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笔记
童年第三章读书笔记主要内容
童年第三章读书笔记主要内容1. 引言童年,是一段甜蜜又苦涩的时光,像是那口甜甜的糖葫芦,有时候也酸得让人皱眉。
这章的内容让我们又回到了那青涩的岁月,翻开记忆的册子,里面藏着无数的故事,有些让人捧腹大笑,有些却让人潸然泪下。
今天就来聊聊这一章的主要内容。
2. 童年的嬉闹与无忧2.1 在童年的日子里,大家都像是小鸟一样,天真的飞翔。
我们总是追逐着阳光,打打闹闹,天真的笑声充满了整个村庄。
那些年,最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田野上打滚,像风一样无忧无虑,真是好时光。
想起来,那些纸飞机飞得再高,终究也飞不出我们的心里,毕竟,那是属于我们的梦想。
2.2 还有那些过家家的游戏,真是让人乐不思蜀。
我们在小树下搭个小屋,用叶子做窗帘,用泥巴做美食,仿佛自己就是世界的主人。
每次“开饭”的时候,小伙伴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泥巴菜,笑得前仰后合,完全不觉得这是在玩泥巴。
童年的想象力真是无敌啊,别说泥巴了,就连空气都能变成美味佳肴!3. 童年的烦恼与成长3.1 可是,童年并不是只有快乐,有时候也会夹杂着些许的烦恼。
就像是那根刺在心里,总是让人难受。
比如,上学的时候,总是要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心里那个苦啊,真是一言难尽。
但转念一想,这些烦恼又何尝不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呢?就像是破茧而出的蝴蝶,虽说过程痛苦,但结果却是美丽的蜕变。
3.2 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不小心打瞌睡,被老师抓住了,那一刻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是,经过一番调侃和自嘲之后,大家都笑了,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
这样的时刻让我明白了,虽然生活有时让人窘迫,但总能找到那份幽默去化解。
正如古话所说:“笑一笑,十年少”,这才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态度。
4. 结尾总的来说,童年的第三章就像一本打开的画册,里面的故事五彩缤纷。
有欢笑,有泪水,有游戏,有成长。
这些点滴回忆就像是流星,划过夜空,瞬间璀璨却又稍纵即逝。
或许,我们的童年不完美,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我们变得更加真实。
朝花夕拾3,4章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读书笔记如下:
第三章:
《狗·猫·鼠》开篇便揭开斗争的序幕:作者将对猫的厌恶和仇恨放在了首位,并逐步阐述自己的冤仇的原因。
猫虽以捕食小鼠为能事,却以一副媚态来讨好人类,实为猫的罪状。
这也揭露了所谓“正人君子”的假面具,实际上干的还是祸国殃民的勾当。
鲁迅以其锐利的目光,洞若观火,一针见血地戳穿了“正人君子”们虚伪的嘴脸。
第四章: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总的来说,《朝花夕拾》第三章和第四章通过描述童年时代的生活和感受,展现了鲁迅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以及对封建教育的不满和批判。
这些章节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鲁迅对那个时代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斯诺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历程。
本文将为您分享第三章的读书笔记,以期共同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内容概述第三章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战斗历程,包括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役。
在这一章节中,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和战士,详细描绘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的英勇表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顽强拼搏、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二、重点内容解析1.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一战。
红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指挥下,四次渡过赤水河,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这一战役展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卓越指挥才能。
2.巧渡金沙江在巧渡金沙江战役中,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为了顺利渡江,红军战士们不畏生死,利用各种手段,如竹筏、绳索等,成功渡过金沙江。
这一战役体现了红军战士们的智慧和勇气。
3.强渡大渡河强渡大渡河是红军长征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战。
在国民党军队的严密防守下,红军战士们临危不惧,奋勇拼搏,终于成功渡过大渡河。
这一战役充分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精神。
三、感悟与启示1.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环境和强大的敌人,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保持信念,勇往直前。
2.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个人和团队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3.发挥智慧,克服挑战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们充分发挥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挑战。
这种智慧体现在他们善于分析敌情、地形,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发挥智慧,勇敢面对挑战,不断成长。
总结:《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战斗历程,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小英雄雨来第三章阅读笔记
小英雄雨来第三章阅读笔记一、内容概括。
在第三章中,雨来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夜校。
夜校的环境比较简陋,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
他们的老师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几个大字,并且教孩子们念。
雨来他们学得很认真,虽然书本是用加板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但大家都很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
这一情节体现了雨来他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人物分析。
1. 雨来。
- 雨来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
他在夜校里认真听讲,跟着老师念字,尽管学习条件不好,但他积极向上的态度很明显。
他对知识充满渴望,这从他对待油印课本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即使书本软鼓囊囊的,他依然很珍惜。
- 同时,他也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孩子。
