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酚胺药理作用以及休克
儿茶酚胺药理作用以及休克
儿茶酚胺药理作用以及休克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构效关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当苯环、α位或β位碳原子的氢及末端氨基被不同基团取代时,可人工合成多种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这些基团可影响药物对α、β受体的亲和力及激动受体的能力,而且会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
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DA)等在苯环第3、4位碳上都有羟基形成儿茶酚,故称为儿茶酚胺类。
它们对外周可产生明显的α、β受体激动作用,易被COMT灭活,作用时间短,对中枢作用弱。
氨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则药物对α、β受体选择性将发生变化。
NE氨基末端被甲基取代,则为N,可增加对β果被异丙基取代,则为异丙肾上腺素,可进一步增加对ββ21、1受体的作用;如受体的作用,而对α受体的作用逐渐减弱。
1、β取代基团从甲基到叔丁基,对α受体的作用逐渐减弱,对β受体的作用却逐渐加强。
(NE为α受体激动剂;E为α、β受体激动剂;多巴胺为多巴胺、α、β体激动剂;多巴酚丁胺为β11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为β2受受体激动剂)。
【代谢】肝脏是外源性NE的主要代谢器官。
NE多数在COMT的作用下代谢为活性很低的间甲NE,一部分经MAO作用脱胺形成3-甲氧-4-羟扁桃酸(VMA),正常人24h尿中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约90%以VMA形式从肾脏排泄。
(E代谢与NE相似)。
DA和多巴酚丁胺在体内迅速经MAO和COMT的催化而代谢失效,故作用时间短暂。
去甲肾上腺素(NE)【药理作用】激动α受体作用强大,对α1和α2受体无选择性。
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
1.血管激动血管的α1受体,使血管收缩(皮肤粘膜、肾脏、胃肠道、骨骼肌、脑),主要是使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和小静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
无直接舒张冠脉作用,(间接舒张冠状动脉包括①由于心脏兴奋,代谢产物如腺苷等增加,从而舒张血管;②血压升高,提高了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力,冠脉血流量增加)。
儿茶酚胺的化学结构式
儿茶酚胺的化学结构式儿茶酚胺是一类含有儿茶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代表物质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儿茶酚胺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参与调节神经传递、心血管功能、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理过程。
儿茶酚胺的化学结构式中,儿茶酚部分是一个苯环上连接一个羟基(OH)官能团的结构,胺部分则是一个氨基(NH2)官能团。
儿茶酚胺的结构式可以用化学式C8H11NO来表示,其中的R基可以是氢原子、甲基、乙基等。
儿茶酚胺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其作为神经递质的特性有关。
神经递质是一类在神经元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儿茶酚胺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调节神经传递过程。
具体来说,儿茶酚胺通过与神经元的受体结合,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影响神经传递的速度和强度。
儿茶酚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主要包括调节情绪、注意力和认知功能。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两种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它们通过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调节人体的应激反应和情绪状态。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参与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可以增加心率和收缩血管,提高心脏的收缩力,从而增加血液的供应量。
除了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外,儿茶酚胺还在外周组织和器官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参与调节运动控制、情绪和奖赏等功能。
多巴胺在神经系统中的不平衡与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此外,儿茶酚胺还参与调节免疫反应,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儿茶酚胺的代谢和功能调节与一系列酶的参与密切相关。
儿茶酚胺转化酶(monoamine oxidase)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是两个重要的代谢酶。
儿茶酚胺转化酶主要参与儿茶酚胺的氧化代谢,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则负责儿茶酚胺的甲基化代谢。
这些酶的活性和表达水平的变化,会影响儿茶酚胺的浓度和功能调节。
总结起来,儿茶酚胺是一类含有儿茶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参与调节神经传递、心血管功能和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习题 休克
第十章 休 克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原因是( )。
A畅急性心肌炎 B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C畅高位脊髓损伤D畅脓毒血症E畅破伤风抗毒素过敏2畅下列休克病因中早期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的是( )。
A畅过敏 B畅创伤 C畅大面积心肌梗死 D畅失血 E畅烧伤3畅正常人体毛细血管是交替开放的,开放率约为( )。
