而倒掉就可能转变供求关系,企业收入反而有可能增加。

这种说法看似挺合理,但是在当时背后的现实问题确却是不能忽略的,不过与课本中的说法不同,在那段历史之中,真正倒牛奶的并不全是资本家,但背后的原因依旧揭露了资本主义丑陋的一面。

1929年之前,美国的牛奶产业十分的繁华,几乎许多平民家里都会养着一头奶牛,因为在那个时代,有多少家庭能够喝上牛奶,可是被视为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之一。

美国牛奶年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5%左右,哪怕经历了经济危机倒闭了不少牛奶场之后,美国依旧有70多万个奶牛场。

到1929年10月前,美国牛奶价格是节节攀升,一路涨到了4.79美元,每瓶牛奶的收益比例更是高达47%,如果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美国奶牛市场,那就是“想要富,少生孩子,多养牛”。

在如此之高的利润诱惑下,不少农民放弃了种植庄稼,一心一意养起了奶牛,这使得美国牛奶年产量逐年增高,1929全年牛奶产量到达了惊人的110.5亿美加仑,平均一个美国人一年喝55美加仑,约为214kg,而中国2019年人均牛奶量不过9.134kg,可想而知经济危机前美国牛奶产量有多可怕。

我们都知道美国市场强调的是“自由经济”,所以一般情况下政府是不会干涉的,不过无约束的“自由”往往会变成危害。

由于不是每一个奶农都有经济学家的战略眼光,哪怕看到左邻右舍都卖起了牛奶,他们依旧不会去思考牛奶产量是否已经过剩,在他们的眼中,唯一看到的是:牛奶的价格在一步步的攀升。

2021倒奶事件时评倒奶事件作文素材

2021倒奶事件时评倒奶事件作文素材

2021倒奶事件时评倒奶事件作文素材2021倒奶事件时评一不花钱不配当粉丝?为了给自己心仪的偶像们“助粒”,粉丝疯狂集资购买牛奶,然后整箱整箱倒掉,这样的做法引发了公众强烈谴责。

尽管目前《青春有你3》已经暂停录制,节目与赞助商双双道歉,但对于事件的反思却不能就此搁置。

倾倒牛奶“打投”(通常是粉丝被拉入一个群以后,用手机不断为明星投票),实际上是粉丝为了让“爱豆”出道进行的集资活动。

这种集资在“饭圈”相当普遍,指的是粉丝主动形成团体,为喜欢的偶像筹款以示支持的行为。

集资来的钱,由后援会统一支配。

多数用于投票打榜,少数用于制作周边、线下应援等活动。

自2018年所谓“偶像元年”开始,这种集资活动变得越来越热闹。

不久前落幕的《创造营2021》,在决赛前粉丝集资高达1.5亿元,“创造”了集资“传奇”。

然而,集资越热,诟病越多。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流量明星的后援会,都曾组织、催促粉丝花钱消费,以“实际行动”支持偶像。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创造101》仅其中两位流量明星的粉丝公开集资就超过2000万元;《创造营2021》的一位流量明星,决赛前的集资也高达1540万元;一些流量明星想要登上微博明星势力榜,需要各家粉丝真金白银地送“小花”,2元一朵,一直赠送到“爱豆”升至理想名次。

一次次“打投”的背后,是粉丝一次次被掏空钱包。

“自己可以饿死,偶像不能不出道”。

在被饭圈PUA(意指让人逐渐丧失理智的一种疯狂追星行为)话术的裹挟下,粉丝们倾尽所有。

尤其是很多未成年粉丝,不仅没有赚钱能力,心智也不成熟,常会陷入“超额消费”“借贷追星”的陷阱中。

如果把后援会视作一个个小团体,那他们当下对粉丝征收“人头税”的方式,已经堪称“横征暴敛”,粉丝们苦不堪言。

客观来说,出于喜欢,粉丝愿意拿出自己的时间、金钱、精力为偶像造声势、博资源,是个人选择。

但在某些极端粉丝的逻辑里,“金钱=爱”,有多爱偶像,就必须花多少钱来体现。

如果花钱少,就会被道德绑架和人身攻击为“不配爱”。

为什么罗斯福新政时宁愿把过剩的牛奶、棉花扔掉也不免费分发给穷人?

为什么罗斯福新政时宁愿把过剩的牛奶、棉花扔掉也不免费分发给穷人?