当老师教他们“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时,雨来认真地学习,这表明他开始在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为他后来英勇的行为奠定了思想基础。
2. 女老师。
- 女老师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者。
她不畏战争的危险,到村里来给孩子们上课,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和爱国思想。
她的形象体现了当时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守教育岗位的教育工作者的伟大精神。
三、主题探讨。
1. 爱国教育。
- 这一章通过夜校学习的情节,突出了爱国教育的主题。
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个字,更是对孩子们爱国思想的启蒙。
在战争年代,这种爱国教育尤为重要,它激励着孩子们在面对敌人时能够坚定立场,保卫祖国。
2. 知识的力量。
- 尽管处于战争时期,孩子们仍然渴望学习知识。
这暗示了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是宝贵的财富。
知识能够让孩子们明白事理,懂得爱国的意义,也为他们日后在战争中发挥自己的力量提供了思想基础。
四、写作手法。
1. 细节描写。
- 文中对夜校环境的描写很细致,如“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书本是用加板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更能衬托出孩子们热爱学习的精神。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笔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2、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存在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2)解决措施:①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②开发新材料、新能源;③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④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2、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3.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4.后备耕地不足:我国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地区分布不均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存在的问题:我国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3、基本国策: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3)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第三节 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兴建水库。
西游记第三章读书笔记5篇
#西游记第三章读书笔记1中国的四大名著家喻户晓,而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西游记》了,每次翻开西游记,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每读一遍西游记都使我记忆犹新。
《西游记》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他经观音菩萨点化,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伏虎擒龙,立下无数功劳,他不辞辛苦地照顾着师傅,即使被师傅误会,在唐僧遇到危险之时依旧不计前嫌地回来救师傅。
这些都是孙悟空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在书中,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嫉恶如仇,神通广大,面对一切妖魔鬼怪都不会畏惧,永远都是一往无前的。
孙悟空为了目标不懈奋斗,为了追求自由勇往直前,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我总是不能竭尽全力。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做完这道题我就可以休息了,但是我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我皱着眉头沉思了很久,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算算,尝试了好几种解题思路都得不出答案,正巧到了可以休息的时间,我已经产生了放弃的想法。
在我一度想放弃的时候,我的余光扫到了书架上的《西游记》,孙悟空不懈努力奋斗的形象跃然眼前,和西行路上九九八十一难相比,我遇到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想到这,我又静下心来重新审题,设了两个未知数,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答案,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竭尽全力,为了目标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我们需要学习孙悟空这种不懈追求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阻拦在前方。
孙悟空炼丹炉中被火锤炼,五指山下被压百年,相比之下我面对的困难都不是问题,我要学习孙悟空不断努力的精神,不被外界的因素影响,为了目标不断努力,就终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西游记第三章读书笔记2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
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读书笔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读书笔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读书笔记精选5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了坚强的保尔面对悲惨的人生,仍对生命的执着。
下面是作者为你准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读书笔记,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读书笔记篇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保尔·柯察金,可敬可佩的共产主义战士,您为我们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伟大榜样,我原来也有一个同学也是残疾人,他的.名字叫吴伟:从他生下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十几年来,病魔缠着他,使他不能像同学们那样活泼在操场上,球台前,参加集体活动也就更不用提啦.因为他稍微活动一下,就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上学校读书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车来回接送.在学校里,他将吴伟从一楼背到四楼,放学后再由四楼背到一楼,中饭由同学们送到教室吃.自从,吴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也就这样坚强的站了起来.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够学好自己的社会主义文化课,我长大后,我一定比吴伟强.虽然,我不能背起钢枪保卫祖国,也不能战斗在烈火熊熊的战场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学的知识,贡献给人民,为了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真好啊!我还要不断的学习,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读书笔记篇2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我带来了很多与其他书相比不一样的感受。