A畅10% B畅30% C畅50% D畅20% E畅40%4畅下列关于微循环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畅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B畅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畅主要受神经体液的调节D畅生理情况下微循环的舒缩活动主要由局部产生的舒血管物质进行反馈调节E畅微循环的舒缩活动与缩血管物质无关5畅引起血管收缩的体液因子是( )。
A畅组胺 B畅乳酸 C畅血管紧张素Ⅱ D畅腺苷E畅PGI26畅下列体液因子中哪一项不引起血管舒张?( )A畅激肽 B畅TNF C畅NO D畅内啡肽 E畅内皮素7畅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神经源性休克的原因?( )A畅严重脑部损伤 B畅DIC C畅创伤 D畅脊髓损伤 E畅脊髓麻醉8畅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心肌源性病因?( )A畅急性心包填塞 B畅严重的心律失常 C畅瓣膜性心脏病D畅心肌病 E畅大面积心肌梗死9畅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畅脊髓麻醉 B畅产后大失血 C畅烧伤 D畅剧烈呕吐或腹泻 E畅大汗10畅休克早期血管呈现开放状态的是( )。
A畅动-静脉短路 B畅后微动脉 C畅微静脉D畅微动脉E畅毛细血管前括约肌11畅微循环缺血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畅微动脉收缩 B畅直捷通路关闭 C畅后微动脉收缩D畅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E畅微静脉收缩12畅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特点是( )。
A畅少灌少流、灌大于流 B畅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畅多灌多流、灌少于流08第一部分 习 题 集D畅少灌多流、灌少于流E畅多灌少流、灌大于流13畅缺血性缺氧期血流主要通过( )。
最新:儿茶酚胺(CA)及其代谢物与儿童相关疾病临床诊断的相关性
最新:儿茶酚胺(CA)及其代谢物与儿童相关疾病临床诊断的相关性1、什么是儿茶酚胺?Catecho1amines我们通常指的儿茶酚胺主要包括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其相应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为3-甲氧基肾上腺素MN以及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最终代谢产物为高香草酸(HVA)和香草扁桃酸(VMA)o儿茶酚胺合成与代谢MN)2、儿茶酚胺与儿童健康Chi1drenhea1th2∙1儿茶酚胺与嗜馅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嗜铭细胞瘤(PCC)和副神经节瘤(PG1)是分别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交感神经链的肿瘤,其中PCC占80%-85%,PG1占15%-20%,二者合称为PPG10PPG1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并伴有糖、脂代谢异常,造成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
2018年《中国心血管报告》以及2016年《嗜铭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指出: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高于女生,儿童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目住院高血压儿童以继发性高血压为主(占52.0%-81.5%),PPG1在儿童高血压患者中患病率可达1.7%oPPG1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但PPG1因其症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极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是其定性诊断的主要方法,同时也在手术疗效评估、术后转移的监测中起重要作用。
2016年《嗜馅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的营家共识》以及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推荐PPG1的首选生化检验为"测定血游离MNs或尿MNs,其次可检测血或尿DA、E、NE浓度以帮助进行诊断"。
2.2 儿茶酚胺与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NB)是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卢页外实体恶性肿瘤,占因肿瘤致死儿童的15%,因此也被称为“儿童肿瘤之王"。
NB极易发生早期转移,病情发展迅速,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NB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0休克(张静)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0休克(张静)第十二章休克一、名词解释1.hock(休克)2.hypovelemic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3.hyperdynamichock(高动力型休克)4.hypodynamichock(低动力型休克)5.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6.autobloodinfuion(自身输血)7.autotranfuion(自身输液)8.hemorheology(血液流变学)9.lipopolyacharide(LPS,脂多糖)10.hocklung(休克肺)11.hockkidney(休克肾)12.hemorrhagichock(失血性休克)13.infectiouhock(感染性休克)14.myocardialdepreantfactor(MDF,心肌抑制因子)15.cardiogenichock(心源性休克)二、选择题A型题1.休克的现代概念是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B.剧烈震荡或打击引起的病理过程C.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降低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病理过程D.血管紧张度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E.对外来强烈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2.临床最常用的休克分类方法是A.按休克的原因分类B.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C.按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D.