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
时间
三源自文库
(2)寒潮是怎样形成的?它会带来哪些灾害天气。
(3)我国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哪些?
(二)台风
看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1、在亚洲轮廓图上画出台风前进的路径。
2、描述台风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过程
3、我国受台风影响的地区有哪些
4、台风带来了哪些灾害。
(三)水旱灾害
1、资料展示:1998年特在洪水录像
2、问题:造成我国水旱灾害的气候原因有哪些?水旱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
难点:三种气候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具
电脑、投影仪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
二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我国的气候具有哪些主要特征?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优越条件?
(过渡)我国的气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与此同时,你们听到或见到下列天气现象吗?
讲授新课:
你经历过水旱灾害吗?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措施来防御水旱灾害?
10
板书设计:
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一、寒潮
二、台风
三、水旱灾害
上述的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现象就是我国最常见的气象灾害。
(一)寒潮
把以下问题的结论填下表格:
(1)什么是寒潮?源地?多出现在什么季节。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教案
课题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2、认识我国气候的优越性。
3、通过对气候特征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我国气候资源的优越性的认识和利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建设祖国的热情。
重点
难点重点:我国气候的分布以及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难点:气候特征。
教具电脑、投影仪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一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气
温和降水在我国的分布规律和形
成原因,现在就请大家用自己已
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解释、回
答几个问题:
一、出示图表:
地点纬度1月平均气温七月平
均气温气温年较差
那么由此可见,我国的气候具有
哪些特征:
结论:(1)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
燥,夏季高温多雨。(2)冬季我
国要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冷;夏
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热。因此,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
北京的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
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
度?
2、7月,齐齐哈尔、北京的
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
高多少摄氏度?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
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
少摄氏度?
4、我国冬季和夏季的降水量
有何不同?
10
30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三世界同纬度地区大。
二、那么为什么我国的气候具有
这样的特征呢?
(一)季风气候显著
总结:冬季,我国盛行偏北的冬
季风,来自中、高纬度大陆的气
流寒冷干燥;夏季,我国主要盛
行偏南的夏季风,来自低纬度太
平洋、印度洋的气流暖热并且含
有丰富的水汽,因此我国大多数
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
雨,这种气候叫季风气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
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
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讨我国的温度带。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冬季东北地区的景色览
和海南的景色),相同的时间,不同的景色,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两地的气
温差异巨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首先我们学习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
合作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读图】看第32页图2-22和33页图2-23,思考、
探究【指导】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找出0℃等温线。说出它大体通过的山脉
与河流名称。
2、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
算一算温差为多少?
3.观察图中等温线的分布,有何特点?
4、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说说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一. 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课程。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对中国的地
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
响。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五.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
型。
2.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气候
特征。
3.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中国的气
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案和课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教案
教案标题: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分区;
2. 掌握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
3. 理解中国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中国气候的分区及特点;
2. 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1. 理解中国气候分区的原因;
2. 分析中国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地理教科书: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
2.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引发学生对中国气候的兴趣,提问:你们觉得中国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气候分区图,解释中国气候的分区及特点;
2. 讲解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海洋和季风等因素的影响。
三、讨论与实践(20分钟)
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中国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列举实例;
2. 学生实地观察和记录:将学生分成小组,到校园内不同地理环境的区域进行
观察,记录当地的气候特点,并与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
1.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并结合课堂知识解释所
观察到的气候特点;
2.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强调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对人类生产生活
的重要影响。
五、拓展与延伸(5分钟)
1. 提出拓展问题:请学生思考,除了地理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中国
气候?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中国气候分区进行深入研究,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气候复杂多样气温分布及温度带》教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气温分布及温度带
班级:初二(4)班授课教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划分和分布,及其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关系密
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懂得利用不同的热量资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温度带的划分2.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四】课堂类型:讲授、探究等综合课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学法指导
学会运用气温图等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并探求其原因,鼓励学生依据资料、事实等去主动地探求发现结论,就能品尝到科学探索成功的喜悦。【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方法:读图比较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九】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说到了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其中的一个要素……地形。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接着学习另外的一个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气候。
【展示】2月份的漠河与海南的景观图
【设问】同学们,思考一下,造成我国黑龙江的漠河与海南岛景观有如此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气温)那么我国的冬季到底各地的气温情况如何呢?【提问】:接下来我们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1月平均气温
中国气候教案
中国气候教案
教案标题:了解中国气候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2. 掌握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3. 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2. 中国各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教学准备:
1. 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中国气候地图和图表。
3.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制作一个简单的气候调查问卷,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气候相关的问题,如他们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季节变化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是否一样,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教学活动:
1. 使用中国气候地图,向学生展示中国的气候带分布情况,并讲解各个气候带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气候带进行深入研究。要
求他们了解该气候带的地理位置、气温、降水量、季节变化等,并制作一份小
组报告。
3.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图片、图表和文字说明。
4.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报告和讨论,总结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强调气候
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巩固练习:
1. 分发练习册或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以检验
他们对中国气候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旅游、能源利用等
方面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
拓展活动:
1. 邀请当地气象专家或相关行业从业者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2. 通过观察当地的气象数据和报告,让学生进行气象预测实践,提高他们的气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2.降水)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新课导入】
读图观察福建和新疆两地民居的屋顶有什么不同?