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笔记整理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笔记整理一3.1 能量的相互转化1、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
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①雪崩――势能转化为动能;②太阳能电池――光能转化为电能;③间歇泉――地热能转化为机械能;④青蛙捕食――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⑤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⑥激光切割金属――光能转化为热能;⑦木柴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⑧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⑨水电站――势能→动能→电能;⑩蒸汽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
……3、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温度升高,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温度降低,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3.2 能量转化的量度1、做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2、下列三种情况对物体都没有做功。
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
例:一个小孩用100牛的力推车,但车没有推动,这推力对车没有做功。
⑫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例: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阻力,也没有动力,所以没有做功。
物体运动是靠惯性。
⑬物体受到了力,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的距离跟这个力的方向垂直。
例:手用100牛的力提着水桶在水平路上经过5米路程。
因为手对水桶的力竖直向上,而距离是水平方向,互相垂直。
水桶在提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提力没有对水桶做功。
3、机械功的计算公式:W =Fs 单位:焦耳。
1焦=1牛·米注意: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是物体在F 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利用公式W =Fs 时应注意F 与s 必须同时、同方向、同物体。
(同时)例1:足球重5牛,运动员的脚用200牛的水平力踢足球,使足球离脚后在操场上直线前进了30米。
初中化学学习笔记 第三章 氧气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第一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至-183℃时,凝结为淡蓝色的液体,继续降温至-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空气密度为1.293 g/L,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0.03体积的氧气。
(2)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①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注意:氧气浓度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果不复燃,不能说明一定不含氧气,只能说明氧气浓度不够或不含氧气。
②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物质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表达式)磷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4P+5O22P2O5木炭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白光②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CO2铁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3Fe+2O2Fe3O4镁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2Mg+O22MgO铜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O22CuO蜡烛火焰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2.探究实验(1)木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原因:为了充分利用氧气,以便有较长时间观察。
如果一开始就把木炭伸入集气瓶的中下部,测燃烧会把上面未反应的氧气排出,木炭不能继续顺利燃烧,甚至很快熄灭。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①用砂纸把细铁丝打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铁锈。
②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的受热面积,便于提高温度。
③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温度达到细铁丝的着火点。
④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过多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一节笔记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一节笔记
一、地理位置与疆域
1. 中国的地理位置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
2. 中国的疆域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
海岸线长约万多千米。
二、行政区划
1. 三级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市、自治县)
乡(镇、民族乡)
2.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3.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1. 人口
人口总数约14亿,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有: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等。
2. 民族
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
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简明实用笔记(知识要点)
第三章:相互作用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互为,二者缺一不可。
2.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③同时性④瞬时性⑤矢量性:(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行定(不在于方向例I,Φ)⑥独立性: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产生效果,好像其它力不存在一样。