按患者的皮肤温度分类E.按患者的血容量分类3.下列哪一类不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A.失血B.脱水C.感染D.烧伤E.挤压伤4.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指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微静脉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5.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是A.交感神经B.动脉血压变化C.平滑肌自律性收缩D.血液及局部体液因素E.血管内皮细胞功能6.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A.儿茶酚胺B.血栓素A2C.血管紧张素IID.内皮素E.心肌抑制因子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B.强烈抑制C.先兴奋后抑制D.先抑制后兴奋E.改变不明显8.休克早期“自身输血”的代偿作用主要指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脾脏血库收缩,释放储存血液D.R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E.缺血缺氧,红细胞生成增多9.休克早期“自身输液”的代偿作用主要指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R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D.A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加强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10.下列哪一项不是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A.微动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2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E.微静脉收缩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E.不灌不流,血流停滞12.休克的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错误?A.烦燥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C.血压均下降D.尿少或无E.面色苍白或潮红、紫绀13.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理是A.心功能不全B.外周动脉血管紧张度不足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D.血液中缩血管物质减少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14.休克发病学中儿茶酚胺通过α受体的作用是A.只在休克早期存在B.在各期都是休克发病的主导环节,应阻断之C.是早期组织缺血的主要机制,并具有代偿意义D.各器官均引起同样程度的缺血缺氧E.可引起动静脉吻合支广泛收缩15.长期大量使用升压药治疗休克的弊病是A.增加机体对升压药的耐受性B.使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失去反应C.使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耗竭D.使微循环障碍加重E.使机体丧失对应激反应的能力16.休克进展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17.休克时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的主要原因是A.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α受体3B.内源性阿片肽增多C.组胺释放增多D.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β受体E.PGI2增多18.在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血的发生,与下列哪个因子无关?A.组胺B.PAFC.腺苷D.缓激肽E.MDF19.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引起血管扩张?A.内啡肽B.组胺C.腺苷D.缓激肽E.MDF20.休克进展期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其作用的主要环节是A.扩张小动脉B.扩张微动脉C.扩张后微动脉D.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E.扩张毛细血管后微血管21.失血性休克的休克进展期与早期临床表现的不同是A.皮肤湿冷B.尿量少C.神志可清楚D.血细胞压积增大E.脉搏细速22.从纳络酮的抗休克作用,说明下列哪一种物质在休克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血栓素A2B.内源性阿片肽C.血管紧张素IID.PAFE.NO23.易发生DIC的休克类型是A.失血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424.休克进展期掌握补液量的原则是A.无明显失血失液者不必补液B.失多少,补多少C.需多少,补多少D.前一天丧失液体量加当天丢失量E.宁多勿少25.对休克患者监测补液的最佳指标是A.血压B.脉压C.尿量D.中心静脉压E.肺动脉楔压26.内毒素引起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B.激活凝血系统C.激活激肽系统扩张血管D.直接扩张全身血管E.直接损害心肌27.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B.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28.选择扩血管药治疗休克应首先A.充分补足血容量B.纠正酸中毒C.改善心功能D.去除原发病因E.给予缩血管药29.休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B.红细胞聚集叠加增多C.白细胞粘着、贴壁、嵌塞D.血小板聚集E.血浆粘度增大30.下列哪项不是微循环淤血期的表现A.血压降低B.表情淡漠C.皮肤紫绀5输血、肝素等治疗未见好转。
休克练习题
