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
教师的职责是教。
教什么?教知识、教学习方法,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学习的习惯。
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
这其中的学习不仅学到了基础的知识,还将形成一些学习习惯。
而这些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还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非常必需的.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1、“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了,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
这样无准备的上课,是不能取得最佳效果的。
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困难在哪里,带着问题上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
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所以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做好及时复习、单元复习、学期复习等,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2、“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
其次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
使小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及复习习惯
使小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及复习习惯第一篇:使小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及复习习惯使小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及复习习惯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我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
建立预习本。
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把自己能解决的题写在预习本上,把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记录在预习本上,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的听讲,学会学习。
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四年级儿童,复习则以当天教的内容为主,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尝试的记忆方法,把当天的课堂学习知识告诉家长,适当背一些要记的知识。
每个周末再进行一周回顾。
第二篇:小学生如何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小学生如何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好科目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课前预习是很多学习好的同学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怎样养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小学生自觉性比较差,需在家长的引导下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上每节课之前,预习能使你在课堂上抓住自己不会的地方有所突破,课下你会觉得轻松愉快。
合理按排预习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律,有的同学是边读书边思考,对新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同学是在预习时读、画、圈、点,在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注意课前预习。
这里家教要提醒的是,预习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一种方法不可能适合于所有学生。
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预习计划。
预习过程中还是要善遍注意两点。
1、刚刚开始预习的学生,先要选择一门自己学得比较费力、成绩不大理想的学科做起点,一直坚持下去,家长也要经常监督,收到一定效果后,再适当扩展预习的科目。
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良好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摘要】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中高段学生必须掌握的良好的学习方法。
但如何使学生们养成这种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应当引起我们小学教师的特别关注,并采取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以达到在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打下夯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前预习良好习惯【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9(b)-0137-01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甚至根本就听不懂,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他们课前没有进行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善于动脑、独立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坚持预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往往被忽略。
其实,预习指导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
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掌握了一种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如何教会学生预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
1 多管齐下,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学习重要环节的预习,它的动力源泉也必然是兴趣。
不管教师怎么向学生灌输预习有多么的重要的观念,如果学生对预习根本没有兴趣,一切都将成为一纸空谈。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个性特征,着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情绪,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利用学生的比较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适当地让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举行班上的讨论活动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给予一定的表扬。
小学生喜欢跟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会自发地想,为什么别人能获得老师的表扬与同学的羡慕,而自己却没有呢?这样其就会重视预习环节,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发现预习的重要性和优势,不知不觉的,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刍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新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学生学习也有很多学习习惯需要培养,“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及复习学习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质疑的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而且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但“课前预习”在老师和学生的脑海里一直是语文课的专利,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总觉得数学没什么好预习的,或者根本不需要。
即使有的教师要学生预习,也总是这样说:“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
”预习什么呢?怎样预习呢?没有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口头上答应,其实大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前就要学生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且能通过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难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这一课时,我就在课前布置学生们和家长一起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商场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很快地说出“同样的商品摆在一起”也能说出这样放的各种好处,这就为分类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在课后让他们整理自己的书包、衣柜,让他们感觉分类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论文
1.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为学习新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书中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做上标记,然后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的去听课,对于自己理解的`内容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和加深。
所以,在孩子开始学习的阶段,老师和家长要培养孩子预习的好习惯,对孩子的预习进行督促,帮助孩子完成新课知识的预习。
