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过三代》泰文译本对比分析
雾里看花终不同——浅析红楼梦两种不同译文比较
雾里看花终不同——浅析《红楼梦》的两大译文比较【摘要】“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具有恒久的魅力, 它在中国文化里产生、流传,在异域文化里也得到传播, 这主要是通过它的译文得以实现的。
迄今为止,已有多个译本,其中最为完整、最为成功的两个译本是杨宪益夫妇的 A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 和霍克思(Hawkes)与闵福德(Minford)合作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
这是由于两个译本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所造成的。
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红楼梦》的英文译本的实例进行对比,对两译本中的人名称谓、地名、诗词等的不同译法加以比较,从而分析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对翻译文化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比较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一、人名翻译在原著中曹雪芹给每个人物取名都可谓是独具匠心的,使其包含丰富的文化蕴涵和意味。
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使得译者很难在译语中全面准确地再现源语意义的情形。
再加上两位译者所处文化背景的不同,势必会引起他们在翻译过程中的再认识与再表达的不同。
例1:“老祖宗”、“贾母”杨译:0ld Ancestress,Lady Dowager霍译:Grannie, Grandmother Jia文中称贾母为“老祖宗”,是为了显示贾母在贾府中的最高地位,奉承这位家族地位最尊者。
杨译抓住了这一特征,突出了中国文化里“祖宗”受尊敬、有权威的至高地位,译得很贴切。
霍译仅仅译出了表层意思,不够忠实,因为这里的贾母并非一般意义上家庭中的老奶奶。
例2:“凤辣子”杨译:Fiery Phoenix霍译:Peppercorn Feng文中用“辣子”形容王熙凤,意在起到一语双关的效果,既表现出她外表火热、泼辣,又暗示她内心阴险、狠毒。
霍译比较贴切,起到了同原文一样的双关效果,而杨译只译出了表面意思,没有对王熙凤的内在性格进行暗示,所以有失忠实。
目的论视角下《人间天堂》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人间天堂》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人间天堂》是乌尔斯·居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在中文翻译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即马思永翻译的《人间天国》和赵进翻译的《人间天堂》。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对这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从目的角度来看,翻译的目的是将原文的意义传达给读者。
马思永的《人间天国》将"heaven"翻译为"天国",强调人间就是天国,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可以带来心灵的安宁和幸福。
赵进的《人间天堂》则将"heaven"翻译为"天堂",强调人间只是天堂的一部分,对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充满信心。
在翻译策略方面,马思永注重将故事搬到中国文化环境下。
他保留了原文中的英文人名和地名,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一个虚构的侨乡。
这样一来,读者可以更容易地将故事融入自己的文化背景中。
赵进则更注重保留原著的情景和文化内涵,尽量不进行太多的改动。
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马思永的翻译更趋向于口语化,使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词汇和短语。
例如在书中出现了一些俚语和引用,让读者更贴近原著的语言风格。
赵进则更加注重保留原文的严谨和细腻之处,将原著的语言风格传达给读者。
在表达效果方面,马思永的翻译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他通过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将原著的情感和思想感染给读者。
赵进则更侧重于思想的表达,他尽可能准确地将原著的思想内容传达给读者。
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看,《人间天堂》的两个中译本在翻译策略、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
马思永的《人间天国》更注重将原文的意义融入中国文化背景中,以口语化的风格传达情感;赵进的《人间天堂》更注重保留原著的情景和文化内涵,并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著的思想内容。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进行阅读。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两个中译文的比较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两个中译文的比较《OfMarriageandSingleLife》是英国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一篇经典散文,探讨了婚姻和单身生活的优缺点。
本文将以两个中译文的比较为主线,探讨译者的翻译思路、文化背景以及对原文的理解。
中译本一:《论婚姻与独身》此译本由陈寅恪先生翻译,于1929年首次出版。
陈寅恪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现代史学家、文化评论家和翻译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化身”。
他的翻译风格以古文为主,善于将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在此译本中,陈寅恪先生采用了古文的翻译风格,将原文中的“marriage”翻译为“婚姻”,将“single life”翻译为“独身”。
他还在翻译中加入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得一人之下,百姓皆目瞪口呆”、“男女之合,天地之合也”等,使翻译更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陈寅恪先生的翻译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文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古文的翻译风格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其次,一些加入的中国文化元素可能会让读者误解原文的意思。
例如,“得一人之下,百姓皆目瞪口呆”可能会让读者误以为是原文中的原话,实际上原文中并没有出现这句话。
中译本二:《婚姻与单身论》此译本由袁中郎先生翻译,于2006年出版。
袁中郎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曾获得多项翻译奖项。
他的翻译风格以通俗易懂为主,注重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
在此译本中,袁中郎先生将原文中的“marriage”翻译为“婚姻”,将“single life”翻译为“单身”。