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2.过敏性休克属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 E.混合型变态反应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A.大面积心肌梗死 D.严重心律紊乱 B.急性心肌炎E.充血性心力衰竭 C.心脏压塞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A.15% D.40% B.20% E.50% C.30%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 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 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6.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7.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指A.直捷通路D.动-静脉短路B.迂回通路E.以上都不是 C.营养通路8.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关闭的通路A.直捷通路D.动-静脉短路B.迂回通路E.以上都不是 C.营养通路9.正常真毛细血管血流的调节主要与A.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关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 C.局部体液因素有关 D.全身体液因素有关 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10.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A.微动脉D.动静脉吻合支 B.后微动脉E.微静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11.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D.改变不明显 B.先抑制后兴奋E.强烈抑制 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12.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引起微循环血管收缩最主要的体液因素改变是A.血管紧张素Ⅱ↑D.MDF↑B.加压素↑E.TXA2↑ C.儿茶酚胺↑13.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E.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C.多灌多流,灌多于流14.休克缺血性缺氧期,下列哪一项变化不存在?A.微动脉收缩D.微静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E.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15、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的心脑灌流量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少C.无明显改变E.先减少后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16.休克缺血性缺氧期血液稀释的机制主要是A.抢救休克时输液过多 D.血液稀释疗法B.肝脾储血库收缩 E.血液重新分配 C.组织液返流入血17.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持续收缩可见于A.正常微循环灌流时 D.血液淤滞发生DIC B.缺血性缺氧期E.重要器官衰竭期 C.淤血性缺氧期18.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表现在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阻力毛细血管容量 A.↑↑↑↓ B.↑↑↑↓ C.↑↑↑↑D.↓↑↑ E.↑↑↑↑19.微血管运动增强可见于A.正常运动情况D.DIC期B.休克代偿期E.脏器功能衰竭期 C.休克可逆性失代偿期A.脸色苍白D.尿量减少B.四肢冰凉E.神志昏迷 C.脉搏细速 [答案] E[题解] 休克代偿期由于血液重新分布,心脑灌流可以正常,病人神志一般是清楚的。
急救药品使用说明(急救车)
急救药品使用说明(急救车)助治疗。
呋塞米是一种利尿剂,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肾脏中髓袢升支对CL-的主动运转,从而促进大量的Na+、CL-和水排出体外。
同时,呋塞米还可以促进HCO3-的吸收,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皮质血流。
建议开始每次使用40mg,如果无效可以逐渐递增剂量,直到达到有效效果。
盐酸肾上腺素是一种肾上腺素类药物,可以直接兴奋α和β受体,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排血量,升高血压。
此外,它还可以收缩皮肤、粘膜以及内脏小血管,扩张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
建议使用的剂量为0.5-1mg/次,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儿童的剂量为0.02-0.03mg/次。
盐酸多巴胺是一种具有β受体兴奋作用的药物,在低浓度时还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
它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但对心率无显著影响。
此外,它还可以扩张皮肤、肌肉以及内脏血管,增加血流量,尤其是肾血流量。
建议使用的剂量为每分钟1mg/kg开始,每5-10分钟调整一次,一般为75-100ug/min。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
它的使用剂量为0.25-0.5%用于局部浸润麻醉,1-2%用于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一次用量不得超过0.4g。
利多卡因可以增加心肌需氧量,兴奋心肌,同时具有迅速而较安全的抗心率失常作用。
它特别适用于危急情况,如阻滞浸润麻醉和室性心律失常。
儿茶酚胺是一种用于过敏性休克和心跳骤停的药物。
它可以使血管收缩以减慢局麻药的吸收,从而延长麻醉时间,预防局麻药中毒,利于止血。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感染性、出血性及心源性休克,特别对心排出量低、肾功能不全、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而血容量已补充的病人,也适用于心脏手术后或心脏复苏时的升压药。
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嗜睡眩晕等副作用,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语言障碍、惊厥甚至呼吸抑制。
此外,静滴速度过快也可能会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痛和高血压等副作用。
2 休克-
(二)特殊监测
1、中心静脉压(CVP):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
的关系, 正常值 5-10cmH20 特点:① 变化比动脉压早
② 影响因素多(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 右心室排血量、胸腔或心室压力、静 脉回心血量)