2. 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在讲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发现,尤其是年级越低年龄越小的学生,对自己的东西整理,书包课桌经常是乱糟糟的,在讲到某个需要学习工具的部分,大部分同学开始翻箱倒柜,找东西,顿时整个教室一片糟,这样既浪费别人的时间,也浪费自己的时间,还打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所以,老师和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整理东西的习惯,这样不管是对孩子的学习,还是日后的独立生活都是非常好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课上注意听讲的习惯。
课堂是学习的最好的场所,但是小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关系,很多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上课不能认真的听讲,所以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强调纪律,强调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在课堂中,首先老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沉浸在学习中,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论文
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论文摘要:预习不只是一个教学环节,更应该是学生意识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训练。
预习中,孩子需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协同互助,持续有效地激励和引导。
只有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在老师的要求下,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的坚持预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古人尚知做事先谋的道理,我们作为育人灵魂之师,又未尝不这样做呢。
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部分教师上课时总要花很多时间去解决课前应该解决的问题,如生字词理解、课文朗读等,这应该是课前学生预习时应该做的事情。
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我发现意识和自我处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非常重要。
一、预习常要求,习惯早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是,由于教师要求不严,家长监督不力,在小学生自控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改进。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很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正是正确引导他们预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作为教师,要全面树立人的发展理念,严格要求学生坚持预习,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做预习笔记,把握问题症结,倾听教师解惑之道,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长学习兴趣,养成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二、学习讲方法,预习见效果预习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中,学生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教材内容,要按照预习提示和教师要求去思考问题,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和能力形成的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作者:马撒里来源:《家长》2020年第12期【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习惯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在这些学习习惯中,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和课后复习习惯是最重要的。
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中可以使学生在教师上课听讲时游刃有余,更加认真地听讲自己在预习时不懂的问题;有一个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可以说,课前预习习惯与课后复习习惯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教师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重要性(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对即将学习的部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进行预习时,学生便会知道在本节课程中有哪些不会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便会重点听教师讲解该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该部分的知识。
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在课后复习时,学生会有意识地对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学会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与课堂效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肯定会有不懂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自己比较难解决,而学生天生的求知欲会使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逐步提升,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学习效果。
(三)可以有效地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在教师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的程度不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同,最终的学习成绩就不同。
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可以有效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可以提前知道自己哪些内容存在不足,自己在预习时哪些知识点是不知道的,进而在教师上课的时候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认真听讲该部分内容。
小学论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最终5篇)
小学论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最终5篇)第一篇:小学论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复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查漏补缺、提高完善的功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基本技能;课前预习是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预习复习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学习过程之中,为他们学习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现就学生如何进行数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教会预习新课的方法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自主、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
我们每天结合要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要求,如:让学生课前动口读读例题,初步能看懂例题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动脑想想例题中运用了什么解题方法,思考自己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动手写写,结合例题的方法自己能否做一些与例题相仿的练习。
上课时结合自己的预习带着知识的重、难点认真听教师讲解或与他人讨论。
2、教会复习的方法(1)、及时复习。
复习可以分为:对于一节课的知识复习、一天的知识复习、一周的知识复习、一段时间的复习;也可以: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A、一节课的知识复习,我在每节课下课前5分钟,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特别要注意哪些地方-----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学到的知识----整理并完善听课笔记。
具体地说,可以先回忆上课老师讲过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尽量想得完整些。
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最后问自己: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数学内容?它的思想方法是怎么样的?相关的例题习题的解题方法步骤怎样?例如,在复习分数乘法计算时出示问题:1、怎样计算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3、在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4、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这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作文
篇一:《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育内容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育目标从小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教学过程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老师上课要备课,学生听课要预习。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老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制立出预习提纲,也就是把每一肖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预习1、通读全节,2、找到重点(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3、发现难点(看不懂、想不通的内容),4、试做练习(书后练习),5、小结(写下这节预习课的感受)预习时通读教材,了解新知识的内容,对不懂的问题用笔标出。