他注重原文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同时,他也加入了一些注释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袁中郎先生的翻译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文化背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的翻译可能会过于注重原文的语言风格,导致翻译过于生硬和不自然。
《富过三代》泰文译本对比分析
《富过三代》泰文译本对比分析常圆(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传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没有传承,就没有今天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接班人培养是事关千万企业生存与传承的大问题。
《富过三代》的主编陈汉涛是泰国著名的企业家,《富过三代》反映泰国华人的家族企业如何培养接班人。
关键词传承家族企业接班人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1家族企业的类型从世界企业组织形态上看,家族企业一般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家族创业的企业。
一般企业在创业阶段均属于家族创业。
(2)家族管理的企业。
创业阶段的家族企业也往往由家族管理。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开始有外来成分的加入,但主要依然是家族在管理。
(3)家族控股的企业。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企业的并购、上市等经营行为,股权逐渐向外稀释,但家族仍然保留对公司的多数股权,并且在董事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4)家族保留股权的企业。
大多数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家族只保留股权,但家族成员已完全不参与企业管理。
(5)保持家族名称的企业。
这类企业虽然仍以家族命名,但家族已没有成员参与企业管理,家族也不再持有足够股权,甚至已经完全没有股权。
2翻译方法的理论2.1理论背景2.1.1翻译标准的提出及发展西方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中国严复的“信、达、雅”。
2.1.2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美国著名汉学家约翰·迪尼说: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
翻译不再被视为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对等转换,而被看作一股塑造文化,文学的重要力量,是一种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行为。
2.1.3翻译的方法直译: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译文中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翻译方法。
《国富论》8个译本的粗略比较
《国富论》8个译本的粗略比较2009-07-05 05:51:36如果不是专业研究者,建议普通读者选择人民日报出版社09年4月出的版本,胡长明翻译,是全译典藏图文本。
需要学术研究的话,还是读英文原著的好。
国富论最早由翻译家严复引入国内,起的书名是《原富》,这个版本很难找到了。
目前国内比较多见的有8种译本。
一是较早的商务印书馆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亚南译(王亚南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72年再版。
去年因为总理说自己喜欢《道德情操论》,引得出版界热捧亚当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初乘势将这个版本再版推出。
二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杨敬年译本。
译者是百岁高龄的南开大学教授,书中引用了熊彼特的注释和导读,内容比较丰富,受到不少读者追捧三是新世界出版社,谢祖钧译,译者似乎对经济学的专业词汇知之甚少,翻译也比较拗口。
四是华夏出版社,唐日松译,作者是北大经济学院的,此译本总体来说乏善可陈。
五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星译,图文删节版。
资料是丰富了,原文的翻译却打了折扣。
六是北京出版社,张兴,田要武,龚双红编译,删减版。
编译和翻译,专业水准显然不一样的。
七是万卷出版公司,孙善春,李春长译。
明显是拼凑版。
八是人民日报出版社,胡长明译,语言精炼生动,通俗易懂,最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版本。
前两个版本的译者在学术界都属于泰斗级人物,对原意的把握较为精准。
可惜因为时代的原因,语言带有文言味,一些词汇的翻译也稍显老套。
中间的几个版本,要么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一些专业语汇使用不恰当,要么语言拖沓冗长、艰难晦涩,不知所云。
只有人民日报的版本翻译得稍微精准一点,使用短句较多,读来也顺畅一些。
这里粗略地比较一下各版本的差异:1、其实,对正文第一句的处理,就已经显出差异。
原文是:“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and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skill,dexterity,and judgment with which it is anywhere directed,or applied,seem to have been the effect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下面哪句翻译你最能够读懂:“劳动生产力上最大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高尔基三部曲翻译最好的版本
高尔基三部曲翻译最好的版本
高尔基的三部曲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包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这三部作品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贫困、不公和社会变革中的奋斗和探索。
关于高尔基三部曲的翻译版本,有很多不同的译本和译者。
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因此很难说哪个版本是最好的。
不过,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高尔基三部曲翻译版本,供您参考:
1.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译者,钱钟书),这个版本由中国著名学者钱钟书翻译,被认为是中文读者最为熟知和接受的版本之一。
钱钟书在翻译中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和情感,并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译者,张颐武),这个版本由张颐武翻译,也是备受推崇的中文译本之一。
张颐武在翻译中注重表达高尔基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同时保持了原作的文学风格。
3. "My Childhood, In the World, My Universities"(译者,Ronald Wilks),这个版本是英文读者比较常见的翻译之一,由罗
纳德·威尔克斯翻译。
威尔克斯在翻译中注重保留高尔基原作的情
感和生动性,同时力求准确传达高尔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的翻译风格和理解,因此不
同版本的翻译会有一些差异。
选择最好的版本取决于您个人的阅读
偏好和目的。
建议您可以先阅读一些样章或评论,然后选择适合自
己的版本。
老舍在泰国的译介与影响——以《月牙儿》、《茶馆》与《骆驼祥子》为例
