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要不要预习这个传统的话题一直是引发广大数学教师争论的一个焦点。
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中主要存在着这样两种观点:一是怕,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
因此,数学课堂有时呈现出满堂灌,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常常忽略预习,其效果并不是很好。
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没有时间预习,他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就会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自然就会跟不上。
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虽然知道了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却苦于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预习才能取得预设的效果。
于是,产生了以下几种后果:预习要求不具体,预习不到位;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却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的反馈。
初中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果对学生的预习方法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学生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好习惯,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的界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
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初中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
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
2024“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2024“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一、背景介绍数学是一门理解和应用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在数学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导致上课效果不佳。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2. 提高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质量,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实施步骤与措施1. 课前预习布置每次数学课前,在班级公告或学习平台上发布课前预习的作业,包括教材对应章节的习题和问题。
2. 学生课前预习辅导每周安排一节数学课前预习辅导课,由数学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确保学生对课前预习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3. 学生课前预习反馈学生在课前预习后,需要通过书面或电子形式将预习的结果提交给数学教师,教师对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4. 课堂巩固与拓展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内容,安排相关的课堂巩固和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将预习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和理解。
5. 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保持沟通,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监督孩子完成课前预习作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评估与改进1. 学生数学成绩评估通过监测学生的数学成绩变化,对比实施前后的成绩差异,评估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效果。
2. 学生参与度和反馈收集定期收集学生对数学课前预习的反馈和意见,了解学生对该习惯的接受程度以及改进的方向。
3. 方案改进根据评估和收集到的反馈,及时进行方案调整和改进,提高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效果和满意度。
五、预期效果通过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案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形成规律的课前预习习惯;2. 学生提高数学课前预习的质量,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2024年“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2024年“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摘要:本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通过合理安排课前预习时间和内容,提供丰富的预习资源和指导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本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目标设定、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三个方面,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前预习,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目标设定通过实施本实施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2.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动力。
3. 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实施步骤1. 制定课前预习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制定课前预习计划。
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周的课前预习时间和内容,包括每个知识点的预习要求和相关学习资源。
2. 提供丰富的预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预习资源,包括练习题、习题视频、教学笔记等。
可以结合电子教材、网上教学平台等多种形式提供预习资源,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3. 引导学生有效预习通过课堂上的预习指导、学习小组的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可以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预习的问题和心得体会,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配合教师课前导学教师在课前导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预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讲解等方式寻找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复习巩固课程结束后,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复习巩固。
可以提供相关的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弥补。
三、效果评估1. 考试成绩评估通过定期的考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进行评估。
比较实施方案前后的成绩差异,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和效果。
2023“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2023“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一、背景介绍: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提前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对即将上的课程进行预习,提前获取相关知识和概念,以便更好地跟上课堂的教学进度。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和愿景: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内容:1. 制定课前预习活动计划: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的课前预习活动计划。
计划包括每周的预习内容、相关练习和课前复习重点等。
2. 制定课前预习要求:明确学生每次预习所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和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3. 提供课前预习资料:为学生提供课本、习题册、参考书等相关学习资料,辅助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
还可以配备一些课外的数学杂志、数学题库等,提供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
4. 课前预习指导和示范:由数学教师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和示范。
可以通过讲解预习内容、解答疑惑、讲解预习技巧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
5. 课前预习检查和反馈: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可以通过布置预习问题、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6. 鼓励课前预习分享和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预习心得和方法,在合作中互相促进。
7. 引导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家长提供帮助和支持。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验计划[共五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验计划[共五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验计划2017-2018第二学期《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验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
探索课前预习设计的多种有效形式,提高作业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更新教师作业设计理念,拓展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现代作业观,以期形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从“经验型”向“教研型”、“科研型”转化。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作业设计的多种有效形式,提高作业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初步构建适合小学生有效的作业操作的模式,形成合理有效评价的方案。
(4).通过作业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通过当前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通过对作业内容的优化、结构的改善、评价方式的探索,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将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预习作业形式的优化实践研究:着重从作业的趣味性和生活化方面进行研究归类,使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
(2)预习作业评价方式的优化实践研究:传统的作业评价中客观性、公正性有余而人文性不足,而且只注重对作业结果的评价,忽视甚至忽略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甚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
所以本研究将着力于探索如何高效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评价,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措施保证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