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想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要将它看作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做记号"圈、点、勾、画、批”。
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做好预习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奠龙了基础,还为学生听课扫除了障碍。
学生如何做好课后复习,我认为,环节简单,内容不少。
新课学完学生知识掌握的并不牢固,而要及时巩固,回家首先要将新课内容加以复习,温故而知新。
及时做课堂作业,然后做家庭作业同步基础训练、物理指导。
教冇内容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育目标从小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教学过程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老师上课要备课,学生听课要预习。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老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制左出预习提纲,也就是把每一卉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预习1、通读全节,2、找到重点C概念、公式、泄理、定律等),3、发现难点(看不懂、想不通的内容),4、试做练习(书后练习),5、小结(写下这节预习课的感受)预习时通读教材,了解新知识的内容,对不懂的问题用笔标出。
论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全5篇)
论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全5篇)第一篇:论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人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终身受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
一、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教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倡导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做到这些要使学生养成以下习惯:(一)要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尤其是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同学,树立信心,增强自信,尤为重要。
现在成绩不理想,很可能是以前的基础落下了,影响了你现在的发展。
但不要灰心,认真补一补是能上去的。
要善于克服自己的薄弱点,相信自己能学好。
你瞧,达尔文、瓦特、爱迪生等在小时候成绩也不是很突出,后来不是仍然成了大科学家吗?努力不可少,信心更重要。
(二)要全神贯注地参与学习过程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保证你飞向成功的惟一通道。
为此,需做到:一是精力要集中。
俗话说得好:“一心无二用”,不能在课堂上还想着玩,做作业还在看电视;二是课前要做好预习,争取课堂学习中有主动权;三是积极争取发言,和老师始终处在沟通、融合、交流的状态中;四是要集中思想,做好每一次作业。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如果一个学生预习不充分,直接导致了课堂上听课的效果差,做作业的速度慢,课后复习的时间增加,同时还增加了错题纠正的时间,这样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就缩短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自学能力一、想一想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
学习语文也一样。
学生预习课文时,可以根据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
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想想思考题,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
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
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
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
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
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
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
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
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
被动为主动。
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首先,要“确立预习任务,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我们依据第一学段的课程要求,确立了课前预习的主要任务是:(1)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
(2)拼读圈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
(3)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把这个预习任务打成小纸条,每生一份,要求孩子们贴到语文书的第一页,这种预习是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预习的。
教师论文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_1
教师论文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下,如何既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能轻松一点,又能保证和提高教学效率呢?我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建立科学有效的预习教学常规管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选择适当的预习内容。
为了能掌握学生的预习能力,了解学生以前的预习习惯,我选择了比较容易预习的内容:《小数乘整数》。
我没对预习提具体的要求,但同时我也向学生提出:明天的数学课,我们先做习题,再检查预习的效果。
第二天的数学课,学生的练习题完成得相当的好。
由于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很容易理解,所以,练习后,我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时,学生通过总结和归纳都比较准确的得出了正确的方法。
这时,我乘机赞赏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我看到孩子们眼里闪现出动人的光彩。
由于是给学生的第一堂数学课,所以,我向孩子们传递了一种信心:只要你认真的预习,就会学到知识。
当然,由于预习水平的不同,每个学生得到的知识水平是很难界定的,所以,预习后的课堂也十分的重要。
但我明显的感到,预习后的学生表现得很自信,因此,教学的速度会有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在理清了教学流程后,注重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很显然,课前预习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每个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多了。
由些可见,课前预习与否,是决定课堂是否有效的重要条件之一。
又如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布置的预习任务是:1、仔细观察书中的主题图,然后根据课文中的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设计一个表格并作好记录。
2、什么是游戏的公平?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公平的游戏了吗?怎样修改就公平了?由于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就会变得非常的活跃,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的想发表自己的而看法。
课堂气氛很感染人。
下课的时候,有的孩子不由自主的说:“这节课咋这么快就下课了!”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感叹,我的心里总会感到一阵阵的温暖。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预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论文•相关推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论文摘要:小学语文重在积累, 积累重在自学, 自学重在预习习惯的养成, 教是为了不教, 老师在学生预习的习惯的养成方面下大力气, 课堂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方法; 习惯培养;有过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 课前预习是学习新课的基础, 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效。
做好预习, 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上课时能有针对性地学习,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要想当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要想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就要加大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精心指导, 循环训练, 让学生形成一种内在的学习能力, 提升他们自学能力, 创建高效课堂。
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的预习实际效果甚微, 想做, 但是没有方法, 流于形式的多, 学生大多数停留在粗略地读读课文, 应付了事, 有的老师不重视预习作业的布置和检查, 从而导致学生也不去重视预习的环节。