低血压情况下: < 5cmH20:血容量不足 > 15cmH20: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 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加。 > 20cmH20:充血性心力衰竭 强调对CVP进行连续测定和动态观察
确诊 DIC
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3P试验)
血涂片中破碎红细胞超过 2 %
(五)治疗
原则:去除病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纠正微循环障碍,增进心脏功能,恢复正 常代谢。目的是防止MODS的发生。
(1 ) 一般紧急治疗
1. 积极处理原发病,尽快控制活动性大出
血 2. 保证呼吸道通畅。 采取头和躯干抬高
微循环收缩期(休克早期) 微循环扩张期(休克中期) 微循环衰竭期(休克后期)
(1)休克早期:儿茶酚胺作用为主
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产生的加 压反射
交感和肾上腺素轴兴奋产生儿茶酚胺、肾 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
交感-肾上腺轴兴奋性↑
儿茶酚氨、 肾素-血管紧张素↑
血压下降 动脉灌注不足
压力感受器
通气与灌流比值失调,无效腔通气,静脉混合血增加
肺不张使毛细血管内的血流得不到更新,产生肺内分流
严重缺氧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常发生在休 克期或休克稳定后48-72小时内(死亡率很高,1/3死于此 征)
(2) 肾:85%的血流供应肾皮质
低血压 → 肾血流 ↓→ 滤过率 ↓↓→ 尿少
儿茶酚胺
近髓循环短路开放 皮质外层血流减少
儿茶酚胺症的疾病症状
儿茶酚胺症的疾病症状什么是儿茶酚胺症?儿茶酚胺症,又称为儿茶酚胺分泌症,是一种由于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排泄异常导致的疾病。
儿茶酚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在儿茶酚胺症患者中,这些化合物的分泌过量或异常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
病症表现儿茶酚胺症的症状可以分为生理表现和心理表现两大类。
生理表现•心血管系统方面:患者可能出现心跳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症状。
•呼吸系统方面: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消化系统方面:患者可能表现为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他生理表现:例如出汗增加、瞳孔扩大、手颤等。
心理表现•焦虑:患者可能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
•紧张:情绪持续紧张,难以放松。
•恐惧:出现无明显原因的恐惧感。
•其他心理症状:包括易激动、情绪波动大等表现。
病情诊断与治疗对于儿茶酚胺症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血液或尿液儿茶酚胺测定,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
治疗方面,一般采用药物疗法来调节儿茶酚胺的排泄,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
同时,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处理焦虑和紧张情绪。
预防与注意事项预防儿茶酚胺症主要包括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消耗身体儿茶酚胺资源等。
同时,患者在发作时应注意安全,避免过度劳累,及时就医。
儿茶酚胺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身体反应失调疾病,给患者带来相当大的困扰。
因此,了解该疾病的症状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有关儿茶酚胺症的疾病症状及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儿茶酚胺药理作用以及休克
儿茶酚胺药理作用以及休克————————————————————————————————作者: ————————————————————————————————日期:儿茶酚胺药理作用以及休克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构效关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当苯环、α位或β位碳原子的氢及末端氨基被不同基团取代时,可人工合成多种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这些基团可影响药物对α、β受体的亲和力及激动受体的能力,而且会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
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DA)等在苯环第3、4位碳上都有羟基形成儿茶酚,故称为儿茶酚胺类。
它们对外周可产生明显的α、β受体激动作用,易被COMT灭活,作用时间短,对中枢作用弱。
氨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则药物对α、β受体选择性将发生变化。
NE氨基末端被甲基取代,则为N,可增加对β果被异丙基取代,则为异丙肾上腺素,可进一步增加对ββ21、1受体的作用;如受体的作用,而对α受体的作用逐渐减弱。
1、β取代基团从甲基到叔丁基,对α受体的作用逐渐减弱,对β受体的作用却逐渐加强。
(NE为α受体激动剂;E为α、β受体激动剂;多巴胺为多巴胺、α、β体激动剂;多巴酚丁胺为β11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为β2受受体激动剂)。
【代谢】肝脏是外源性NE的主要代谢器官。
NE多数在COMT的作用下代谢为活性很低的间甲NE,一部分经MAO作用脱胺形成3-甲氧-4-羟扁桃酸(VMA), 正常人24h尿中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约90%以VMA形式从肾脏排泄。
(E代谢与NE相似)。
DA和多巴酚丁胺在体内迅速经MAO和COMT的催化而代谢失效,故作用时间短暂。
去甲肾上腺素(NE)【药理作用】激动α受体作用强大,对α1和α2受体无选择性。
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
1.血管激动血管的α1受体,使血管收缩(皮肤粘膜、肾脏、胃肠道、骨骼肌、脑),主要是使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和小静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
休克诊疗指南及规范