为什么罗斯福新政时宁愿把过剩的牛奶、棉花扔掉也不免费分发给穷人?把大量过剩的牛奶扔掉,把大量卖不出去的猪赶入大海,大量过剩物资进行销毁,主要发生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时期,罗斯福新政之后,这种局面逐步改善,但美国的经济危机并没有得到解决,直到1941年美国卷入二战,美国的过剩产能围绕着战时经济,进行了超大规模的产能释放,这才使得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至于为什么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免费发给穷人,这个真的不是农场主的责任。

因为站在农场主的角度,现在市面上牛奶是供大于求的,价格极低,假如成本是1美元,但是却只能卖0.5美元,运输和加工还得花1美元,也就意味着,每卖1单位牛奶,农场主要亏1.5美元,那么最理性的做法就是,所有的农场主一起改善供需关系,将过剩的牛奶进行销毁,让市面上的牛奶不是供过于求,而是大致的实现供需平衡。

算笔账就知道了,假如市场上存在100万单位的牛奶,而实际需求只有10万单位,那么这个时候每单位牛奶肯定不可能卖出好价钱,同样道理也适用于猪肉牛肉和羊肉,如果此时只能卖个0.5美元一单位,那就是巨亏。

但是要知道,真正的需求只有10万单位,有90万单位是卖不出去的,但还是增加存储成本,也就意味着,只有10万单位的牛奶能卖出去,剩下的90万单位,是个巨大的负资产,不仅卖不出去,还继续亏钱。

那么在实际需求只有10万单位的情况下,假如把90万单位的牛奶销毁,这就意味着市场上供需大致是平衡的,那么每单位牛奶就能恢复到10美元,最后总价值将是100万美元,卖出10万单位的牛奶,但如果是100万单位的牛奶一直存放,那么将血亏,因为有90万单位是不产生效益的。

这其实就是个市场自发调节的过程,在经济危机中,供大于求,如果市场上存在大量多余的商品,这会使得商品的价值持续走低,因为卖家多,买家少,每个卖家都要把东西卖出去套现,那就只能压低价格,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卖,那就没人买了。

因为牛奶从来就不是必需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家都没钱,如果牛奶还卖的很贵,那么大家喝水就可以了,为啥还要喝奶?所以低价奶将会大量充斥在市场上。

为什么罗斯福新政时宁愿把过剩的牛奶、棉花扔掉不免费发给穷人?

为什么罗斯福新政时宁愿把过剩的牛奶、棉花扔掉不免费发给穷人?

为什么罗斯福新政时宁愿把过剩的牛奶、棉花扔掉不免费发给穷人?免费给穷人,穷人吃饱了,企业怎么办。

他们没钱赚迟早倒闭,到时候穷人还是吃不到,连累企业也倒闭。

把商品处理掉也是下下策,但是相对成本最低。

企业不是做慈善的,他需要有利润,有利润他才能活下去,如果连自己都活不下去谈何社会责任。

那谁去帮助穷人呢,当然是政府,罗斯福新政时期,大修基础设施,让穷人有活干,然后给他们工钱,他们用工钱再去买牛奶棉花,企业就有钱给政府上税了,企业生意好了,再雇佣穷人,缓解政府压力。

这样不都活过来了嘛。

美女短视频,看了整晚都不腻广告免费牛奶,会破坏产业链,你可以发一次,但无论是饲料,奶牛,人工都是有成本的,都是花钱来的,请别人喝一顿牛奶,没有任何意义。

很多东西看似免费,实际上资源配置效果很差,浪费会更严重,这是人性贪婪和懒惰决定的。

比如免费医疗,首先会导致有病没病都去医院跑,真正看病的人时间成本大增,浪费严重。

其次,无论药品,医生,设施都需要成本,而消费端不花钱,那只能靠财政补贴,最后还是落实到税收上,老百姓一分钱也省不下。

当时美国的生产力快速发展,但民众手里没有钱,生产力远超过民众的消费水平。

民众没有钱于是就出现了贷款,分期等超前消费。

企业收不回钱就找银行股市捞钱。

当火热的金融业崩盘后,链条就断了。

过剩的商品导致物价暴跌,企业只能破产。

想要企业恢复,一边整理金融业一边稳定物价。

要稳定物价就要清理过剩的商品。

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绝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大资本家手中,而大资本家生产牛奶是为了赚钱,这个时候由于底层实在是太穷,无力消费牛奶,导致牛奶生产过剩。

反过来,牛奶生产过剩,资本家为节约成本,降低生产规模,解雇大量劳动力,导致很多的人失业,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牛奶进一步挤压,进入恶性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