那么, 如何在预习上下一番功夫, 让学生真正形成能力,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呢?一、尊重差异, 明确预习要求如果让学生预习, 就一定要提出相应的要求, 没有具体要求, 学生就不知道怎样做, 做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
因为学生不同, 学段不同, 年级不同, 由于年龄和已经知识基础的不同, 那么预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比如, 一年级孩子, 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就行了;二年级相对高一点, 要求会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三年级重点是字义和把课文分意义段;四年级要让学生能大致说出段落的意思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年级则要学会抓住课文的中心和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六年级要求不全面一些了, 要求学生对字词、句段、主要内容和中心领会三个维度, 整体深入预习, 能根据课文提疑难问题, 表达自己的观点。
也就是说不同的年级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螺旋上升,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习惯镇紫学校廖朝平一、意义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和复习习惯是教会学生“会学”的突破口。
学会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因此数学教研组安排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习惯》研讨活动。
二、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与现代教育思想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并力争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促进我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着重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习惯养成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研究。
2、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习惯养成的自主学习一般教学模式的研究。
3、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习惯养成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整个课题研究的三个内容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内容的研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及整个课题的最后结果都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和“学生自主学习一般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四、具体措施(1)、让学生明确认识具体的学习目的、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给学生明确的提示一节课、一个作业预习要求,以及课后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初步明确预习和复习目的、任务和要求,这样大大调动学生预习和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去做。
(2)、教会预习新课的方法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自主、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
我们每天结合要学习的内容,布置学生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要求,如:让学生课前动口读读例题,初步能看懂例题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动脑想想例题中运用了什么解题方法,思考自己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动手写写,结合例题的方法自己能否做一些与例题相仿的练习。
学生良好预习习惯论文
学生良好预习习惯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也便成了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
关键词:预习习惯;存在问题;转变观念;教给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能力的基石。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也能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多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发现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重视不够,只注重课堂教学,平时布置预习任务也流于形式,或者只布置一些简单的抄写作业,时间一长,教师的态度又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也逐渐觉得预习可有可无,简单应付了事;不注重方法的培养,大多是早读让学生反复的读;不能及时检查,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不能提高学生兴趣。
另一方面学生也存在以下问题:1、不重视课前预习。
大部分学生认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不能参与到课前的预习中。
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背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
2、未养成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就简单地看看课文。
3、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时只注重做课后练习,不重视过程,不善于小组合作学习,只是随便看看书,过多依赖教学参考书。
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兴趣。
首先,教师要重视预习环节,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只有教师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只有教师循序渐进、耐心指导,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浅议小学生预习好习惯如何养成
浅议小学生预习好习惯如何养成概要: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围绕课题,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的习惯,使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真正地做到用预习养成学生自学语文的好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作为学生自学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能主动预习、深入预习的学生,学习语文时就会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那么怎样让学生的预习“脚踏实地”呢?中年级在整个小学语文阶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它前接低年级,后连高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这一学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已经掌握了一定生字的读写方法,能够根据学到的熟字加偏旁等方法来识字,并能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来书写;对于文本的阅读,中年级的学生能够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且读后能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但是却没有形成概括和提炼的能力;再次,中年级的学生有质疑的意识,但是提问的质量不高,提的往往是自己想一想、找一找就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总的来说中年级学生缺乏对事物进行有条理地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如果仅仅是一句“回家预习第几课”就算完成了预习作业的布置,那无疑会让他们陷入一种无目的、无条理的混乱状态。
因此,当预习作为学生必须要做到一项工作时,我只有有效地去干预学生的预习行为,才能确保预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真正为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
因此针对于三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至少要做到有明确的预习目标,有可操作的预习流程以及有针对性的评价措施。
做好这三点,就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为高年级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制定准确的预习目标进入第二学段的学生思维、观察、注意、识记等心理过程的发展比第一学段时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第一学段掌握的识字方法、阅读方法为第二学段的初步独立识字、浅显阅读提供了学习技巧上的保障。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一、倡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意义语文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从实践来看,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1、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形式。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
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的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
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
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杨再隋教授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
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成才的摇篮。