休克:诊断与治疗指南休克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典型的临床体征(例如低血压和少尿)一般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不出现典型临床体征时也不能排除休克的诊断您应该在重症监护的条件下治疗休克患者休克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状态,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结果,血流灌注不足导致供氧不足,不能满足代的需求。
这种失衡状态导致组织缺氧和乳酸性酸中毒,如果没有立即得到纠正,会导致进行性的细胞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总运氧量和组织的氧合作用组织氧合度的全身性测定指标为了正确地治疗休克,您应该理解氧输送和氧耗的基本原理。
一名患者总的组织运氧量是心输出量和动脉氧含量的乘积。
动脉氧含量取决于: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血浆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正常情况下,只有20-30% 的运输氧量由组织摄取(氧气的摄取率)。
其余的氧气回到静脉循环,可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测量(中心静脉的氧饱和度)或者使用肺动脉导管测量肺动脉的氧饱和度(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一般来说,休克与心输出量、动脉氧饱和度、或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继发运氧量下降有关。
为了满足对氧气的需求,并维持稳定的耗氧量,组织通过提高对运输氧量的摄取率以适应运输氧量下降。
但是组织摄取的氧气不能大于运输氧量的60%。
因此如果运氧量低于临界值,组织缺氧会导致混合静脉氧饱合度(<65%),或者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 下降,甚至无氧代伴随乳酸浓度升高。
分类休克的发生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四个主要成分中的一个及以上发生变化有关:循环血量心率、节律和收缩力动脉力,调节动脉血压和组织灌注静脉容量血管的力,调节回流至心脏的血量和心室的前负荷。
根据病因,休克可以分为三类:1. 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是休克最常见的病因。
因为下列因素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失血(外伤或者胃肠道出血)体液损失(腹泻或者烧伤)第三间隙液体积聚(肠梗阻或者胰腺炎)。
低血容量的患者,静脉容量下降导致静脉回流、每搏输出量减少,最终导致心输出量和运氧量减少。
休克精选选择题(含答案)
第八章休克一、多选题A型题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答案]E[题解]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A.Ⅰ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E.混合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答案]A[题解]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A.大面积心肌梗死D.严重心律紊乱B.急性心肌炎E.充血性心力衰竭C.心脏压塞[答案]E[题解]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A.15%D.40%B.20%E.50%C.30%[答案]B.[题解]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
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答案]B[题解]失血性休克早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呈兴奋,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外周阻力增高。
休克精选选择题(含答案)
第八章休克一、多选题A型题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答案]E[题解]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A.Ⅰ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E.混合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答案]A[题解]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A.大面积心肌梗死D.严重心律紊乱B.急性心肌炎E.充血性心力衰竭C.心脏压塞[答案]E[题解]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A.15%D.40%B.20%E.50%C.30%[答案]B.[题解]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
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答案]B[题解]失血性休克早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呈兴奋,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外周阻力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茶酚胺药理作用以及休克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构效关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当苯环、α位或β位碳原子的氢及末端氨基被不同基团取代时,可人工合成多种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这些基团可影响药物对α、β受体的亲和力及激动受体的能力,而且会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
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DA)等在苯环第3、4位碳上都有羟基形成儿茶酚,故称为儿茶酚胺类。
它们对外周可产生明显的α、β受体激动作用,易被COMT灭活,作用时间短,对中枢作用弱。
氨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则药物对α、β受体选择性将发生变化。
NE氨基末端被甲基取代,则为N,可增加对β果被异丙基取代,则为异丙肾上腺素,可进一步增加对ββ21、1受体的作用;如受体的作用,而对α受体的作用逐渐减弱。
1、β取代基团从甲基到叔丁基,对α受体的作用逐渐减弱,对β受体的作用却逐渐加强。
(NE为α受体激动剂;E为α、β受体激动剂;多巴胺为多巴胺、α、β体激动剂;多巴酚丁胺为β11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为β2受受体激动剂)。
