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之心
孝悌治家心得(通用5篇)
孝悌治家心得(通用5篇)孝悌治家心得篇1孝悌治家心得:以孝悌为根,构建和谐家庭孝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和谐的关键。
孝,指敬爱父母,悌,指关爱兄弟姐妹。
一个家庭中,如果成员能够做到孝悌,就能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孝悌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许多家庭因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纷争不断。
而如果我们能够从小培养孝悌的观念,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孝悌观念。
例如,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的生活。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关爱兄弟姐妹,尊重彼此,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除了家庭教育,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会教育来推广孝悌观念。
例如,在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在社会上开展相关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孝悌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表达孝悌之情。
例如,定期给父母打电话问候,定期回家探望父母,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关心兄弟姐妹的生活,帮助解决困难等等。
这些具体的行动不仅能够表达我们的孝悌之情,也能够促进家庭和谐。
总之,孝悌是家庭和谐的关键,我们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孝悌观念,让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关爱,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社会教育来推广孝悌观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孝悌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孝悌治家心得篇2孝悌治家心得孝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之一。
孝,即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悌,则是关心兄弟姐妹,相互帮助。
在家庭中,孝悌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关键。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孝悌的重要性。
在我的家庭中,父母一直是我们行为的榜样。
他们孝顺长辈,关心兄弟姐妹,无论何时都充满了爱心和耐心。
这种家庭氛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孝悌,也让我明白了如何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它。
在孝悌治家的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孝悌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表示孝顺的名言
表示孝顺的名言父母生育我们谚语我们,我们一定要对父母抱着感恩的心,去孝顺他们。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表示孝顺的经典名言,希望你会喜欢。
1.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2.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宋代抗金名臣李纲3.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清代学者王永彬4.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增广贤文》5.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北宋文学家苏辙6.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7.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8. 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
清代文人王中书《劝孝歌》9.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
清代文人王中书《劝孝歌》10.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清代学者王永彬孝道感恩的名言1. 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2.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北宋文学家苏轼3.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西汉学者戴圣《礼记》4. 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字严5. 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后汉书》6.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增广贤文》7.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周,战国哲学家庄子8.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9. 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
《格言集锦》《格言集锦》10.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宋代官员何铸11.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西汉学者戴圣《礼记》12.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周,战国哲学家庄子13.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离娄上》14.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论语》中的孝悌观之解读
《论语》中的孝悌观之解读摘要:《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语行事汇编,内容比较分散,但把所有谈孝悌的内容归纳到一起的话,我们发现它还是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学说体系。