用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时,则有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几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积累引起一些变化)⑦积累性:时间积累I=ΔP 空间积累W=ΔEK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描述单位图示示意图)测量:测力计单位:N注:同一题中选同一标度5. 力的分类:(注: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能相同)①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核力……②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推力、浮力……③按作用方式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④研究对象分:内力外力(方法:整体、隔离)注: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距离增大强相互作用急剧减小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超出就不存在了,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和弱相互作用(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严格的说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说明:①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②重力的施力物体就是地球.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本章提示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3)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3、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要考点讲解二、论述题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第三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第三章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读书笔记:
第三章《风沙暴》描写了一场恶劣天气下的行军场景,情节扣人心弦,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展现了中国红军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和毅力。
1. 自然环境的残酷
在风沙暴中,大地仿佛被吞噬,天空沙尘密布,形成一片荒凉景象。
这种自然环境的残酷暴露了红军行军的艰难,使人不禁对红军战士的毅力和顽强感到钦佩。
2. 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
尽管面对狂风呼啸、视线模糊的情况,红军战士们却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紧紧团结在一起。
他们在风沙中奋勇前行,展现出为信仰而战的英勇姿态。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为读者树立了可敬的楷模。
3. 领导力的体现
在困境中,红军领导者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
他们冷静应对,科学指挥,使红军战士在极端的自然条件下能够有序前行。
这表现出领导者的睿智和对部下的关爱。
4. 高昂的革命热情
尽管遭受自然灾害的考验,红军战士们的革命热情却丝毫未减。
他们在风沙中不畏艰险,为了信仰和理想,勇往直前。
这种高昂的革命热情为整个故事注入了强烈的动力。
通过阅读第三章,我深刻感受到红军在艰难环境下的坚韧与勇气,以及领导者的智慧和组织力。
这一章节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还原,更是对人性坚韧不拔精神的歌颂。
西游记第三章读书笔记
西游记第三章读书笔记第三章“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读来真是令人忍俊不禁,仿佛我也跟着孙悟空一起在那神奇的世界里闯荡了一番。
这一章开篇就写孙悟空学艺归来,那真是意气风发。
他回到花果山,却发现自己的猴子猴孙们被一个叫混世魔王的妖怪欺负,这可把咱们的孙大圣气坏了。
你瞧瞧这孙悟空,二话不说,操起家伙就要去找那混世魔王算账。
他一路上是风风火火,心里那个气呀,想着自己的猴子猴孙们在家受苦,自己在外面学了一身本事,居然让这妖怪钻了空子。
这心情,就跟咱平时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发现家人被欺负了一样,火冒三丈!到了那混世魔王的洞府,孙悟空可没跟他客气。
那混世魔王原本还不把孙悟空放在眼里,觉得就是一只小毛猴,能有多大能耐。
可他哪知道,咱们孙大圣的本事那可不是吹的。
孙悟空身子一纵,就跳进了洞府,那混世魔王一看,这猴子居然还敢主动找上门来,挥舞着大刀就砍了过来。
孙悟空灵活得很,左躲右闪,那混世魔王连他的衣角都碰不到。
这时候,孙悟空看准时机,从耳朵里掏出了那如意金箍棒。
这金箍棒一亮相,可把那混世魔王吓了一跳。
只见那棒子变得巨大无比,闪闪发光,孙悟空大喝一声:“妖怪,吃俺老孙一棒!”一棒子就打了过去。
那混世魔王连忙用刀抵挡,可哪挡得住啊,只听得“咔嚓”一声,那刀就断成了两截。
混世魔王这下知道害怕了,转身就想跑。
孙悟空哪能让他跑了,追上去又是一棒子,直接把那妖怪打得魂飞魄散。
解决了混世魔王,孙悟空带着猴子猴孙们回到了花果山。
这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这帮孩儿们没有趁手的兵器可不行。
于是,他就带着猴子们去了傲来国。
到了傲来国,孙悟空使了个法术,一阵狂风刮过,把傲来国的兵器库吹得乱七八糟。
猴子们趁机冲进去,拿了好多兵器回来。
这下,花果山的猴子们可算是装备齐全了。
可孙悟空自己还没有一件称心的兵器呢。
这时候,有个老猴子跟他说,东海龙宫里宝贝多,说不定能找到趁手的兵器。
孙悟空一听,眼睛都亮了,立刻就决定去龙宫走一遭。
到了龙宫,那龙王一开始还挺客气,听说孙悟空是来借兵器的,就拿了好几件兵器出来。
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备课笔记
课堂备课笔记水的电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2.原子(1)概念: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2)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硅等问: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原子发展史: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查德威克原子核特点: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
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重量,故原子质量分布不均匀原子不带电原因:原子核所带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基本性质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间有空隙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导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电子带电特点。
仔细分析水的电解过程,了解微观的变化。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 质子数 + 中子数相对分子质量(Mr)== 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3.离子(1)概念: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微粒(2)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3)离子符号: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时,离子的核电荷数和电性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电性在后(4)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离子不能单独稳定存在构成物质(5)基本性质:离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离子在不停地运动离子间有空隙离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不能够独立稳定存在构成物质。