目录引言 (3)第一章译介 (7)1.1 中国文学作品在泰国的译介 (7)1.1.1 1928年至1945年中国文学的泰译 (9)1.1.2“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泰译 (10)1.2 老舍作品的泰译本 (11)1.2.1两部《月牙儿》泰译本比较研究 (13)1.2.2两部《茶馆》泰译本比较研究 (19)1.2.3《骆驼祥子》泰译本 (22)第二章影响 (28)2.1 老舍对泰国作家的影响 (29)2.1.1对年腊梅的影响 (30)2.1.2对高.素郎卡娘的影响 (32)2.1.3对社妮.绍瓦蓬的影响 (33)结语 (37)参考文献 (39)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2)附录 (43)致谢 (45)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ผดพลาด! ไม่ได้กาหนดทีคนหน้า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ผดพลาด! ไม่ได้กาหนดทีคนหน้าI3引 言中泰友谊交流的历史悠久,中国文学随着中泰贸易流传到了泰国。
中国文学的泰译化,从一世王朝开始出现,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
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翻译的文学类型和题材都在随着外部环境和读者的审美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中国文学泰译的历史,虽然在中国的古籍史料里找不到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泰国有关的历史资料显示,中国文学泰译在泰国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最早可以追溯到曼谷王朝1建立之初。
这两百多年的历史,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
但这两百多年的中国文学泰译历史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通过研究这段中国文学的翻译史,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中国文学在泰国的发展变化的脉络,从而也能够了解到泰国读者的欣赏水平和口味的变化规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文学对泰国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泰国发生“汉语热”现象,泰国人积极尝试学习汉语,甚至将汉语作为很流行的第二语言。
《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
《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篇一一、引言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而且已经逐渐在国际文学舞台上产生深远影响。
特别是其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情况,反映了中国文学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与认可程度。
本文将重点研究《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历程、译本比较以及其在泰国文化背景下的接受情况。
二、莫言《红高粱家族》的背景与内容概述《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乡村社会的历史变迁与人性的复杂面貌。
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挣扎与希望,反映了作者对故乡与传统的深厚情感。
三、在泰国的翻译历程《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历程可追溯至近年。
起初,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泰方对中文文学的引进相对谨慎。
但随着中泰文化交流的加深,泰方逐渐认识到中国文学的魅力,并开始积极引进和翻译中国优秀文学作品。
《红高粱家族》便是其中之一。
泰国的翻译团队对《红高粱家族》进行了精心翻译,力求在保留原作情感与韵味的同时,适应泰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此外,泰方还组织了多次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泰文化的相互理解与传播。
四、译本比较与翻译策略《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译本在翻译策略上有所不同。
一方面,为了使泰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些文化特定的词汇和表达进行了详细的注解。
另一方面,译者还注重保持原作的文学风格和情感色彩,使译本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能较好地还原原作。
五、在泰国文化背景下的接受情况《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接受情况良好。
一方面,泰国读者对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作品所揭示的人性挣扎与希望具有普遍意义。
另一方面,泰国文学界和学术界也对作品的深度与独特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表明《红高粱家族》在泰国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接受。
六、影响与意义《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不仅促进了中泰文化的相互理解与传播,也为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包法利夫人译本对比
包法利夫人译本对比《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之一,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
一些不同译本的对比:许渊冲翻译的包法利夫人:他的译文风格简练明了,注重表达原著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兼顾了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
在许渊冲的译本中,他对一些文化差异进行了解释和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和情节。
此外,他还对一些语言难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动,使得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王道乾翻译的包法利夫人:王道乾的译本被认为是最忠实于原文的,他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著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李健吾翻译的版本:李健吾则更加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他在翻译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得小说更具有诗意和感染力。
周克希翻译的《包法利夫人》:周克希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翻译家,他的《包法利夫人》译本在业界备受好评。
他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李健吾版的优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
周克希的译文风格简练明了,注重表达原著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兼顾了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