《论语》中所说的孝悌观存在许多独特之处,其中有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论语》;孝悌观;儒家;基督教伦理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孔子身处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他对周公推崇备至,故一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
《论语》中孔子从理论和实践的双向维度对传统的孝悌之道作了新的阐释和发展,强调子女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论语》中的“孝”被定义为衡量一个人品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孝”的核心在于无违和从礼孝,包括孝顺、孝养和孝敬,首先是孝顺。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孝悌之道的关键还在于有无孝敬之心。
孝敬之心又具体落到“无违”这一点上。
若无孝敬之心,则物质上的赡养便会同动物之间的“能养”一样,根本无法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
这就要求子女对父母持恭敬之心,要做到尽可能地顺从父母的意志,满足他们的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遵从已有的“礼”制。
如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这就是强调“孝道”的施行不能违背“礼”。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要做到:“事之以礼,谓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之属也。
死,葬之以礼,谓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祭之以礼,谓春秋祭祀以时思之、陈其簋而哀戚之。
不违此礼,是无违之理也。
”只有依礼而行,才能真正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
由此可知,“孝道”施行的本质还在于无违。
孝心始终是孝行的发端。
《论语》强调施行“孝道”一方面要做到“无违于礼”,另一方面也要做到“无违于志”。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指出对于父母的孝顺体现在继承父母的遗志。
论语名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论语名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所以,很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准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准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
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
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解释翻译】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有子』是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有若。
在这里称呼有子,想必是有子的学生把这句话写下来的,所以称呼老师叫有子。
国学慈孝悌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慈孝悌
慈孝悌
• 1、百善孝为先。 •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论 语》 • 4、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 5、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 •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 ——《劝孝歌》
慈孝悌
• 6、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 始也。——《孝经》 • 7、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礼 记》 • 8、父母在,儿不远游,游必有方。 • 9、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 之终也。——《孝经》 •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孟子》
慈孝悌
• 游子吟 • 孟郊(唐)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月下独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02兄友弟恭出则悌
中华德育动漫解读---兄友弟恭出则悌(二)【话“悌”】悌的内涵:悌,一个心一个弟,心中有弟是为悌。
悌之道是属于儒家伦理的范畴,指敬爱兄长,友爱兄弟。
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宗法关系。
常与“孝”并列,称为“孝悌”。
儒家文化里非常重视“孝悌”之道,把它看作是实行“仁”的根本条件。
《论语.学而》中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意思是:一个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是不会触犯上级的,更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君子守住了这个根本,道也就产生了。
”如果说孝之道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使命,那么悌之道便是人遵循宗亲关系,维护家族顺序的一种良好品德,更是处理外在关系的一种延伸。
悌的重要意义:《弟子规》中讲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非常的精彩,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可谓意义深远,用两个词来准确的概括就是:秩序和情感。
兄弟本是同气连枝,都是父母血脉的延续,但是如果没有一种秩序来确定这样的关系,情感也势必将受到牵动;但如果只用秩序而不用情感去维护这种关系,便有损兄弟情分。
所以,古人又提出了“友恭”这一说辞,这也正是悌之道的意义所在了。
“入则孝、出则悌”,并不是要分出尊卑,并不是要我们泯灭个性、一味的顺从,而是让人们学会孝道的秩序和礼仪。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悌道: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家规、国法便是一种长幼有序的秩序,老百姓过日子讲究长幼有序,皇室更是如此,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封建社会里,太子储君的用度和其他皇子是不一样的。