朝花夕拾第三章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第三章读书笔记《朝花夕拾》第三章名为《二十四孝图》。
初读这一章,心中颇有些沉重与感慨。
作者一开始便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于反对白话文者的强烈不满。
他认为,儿童们即便能够读懂古文,对于他们的成长也未必有益。
紧接着,作者便将话题引入到了“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原是中国古代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然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其中的一些故事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比如“老莱娱亲”这个故事。
老莱子已经年逾七十,却还穿着彩衣,手持拨浪鼓,像小孩子一样在父母面前嬉戏,只为博父母一笑。
作者认为,这种做作的行为不仅有失尊严,而且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真正的孝道,不应该是这种表面的、刻意的表演,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
再如“郭巨埋儿”。
郭巨为了供养母亲,竟然打算埋掉自己的儿子,以节省粮食。
这种极端的行为,在作者看来简直是残忍和荒谬的。
生命本应是平等而珍贵的,怎能因为所谓的孝道而轻易舍弃?作者深刻地指出,这些所谓的“孝行”,很多时候是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
它们并非真正引导人们去践行孝道,反而成为了一种沉重的精神枷锁。
在这一章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
他希望人们能够从这种愚昧的孝道观念中觉醒,以更加理性和真实的方式去对待父母的养育之恩。
同时,这也让我思考起了现代社会中的孝道。
虽然我们不再面临那些极端的情况,但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给予父母足够的关爱和陪伴,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今,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和自己的生活,忽略了父母的感受。
或许我们没有像老莱子那样刻意表演,但我们是否真正关心过他们的内心需求?我们是否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够放下手中的事务,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孝道不应只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一个电话、一次回家的探望、一次耐心的倾听,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对于父母来说可能就是最大的安慰。
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向孩子们传递孝道观念时,也应该更加注重引导他们理解孝道的真正内涵。
海底2万里第三章读书笔记
海底2万里第三章读书笔记一、章节内容概括。
在第三章中,阿龙纳斯教授继续讲述他的经历。
他收到了美国海军部的邀请,去参与对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怪物的追捕行动。
这只怪物在海上兴风作浪,造成了多起船只失事事件。
阿龙纳斯教授怀着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未知生物的好奇,欣然接受了邀请。
他与他的仆人康塞尔一同登上了“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
在舰上,他们结识了捕鲸手尼德·兰,一个勇敢且经验丰富的捕鲸者。
这三个人物各具特色,阿龙纳斯教授代表着知识渊博、充满科学探索精神的学者;康塞尔忠诚、冷静,对主人的命令言听计从;尼德·兰则是个直率、强壮且充满野性的捕鲸高手。
他们在“亚伯拉罕·林肯”号上开始了充满期待又充满未知的追捕之旅。
二、人物分析。
1. 阿龙纳斯教授。
- 阿龙纳斯教授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形象。
他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一听到有神秘的独角鲸怪物的消息,就毫不犹豫地接受海军部的邀请参与追捕。
他的这种热情源于他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例如,在他日常的研究工作中,他肯定积累了许多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但这只神秘的独角鲸却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所以他渴望去揭开这个谜团。
- 他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登上“亚伯拉罕·林肯”号之前,他可能已经对之前关于独角鲸的各种目击报告和船只失事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才决定参与到这次行动中来。
在舰上,他也会不断思考这只怪物的真实面目,而不是盲目地跟从他人的判断。
2. 康塞尔。
- 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他的忠诚令人印象深刻。
他毫不犹豫地跟随教授登上“亚伯拉罕·林肯”号,无论面临何种危险,他都会陪伴在教授身边。
例如,在后面可能会遇到的与怪物的遭遇战中,他肯定会坚守在教授身边,保护教授的安全。
- 他冷静且理智。
从他平时的行为可以推断出,他不会轻易被情绪左右。
在舰上遇到各种情况时,他会按照教授的指示有条不紊地行动,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助手。
第三章__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笔记要点
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知识要点第1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1、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工作所需的电能来自哪里?太阳能(光能)→化学能→电能 (光电电池:太阳能(光能)→电能)2、间歇泉能从断地向外面喷泉,能量从哪里来? 热能→机械能3、青蛙一跃去捕食害虫,如何获得能量?这些能量从哪里来? 化学能→机械能4、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不能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
5、能量转化是个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第2节 能量转化的量度1、 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⑴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 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的方向与通过的距离成90度角)3、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 =Fs 单位:焦(J )或 牛·米(N ·m )**功的计算公式计算时需注意的问题:1、 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功时的F 就是这个力2、 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4、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所以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
5、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反映该物体做功的快慢。