例如,对于阳伞的描绘,周克希将其译为“阳光透过闪光波纹绸的小伞,把摇曳不定的亮斑映在她白皙的脸蛋上”,这样的表述既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又符合中文读者的表达习惯。
此外,周克希在翻译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一些文化差异,并进行了适当的解释和注释。
周克希的译本被认为是一种比较优秀的版本之一,他通过精准地把握原著的精神和风格,成功地将这部法国文学经典呈现给了中文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译本的质量,《包法利夫人》这部篇幅并不大的小说,周克希先生译了整整两年,对译文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
英文版:David Carroll翻译的版本最为著名,他采用了自由流畅的语言风格,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他还对一些文化差异进行了解释和注释,方便读者理解。
日文版:山本周五郎的翻译版本也备受关注。
他的译文简洁明了,语言流畅自然,同时还注重了对日本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珍妮姑娘》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范文
《《珍妮姑娘》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篇一《珍妮姑娘》的两个中译本对比研究一、引言《珍妮姑娘》是美国文学巨匠西奥多·德莱塞的经典之作,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性的细腻描绘,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了不同译者的两个中译本,即李文俊译版和范典翻译版。
这两种译本均对中国读者群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为他们呈现了不同版本的译文与译者的解读视角。
本文将通过详细的分析与比较,对这两版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二、两个中译本的背景及译者简介(一)李文俊译版李文俊翻译的《珍妮姑娘》是基于中文出版历史比较悠久的版本,经过译者的再加工与改良,成功为国内读者传达了作品的深层意义。
(二范典翻译版范典的译本则是在近年推出的新译本,其翻译风格更加贴近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也保留了原作的韵味。
三、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一)翻译风格与语言特点李文俊译版语言风格质朴、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情感与韵味,而范典翻译版则更为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自然度,对原作中的部分长句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解和优化。
例如,在处理长句时,李文俊更注重保持原句的结构和节奏,而范典则通过灵活的断句和语言转换,使译文更加易于理解。
(二)文化背景与词汇翻译在处理文化背景和词汇翻译方面,两个译本也各有千秋。
李文俊在处理文化背景时,注重保留原汁原味,而范典则通过注释和解释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在词汇翻译方面,两个译本均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义,但在表达方式上略有差异。
(三)人物塑造与情节再现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再现方面,两个译本均成功地将原著的精髓呈现给读者。
然而,由于两版译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略有不同,导致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诠释上存在细微差异。
李文俊的译本更注重细节的刻画和人物内心的描绘,而范典的译本则更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整体感。
四、结论总体而言,《珍妮姑娘》的两个中译本各有千秋。
李文俊的译本在保持原作韵味的同时,注重细节的刻画和人物内心的描绘;而范典的译本则更加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自然度,以及对文化背景的注释和解释。
梦的解析8个译本对比
梦的解析8个译本对比摘要:1.引言:介绍《梦的解析》及其重要性2.对比目的:解释为何进行8 个译本的对比3.对比方法:说明如何进行译本对比4.译本概述:简要介绍8 个译本的基本信息5.详细对比:分析8 个译本在关键概念和段落上的差异6.结果与讨论:总结对比结果,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影响7.结论:评价译本对比的价值和意义8.结语:对进一步研究和阅读提出建议正文:《梦的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之作。
该书自1899 年首次出版以来,对心理学、文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其重要性,世界各地的出版商纷纷将其翻译成各种语言。
然而,翻译的质量却参差不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精髓,本文将对8 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在这次对比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键概念的翻译,二是重要段落的表述。
对比的目的是找出各个译本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读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8 个译本的基本信息。
它们分别是:1.德文原版;2.英文版;3.法文版;4.日文版;5.韩文版;6.中文简体版;7.中文繁体版;8.阿拉伯文版。
这些版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因此,它们的翻译质量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对比过程中,我们发现各个译本在关键概念的翻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梦的本质”这一章中,不同译本对“梦”的定义和解释都有所不同。
有的译本较为准确地传达了弗洛伊德的原意,有的译本则可能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了误解。
在重要段落的表述上,各个译本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欲望满足”这一章中,有的译本将弗洛伊德的观点阐述得十分清晰,而有的译本则可能因为语言表达的限制而显得较为晦涩。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译本在关键概念和段落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语言、文化和个人理解差异所导致的。
因此,读者在选择《梦的解析》的译本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背景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有闲阶级论最好译本
有闲阶级论最好译本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有闲阶级论”及其重要性
2.译本的评选标准
3.评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最佳译本的评选结果
5.结论:对最佳译本的评价和意义
正文