【代谢】肝脏是外源性NE的主要代谢器官。
NE多数在COMT的作用下代谢为活性很低的间甲NE,一部分经MAO作用脱胺形成3-甲氧-4-羟扁桃酸(VMA),正常人24h尿中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约90%以VMA 形式从肾脏排泄。
(E代谢与NE相似)。
DA和多巴酚丁胺在体内迅速经MAO和COMT的催化而代谢失效,故作用时间短暂。
去甲肾上腺素(NE)【药理作用】激动α受体作用强大,对α1和α2受体无选择性。
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
1.血管激动血管的α1受体,使血管收缩(皮肤粘膜、肾脏、胃肠道、骨骼肌、脑),主要是使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和小静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
无直接舒张冠脉作用,(间接舒张冠状动脉包括①由于心脏兴奋,代谢产物如腺苷等增加,从而舒张血管;②血压升高,提高了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力,冠脉血流量增加)。
2.血压①小剂量(0.4ug/kg/min)静脉滴注血管收缩作用尚不十分剧烈时,由于心脏兴奋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明显,故脉压加大。
②较大剂量时,因血管强烈收缩使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故收缩压升高的同时舒张压也明显升高,脉压变小。
3.心脏较弱激动心脏的β1受体,使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加(但是外周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高,增加心脏射血阻力,使心排出量不变或下降)。
4.其他仅在大剂量时才出现血糖升高。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弱。
对于孕妇,可增加子宫收缩的频率。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外循环等引起的低血压;对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低血压或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的低血压,本品作为急救时补充血容量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椎管内阻滞时的低血压及心跳骤停复苏后血压维持。
【用法】,0.9%NS30ml+NE20mg(浓度为0.5mg/ml),负荷量:1-2ml(0.5~1mg)(10分钟推完),起始量:1ml/H,维持量:0.1~3.6~60ml/H(0.014~0.5~8ug/kg/min),小于3.6ml(相当于0.5ug/kg/min)时,主要作用于β1受体。
(规格2mg/ml)【不良反应】1.局部组织缺血坏死;2.急性肾功能衰竭;3.心律失常(但较肾上腺素少见,因为较弱激动心脏的β1受体)。
【禁忌证】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器质性心脏病及少尿、无尿、严重微循环障碍的病人及孕妇禁用。
间羟胺间羟胺(metaraminol,阿拉明,aramine),主要作用是直接激动α受体,对β1受体作用较弱。
它可被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摄取入囊泡,通过置换作用促使囊泡中的NE释放,间接发挥作用。
她不易被MAO 破坏,故作用较持久。
短时间内连续使用,产生快速耐受性。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较NE弱而持久,略增加心肌收缩性,对心率影响不明显,很少引起心律失常;对肾脏血管的收缩作用较弱,但能显著减少肾血流量。
临床上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代用品,用于各种休克早期,手术后或脊椎麻醉后的休克。
肾上腺素(E)E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嗜锘细胞中首先形成NE,然后使NE甲基化形成E。
【药理作用】肾上腺素主要激动α和β受体。
1.心脏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及β2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2.血管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血管舒张。
以皮肤、粘膜、肾脏、胃肠道血管收缩为主(α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
小剂量的E可使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舒张(β2受体占优势)。
舒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而且作用迅速(①主要作用于冠脉β2受体;②心脏兴奋,代谢产物如腺苷等增加,从而舒张血管;③血压升高,提高了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力,冠脉血流量增加)。
3.血压皮下注射治疗量(0.5-1mg)或低浓度静脉滴注(10ug/min),可使心脏兴奋,心排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由于骨骼肌血管(在全身血管中占相当大比例)的舒张作用,抵消或超过了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故舒张压不变或下降;此时脉压差加大,身体各部位血液重新分配,有利于紧急状态下机体能量供应的需要。
肾上腺素的典型血压改变多为双相反应,即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主要作用于α受体),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反应(主要作用于β2受体),后者持续作用时间较长。
此外,肾上腺素尚能作用于肾小球旁器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s)的β1受体,促进肾素的分泌。
4.平滑肌能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发挥强大的舒张作用。
并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性物质,激动支气管粘膜血管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
5.代谢肾上腺素能提高机体代谢。
6.中枢神经系统肾上腺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仅在大剂量时才出现中枢兴奋症状。
【临床应用】1.心脏骤停用于溺水、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意外、药物中毒、传染病和心脏传导阻滞等所致的心脏骤停。