重点学习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
2、每学期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明确目标。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研活动,多向老前辈学习。
4、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积极投稿。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总结)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
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少教” 甚至“不教”的理念。
一、小学生数学预习对学习数学的作用1、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果学生听课,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况:虽全神贯注听讲,但自己进行分析的机会甚少,或者有闻必录,手用得多,脑用得少;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就能手脑并用。
前一种同学,没有思想准备,又做笔记又听讲,十分紧张,没有精力去思考问题,新旧知识衔接不上,又不能停下来听讲去问同学或查书,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长此以往,会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后一种听课的情形就不同了,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
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牵牛牵住了牛鼻子了,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通过预习,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课堂笔记就可以抓住讲授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选择地加以记录。
不预习,听课时不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忙着听,忙着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录音机”式的笔记,除了能锻炼带记的能力外,丝毫无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3、课前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有人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的确是这样。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评估方法
评估结果
通过对评估数据的分析,得出小学数 学预习习惯培养实践的效果,总结成 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 议。
采用测试、作业分析、学生自评、教 师评价等多种方法,对预习效果进行 全面评估。
05
研究结果和讨论
研究结果呈现
预习习惯对学生数学成绩 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学成绩,发现 实验组学生的数学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表 明预习习惯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具有积极作 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预习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二
对前人研究结果的补充和拓展
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关于预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 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都表明了预习习惯对提高学生成绩的 积极作用。但是,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预习习惯对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并提供了实证支持。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预习习惯对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同时,本研究还采用了更加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 法,提高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这些补充和拓展有助于更 加全面地认识预习习惯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并为教育实 践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06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预习习惯对数学学习有积极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有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预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统计数据表明,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数学成绩普遍高于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且成绩提升 幅度与预习时间和深度呈正相关。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环节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预习习惯的培养。
2023“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2023“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我将介绍“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的目的、背景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以下是一个2000字的实施方案: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然而,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解,导致他们无法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开展了“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a) 培养学生主动预习数学课程的习惯;b) 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c)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2. 意义:a)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b)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计划1. 针对对象a) 目标学生:中学高年级学生(例如初三到高三);b) 目标学校:选择一所中学作为课题实施的学校。
2. 实施方法a) 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每周课程开始前,教师提前一天布置数学预习任务,涵盖本周课程内容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b) 引导学生预习:教师在课前提供学生一些必要的预习材料,例如教材相关章节的概要和问题思考,课后习题的一部分等;c) 组织讨论和解疑:课堂上,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组织讨论和解疑,梳理和强化学生的思维和理解;d) 补充知识和拓展: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扩展知识和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索和思考。
3. 实施步骤a) 队伍建设:选择一位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作为课题组组长,组织其他数学教师参与到课题实施中,形成一个学科教研团队;b) 课题宣传:在目标学校进行课题宣传,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宣讲会,让他们了解课题的目标、意义和实施步骤;c) 教师培训:培训教师如何设计和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如何组织讨论和解疑等;d) 实施课题:按照实施计划,教师在每周课程开始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进行课堂讨论和解疑,补充知识和拓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e) 评估和总结: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课题实施的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措施。
2023年“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2023年“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一、选题背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较差,对于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方法认识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有必要开展“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方法;2.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3.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4.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施方案1. 课程设置(1)开设专门的数学课前预习课程,将课前预习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和引导。
课程内容包括数学预习方法、预习资料的查阅和分析、预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等;(2)将数学课前预习纳入日常数学课程中,提出预习任务并根据预习完成情况进行课堂讲解和巩固。
2. 教学方法(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与数学课前预习相关的数学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 学习环境(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要重视数学课前预习的作用,给予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并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
(2)建立学习互助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线上或线下的学习互助平台,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解答问题,促进学生间的学习合作和互助。
4. 评价方式(1)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如课前预习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法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法搞好预习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细化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供应预习方法;贯彻课内外检查,让预习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一种学习实力。
今日我要与大家共享的是: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造就方法。
详细内容如下,欢送阅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造就方法如下:一、转变思想,重视预习首先,老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
不要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渐渐地与老师经验困惑、操作、比拟、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就不会一起品尝探究胜利的满意和愉悦。