《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在书房撒娇喜欢太子的明黄色桌椅装饰,武则天叫人给公主也弄一套,然而一向软弱的皇帝却下令从此以后太子改用朱红色,为得就是守护太子的威仪。
康熙皇帝是我我国历史上功绩卓越的一位圣主,然而康熙帝做的最有争议的一件事大概就是立二皇子为太子了,晚年又对立储之事废而立、立而废,乱了悌道最终导致九王夺嫡,手足相残。
当今社会有很多因为家庭问题闹得绝交的兄弟们,这样,上对不起祖宗的阴德,下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了。
论语名句: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论语名句: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解释翻译】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这一章大概我们都是非常非常的熟悉,它就是我们常念的《弟子规》的总纲领。
一部《弟子规》就是以《论语》这一句话来贯穿下来,是清朝李毓秀学者,根据这一句孔子的话编写出来的,教导童蒙,教导弟子,如何修身立德,成就学业道业。
这里说的弟子,一般人只觉得这是对童蒙讲的、小孩讲的,其实不然。
小孩固然从小就要学习,《弟子规》是清朝以来的童蒙教材,家家户户都要念。
现在我们这个《弟子规》,看到《弟子规》已经普及到全社会,很多家庭都用《弟子规》来做为孩子的教材。
可是要知道,弟子在这里是广义的,不只是对童蒙。
孔子说的弟子是圣贤弟子,具体而言孔门弟子。
孔老夫子他讲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出来,是要求那些弟子们,你们要来这里学习,你们首先要做到这个标准,你要做不到这个标准,你就不能是弟子了。
所以这是学圣学贤的根基,我们不可以忽略。
《弟子规》根据这里讲到的七科,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科,来进行演绎,写出一百一十三桩事,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写得非常全面。
要学习四书,四书是大学的课程,入学的标准在哪?在《弟子规》。
《弟子规》我们要都做到了,四书才能够入得进去,四书是教我们成就圣贤之道。
所以《弟子规》是四书的具体落实,是行门。
这里讲到的七桩事,详细的解说我们可以去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过去蔡礼旭老师有详细的讲解,我也曾经讲过两个版本,都可以拿来参考。
这里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桩事情是『入则孝』。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孝悌耻感等概念内涵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孝悌耻感等概念内涵“仁者爱人”。
“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传统部分,“仁”则是孔子的创新部分。
孔子的最主要核心思想是仁爱思想,包含了原始人道主义的成分,重理性、道德、人生的人本主义等,在不同的情况下不一而论。
礼:礼节。
孔子认为,“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及相应的礼节仪式。
例如: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仁”、“礼”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孔子之后,“仁”、“礼”思想被历代思想家、儒士“损益”,已经大为变化了。
但“仁”、“礼”思想却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历史土壤之中,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强调宗法伦理观念。
宣扬"性善论"。
《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也强调"仁义礼智根于心"。
"性善论"相信人性本善,崇尚道德修养,依靠道德来对权力进行约束,认为掌权者是道德至善的化身而不会为恶。
统治者布德于九州、牧民于四海,对臣民进行礼德教化,臣民要修身养性、尊尊尚德、沐浴圣化,老老实实依"礼"行事,做统治者的顺民。
儒家哲学儒家思想的核心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九个字:仁仁: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儒家仁之德分四层境界,第一层乃修身之仁,二层乃齐家之仁,第三层乃治国之仁,第四层乃平天下之仁。
义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
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真正将“义”的精髓提炼并发扬的是亚圣孟子。
苏洵族谱引原文及翻译
苏洵族谱引原文及翻译苏洵族谱引原文及翻译苏洵《苏氏族谱引》原文|注释|赏析:唐宋八大家经典文章赏析·苏洵《苏氏族谱引》原文|注释|赏析苏洵《苏氏族谱》,谱苏氏之族也。
苏氏出于高阳,而蔓延于天下。
唐神龙初,长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
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此始,而谱不及者,亲尽也。
亲尽则曷为不及,谱为亲作也,凡子得书而孙不得书者,何也? 以著代也。
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几,某日卒,皆书。
而他不书者。
何也? 详吾之所自出也。
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皆曰讳某。
而他则遂名之,何也? 尊吾之所自出也。
谱为苏氏作,而独吾之所自出,得详与尊,何也?谱吾作也。
呜呼! 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情见于亲,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
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
喜不庆,忧不吊,则涂人也。
吾所与相视如涂人者。
其初兄弟也。
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
悲夫! 一人之身,分而至于涂人。
吾谱之所以作也,其意曰:分至于涂人者势也。
势,吾无如之何也。
幸其未至于涂人也。
使其无至于忽忘焉可也。
呜呼! 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系之以诗曰:吾父之子,今为吾兄。
吾疾在身,兄伸不宁。
数世之后,不知何人,彼死而生,不为戚欣,兄弟之情,如足与手,其能几何,彼不相能,彼独何心。
《苏氏族谱引》是苏洵为自己家谱写的一篇叙议结合、说理透辟的序文。
为避家讳,改“序”为“引”。
这篇序文,紧紧地扣住一个亲字,熔议论、叙述和抒情于一炉,寄托沧桑的感慨,读来非常感人。
因此,它不是一般的应用文字,而是一篇情溢于辞的优秀散文。
序文的开始交代写序的因由及眉山苏氏的渊源:“苏氏族谱,谱苏氏之族也。
”族谱,又名家谱、宗谱、家乘等,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家族为了记载其世系,源流及家族中的显赫人物,以保存家族的来龙去脉,便于纪念,或是炫耀门第而修。