【讲授新课】
【活动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这是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读图,比较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四个城市年降水量大小,总结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提问】先看图例,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在图中描出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年降水量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哪个方向的降水多?哪个方向的降水少?可以看出我国的降水是由哪个方向向哪个方向递减的?
【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提问】我国降水的空间差异那么大,那降水量最多和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在哪里?
【阅读】台湾东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深圳的近3倍。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9毫米。
【提问】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呢?
【总结】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夏季风、地形因素
【活动2】读图,比较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说一说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
【总结】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多集中于夏季。主要是因为我国夏季受夏季风影响较大,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使我国降水夏季较多。
【活动3】读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划分,请同学们找出四个干湿地区,对比教材34页“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是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总结】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与当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气候干旱。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可将中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干湿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认
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4、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
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
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1、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
2、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2、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具准备: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等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
教学要点: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①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②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
③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
(2)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
①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5-9月)
③我国的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初中地理_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新授课【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的气候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表学会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2、能在图中找出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比较冬夏季风的区别
3、理解夏季风与降水的关系
4、初步尝试对我国气候特征做简单评价,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通过读图、表学会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理解夏季风与降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直接导入
【出示目标】:大屏幕展示课题、课标及目标,教师分析
【讲授新课】:
过渡:请大家看几幅图片,说出两幅图片中自然景观的不同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引出中国气候的第一个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活动一):“填一填”大屏幕出示中国气候资料图,学生一起填一填。
师:中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中国气候类型
A B C D E 季风区内不同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独特的高山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总结。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填图,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说的不错,你已经做到了我们目标所要求的,会看图了。地图是我们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你们要学会从地图中提炼有效的地理信息。
设疑:中国的气候为什么复杂多样?有哪些影响因素呢?同学们考虑一下。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
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同时,通过研究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并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而难点则在于让学生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并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教学安排】
本节课共计5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给学生讲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通过研究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并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4.让学生分析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和引导。
1. 根据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描述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2. (1) 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说明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以及各温度带分布的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
(2) 在温度带分布图中,说明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授课周次授课时间课题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划分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析,了解其经过的地区。
4.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我国的温度带。
2.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我国气温分布的形成原因。
2.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与
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
第1课时课时数 3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导入新课(1′)
〖师〗出示哈尔滨的冰雕展和广州的花卉展图片。
〔提问〕请学生观察这一组图片,回答: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举行?
〖生〗思考,作答。
〔续问〕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思考,作答。
答: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师〗经过上述思考,同学们或许对我国的气候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但要真正了解我国气候的具体特征,还需要我们对“中国的气候”这节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25′)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案1 湘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8——41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多特殊天气和多旱涝灾害。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观点,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
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图表。
2、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5、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台风、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
造成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中国气候的认识。采用“设疑---探究----尝试-----小结”的“四步循环导学法”展开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生动活泼活泼的方式的自主探究,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框架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案:中国的气候
【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2-P45。主要包含“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熟悉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资料说明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及
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教材内容包括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候鸟老人从东北飞往海南过冬的现象,引出气候对动植物迁徙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1.展示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地区的气温
差异及其原因。
2.讲解温度带的概念及其分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种植区域),
让学生理解温度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特点
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逐月分配图,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
布特点。
2.讨论降水对农业生产、河流水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调降水不均匀性带
来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
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理解情况。例如: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气候分区及特点;
2.了解中国的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中国气候分区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2.了解中国的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教学难点:
1.掌握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
2.正确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中国的气候分布。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地理地图;
3.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表。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新课(10分钟)
1.教师通过展示气象数据图表,引发学生对气候的认识和疑问;
2.教师简要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Step 2:气候分区的划分(20分钟)
1.教师通过课件和地图,向学生展示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划分依据;
2.带领学生观察不同气候带区域的气温、降水等数据,分析其特点;
3.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划分中国的气候分区,并理解各气候带的分布规律。
Step 3: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25分钟)
1.教师通过课件和案例,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提问学生,如何利用中国不同气候带的气候资源发展农业、旅游等产业;
3.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气候资源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Step 4:地图分析练习(20分钟)
1.教师提供一幅地理地图,带领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分布;
2.学生利用地图和气象数据表,填写气温、降水等信息,绘制气候区划图;
3.学生彼此之间相互检查,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Step 5:小结与巩固(1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根据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中国气候分区的小作文。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气候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
1. 中国的气候特点
2. 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
1. 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2. 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1. 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相关地图和图片
3. 教学视频或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PPT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课堂讲解(15分钟)
1.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如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等。
2. 讲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三、案例分析(5分钟)
1. 利用PPT展示各个气候类型的典型地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图片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类型分布的原因,如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等。
四、课堂练习(5分钟)
1. 利用PPT或纸质地图,让学生判断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判断的依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分布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让学生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加深对气候类型分布的记忆。
2. 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国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2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录像〕《季风的形成》中节选《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引导学生读课本4.6图,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讨论〕
①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②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③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
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可以参照课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