因为预习是学生自主参加、获得学问的过程,是造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闻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一百零一,老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
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一百零一,这个比例或许是夸大了点,但至少说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必须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动力的幼芽,也必需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而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预习。
其次,老师还应让学生相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老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详细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并鼓舞他们坚持预习,还可以作比照分析,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成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第三,老师要有自己的责任感。
随着十年新课改的深化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再公布,教育部门的一再呼喊,自学实力的造就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但看看学生的自学实力状况是很不乐观的,这就须要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来促进这件事,事业很宏大,我们还是做吧。
二、激发爱好,乐于预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爱好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看法,要从学生的爱好启程。
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须要深厚的学习爱好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工具,更是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基石。
然而,许多小学生往往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到困惑和不自信。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将讨论关于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一、小学生数学预习的重要性1. 夯实基础:小学阶段是数学学科的基石,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对于进一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2. 提高学习效率: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前对知识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3.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提前接触到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方法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数学预习的第一步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需要确立每天预习一定时间的习惯,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安静的学习场所和无干扰的学习时间。
2. 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课程表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
预习计划应包括预习的内容、预习的目标和预计完成时间等。
3. 针对性地预习:学生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授课的进度,有针对性地预习,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和概念。
可以阅读教材或相关的数学书籍,查找有关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等。
4. 良好的笔记习惯:预习时,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
可以记下自己对于某个数学问题的思考,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以便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或讨论。
5. 思考和解决问题:预习时,学生应当积极思考所学内容,尝试解决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实施策略1. 家庭支持:家长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培养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
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一起回顾预习内容,解答问题,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讨论机会。
2. 教师引导: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预习的指导和方法。
数学教研活动课前预习(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课前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三、活动内容1. 教师提前一周将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2.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例题等进行梳理,并做好笔记。
3. 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4.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5.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四、活动实施步骤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预习任务,包括预习目标、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
2. 学生按照预习任务,认真阅读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3. 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4.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5.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活动评价1. 学生方面:评价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2. 教师方面:评价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教学策略调整情况、课堂引导能力等。
3. 教研组方面:评价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六、活动总结1. 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摘要: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小到购物买菜,大到科学研究,都可以见到数学的身影。
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能够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不用太过依赖老师,而导致自身学习能力的丧失,同时可以精确的讲解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掌握数学中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本文将围绕数学课堂进行课前预习的教学原则、在进行课前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的多元化途径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养成路径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中的重点科目,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奠基性作用。
在学习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进步成长有巨大作用。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就要教导学生在每节课上课前进行相应内容的预习,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开展。
一、预习的重要性(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改变之前主动,强迫性的传授知识,要求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真自觉投入学习中。
在数学课堂前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有利于学生自己认识到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从而在教师课堂时认真听,认真思考,善于提问,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促进知识更好的吸收,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学校讲课,往往一堂课只有40-50分钟,课堂时间十分宝贵,如果学生在不预习的情况下,教师直接进行授课,听课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因此,教师需要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学生在课下自己完成。
预习实际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培养,并且使学生在自学的同时,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思考,分辨哪些知识是自己可以理解,哪些知识理解不到位,可以在课堂提出教师。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策略(一)使用激励政策,激发预习动力近年来,教育越来越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对于在预习,课堂中,复习等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教师要加以鼓励,这种鼓励既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表扬,通过不断地表扬,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内心得到满足,从而在以后的预习工作中,表现更加突出,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的
通过趣味性的预习材料激发兴趣
选用富有趣味性的预习材料
选择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合、生动有趣的预习材料,如数学故事、数学游戏 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趣味性的预习情境
通过创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从而激发预习兴趣。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策 略的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激发小学生数学预习兴趣 • 指导小学生数学预习方法 • 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日
常实践 • 评估和调整小学生数学预习习
惯培养策略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思维发展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即将学 习的内容,在课堂上更加有针对性地 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需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如阅 读教材、查找资料、做练习等,帮助学生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督促预习实施
激发预习兴趣
教师需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并 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确保预习效果。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预习兴 趣,如设置有趣的预习任务、给予奖励等 ,让学生乐于预习。