对电击所致的心脏骤停也可用肾上腺素配合心脏除颤器或利多卡因等除颤,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心脏挤压和纠正酸中毒等。
(主要能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2.过敏性疾病(1)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动β受体可改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部分参与Ⅰ型变态反应的过敏介质释放,扩张冠状动脉,可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挽救病人的生命,为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
(2)支气管哮喘:控制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皮下或肌内注射能于数分钟内奏效。
本品由于不良反应严重,仅用于急性发作者。
(3)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肾上腺素可迅速缓解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荨麻疹、枯草热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症状。
3.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肾上腺素加入局麻药注射液中,可延缓局麻药的吸收,延长局麻药的麻醉时间。
一般局麻药中肾上腺素的浓度为1:250000,一次用量不要超过0.3mg。
4.治疗青光眼。
【用法】1.心肺复苏:持续心肺复苏到除颤仪可供使用;持续性室颤/室速安需要除颤至3次(200j,200-300j,360j);持续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静推肾上腺素1mg(每3-5min重复),再次除颤360j,静推肾上腺素1mg,再次除颤360j,静推肾上腺素3mg,再次除颤360j。
(配合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碳酸氢钠等药物)。
2.过敏性疾病: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先肌注注射0.5~1ml(0.5-1mg),之后静推0.1~0.2ml(慢),继以5%葡萄糖液滴注(10ug/min),在病程中可重复应用数次。
但必须控制注射速度和用量,以免引起血压骤升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素注射,多数患者在半小时内可逐渐缓解休克症状。
严重病例,应及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400mg。
也可酌情选用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间羟胺)等抗休克药物。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心悸、烦躁、头痛和血压升高等。
剂量过大时,α受体过度兴奋使血压骤升,有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故老年人慎用。
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过快,β受体兴奋过强,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能引起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甚至心室纤颤,故应严格掌握剂量。
【禁忌证】禁用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多巴胺多巴胺(dopamine,DA)是NE生物合成的前体,药用的多巴胺是人工合成品。
【体内过程】口服无效。
在体内迅速经MAO和COMT代谢灭活,故作用时间短暂。
因多巴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外源性多巴胺对中枢神经系统无作用。
【药理作用】多巴胺主要激动α、β和外周的多巴胺受体。
1.心血管多巴胺对心血管的作用与用药浓度有关:低浓度(0.5-2μg/kg/min)时主要与位于肾脏、肠系膜和冠脉的多巴胺受体(D1)结合,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而导致血管舒张。
中浓度(2-10μg/kg)的多巴胺可作用于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
可增加收缩压和脉压差,但对舒张压无明显影响或轻微增加。
由于心排出量增加,而肾和肠系膜血管阻力下降,其他血管阻力基本不变,总外周阻力变化不大。
高浓度(10-20μg/kg)的多巴胺可激动血管的α受体,导致血管收缩,引起总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这一作用可被α受体阻断药所拮抗。
多巴胺也可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心血管效应。
2.肾脏多巴胺在低浓度时作用于Dl受体,舒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也增加。
同时多巴胺具有排钠利尿作用,可能是多巴胺直接对肾小管D1受体的作用。
大剂量时(10-20μg/kg),可使肾血管明显收缩。
【临床应用】用于各种休克,如感染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及出血性休克等。
本品与利尿药联合应用于急性肾衰竭。
由于本品可以增加心排血量,也可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对于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为补充的休克患者尤为适应。
【用法】(规格:20mg/2ml)Wt(Kg)×3+NS至50ml(1mg/H=1ug/kg/min),起始量5ug/kg/min(5ml/H), 维持量:1~20ug/kg/min(1~20ml/H)。
【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偶见恶心、呕吐。
如剂量过大或滴注太快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肾血管收缩导致肾功能下降等。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多巴胺剂量应酌减。
【禁忌症】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
室性心律失常、闭塞性血管病、心肌梗死、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患者慎用。
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为人工合成品,其化学结构和体内过程与多巴胺相似,口服无效,仅供静脉注射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