那么父母就是哼唱这成才摇篮曲的"歌手"。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
如今我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了,入学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里程。
从孩子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告别了无忧无虑的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幼儿时代,开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时代。
这个时期既是孩子学习的知识含量大幅度增长、开启智慧之门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在女儿刚入学以来的半年里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一、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女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首先我要让她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
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在家中,刚开始的时候,我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
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她就会慢慢养成习惯。
经过半年的训练,女儿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我并及时根据她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
半年以来,女儿在一次次的鼓励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
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年级的女儿,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复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查漏补缺、提高完善的功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基本技能;课前预习是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预习复习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学习过程之中,为他们学习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现就学生如何进行数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教会预习新课的方法
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自主、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
我们每天结合要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要求,如:让学生课前动口读读例题,初步能看懂例题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动脑想想例题中运用了什么解题方法,思考自己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动手写写,结合例题的方法自己能否做一些与例题相仿的练习。
上课时结合自己的预习带着知识的重、难点认真听教师讲解或与他人讨论。
2、教会复习的方法
(1)、及时复习。
复习可以分为:对于一节课的知识复习、一天的知识复习、一周的知识复习、一段时间的复习;也可以: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A、一节课的知识复习,我在每节课下课前5分钟,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特别要注意哪些地方-----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学到的知识----整理并完善听课笔记。
具体地说,可以先回忆上课老师讲过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尽量想得完整些。
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最后问自己: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数学内容?它的思想方法是怎么样的?相关的例
题习题的解题方法步骤怎样?例如,在复习分数乘法计算时出示问题: 1、怎样计算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在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 4、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这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这样就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已成为自已知识宝库的部分。
B、一天的知识复习,每天做作业之前要求学生先进行回忆当天学习过的内容,阅读课本再次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进行作业。
刚开始学生为了应付完成作业,草草地看看课本,或敷衍了事说已经复习了,所以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我们把这一步先放在课堂上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看着课题进行回忆当天学过的知识---指导看书中的例题及笔记---说说知识的重点、难点---最后才让学生做作业。
(
C、一段时间或一个知识体系的复习,我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复习本,我先教给一些复习方法如:列表法、画图法:可以画知识结构网络图、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只要能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都即可。
其次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整理成知识的结构图,最后引导学生不定期的进行修改和完善知识体系并不定期地复习。
例如六年级教材《总复习——图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很多,包括直线、射线、线段、垂线、平行线的知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五边形等知识。
其中三角形的知识又包括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关系和角的特征等知识;四边形又可辐射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图形,每种图形又可辐射出图形的特征等知识;圆这一图形又能连出其特征及有关的概念。
这一节内容如果能拎出这个知识网的起点,并沿着由易至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线路进行梳理、辐射,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完善认知结构。
在复习时,先出示一点,引导学生想象将这点一端、两段进行延长,会形成什么图形,引出“三线”知识;再将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不同位置引出相交、平行,并由相交引出垂线,再由相交引出角的知识,并辐射出角
的分类;再由三条线段围起,引出三角形,辐射出其相关知识;再由四条线段围起,引出四边形知识,再引出各种特殊四边形,并辐射出相关特征等知识;最后由曲线引出圆的知识,辐射出相关概念。
整课的教学不是零散知识点的简单呈现,而是沿着知识结构的脉络进行梳理,将整个知识网由易到难地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本身,还有在“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中穿行的体验。
(2)、加强课后练习。
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如果漫无目的得做题,其实跟没有练习的区别不大。
重要的不在做题的数目多少,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个正方体玻璃鱼缸,棱长5分米。
(只列式不计算)
(1)在鱼缸里注入5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2)再在水里放入鹅卵石、水草和鱼,水面上升了2.5厘米。
这些鹅卵石、水草和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3)如果想将2个这样的金鱼缸装在一个外包装箱里,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最少需要多少硬纸片?
这样的练习,不是单个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将该单元知识点熔为一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现实有机融合。
通过这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疏通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会思考,学会听讲,学会作业,数学是能够学好的,对自己要有信心。
(3)、做好单元小结。
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经常进行的知识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的知识
网络,简单地用图绘制出来。
但要清晰的表示各知识点的联系;(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以典型的例题表达;(3)记录下本章中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自己在平时作业或测验中做错的题目及正确答案(4)、看参考书
现在,学习参考书很多,应当怎么使用这些参考书呢?
首先,要选好参考书。
每门课程有一本主要参考书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作为一般性参考。
其次,要在阅读教科书并对所学知识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再去看参考书。
有一个优秀生在总结他的学习经验时说:“我觉得应该以课本为中心,在把课本弄懂弄通的基础上,再去看课外书,以便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这条经验是可取的。
总之,抓好预习复习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有利于学生的多向思维、发散思维、综合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充分发挥挖掘现有教学资源,从文本出发,挖掘各种资源,精心设计预习内容,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地、合作地、民主地积极学习,完成分配到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