有闲阶级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探讨了社会中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部作品在我国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因此对其进行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的差异,如何选择一部优秀的译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部好的译本应该满足的标准。
对于“有闲阶级论”这样的学术著作,译本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可读性是最为重要的。
这就要求译者既要精通原文的语言,又要对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有所了解。
此外,译者还需要有良好的中文表达能力,以便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中文读者。
在评选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原著的语言难度较高,许多译者在翻译时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
其次,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一些译者在表达原文的意思时出现了不准确的情况。
例如,原文中的某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在中文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这就需要译者通过深入理解原文的含义,寻找最接近的表达方式。
经过仔细的评选,我们最终选出了最好的译本。
这部译本在准确性、流畅性和可读性上都表现出色,完美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对于学术界和
广大读者来说,这部最佳译本的出现无疑提供了一个理解“有闲阶级论”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对于“有闲阶级论”这样的经典著作,选择一个好的译本是非常重要的。
萨松名诗余光中译本之证伪及重译
萨松名诗余光中译本之证伪及重译萨松(SamuelTaylorColeridge,1772-1834)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圈中受到高度评价,也被大量转译为多种语言。
1911年,中国文学家余光中(Yu Guangzhong,1914-2006)将萨松的经典诗篇《密约》(“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译成了中文。
虽然余译本为萨松诗歌打开了中国读者的大门,但该译本也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有必要进行重新翻译。
首先,余译本翻译得比较过时,语法和句式也较为繁琐,不符合现代语音的流畅性和简洁性,且该译本多处词汇不准确,损失了原作的语义精髓。
例如,萨松在原诗中使用“sorrows”(悲伤)一词,表达乘船者在背负“一万年的悲痛”后获得解脱的喜悦,而余译本中却只用了“痛苦”一词,缺乏了极大的语义深度。
此外,余译本在部分诗句的排列上也有不足,例如原诗中的13至22行,余译本中将之拆分为两句,但仅仅是简单地变换句式,缺少了萨松原诗中的抒情叙事,影响了诗歌的整体美感。
另外,余译本的译文语法结构晦涩难懂,难以满足当代读者的理解,同时也未能恰当地把握萨松的诗歌风格和诗句层次,使得诗歌信息传递会存在模棱两可或不清晰等问题。
例如,在余译本中“老水手叹息着,神州错综苍茫”一句中,神州指的是天地,而苍茫则是山河,原诗的运用了强烈的中西文化对比,但余译本却把两者间的差异收敛了许多,使得读者无法深入理解萨松的意图。
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对余译本进行重新翻译,以使本诗更好地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在重译之初,必须对原作确定一定的语言目标,理清中式译法与西式诗体的翻译差异,进行相应的变调和调校,使得萨松的诗歌风格得到充分展现。
其次,在翻译时要尽量保留词语的原汁原味,有效重现原诗的语义精髓,避免在翻译过程中漏掉意思或改变其含义。
再者,在重译时要注意保持原诗句式的顺畅、对称和对仗,重新优化句式,以还原原诗要表达的抒情叙事,使得翻译效果更具诗意。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两译本比较与赏析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两译本比较与赏析同样来自英国文学传奇诗人威廉巴特勒(WilliamButlerYeats)的一首传世诗歌《TheLakeIsleofInnisfree》,在中国的翻译本中具有两种版本。
这首诗歌,以乡村田园的景象来象征作者内心憧憬和对自然的热情,两种不同的中文译本传达了此诗歌当中对自然和自由的唯美憧憬。
现今最为经典的一种翻译本是李松岩与黄宗智的译本,这两位翻译家采取了很多字面翻译的方式,把这首诗歌中的乡村田园的景象通过诗歌的形式而传达出来。
他们把诗歌中的湖岛描绘成一幅朴实而祥和的美景,小河在湖边流淌,田野里开满了芳草,月光洒在一切的景色之上,如一幅宁静的、乡村的田园画卷。
然而,另一种翻译本则采用了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翻译本由李杨、苏萍等人所译。
他们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抒情式的表达方式,以更加抽象而隐喻的方式描述那个乡村田园的景象,把这首诗歌中多彩缤纷的景色转换成了抽象而又能触动人心的景象。
此外,两个译本都传达出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离开城市的喧嚣,来到这乡村田园;离开压抑的工作,来到这宁静的湖畔之间。
综上,李松岩与黄宗智的版本是一个贴近原文的、质朴的译本,它着重表达了作者直白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田园的宁静而梦幻的气息,而李杨、苏萍等人的版本则更多地表现出通过隐喻传达出来的诗歌抒情,着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唯美憧憬。
无论是哪一种译本,都可以让我们来到一个宁静而梦幻的乡村田园,领略作者的心灵景致,感受到一种梦幻般的流浪,释放出心中的自由。
此外,尽管两个译本有不同的风格与表现,但是他们在把作者描述的乡村田园美景以及对自然与自由憧憬的抒情释放都有得当的表达,这也说明了翻译本背后的翻译家是懂得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方式,能够感受到诗歌内涵及把握住作者思想主旨的能力。
从上述两个版本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威廉巴特勒生活在自然中的梦幻,并有着对田园之美的向往与自由的渴望。
“信达雅”视角下《人间天堂》的译本比较
“信达雅”视角下《人间天堂》的译本比较《人间天堂》是波多黎各作家比利时·费尔南德斯(Joaquín Lloréns Fernández)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在一个小岛上寻找真正的自由和幸福的故事。
这部小说的翻译版本有很多,其中包括了一些大陆版和台湾版。
从“信达雅”(SDG)的视角来看,大陆版和台湾版的译本都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大陆版的译者是李进,他采用了比较直白和简洁的翻译风格。
例如,在第一章中,原文的“Todo había sido preparado para que saliésemos en cuanto se pusiera el sol.”这句话被译成了“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待太阳落下,我们就会动身出发。
”李进的翻译更加直观明了,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相比之下,台湾版的译者是王简峰,他的翻译更加风趣幽默,但也增加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第一章中,原文的“Me pedí un ro n y ella una copa de vino blanco.”被译成了“我要了一杯兰姆酒,她要的是一杯白酒。
”台湾版的翻译更加贴近口语,但可能会使得文学作品失去一些原汁原味。