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P =t W =Fv (F 为牵引力,v 为速度) 单位:瓦特(W ) 或 焦/秒 (J/s ) 或 牛·米/秒(N ·m/s )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1、 一根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围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硬棒称为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垂线段的长度。
红岩第三章阅读笔记
红岩第三章阅读笔记读第三章,那紧张刺激的情节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在我脑海中不断放映。
这一章里,甫志高这个人物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他原本是一个在组织内工作的人,可他的行为和想法却让人忍不住要多琢磨几分。
甫志高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总觉得自己能够掌控更多的局面,这种过度的自信和盲目,在当时那种危险重重的环境下,简直就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比如说,他不听从组织的安排,擅自扩大书店的规模,还准备要增加一些进步书籍的售卖。
这看起来好像是为了事业的发展,但实际上却是在冒险。
他没有考虑到敌人的眼线可能会因此注意到书店,没有想到这样做会给组织带来多大的威胁。
他只看到了眼前可能的“成绩”,却忽略了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就是甫志高在书店里忙碌的情景。
作者把他那种急切又有点混乱的状态描写得特别生动。
他一会儿指挥着店员摆放书籍,一会儿又自己亲自上阵整理书架,脸上满是汗水,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什么。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既兴奋又紧张的神情,仿佛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可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再说说许云峰和甫志高见面的那个场景。
许云峰敏锐地察觉到了甫志高的错误,他的表情严肃,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责备。
他试图让甫志高明白他的行为有多么危险,可是甫志高却不以为然,还在那里为自己辩解。
许云峰的无奈和甫志高的固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看了真是又着急又生气。
这一章里,还有很多关于环境的描写,让我感觉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描写书店外面的街道,人来人往,喧闹嘈杂,有小商贩的吆喝声,有黄包车夫的铃铛声,还有孩子们的嬉闹声。
而书店里面则是一片忙碌和紧张的气氛,与外面的热闹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
另外,关于人物的心理描写也特别细腻。
甫志高在面对许云峰的批评时,心里既有对自己想法的坚持,又有对许云峰权威的一丝敬畏。
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通过作者的文字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能够深入地理解甫志高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认识氧气
一、氧气的存在与检验
1.氧气存在于空气中,约占空气体积的;
2.自然界氧气的来源:
3.氧气的检验:
将伸入集气瓶内,若证明是O2。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O2是的;
2.O2的密度,为1.429gL-1
3.O2溶于水
4.液态氧、固态氧均为。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助燃性:O2可支持燃烧
(1)碳与O2反应(木炭在O2中燃烧)
现象①
②
③
结论
(2)铁与O2反应(铁丝在O2中燃烧)
现象①
②
③
④结论
注意:①应将;
②氧气;
③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
④;
⑤集气瓶内应事先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铁丝燃烧实验失败的原因:
A.铁丝未燃烧的原因:
①;
②;
③;
B.集气瓶底炸裂:
C.集气瓶壁炸裂:
(3)石蜡跟O2反应(石蜡在O2中燃烧)
现象①
②
③
④
结论
(4)硫跟O2反应(硫在O2中燃烧)
现象①
②
③
结论
同理:(5)铝+ 氧气氧化铝
(6)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7)镁+ 氧气氧化镁
(8)铜+ 氧气氧化铜
2.可供给呼吸:O2可供给人和动植物的
四、氧气的用途
1、
2、
五、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特点:
六、氧化反应:
物质跟发生的反应就叫做氧化反应。
七、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2制取氧气
一、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
率,而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前
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1.原理:
2. 装置:
3. 收集方法:
(1)排水法()
优点:
注意:
(2)向上排空气法()
优点:
注意:
4.验满方法
排水法:当集气瓶的时,证明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放在集气,若木条,证明已收集满。
5.放置方法:盖上玻璃片在桌面上。
6.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若,说明气密性良好。
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原理:
2. 装置:固—固加热制气装置
3.收集方法:
(1)排水法
(注意:导管口应放在集气,。
)(2)向上排空气法
(注意:导管口应伸入集气,。
)4.操作要点:
(1)试管口试管底,原因:防止;
(2)铁夹夹在试管的
(3)导管应,原因:。
(4)试管口,原因:。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放在。
原因:。
(6)等气泡放出时再收集,原因:。
(7)实验完毕, ,原因:。
5、操作步骤:七个字。
三、氯酸钾制氧气
1.原理:
2. 装置:
四、工业上制氧气:
1. 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变化。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一、燃烧条件的探究:
1.燃烧条件的探究:
(1)物质本身是;
(2)可燃物;
(3)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达到的叫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注意:物质的着火点。
2.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1)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2)与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①,越易燃烧;
②,越有利于燃烧。
(3)与氧气浓度有关:
氧气,燃烧越剧烈。
二、灭火原理:
1.灭火原理:
第一,;
第二,;
第三,。
只要具备其中一项即可
3.3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一、元素
1.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即相同)的同一
类的总称。
注意:
①元素是原子的总称,等不能称为元素。
②是区别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
③元素讲、讲,但不讲。
④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的原子,也包括离子.