苏洵主持修的这册族谱,目的亦在于此。
所以重点在九族。
孝悌之道
家风——孝悌之道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的《省心录》有言:“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中国自古就将孝悌之道当做齐家美德,可与璞玉比美,更为百善之首。
所谓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一个家庭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关爱,家庭就会美满幸福,此为仁义,更为人性。
中华民族重人伦、讲孝道。
有个幽默的小故事:一幢住着不同种族的人的房子着火了,犹太人首先抢出钱袋,法国人首先背出情人,中国人则首先救出老母。
故事只是用诙谐的方式阐述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可见中国的教育中,孝道多么重要。
林语堂曾说:一个自然人必定会爱自己的儿女,但只有受文化熏陶的人才会孝养父母。
“孝”是中国亘古不变的话题,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郯子为年迈视物不清的父母亲自上山取鹿乳。
为了得到鹿乳,他披上鹿皮,装作小鹿,去母鹿肚子下挤鹿乳,差点被猎人射杀。
一国之君为孝顺父母尚且亲力亲为,可见古代人对孝道的重视。
放眼当今社会,孝道事迹也是比比皆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浙江金华陈斌强,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老年痴呆症的母亲5年如一日。
普通百姓为孝顺父母不畏艰辛,媒体大众亦为其孝道颂扬。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中国人不仅从古今故事中学习孝道,甚至从动物的行为天性中启发感悟,孝,深入骨髓。
中华民族重友爱、讲悌道。
古人云,善事兄长曰悌。
悌道也是天性使然,人在幼童时期,同在外边和小孩们玩耍,如果有人欺负他哥哥,弟弟一定要帮助哥哥,即使弟弟无力帮哥哥去打对方,也一定在旁边哭泣。
自古兄友弟恭的故事很多,周代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有两位兄长,泰伯和仲雍。
他们三兄弟都是周文王的爷爷太王所生,当太王看到周文王出生的时候,非常欢喜,觉得这个孙子是圣主之相。
而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看到父亲如此疼爱孙子,两个人就相约,以父亲生病的名义上山采药。
这样一上山,就再也没有回来,把天下让给了他的弟弟王季,进而传位给周文王。
兄友弟恭出则悌
兄友弟恭出则悌————————————————————————————————作者:————————————————————————————————日期:中华德育动漫解读---兄友弟恭出则悌(二)【话“悌”】悌的内涵:悌,一个心一个弟,心中有弟是为悌。
悌之道是属于儒家伦理的范畴,指敬爱兄长,友爱兄弟。
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宗法关系。
常与“孝”并列,称为“孝悌”。
儒家文化里非常重视“孝悌”之道,把它看作是实行“仁”的根本条件。
《论语.学而》中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意思是:一个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是不会触犯上级的,更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君子守住了这个根本,道也就产生了。
”如果说孝之道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使命,那么悌之道便是人遵循宗亲关系,维护家族顺序的一种良好品德,更是处理外在关系的一种延伸。
悌的重要意义:《弟子规》中讲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非常的精彩,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可谓意义深远,用两个词来准确的概括就是:秩序和情感。
兄弟本是同气连枝,都是父母血脉的延续,但是如果没有一种秩序来确定这样的关系,情感也势必将受到牵动;但如果只用秩序而不用情感去维护这种关系,便有损兄弟情分。
所以,古人又提出了“友恭”这一说辞,这也正是悌之道的意义所在了。
“入则孝、出则悌”,并不是要分出尊卑,并不是要我们泯灭个性、一味的顺从,而是让人们学会孝道的秩序和礼仪。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悌道: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家规、国法便是一种长幼有序的秩序,老百姓过日子讲究长幼有序,皇室更是如此,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封建社会里,太子储君的用度和其他皇子是不一样的。
《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在书房撒娇喜欢太子的明黄色桌椅装饰,武则天叫人给公主也弄一套,然而一向软弱的皇帝却下令从此以后太子改用朱红色,为得就是守护太子的威仪。
康熙皇帝是我我国历史上功绩卓越的一位圣主,然而康熙帝做的最有争议的一件事大概就是立二皇子为太子了,晚年又对立储之事废而立、立而废,乱了悌道最终导致九王夺嫡,手足相残。
孝悌、谨信、博爱、亲仁
文明在我身边文明达到的是和谐,文明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等地方处处可见。
文明是建立你我关系、家的关系、国的关系生命之食。
有了文明才可以更好的生活和学习,让我们快乐无比,有了文明就有了笑容,有了文明就有了进步,有了文明就有了更快更好的成长。
我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了文明就在我的身边。
在弟子规中,有“孝悌、谨信、博爱、亲仁”四个方面。
教会我们做人,首先要做到孝敬自己的父母,他们养育我们,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一定要孝顺他们;做人,还要讲诚信,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品质,如果没有了诚信,谁还会相信你呢?做人,还要有博爱之心,宽厚待人,做一个好人。
做人,还要做一个亲仁的人,就是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在外面,我们不仅仅要尊敬父母,还要尊敬老师和每一个人。
老师如同亲人一般,教我们知识,点亮我们人生的道路。
老师如一位火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如一位辛勤的园丁,培育着我们这些花朵。
我们待人一定要真诚、有善,有博爱之心。
真诚待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必备的品质。
真诚的对待别人,他们也会真诚的对待你。
拥有一颗博爱之心的人,是很伟大,很善良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真诚待人,对谁都要有一颗宽厚、博爱的人。
在求学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三点:认真、虚心、上进。