第二,大陆版和台湾版的译本在一些细节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
例如,在第五章中,原文的“edificios de dos y tres alturas”这句话在大陆版中被译成了“二、三层的建筑”,而在台湾版中被译成了“两三层楼的建筑物”。
此外,在第二十八章中,原文的“subí con Paso firme, como un atleta”这句话在大陆版中被译成了“我像位运动员一样毅然地向上走去”,而在台湾版中被译成了“我像个跑步好手般地毅然地往前走。
”这些细节差异并不会影响整个故事的理解,但会影响读者对原作品的感受。
从“信达雅”角度来看,《人间天堂》的不同译本在翻译风格、细节处理和人名地名翻译等方面存在差异。
《红与黑》四个中译本的比较
《红与黑》四个中译本的比较本文将以比较《红与黑》四个中译本为主要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四个译本的简介、内容比较和评价。
第一部分,四个译本的简介。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最早在1831年由法国出版社出版,深受读者喜爱。
在中国,曾经出版过不同译本。
首先介绍的是1935年由上海国际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晰文汉译本,作者是朱锡麒。
这本书被誉为“第一部有汉语文化味道的《红与黑》”。
其次是1948年由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攀汉译本,作者是何良洪,1951年由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梅克斯汉译本,作者是于芬,1982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郭海泓汉译本,作者是郭海泓。
第二部分,四个译本的内容比较。
首先,四个译本的叙事风格各有不同,其中,朱锡麒的晰文汉译本采用“晰明婉转”的风格,表达比较流畅,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而高攀汉译本和梅克斯汉译本则更加“抒情豪放”,结构更为复杂,情节发展也更为强烈;郭海泓的汉译本融合了以上三本的特点,既保留了原作的精神内涵,又符合当时读者的审美习惯,使得作品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
此外,四个译本在语言表达上也有一定的不同。
朱锡麒和高攀汉译本更倾向汉语文化,语言表达流畅,结构比较简洁;而梅克斯汉译本则更接近原著,使用不太常见的词汇;郭海泓汉译本则把这两种风格融合到一起,使得读者既可以感受到原著的精神层次,又不失汉语的艺术气息。
第三部分,四个译本的评价。
从以上比较来看,四个译本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特点。
朱锡麒的晰文汉译本被誉为“千古绝唱”,把司汤达的精神完美地传达给了当代读者;高攀汉译本和梅克斯汉译本则更加真实地表达出法国的文化特色;而郭海泓的汉译本,则融合了以上三本的特点,使得作品更加流行起来,更加适合当代读者。
总之,《红与黑》司汤达的四个中译本,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长处,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司汤达的作品,也可以让当代读者有机会深入感受不同风格的文学之美。
《2024年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范文
《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该作品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情况。
通过对泰国译本的分析,以及结合泰国文化背景与读者接受心理,本文旨在揭示《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影响及其对中泰文化交流的贡献。
一、引言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中泰文化交流的深入,该作品也被翻译成泰文,并在泰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中泰文学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红高粱家族》的泰国译本概述《红高粱家族》的泰国译本由泰国知名翻译家翻译,并由泰国出版社正式出版。
译本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传达了原作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通过对译本的分析,可以看出翻译者对原作的深入理解和精湛的翻译技巧。
三、泰国读者对《红高粱家族》的接受情况泰国读者对《红高粱家族》的接受情况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本文发现泰国读者对《红高粱家族》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该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泰国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风格等均有较高的认同感。
此外,泰国读者对莫言的其他作品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该作品的翻译与出版推动了中泰文学交流的深入发展。
其次,通过该作品,泰国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进了中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此外,《红高粱家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也对泰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中泰文化交流的启示通过对《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跨文化传播的价值,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其次,翻译在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化素养。
《人间天堂》两英译本翻译特征对比研究
《人间天堂》两英译本翻译特征对比研究《人间天堂》是作者陈忠实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故事。
这本小说在中国文学界有着重要地位,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本文通过对比《人间天堂》的两个英文翻译本,分析了它们在语言风格、文化传递和翻译策略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通过研究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两个英译本在语言风格上有所差异。
*译本A* 更加注重保留原著的原汁原味,使用了直译的方法,保留了很多中文的特点。
这使得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略带原始感的语言风格。
而 *译本B* 则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采用了更流畅、易懂的英语表达方式。
这种差异使得两个译本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阅读感受。
在文化传递方面,两个译本也有不同的偏重点。
*译本A* 更加注重传递中国农村文化的独特性,保留了一些中文习语和典故,并使用了直接翻译的方式。
这种翻译策略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词汇和背景。
而 *译本B* 则更注重传达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相关性,采用了一些更通俗的英文表达方式,以便让更多的读者能够理解并投入故事中。
在翻译策略上,两个译本也有所区别。
*译本A* 更加强调了文字的准确性和忠实度,保留了原作中的大部分词汇和句式。