02
激发小学生数学预习兴趣
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发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 生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 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 束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目标
明确预习内容
指导预习方法
教师需要明确预习的内容和范围,确保学 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性1. 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可以熟悉课本内容,了解本节课要讲授的知识点,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一来,学生上课时间更能够集中精力,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寻求帮助等方式自主解决,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动力。
3. 增强课堂互动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互动。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更多地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法1. 确立明确的预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对课本进行阅读和思考。
预习任务可以包括预习题目、思考问题或者相关文献阅读等,使学生在预习中可以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
2. 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和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可以通过布置一定的练习题目或者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3. 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和提高学习成效。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学间的相互鼓励和学习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班级中,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互相促进,为预习任务的完成提供更多的积极性和动力。
三、如何通过课前预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1. 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掌握基础知识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并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的做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的做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的做法
我认为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学生独立的探索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中,我在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方面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要教的知识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2.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解决教材中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对旧知识起到巩固作用;
3.让学生记录下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教给学生预习的步骤: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之一。
给学生发放预习提纲,并对预习提纲作必要的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让学生预习时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
具体做法如下:
1.“我预习”。
这是我设计的预习提纲的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提纲的提示,把学习内容认真读一读,了解教材讲了些什么?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公式划一划,做个标记。
习情况的。
如果学生预习得好的,我就加以表扬鼓励,并展示一些最优秀的预习作业,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那些没有认真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加以批评教育,让学生知道预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总之,实践告诉我做好预习工作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一个好办法。
当然我也知道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所以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的。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
为此,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和方法,从而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最终成为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一、转变思想,重视预习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
不要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就不会一起品尝探索成功的满足和愉悦。
因为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教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 并鼓励他们坚持预习,还可以作对比分析,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
第三,教师要有自己的责任感。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但看看学生的自学能力状况是很不乐观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来促进这件事,事业很伟大,我们还是做吧。
二、激发兴趣,乐于预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三、授之以渔,学会预习由于学生年龄小,获取知识的经验不足,对其进行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预习的成败和预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
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要不要预习这个传统的话题一直是引发广大数学教师争论的一个焦点。
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中主要存在着这样两种观点:一是怕,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
因此,数学课堂有时呈现出“满堂灌”,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常常忽略预习,其效果并不是很好。
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没有时间预习,他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就会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自然就会跟不上。
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虽然知道了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却苦于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预习才能取得预设的效果。
于是,产生了以下几种后果:预习要求不具体,预习不到位;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却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的反馈。
初中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果对学生的预
习方法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学生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好习惯,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的界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
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初中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
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
2.思考数学的预习有哪些自身的特点,与学生一起探究适合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实效的数学预习的方法。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研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后,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争取取得预设的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4.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发挥学生预习的作用,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和“双主体互动”的有效课堂。
四、研究的思路(课题研究的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及研究措施)
研究步骤
1.申报阶段:(2014年12月):认真选题,学习、查阅有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深入开展各项数
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活动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2015年5月-6月):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资料。
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2)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通过不断对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等方面的研究。
(3)文献资料法:学习初中数学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等基本理论,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教学理论及方法。
(4)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研究措施
制定好研究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的开展。
坚持学生“人人参与”促使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
经常学习有关理论,提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
定期撰写阶段报告,积极探讨,确保课题研究的进行。
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课题研究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加强与同课头老师的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
五、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主动预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和“双主体互动”的有效课堂。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