只要做到这些,再比别人努力一些,我们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这就是《弟子规》带给我的,它不是为了让我去记住它,而是为了让我做好点点滴滴。
文明的生活就是达到高水平的和谐环境,人与人之间友爱,人与环境共同合理的生活。
让我们都生活在干净的环境之下,人与人之间讲礼貌、互相帮助和学习,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好一切。
做人的十大美德
做人的十大美德
1. 仁爱:具有仁爱之心,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2. 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懂得家族和睦相处之道。
3. 诚信:言行一致,遵守承诺,诚实待人。
4. 知报:懂得感恩,对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激。
5. 精忠爱国:忠诚于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6. 克己奉公:约束自己的欲望,为公共利益而奉献。
7. 修己慎独:在独处时,也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品德。
8. 见利思义:在面对利益时,能考虑到道义和正义。
9. 勤俭廉正:勤奋工作,节约生活,廉洁奉公。
10. 勇毅力行:具备勇敢和坚定的意志,积极践行美德。
这些美德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遵循这些美德,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个人品质的提高,使生活更加美好。
中华孝道诗词
1. 父母恩情无可比,孝心满怀敬亲戚。
子女情深传世世,宋辽文化共相宜。
2. 孝亲如水流长远,善待父母感恩润。
养育恩情何可忘,代代传承心相伴。
3. 孝顺父母重如山,行孝之心永不变。
举案齐眉情意浓,感恩父母情长存。
4. 孝悌之情贯心间,父母恩德感人肩。
子欲养而亲先衰,尽心尽力报恩仍。
5. 孝道传承代代存,感恩父母心中亲。
养育之恩永不忘,赡养父母行孝心。
6. 孝子孝女心如磐,感恩父母永长存。
孝亲孝兄忧乏力,报恩之情亘古传。
7.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8.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 青春作伴好还乡,白发悲愁独去远。
浮云蔽日愁不见,长河落日哀伤离。
10. 忆昔孝道传家训,人生三尺立世尊。
父母养育恩情重,报恩奉养悔终身。
孝悌之心Word版
孝顺的格言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
——(古罗马)西塞罗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意大利)亚米契斯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前苏联)高尔基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
——高尔基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德)康德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萨克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
——(美)马克·吐温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英国)莎士比亚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
——富勒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
——罗素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唐氏家训十条
唐氏家训十条
唐氏家训十条:
1.敦孝悌: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子女应尊敬父母,感恩长辈,从小培养孝
顺之心。
2.睦宗族:家族成员应当团结互助,相互关爱,维护家族荣誉和利益。
3.力本业: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事业和工作,应当勤奋努力,不断进取。
4.慎交游:与人交往时要慎重选择朋友,避免不良习气的侵扰,保持纯洁
的人际关系。
5.和兄弟:兄弟姐妹之间应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共享家庭的幸福。
6.敦亲睦族:家族的和谐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通过亲近家人和睦邻里,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7.笃课儿孙:注重对子孙的教育,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才。
8.崇尚节义:倡导节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9.整饬闺门: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尤其是女性,要保持贞洁,维护
家庭的尊严。
10.确守俭勤:坚持勤俭节约的生活原则,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艰苦奋斗的
精神。
关于孝心敬老的成语
关于孝心敬老的成语关于孝心敬老的成语 11、移孝为忠: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2、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
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3、孝悌力田: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4、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亦作‘入孝出弟’。
5、子孝父慈:儿女孝顺,父母慈爱。
同“父慈子孝”。
6、母慈子孝: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7、移孝作忠: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同“移孝为忠”。
8、老莱娱亲:表示孝顺父母。
9、孝子顺孙: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10、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11、孝思不匮:匮:缺乏。
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12、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
()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13、孝子慈孙: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14、王祥卧冰: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