这种翻译策略使得 *译本A* 在忠实再现原作的也增强了读者与原作之间的亲近感。
而 *译本B* 则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通过适当的增删和改编,使故事更加流畅和易读。
通过对这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翻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
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和风格,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翻译结果的质量和读者对原作的理解。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作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又需要尊重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体验。
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原作的精神和意义,使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信达雅”视角下《人间天堂》的译本比较
“信达雅”视角下《人间天堂》的译本比较
《人间天堂》是法国作家瑟南-普林斯的小说,该小说通过描写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探讨了人类对幸福的追求和懒惰的后果。
在不同的译本中,我主要从“信达雅”(Xinda Ya)的角度来比较,这是一家国内知名的翻译机构。
从译名的选择上来看,《人间天堂》一词充分体现了作品乌托邦的主题,通过人们对
理想生活的追求而创造出的一个完美世界。
而在国内,翻译人员更倾向于“离经叛道”,
往往选择直译或意译的方式来命名作品。
所以,不同的译本会有不同的中文书名,如《乌
托邦的梦》、《理想乐园》等。
在这方面,“信达雅”的译名“人间天堂”较好地传达了
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从整体翻译质量上来看,《人间天堂》这一瑟南-普林斯的小说充满了哲学思考和寓言性的叙事,对于译者来说,需要准确传达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在这方面,“信达雅”的翻
译质量较高,他们注重对原文情感和意境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能够把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完
整地呈现出来。
译本中对于人物形象和背景描绘的准确度也是考察译本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信达雅”在这方面的表现也令人满意。
他们通过准确的翻译和恰当的词语选择,使得人物的形
象和性格特点得以准确传达。
他们对于文化背景的把握也很到位,能够将原作中的具体环
境和社会背景完整地展示给读者。
“信达雅”的《人间天堂》译本在翻译质量、语言流畅度、人物形象和背景描绘等方
面表现出色。
他们能够准确传达原作中的思想和情感,并且注重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特点。
对于想要阅读瑟南-普林斯的《人间天堂》的读者来说,选择“信达雅”的译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自叙》三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scenery的翻
译,三位译者各有特色,高译为“——不,在自然景物的壮丽方 面,美国人从不需要舍本土而远求”,李译为”——的确,美丽而
壮观的自然景色在美国应有尽有,美国人永远也用不着舍近求 远,去国外寻觅这一切”。李译使用反译的技巧来译no,译为
reasonable bounds,only
decided.高译用到“理性之范”“更其固 定”,虽然接近原文意思,但用词过于晦涩,不合读者的习惯,与 原文风格相异。而夏译和李译较为得体,夏译将此句分开:“渐 渐地纳入理性的规范;但是本来只是空泛的憧憬,现在变成确 定的心愿了”,表达准确。李译为“……尽管这种阅读与思考使 得这种道不清、说不明的爱好趋于理性化”,表达清楚,并且关
这种情况在接下来高owncountrynaturalscenery在第三段中hervalleysteemingwildfertility高译为面美国人从不需要舍本土而远求高译使用壮丽来表示那粗犷而富饶盈衍的峡岸溪谷李译为她那沟壑纵横的山sublimebeautiful将其内在联系模糊化而李译为美丽而壮谷草木茂感鸟兽欢腾比较而言李译用到三个四字格传观忠于原文
told the history of time gone by,and every moldering
stone
was
a
chronicle.夏译的“你到了欧洲,不必进博物馆”是画蛇添足之 笔,因为原文并无此意,高译和李译相对更接近原作.高译为 “就连那里的遗址废墟也尽是过去历史的记载,每块残砖烂石 都是一部史册”,李译为“在欧洲,即使废墟也能讲述过去的历 史那里的每一块烂石都是一部编年史”,此句中的“烂石”改为 “朽石”更妥。
联词恰倒好处,便于理解。对于brought into more reasonable bounds,李译为“趋于理性化”,高译为“稍就理性之范”,夏译为 “纳入理性的规范”,相比较而言,李译在传达原文意义的基础 上,更自然易懂。前两者用词过于华丽。这种情况在接下来高 译的“得无独厚,至罕其俦”也可以看到。 在第三段中,her valleys,teeming with wild fertility,高译为 “那粗犷而富饶盈衍的峡岸溪谷”,李译为“她那沟壑纵横的山 谷,草木茂感,鸟兽欢腾”,比较而言,李译用到三个四字格,传 神而动感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该四字短语的使用恰倒好 处,放在句末,同时增加了句子的气势。 2.2句式的改变 原文第一段由八句话构成,句首多次重复“I”,这对译者是 个考验,如何将这么多相同主语的句式译得准确自然,不显得 罗嗦重复?在这个处理技巧上,夏译使用了五个宾语前置句, 如“有些地方是历史名胜,有些地方是有神话传说的,我都亲自 勘察”等等。三位译者都根据读者的理解习惯,做了相应的句 式调整。 第三段第一句Her mighty lakes,like oceans of liquid sil— vet………natural scenery是原文作者描写美国风光的句子。该 句使用多个平行结构,以加强语气和气势,三位译者也都采用 了排比旬式,夏译为“(5个)美国有……,美国的大河……,美国 的森林……,美国的天空……”以罗列美国的风光,但遗憾的 是,仅仅是罗列,而没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并未表达出欧文在写 此段时候的热情与激动,描写较为苍白冷漠,缺乏情感,不符合 原文的情感要求。高译为“试想她那……”用到了拟人的“她”, 把美国喻为美丽少女。真实地传达了作者对祖国风光无限热 爱的情感。李译的“她那……”也起到了同样的效果。 第四段第二句There were to be seen the masterpieces of ar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过三代》泰文译本对比分析
作者:常圆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17期
摘要传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没有传承,就没有今天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接班人培养是事关千万企业生存与传承的大问题。
《富过三代》的主编陈汉涛是泰国著名的企业家,《富过三代》反映泰国华人的家族企业如何培养接班人。
关键词传承家族企业接班人
1家族企业的类型
从世界企业组织形态上看,家族企业一般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家族创业的企业。
一般企业在创业阶段均属于家族创业。
(2)家族管理的企业。
创业阶段的家族企业也往往由家族管理。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开始有外来成分的加入,但主要依然是家族在管理。