⑤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不变。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1)元素表示物质的。
(2)原子表示物质的。
3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含量顺序
4.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含量顺序
5、元素的分类:
6、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1)生物细胞中最多的是元素,其次是元素(2)空气中最多的是元素,其次是元素
(3)宇宙中最多的是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来源
2.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3.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宏观)
②表示一个(微观)
三、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
(含氧的双元素化合物)
第三章复习
1.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
(1)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沙子的原因是什么?(2)铁丝未燃烧的原因?
(3)集气瓶底炸裂的原因?
(4)集气瓶壁炸裂的原因?
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3.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4.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5.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6.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7.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8.如何检验氧气?
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10.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11.如何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和氮气?
1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的“一变”和“两不变”是什么?
13.如何检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的气密性?
14.如何检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的气密性?
1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放在集气瓶的什么位置?
为什么?
16.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放在集气瓶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17.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什么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1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什么用固-固加热制气装置?
19.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1)水变红的原因?
(2)试管炸裂的原因?(至少三点)
(3)未收集到氧气的原因?
(4)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原因?20.工业制取氧气方法是什么?属于什么变化?
21.自然界氧气的来源?氧气的消耗?
22. 氧气的用途?(两点)
23.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对应每一个原理各举出两种灭火的方法.
24.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占前五位的元素是什么?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前两位元素是什么?
25.物质由…元素组成
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一个分子由…个原子构成
(1)二氧化碳是由组成;(2)二氧化碳是由构成;(3)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构成;(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构成。
26.画出物质分类图。
27.单质要满足什么条件?化合物要满足什么条件?氧化物要满足什么条件?
28.填空:有以下物质:A.水蒸气B.盐水C.红磷D.氮气E.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剩余物F.氦气G,四氧化三铁H.洁净的空气I.过氧化氢J.镁K.氯酸钾L.澄清石灰水M.五氧化二磷N.氯化钾.。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的纯净物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含氧化合物的是。
29.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
(1)碳与氧气反应
(2)磷与氧气反应
(3)硫与氧气反应
(4)铁与氧气反应
(5)镁与氧气反应
(6)铜与氧气反应
(7)铝与氧气反应
(8)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9)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10)用氯酸钾制氧气
3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以用以下装置,其各自的特点:
32.
收集氧气可以用以下装置,其各自的特点:
33.某同学想对
“燃烧条件”进行探究。
A 中热水的作用
, B 比A 的优点 ; C 中气球的作用 。
(或C 比B 的优点)
34.如图,取下橡皮塞,在燃烧匙内加入硫粉,用酒精灯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观察到硫粉继续燃烧,U 形管液面A 端上升B 端下降。
当火焰熄灭,静置冷却至室温后,U 形管液面又慢慢回到原先标定的刻度。
回答问题:
(1)U 形管液面A 端上升B 端下降的原因是 。
(2)冷却至室温后,U 形管液面又慢慢回到原先标定的刻度,这是因为 。
35.下图是三位同学的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对比归纳,发现上述三个反应有许多相似之处,写出其中的两点,其一: ,其二: ,请你另外再找出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化学反应 甲、乙、丙三个反应之间也存在相异之处,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是 。
A B C A B。