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15、孝悌忠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
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16、慈乌返哺:慈:奉养。
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
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亦作“慈乌反哺”。
17、乌鸟之情:古时传说,乌鸦有反哺之情。
因以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
18、入孝出悌: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19、伯俞泣杖:伯俞:古代孝子名。
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
20、薄养厚葬:指子女在父母生前不尽心供养,父母死后却大办丧事,借以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孝心。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古之大义也孝悌古之大义也(底稿)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悌者,即孝顺父母、敬悌兄长,孝悌乃至圣先师孔子育德内容的重要部分。
孔子推崇孝顺父母、敬悌兄长的仁爱。
人们若都能孝父母敬兄长,则以怀有仁义之心待他物,终使老有所养、长有所敬,若君王能以仁孝治天下,则民忠而拥戴之。
故曰:孝悌古之大义也。
孝:是孝顺,指子女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父母年迈时赡养父母,给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
从大的方面讲,孝可谓对国家的忠诚,为国家效力,让自己的祖国强盛繁荣。
北朝时期,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年迈的父亲已无力再征战沙场替国效力,而国家正需要大量将士抵御外敌入侵。
花木兰深知家父年老体衰不可再执戈戟,然而军令不可违,她便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一位巾帼女英雄的故事就流传至今,木兰对其父之孝,对国家之忠尽在其中。
古人记载有《二十四孝》,其为尽孝于父母孝感天地,为后世所传诵推崇。
三国时孟宗哭竹生笋,为母养病冬日哭竹,孝心动天以至冰雪融化竹笋新生,让其得以获笋回家养其母。
西汉刘恒即汉文帝亲自为母亲煎汤药,日夜守在病榻前侍奉左右。
母亲每先喝药必先亲自尝之,看药温是否适中、药味是否过苦。
固有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截病,汤药必先尝。
由此可见:孝心可感天,孝情可服民。
悌:是敬悌,即兄弟姊妹间的敬重与爱戴。
广而言之,对待朋友之间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以真情待友人。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一文中,倾诉了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
他与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以此文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对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
有人说,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可见韩愈重亲情,对手足之间情深意重。
后人对手足之情亦是看重,《祭妹文》中袁枚通过对其三妹袁素文生前与自己一起玩闹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兄妹之间的深厚情谊,其妹离世伤痛欲绝其情堪深。
古之孝悌之事枚不胜举,百善孝为先,孝悌为人之根本。
古人之孝悌,今人之借鉴,今人亦应当将孝悌文化发扬光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顺的格言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
——(古罗马)西塞罗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意大利)亚米契斯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前苏联)高尔基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
——高尔基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德)康德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萨克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
——(美)马克·吐温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英国)莎士比亚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
——富勒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
——罗素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罗素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所罗门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长幼有序。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孝顺父母的句子_孝顺父母的名言蜜蜂,默默地、勤奋地奔忙着,劳动着。
一天天,一年年,奉献着甜蜜。
慈祥的母亲,我永远忘不了那深深的母爱。
如果母亲是雨,那我就是雨后的虹;如果母亲是月,那我就是捧月的星。
母亲是我生长的根啊,我是母亲您理想的果。
妈妈,不论走到哪里,我的眼前总有您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母亲啊:在悲伤时,您是慰藉;在沮丧时,您是希望;在软弱时,您是力量。
您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容的源泉……您用心点亮了我的心,以爱培育了我的爱。
有您,我感到了世界的温暖。
您没有被写进一篇词章,您没有被唱入一首颂歌,但您是给我以生命并抚育我成长的土地,我深深地爱着您。
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您似乎更年轻了,不但是外貌,而且是心灵。
妈妈,我爱你。
您额上的皱纹记载着您的坎坷,您古铜色的脸庞标志着您的坚贞。
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丽、动人的诗篇。
爸爸,在我心目中您是一座山,深沉而温厚。
您那山一样的性格时刻鼓舞着我,激励着我。
我爱红叶,摘一片送给您;您就像红叶,青春时火红,霜过后更加如火如荼。
您就像一棵绿叶如盖、摇曳多姿的大树,我一直走到很远都能回头瞧见您,在风中枝蔓一直伸到天边……岁月的白发虽然爬上了您的两鬓,在我看来您却永远年轻,因为,在智慧的大海里,您始终与时代的先行者并驾齐驱。