(3)家族控股的企业。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企业的并购、上市等经营行为,股权逐渐向外稀释,但家族仍然保留对公司的多数股权,并且在董事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4)家族保留股权的企业。
大多数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家族只保留股权,但家族成员已完全不参与企业管理。
(5)保持家族名称的企业。
这类企业虽然仍以家族命名,但家族已没有成员参与企业管理,家族也不再持有足够股权,甚至已经完全没有股权。
2翻译方法的理论
2.1理论背景
2.1.1翻译标准的提出及发展
西方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中国严复的“信、达、雅”。
2.1.2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美国著名汉学家约翰·迪尼说: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
翻译不再被视为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对等转换,而被看作一股塑造文化,文学的重要力量,是一种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行为。
2.1.3翻译的方法
(2)一个人,一旦能有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格,做事全身心付出,必然随之将勤奋、热情、坚定、自信。
投入的人,专注的人,也是最有魅力的人。
直译: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译文中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翻译方法。
但不等同于死译、硬译。
意译:简单说就是抛开原文的表现方式,把握作者的意思,用明白畅晓的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套用法:原文与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大体相符,两者不仅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而且有相同的比喻形象,可套用译文中相关表述的翻译方法。
分句、合句法:由于语言文化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互译的时候,根据表达的需要,可将原文中的一个句子用译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来表达,有时原文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在译文中可用两个句子来表达。
2.2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英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提出关于“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的定义:
“交际翻译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
语义翻译则试图在合乎第二语言的意义和句法结构下,将原文的准确语境意义尽可能贴切的译出。
”
上述的定义指出,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
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在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
而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语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变为目的语文化情境中之物。
3《富过三代》在中国和泰国的传播和影响
当我们在企业经营中追求卓越、倾心打造企业的百年基业时,往往忽略了一个现象:在人类企业组织中,寿命最长的企业依然是家族企业。
看到那些古老长寿家族企业的同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更多倒闭的企业也是家族企业。
有数据显示,在东亚地区的家族企业中,至少有80%的企业在第二代手中便宣告终结,只有13%能成功地被第三代继承。
《富过三代》中讲述家族企业传承的步骤,如何选择自己培养的接班人,如何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难题,让企业打造“百年企业”和“富过三代”。
4《富过三代》泰文译本的对比分析
4.1词语对比分析
4.2句子对比分析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做成功的父母远不比做成功的企业家更轻松,要投入很多时间、心思、精神。
但相信只要有心,你的子女也一样可以培养成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者,培养成你的企业王国的接班人。
4.3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富过三代》泰译本
以纽马克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对《富过三代》泰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并且选取杰里米·芒迪(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进行具体对比的几个角度,即传送者和受话者重点、文化、目的语形式和评价标准,对《富过三代》泰译本进行分析,探讨泰文译本在选取翻译方法上的异同。
下面是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对比分析角度的具体内容:
文化:面对文化差异之时,译者都将原文的文化异域用泰国读者所熟悉的用语方法来表达,比如,关于成语的翻译,译者把全部的成语改编成当时泰国读者所习惯的用语,例如,将“有其父必有其子”译成“”
目的语形式:倾向于欠额翻译,比如针对含有文化因素极大词语的翻译,大部分不是直接地把字面意思译出来,而是指出其大概意义。
读文本时,感觉译文容易读懂,语言流畅,意思清楚。
综上所述,《富过三代》泰文译本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是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相结合,较倾向于交际翻译。
4.4总结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4.4.1意译
对谚语的翻译,译者大部分都采取意译翻译方法,才能使读者能够明白。
4.4.2直译
对成语或者包含深厚文化因素的文化词语的翻译,译者大部分都采取直译翻译方法。
某些地方翻译出来以后读者仍然难以读懂,为了让读者了解到原文的真实意义,只能逐字逐句的翻译,使读者能够清晰明白的了解译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5结语
《富过三代》是厦门大学泰国校友会与泰国留中大学校友总会共同合作,由泰国著名企业家陈汉涛主编的。
以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对《富过三代》泰文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与分析,也对家族企业传承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富过三代》泰文译本不仅仅对中国或者是泰国的家族企业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汉涛.《富过三代》[M].COLOR PLATE CO,LTD 2011.
[2] 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 温英英.《西游记》泰译本的变译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4] 罗智美.《水浒传》泰文译本对比研究 [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
[5] 黄忠廉.重识严复的翻译思想[J].中国翻译,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