您是一棵参天大树,我在您的浓阴之下成长。
树上落下一枚两枚甜嫩的浆果,便使我获得丰富的营养。
妈妈,我庆幸您是我的妈妈,因为我从来没有像您这样长久的朋友。
在我困难的时候您伸出无私的手,在我痛苦的时候您奉献真诚的心,在我失望的时候您伴我同行。
爸爸,您是我永远的朋友,给我希望,也给我温暖。
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
您那高大宽广的树冠,使四野永不荒凉。
世上最崇高的名字,就是您──母亲。
呼唤母亲就是呼唤新生;母亲就是未来世界的象征。
父母的爱是崇高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索龋不溯既往,不讨恩情。
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
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母爱是世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
这种爱凝聚成了我的勤奋、毅力和意志,它永远闪耀在我青春的光芒之中。
积极进取的名句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
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
诚心诚意,“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不要为明天忧愁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如果不着手解决人生的难题问题就永远无法解决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学习了却不会付诸行动等于没有学习如果不踏出第一步就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目的地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掉进河流里不见得会淹死不爬出来才会淹死名人名言大全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如果对必须付出的努力自我设限也就限制了未来的成就诚实不只是上策更是唯一的策略别人或许可以暂时阻挡你但是只有你自己能阻断你一生的前途谨慎一点强过后悔莫及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
现实是真未来是梦只要努力梦会成真销售是从被别人拒绝开始的,酷猪是送表白可以学习的。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生祸福,皆多年累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不要去烦恼那些你无法改变的事情做的技艺来自做的过程。
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
励志名言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能坚持多久。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恋爱,就是拿情书大全来送给别人。
安静与疗养,使人英气高昂。
过分冷静的思考、缺乏感情的冲动,也必然使人的心理变态。
凡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为目标的人,是坏的;凡是以博得别人的好评为目标的人,是脆弱的;凡是以使他人幸福为目标的人,是有德行的。
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越快,对于社会就更有效果。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喜欢自己,因为你是今生的唯一;善待自己,你将获得对自己的认同和理解;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给予他人,让别人喜欢自己!”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正是在生活的早期就清楚地辨明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始终如一地把他的能力对准这一目标的人。
让你的目标大于你的才能吧作者:那麽,你今天的作为将胜过今天。
在夜幕下的火光中你认为美丽的东西,也应该在朝阳东升之时再冷静地看看它。
野心勃勃会使你树立高不可攀的目标。
对目标的追求要量力而行,着眼于自己的努力,而不要一心只想结果。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作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羞耻之心1、不要借别人的高贵来自豪。
——[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
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荀子3、让别人来称赞比自己称赞好。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4、承认贫困并不是可耻的。
相反,不为改变贫困而努力才是确实可耻的。
——修昔底德5、只因忘宠辱,到此不伤神。
——惠严6、谁追悔而不知道羞耻,他就得永远追悔。
——[德]席勒《唐·卡洛斯》7、人有羞耻心——就会更聪明。
——[苏]叶夫图申科《来吧,毛头小伙子们!》8、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左芬9、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
——许浑10、贫莫贫于不闻道,贱莫贱于不知耻。
——李西沤:《药言剩稿》11、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
——贾谊:《新语·本行》12、辱,莫大于不耻。
——《文中子.关朗》13、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道德经》14、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
——刘向:《说苑.立节》15、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范晔:《后汉书.荀悦列传》16、名誉是人生的第二生命。
——格拉蒂17、金钱诚可贵,荣誉价更高。
——普卜利利乌斯.绪懦斯:《警句》18、履行诺言是名誉的保证。
——法国谚语19、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可说是奇耻大辱。
——西塞罗:《致友人书》20、哪里有懦怯,哪里就有耻辱。
——罗马尼亚谚语21、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魏征22、避开耻辱,但别去追求荣耀,没有什么东西的代价比荣耀的代价更大。
——西德尼·史密斯23、对于光荣的企求,和生物所同具的保全生命的本能,其间并无区别。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孟德斯鸠24、凡真心希冀起初而永久的光荣者,不介意暂时的光荣。
——纪德25、光荣常常不是沿着闪光的道路走来的,有时通过遥远的世俗的小路才能够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